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3年这个南斯拉夫也步了苏联的后尘,《塞黑宪章》表示小南彻底从地图上消失了,它没有挂在外族入侵的手上,挂在了自己人瓜分自己这个坑里面。



斯拉夫民族最早是起源于俄罗斯乌克兰附近,在中世纪南迁到巴尔干半岛,这支南迁的部队被称为南斯拉夫。





经过一系列若干的历史,在两次巴尔干战争后,南斯拉夫民族跟犹太人一样也想建立一个自己的统一的国家。


这个国家在一战中昙花一现,然后二战一来南斯拉夫就分崩离析了,被匈牙利和保加利亚使劲瓜分它的领土。





然后南斯拉夫的救世主来了,出生于克罗地亚的铁托受共产主义感召,带领人民解放军屡战屡胜。


在老大哥苏联的提携下,出现了统一的民族共和国,随后在铁托的领导下南斯拉夫一路开挂。





首先是战后20年里,南斯拉夫飞一样完成了工业化建设,人均GDP居然排到了老大哥苏联前面,成为了当时社会主义国的土豪。


南斯拉夫的福利政策丝毫不差瑞典丹麦,铁托时代就有了免费教育和医疗,养老保障也没落下,这水平实打实的追上了发达国家。





拿数据说话,当时他们国内100万军队,800万外国游客,平均1.8户1台电视机,36%的有车一族。


这指标放在今天那也是实力可见,这样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才有了“巴尔干之虎”一称。


这归功于铁托的领导才能,即使在50年代跟苏联的关系破裂,南斯拉夫也没有走向绝境。


铁托坚决不肯走斯大林路线,不做附属国,南斯拉夫直接被踢出共产主义国际。


铁托转向寻求跟西方国家的缓和关系,并跟印度和埃及等国发起不结盟运动,在世界的两极冷战中试图走第三条道路。





在49到59年的短短十年里,凭借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技术援助,南斯拉夫建立了一套符合自己国情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东欧国家里逐渐成为了富起来的一员,南斯拉夫也成为了当时的第三世界的领导者。



作为一个东欧的小国,南斯拉夫几乎是凭借着铁托一己之力,强硬的手腕和极高的个人威望,在美苏冷战的前沿地带中夹缝求生。



然而铁托的去世再也没能给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续命,南斯拉夫民族不断受到西方的“民族化”浪潮的侵蚀,克罗地亚、黑山等国不断寻求独立和发生冲突。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信仰,最终导致了这个联盟国家的瓦解,南斯拉夫国家短暂的一生就此终结,不禁令人唏嘘。

最佳贡献者
2

曾经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确实很强,但没有强到那个境界

先从军事实力上说吧,铁托打造的人民军、边防军和民防军体系在1952年达到巅峰,常备兵人数超过了50万,是当时欧洲第四大军队和第三大陆军。

而且常规武器基本能实现自产,小型飞机潜艇也能自产,一度曾经涉足核武器领域,怎么看都不像菜鸡,不是随便就能拿捏的军事存在。

只是所谓强大这东西有个比较级的,如果和希腊、阿尔巴尼亚之类的国家比,南斯拉夫确实强得一笔,但是和真正的老牌帝国比,它又真差点意思。


欧洲那三个拿着核武器到处晃荡的老流氓就不说了,论常规战能力,西德那50万国防军肯定不比南斯拉夫差。

更要命的是这点武装力量已经到达南斯拉夫承受的极限了,国防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2%,跟本就坚持不了几年。

