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之所以成神,万世景仰,就在于“忠义”二字;夏侯惇之所以受曹操厚待,亦无非"忠义“。
关羽之忠,今天来看似乎是愚忠,但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对统治者来说,那是大忠;夏侯惇之忠,只对曹操一人尽忠,就今天来看,是最明智之忠。
由于曹操一生存在争议,为后世诟病,连累夏侯惇之忠义也打了折扣,不为世人所熟知、称道。
但夏侯惇的忠义,在曹操心里,是不会有一点儿折扣的,夏侯惇才是领导者最喜欢的人。
关羽之义,最后让位于忠,因为忠大于义;夏侯惇之义,始终与忠结合在一起,从没有分离过。
这才是品味这个故事真正内涵之所在。
01
夏侯惇之义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情感,始终贯穿于整个三国演义的过程中。关羽之大义,的确令人感动。
但曹操与夏侯惇的兄弟情义也毫不含糊,读来也催人泪下。
夏侯惇(?-220年6月13日),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夏侯惇是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夏侯渊的族兄。夏侯家族与曹氏家族是世交,渊源很深,族谊深厚,世为婚姻,关系密切。
曹操起兵讨伐董卓、黄巾军时,夏侯惇就跟随曹操征讨,担任裨将。
夏侯惇勇猛善战,性情刚烈。十四岁时,有人羞辱他的老师,他一怒之下,就将那人杀死了。这个集中反应了夏侯惇的性格,为了节义是不会顾惜性命的,这一点对曹操来说记忆深刻,感受非同一般。
正如题主所说,夏侯惇的确胜绩不多,败绩不少。但夏侯惇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勇猛作战,毫不顾惜生命。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勇气和忠诚是无限的。曹操无法对夏侯惇的行为熟视无睹。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就上表拜夏侯惇领陈留、济阴太守、任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
建安十二年(207年),给夏侯惇增封食邑一千八百户,前后累加共二千五百户。
看一下同时期夏侯惇的同僚们的待遇吧。
202年,曹操平定冀州,封荀攸陵树亭侯,207年增加食邑四百,共计七百户。
203年,曹操上表封荀彧万岁亭侯,207年增食邑千户,共计二千户。
204年,曹操上表封郭嘉洧阳亭侯,207年郭嘉病逝,增食邑八百户,达到一千户。
荀彧、荀攸、郭嘉等人都是亭侯,而且封侯晚于夏侯惇。夏侯惇上来就是乡侯,食邑也远高于他们。
再看一下同期武将们的情况:
建安三年(198年),张辽率吕布军众投降曹操,赐爵关内侯。206年,张辽攻打荆州,平定江夏诸县,受封都亭侯。220年,曹丕称帝,封张辽为都乡侯;同年称帝后,又进爵张辽晋阳侯,增食邑千户,共二千六百户。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对峙,曹操命徐晃、史涣截烧袁绍辎重,立下大功,封为都亭侯。219年,徐晃长驱直入,战败关羽,曹操出七里迎接为其开庆祝宴会,但不清楚赏赐如何。220年,曹丕即位魏王,封徐晃右将军,进封逯乡侯。
建安十七年(212年),夏侯渊因平定西凉之功,被封博昌亭侯,216年,曹操平定张鲁后,拜为征西将军,镇守汉中,增食邑三百户,加之前共八百户。
与这些战将相比,夏侯惇的爵位和待遇都高出许多,是无人能比的,可见曹操对待他的确很厚。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征讨孙权归还,留夏侯惇与曹仁、张辽守居巢。曹操赐予他们能歌善舞的乐伎艺伎,而且下令道:“魏绛凭借与狄戎修好的功劳尚且能够享受钟磬之乐,何况将军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曹操对待将士不薄。
这既是曹操对夏侯惇不离不弃的褒奖,也是作为典范激励将士的策略。
战功固然要赏,忠心耿耿更要奖赏。
02
夏侯惇之忠
关羽之忠是对汉朝廷尽忠,不是对刘备尽忠,但夏侯惇不同,只对曹操一人尽忠。
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邺城。
当时,各将领都授予了魏国的官号,只有夏侯惇仍是汉朝官职。夏侯惇上书希望曹操封他为魏官。
曹操却认为夏侯惇一开始就陪同自己征战,同为汉官,属于汉朝同僚,不合适委屈他就任魏国的官职。但夏侯惇依然强烈请求,最终曹操答应了他,封其为魏前将军。
由此可见,夏侯惇只对曹操忠诚,心中并无汉室。
夏侯惇清楚所有的一切,尽管是汉朝廷所封,但都是曹操赐予的。感恩图报、忠心耿耿,只对曹操一人。
夏侯惇是幸运的,忠义合一,也是很明智的抉择。
03
君臣相得,肝胆相照。
曹操与夏侯惇的关系,不仅仅是因为家族的渊源,更是患难之交,是战斗情谊。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的父亲曹嵩在来曹操处的途中,被徐州牧陶谦派兵杀害,曹操讨伐徐州。
194年,东郡守备陈宫与陈留太守张邈、张邈之弟张超等同谋叛乱,迎接吕布为兖州牧。
当时,除了鄄城和东郡的范、东阿两县分别由司马荀彧和寿张令程昱、东郡太守夏侯惇坚守外,其余郡县全部反叛曹操,形势异常严峻。
曹操急忙赶回与吕布交战,对峙一百多天。正赶上蝗灾大起,曹操退还鄄城。此时,曹操失掉了兖州,军粮已尽,袁绍派人招降曹操,让曹操举家迁往邺城作为人质。曹操本打算答应袁绍,但程昱劝阻,曹操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恐怕是曹操一生最为尴尬、艰难的时刻。但夏侯惇坚定的站在曹操身边,这不能用一般的情义来说明。这可以看出夏侯惇高尚的个人品格,作为想成就霸业的曹操,将会是刻骨铭心的。
曹操对夏侯惇赏赐很厚,但夏侯惇绝不是贪婪之徒。
陈寿对夏侯惇的评价是:
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 ②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曹操崇尚节俭,而夏侯惇却不贪财,这更加令曹操敬重。
就夏侯惇的能力和功绩来说,的确不是最突出的,但在忠义上,恐怕是无人能比的。对于这样的人,无论胜败,作为老板无不青眼有加。何况是曹操,岂能不知。
说夏侯惇打仗没赢过似乎有些过分,但的确是升官没停过。但这也不完全是靠曹操赏赐,根本而言,还是靠自己的作为争取的,这值得后世仔细品味、借鉴。
220年,曹操病逝后不久,夏侯惇病逝,追谥忠侯。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庙庭。
按照《史记·谥法解》云:
"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由此可见,“忠”实为大誉之谥,对于夏侯惇名副其实,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