1

列宁格勒是苏联第二大城市,也是苏联的交通和工业中心。二战中遭到了德军的围攻,长达882天,有太多的人流血,有太多的人死去,曾在战火和死亡中摇摇欲坠。但它顶住了战火、饥饿、死亡,最后成功守住了。什么原因坚持了那么久呢?

1、苏军的防御工作坚不可摧

苏联第54集团军占据着沃尔霍夫和姆加,德军不得不分出力量去防范第54集团军。而列宁格勒的北面有个宽大的拉多加湖,苏军控制了一条通往列宁格勒的重要通道,苏军可以横渡拉多加湖,为列宁格勒输送物资和援兵。

列宁格勒自身有波罗的海舰队,拥有2战列舰、2巡洋舰、2驱逐舰领舰和19逐舰、48雷艇和69艇,656架飞机、数个岸防兵团和防空兵团,荷枪实弹的苏军士兵和民兵严阵以待。处处都是堑壕和碉堡,战斗力十分强悍,舰队舰炮发挥了很大作用。德军无法靠近、合围这座城市。

2、拉多加湖上的生命之路

陆上交通被截断,空运又是自杀路线,所有飞机都会遭到德军的攻击。唯一可能的就是通过拉多加湖进行运输,浅水区的冰块最高可达10米冰丘,但载重卡车经过仍出现冰面断裂,可能连人带车掉进湖里。

但列宁格勒每天都有人饿死,已经管不来那么多了。第一条冰上运输线开通,车队想尽一切办法输送物资。一辆辆卡车抵达,但许多司机就死在了路上,或因德军的空袭炮击,或因为冰层断裂。花了整整10天,才运来了800吨面粉。至1942年4月,已有了12天储备粮,这条冰面公路被称为生命之路。

3、列宁格勒军民的顽强精神

列宁格勒虽被德军包围,但早先储备了大量的物资。德军的空袭,粮库遭到了轰炸,大批的粮食被大火吞噬,饥饿也会随时吞噬他们。加上提赫文失守,陆地运送补给不行了,仅能靠空投和拉多加湖来输送物资。

德军日夜不停轰炸、炮击,想困死这座城市。按不同职位,每天每人得到粮食仅125~500克,不能填饱肚子。

无数的人饿死在这座城市。但人们仍在抗拒着死亡,顽强地活下去,剧院仍在夜里演出、爆满,图书馆仍有人来读书,学校仍在按时上课。让人吃惊的,还举行了一次音乐会,演奏了列宁格勒交响曲。其实,乐团只剩下15人,很多演职员都死了,于是前线指挥部派人到每个阵地寻找可以参加演出的人,最后他们都聚集到了这里。当这座城市飘出悠扬的乐声时,所有人都为之感动,列宁格勒还活着。

为了防止德军干扰演出,苏军对敌军进行了猛烈炮击。德军也无法理解,为什么俄国人还有力气反击呢?

苏军战死332059人,非战斗死亡24324人,失踪111142人;平民在战斗中死亡16470人,饿死、冻死642000万人。战役期间死亡超过110万。

列宁格勒坚守成功,一是苏军的充分准备,二是苏联军民的顽强精神,无数战斗英雄与死亡抗争,与德军拼搏,与这座城市共存亡。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知,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最佳贡献者
2

你如果今天在俄罗斯人面前提起“125g黑面包”,他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列宁格勒保卫战。

“125g黑面包”的故事已经和列宁格勒保卫战画上等号了,这个故事也足以说明德军为何打了将近三年还是打不下列宁格勒。

时间回到1942年11月的一天,这天和昨天明天都没什么不同,列宁格勒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倒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的人。

一辆卡车在街巷中穿梭,上面满载了专供伤员吃的新鲜面包。

突然,一枚炮弹在车前爆炸,卡车司机当场身亡,车上的面包都散落在地上,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饥饿的人们围拢起来,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他们并没有伸手捡起了散落的面包塞进饥饿到抽搐的胃里,而是小心地吹去上面的尘土,将面包重新装上车厢,并守在车旁直到另一辆车将其拉走。

