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爷党逼宫这场戏是对雍正皇帝的最大考验,《雍正王朝》中九王夺嫡失败的以“八爷党”为首的其他皇子眼看着皇四阿哥胤禛脱颖而出,做上了“皇帝位置”,不甘失败的八爷党在以胤禩为首,在雍正登基后发起的第一次宫廷政变!

这一次的八爷党逼宫不是偶然的,是在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有计划、有蓄谋、有组织的宫廷内外有军事配合的宫廷政变。

八爷党逼宫的名义是以整顿旗务为名,利用关外的四个铁帽子王带兵进京,想通过八王议政向雍正帝分权,保证他们的贵族利益再分配。

八爷党想摧毁雍正帝皇权

八爷党的步骤是这样的:

一、在掌握了弘时是科场舞弊案的主谋后,利用雍正帝的儿子弘时名号在前面挡箭,正明师出有名。

二、利用关外闲置的四个铁帽子王的利欲熏心,愚昧无知来作为向雍正帝施压的砝码。

三、拉拢隆科多这个九门提督,因为八爷党看准了隆科多的失宠就在眼前,其野心太大,不满足现状。

重要的是这些日子怡亲王胤祥病得不轻,不能上朝参政。

荒唐王爷弘昼还是个娃娃

廉亲王八阿哥胤禩糊弄关外的四个铁帽子王爷还可以,关键时刻,京畿的守备御林军隆科多也是没有调动的权利,比如: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没有十三爷,即怡亲王胤祥的手令是无法调动的。

可是廉亲王胤禩利用了“弘时”,又通过弘时带着一位迷迷糊糊的荒唐王爷弘昼参与就不同了,别看年龄小,那可是皇帝的儿子,还是王爷。

“五王爷弘昼”哪里知道他哥弘时与八爷党这些套路,希里糊涂的哼哈两句话就把丰台大营交给了关外进来的四个铁帽子王爷的兵将“共同管理”,就这样;八爷党又掌握了京畿重地的兵权,看来八爷党这次政变势在必得!

关键是“弘昼”碰上了胤祥

弘昼是雍正帝的小儿子,号称荒唐王爷的就是他,看似荒唐的弘昼实际上那是韬略,此次被自己的亲哥哥弘时的利用那是他当时没有反应,可是在回宫的路上弘昼好像明白了!

弘昼碰到了他的“十三叔胤祥”,就是怡亲王的胤祥,弘昼简单的向“十三叔胤祥”汇报了此事,就这一刻是关键!

本来就感觉不对头的十三阿哥胤祥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采取了补救措施,挽救了朝局。

弘昼的功劳在于对父皇的忠心,在于他如实的告诉了十三叔胤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就这样;八爷党发动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流产了,在这次的宫廷政变中彻底的暴露了“隆科多”的野心,也自此让隆科多下到了地狱。

为了稳定朝局,雍正帝没有更严利的处置关外的四个铁帽子王,但是对于八爷党,雍正帝与他们彻底决裂,削除宗籍不算,还要给他们抄家,流放。因为他们差点气死了雍正帝的忠肝义胆的十三弟胤祥。

最终:雍正帝爱惜的看着他这位老儿子弘昼,是这位老儿子最聪明。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本文属于作者邸晓居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带你一起看古史,欢迎评论留言!(谢谢红雨先生的邀请)

最佳贡献者
2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弘昼是一个很特别的角色。他出场不多,却给人印象深刻。他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做出了关键选择,就连一向自视甚高的胤禩都对他评价甚高,说他是雍正这三个儿子中最智慧的。

比如在胤禩图谋利用“八王议政”架空雍正这件事上,弘昼就做出了关键的选择。



可以说,胤禩的这一连串动作都未被雍正察觉到,他先是按照雍正的吩咐,以整顿旗务为借口,引关外铁骑接管了位于京郊的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为了避免怀疑,胤禩绕过老十三胤祥,直接带弘时、弘昼二位皇子前去接管兵权。弘时当时已经在威逼利诱下走上了与胤禩狼狈为奸的道路,而此举已经遭到了弘昼的怀疑。

但弘昼并没有公开质疑,因为一方面他目前没能力去阻止胤禩和弘时,另一方面,他如果对此事反应太强烈,又容易遭到八爷党和弘时的嫉恨,万一八爷党真的篡位成功,自己又将何以自处?



