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西辽的创建者耶律大石,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代孙。幼年时受过很好的契丹族的传统骑射训练和文化教育,又接受过汉族的文化教育。曾授翰林院编修一职。话说1141年,耶律大石率领西辽大军在卡特万与塞尔柱帝国苏丹桑贾尔率领的十万穆斯林联军展开大战,耶律大石以寡击众,大败穆斯林联军。当时因阿拉伯帝国占领了基督教圣城耶路撒冷,在教皇的号召下,欧洲组织起了十字军东征与中东穆斯林展开长期对战。卡特万之战的消息传到欧洲时,欧洲人自以为耶律大石就是传说中的祭司王约翰,把这一伟大胜利归到了基督徒头上。
谢邀!
西辽的创建者耶律大石,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代孙。幼年时受过很好的契丹族的传统骑射训练和文化教育,又接受过汉族的文化教育。曾授翰林院编修一职。话说1141年,耶律大石率领西辽大军在卡特万与塞尔柱帝国苏丹桑贾尔率领的十万穆斯林联军展开大战,耶律大石以寡击众,大败穆斯林联军。当时因阿拉伯帝国占领了基督教圣城耶路撒冷,在教皇的号召下,欧洲组织起了十字军东征与中东穆斯林展开长期对战。卡特万之战的消息传到欧洲时,欧洲人自以为耶律大石就是传说中的祭司王约翰,把这一伟大胜利归到了基督徒头上。
耶律大石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帝王。他字重德,契丹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是西辽的开国君主。
他通晓契丹、汉文字,擅长骑射,中亚史书中记为大石林牙,具有横跨东西方的特点,在东西方都有盛名。早年耶律大石在辽国被金国即将灭国之际,率领一支残余辽军西逃,通过征服中亚等地区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国家——西辽,甚至击溃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塞尔柱突帝国,让西方心惊胆裂,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纵横中西的帝王。
祭司王约翰是西方一位传说中的君主,祭司王约翰被认为是从12世纪到17世纪盛行于欧洲的传说,传说中他是东方三博士的后裔,统治着一个信仰聂斯脱里派的国家。传说由于一个东方叛徒汪鹏程的出卖,祭司王约翰最后死亡。在最初的传说中,这个国家位于印度,当时所谓印度是一个约等于世界边缘的名词。
欧洲人对这个国家的想象,特别后期的记载融入了很多博物志、游记以及亚历山大传奇的内容,基本上是各种半人马,独眼巨人等类人生物和青春之泉等各种不思议的事物。这些对东方的夸张想象影响了之后《马可·波罗东方见闻录》、《曼德维尔爵士旅行记》等志怪游记的诞生,并间接引发了欧洲的大航海时代。
传说祭司王约翰试图从不可名状教徒手中拯救圣城耶路撒冷,但是被底格里斯河的激流阻挡了步伐,而耶律大石正好在这段时间大破塞尔柱帝国的军队。所以将这则传说和真实历史事件联系了起来,认为所谓的祭司王约翰是耶律大石。
谢谢邀请!欧洲人称耶律大石为祭司王约翰是基督教故意刻画出来的,是基督教高层屡次十字军东征受挫之后虚构出来给予基督教徒希望的人物。而耶律大石所建立的西辽恰恰有一点符合他们所营造出来的祭司王约翰所建立的国家,所以耶律大石被欧洲人成为祭司王约翰,在12世纪-17世纪最为风行。
