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雍正在艰难的登基之后,为了尽快的选拔能为自己所用的人才,建立自己的人才体系,很快就开恩科选士。雍正对这第一次的恩科考试非常的重视,主考官是八王爷允禩推荐的张廷璐,这个张廷璐是雍正的肱骨之臣上书房首辅大臣张廷玉的弟弟。而副主考是张廷玉举荐的“清流领袖”李绂。

最重要的那个考试题目,是雍正亲自拟定,亲自手书并亲自封存和亲自保管的。按照这样级别的保密措施,那三道试题无论如何也不会“泄露”出去的。雍正有这个自信。

但是,事情往往就是这么“诡秘”,什么意外都会有。雍正认为绝对不会出问题的首次恩科考试,还就出了问题,并且是出了“系统性”的大问题。

首先是在恩科开考之前,京城就有人开始兜售所谓“考题”。这种情况其实挺正常的,也是历朝历代的历次科考都会出现的现象。但大多数都是在考前骗几个银子罢了,当然也有真的能拿到考题并贩卖的,这种情况历史上也很少见。

雍正的首次恩科考试也是一样,兜售考题的人也是游走于各个酒店客栈。但不同的是在这些卖考题的“贩子”当中还真的就有“厉害角色”。

恩科的副主考李绂就遇到了一个卖考题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这份考题很靠谱,这位卖考题的还向李绂“透露”了一些在赶考的学子们面前算是秘密的信息:本次恩科的主考是谁,谁推荐的,副主考是谁,谁推荐的。

这种信息是很能唬人的,真的能够起到多卖考题的作用。李绂就感到这个卖考题的比较靠谱,所以他就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一份考题。对于这次的恩科考题是否已经泄露,李绂心中还是非常的怀疑,但是,他的主子三阿哥胤祉提醒他:买来的考题千万不要打开,小心惹火烧身,只能等到考试现场才能够打开对比。

李绂担心的事最终还是发生了,在考试现场李绂买来的三道考题和雍正亲自出的考题“完全相同”。李绂不顾主考官张廷璐的劝阻和威胁,愤然摔帽离开考场,由此一个“科考舞弊”的泼天大案被揭开。

雍正对这个给他丢尽了面子的大案相当的震怒,但是他首先是忍着极端的愤怒,马上又亲自出了三道考题,保证第一次的恩科考试顺利进行,同时责成总理王大臣廉亲王允禩彻查此案。

廉亲王允禩再一次故技重演,私下里威逼利诱张廷璐交代了泄露考题的主犯就是雍正的三阿哥弘时。而他本人则是“夹带了八名考生”。

廉亲王允禩这一次汲取了康熙年间在查处吏部的“买卖人命”的大案当中处理“太子是幕后主使”的这个证据上的失误的教训,这一次他没有把三阿哥弘时的“把柄”交到雍正那里,而是手握这个把柄用来控制三阿哥弘时。事实证明这一次廉亲王的做法要靠谱很多。

当然,对于考题泄露,雍正的基本判断还是比较冷静,他相信这么胆大妄为的事,绝对不可能是张廷璐一人所为,在他的后面肯定还会有更大的角色。但是雍正选择了“不深究”,只是处理了主考官张廷璐,目的也是为了稳定自己刚刚登基的局面。

但是,对于电视剧当中设计的“三阿哥弘时盗窃考题并泄露考题”的剧情,本人还是有所怀疑。

首先,严格的讲,泄露考题,尤其是恩科的考题肯定是死罪。而由雍正自己亲自出题,书写,保存的考题一旦泄露,追查起来非常容易,难道三阿哥弘时不知道这其中的风险吗?是什么让三阿哥弘时在第一次的恩科就敢于“铤而走险”?