所以,弘昼选择心里明白但表面迷糊,只是有些胆怯地问弘时:皇阿玛只说让旗主王爷帮着整顿旗营,好像并没有让他们参与防务啊?弘时以“明天再去问皇阿玛”为由搪塞过去。

但是,弘昼也不能总是装糊涂,一边是惹不起的胤禩和弘时,另一边还有更惹不起的雍正。毕竟这件事是弘历和弘时一道去负责的,如果出了问题被追究下来,他也难逃其咎,甚至会有性命之忧。所以,他必须想办法把这件事情传递出去,但又不能直接去向雍正报信,因为这样做太露骨,万一八爷赢了呢?



幸好,弘昼在去往朝会的路上遇到了坐在轿子上的十三爷胤祥。于是,他便将这件事告知了胤祥,因为此时如果八爷真能赢,十三爷再怎么折腾也白费,自己仍然不会遭到八爷和弘时的嫉恨,而如果十三爷真能把兵权重新夺回来的话,那他也算是将功折罪,想来雍正也不会把他怎样。

而在朝会上,弘昼所展示出的装傻充愣更是高明。

当时,面对四个旗主王爷和八爷的紧逼,以及隆科多的背叛,雍正问弘昼:“你十三叔不会是被人挟持了吧?”



弘昼明知道十三爷是去夺兵权了,却可怜兮兮地说:“儿臣不知道。”

一个“不知道”,让八爷和雍正在那一瞬间都无从了解十三爷的去向,只能焦急地等着。如果八爷赢了,这个“不知道”足以掩盖他曾向十三爷报信的事;如果雍正赢了,他向十三爷报信的事迟早也会被雍正知道,不急于一时。

最终,十三爷胤祥及时夺回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权,并将几个参与共管兵权的参将抓了回来。八爷党的阴谋被化解,雍正也可以松口气了。



而作为护驾“功臣”的弘昼,在事后也得到了雍正的理解,不仅不再干涉他与和尚道士搅在一起,还有点儿欣赏起他的“明哲保身”了,毕竟只要他不跟弘历抢皇位,怎么都好。

3

雍正面对逼宫时取得最后的胜利,弘昼是第一功臣,九爷是第二功臣

田文镜在河南强力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弹劾了几名反对新政的科举官员。顿时天下读书人极为不满,在京的科举官员联合起来,向雍正施加巨大的压力倒田。没想到雍正非但不退缩,还杀了领头的几名清流,得罪了大批科举官员。

雍正不想让旗人领着国家的钱,整天吃喝玩乐、无所事事。于是不再给他们发银子,让他们自食其力,在旗人中引发了极大的不满。

看上去雍正已经人心尽失了,在这种情况下,八爷决定联络四位旗主王爷和隆科多,带兵进京,发动政变,逼雍正退位。

四位旗主先夺取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防务,斩断了雍正的爪牙。隆科多又趁朝会,从四门杀入,用步军统领衙门的人代替了御林军。此时的雍正似乎已经成了板上鱼肉,只能任人宰割了

但有两个人提前看出了不妙,一个是历任三朝宰相的张廷玉,另一个就是弘昼。

弘昼做事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大智若愚。他从关外王爷要接管京城防务,就察觉出了不对。在跟弘时对话后,跟确信了这点。

但如果他奏报雍正,势必要引起一场大清洗,而他就成了引发大清洗的关键人物。旗人、科举文官、八爷党会恨透了他,不符合他一贯明哲保身的原则。

所以,他趁上朝的时候,把关键信息暗示给了十三爷胤祥。以十三爷对军事的敏感,立马判断出八爷党要动手了,及时夺回了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的兵权。整个过程,没人注意得到弘昼的存在。