整个过程,没有一个人偷偷吃一块面包,他们等着,直到有人晕倒在地,还是没有人动车上一块面包。

在长达近三年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全城300万平民,因饥寒而死的人数就高达100万,这个数字的背后是无数个“125g黑面包”的故事,列宁格勒保卫战这份胜利的荣誉,不只属于在前线拼命的将士,还属于一个个宁可每天领取125g黑面包也不哄抢专供伤员的面包。

3

1939年9月1日,以德意志为主的三个法西斯轴心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从欧洲燃烧到亚洲,从大西洋燃烧到太平洋,根据记载,二战中先后共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其中,发生战争的区域面积更是达到了2200万平方千米。

为了反抗法西斯国家所造成的暴乱,苏联、中国等国家组成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取得胜利。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也留下了无数战争故事,1941年,德军突破苏联的防御壁垒,开始进攻苏联的要地列宁格勒,可面对战争设备先进的德军,双方进行了长达882天的拉锯战,苏联最后竟成功保卫了列宁格勒,其中发生了什么呢?

多方筹谋,列宁格勒的防御工事十分完善

在当时,德军的闪击战名声十分响亮,这种战争方法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依靠德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与筹谋对目标进行快速打击,在对苏联进攻初期也十分受用,成功入侵苏联后,为了能够快速抑制苏联其他地方的反抗,希特勒下令快速攻下列宁格勒,作为苏联海军舰队的重要基地,列宁格勒的位置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斯大林也一早意识到这座城市的重要性,所以便开始筹划当地的防御工事。

1941年9月初,占领了涅瓦河的德军正式开始对列宁格勒进行炮击,仅仅过了几天,德军便从陆运和空运切断了列宁格勒与外界的联系,包围战就此打响。

当时,苏联调动了列宁格勒舰队的所有力量,光是飞机就有600多架,整个城市到处都是挖取的战壕和碉堡,反抗能力十分强横,导致德军没有办法近距离的接触和包围这座城市。

同时,在此次列宁格勒保卫战役中,苏联启用了一位重要的人物——朱可夫,由于作战经验丰富,朱可夫受命组织了此次保卫战役,他将城市中的所有市民们规划安排,分置于不同的防御工事之中,还不忘积极组织军队反击,利用突击部队成功地打击了德军的左翼,利用防空炮和海舰队轰炸德军基地,消耗了德军大量的有生力量。

水运之路开启,使列宁格勒的物质基础得到保障

可列宁格勒除德国法西斯之外,还有其他的法西斯国家参与助攻,一时间列宁格勒内部的物资消耗十分巨大,可德军早已切断了列宁格勒与外部的联系,所以在当时,物资的供给是一大难题。不过幸运的是,虽然空运和陆运之路都被阻断,幸好列宁格勒还可利用外部的拉多加湖水路进行运输物资。

可由于战争时间持续非常长久,尽管可以通过水运来运输物资,但城内每日消耗的物资数量非常庞大,并且许多运送物资的卡车司机们有的在半路上就昏迷死亡了,有的则是由于湖面架不住卡车的重量而发生断裂,导致人车一起坠入湖中。

千难万险之后,这些送进来的东西只能勉强供给前线战争的士兵使用,每天有许多人饿死在城内,在德军每天不间断的炮击轰炸下,每人每天仅仅能够得到300多克的粮食,根本不够填饱自己肚子的。

即便如此,苏联人民依旧在战争期间表现出了极高的反抗意志与气节,列宁格勒的剧院仍在夜晚中正常演出,每场都有数不尽的市民们前来观演,城市图书馆也天天爆满,甚至连城内的学校都如同正常日子般每天上下课。

如此可见当时苏联人民的凝聚力,人们心中都怀有希望,认为列宁格勒肯定能活着走到最后,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德军的犹豫不决,为列宁格勒留下了一线生机

希特勒在指挥德军进攻苏联之前经过了多方部署,但错就错在犹豫不决的战略方案上,在他命令德军进攻莫斯科时的犹豫给了苏军一次喘息的机会,从而使得莫斯科有时间套上了一层坚固的防御壁垒,也能从更深层次分析德军的进攻计划,开始多方面的准备工作,所以,在德军逐渐显露出包围列宁格勒的行动时,反观苏军这边没有太过于惊慌,而是立刻部署展开相应的应对措施。