第二,从考题泄露的情况来看,这个考题的泄露状态其实已经完全失控,已经放肆到敢于向不认识的人公开兜售的程度,这样的失控,一旦实发的话,很容易追溯——拥有和贩卖考题的人太多。

第三,考题泄露的太早,从考生夹带的状况来看,这些考生基本上是带着事先写好的三篇文章进考场的,这说明考生们很早就买到考题并找人事先写好。在这个过程中“考题泄露”很有可能在还没有开考就会引起极大的注意并最终暴露。

这样看来,雍正的这个三阿哥弘时还真的就是“胆大妄为”加上“自以为是”,也许是自己的皇子身份和涉事太浅,让这个三阿哥觉得自己一定会“密不透风”。但实际上早就“千疮百孔”,事实上如果不是他的三大爷胤祉阻止了李绂在开考前告发“考题泄露”的嫌疑的话,这位三阿哥早就露馅了。

人有点野心没什么不好,但是比野心更重要的是有“自知之明”。三阿哥弘时把手伸向考卷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他做为一个他的长辈们争斗的牺牲品的命运。

弘时泄露考题,按照后来弘时的一些举动来看,他的目的肯定不仅仅是为了“卖考题获利”,甚至说是完全不是为了“卖考题获利”,弘时的追求应该还没有这么“低级”。他的根本目的还是想通过向特定的人员泄露考题来笼络人心。

雍正的这个三阿哥弘时,大小就和他的八叔感情很好,并且应该是处处向他八叔学习,所以他是想通过泄露考题来结交类似于张廷璐这样的朝廷当中有实权的大臣。张廷璐夹带考生肯定是从弘时那里拿到了考题,然后“有偿”的夹带了几个考生,既为了挣点钱,也为了结交一些他自己认为需要结交的有用之人。

所以,弘时在考前把张廷璐叫进宫里,密谋“盗窃”考题或者说弘时盗窃考题之后与张廷璐商量如何让考题的作用最大化。

张廷玉在一大早天还没亮就去上书房办公的路上,在宫中“巧遇”三阿哥弘时送张廷璐出宫,看见张廷玉的张廷璐有些慌张,但是弘时确用求教张廷璐指点自己书法的“笔法”遮掩过去,其实也只是弘时自认为“遮掩过去”了而已。弘时有的时候自作聪明的那种自信会骗了自己,自欺有余而其人不足。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弘时泄露考题的时候,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件事会失控到“买卖考题”的程度,因为一旦考题被公开的明码标价的叫卖的时候,泄露考题这个事也就算是“半公开”了。所以弘时再笨,再贪婪也不会蠢到靠“泄露考题”来敛财。

收买笼络人心的想法应该就是弘时泄露考题的唯一目的,他羡慕他的八叔在朝廷上下的人脉和人气,他也想“有样学样”,这一次他学的可是真不像。

最佳贡献者
2

《雍正王朝》中,雍正开科取士,目的就是为了国家招揽人才,给国家的行政体系注入新鲜血液,协助雍正推行新政。为了能笼络新进仕子们的人心,雍正皇帝不仅为王文昭掌灯,更是力排众议破格启用了刘墨林。但是雍正的亲儿子弘时,却故向外泄露了考题,险些让雍正的计划彻底泡汤,最终李绂向李卫求情,带兵清查考场,揭开了这个考场舞弊的事实,才没有造成更为恶劣的影响。

作为雍正皇子的弘时,为什么要故意泄露考题出来,原因当然还是为了皇位,虽然弟弟弘历自康熙朝开始,就受到康熙、雍正两代帝王的青睐,但是作为哥哥的弘时也不想就此放弃对于皇位的争夺,而这次就是他为争夺皇位所做为。


泄露考题,目的就是要笼络一批新官员到自己身边。

雍正开科取士,要选拔人才,让这些人才为己所用,并利用这些新上来的官吏来对原有的官僚队伍进行一次换血,雍正对于这些人也一定会非常的重视。

而弘时恰恰也是看到了这一点,但凡是能出得起钱购买考题的,一定是官宦子弟或者富裕家庭出身,这些人家的孩子不会像寒门学子一样满身读书人的尖酸与迂腐,便于日后为自己所用,同时对于一些主动上门求助的人家,弘时定不会拒绝,因为这是笼络人心、壮大队伍的最佳时刻。而新进的士子中,有了自己的人、自己的力量,特别是这些人也为雍正所看重,对于日后的夺位之路就是一种巨大的支持。