再说另一个功臣。

想夺取皇位,单靠带兵逼宫是不行的。因为全国这么大,没有文官系统的配合,你也就只能控制个京城。最后陷入督抚战争的汪洋大海,被各地的勤王军队打掉。

不过八爷在文官中素有贤名,文官又正因科举朋党案,恨透了雍正。只要带兵拿下了雍正,获得文官们的支持,应该是手到擒来的事。

但关键时刻八爷党的二号人物——九爷横空出世了。

他痛骂状元王文昭:〖你不过是满人的一条狗〗。

本来嘛,八爷党、旗人、文官都恨雍正,大家联手搞掉雍正后再分赃。可现在政变还没胜利呢,汉人文官就成了满人的狗了。

他们心里一定嘀咕着:雍正是混蛋,可只是让他们少贪点钱,这帮子旗主王爷要当政了,自己只能给他们当狗了。

又骂〖靠一篇臭文章,侥幸得了个状元〗。

科举官员在捐官、世袭、监生、军功官员中是很有优越感的,提升的也快。现在倒好,八爷党的二号人物,直接否定了文章的神圣性,也就是剥夺了他们的骄傲和晋升的资本。听到这话,估计连满人中科举出身的,心中也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

大家一合计,让这群王八蛋上了台,以后连官都没得做了。所以,张廷玉代表文官痛斥旗主王爷的时候,他们没一个反对的。八爷党彻底失去了得到文官支持的可能,已经输了一半。

然后十三爷带兵勤王,雍正大获全胜。

4

哈哈哈,谢谢邀请呢,自己题的问题被别的头条好友邀请,也算一次有趣的经历。我也自问自答一下吧。

问的是《雍正王朝》,所以还是那句话,我们不妨放一放历史,好好看剧。

认清自己的五阿哥弘昼

五阿哥弘昼的出场就十分带有戏剧性。他经常和和尚道士混在一起,给自己办丧事。一看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主。但是真的如此吗?我们看后来雍正在见五阿哥弘昼时,让五阿哥不要成天和道士和尚混在一起,读一些四书五经,学一些骑射技术。五阿哥弘昼说了这么一番话,说“自己没有三哥的心思,没有四哥的能力。”五阿哥弘昼对自己看得明白,对拥有登基皇位机会的弘时,弘历也认得清楚。所以他选择了放纵自我,远离这个是非的朝局。

不被各方重视,又不可或缺的弘昼

弘昼说他不被各方重视,是因为不关心朝局,对权力也没有什么过多的追求。说他不可或缺,因为他是皇帝的儿子,作为阿哥,朝廷的很多事物,雍正也会交给弘昼来做,或者让弘昼辅佐弘时,弘历来完成一些任务,也是对阿哥们的历练。所以八爷党,弘时,在执行任务时带着弘昼,一方面有一个见证人给雍正看,我们确实在认真办事,另一方面这个见证人又不会损害自己的利益。

也正是因为这样三阿哥弘时,八爷允禩,雍正都对弘昼,没有产生过多的怀疑和看重。八爷逼宫前夜,带着三阿哥,五阿哥让关外来的四位铁帽子王带来的将军,共管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事后五阿哥才意识到问题问三阿哥弘时说“皇阿玛说的整顿旗务里边,没有说让他们共管啊。”

三阿哥已经知道五阿哥弘昼意识到了问题了,但是他完全没有把五阿哥说的话放在心上,只说了我明天跟父皇说,搪塞了过去,完全就不想弘昼会提前和其他人报信。所以这就给了弘昼第二天在朝会的路上,等待十三爷跟十三爷说明了这个情况。十三爷立马意识到问题,去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擒拿了四个铁帽子王的将军,在雍正最后翻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弘昼的说话艺术

五阿哥弘昼应该是《雍正王朝》中深藏不露的一位了。有很多人可能会说,这是过度解读。但是我们不妨来看看弘昼的表现和雍正对他的评价。雍正对他的评价是“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明哲保身。”可见这是一个不差的评价。我们再来看看弘昼的语言艺术,永远是不表明自己的价值判断,让对方来自己体会。

