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句话这么说的“十对婆媳九不和”,婆媳关系向来是千古难题,没有任何血缘以及交集的女人因为同一个男人而变成婆媳,这关系肯定是微妙复杂脆弱的,很多时候婆婆喜欢不喜欢你和你优秀不优秀、体贴不体贴、是不是美女、是不是才女等没有一毛钱关系的,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普通女人和婆媳相处尚且小心翼翼,那民国女神林徽因,一个成为同时代女性公敌的魅力女人,她也不能免俗,也有婆媳困扰,梁思成的母亲为何始终不待见儿媳呢?

先来说下这位不待见民国女神的婆婆是何许人也?

林徽因公公是大名鼎鼎的梁启超,婆婆是李蕙仙,是清末旧家庭的大家闺秀,父兄皆在京城为官。她自幼熟读古诗,善于吟诗作文,且擅长琴棋书画,有才女美誉。这也算是那时候名副其实的白富美了。

二人观念不同

李蕙仙是清末旧社会的大家闺秀,封建思想还很重,李蕙仙一辈子“识大体”,不惜掩盖自己的才华与光芒,成就了一个了不起的男人。林徽因是处于新旧交替的新纪元里,受传统文化的熏染,又受到西方文明的洗礼,所以追求的是人格独立、自由的新女性。徽因会发展自己,展示自己,而不仅仅是全力以赴,去成就李蕙仙的儿子梁思成。这样的反差导致李蕙仙不待见林徽因。

林徽因不爱做家务琐事

林徽因作为新时代的独立女性,自然不愿意做家务琐事,这也是婆婆不喜欢的地方,哪个婆婆都喜欢儿媳妇可以多做家务,照顾自己儿子。

看不惯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旧情

19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访华。为迎接他64岁生日,文化界承办方决定演出他的话剧《齐德拉》以示庆贺和敬意。徽因出演《齐德拉》,扮演马尼浦囯公主,徐志摩扮演爱神。也许曾经英伦情深,台上的两人演得投入而忘情,观众看得如痴如醉,但是婆婆李蕙仙就很生气愤怒了,她认为林徽因作为一个没出阁的女子竟然抛头露面,还跟旧情人纠缠不清,同台演出,简直有辱梁家门楣!因此更加不喜欢林徽因。

看不惯林徽因新式做派

很多婆婆总想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儿媳,比如李蕙仙自己是传统的大家闺秀,也想让林徽因做个三从四德、从不抛头露面的大家闺秀,可是林徽因毕竟是受到西方教育的新女性,自然不同,梁思成有次出车祸,住进医院,林徽因听到消息以后心急如焚,连忙赶去照顾,后来的日子林徽因每天陪梁思成,陪他聊天读新闻,也给他擦汗翻身子,婆婆李蕙仙看在眼里,自然非常恼火,经常会在林徽因手里夺过毛巾,告诉林徽因礼教观念里,“男女授受不亲”,未出阁的女孩子不应该对男子举止如此亲昵,这是伤风败俗,不知廉耻!可见李蕙仙对林徽因是满满的成见和不满。就是看不惯这个新式做派的儿媳妇。

婆婆李蕙仙的不待见也没妨碍梁思成和林徽因这对才子佳人的结合,因为林徽因真正嫁入梁家的时候,婆婆李蕙仙因病逝已经不在世。这也避免了林徽因婚后婆媳关系紧张的局面。否则一身诗意的林女神每天和婆婆斗的“一地鸡毛”,哪里还有什么灵感写诗创作与建筑设计?你们觉得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我是小聪历史客栈,小女子一枚,却痴恋于古代历史的风起云涌,每日更新,喜欢就关注我吧!感谢您的关注!