弘时要将张廷璐拉下水,控制在自己这一边。

张廷璐是当朝首辅张廷玉的弟弟,从张廷玉与张廷璐偶遇的对话来看,张廷玉并不希望自己的弟弟与皇子有过多的交集。但是弘时正是看重了张廷璐与张廷玉的特殊关系,一方面,因为牵扯上张廷玉的关系,对于张廷璐,满朝官员甚至是雍正处理起来都要留有余地,另一方面,也是弘时看到张廷璐可以借着这层关系一路高升,职务、地位也将远不及此。因而要借着这件事情把张廷璐拉下水,让张廷璐站在自己这一边,成为自己队伍里的骨干。

当然,按照弘时后续剧情中狠毒的性格,必然是对张廷璐利诱的同时,进行了威胁,不然张廷璐也不会除了想廉亲王说明外,致死都没有将弘时的事情对外公布。


当然,弘时也要考虑一下经济效应。

雍正是出了名的节俭和勤政,特别是《雍正王朝》中的演绎,所以对于皇子而言,并不会像康熙那样纵容,也不可能让他的皇子成为九阿哥胤禟那样的富翁,况且,此时弘时还没有被晋封,所领导的俸银也是非常有限,因而也需要做一点经济上的储备和积累,所以选择了铤而走险,泄露考题。


由于李绂的刚正不阿,主动揭发,最终弘时的计划没有得逞,也是因为如此,弘时失去了积蓄力量的好机会,因而选择了沉默,指导廉亲王胤禩找到了弘时,当众销毁了张廷璐的证词,重新激起了弘时的夺嫡之心,而弘时也成为了胤禩对抗雍正的工具,最终落得了非常凄惨的下场。

3

科举制诞生以来就如同股市操纵,泄密事件层出不穷。弘时泄露考题,既是个案,也是风气。


雍正登基时,朝廷到处都是“八爷党”的势力,雍正苦于朝中无人可用。对于自己“恩科取士”的首秀,雍正格外重视,每个环节都亲自过问,甚至不惜将尊为考生掌灯。为的是什么?笼络人心。


知识分子寒窗苦读十年,许多耗尽家族资源(那时没有免费师范生,也没有公费师范生,都是自费)进京赶考。如果没有相对公平的录取方式,朝廷的公信力以雍正的威信必然大减。弘时为了一已之私,罔顾雍正苦心。


掌握话语权,为自己造势

参加科举的知识分子大多是官宦子弟,他们的家族掌握着舆论权。弘时把考题泄露给这帮人,作为回馈,哪些官僚自然会在舆论上对弘时进行包装。舆论可以影响民意,民意可以影响圣意。一旦自己的良好形象树立起来,在雍正那里也是加分项。


收买人心,壮大自己的势力

当收益足够大的时候,人往往会铤而走险。弘时不惜违触朝廷法度,也要将考题泄露出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弘时作过权衡。弘时是雍正的儿子,也是皇位的潜在继位人,不到最后一刻,自己都是有希望的。争夺皇位,不仅需要取得雍正的好感,而且需要有自己党羽。那道考题的这帮人,必然会对弘时感恩戴德,成为弘时的门人,将来为弘时所用。


弘时的算盘打得响,却不知姜还是老的辣。在李绂以及李卫的干预下,科场舞弊被制止。事情败露,就需要有人出面承担责任,台上的往往就是马前率,张廷璐就是这么一个牺牲品。弘时在雍正的“照顾”下没被法律制裁,却被八爷抓住把柄。

4

@忠肝义胆岳老三 相邀!

