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北京改为北平,还是北平改为北京,都与当时历史重大事件有关!那么,我们就从近现代史按顺序看一看:
1928年,阎锡山部刚一进驻北京,国民南京政府就宣布“统一告成”,并改北京为北平。
1937年,日本人前脚踏进北平,后脚就将北平又改为北京。
1945年,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收复北京,日本人投降,于是,又把名字改回来了,改北京为北平。
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又将北平重新改为北京。
无论是北京改为北平,还是北平改为北京,都与当时历史重大事件有关!那么,我们就从近现代史按顺序看一看:
1928年,阎锡山部刚一进驻北京,国民南京政府就宣布“统一告成”,并改北京为北平。
1937年,日本人前脚踏进北平,后脚就将北平又改为北京。
1945年,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收复北京,日本人投降,于是,又把名字改回来了,改北京为北平。
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又将北平重新改为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它既现代又古老,它虽然是国际一流的大都市,却仍然保存了许多历史的痕迹,比如四合院、比如故宫博物院。它的建城史悠久,其名称也历经了多次变迁,根据考证,它的曾用名和别称多达二十多个。历史上,它曾两次将名字“北平”改为“北京”,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看看北京名称的变迁。最早的时候,北京这块土地的名称中并没有“北”这个字,周武王元年(前1122),周朝建立,周天子将伐纣有功的召公封在燕地。此地靠近燕山,所以燕国由此得名。而北京因为是燕国的首都,于是其最早的名称叫做“燕都”或“蓟”。
汉朝时,在北京及周边地区设置了幽州,治所就在今天的北京,那时北京已经固定称“蓟”,后人常用“燕蓟之地”代指北京,便是出自于此。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将幽州改为幽州府,建号“南京”,又叫“燕京”,把北京作为辽的陪都,从而协助进行中原北方的治理。
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忽必烈在北京建新城,改其名为“大都”,后世一般称之为“元大都”。直到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建立明朝,为了记载其平定北方的功绩,元大都又改称“北平”,这是北平一词第一次作为北京的官方名称。
不过,这一名字仅持续到了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朱棣即位后,谋划将明朝的首都由南京转移到北平,并为此将北平府改名顺天府,建立了北京城。朱棣想要迁都,很明显是为了让实为“篡逆”的他回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他虽然占领了南京,但南京是旧都之所在,反对他的声音很多,为了避免这些影响,朱棣毅然将明朝的都城迁到自己当藩王时就已经完全掌握的北京。
永乐十八年(1420),朱棣正式迁都,又将北京改名为“京师”,这一叫法一直持续到清朝。民国二年(1913),政府又废除顺天府这一名称,改叫“京兆”。民国十七年(1928)京兆地方这一名称又被改为北平。后来众所周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的9月27日,北平被改回北京。
根据上文,我们可以总结:北京历史上两次从“北平”改叫“北京”,第一次在明朝永乐年间,第二次则是在新中国成立时。第一次改名,是因为明成祖朱棣迁都至此,便将原本纪念功勋所用的“平”改为了代表首都的“京”。
至于第二次,我们要先看看为什么1928年,民国政府会将“京兆”改名为“北平”。1928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北伐,6月,革命军进入北京。占领北京后,一是因为当时国民政府首都已经定在南京;二是为了防止北洋军阀的死灰复燃,于是,“北平”这一名称再次出现。后来新中国即将建立,首都已经定在北京,因为不存在已有首都的问题,北平理所当然的被改回北京,并沿用至今。
其实两次改名具有很高的相似度,且原因都很简单。那就是,为了摆脱上一朝或上一代的旧势力残留,首都被定在了北京,因为稳定和谐的新时代建立,自然不需要“平”这样一个有着战争痕迹的名字,“北京”意思明了,简单准确,非常适合用来命名。
辽时北京叫南京,金时北京叫中都。元朝定鼎北京后叫大都,北京一越成为全中国的首都!明初徐达破大都元顺帝逃回漠北上京,朱元璋改大都叫北平,有平定北方北方太平之意!朱棣十三岁就坐镇北平当燕王,直到四十多岁打回南京,他对北京有深厚的感情,也知太行燕山中国两大干龙交汇之地的北平才是中国的命门所在,水之北为阳南为阴,中国自古以北为尊,北尊南卑北上南下,北方是上国北房是正房北向是正脉,所以汉唐等大一统强盛政权的首都无不建在北纬三十三度以北的北方!地处东南一隅的南京方位下国下只角之地,六朝脂粉淫奢萎靡民风偏软偏安之地,不足以承天命!朱元璋本来就想迁都北上,朱棣本不喜南京钟意北平,迁都又顺老爸之意,故移鼎北上建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天命所钟龙脉宝地国本所在,北京就是当首都的命,王气不是靠改个名就能压住滴!一六四四年八月,清顺治帝由盛京进入北京,十月初一日,诏告天下大清定鼎燕京,北京成为清王朝的首都,也称京师!此后至一九二八年北京一直是首都!国民政府建都南京复改北京为北平,突出南京的地位以压北平的王气!抗战胜利后许多人劝蒋介石迁都北平,蒋也中意北平,无奈江浙资本家不干极力阻挠,最终仍还都南京,不出四年又走上历史老路,败退台湾,再次印证南京不是建都之地!新中国成立后改北平为北京,北京再次成为全中国人民的首都!蒙古族满族都曾入住中原定鼎北京,北京又有藏传佛教的圣地雍和宫和回族聚集地牛街,故北京是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六个兄弟民族一致拥戴的首都,只有建都北京才能面南座北越坐越美雄视神州一统华夏,以建万年不拔之基业!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北京历史上有20多个名字,最早的名字叫做燕都,是先秦燕国的首都。