最佳贡献者
2

作为民国才女林徽因,她的家庭生活备受世人关注,甚至千古难题婆媳关系好不好,也要揣测一番才行。

虽然梁思成有两个母亲,但生母逝后四年才和林结婚。只有准婆婆一说,不太满意应当是真的。

梁思成的生母李蕙仙,为京兆公李朝威的幼女,礼部尚书李端棻(媒人)的堂妹。李蕙仙大梁启超四岁,大家闺秀举止端庄,又知书达理。她遵从旧式道德,典型的贤妻良母,对继母极孝,深得梁家喜爱,被梁启超称为"闺中良友”,因其亡命日本十四年,李蕙仙便成梁家支柱。在李氏去世后,祭文称"今我失君,双影彷徨"情真意切。

故李氏虽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她希望有一个安心相夫教子,能照顾好儿子贤内助式的媳妇。她认为林徽因虽聪明美丽,新式家庭出生,未必肯做主妇,担心儿子被照顾得不好。当母亲心疼儿子的担心,倒也说得过去。

林徽因自幼游学英国,耳濡目染西方男女平等之思想,加之比较工科的思维,又活泼开朗。据说1923年梁思成有一回出了车祸,她去探视当着未来婆婆的面,举止亲呢小儿女状,这在传统思想的梁母看来,有失体统而言之不悦。

再加林徽因和徐志摩等诸多男性的交往,也许更让梁母心生嫌隙一一我儿子这么优秀,只有他选的女子,还有他追女方的说法吗?大概门户之尊的虚荣心作怪。

受西风影响的林徽因也不愿低眉顺眼讨她喜欢。林徽因不是梁母心中理想的准儿媳,准婆媳关系礼貌而不亲热,也很自然的了。

倒是公公梁启超,身为维新名士讲究男女平等,尊重女性。理解鼓励子媳的志趣爱好,赞成他俩的婚事。只不过李蕙仙在两人婚前便去世了,说其婆媳关系不好并不成立。

梁庶母王桂荃是李氏陪嫁丫头出身卑微,为梁启超生了四子两女,待人宽厚一律视为己出。

梁思成后来回忆说,一次考试成绩不好,亲母气急了,用鸡毛掸子捆上铁丝抽他,庶母心疼为其抵挡,关系亲密如此,更对媳孙疼爱有加,婆媳关系也不存在不和之说了。

3

林徽因名义上是有两位婆婆的,一位是梁启超的正妻李惠仙,即梁思成的生母,一位是梁启超的侧室王桂荃。虽然林徽因婚后真正与之相处的是小婆婆王桂荃,但实际上对她不满的是大婆婆李蕙仙,至于不满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李蕙仙出身豪门,堂兄是清朝礼部尚书李端棻,自幼熟读诗书,琴棋书画无一不通,是典型的大家闺秀,不仅有才学,还有着传统女子的贤良淑惠,识大体,能吃苦,生活的一切以丈夫为中心,是标准的贤妻良母,而接受过新思想洗礼的林徽因,有着新式女子的新潮作派,新与旧的冲突在所难免;

二,在旧观念里,梁思成是嫡长子,林徽因却是庶出。在门第上,林家和梁家,也是有距离的,在林父林长民在与张作霖的作战中牺牲前,林家已经开始败落,当时林徽因的留学费用,亦由梁启超负担;

三,李蕙仙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1922年曾经做过乳腺癌切除手术,随时有复发的可能,而她逝去后,作为长媳的林徽因是要主持全家十几二十口人的家庭事务的,而作为新式女子的林徽因,好像并不合适当这个大家庭的主持。这方面李蕙仙是有眼光的,果然在她死后,家庭主妇的重任落到了小婆婆王桂荃身上;

四,林徽因是并不符合李蕙仙心目的大家闺秀的标准的,特别是在梁思成车祸后,两人尚未完婚,但林徽因天天来探望时动作亲昵,举止不庄,这在李蕙仙眼里难免有轻浮之嫌;

五,林徽因与徐志摩之间一直风言风语不断,特别是1924年,梁启超和林长民等人主持的“讲学社”邀请泰戈尔访华时,泰戈尔在北京的活动,基本都由徐志摩做翻译,林徽因做陪同。当时他们的合照就是中间是白胡子老人(月老?),左边是金童,右边是玉女,珠联璧合。吴咏在《天坛诗话》里这样描述:“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有如苍松竹梅的一副三友图。”而后的5月8日,由新月社操办泰戈尔的寿宴上演出了一出泰戈尔的短剧《齐特拉》,林徽因饰演公主齐特拉,徐志摩演爱神玛达那,林长民演春神代森塔。英伦三人行,又凑着这机会聚到了一起。剧情浪漫,台词华丽,诗意盎然,戏假情真……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感情,死灰复燃,一时间各种流言传得沸沸扬扬。流言传到李蕙仙耳中,对林徽因自是不满——没出阁的女子,怎可如此招摇过市抛头露面并闹得满城风雨?准婆媳矛盾自然一触即发。