事实上1990年南斯拉夫的常备兵力才18万多,徒有300万以上的兵源无法动员,打仗一直缩手缩脚的,侧面印证了财富觉得兵力上限的论调。


地缘政治成就了经济,最终也毁了经济

南斯拉夫的经济在上世纪50-60年代确实挺厉害的,很快就摆脱了二战接近200万伤亡的阴影,在各方面均有长足的进步。

但是这种进步其实并非南斯拉夫本身多牛,而是在地缘政治中的左右逢源,它是社会主义国家却与苏联交恶,自然西方国家就比较欢迎他们。

于是在制度建设上南斯拉夫没有照搬苏联,搞出一套自成体系的东西,他们自己号称是结合两种制度之长。初期实践时也确实效果,经济指标增长很快。


但越到后来苏联对西方的威胁越小,南斯拉夫的重要性也就越差,渐渐他们的制度弊端显现了出来。作为华约国家它的政府没有主动调节市场,不想走资本主义路线却放任工业短板扩大。

最终到了70年代中后期,席卷全球的能源危机形成,苏联自顾不暇,西方袖手旁观,他们只能主动让货币贬值加大出口。

可这种行为直接拉高了通货膨胀,让南斯拉夫工人的实际收入锐减三分之一,不满意的工人开始走上街头,经济危机走向了政治危机,逐渐造成国家解体。



总结起来吧,南斯拉夫这个巴尔干之虎的名称大抵是没错的,因为当年在巴尔干半岛上除了南斯拉夫只有阿尔巴尼亚、希腊、保加利亚寥寥几只小猫,体量巨大的南斯拉夫称王称霸很自然。

如果把角度放大到欧洲,那么南斯拉夫也就勉强算个中等强国,如果再放大到国际政治中,不说泯然于众也差不多。

我们觉得南斯拉夫很强,大抵是有一份经历相似的惺惺相惜在里面,也有当年那些南斯拉夫电影的功劳。事实上,它真的没有强得很可怕,扯淡完毕。

3

确实,南斯拉夫很强大。他的强大首先在于他是自己打的天下,而非苏联的傀儡和木偶,第二南斯拉夫拒绝苏联的干预和和指手画脚。第三在于他没有实施苏联的经济和政治方式。第四就是铁托个人的能力。第五就是欧美国家的帮助和扶持。

与东欧六国不同,南斯拉夫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国家的解放和从新立国。因此又底气和苏联叫板。再就是南斯拉夫本身欧美化很大,与苏联相距遥远,鞭长莫及。在客观上也造就了苏联难以介入的情况。但最关键的就是,欧美国家的支持和援助。

在南斯拉夫鼎盛时期,也就是铁托在世的时候。南斯拉夫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体育,诸多方面都极其强盛和辉煌。南斯拉夫电视和家用电器的普及率是73.6%,南斯拉夫汽车的普及率是36%,也就是说大概每三个家庭就有一辆汽车。每2.1个家庭拥有一部冰箱,普及基础义务教育。所有7岁到15岁的儿童都可以免费受到8年义务教育。而且免费提供书本与午餐。这而且是在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

在文化和体育上,南斯拉夫更是不俗。欧美等西方电影和书籍如果不是太‘过分’’都可以在到南斯拉夫播出和放映,南斯拉夫的普通人几乎可以同一时间看到好莱坞的电影,每年有超过700万西方游客进入南斯拉夫旅游,南斯拉夫普通人也可以到欧美国家旅游。在体育上,南斯拉夫的篮球仅此于美国。在足球上,南斯拉夫红星堆和游击者队更是傲世欧洲杯。南斯拉夫的经济主要以为矿冶、汽车制造、纺织和食品加工为主。依靠着欧美国家的支持以及南斯拉夫合理的政治措施。自己的威望,保证了国家安全,独立和稳定。

正式由于铁托公然反对苏联与斯大林干涉南斯拉夫内政。出于国际战略考虑,欧美国家给予南斯拉夫巨额经济援助。美国按准盟友待遇给予南斯拉夫金融贷款,关税基准。西欧国家也对南斯拉夫行事经济援助计划。南斯拉夫在经济最鼎盛时期,经济水平高于希腊土耳其,与意大利不差上下。