目前它的名字是北京。
有意思的是,北京曾经3次叫做北平,又3次改为北京。
原则上,中国把都城叫做京。
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成功,占领元朝首都大都。
明初国家的都城是南京,一个国家不可能有两个京城。
于是,朱元璋亲自将这个城市改名为北平府。
所谓北平,就是北方平定的意思。
占领北京以后,朱元璋就班师回朝了。
明成祖朱棣篡位以后,怕留在南京不安全,还是回到自己的地盘北平。
同时,朱棣认为大明目前的敌人,是北方的蒙古人。定都在北平,有利于大明对蒙古采用战略进攻的势头。
由此,北平变为首都,叫做北京了。
北京这个首都维持了明清两代,前后几百年之久!
原则上,民国初期,袁世凯建立的北洋政府的首都也是在北京。
到了上世纪2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成功,先占领南京,又占领北京。
而此时的南京,又变成了国民政府的首都。
于是,在1928年国民政府又将北京改名为北平。
据说,当时北京人非常不满意改名为北平。他们习惯于成为京城人!
要知道,满清时期,北京城里基本都是吃皇粮的旗人,身份特殊。当时北京人这词,本身就是身份的象征。
日本侵华以后,平津很快沦陷。日本以北平为中心,建立了华北伪政权,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由于汉奸头子王克敏、王揖唐之流,打着所谓恢复北洋政府的旗号,而北洋时代的首都又是北京。
于是,日本人将北平恢复为北京,有复辟北洋政府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日伪政府改北平为北京,国民政府并不承认,北平的民众也并未改口。
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放弃在南京定都,转而定都北平。
于是,北平又变为北京。
至于为什么定都北京,原因有很多。
其一是当时认为近代国家发展不均衡,南方经济发达,北方衰败严重。
以北方为例,从哈尔滨到济南,难有一个南方广州、上海、杭州、南京一样发达的大城市。
定都北京,有利于发展北方,实现国家发展的平衡。
另一说,民国时期定都南京,主要是我们当时的敌人苏联和日本都在北方,定都北京不安全。
而49年日本已经投降,被解除武装。
苏联则是老大哥,原则上不会打我们,北京也就没有安全问题。
谁知道,后来这个老大哥在中蒙边境部署了大量装甲部队,宣称一周就可以杀到北京,这就是当时始料未及的。
这就是北京的3次改名。
“京”在汉语里的意思是京城、京师、京畿的意思,也就是一国之首都的意思,北京你可以理解为位于北方的首都。
在古代,一个国家的都城往往不止一个,比如说宋朝有四个都城,分别是: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但是古代有“京”这个字存在的地名,一般就是都城。
中国在元朝之前的政治中心一直是两河流域,从黄河到长江之间的这片土地,通俗的说,就是中原地区。而北京第一次作为大一统王朝的都城,是在元朝,因为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蒙古起源于北方的蒙古高原,但元朝时,北京不叫北京,叫大都。
元朝之所以定都北京,是因为元朝攻占了当时的金国,将金国的首都“中都”定为自已的首都,中都也就是北京在金国时的叫法。
北京有史以来最早的叫法是叫“蓟”,那还是西周初年,之所以叫“蓟”?是因为今天的北京地区,在西周时是蓟国领土,之后蓟国被燕国灭亡 ,北京地区归属于燕国,改名为燕京,从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燕国的都城。
今天的北京在历史上曾经用过的名字有:蓟、渔阳、涿郡、范阳、幽州、南京、燕京、大都、中都、北京、北平。千万别奇怪北京也被叫过南京,那是因为今天的北京是当时辽国的南都,而京是京城的意思,南京在辽国的意思就是南方的首都,因为整个辽国就是建立在今北京更北的地区。
其实北平这个名字,比北京这个名字更早使用,北平这个名字第一次使用,是在明朝初年,也就是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当年,1368年明军攻克元朝都城大都,朱元璋将大都改名为北平府,北是北方的意思,平是安宁平定的意思,北平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北方安宁平定。
当时朱元璋建立的明朝都城是应天府的南京,朱元璋去世后,孙子朱允炇即位,开始着手削藩,燕王朱棣起兵反抗,成功击败朱允炇,夺得明朝皇帝之位,由于朱棣发迹于燕地,因此在当上皇帝后,开始着手迁都,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平。
朱棣在迁都之前,将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将北平改为北京,定都北京,这也是北京这个名字作为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开始正式使用,北京就是朱棣之后明朝的都城,但是当时南方都城南京并没有放弃,明朝是有两个都城的,一个是北京,一个是南京,但以北京为重。