为此梁启超焦头烂额,唯有送梁林二人速速出国,一避流言的风头,二避李蕙仙的气头,三避徐志摩的念头……

然而李蕙仙在儿子的婚姻上来不及力挽狂澜操纵局面。1924年9月,一代贤妻李蕙仙女士,在和梁启超先生共同生活了三十三年之后,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五岁。李蕙仙的去世,客观上说,为林徽因嫁入梁家开了绿灯。1928年,梁思成"违背"了母亲的意愿和林徽因结婚。

  一生运筹帷幄的李惠仙猜到了开始,却没有猜到结局: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后琴瑟和谐,比翼双飞,始终不离不弃,林徽因用行动实现了她对梁思成的那个回答:

——你为什么选择的是我?

——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



4

提起民国女神林徽因,恐怕每个人都能脱口而出那句,“万古人间四月天”。

她的存在,是民国那段黑暗历史上稍嫌寂寞的几抹亮彩之一,没有人不爱她,没有人不喜欢她。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受尽万人宠爱的林徽因,遇到婆媳矛盾,也是焦头烂额,始终不为婆婆李蕙仙所喜也就罢了,还到死都不同意她进门。

梁思成的母亲,也就是林徽因的婆婆为何始终不待见儿媳妇呢?有书君认为,其中既有同性相斥之缘,也有丈夫阳奉阴违,儿子不作为之故,但归根结底,还是林徽因并非李蕙仙心目中的最佳儿媳之人选。

一、两个同样优秀的女人相遇,仿若火星撞地球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父亲是至交好友,早在林徽因年仅14岁时,双方父亲就开始刻意引导二人相见。可是,二人都是留过洋的新式文人,并不想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一套,只让他们自然相处,至于婚姻,随缘就好。

所以,林徽因初次出现在梁思成母亲李蕙仙面前时,并不知道她会是自己未来的婆婆。林徽因的性格十分飞扬,因为学识见地比较犀利,说起话来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而李蕙仙也不是平凡的深闺妇人,她受丈夫梁启超影响,努力学习新学,思想见识也非一般人可比。

两个同样优秀的女人相遇,要么火星撞地球,要么惺惺相惜,遗憾,林徽因和李蕙仙是前者。

林徽因虽年少时因为母亲颇吃了些苦头,但自从跟着父亲游学开始,就成了处于鲜花掌声包围圈里的宠儿。她习惯了人人都围着她转,对于素昧平生的李蕙仙,自然也不会有多低眉顺眼。

倘若林徽因和李蕙仙以忘年相交,可能还会成就一段佳话,可当李蕙仙发现这个在自己面前高谈阔论的女人将会是自己未来儿媳妇时,一切都在她的心里变了味道。

针砭时事成了牙尖嘴利,追忆往事成了爱慕虚荣,浪漫多情成了行事放荡。

毕竟,她嫁作人妇多年,太知道做朋友只需灵魂沟通,做家人就得需要性格相契的道理。

明显,林徽因这样的性格作风是不适合做她家的儿媳的。

二、林徽因家累太重,风评又不佳,李蕙仙为儿子不值

如果说,李蕙仙一开始不待见林徽因是因为自己对林徽因存有偏见,可随着她对林徽因有了深入的了解,她开始愈发觉得,林徽因确实是配不上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因为,林徽因家累太重,风评也不好。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有书君有点不知所云,拜托,林徽因家世很不错的好吗,怎么会家累太重。

事实上,林徽因在林家的地位是十分尴尬的。她不是嫡女,只因父亲喜欢才常年带在身边罢了。随着林长民的去世,林徽因失去了最大的倚靠,还有老母亲要养,家累是挺重的。

尤其,林徽因的生母何雪媛还是个被宠坏了的深闺大小姐,不温柔不贤惠也就罢了,还时不时无事生非,多管闲事。

梁思成在母亲的眼里只是个极单纯的书生,李蕙仙光是想到未来儿子要跟这样的丈母娘一起生活,头发就要被气掉一大半。

再加上,新闻报头、街头巷尾时不时就会传出林徽因和其他男人的风流韵事,李蕙仙就更觉得林徽因配不上梁思成了。李蕙仙是大风大浪都经历过的当家主母,她看人很准,看事也很清。

她眼睁睁看着林徽因在徐志摩和自己儿子间摇摆不定,父亲突然不在了,才下定决心选了梁思成,就更为儿子不值了。

可梁思成不管不顾,一副非卿不娶的姿态。此时,李蕙仙眼里的林徽因就跟勾引了自己儿子的狐狸精没什么两样了,尤其,这个狐狸精还是个各方面都不咋滴的狐狸精。李蕙仙为了儿子,没有找道士收妖都是好的,怎么还会待见她呢?