但随着铁托的逝世,以及苏联的解体。南斯拉夫的做用日益降低。加上六个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向心力不足。缺乏核心力量的领导,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解体。伟大的南斯拉夫就此不复存在。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4

前南斯拉夫,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却在不到50年里,发展的相当出色。全称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45年建国,1992年宣布解体。前南斯拉夫曾经有很多赞誉:“巴尔干之虎”、“社会主义阵营里最富有国家”、“不结盟运动领袖”、“欧洲最强陆军之一”、“东欧巴西”,代表了这个国家曾经取得的成就。

前南斯拉夫还有一个名字叫“第二南斯拉夫”,因为它起源于南斯拉夫王国(被称作“第一南斯拉夫”)。地理上,巴尔干半岛西面亚得里亚海,东部是黑海,南部是地中海,历来是各大势力争夺的焦点。历史上,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曾经在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之下,沙皇俄国的势力也有插足。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奥斯曼被肢解,沙俄被列宁革命,巴尔干半岛抓住了机会。以同是“斯拉夫人”为号召,北马其顿、克罗地亚、波黑、塞尔维亚、黑山、斯洛文尼亚等6个国家合并成南斯拉夫王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意大利占领,南斯拉夫王国灭亡。铁托领导南斯拉夫游击队,进行了四年抗战,并与1945年建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国家由6个共和国和两个自治省组成。1948年,铁托受不了斯大林的压迫,南联盟与苏联断交,南联盟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只用了10到20年时间,南联盟的发展跟西欧差不多,超过了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南联盟发展有多突出?

经济富裕、工业化程度很高。上世纪60-70年代,我们还是困难时期,人家南联盟居民电视机基本全国普及,每三个人就有一辆车(相当于家家都有车)。跟当时西欧的英法德相比,也毫不逊色。

军事实力相当雄厚。2000多万人口的南联盟,拥有100万大军,加上将近两百万的预备役,军备也属于世界先进行列,妥妥的全球前十,号称“欧洲最强之一”。以它的人口、面积和实力,就是巴尔干半岛的小霸王。因此,冷战时期,南联盟可以既不鸟苏联,也不惧美国。

南联盟的一直是体育强国。南联盟的足球、排球、篮球、水球四大球均有很强实力,尤其是足球,不但盛产有实力的球员,还出现了很多享誉世界的教练,与阿根廷、巴西这些强国,均有一战之力,素有“东欧巴西”之称。

让南联盟大出风头的是,冷战时期的“不结盟运动”。那个时候,南联盟就是不结盟运动的代言人之一。不结盟运动当时有110多个国家参与,包括了世界上一多半人口和国家。想想看,南联盟当时的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有大吧,德意日至今也只有羡慕的份。

就这么一个牛气哄哄的国家,跟着苏联前后脚,说倒就倒了。原因嘛,南联盟解体和苏联解体没什么两样。他们本身都是由国家联邦组成,多民族、多信仰、各地区发展不均衡,这种国家结构相当不稳定。

5

斯拉夫人最初生活在波罗的海南岸,后来逐步迁徙到易北河流域、东欧平原、巴尔干半岛,7世纪的时候形成西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

历史进入19世纪,随着“泛斯拉夫人主义”的兴起,各地的斯拉夫激进分子强烈要求建立统一国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让沙皇俄国建立泛斯拉夫大联邦的梦想破灭,从此泛斯拉夫运动从推崇武力转向寻求文化统一。

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所有斯拉夫人生活在一起不大现实,相对而言地区性建国则容易实现。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瓦解、奥斯曼帝国崩溃,南部斯拉夫人建立联合的民族国家变为可能。1918年,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三地联合,遂产生南斯拉夫王国。

