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生于朱家,肯定如崇祯皇帝以身殉国。
如果我出身刘家,刘禅的明哲保身是不二选择。
如果既不是朱家,又不是刘家,也得因势而定,二者的选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都没有对错,都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要赞同崇祯、刘禅亡国时不同的做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从所处国家政权来讲,崇祯是全国政权,刘禅是地方政权。
崇祯皇帝所处大明王朝,是全国政权,北方有努尔哈赤政权,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各占据不同地方,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总的来讲,还是大一统的大明王朝。
而刘禅所处蜀汉政权,乃偏居一隅的地方政权。在北魏、西蜀、东吴的三个国家中,蜀汉疆域最小,人口最少,仅仅占有益州一州之地,主要指今天的四川、云南、贵州、重庆、陕西省南部,地盘最小。
二,崇祯皇帝的大明首都在北京,是全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而成都是地方政治文化中心。
明朝在历史上总共有过两个都城(不包括南明都城)。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并取国号为大明,明朝建立。朱元璋也将应天府,即今天的中国南京定为都城。
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正式迁都顺天府,即今天的北京 。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殉国身亡
北京作为大明王朝首都存在223年。
而成都成为蜀汉政权的都城,始自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季汉政权。直至公元263年,刘禅投降,也就是诸葛亮死后29年后蜀汉灭亡。
成都成为蜀汉首都共有42年,但不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仅仅作为一个地方政权的中心。
三,大明王朝从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国,至公元1644年崇祯帝自杀,一共存在共有276年。历经16位皇帝,风云变幻,国运绵长,历史久远。
而蜀汉从公元221先主刘备称帝到公元263年蜀亡共有42年。历经先主刘备、后主刘禅二代,其中刘禅当了41年皇帝。
四,明崇祯皇帝即明思宗,名朱由检(公元1610-1644年),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从明熹宗手上接过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勉,同时也是最具悲剧色彩的皇帝。
自幼生活在帝王之家的崇祯,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十六岁登基执政时,明朝处于内乱、外患、地方势力割据、庞大的文官集团把持朝政,整个大明帝国可谓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崇祯勤俭勤勉,兢兢业业,17年来用尽心力意图复兴明室,无奈家破国亡,最终城破自缢。
刘禅(shàn)(207年-271年),既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
刘禅早年生于荆州,多次遭遇灾难,自幼于战火硝烟中,颠沛流离,饱经磨难,加之天资平凡,从小调皮玩耍,耽误学业,也就一平常人儿。
据传刘禅之母甘夫人因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孕,所以刘禅的小名叫做“阿斗”。后人常用“阿斗”或“扶不起的阿斗”一词形容庸碌无能的人。
刘禅16岁,继位为皇帝,当了41年皇帝,继位后,军国大事先后全权委任于相父诸葛亮、蒋琬等人,自己没有什么表现。
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蜀国逐渐衰败。邓艾兵临城下,虽有精兵良将,粮草充足,但无心应战,献地投降。
姜维复国计划失败后,后迁居到洛阳,被封为安乐公,于公元271年死去,活了64岁。
五,崇祯是勤勉和才学之人,一心想振兴大明,兢兢业业,立志成为有为之君。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同时也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他性格多疑,刻薄寡恩,但又勤勉治事,厉精图治。尽管如此,崇祯却赢得了后世人的普通同情,人们大多认为他不该是个亡国之君。
崇祯帝宵衣旰食,光《罪己诏》都写了六次,可最终也没有迎来大明王朝的复兴。
公元1644年3月19日,崇祯帝在北京煤山上吊自杀。
他留下了遗诏:“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可见,临死之时也惦记着黎民百姓,从容赴死,壮怀激烈!
而刘禅在蜀汉四相先后去世后,本就胸无大志、碌碌无为的他没有约束,宠信宦官,耽于享乐,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当邓艾兵临城下,毫无主见,没有保家卫国的帝王气概,最后只有投降亡国。
只有自己第五子北地王刘谌,杀妻斩子,自杀殉国,给汉室先主增添了一丝悲壮色彩。
而刘禅也只有携带家人移居洛阳,并被封为安乐公,逍遥公,并老死在洛阳。
"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成为刘禅留传至今的经典名句。
总之,刘禅的明哲保身是一个平庸皇帝的本能,能保全一方百姓和汉室宗亲的平安,是顺其自然的不二选择,也是深受蜀中盛行的道教文化的影响。
而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后的崇祯,虽胸有大志,厉精图治,但天命所归,无可奈何,作为大明皇帝子孙,不忍家破国亡,只能慷慨激昂,自杀殉国,悲愤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