三、丈夫的阳奉阴违和儿子的沉默加剧了李蕙仙对林徽因的厌恶

其实,按着一开始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发展速度,李蕙仙还是有可能慢慢接受林徽因的。可惜,女人不了解女人也就罢了,丈夫也不了解妻子,儿子更不了解母亲,一个两个都是猪队友,生生让李蕙仙将林徽因当成了仇人一样的存在。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原本,当梁启超挑明自己的用意时,李蕙仙就是断然反对的。可梁启超倒好,表面答应了妻子不再插手,背地里却一直在努力地撮合着林徽因和梁思成,甚至还为了替林徽因支持到一个盟友,在林徽因以未嫁之身衣不解带地照顾伤病的梁思成时,写信给大女儿,对林徽因一通猛夸。

李蕙仙本就觉得林徽因此举太出格,可丈夫不但不跟他一条心,还公开跟她叫板,这还得了!于是,所有的错又都成了林徽因的错。

其实,李蕙仙生气还有吃醋的嫌疑,毕竟,每个女人都希望丈夫的眼里自己最好,连女儿都只能排第二。

梁启超竟然当她面夸一个外人,醋缸肯定是要倒的。

然而,无论李蕙仙如何阻拦,梁启超的撮合大业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安排了两人一同去美国求学,希望他们可以趁热打铁,可是,这却更加剧了李蕙仙对林徽因的厌恶。

梁思成也十分夸张,不管母亲如何反对,他始终没有跟母亲服过一次软,求过一次情。

试问,遇到如此猪队友的丈夫和如此冷情的儿子,谁又能做到心如止水,不殃及池鱼呢?

综上,梁思成的母亲李蕙仙始终不待见林徽因,虽然跟林徽因的性格有关系,但更多的是她觉得梁思成娶了林徽因不会幸福。每一个做母亲的心里,对孩子的未来伴侣都有一个画像,林徽因纵然是全民之宠,不符合李蕙仙的期待也是于事无补的。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5

梁思成的母亲活着的时候,林徽因可还不是她的儿媳妇。

不过,梁母李蕙仙活着的时候确实对林徽因感到不满,所以,李蕙仙也确实成了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婚姻上的阻力。

李蕙仙生于1869年,她是晚清礼部尚书李瑞棻的堂妹,也是梁启超的原配夫人,李瑞棻也是梁启超和李蕙仙二人的媒人。

她因为出身于官宦世家,所以受过很好的教育,特别是在嫁给梁启超之后,更是在梁启超的熏陶下,开始接触新思想和学习新知识,渐有成为一代新女性的势头。当然,因为从小所受到的是传统教育,所以,她在本质上仍然是一个传统女性。

梁启超之所以愿意娶比自己大了4岁的李蕙仙,说白了也是看重了她背后的李家在政治上的势力。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蕙仙在嫁给梁启超之后,具有颇高的家庭地位,即便是梁启超也很尊重她。

所以,如果林徽因想要和梁启超结婚的话,便不得不过李蕙仙这一关。

当然,梁启超个人显然也很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梁思成和林徽因走到一块,毕竟他和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算得上是世交了,纵使是在政治上也算得上是盟友,所以,他当然希望两家能够亲上加亲。

可是,李蕙仙为什么会不认可丈夫梁启超所中意的儿媳妇呢?