二战爆发后,南斯拉夫王国被迫卷入战争,1941年纳粹兵团横扫国土。德国人宣布塞尔维亚为占领区,克罗地亚、波斯尼亚人的聚居区建立傀儡政权,其余土地被德国盟友瓜分。

铁托领导游击队,跟纳粹进行锲而不舍地战斗,逐渐壮大起来。到1943年的时候,铁托的游击队兵力达到30万,实际控制南斯拉夫2/3的土地,令希特勒大为恼火。经过血与火的残酷战斗,1945年铁托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重建南斯拉夫。

战后的南斯拉夫南、西、北三面是“北约”,东面是“华约”。但是,它既不投靠美国,也不转向苏联,而是走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这一点,很多国家做不到,但南斯拉夫却做到了,这跟铁托依靠自身力量解放南斯拉夫很有关系。

南斯拉夫特殊的地理环境,让大国们也不敢轻易对它动手,历史上的奥斯曼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纳粹第三帝国在这里就没少栽跟斗。什么样的地形呢?南斯拉夫国土的7/10是山地,纵横交错的山脉非常不利于机械化作战,导致谁也不敢轻易入侵这里。

在铁托的领导下,南部斯拉夫人抱团取暖,积极服务于新国家,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多年的努力,南斯拉夫逐渐发展成地区大国,赢得“巴尔干之虎”的美誉。

那么,当年的南斯拉夫到底有多强大呢?看看当年的数据就可以啦……战后20多年,南斯拉夫实现高度工业化,人均GDP超过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生活富裕。70年代的南斯拉夫,36%的人拥有汽车,每1.8个家庭就有1台电视机。并且,军事力量十分突出,有100万装备精良的军队,他们的战斗力强悍。

可惜,1980年铁托死后,这只猛虎再也没有人可以驾驭。铁托生前能够以自己的威望,压制住不同族群间的矛盾。他人一走,潜藏的社会矛盾就喷发出来,加上经济走下坡路,整个国家开始内乱起来,一直到1992年彻底解体。

6

历史长河里,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欧洲天主教、新教文明,俄罗斯东正教文明,以及西亚伊斯兰文明三大势力的逐鹿场。地处三大势力的夹缝中心,且巴尔干半岛本身的地缘实力不足,难以整合出一个强大的本土势力与其它三方劲敌对抗。在夹缝中的巴尔干半岛只有自身整合为一体,成为一支有实力的区域性势力,才能谋取最大的利益,在三大势力博弈中,有施展纵横之术的空间,左右逢源。

而这支区域性势力终于在20世纪出现了,它就是南斯拉夫。

一战后,奥匈帝国瓦解,1918年,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联合组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定名南斯拉夫王国。虽然,巴尔干半岛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但是其内部山地纵横,区域分散,没有一个强大到可以压制四方的中心势力。而南斯拉夫本身就是由众多地区拼凑而成,文化、民族和宗教异常复杂,就如同一锅大杂烩。这样的国家,要维持稳定,是一件大难题,更何况还影响了欧洲,甚至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在铁托的领导下,南斯拉夫成为了巴尔干半岛上的区域大国,有“巴尔干之虎”的美誉。

在外部虎狼环伺,内部四分五裂的局势下,南斯拉夫却实现了崛起,摆脱了长期受到外来凌虐、战乱不堪的宿命。

那么,为什么是南斯拉夫改写了巴尔干的命运呢?云石君将做具体分析。

首先,来看当时近东的地缘政治格局。

19世纪, 巴尔干半岛还在日趋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下,不过,也仅仅是全力扑在伊斯坦布尔一隅,无力于巴尔干半岛其它部分的统治,这为巴尔干本土势力崛起提供了战略空间

与此同时,民族主义兴起、传播,1878年,巴尔干半岛中部占相对优势的塞尔维亚民族在俄国的协助下获得完全的独立,1882年成立王国。

此阶段,东正教系统的沙皇俄国,以及天主教系统的奥匈帝国,也处在混乱之中,实力不济。沙俄在两次工业革命中都被西欧国家甩在了身后,再加上,1853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惨败,国力损失很大。在崛起后的普鲁士压制,以及内部严重的民族矛盾之下,奥匈帝国也是摇摇欲坠。