弘时泄露考题主要是想收买人心,为夺嫡培养自己的政治势力。

古代讲究师生、同乡等纽带,这种联盟往往比父子关系还要深厚,这就是党争的基础。

弘时对权力的痴迷让他入了魔,但他背后的力量太过薄弱。何况雍正的内心认定的继承人是弘历,这就让有志青年的弘时深为不满。

泄露考题虽然罪责很大,但如果成功就能够培养几个忠实的党羽,对自己争夺皇位能够处于有利的位置。综合评估下,弘时铤而走险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偏偏就是泄露考题这种视国家重器如无物的做法,让老八胤禩发现了弘时的野心,抓住了弘时的把柄,两人就以此为纽带成为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胤禩借弘时叛乱朝纲,揭起自己的侄子重复夺嫡的老路;弘时借胤禩的力量试图陷害弘历,冲击皇位。

两人各取所需的结果就是,胤禩成为“阿其那”,弘时被雍正毒死!

当然在真正历史上,弘时在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被雍正过继给胤禩,失去了皇位继承的资格。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雍正消除他的宗籍,弘时在忧虑惊惧中死去,也彻底扫清了弘历继位的障碍!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5

其实清代科场舞弊早有先例,顺治十四年,康熙五十年都曾发生过科场舞蔽大案。雍正王朝里,弘时主使会试主考官张廷璐泄露考题,考题被公开售卖,众多学子身陷其中。如果不是李绂和李卫挺身而出,化解这场风波。雍正元年的开科取士就要沦为笑柄了。事后,张廷璐获罪被囚禁,廉亲王胤禩又来了一次诱供,得知了此次科场舞蔽案的主谋竟然是弘时。弘时为什么处心积虑泄露考题呢?

科场舞蔽案,从表面上看,弘时是为了名利,是为了培植党羽,笼络人心。从深层次来看,这其实是弘时与雍正的对立表现。

身为阿哥,弘时内心并不满足。为了招揽人才,为了收买人心,科举考场正是其用武之地。通过考题,弘时不仅控制了张廷璐,而且还拉拢了众多士子之心。一旦这些事先拿到考题的人高中,他们便会奉张廷璐,奉弘时为恩师。弘时培植党羽,收买人心的计划也就成功了。弘时是想通过张廷璐拉拢天下读书人,为其所用。弘时不明白,仁心仁术才是那时读书人的主张,仅仅通过偷奸耍滑,是笼络不了士子之心的。

再者,雍正元年的开科取士是雍正的形象工程,是新朝吸纳良才的重要手段,雍正非常重视。弘时偏偏在此时与张廷璐沆瀣一气,泄露考题。这恰恰说明弘时对父皇雍正非常不满,弘时不满雍正偏爱弘历,不满自己的政治现状,就是要拆雍正的台。这一点,与八阿哥胤禩不谋而合。八阿哥发现了弘时的小心思,弘时也因而最终倒向了八爷党。

(觉得不错,就点一下,分享吐槽关注,谢谢)

6

在雍正帝刚刚即位之后,就组织了一次科举考试,可是这次考场泄题的主谋就是弘时,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一、

雍正帝的儿子们:

雍正帝一共育有十个儿子,活到成年的只有四个,参与排序(序齿)的阿哥有六个,分别是:弘晖、弘昀、弘时、弘历、弘昼、弘曕六位。

在雍正王朝中一共出场了三个儿子,分别是三阿哥弘时,四阿哥弘历,五阿哥弘昼。

其实在康熙一朝,就已经决定了这几个阿哥的命运:

弘时出场次数不多,但是给人印象最深的一次出场就是老四胤禛在南方赈灾,弘时生病,太子胤礽没有关心。是老八胤禩他们连夜陪同,并跟弘时说:

“等你的病养好了,八叔带你去野外放鹰儿去。”

这也说明,弘时跟老八胤禩的关系不一般!