耶律大石是一个传奇人物,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1122年劝阻天祚帝不要妄自出兵攻金遭到拒绝,从而自立为王率领200心腹铁骑连夜逃遁。1134年建立西辽,随后率领军队在卡特万战役中击败十万中亚联军,确立了西辽在中亚的统治地位。
耶律大石在位期间对待国民及属国宽厚、大方,按照各民族习俗分别治理,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民心。成吉思汗的辅臣曾评价耶律大石:“颇尚文教,西域人至今思之。”可见耶律大石在西域各族人民心中的地位之高。耶律大石在治理西辽期间对待宗教的态度就是一视同仁,在位期间伊斯兰教、佛教和基督教等都在西辽传教得到了不少的信徒。
基督教徒们屡次十字军东征都以失败告终,为了给予信徒们自信心和希望,一位伟大的人物祭司王约翰出现了。他们宣扬祭司王约翰是一名宽厚和正直的君主,统领国土中充满财宝和珍禽异兽。国内有"亚历山大之门"和"不老之泉"等胜地。而且王约翰不但自己本人长生不老,而且统治的国家拥有中亚最强的军事能力,是中亚的基督教捍卫者。王约翰曾经带领大军大败波斯军队、剑指耶路撒冷,但因底格里斯河结冰无法渡过才作罢。
其实耶律大石不仅仅是欧洲人(景教徒)眼里的祭司王约翰,还是伊斯兰教眼中的穆斯林,基督教摩尼派眼中的摩尼教徒等。这些都是因为耶律大石拥有强大文治武功的能力和对所有宗教一视同仁的包容心。
所以欧洲人称呼耶律大石为祭司王约翰的原因:
1、 西辽和祭司王约翰所建立的国家最为相似,西辽周边各国连年战争,而西辽当时在耶律大石的治理下就是一片净土。
2、 西辽对待宗教一视同仁,所以有不少的基督徒,而周围国家基本没有基督徒。
3、耶律大石所生的年代和基督教刻画出来的祭司王约翰的年代基本一致。
这是一场以讹传讹的误会,耶律大石并信奉基督教。耶律大石,也称大石林牙,他是中国历史上西辽王朝的建立者,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
在辽朝灭亡后,耶律大石率领残兵200多骑,穿过蒙古高原,聚集辽国旧部,进入新疆和中亚,建立了新的西辽王朝(1132-1218)。
由于耶律大石的影响,中古英语、阿拉伯语均用“契丹”一词来代指当时的中国北方。时至今日,俄罗斯语中的“中国”一词就是Китай,音译便是“契丹”,这就是耶律大石率领契丹人西征留下的影响。
除了中亚以外,就连遥远的欧洲国家也知道了耶律大石的传说。不过,由于路途遥远再加上道路阻隔,耶律大石在西方人的传说中就变成了“祭司王约翰”。
这其实与耶律大石参加过的一场战争有关,那就是中亚历史上著名的“卡特万会战”。
公元1125年,辽国被金国所灭。中国古代的辽王朝灭亡后,仅存的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领契丹军队的残部西征,途中得到了精骑万余、牲畜数十万。在这样雄厚的实力的支持下,耶律大石先后攻灭了新疆的高昌回鹘汗国、东喀喇汗国,建立的辽朝的延续政权西辽,准备称霸西域。
当他准备进一步西征时,中亚的西喀喇汗国向当时的中亚强国塞尔柱突厥王朝求救,塞尔柱突厥王朝于是向耶律大石施压。中亚与新疆都是伊斯兰教徒穆斯林的分布区,所以周边的国家都信奉伊斯兰教。
塞尔柱突厥王朝也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同时还是西喀喇汗国的宗主国。当时,塞尔柱突厥王朝实力强大,纠结了周边呼罗珊、西吉斯坦、伽色尼、马赞德兰、古尔等国组成伊斯兰教联军10万人,共同进攻耶律大石的西辽王朝。
双方在中亚的卡特万草原决战,这也是自从唐朝怛罗斯之战后,中国军队首次与中亚国家的军队交手。只不过这一次的是西辽王朝。