三大势力都自顾不暇,塞尔维亚便趁机发展壮大。而西欧的英法,为了维持近东的均势制衡,遏制三大势力,有意扶持塞尔维亚。因英法与巴尔干半岛的地缘疏离关系,决定了他们不能直接占领巴尔干半岛,只能通过地中海战略通道,来加强对巴尔干的影响力 。有英法撑腰,塞尔维亚腰杆也直了,还有能力挖奥斯曼土耳其的墙角。

而一战后,作为协约国成员的塞尔维亚又抓住了千载难逢的良机,获得了不错的战争红利。一战后,奥匈帝国消失,奥斯曼帝国国力大衰,基本无力打巴尔干半岛的主意。而俄罗斯在战争中损失惨重,新生的苏俄红色政权更是受到西方细节的围追堵截,内忧外患,自顾不暇。

对于塞尔维亚来说,真是千载良机,乘胜追击下,巴尔干半岛上多个地区被塞尔维亚收入囊中,南斯拉夫王国顺势成立,地盘大了,看上去有一个看上去总算有了区域性大国的样子。

不过,这毕竟是华而不实的。

巴尔干半岛内部四分五裂的地缘结构,难以有效实现政治整合;同时巴尔干半岛地缘实力有限,本土文明并不强势,被伊斯兰、东正教、天主教三大主流文明同化成为了主调,民族众多,民众信仰不统一,语言多样,人文结构错综复杂。怎一个乱字了得。

虽然,塞尔维亚民族是主要的统治族群,但其并没有绝对压倒其它民族和势力的优势,不足以形成主体性。

南斯拉夫四分五裂的地缘结构和高度撕裂的人文结构,决定了南斯拉夫王国自诞生之日起,就和分裂相伴。

那如何才能避免分裂呢?显然,在政治和文明体系上,主体民族融合、同化边缘民族是上策。

不过,前文也提到,作为主体民族的东正教系的塞尔维亚,相较于其他民族和势力只有微弱的优势,没有个九牛二虎震慑之力,其他民族和势力又怎能甘愿臣服于塞尔维亚。况且,塞尔维亚有来自东正教系统俄国的支撑,其他的族群也会找到强势的外部势力做支撑,如果非要硬来,内乱就不可避免,那么南斯拉夫也就会打回未曾统一时的原形,仍然继续其沦为列强的逐鹿场的宿命。

既然同化行不通,那就只能靠鼓吹“南斯拉夫”族系的认同感,来增强各民族间的团结统一。

虽然,巴尔干半岛上的族群关系错综复杂,但是,从族群起源上,都可以追溯到南部斯拉夫人族系。通过族系认同,来弱化民族、宗教、语言、地缘的矛盾,看上去是一条不错的纽带,于是,有了南斯拉夫王国的成立。

不过,这个纽带看上去很美好,实际上一点也不结实。在现实激烈的民族、宗教、语言、地缘矛盾之下,谁还会有心思去想到那几千年前遥远时代的“祖宗们”,毕竟过去是用来追忆的,把握现在才最重要,从务实的角度来看,谁让他们日子好过,谁就是祖宗。

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无论把“南斯拉夫”族系吹得像花儿一样,可是那也只是一朵看不见摸不着的花儿。在民族存亡,国家发展大计上,虚无缥缈的血脉联系太单薄,太无力。

虽然,一战后,南斯拉夫有了希望,不过,分裂因子就像是粉碎机一样,使得希望呈现出碎片化。

随着纳粹德国的崛起,巴尔干半岛又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还要强大的威胁。二战爆发后,南斯拉夫王国身陷内忧外患。1941年,纳粹德国横扫南斯拉夫,宣布塞尔维亚被占领土,在克罗地亚人和波斯尼亚人聚居区建立傀儡政权克罗地亚独立国,南斯拉夫其余领土为德国盟友瓜分。