弘历,不用说,是康熙帝亲自挑选的皇孙,并带进宫里培养,甚至还让弘历“骑大马”,所谓“骑大马”就是骑着康熙帝的脖子哦,试问哪个皇孙有这待遇?

小小的弘历还说出了一句:

“皇爷爷,你可要扶好我啊!”

虽说小孩子是无意中说出的话,但是也引申一个意思,预示着弘历就是未来的皇帝!

二、

三个儿子的立场:

在康熙一朝弘昼出场的次数最少,如果杨角风没有记错的话,只出场过两次,一次是拜师,一次就是年秋月给邬思道送护膝,当时是年秋月抱着他:

“弘昼,把护腿给邬先生试试!”

这也是剧中年秋月唯一抱过的孩子,由此可知,弘昼跟年秋月和邬思道的关系必定不一般!

其实从后来弘昼的表现也可以看出,他经历了邬思道的离去,经历了年秋月的去世,经历了浩浩荡荡的八王议政逼宫,他的小心脏彻底承受不了了。

为了彻底离开权力的漩涡,于是玩了一出出看似荒唐的闹剧,比如“活出丧”,比如在雍正帝面前自贬等等,可以说他学到的是邬思道的自保之道,并把它发扬光大。

弘历,不用说,是康熙帝指定的接班人,自带光环,虽然他也有些腹黑,比如曾经就得罪谁也不能得罪读书人跟雍正帝讨论,最后恶人让雍正帝做了,比如弘时被赐死,弘历不住的追问自己的三哥去哪了,直到得到了图里琛的暗示后,才放下了悬着的心,总总迹象表明,他还是有些腹黑的,但是在剧中做事是光明正大的!

他身上有邬思道的腹黑,也有康熙帝的光明磊落,他是结合了两个人的优点,所以才能最终登上皇位。

唯独弘时,聪明是有点小聪明,可是却是愚蠢的表现,直到临死前才突然明白过来,从而大骂八叔是“阿奇那”、“塞斯黑”。

剧中的他只有邬思道一个老师,可惜,他并没有从邬思道身上学到最本质的东西,反而沾染了老八胤禩的一些阴谋诡计,最终导致了灭亡。

三、

其实邬思道早已教导过弘时:

大家还记得热河狩猎时弘历出尽了风头吗?

有些人会有疑问,当时弘时和弘历都在热河,为什么邬思道只告诉了弘历关于康熙帝的狩猎经历,而没有传授给弘时呢?

这种理解是错误的,邬思道本来没有私心,是想同时教好两个孩子的,可惜弘时实在不争气!

在热河时,邬思道同时教弘时和弘历读书,教着教着邬思道突然发问:

“弘时,刚才讲到哪了?”

弘时一愣,回答了曹操带领儿子们打猎了,邬思道又问曹丕看到一头母鹿没有射杀,为什么啊?

结果弘时吱吱唔唔答不上来,反而是弘历回答的很棒,随后邬思道就给大家讲了一个大道理:

“读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明理,世上的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一个理字,把理字想清楚了,做起事来就有了主张……但是又不能守死理……”

记住这句话,这句话就是弘历后来做事的底线,也是他一直在坚守的东西,反观弘时,邬先生的话还没有说完,他就喊着:

“先生,先生,我要撒尿,我要撒尿!”

邬思道无奈的让他去了,看得出他的表情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现,随后他就面对弘历的提问,做了一番详细的解答,也注定了弘历在狩猎场的精彩表现!

四、

弘时为什么要泄露考题?

回到我们的题目,弘时为什么要泄露考题呢?

刚才也分析过了,弘时要想夺位,最大的障碍就是弘历,所以雍正帝即位以后,他的一切行为,主要目的就是压过弘历的势头。

可是他凭什么压过弘历呢?