西辽军队虽然只有3万人,但是耶律大石精通中国兵法,再加上手下的契丹骑兵勇猛善战,远远不是这些中亚的联军能抵挡的。公元1141年,耶律大石率领西辽军队在卡特万会战中击溃来自中亚的伊斯兰教联军,成为新的中亚霸主。
当时,欧洲国家普遍信奉基督教,所以与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国家不和。由于伊斯兰教兴起,所以西欧到达中亚和东方的道路被阻断,这让西欧国家十分不满。当中国皇帝耶律大石在中亚战胜伊斯兰教联军的消息传到欧洲时,逐渐演绎成了基督教的祭司王约翰的故事。
在欧洲的传说中,祭司王约翰率领他的军队战胜了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捍卫了基督教的尊严。实际上,作为契丹族的耶律大石信奉的是萨满教与佛教,并不是基督教徒。这是欧洲国家自编自导自演出来的“祭司王约翰”,目的是为了宣扬基督教。
其实,按照草原民族契丹族的习惯,耶律大石的称号是菊儿汗。若按照中国皇帝的庙号,耶律大石的称号是西辽德宗皇帝。
因为他在统治区内实行宽松的政治制度,西辽的地域在现在的吉尔吉斯坦一带,中亚自古宗教错综复杂,各种教派百花齐放,而作为统治者的耶律大石并没有强行推行某种信仰,这与中亚中东宗教国家大大不同,表示了极度的大度与宽容,中亚在其治下发展快速,社会安定,稳定繁荣。在人民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而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与中东的伊斯兰文化冲突重重,故而比较推崇耶律大石在中亚的表现。
耶律大石(1087-1143)是契丹贵族,是西辽帝国的创立者,在辽朝灭亡之际,率200铁骑西征,沿途招募原先臣属于辽国的西方部落,积蓄力量东向复国与金朝战争,后来受挫,转而西向灭亡了占据天山南北的东喀喇汗国,然后向西喀喇汗国开战,西喀喇汗国转而向宗主国塞尔柱帝国求援。其苏丹发动对西辽的伊斯兰圣战,双方在撒马尔罕附近的卡特万决战,耶律大石以少胜多,全歼塞尔柱联军,称霸中亚,迫使塞尔柱帝国势力退出河中地区。
塞尔柱帝国和耶律大石争夺中亚霸权的时候,这时候正值西方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十字军在土耳其和叙利亚地区被塞尔柱帝国打败,处于低迷时期,而这个时候耶律大石在中亚打败了塞尔柱突厥,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塞尔柱帝国在西亚的实力,振奋了十字军。
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实行宗教开放政策,不仅有伊斯兰教徒,还有佛教,更有不少基督教东方派的景教徒。所以西方十字军把西辽渲染成东方基督教王国,认为东西方联合可以打败伊斯兰国家夺回圣地耶路撒冷。而祭司王约翰是基督教传说东方三博士的后代。所以西方大肆渲染来自东方的胜利,以此焕发出更狂热的基督教热情,发动更猛烈的十字军东征。更有人假冒耶律大石称号菊尔汗的名义给教皇写信,劝说发动十字军东征,而菊尔汗的拉丁文翻译和约翰相近,慢慢也就传成了耶律大石是祭司王约翰的说法了。
祭司王约翰是流传于欧洲中世纪流行的多部虚构作品中的国王,是一个传说人物,他身兼国王和教皇二职。
祭司王约翰统治的这个国度是人们向往地方和理想世界。传说在东方,在众多穆斯林和异教徒的地方,有一个基督教的祭司兼皇帝所统治的神秘国度。这个国度非常强盛,也非常富裕,到处都是金银珠宝,连喝了这个国家泉水都能使人长生不老。欧洲人一直热衷于这样的理想国度。这个有点像中国传说的世外桃源一样,是人们向往的理想地方。是人们理想的产物,并不真实存在!
为什么耶律大石被欧洲人称为是祭司王约翰呢?