以至于到了战争后期,德军这边的物资供给链频频间断时苏军甚至能够在城内自给自足,还能不断地组织军队对德军进行规模打击。

所以综合来说,希特勒的意图很早之前就已经被苏联察觉,他想要通过控制列宁格勒进而重创苏联的目的是很小概率才能够达成的,最终,1944年1月27日,这场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被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的战争迎来了结束,苏军以惨烈的代价守护了列宁格勒,保卫了自己的领土。

4

第一、德军兵力不占优势: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参与进攻的德军在72.5万人,而苏联红军是93万人。大家都知道,攻防战中守方是有优势的,而现在德军还没有进攻的苏联红军多,而苏联红军装备也与德军之间没有太大的差距,打起来自然就占便宜。

第二、守军抵抗意志坚定:在攻防战中,只要守军抵抗意志强烈,坚决不投降,那攻方就很难轻易攻下。比如台儿庄战役中,我国守军在武器装备上差了日军好几个档次,但意志坚定,日军就很难攻下台儿庄。现在列宁格勒的苏联红军具有同样的坚守决心,誓死不投降,那德军就很难毕其功于一役。

第三、列宁格勒无法被全面围困:一座城市如果被全面围困,那失守就是时间问题,因为守军的人员、物资损失无法得到补充,越大的城市越存在这问题,比如后来的柏林战役就是如此。但列宁格勒因为拉多加湖的存在,所以无法全面围困,那列宁格勒其实是一直有物资、兵力的支援,就没有办法将列宁格勒困死。

第四、外有援军:列宁格勒守军并不是在孤军奋战,在外围一直有苏联红军的攻击和支援,所以德军不但要面对城内的守军,还得面对外围苏联红军的解围。

一座城市,内有强大的守军,存在稳定的补给路线,外部还有强大得解围援军,那这个城市是很难被攻下的。而反面的例子就是柏林保卫战了。

5

有两个原因,主要还是纳粹兵力不够,纳粹北方集团军群几十万人其实是三个集团军群中实力最弱的一个,最强的是中央集团军群,其次是南方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这些兵力只够围困列宁格勒的,想强攻实力还达不到!其二,列宁格勒并没有被围死,列宁格勒东北部区域外围苏军还是可以用卡车为城内继续运送补给,虽然不多但也够城内继续维持下去的!

6

列宁格勒战役是二战苏德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斗,这场战斗之所以成为世界战争史上最长的一次围城战斗,号称900天,实际上是882天。为什么德军围困那么久没有拿下来,是有其客观条件和战役背景的。

一方面,德军攻占列宁格勒的意义与占领莫斯科和基辅是有区别的。1941年6月22日,德军分三路大军闪击苏联,按照巴巴罗萨计划部署,北方集团军群主要任务是两项,一项是占领列宁格勒,原因是它是苏联十月革命的发源地,可以打消苏联军民的信心和决心。一项确保芬兰军队南下与列宁格勒德军汇合,为德军占领莫斯科创造条件。

但是,德军占领列宁格勒的计划并没有达到巴巴罗萨计划的预期要求,当南线和中线的进度势如破竹时,唯有北线的进攻受到制约,因为老勒布元帅打仗向来墨守成规,虽然有曼施坦因第56装甲军打到了列宁格勒城下,但严重影响了德军对整个战线的布局,希特勒不得不将北线的进攻速度缓下来,将装甲部队全部调到中线和南线,先解决南边的问题。

另一方面,列宁格勒保卫战,因苏军的顽强抵抗而变得旷日持久。按德军当初的想法,当德军中线和南继相继取得基辅和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后,回过头来再进攻列宁格勒。但是莫斯科战役的失败却使这个愿望落空。客观上,德军南下进攻的时候给了列宁格勒守军更多的准备时间,尤其是朱可夫开辟的拉多加湖通道生命线,使德军的围困变得有名无实。

可以这么说,德军当初的愿望是好的,想以围困和饥饿来困死列宁格勒,因为此时德军和苏军都没有多余兵力增援莫斯科和南线战场,双方只能打持久战。但是随着德军在莫斯科以及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利,已经顾不上列宁格勒的进攻了,所以到了1943年底时,苏军已经具备了大反攻的能力,十次反击作战首先就是解决列宁格勒德军围困的问题。