在南斯拉夫共产党及其领袖铁托的领导下,抵抗组织利用巴尔干半岛多山的地貌,跟德军及伪政府大打游击战,逐渐发展壮大起来。1945年,在铁托领导下,战后重建南斯拉夫联邦,1946年,更名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虽然,南斯拉夫得以重生,但是,内部地缘结构分裂、人文结构撕裂依然存在。而且,二战后,近东乃至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巨变,美苏争霸拉开序幕,巴尔干,成为二者争霸的一个焦点,南斯拉夫面临着严重的外部威胁。

在巨大的内忧外患下,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该如何应对?

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211章。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7

南斯拉夫当年被称为“巴尔干之虎”,要感谢一个风云人物铁托,他一手建立了南欧最强大的国家——南斯拉夫,实力在当时中东欧各国中位居第一。但铁托创立了南斯拉夫,也毁灭了南斯拉夫。

铁托之后所以可以建立这个强大的国家,是因为南斯拉夫在二战中几乎完全独立自主的将纳粹国家军队赶出南斯拉夫,甫一建立就是一个完全民族独立和拥有强悍实力的国家。南联邦没有成为苏联的卫星国,而是选择了一条独力自主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到1980年代时南联邦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均国民收入高达2300美元,在1970年代南斯拉夫的汽车保有率就已经高达36%,电视机普及率超过50%,由于十分开放,每年的旅游人数超过800万。达到这样发达的程度,令当时很多第三世界国家艳羡不已。而巴尔干之虎的称号则是对其军事实力的赞誉,最高峰时期南联邦拥有60万军队,其军事实力当时高居欧洲第四强,拥有1100多辆坦克,600多辆反坦克自行炮,1300辆各型装甲车,各种火炮上万门,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南陆军仍被视为“欧洲最强地面武装力量”之一,以至于北约轰炸南联盟时,都将部队部署在南陆军的高炮射程之外;海军实力也不俗,最高峰拥有1万名官兵和80艘各型舰艇,还拥有自主生产的潜艇;空军拥有3.2万人,400多家固定翼飞机和200多架直升机,国产攻击机就有160架。而且军工自己能力很强,几乎可以生产当时其三军所需的所有装备,如M84坦克,M56高射炮,军工产业创汇甚至一度是其旅游产业的2倍。

而且南斯拉夫当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中坚力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就是铁托和纳赛尔、尼赫鲁等人组织起来的,对美苏两极格局起到很大的缓冲作用,对世界多极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是国际舞台上一支较有影响力的力量。

南斯拉夫的强大归功于铁托,南斯拉夫的覆灭,也归咎于铁托,他没有处理好南斯拉夫复杂的民族问题,导致其去世十年后南联邦就被欧美肢解成了七个国家,让人不禁唏嘘感叹。

8

1918年12月1日,在贝尔格莱德正式宣布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亚历山大亲王任国王后,国名改为南斯拉夫王国。

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实行联邦制,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波黑)、马其顿、黑山共和国组成(面积25.58万平方公里,1983年人口2285万)。

1963年通过新宪法,改国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塞尔维亚、黑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6个共和国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伏伊伏丁)两个自治省(属塞尔维亚共和国)组成。

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铁托出任总统,1949年后与苏联保持距离,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运动,这使得南斯拉夫变成欧洲唯一没加入华沙公约组织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发展经济,使南斯拉夫在东欧国家里成为比较富有的一员。

自与苏联分裂,南斯拉夫走上一条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的道路,建立一套符合自己国情的经济工业道路,自50年代政治和经济改革,南斯拉夫人民生活上明显自由化,西方文学电影都被允许传播到南斯拉夫,每年超过600万游客进入南斯拉夫。