就像邬思道曾经说过的那样,弘历这里占着“理”呢,不管是“法理”还是“情理”,都是弘历占优。

此时的弘时只记住了邬先生说的“但是又不能守死理”,于是开始想一些歪门邪道,如果他当初不被尿憋急,用心听了邬思道后面的关于不守死理的前提条件的话,我想他或许就不会这样做了。

不守死理的条件是:

“只要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只要你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那么可以不守死理,显然,弘时并没有占据这三项。

于是弘时在天时地利都不具备的前提下,想到了人和,只不过他的人和是畸形的人和:

他泄露考题就是为了笼络一批自己的人,能买得起试题的人,大都是官宦或者富裕之家,具备一定的话语权,只要笼络了这些人,就等于笼络了一个大财团和自己的坚定拥护者。他希望通过造势,也就是通过舆论来影响雍正帝,从而达到自己上位的目的。

其次,此举把张廷璐绑到了自己的船上,张廷璐是主考官,这一批高中了的进士们必然要拜师张廷璐,那时候的人们很重视师生裙带关系,有了这层关系,弘时就可以控制这一批进士,而不仅仅是买了考题的那几个人。

当然,他要想笼络人心,还是需要银子的,为了最终能与弘历抗衡,他必然缺钱,卖考题正是营收的一个手段,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嘛。

只是,他根本就没有学到邬思道的精髓,也没有学到老八胤禩的精明,他所做的一切都没有占住一个“理”字,最终落得个命丧黄泉的下场,真是可悲可叹啊!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7

导读:刚看到这个题目也是琢磨了半天,是啊弘时为什么会泄露考题呢?雍正好容易通过九龙夺嫡取得皇位,但是自己的夹带里人才相当有限。为了提升新朝执政之基础和推行新政的准备,通过科考选拔新鲜血液充实官员队伍。但是弘时的行为明显就是拆他老爷子的台。但是仔细分析弘时的性格,这样的行为也在情理之中。


雍正儿子弘历和弘时

由于康熙在位时间长达六十一年,所以等到雍正继位的时候雍正的几个儿子基本都已经成年。所以在剧中学习基本上在在雍王府跟邬先生学习的,因为邬先生最早就是作为孩子们的私塾老师进入四爷府邸的。

邬先生的教导过程中,弘时是最调皮也是最没耐心的。和普通的小孩子一样不爱好学习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弘历人小鬼大、沉稳优度,这样的学生谁不喜欢。所以一个认真学一个认真教,弘历的学问是一日千里。这让弘历在塞外狩猎的时候在康熙面前大放异彩。

弘历也因此被康熙喜欢,甚至带到宫中亲自教导。作为一国之君的康熙,孙子辈少说也得上百人,弘历有这样的机遇是想当男的。所以后来就有人说雍正继位有“观圣孙”的意味。可以说经过圣祖康熙的加持,雍正继位后太子之位非弘历莫数。


弘时自小跟老八胤禩走的比较近,在剧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在胤禛江南筹款赈灾期间,弘时重病。老八带着老九老十去探望,还说“赶紧好起来,八叔带你去抓鹰”。这说明弘时和老八平时走的就比较近。历史上雍正也就是把弘时过继给了老八。都说“近朱者赤”,跟着老八呆的时间长了自然要学习老八。虽然老八没有刻意教导,但是老八的阴狠和对帝位的野心却早早的在心中扎根发芽。


雍正继位后弘时开始蠢蠢欲动

当胤禛和老八争夺帝位的时候,弘时当然能分出亲疏远近当然要帮助自己的父亲。当雍正继承皇位后,弘时在野心再度蠢蠢欲动。争夺太子之位,按照弘时从老八哪里学来的套路无非是钱和权两方面。所以这次雍正初年的科考舞弊案就是弘时的第一次出手。

先说钱,弘时的老爹雍正提倡简朴所以弘时要想收买官员为自己所用就得需要大量的钱财。此时朝廷的重点衙门口都有弘时的叔叔们或者前朝老臣占据,所以他只能学习八叔在康熙末年通过科考弄银子的套路来弄钱。但是弘时又不像老八那样长期的积累有固定的渠道收取下面的钱财安排适当的官位,弘时现在还没有这种安排官员的能力。所以他只能卖考题这种最低级的方式来获取暴利。而且假钱才卖一百两一位,三个人组团购买还能打折到70两。