比如我们上文提到的弘昼回答雍正时说了自己不如两位阿哥的情况,这样就让雍正意识到了自己没有夺嫡之心。弘昼在觉察到丰台大营的情况时也没有直接质疑弘时,而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式,说皇阿玛说怎么样怎么样。这样一种,间接的问句形式,就让弘时放轻的戒备。他在告诉十三爷,西山锐健营和丰台大营的情况时,也是先说有个事情,他也不知道该不该讲,对还是不对,然后他就说了一下旗主王爷的将军们,把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共管了,让十三爷自己来判断情况。朝堂上,雍正问弘昼说“你十三叔到底怎么了的时候?”弘昼此时是最有权,也是最明确的知道十三爷到底去哪里的人。但是弘昼说了三个字“不知道”。这个就很有内涵啊,他这样既不得罪八爷党,弘时,也不得罪雍正,只表明了自己是什么也不知道的一个楞头青。你们争你们的,该做的我都做了,该帮的我也帮了,反正与我关系不大,皇位谁坐都行,只要不伤害我。(当然,这最后一句是红雨的过度解读了)


文/红雨说历史

5

《雍正王朝》里面,不管主角还是配角,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人精。随便一个配角的一句话,就能影响到历史的走向,图里深的三言两语就能断送八爷的继承权;狗儿在雍正面前的一席话,就成了弘时的催命符……

剧中,雍正的儿子弘昼就是这么一位关键人物,看着傻乎乎,其实是大智若愚。在八爷密谋政变的计划中,他功不可没,正是由于弘昼对十三爷的一次汇报,挽救了雍正,粉碎了八爷的图谋,稳定了政局。

八爷党因不甘心失败,利用雍正推行新政的心理,找到机会,集结所有资源与力量,妄图扳回一局。先拉拢弘时调关外铁帽子王进京,然后接管京郊防务;再笼络隆科多,控制京城防卫,最后突然发难,逼雍正就范。

八爷机关算尽,还是人算不如天算,漏掉弘昼。在关外铁帽子王带兵进驻大营的时候,八爷党故意混淆视听,偷换概念,把整理旗务与防务搅和到一起,接管了兵权。整件事,弘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回家的路上,弘昼越想越不对劲,也察觉到其中的猫腻。

在千钧一发之际,弘昼找到十三爷,提示兵权已经被剥夺。于是,十三爷“请假”,火速前往兵营。

朝堂上,雍正与八爷党展开博弈,隆科多的叛变让雍正雪上加霜。

就在双方相持阶段,十三爷胜利凯旋,一个眼神暗示“没问题”。八爷党顷刻之间土崩瓦解。

可以这么说,没有弘昼的几句话,雍正将会就范。十三爷能够力挽狂澜,弘昼的大智若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6

谢邀!

这个问题很简单,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情节,都可以很清楚:

弘昼和弘时去丰台大营宣旨,弘时和老八串通一气,曲意篡改了旨意,导致丰台大营兵权被旗主王爷等控制,弘昼当时没有反应过来,只是觉得不对劲。回来在去上朝的路上,弘昼碰到了十三爷,把大营宣旨的情况给十三爷说了。老十三一下子发现问题不对劲,立马掉头去丰台大营……这才有了后面千钧一发之际,老十三来解雍正之困,也是这个原因,才瓦解了老八集团的逼宫计划!

所以说,弘昼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然,这是电视剧!

在历史实际上,在清朝造反逼宫,几乎是不可能的!

1、八旗中的上三旗,皇帝亲领

顺治亲政后,剪灭多尔衮势力后,亲自领了八旗中的上三旗——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

这三旗作为皇帝亲军,驻扎京城皇城附近,只对皇帝负责,其他人无法调动!

同时,这三旗的战斗力在当时,算是满八旗中最强的,势力也是最大!

2、康熙后,八旗旗主沦为荣誉头衔,没有实权

康熙在位时期,为了强化皇权,加强对八旗的控制,使得八旗旗人不属于旗主,而是属于皇帝,八旗旗主成为虚职。这样,也就根本不会出现旗主王爷逼宫……

3、康熙后,八王议政早已不复当初

康熙设立南书房,重用内阁,对八王议政的制度,进行了极大的削弱,可以说此时的八王议政还比不上南书房的议政决策。同时,八王议政主要针对的是满洲八旗事务。

4、雍正继位后,老八一党,基本已经垮台

雍正继位,也就已经意味着老八一党的争储失败!

在清朝中前期,几乎没有拥兵自重的情况,也就是说一旦帝位确定,其他人就没有翻盘的机会,否则就是死,这是满清的传统……

所以,就电视剧而言,弘昼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就历史而言,这是虚构的!