总结来说,德军882天拿不下列宁格勒,一是计划没有变化快,他们想得太简单了,以为围困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另一个是闪击战打成了持久战,德军被苏军的消耗战拖垮了。

7

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后,希特勒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目标就是攻下列宁格勒。列宁格勒是是苏联海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战役联合编队之一的波罗的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同时也是苏联主要的武器生产中心。



但斯大林也同样意识到保卫列宁格勒的重要意义,坚决不能让列宁格勒落入敌人手中。


战役初期,德军推进的十分轻松,苏军根本抵御不住德军的猛攻,接连丧失一个又一个阵地。德军第18军团朝着列宁格勒长驱直入,与此同时德军第四装甲师向苏军在列宁格勒的主要防御地卢加和诺夫哥罗德发起进攻,并取得重大突破,同时朝拉多加湖继续前进,准备切断列宁格勒与外界的联系。


8月30日,德军占领涅瓦河,这样他们可以开始对列宁格勒进行炮击。9月初,德军开始对列宁格勒进行炮击。9月8日,德国抵达拉多加湖,彻底切断了列宁格勒和外界的陆上联系。列宁格勒包围战正式开始。


进攻列宁格勒北部的军队是德军的盟军,芬兰军队。但芬兰军队只想夺回他们在1939年苏芬战争中失去的领土,而无意强攻进入列宁格勒。这给了苏军一定的喘息的机会。


同时,苏军统帅伏罗希洛夫因作战不利被降职。苏军启用格奥尔吉朱可夫。朱可夫到任后,迅速组织列宁格勒保卫战。


朱可夫把所有列宁格勒的市民组织起来,安排到各个防御阵地中。列宁格勒的各个角落都布满了防御工事,到处都是铁丝网,各种各样的战壕,反坦克战壕等等。朱可夫组织了一支突击部队,突袭德军左翼,同时他预先安排的防空炮和波罗的海舰队开始对准德军阵地狂轰乱炸。仅一天时间就冲散了德军的左翼战线,消耗了大量德军兵力。


德军持续对列宁格勒进行炮击和飞机轰炸。但由于朱可夫的反击,德军力量大不如前。朱可夫架设的防空炮和波罗的海军舰上的火力反击也让德军进攻一再受挫。


希特勒闪击列宁格勒的阴谋失败后,将第四装甲集群调往莫斯科,准备集中火力攻打苏联首都莫斯科。失去了坦克的支持,德军再也无法攻下列宁格勒,但希特勒并不打算放过列宁格勒,他下令让德军持续围城,企图把守城的苏军和市民饿死。


然而,出乎德军意料的是,苏联守军和市民超乎寻常的英勇。这次围城竟然持续了将近900天,城里的人们极度缺粮,缺水,又冻又俄,伤员也没有药品治疗。



寒冬的到来,虽然冻死了很多人,但带来了一个好处,拉多加湖结冰了,这让苏军在封冻的拉多加湖面上修筑了一条运输公路,把急需的物质从外面运进城,同时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现在这条运输公路被称为‘生命之路’。


即使这样,饥饿还是最大的问题,很多人都被饿死,就连城里的老鼠都被吃光了。但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城里的人们一直都保持着高昂的战斗士气。


1943年1月12日,苏联红军对拉多湖南岸的德军发动了大规模反击。经过一个星期的激战,苏军摧毁了德军的阵地,并建立了一条连接列宁格勒的补给线,这样城内可以得到更多的物资补给。


1944年,苏联红军再次发起大规模反击,彻底解放了围城。近900天的围城中,苏联牺牲了100万人。大多数人死于饥饿,炮击和空袭。

8

我个人认为德国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攻下斯大林格勒以下几点原因第一点德军以闪电战横扫欧洲。德军刚开始对斯大林格勒狂轰乱炸,斯大林格勒成为一片废墟。因为希特勒下令要完全攻下这座城市。进入巷战以后,德军的飞机大炮派不上用场。苏军你废墟作为掩体。发挥了优势,给德军,德军以重创。斯大林在这座城市一直增派援军。第二点因为这座城市是以斯大林名字命名的斯大林号召全民力量保卫这座城市。