十一世纪初,穆斯林占了基督教圣城耶路撒冷,并做了让基督教徒无法忍受的事情--穆斯林拆了基督教堂,禁止基督徒的朝拜。是可忍孰不可忍,欧洲基督徒终于忍不住了。1096年,基督教教皇乌尔班二世发表宣战宣言,以“消灭异教徒,拯救东方兄弟”为目标。十字军东征就此拉开了序幕。然而十字军在东征十分不顺!东征途中多次遭到塞尔柱突厥人、阿拉伯人的强烈阻击和顽强抵抗,出师不利的东征使得将士们士气非常低迷。应此背景造出并流传祭司王约翰和他统治的王国的传说,以此激发远征军的斗志。
十字军东征
2、耶律大石更像祭司王约翰:
耶律大石1087年在上京出生,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1122年,金兵大举进攻辽国的中京,天祚帝抵抗不力,只能向西逃亡。耶律大石所在的南京(今北京)遭到了金、宋的联合攻击。为了收拢旧部,稳住人心,耶律大石与众大臣立耶律淳为帝,天赐帝。无奈寡不敌众,耶律大石战败被俘,后又从金军逃脱,去投奔了天祚帝。但天祚帝无法原谅耶律大石重立天赐帝,更反对他的用兵策略。已经对天祚帝失望的耶律大石在1124年夏天,天祚帝准备与金兵决战时,杀死监视他的人,率领亲兵二百余人逃离。
领兵的耶律大石
胸怀大志、誓要复兴大辽耶律大石向西北进发,到了可敦城,便得到民众的拥戴,很快把可敦城的两万兵士及数十万匹战马掌控在手中,继而收拢残部,重振军威。在可敦城的五年时间里,耶律大石励精图治,重点发展农业、畜牧业,不断壮大实力。
耶律大石瞄上了西域地区。1134年,在今新疆境内的额敏河,耶律大石称帝,称天佑皇帝,改元天庆,建立西辽。
耶律大石继续征服高昌回鹘城,使高昌回鹘成为其附属。耶律大石又剑指东喀喇汗国,无能的新君易卜拉欣归降于耶律大石,耶律大石遂发兵击败葛逻禄人,并驻兵东喀喇汗国都城巴拉沙衮(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更名虎思斡尔朵,定为西辽的首都,改元康国。
耶律大石继续西征,他的第一个目标是塞尔柱突厥帝国的附庸国--西喀喇汗国。耶律大石大举进军费尔干纳谷地。战斗一打响,西喀喇汗国的主力军--葛逻禄人便倒戈到西辽一方,致使西喀喇汗国再无抵抗能力。随后塞尔柱突厥帝国苏丹桑贾尔率十万大军前往救援,耶律大石一鼓作气打败了塞尔柱突厥帝国大军。塞尔柱突厥帝国的残余实力被新兴国家花喇子模消灭。花喇子模也归顺西辽。
征战十几年,耶律大石称霸中亚,在欧洲、亚洲更是威名远扬。而更得人心的是耶律大石的治国政策。在宗教方面充分尊重各民族的信仰。西辽帝国实力达到鼎盛。1143年,耶律大石去世,其威名远扬,事迹广被流传。
祭司王约翰美丽的传说在战争需要中流传,耶律大石的丰功伟绩则更像神话里的国王。人们总是需要激励也渴望过上幸福的理想生活,神话故事让人们的思想和心里更满足,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耶律大石
他率众在中亚建立西辽,称霸中亚,实行宗教开放平等政策,赢得了摩尼教徒的信任,称其为“祭祀王约翰”。
因为他来自契丹王族,国家灭亡后西逃,建立了西辽帝国,强盛一时,国家比较包容开放。
放现在,也就是龙傲天级别的男主人物了。
至于祭司王约翰,听起来怪牛逼,不了解是啥,只知道西方人也觉得耶律大石很牛逼就行了。
简单点回答呗。
所谓的西辽就是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那一带,然后辽本就起源于契丹,元朝在不断的扩大版图之后,先后成立了于契丹模式的国家来统治当地,因为边缘之地与中原不同,没有自己核心的文化内涵,民族特征也比较豪放,所以辽国统治者对他们实行的政策还是比较宽松的,来来往往也没太多磕磕绑绑的,民风比较奔放,欧洲人也比较适应,也挺喜欢,所以才有了那样的称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