朱元璋将大都改为北平,只是因为平定了北方,希望北方安宁平定,并没有特殊的意思,而朱棣将北平改为北京,只是为了将北京作为都城。
清朝建立后,沿用了明朝时期的都城北京,一直到清朝灭亡,北京都是清朝的都城,名字也是北京,没有改过。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临时首都定在南京,同年,袁世凯继位为大总统,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属顺天府,之后又改为京兆地方,无论是顺天府还是京兆地方都是一种行政区域划分,相当于北京的上一线行政区。
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北洋政府结束运作,国民革命军在南京定都,南京再一次成为都城,而当时的北京被改名为北平特别市,相当于今天的直辖市。
在1928年之所以将北京改为北平,是因为当时定都在南京,北京再叫北京就不太好,改成北平,有益于提升南京的地位,毕竟当时的北京已经作为都城有500多年的历史了。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北平被当时的日本人占领,日本人将北平改为北京,当时的东三省加华北都已经被日本人占领,日本人将北平改为北京,是为了霸占中国的领土,同时扶植傀儡政权,日本人狼子野心。
1945年,日本人战败投降,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接收占领北京,将北京改名为北平,这是为了反对日本人在北京所做的一切。
不久,国共内战爆发,1949年, 人民解放军攻占北平,北平解放,同年,以毛主席为首的人民政权将北平改名为北京,并将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之所以要叫北平改为北京,有以下几个原因:
1、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的首都,历史悠久,已有六百多年作为都城的历史,定都北京有更高的国际知名度,因此将北平改为北京。
2、北平这个名字,从朱元璋开始叫起,在明朝使用了59年,在北洋时期使用了9年,在国民党时期使用了4年,前后加起来也不过72年,但是北京这个名字已经使用了500多年了,知名度极高,所以要将北平改为北京。
3、当时的北平已经被选为都城,再叫北平已经不合适,只能叫北京,才是首都的意思。
北京名称的历史变化,主要集中在明朝和民国以后。1403年,改燕王时封地北平府为顺天府,建北京。1421年迁都顺天府,改为京师。1425年又想还都应天府(今南京),改京师为北京。1441年定北京为首都,再次称京师,京师之称沿袭到辛亥革命。
1928年在旧京师设置北平特别市,直隶于行政院,为河北省治。1930年改称北平市。1937年日寇占领后,曾成立“北平地方维持会”、“北平特别市”。1938改为北京市,抗战胜利后又改为北平市,1949年改名北京市,定为首都。
回到题目,北平为何要改为北京?历次的改名中最重要的还是最后的一次改名,那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名,里边包含着很多身层次的内容,所以重点回答这次改名。
1949年3月24日,毛泽东等离开西柏坡,迁往古都北平,毛泽东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
周恩来说:“我们都应当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说道:“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这里,提到的进京赶考,“京”已有要将北平改为北平的意思了。实际上,将北平改为北京的问题,毛泽东已思考过很久了,也和其他的领导有过探讨。
1949年元旦刚过,王稼祥来西柏坡看望毛泽东,毛泽东问他: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的政府定都何处?历朝皇帝把京城不是定在西安就是开封,还有南京或北平。我们的首都定在哪里最为合适呢?中央虽有考虑,但还没有定。
王稼祥回答说:“是不是在北平?”毛泽东要他谈一下理由。王稼祥分析说:
“依我看,现在国民党的首都南京,虽然自古称虎踞龙盘,地理险要,但是只要翻开历史就会知道,凡建都金陵的王朝,包括国民党都是短命的。这样讲,带有历史宿命论的色彩,我们是共产党人,当然不相信这一套。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南京离东南沿海太近,从当前的国际形势看,这是它的很大缺陷,我们定都,当然不能选在南京。”
王稼祥又具体分析了西安、开封、洛阳的具体情况,认为西安太偏西,中国经济中心是在东部沿海和江南,西安也不适合。
开封、洛阳等虽然是,但中原经济落后,短期内难以改观,加上交通以及黄河的水患等问题,也不便作为京都。
他进而简要分析了北平作为首都的优势:
一、北平位于沿海,处于经济发达圈内,是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战略地位重要,是今日中国的命脉之所在。
二、北平靠近苏蒙,无战争之忧,虽离海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战略上安全。
三、北平是明清两代五百年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乐意接受。
毛泽东说:“看来,我们的首都,就定在北平了。蒋介石的政权基础是官僚资本,因此定都南京。我们的政权基础是人民群众,因此我们定都北平。”
确立国都,是开国中头一件需要解决的大事,中共就国都等问题也与苏联方面进行过沟通,苏联也同意中共定都北平的意见意见。所以,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共正式决定定都北平。