再说权,弘时现在除了皇子的身份可能没什么特权。所以定向泄露考题也有拉拢人心的作用。但是既然要拉拢人心,所以必然要让人知道这恩来自何方?所以弘时肯定会精心挑选一些既安全又能守口如瓶的人来透漏是我弘时给你们的考题,将来入了官场要为我所用。这些官员子弟也决定能成为一位皇子的门人也不错,所以两下里一拍即合。

同时又拉当朝重臣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下水(张廷璐是当时的主考)。弘时的打算是一箭双雕,企图利用张廷璐来牵制张廷玉。


科考舞弊案的后果

结果弘时第一次玩就玩脱线了,副主考李绂直接联合雍正的心腹李卫封考场查出了舞弊案。老八审案的时候拿到了张廷璐关于弘时的供词,这为以后挟制弘时进行八王议政的逼宫案埋下了伏笔。

人都是这样,第一次犯错侥幸逃脱就会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弘时没有被发现野心进一步膨胀,在夺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终于被雍正发现一杯毒酒鸩杀了弘时,弘时带着他的皇帝梦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可奇葩的是临死前还不检讨自己,还一个劲的埋怨别人。这凭这一点,弘时也没有什么大出息。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8

泄露考题体现出弘时执拗的夺嫡之心,为了夺嫡冒天下之大不韪,丧心病狂也不为过。弘时本也是十分有能力的人,但是相对于打小就被爷爷康熙看中的弘历,竞争优势是显得那么的薄弱。所以他决定铤而走险以泄露科举考题的形式,收买人心。这些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一朝得中,便是官场一份子,而且这一次还是雍正朝第一考,无论重视程度还是人才重要性是都是含金量很高的。

古代官场对于同乡,师生,同年,提携等情义甚至监考官与考生的监考师生情看的很重,也就是我们所了解的裙带关系。古代党争很多都起于这样的关系。我国经典的古典小说《儒林外史》中范进能够中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的监考老师周进。周进同样是一个科举不得意,年近古稀才进入官场的人,颇有同病相怜之感。范进后来进入官场以后也多受周进照顾。

弘时在泄露考题以后,在科举开考以前也见过这次科举考官张廷璐。大概祖父也就是,让张廷璐在科考期间,多多照顾,这些有夹带的考生。这些人如果考中以后,一定对弘时感恩戴德,顺利的将这些人收入在自己的麾下。这些人也必然成为自己在夺嫡路上的助力。

可惜弘时忽略了另一位监考官,天下门生无数的清流砥柱李绂。李绂作为传统儒学的继任者和发扬者。痛恨一切对读书人羞辱和不正当的行为。想后来雍正新政,李绂都敢直觉怼田文镜,不给雍正面子更何况科举舞弊这样的大案。李绂找来了李卫大闹考场,最后重考。弘时在夺嫡之路屡次三番入邪道,最后被雍正亲手杀死。

文/红雨说历史

9

雍正王朝》里弘时为什么要泄露考题?(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

对于泄露考题之事,从古至今都有,那么在于古代主要是针对科举考试而言。古代没有现代这么繁琐,一般都是一篇文章决定仕途,文章好的可以中状元,以及榜眼、探花与进士及第。从操作上比较简单,只是一篇文章,可是,对这些学子们来说,要付出十年的寒窗苦读。如好的话,可以换来一个好的仕途,如不好的话,只能等下一个十年。

古代科举考试,学子们除了十年的寒窗苦读之外,有些比较穷的学子们还到处凑盘缠,才能赴京赶考,如没有凑足盘缠,那就没法前往京城考试。对于一些富贵子弟,盘缠对他们来说,那就是轻而易举的事。

再者,一部分有权有势,还比较富足的学子们,因十年间,没有好好读书,还想有一个好的仕途,只能铤而走险,出银子买试题了。有买的,就有卖的。从而出现了泄露考题的行为,其行为,对于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们来说,就是一个非常不公平的情况,从而官府就要开始制止此种行为,要还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们一个公平。

今儿,长城君分析一下,雍正王朝里面,弘时为何要在科举中泄露考题?