7

用今天的话说,弘昼就是个“佛系王子”,他哪里知道人心的险恶,中了弘时和八爷党的套路。

九王夺嫡失败后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失败,胤禩成为总理王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按常理说也该知足了。但“八爷党”仍不甘心失败而是不断反扑,如科场舞弊案、诺敏案等都是表现。

以整顿旗务为名的逼宫是八爷党与雍正皇帝的最后决裂。以整顿旗务为名,利用关外的四个铁帽子王带兵进京,想通过八王议政与雍正帝分权而保证他们的贵族利益,向雍正皇帝的最后摊牌。其实质是八爷党有计划、有蓄谋、有组织的宫廷内外结合有军事支持的宫廷政变。第一,先是逼宫,待雍正下台后拥立弘时。弘时拉上不明就里的弘昼作为自己的挡箭牌。第二,利用关外四个铁帽子王的权欲心和兵力。第三.拉拢收买隆科多,已经有九成胜算了。八爷党这次政变势在必得。

弘昼是八爷党发动逼宫的关键人物,只不过他是被八爷党利用的。他哪里知道弘时与八爷党关系,稀里糊涂就把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防务让四个铁帽子王爷的副将“共管”了。回宫的路上弘昼好像明白了,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防务没有皇上的旨意和怡亲王胤祥的手令是无法调动的。弘昼感觉不对,质问弘时,弘时说:我们明天跟皇阿玛再说,今天就这样了。弘昼大事不糊涂,既没有向他父皇禀报也没有去找他十三叔,而是在第二天在上朝的路上等他十三叔,把两个大营被共管的事说了,怡亲王胤祥大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让弘昼立马回去,不要跟任何人说,只说自己又犯病了回去看太医。这样既不会引起八爷党的孤注一掷也不会引起朝野惊慌。

由正常的朝会变成了逼宫,雍正皇帝开始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当他让隆科多调兵而隆科多不听调遣时,雍正皇帝被气得吐血,感到大势已去,唯一的希望就是怡亲王胤祥,两次问弘昼“你十三叔是去看太医了还是被什么人挟持了?”整个逼宫过程弘昼只说两句“儿臣不知道啊”,显得及无辜又无助。

到底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历经血与火的考验,这一关键时刻是胤祥采取了补救措施,悄悄地平息了这场由逼宫引起的政变,挽救了朝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十三爷被抬进来时,雍正皇帝心里有数了,八爷党被雍正一锅端。为了稳定朝局,雍正帝没有更严利的处置关外的四个铁帽子王,但是对于八爷党,雍正帝与他们彻底决裂,削除宗籍、抄家,流放、改名,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弘昼的确在雍正面对八王议政逼宫时取得最后胜利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弘昼在逼宫之前感觉不对劲,所以告诉了掌管京城外丰台大营与西山锐健营的老十三胤祥。使老十三及时兵权,力挽狂澜使八王议政阴谋失败。

说白了就是不想参与到这场权力的争斗中去,只祈求明哲保身,余生善终即可。弘昼从没曾想过要染指皇位,他知道当皇帝是个苦差事,做一个快活的王爷是真正的福分,无心去争皇位。

经过八王议政之后,弘昼开始潜心佛法不愿卷入争斗中去。雍正问他是怎么误传圣旨的、弘时又是怎么说的,他说记不清了;给他看曾静写的“雍正十大罪”,他不仅不看还说“这些狂犬吠日的疯话”皇上也不要理睬;让他去抄家他上演了活出丧的闹剧,他向雍正说:“他这样做只是欺骗俗人的,只是不想参与到这件事情里面去。”真人面前不说假话,并祈盼雍正理解。雍正对他不参与争斗感到很欣慰,说弘昼最像他。

弘昼是《雍正王朝》这场政变中直接获益最大的人,是远离政治漩涡、保全自己的第一高人,也是最聪明的人。

8

皇子弘昼有个特点,他喜欢明哲保身和乐享清福。可能是见证、听闻了太多上一辈“九子夺嫡”的故事,所以到了他这一辈长大成人的时候,弘昼不想参与这件周而复始的“危险事”。



于是,平日里的弘昼很低调,也很会“装傻”,其实是活明白了,连老爸雍正都看出这个“没正事”的儿子,是想躲避夺嫡带来的灾祸。所以,即便弘昼荒唐地玩起了“活出殡”,雍正也不怪罪他,反而觉得他“聪明”。