到1976年,全国有36%的人民拥有自己的汽车,每1.8个家庭拥有一台电视,每2.1个家庭拥有一部冰箱,所有7岁到15岁儿童都可免费受8年义务教育。虽然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落后些,可相比同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人民的生活是充裕的。

但南斯拉夫贫富分化问题一直非常严重,最发达的斯洛文尼亚与邻国奥地利、意大利经济水平相近,马其顿、科索沃则是欧洲最贫穷地区之一。这是后期南斯拉夫解体的重要原因。

南斯拉夫总统铁托。

也因为如此,南斯拉夫一直游走于美苏之间,得到大量免费军事装备。1950年美国将南斯拉夫纳入"马歇尔计划"名单之后,各种援助源源的不断流入南斯拉夫。尤其1951年两国签署"军事援助协定"后,以150架F47"雷电"战斗机为代表的大量美式武器极大增加了南斯拉夫的军事实力。1953年6月9日,首批8架F-84G"雷电"战斗机运抵南斯拉夫,开始接替之前交付的F47"雷电"战斗机。所以到八十年代中期,南斯拉夫人民军拥有现役和预备役75万,200辆m84坦克,50辆t72坦克,800辆t54/55坦克,250辆t34坦克,60辆m47坦克,400辆m4,原有m18/36自行火炮已处于淘汰的边缘。除此以外还拥有各式装甲车约2000辆。火炮超10000门,反坦克导弹有at3/4,防空导弹有sa2/3/6/7/8/13等型号。

要知道,世界上唯一击落隐形战机的战例就发生在南斯拉夫。

也因此,南斯拉夫在解体前拥有的强大武装力量令人畏惧,1999年战争期间,以超级大国为首的北约只能先在安全距离外发动进攻,在安全距离外打掉南联盟防空力量,然后发动无休止的空袭,甚至空袭民用目标和新闻机构。接下来策反其地面部队,最后才进入其领土。从头到尾都没敢与南联盟地面部队正面交手。

9

南斯拉夫是一个建立于巴尔干半岛上的多民族、多宗教国家。二战结束之后,南斯拉夫在铁托的领导下,渐渐发展壮大,并在国际社会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与巴尔干半岛上的其他国家相比,南斯拉夫显然具备更大的体量,它也因此被称作是“巴尔干之虎”。

那么,当时的南斯拉夫究竟有多强大呢?

(铁托旧照)

南斯拉夫最早成立于1929年。奥匈帝国在一战后解体,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宣告独立。他们与战胜国阵营的塞尔维亚和黑山进行了合并,一同组成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到了1929年,王国正式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在二战中,南斯拉夫遭到了纳粹德国入侵,纳粹在克罗地亚聚集区建立了傀儡政权克罗地亚独立王国,并派出了克罗地亚法西斯分子残杀了大量的塞尔维亚居民。在纳粹的挑拨下,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相互间爆发了多次屠杀,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一度不可调解。

直到二战结束后,铁托凭借强硬的手段和个人威望,重新建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的关系才得到缓解。在初步解决民族矛盾后,南斯拉夫开始在铁托的带领下迅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南斯拉夫的各个领域均发展到了鼎盛水准。

比如从国民经济来说,南斯拉夫的GDP长期保持在欧洲前列,人均GDP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80年代初期的数据来看,南斯拉夫电视和家用电器的普及率达到了7成以上,甚至连汽车普及率也接近4成。这也就意味着,基本上每3个家庭就有一台汽车。要知道,这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数据,南斯拉夫在经济上繁荣由此可见一斑。

军事上,南斯拉夫的军事实力同样也是欧洲顶级。20世纪50年代,南斯拉夫就在铁托的领导下,构建了一套人民军、边防军和民防军体系,其常备军队人数一度高达50万。在武器方面,南斯拉夫基本上能够自产大部分的常规武器,甚至连核武器也是有所涉猎。

(昔日的人民军)