9

二战中,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围攻,是从1941年9月9日开始到1943年1月18日,而围攻全面结束于1944年1月27日。列宁格勒围城战,是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被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包围战。德军对列宁格勒久攻不克的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德军在战略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投入兵力也不是很足。当时德国国防工业的严重失衡和苏联境内的交通不便,攻城战所需的后勤保障,没有得到充分保证。第二,德军对列宁格勒没有实现完全彻底的合围。苏军保留着与外部联系的唯一通道,从而使后勤补给和援兵不断涌入列宁格勒,增强了苏军防卫的能力。第三,德军在战役前期的全面突击方向,变成了平行推移。进攻和攻击速度不够迅猛。使得列宁格勒的苏军城防力量大增。第四,德军在围困列宁格勒的过程中,更是没有完全夺取制空权,任由苏军飞机出入列宁格勒上空,没能完全切断苏军的空中补给通道,增强了围困难度。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围攻战中在战略战术上存在决策和行动的重大失误,虽然围困了882天,却攻不下列宁格勒这座城市。

10

二战时期德军在列宁格勒打了882天,虽然列宁格勒战役的胜利令许多人兴奋鼓舞,但是150万士兵和居民的牺牲让许多人第一次认识到战争的残酷,纳粹德军为了战争的胜利无所不用,苏联红军坚持抵抗拖垮德军在全苏联的进攻,当地居民更是拼死协助,在列宁格勒战役中这个战斗民族的精神可歌可泣。

德军在哈尔科夫战役胜利后开始攻击列宁格勒,在列宁格勒战役中被纳粹德国围困长达900天的时间里,列宁格勒共有64.2万人被饿死或冻死,2.1万人死于德军的空袭和炮击。为了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苏联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的代价震惊世界,他们的胜利也对最后摧毁法西斯的侵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么这么长时间列宁格勒为什么没有被攻下,主要原因如下:

1、战略上要给予重视,兵力要足够。一个大型城市不仅是该地区的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各种基础工业聚集地,更是政治文化,民族精神的象征,和大量人口的集中地。高楼林立,道路纵横加上广阔的外围郊区和筑垒,使其形成了有纵深有资源的坚固要塞。加上守军顽强的意志致使城市攻坚战变得极为残酷,境地不利的攻方在物资和兵力上的大量消耗就是不可避免的。这样就需要大量的补给和增援,从而影响整个战场作战程序,因此就必然要求决策层在战役开始之前就应从战略高度对攻城战有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计划。

2、彻底的合围。由于历史,文化和需求的种种原因,大型城市一般都坐落在依山傍海,横湖跨河的特殊地理位置上,从而使攻方的合围行动在小范围内难以达成。当攻方向城市突击的过程中,由于地况的阻隔对城市没有进行彻底的合围,守城一方就可以通过这些山河湖海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和支援,攻城战就会转变成一种不利于攻方的消耗战。因此在向城市突击的过程中必须对城市进行彻底的合围,不要因山河、湖海的阻隔而停止全面的合围行动。

3、尽量将敌人歼灭在坚城之外。如果在合围城市的过程中,使大量外围敌军退入城内,成为守卫坚城的有生力量,结果不仅会使攻城的难度增加,更将使守军的士气大增,决心更坚固。相反如果能够将大量敌军歼灭在坚城之外,那么攻城难度要容易的多。因此在大范围内对城市进行彻底的合围的同时,对内围进行穿插分割被围之敌的行动,仍是必要的,不可或缺。

4、攻城战要依靠强大的火力和制空权。没有强大火力支援的攻城战,只能变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持久战,这样的结局并不利于大兵团屯住外围求速战的攻方。而制空权的有无,不仅关系到突击,合围行动的成败,更是关系到能否完成在合围之后的长期围困中从空中切断敌人的最后补给线,侦察和轰炸城内的一切以打击敌军的士气的重要任务。

5、由于攻城战的难度大时间长,这就要求攻方在保持内线强大的优势的同时,在外线更应该具有挫败和歼灭敌解围兵团的能力,否则外围防线的突破必将造成围困失败,甚至是攻方全面的溃退。所以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就应在战役的初期突击行动中,乘敌溃退之时,迅速夺占有利地形坚守拒敌,以给内线以充分的支持。