但这种处世方法久而久之,也会让弘昼放松警惕。在八爷党与关外四位旗主合伙逼宫时,弘昼就稀里糊涂被老三弘时“绕了进去”,结果就是关外铁骑接管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再加上兼着九门提督的隆科多谋逆,京城已无雍正能用的兵。



但败也弘昼,成也弘昼,觉得事情蹊跷的他留了个心眼,同时也怕事情闹大,他就把城外防务被关外铁骑接管的事情告诉了十三爷,后者再一次神奇地为雍正化险为夷。



所以说,虽然前面的事有弘昼的责任,但他告诉十三叔这关键的“一步”还是让他成了这场宫廷政变的“关键先生”。

9

文/酒翁(更多精彩请点击关注)

谢@用户8322404949431的邀请~

题主谈到的背景,对于雍正来说,应该算是他登基以来,对他威胁最大的一次,那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儿呢?不急,下面酒翁来细细回述一下。

话说虽然到最后是胤禛登基当家,改年号为雍正,但这并不代表雍正的位置就坐牢了,当年“九子夺嫡”的重要人马可都还健在,虽说每天都磕头跪拜,做着表面上的俯首称臣,可从他们心里,可未必如此,就拿“八爷党”来说,他们可整天仍想着如何对付雍正。而这一次,八爷党们就用了一次“狠劲”:外部联络了远在关外的铁帽子王进京,内部利用手段将雍正的亲儿子弘时和弘昼给笼络到自己身边,形成了内外共同行动的阴谋。而从这形势来看,胤禩极有可能会成功。

八爷党胤禩此次的目的很明确:联络铁帽子带兵进京,想通过八王议政的方式,逼迫雍正分权,降低雍正对八旗的控制力,从而进一步瓦解雍正的各项新政。

胤禩之所以布置,应该是吸取了康熙驾崩时的失败经验,光有关外的铁帽子王及其军队是不够的,是否拥有内部的力量才是关键,而此次内部的力量,胤禩则选择了从三个人身上寻找突破点,这三个人分别是弘时,弘昼和隆科多。

说到弘时,作为雍正的三儿子,从当前的形式来看,也只是存在理论上的即位机会,因为无论是康熙,还是雍正,都对四阿哥弘历表现出了极大的喜爱。当胤禛安排胤禩彻查第一次科举泄题案时,胤禩已经知道,科举泄题案最大的幕后黑手正是弘时,而胤禩在当时没有将弘时检举出来的原因,就是想借此,逐步笼络和控制弘时,来完成自己推翻雍正的阴谋。

此次内部力量,正是来源于胤禩对弘时的控制,因为当时的丰台大营,没有雍正的旨意和十三爷胤祥的手谕,别人是无法调动一兵一卒,因此,这个丰台大营是此次的重点之处,因此,胤禩就安排弘时去说服丰台大营,而弘时在去说服丰台大营时,拉上了自己的弟弟弘昼,而拉上弘昼的原因则是为自己说服增加一个砝码:两个皇子过来传旨意,会有假吗?

而反观弘昼,在不知前因后果,不知背后利害关系的情况下,竟然帮弘时证明了真实性,从而得到了丰台大营的控制权,而弘时得到控制权,也就等于是胤禩得到了控制权。

对于隆科多,虽说隆科多是雍正登基的两个得力大臣之一(另一个是张廷玉),可自从雍正登基后,隆科多发现自己的日子并没有好过多少,再加上雍正刻薄寡恩的性格,以及胤禩的个人魅力,两者一对比,隆科多心里逐渐向胤禩靠了过去,而对于胤禩来说,通过对隆科多的观察,已经知道雍正已逐渐对隆科多心生不满,但不管怎样,隆科多还是九门提督,虽说没有调动的权利,但人在其位,多少还是有点份量,于是,拉拢隆科多,也是胤禩计划内的一件事。