先来说说,雍正皇帝为何重视此次科举考试?

雍正王朝里面,为了招揽人才,雍正皇帝便开科取士。因此,雍正皇帝对这次科举非常重视,然而,对于弘时不知这次科举的重要程度,便做了科举泄露考题的事情。

对于雍正来说,之所以重视这次科举,起因与八爷党有关。为何这么说?当初雍正为了推行新政,可是,部分大臣以及八爷党出处为难雍正,此时,也没有所用之人。十三爷胤祥便提出,从科举中选拔人才,注入新的力量,从而与八爷党抗衡。

八爷胤禩这边,更没消停下来。因八爷胤禩知道,雍正想通过科举选拔新人才,用来对付自己。所以,他要用这次科举对付雍正,让雍正选拔的人才为自己所用。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八爷胤祥便是科场舞弊事件的幕后黑手。

可是,这次科举舞弊事件,并没有让八爷胤禩得逞,也没有让弘时得逞。弘时想利用这次科举考试做什么?肯定是为了以后做皇帝。

接下来,长城君再来分析一下,弘时为何要泄露考题?

其一,为了笼络新官员,增加自己的新势力。雍正皇帝想从科举中选拔新人才,给朝廷换一换以新能量。而弘时也看到了这一点,但是,弘时所看的是新笼络新官员,给自己增加新力量。

弘时想,能拿出银子买考题,说明这些人的出身都不俗,大多都是官宦子弟,以及达官贵人。如这些学子们平时没有好好学习,也想通过科举获得一官半职,肯定要找上门来。对于弘时肯定不会拒绝的,然而通过这一层关系,就可以与这些达官贵人交往,进而就有了自己的新势力。

其二,想拉张廷璐下水,为自己在朝廷中增加新势力。众所周知,张廷璐是首辅大臣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玉平时在皇帝身边,知道与皇子们来往的坏处。因此,张廷玉心里是不想弟弟与皇子们交往。可是,张廷璐便瞒着他哥哥,与弘时进行交往。

殊不知,弘时正是想把他自己拉下水,其实,这里面也八爷胤禩的参与。其实,张廷璐对弘时还是忠心的,因为,在张廷璐被抓时,没有供出主谋弘时。这也是臣为主子而忠的斜照。

其三,弘时也想通过科举舞弊,让自己获得一些经济来源。对于雍正皇帝来说,一直都是节俭与勤政,所给皇子们的俸禄肯定不会多。为了以后争夺皇位,必须要储备一下经济。因此,便选择从科举考试入手来增加经济,这也是比较铤而走险的一步。

然而,弘时的想法没有实现,且此事被李绂所发现,此时,张廷璐没有阻止住李绂揭发。后来,李绂叫上李卫将此事揭发出来,当场逮捕了张廷璐。

总之,弘时的想法是美好的,可是,对于他来讲,毕竟年轻缺乏经验,更不知道一山环比一山高的道理。

长城君曰:弘时做科举做手脚之事,长城君认为必有八爷胤禩在里面参与,更是操纵弘时的幕后黑手。也弘时一心想做皇帝,其实,都是一场梦,也是被别人所利用的工具而已。弘时的一生也是不幸的。

参考资料:

《雍正王朝》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

本文以《雍正王朝》为蓝本,其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并非正史分析。

【文:长城说历史,图:来源网络,侵权必删,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侵权必究,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您的点赞,转发,评论是长城君创作最大的动力;因本人能力有限,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10

电视剧,看看就可以了。当历史就没有必要。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