1949年9月的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9 月27 日的全体会议审议讨论了第六小组关于国都的意见。
在表决前,沈雁冰汇报第六小组提出了定都北平的理由:
国民党反动派过去定都南京,主要原因是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便于依赖帝国主义,因为南京靠近上海,而上海是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剥削中国人民的中心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人民自己的国家,它依靠的是中国人民,自不一定要建都南京了。北平为中国的首都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在政治上,北平位于华北老解放区内,人民力量雄厚,规模弘伟,文物集中,是世界上有名的历史的大都市之一,且自五四以来,这里就是新文化思想的摇篮。此外,在地理上,北平位于一个大平原之中,将来有足够的扩充的余地,在交通上是四通八达,有平沈、平绥、平汉、平沪等铁路干线,连络全国各地。总之从各种条件看,北平实具备现代大国首都的各种资格。因此,我们提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应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会议通过举手表决,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于北平,并从当天开始正式改北平为北京。
定都北京的动因主要是从三个方面了考虑的:
一是从政治上考虑,以区别蒋介石政权的南京,两种政权性质完全不同,是根本对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与蒋介石独裁专制的国家政权是完全不同的。
二是从国际安全和国际政治格局方面考虑,北京离苏联和蒙古国近,无战争之忧,还可争取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
三是从北京的地理人文等条件来考虑,北京地形是“北倚山险”,“南控江淮”,“右拥太行”,“左环沧海”;北京保存了众多的文物建筑,是文化中心,有一批著名的高等学府;有几百年的作为首都的历史。
所以,将北平改名北京,定为新中国的首都。
参考资料:
《毛泽东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毛泽东入主中南海前后》,原非、张庆编著,中共文史出版社
《共和国从这里起步》白云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让历史告诉未来》,朱维群主编,华文出版社
《新中国定都北京前后》倪建中《神州》2004.04.15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将当时元朝的首都大都更名为北平府,取"北方安宁平定"之意,北平第一次成为北京的名称。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年)作为明朝的都城改名为北京,与南京对应,形成"两京十三司",此为今名之始。清朝入关后,定都北京,故北京还是被称为北京。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20日设立北平特别市,相当于今日的直辖市,因为民国政府定都南京,故将北京改为北平。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设于北平市,同时将北平市改名为北京市。
周朝时期,北京是燕国首都,名字为蓟城。燕国的国都在北京周边,蓟城是蓟国的国都,蓟国是尧的后人的封国,春秋初年燕国攻灭蓟国,定都蓟城。秦朝统一天下后,蓟城是广阳郡郡治;汉高祖五年,被划入燕国辖地,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公元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京,称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元代时,蒙古大汗国改名元朝,定都北京,当时称为大都。明朝初年,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大都路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改称为北平府。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明朝首都从南京迁至北京。
北平与北京两个称谓的变化,皆起始于明朝,如果北京为首都则称为北京,如果北京不是首都则称为北平。清朝定都在北京,故北京还被称为北京;北洋政府首都在北京,故仍称为北京。南京国民政府定都在南京,蒋介石就将北京改为北平特别市。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成立,且将北平改名为北京。1945年8月21日,入侵北京的日本军队宣布投降,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接收北京,并重新更名为北平。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北平更名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现在北京市辖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门头沟、石景山、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大兴、怀柔、平谷、延庆、密云16个市辖区,常住人口2168.9万人。