另外在攻城战的同时其他地域突击部队也应发动强大的攻势,迫使敌决策层无暇顾及该城的危情,从而给攻城部队提供有力的支持,从心理上打击守城敌军,让他们感到孤立无援和末日得到来,从而产生投降的心理。

而反观德军在列宁格勒战役中的表现,不难看出德军所存在的问题:

1、战略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投入兵力也不足。列宁格勒位于芬兰湾东岸涅瓦河三角洲上,是苏联的第二大城市,波罗的海沿岸最大的海港,苏西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基础工业发达,不仅是苏联重要的坦克生产基地,也是波罗的海舰队基地,更是苏俄传统精神和革命精神的支柱。对于当时的战争形势,德军攻克斯摩棱斯克之后,要向莫斯科推进以击败苏联,就必须保证其广阔的侧翼安全,而聚集在基辅和列宁格勒的苏军庞大军团,将严重威胁德军前进的侧翼。另外从政治和军事战略上看,占领列宁格勒并同芬兰军队会合,就可以使法西斯同盟更加巩固,迫使其他一些仍在动摇的国家加入反苏战争。虽然早已看到这些的希特勒曾多次提出“南北分兵”:将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三装甲集群北调,支援北方集团军群,以便迅速拿下列宁格勒,改变德军侵苏计划彻底失败的不利局面。但由于受到国防军高层持不同见解将领的强烈抵制,最终北方集团军群得到的支援只有摩托化第39军和第8航空军。这样的兵力怎么可能攻下拥有庞大兵团坚守,坚固筑垒围绕的列宁格勒呢?而由于当时德国国防工业的严重失衡和苏联境内的交通不便,攻城战所需的后勤保障就更不用说。

2、德军对列宁格勒并没有进行彻底的合围。德军在围困列宁格勒城时,错将拉多加湖当成了帮助其达成合围的一道天堑。殊不知正是这道天堑为被围苏军保留了与外部联系的唯一通道,从而使后勤补给和援兵不断涌入列宁格勒。事实上拉多加湖就像伏尔加河一样,是阻止德军合围行动的天堑,而远非是德军所想象的天然帮手。德军不仅在东南面没有将列宁格勒彻底合围,更是在西面也任由列城苏军通过芬兰湾与塔林,奥拉宁包姆被困的苏军互相支援,形成了对攻城德军侧翼和后方的严重威胁,分散了用于围攻列宁格勒的有限兵力,从而最终在列宁格勒城下形成了不利于德军的消耗战。

3、德军在战役前期的全面突击。虽然是分割了苏卢加战役集群,却在之后将突击方向变为平行推移,挤压列宁格勒外围的苏军退入该城,从而使列宁格勒的城防力量大增。而后在卢加战役集群基础上组建的苏42、55集团军,更是成了德军攻城行动的强大阻碍。

4、当曼斯坦因取得了克里米亚的辉煌胜利之后,率领其庞大的炮兵集团北上增援围困列宁格勒的德军时,其后备弹药却远远不足。没有了强大的炮火的支援,连伟大的曼斯坦因元帅都自称平庸之时,德军攻陷列宁格勒也只能成为梦境。德军航空兵在战役初期就没有对该方面的苏军形成绝对优势,在围困列宁格勒的过程中,更是没有完全夺取制空权,任由苏军飞机出入列宁格勒上空,从而也没能切断苏军的空中补给通道,增加了围困难度。

5、由于前期的突击中,德军没有夺取沃尔霍夫及其附近地区,从而在拉多加湖南岸没能占据有利地势,形成坚固的外围防线,以阻止苏军的解围行动。致使最终让苏军在此地突破德军防线与合围的苏军会合,彻底失去攻占列宁格勒的机会,可以说德军在此次战役中的外围防御是失败的。

虽然在后期的围困中,德军总试图向沃尔霍夫河东岸地区进行突击,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但那是在列宁格勒得到充分增援之后变的坚不可摧后才发起的。从根本上说,就没有达到分散增援列宁格勒的目的,也没有达到迫使沃尔霍夫地区的苏军撤退的目的,反而变成了一种自杀式无谓的消耗。

由于以上德军在列宁格勒战役过程中的种种失策,列宁格勒确实从最初就注定了它不可攻破。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