与巴尔干半岛上的希腊、阿尔巴尼亚等国家相比,南斯拉夫军队显然是不可战胜的庞然大物,是巴尔干半岛上当之无愧的霸主。就算和英、法等老牌强国相比,南斯拉夫的军事实力也毫不逊色。

而在其他一些领域中,南斯拉夫同样有着不错的发展。比如在80年代时,南斯拉夫就普及了义务教育制度。任何在7岁到15岁之间的孩子,都能够免费享受义务教育。

在体育领域,南斯拉夫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体育大国,其足球队曾多次杀入欧洲杯和世界杯的四强。而篮球队更是仅次于美国队,具有超强的实力。至于文化领域,南斯拉夫人的著作和电影更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量输出。

总的来说,无论国力还是影响力,南斯拉夫在鼎盛时期都是具有相当分量的。而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和铁托的政策是有很大关系的。

作为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之一,铁托一直拒绝加入华约和国际经济组织经济互补委员会。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南斯拉夫却始终与苏联保持着距离。

(南斯拉夫内战)

相应地,南斯拉夫和欧美强国保持着很好的关系。在经济领域,南斯拉夫得到了西方强国的大力援助,铁托也抓住机会,让南斯拉夫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正是由于不结盟的政策,南斯拉夫在国际社会上左右逢源,成为华约与北约都十分倚重的平衡点。

不过,由于苏联的影响力从80年代开始就越来越弱,南斯拉夫的重要性也慢慢降低。再加上1980年铁托去世,南斯拉夫在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出现了停滞的情况。

事实上,铁托的去世带来的并非只是对南斯拉夫发展的影响。由于铁托上台后,一直大力打压国内的大塞尔维亚主义。在他统治的几十年时间内,自认塞尔维亚人的南斯拉夫公民,从最开始的接近一半,下降到了35%。这样对主体民族的打压,渐渐削弱了南斯拉夫的凝聚力。

而当铁托去世之后,南斯拉夫的民族矛盾再次爆发,但国内却已经再没有人能够压制了。1992年,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围绕波黑独立的问题大打出手,这个盛极一时的巴尔干强国,也就此走向了没落。

(参考资料:《南斯拉夫史》)

10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南斯拉夫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们就看看军事。

南斯拉夫人民军在1952年时期,因为二战后期防备北约和华约的原因,兵力一度高达50万。

但南斯拉夫经济不能承受这么多的部队,这50万军队要耗费22%国民生产总值。

本来铁托在战后就要将军队大部分解散复员。


然而1948年苏南决裂后,南人民军面临苏联军事入侵的巨大威胁,只能保持这么大的规模。

随着苏南关系缓和,南斯拉夫同北约关系也不错。

这样到了1990年,南斯拉夫人民军只有18万5000人,同邻国小国匈牙利差不多。



就武器方面,虽然铁托非常重视武器自产,但也是以仿造为主。

南斯拉夫的轻武器,比如AK-47、便携式反坦克火箭筒、多管火箭炮,都是仿造苏联。

他们也曾经在别国技术的基础上,研究过教练机、轻型攻击机与战斗机、导弹快艇、柴油潜艇。


不过,自产的武器非常有限,南斯拉夫的坦克、飞机等主力武器还是依靠苏联,比如T-55、T-72坦克、MiG-29战斗机等等。

而南斯拉夫生产的武器,比如著名的G-4超级海鸥式攻击机,水平并不高。



由于自产武器性能不足,很多领域干脆就是空白,南斯拉夫开始高度依赖苏联支持。

根据联合国调查报告指出,1967年和1976年间,苏联占了南斯拉夫武器采购来源93%、波兰和法国各占2%、西德和捷克斯洛伐克各占1%,而美国则不到1%。


所以,南斯拉夫人民军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军队数量不多,武器也不算先进,只是武器数量还是很多的。



就南斯拉夫经济来说,最富裕的斯洛文尼亚,也就是但年北约最烂的葡萄牙的经济水平。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