一般情况下,京一般都是国都或者陪都才会被称为京。北宋陪都北京,不过那时候北京可不是现在的北京,而是现在的河北大名府一带。而现在的北京,在元朝之前,一般都是被称为幽州。
幽州,古九州及汉十三刺史部之一。
1271,忽必烈建立大元,定都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一带。元朝统治不过百年,在公元1367年,这位曾经的小乞儿,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兴兵北伐,攻破大都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次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建立大明,年号洪武。
后朱元璋最得意的长子朱标早死,朱元璋为扶持孙子朱允炆,残杀开国功臣,分封众儿子为藩王。设立了九大蛮夷塞王戍守边关。
而燕王朱棣,就藩元朝的前大都,北平。
朱元璋一生文韬武略,如若朱允炆安稳继位,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当一个守成之君足矣。
可他偏偏不知天高地厚,打乱他爷爷的生前布置,听信谗言却又妇人之仁昏招连连,上任削藩。
朱棣被逼的无路可退,又被黑衣宰相点拨,起兵造反。
不得不说,朱元璋和朱棣这一对父子,可以说是虎父无犬子。
朱元璋,古代唯一一例由南向北统一全国的开国君王。
朱棣,古代唯一一例藩王造反成功的君主。
得位不正,北蒙扰边,朱棣迁都北平,改为北京,又称为京师,南京作为陪都。
北京六百年国都,至此而始。
近六百年后,武昌起义枪声响,辛亥革命轰轰烈烈的拉开了一个新的时代。
可惜,是一个更加混乱的年代,民国军阀,武夫当国祸乱天下的时代拉开帷幕。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你方唱完,我方上场,好不热闹。
第二次直奉战争,张作霖这只关外虎,大获全胜终于入了关,进了梦寐以求的北京城。
可好景不长,蒋介石禀孙遗志开始北伐,张作霖被这只南方军打的节节败退。
1928年6月,张作霖宣布退出北京,在回奉天的路上被日本关东军炸死,次月阎锡山和冯玉祥攻克北京,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东北易帜,北伐战争结束,完成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
北伐战争后,国民政府将首都迁回南京,北京不再是国都,再称为京已然不合适,便改称了北平。
七七事变后,日伪政权曾将北平改为北京但是我国不承认,因此抗战期间依旧称为北平。
直到1949年1月31日,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同年9月27日,改为北京。
北平彻底走进了历史。
北京历史悠久,据考证有3000多年的历史及860多年的建都史。自秦汉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商业和军事重镇,为历朝统治者所重视。
作为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曾有多种称谓。
——最早时称为“蓟”,彼时今北京地区是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历史典故荆轲刺秦王,荆轲的祖国)的都城。
——辽、金时期,北京曾作为金国的陪都,此时称之为“燕京”。
——后来金国灭掉辽国,将原金首都上京会宁府迁都于此,并将燕京更名为“中都”。
——忽必烈统一全国后,亦将原国都元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迁往于此,并将中都更名为“大都”。
(元大都复原图)
——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又将大都更名为“北平府”,取“北方安宁平定”之意。这也是北平二字第一次作为北京的名称出现。
——明成祖朱棣从其侄子手中夺取皇位后,又从南京迁都北上,并将北平更名为北京。
——清朝入关后,又将北京更名为“京师”(北京大学初建时即称京师大学堂)。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定都南京。1912年,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宣告退位,清亡。国民政府又北上迁都京师。
——北伐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首都又重回南京。此时北京被国民政府又更名为北平特别市。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成立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不久将北平改回原北京称谓。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国民政府又将北京恢复原称谓北平。
(1947年的北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新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将新中国首都设于北平市,并再次更名为北京市。
时至今日,一直沿用北京的称谓。
由此可见,北平和北京的两种称谓曾前后几易。
而只所以有时称北平又时又叫北京,主要取决于其是不是当朝的国都。当成为国都时就叫北京;当只是一座普通城市(或陪都)时,又称为北平。
因为“京”在汉语中即为国都的意思。
(今日北京)
如今繁华的首都北京,当初叫做做北平,很多人疑问为何改成这个名字,或者是它有着怎样传奇的历史故事呢?
