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假设没有标准答案,毕竟八阿哥没有继承皇位。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资料,推测老八继位的后果。我认为,八阿哥极有可能会是一个评价非常高的守成之主,但对于巩固清朝统治来说,贡献肯定没有雍正那么大。
八阿哥胤禩的为人,可以用三个人的三句评价来总结:有才干、人缘好、怕老婆。
先说能力强——这是雍正对他的评价。
胤禩为人聪明强干,才具优裕,朕深知其能办大事;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
雍正也承认老八的能力很强。甚至承认老八的才能跟自己比,也是“能与相当”。自己并不比老八强多少。
再说人缘好——这是老八的二大爷,康熙的二哥福全对他的评价。
心性好,不务矜夸,聪明能干,品行端正,宜为储君。
裕亲王福全认为老八的人缘极好,在康熙朝众多王公大臣中的口碑,始终是诸皇子内最好的一位。甚至认为他可以立为太子。
然后是怕老婆——这是康熙对他的评价。
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
老八怕老婆,这是当时谁都知道的秘密。八阿哥的生母不高,导致在皇子中没有竞争力。他的大福晋是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胤禩能与安亲王结亲,对提升他的地位很有帮助。但大福晋是个恶毒、好嫉妒的女人。胤禩事事都要受制于他,甚至不能纳妾。以至于胤禩长期没有儿子,连康熙都看不下去。
康熙就曾当着众多朝臣和皇子的面,批评胤禩怕老婆这事。你连老婆都搞不定,怎么可能有魄力,治理这个国家?
把以上三条总结一下,老八的优缺点,一目了然了。
他是个跟谁关系都好,谁都不得罪的人。如果皇位交给他,他必然可以团结朝廷中的大多数人。在他驾崩后,正史对他的评价,绝对比雍正要好上一万倍。
老八这种处世哲学(不树敌,不得罪人,不触犯既得利益者),在历史上有没有现成的案例呢?
答案是,有!
明朝的穆宗皇帝,就是八阿哥胤禩这种处世哲学的典型代表。史书对他的评价,也不可谓是不高。
上即位,承之以宽厚,躬修玄默,不降阶序而运天下,务在属任大臣,引大体,不烦苛,无为自化,好静自正,故六年之间,海内翕然,称太平天子云。——《明穆宗实录》
说好听点,穆宗对大臣很宽厚,对文官也非常依赖。处事宽仁大度,勤俭爱民,留心边陲之事,处理都恰到好处,称为太平天子。
说难听点,穆宗平时毛事不管,所有的大小事都让大臣去干。没有进取心,不想得罪人,平平稳稳的干了六年皇帝,然后驾崩了。
明穆宗的处世哲学好不好,不便评价。但是对于已经延绵了两百年的大明王朝来说,不改革就是死。没有后来的张居正改革,明朝能不能挺到1644年?难说……
清朝也有同样的现实案例——嘉庆。
上受天明命。协帝重华。天亶聪明。帝传精一。承手付太平之后。徵躬备多福之原。懿铄哉、生民以来未有之嘉会也。敬惟廿五年中。经纬万端。蟠际两大。垂千百王之模范。抚数万里之版图。奠亿兆人之家室。——《清实录》
官修史书对嘉庆的评价,简直是好的不能再好了,完全就是一个圣君模样。然而呢?清朝就是在嘉庆手上没落的。
究其所以然,嘉庆只是在竭力守城,以历代圣君为榜样,极力的维护自己的形象(所以评价才那么好)。面对朝廷的弊政,既没有改革的能力,也没有改革的信心。
赵尔巽在《清史稿》中评价嘉庆:
诏令数下,谆切求言;而吁咈之风,未遽睹焉,是可嘅已。
嘉庆面对困境,也想改革,但是最后阻力太大了,不了了之。
如果康熙把皇位交给老八,他在守成方面会比明穆宗,甚至是明孝宗做的更好,比嘉庆肯定也好。但是对于清朝来说,就未必是好事了。
因为,跟谁的关系都好,就意味着和谁关系都不会真正好。老八的府上平日里高朋满座,一旦雍正要对他下手了,又有几个人愿意替他卖命?真正的心腹,又有几人?
康熙晚年的弊政,朝纲不振、赋税减少、官员贪污等等现象,他敢不敢改革?改革就必然要动既得利益者的蛋糕,一个连老婆都不敢得罪的人,又怎么可能会为了江山社稷,去得罪支持自己的人?
或许,老八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主。但是他真不是一个中兴之主。
任何王朝,运行到一段时间之后,皇权和以官绅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之间,就会产生天然的利益矛盾。皇帝要收税,官绅要发财,两个阶级为了利益,肯定不对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康熙晚年是这样,乾隆晚年也是这样,都难以避免。乾隆之所以还能够再创五十年盛世,跟雍正的改革,重新分配社会资源,缓解阶级矛盾,是密不可分的。
一向谁都不得罪,连老婆都不得罪的八阿哥胤禩,如果他站在官绅那边,他就是明穆宗,或者是嘉庆皇帝。
但是一个王朝发展到萎靡不振的阶段,它是不需要这种守成之主的。雍正的官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比张居正变法更难,阻力更大。得罪的人也更多。
官绅恨雍正,就极力的抹黑他。比如雍正杀父篡位、雍正气死生母之类的传言,全部都是从官绅的口中传出来的。(普通老百姓连“十”字和“于”字怎么写都不知道。能编出这十改于的段子?)
老百姓也极容易被谣言感染,甚至编出了雍正用“血滴子”杀人的传说。看过邵氏电影的老观众都知道,雍正在邵氏电影里面的形象,就是一个暴君。
从这也说明了,历代的改革者,都会被舆论所绑架,被世人所抹黑。皇帝想要励精图治,太难了。反倒是守成之君的评价更高,毕竟笔杆子掌握在读书人手上。守成之君能维护读书人的利益,写史的时候就拼了命的夸。至于江山社稷……
那关读书人什么事?就算改朝换代了,读书人照样可以在新朝廷当官。
这就是,改革者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