走到这一步,不出意外,八爷党此次联络铁帽子王进京逼迫雍正放权的事情,就快要成功了,可偏偏就在此时,八爷党里看似最没有头脑的弘昼,却让八爷党的努力付诸东流。

前文咱们曾说过丰台大营的控制权是在雍正和胤祥的手里,虽说弘时和弘昼去传旨取得了丰台大营的控制权,弘昼也在当时帮助弘时证明了其传旨的真实性,可在时候,弘昼还是觉得此事内有蹊跷,并询问弘时,为什么要取得丰台大营的控制权。当时,弘时并没有告诉弘昼真实的原因。

而弘昼在转天碰到了十三叔胤祥时,将此事告诉了胤祥,胤祥在听完弘昼的话后,立马放弃上朝,直奔丰台大营,立即采取措施,并重新取回了丰台大营的控制权,随后,胤祥将此事告诉了雍正,最终将八爷党的努力扼杀在摇篮里。

而反观弘昼,他为什么要将这事告诉胤祥呢?原因很简单,弘昼虽为雍正的儿子,但从懂事起,他就没曾想过要染指皇位,他只想做一个快活的皇子,皇位也好,继承人也好,和他没关系。因此,当弘时拉上他去帮忙时,弘昼没有多想就去了,可帮完忙后,弘昼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所以,后来又将此事告诉了胤祥,而他告诉胤祥的原因,则再一次证明了弘昼心里坦荡荡,不像弘时,对八爷有所期盼,对皇位有所追求。而弘昼告诉胤祥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觉得弘时他们肯定有问题。

随着雍正与胤祥的出手,提前了结这场阴谋,而作为这场阴谋的主创们,也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隆科多在此事之后,也收到牵连,很快就去阴曹地府找自己的家人了,八爷党主创胤禩和胤禟,也因此被削籍、抄家、改名。

而作为“功臣”弘昼,雍正也原谅了他的过错,因为雍正也知道弘昼的心思不在皇位上,也并没有过多的为难弘昼。

谢谢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们会喜欢~

10

这个问题其实根子还在于弘时。弘时自从恩科泄题案,被廉亲王胤禩抓住把柄之后,一直被胤禩当做一颗棋子,却一直按兵不动。


(弘时和弘昼)

直到胤禩开始谋划“八王议政”准备逼宫的时候,才开始在关键时刻使用弘时这颗棋子。通过弘时,胤禩尧完成两件重要布局。一个是以拥立弘时的名义,让隆科多倒向自己,在关键时刻令京城内的防务听命于自己;另一个,是希望通过弘时,绕过十三爷胤祥,借整顿旗务的名义,让关外的旗主王爷接手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防务。

隆科多得知此时战战兢兢,但是当他得知将来拥立的是弘时而不是胤禩本人,所以在一再声明自己保得是弘时之后,终于倒向胤禩;而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接手就没那么方便了,因为一没圣旨,二没十三爷的命令,所以只能让弘时当面“假传口谕”,放得过关。

而弘时经过之前的事情,方知人心险恶。他知道”假传圣旨”意味着什么?若事成还则罢了,若事不成,自己即便是雍正的亲儿子,怕也是在所难逃。


(弘昼察觉异常着急了)

于是耍了个心眼,他忽悠自己年幼的弟弟弘昼,来了个“误传圣旨”。这样就算将自己撇得干干净净。他来了个问句:“父皇是否叫各位旗主王爷协同防务?”弘昼没多想,随口答道:”是的!”两营防务立刻就被旗主王爷带来的人接管了。

弘昼立刻感觉不对,但是又没反应过了哪里不对?不是弘昼笨,而是弘昼没想到自己的哥哥算计自己。所以当事后,弘时问弘昼,”只说协助,没说接管吧?”弘时此刻的表现,让人心寒,”那你当时怎么说是父皇亲口说的?”一副有错是你犯的,此事与我无关。


(弘时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弘昼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直接进宫告诉雍正,赶得及与否不好说,肯定要挨骂,弄不好责任就都是自己的。

但是弘昼虽说只有十来岁,却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他知道谁能解决这个问题。防务的事当然找负责防务的人解决。他在宫门扣等过来上朝的十三爷胤祥。他一定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时刻还好告诉了十三爷)

果然关键时刻,胤祥得知此事,心中大惊。于是一面让弘昼告诉雍正自己去看病了,一方面急急火火地去解决两营防务的事情。从而最终彻底粉碎了胤禩的阴谋。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