历朝历代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或许许多人不知道的事是,北京城的最终敲定前总共经历了60多个别名称呼。其实北京还作为我国历史上,所有城市当中,名称变换最多的一座古文化名城。
其实北京最早的名称叫做蓟,当时也作为蓟国的领地,后来随着朝代的更替,燕国时改名为燕京,或者干脆叫它燕都也可以。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变成了县,直到五代十国的时候,诸侯割据,又改回了燕京。或许你还不知道的是,元朝的时候叫做中都,因为它处于当时版图的正中央。就拿元朝之前的辽国来说,他们习惯把北京叫做陪都,或者是以前的燕都。
到了明朝,也才有了关键性的变化,当然北京名字的更替,无一不是反映着政权的变化以及迁都。
就在朱元璋当时成立明朝的时候,本来把首都定在了南京,北京也顺便改名叫北平府,难以想象当时的北平府究竟有多大,北平府的由来,也与元朝的灭亡有关,同时也有着北方平定的象征意义。
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夺位,他就要想方设法把首都迁到北京来,自然也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毕竟迁都也不是一夕一朝就可以完成的。
京城、京师
北京城的建立要从永乐年间开始说起,永乐18年才正式完工,也就是明成祖迁都过来的时候,也才可以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京城,又名京师。
其实关于京师的称呼也由来已久,只不过所指的范围过于宽泛,既有时间上的差异,也有空间上的变化,一般是对朝廷首都区域的泛指。
明成祖时期才正式沿用,成为首都的专属名词,当然近现代也有关于北京名称的变化,相对也比较频繁!
清朝顺天府、民国京兆地。
1644年吴三桂带领清朝大军击败李自成,意味着明朝的覆灭,有了明朝的基础,清朝也把首都建在了北京,当时称北京为顺天府,南京与之对应,称为应天府。当时在那里实行旗民分居的政策,正统的八旗居住在城内,而汉人和回民居住在城外。
接下来在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导致清朝覆灭。1月1日中华民国定都为南京,这一年的3月迁都北京,直至1928年,蒋介石领导北伐革命军攻占北京,北洋政府垮台。
起初北京的地方体制仍然依照清朝的制度,仍称顺天府。1913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直辖于北洋政府。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北京新建了一批优秀的文化教育机构,现代学子都所向往的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就这样诞生了。
辗转反复的改名
1928年6月4日,北洋政府大帅张作霖在北京回沈阳途中,在皇姑屯不幸被炸死。
6月4日,南京国民政府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主要负责接收及处理北京事务。
6月11日,阎锡山、白崇禧率领北伐军自保定联袂进入北京。
6月20日宣布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陈立夫提出国民党首府在南京,北京不宜用京字,因而改北京为北平,为特别市,同时撤销京兆地方。
1930年6月,北平被降为河北省辖市,同年12月又升为院辖市。北京失去了首都的地位。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占领北平,于同年10.12改回北京。
1945年再次发生变化,北京被国军收复,日军投降后又改为北平。
最终在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最终定都北平,随后改名北京,赋予“北方平定”的深刻内涵,一直延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