这和李蕙仙所受到的教育和传统思想有所联系,当然,也离不开林徽因曾经的经历。

1920年,林长民出于政治原因远赴欧洲考察,林徽因也因此随父亲去了英国伦敦,也正是在伦敦,她遇到了她生命中第一个曾经挚爱的男人——徐志摩。

此时的林徽因只有16岁,正是少女心思方浓的年纪,是经不住徐志摩这种满腹才华的男人的撩拨的,所以,她也很快陷了进去。

只不过,徐志摩早在1915年便已经和张幼仪结了婚,张幼仪也已经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徐积锴。徐志摩和林徽因相遇的这一年,张幼仪为了和徐志摩相聚,也漂洋过海来到了伦敦,徐、张、林三人顿时陷入了尴尬之中。

更有趣的是,徐志摩一边嚷嚷着自己要追求自己的爱情,自己爱的是林徽因,要和张幼仪离婚,一边却又没有忘了用张幼仪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让张幼仪怀了孕。

徐志摩在得知张幼仪怀孕之后,竟要求张幼仪打胎,然后扔下一纸离婚协议给她,便不管不顾地离开了,将渣男本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虽然林长民很欣赏徐志摩的才华,可是,对于徐的人品,恐怕林长民在心里也得重新估摸估摸。

1921年,林长民带着林徽因回国也未尝没有断了徐志摩的念头的意思,只是,让林长民还有林徽因没有想到的是,徐志摩竟然会一路追回国,继续纠缠林徽因。

1922年,在梁启超的推动下,梁思成和林徽因虽然没有公开宣布订婚,可是,他们两人的婚事几乎已经算是定下来的。

只是李蕙仙也慢慢知道了不少事,最让她感到不满的自然便是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过往,在李蕙仙看来,林徽因一个女孩子和一个男人如此勾勾搭搭,显然不符合自己心中所坚信的礼数。

所以,她不喜欢林徽因。

1923年,梁思成骑着一辆摩托车载着弟弟梁思永去参加“五七”国耻日的游行,结果不幸和一辆汽车相撞,摩托车瞬间被撞翻,梁思成被压到了下面。

这一年,梁启超刚刚对人说梁思成和林徽因已经“互定终身”,这个消息无疑是在告诉所有人,梁、林的结合已经确定了。

可是,梁思成在这时候偏偏发生了车祸,李蕙仙或多或少也会在心里认为林徽因克梁思成。

此外,梁思成受伤住院后,林徽因每天守在梁思成的身边,寸步不离地照顾他,按说这样的林徽因应该会得到李蕙仙的认可。但是让她没想到的是,李蕙仙偏偏搬出了“老一套”,认为梁家还没给林家下聘,林徽因作为一个女人,怎么也得回避,怎么能每天这么不知羞耻地和自己的儿子厮混在一起?

所以,李蕙仙更不喜欢林徽因了。

因为李蕙仙的否定,后来连梁思成的姐姐们也开始反对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事了。

为了让李蕙仙同意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事,林徽因不得不努力地表现自己,梁启超也从旁不断地劝说李蕙仙,只是李蕙仙到死也不肯松口。


不过,时间一晃到了1924年,谁也不用再去顾忌李蕙仙的反对了,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事——李蕙仙病逝了。

1924年9月13日,李蕙仙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李蕙仙一死,梁启超便能够一意作主,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事自然也就没了阻力。

不过,也可能是为了让李蕙仙死后能够瞑目,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事拖到了1928年3月,此时李蕙仙已病逝三年,已经过了传统的守孝期。

所以,不论李蕙仙生前再怎么不待见林徽因,再怎么不喜欢林徽因,她也没办法阻止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事了。

梁思成和林徽因也算是一对难得的让人羡慕的佳偶。

6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透过《人间四月天》清新灵动的文字,似乎能看见春天里,一个清新活泼的可爱女子,漫步在和煦的春风里,温柔的阳光透过吐露新芽的梧桐树叶,恰好洒在那张俏丽动人的脸上······



林徽因,不看其人,光闻其名,就很动人,这绝对不是寻常女子。她的名字取材于《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大姒”是指文王的妻子太姒,“徽音”意思是美德,“百斯男”意思是很多男孩。合在一起意思就是太姒继承了很多美德,将来必能多生男孩。

林徽因果真生了儿子,而且还生了俩。

女孩取名看诗经,男孩取名看离骚。看人家林徽因名字起的多有灵气,多有诗意,给她本人增了许多分,试想,假如她的名字叫林杜鹃或者林冬梅,是不是一下子暗淡许多呢。

人都说,名字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其实还是蛮有道理的。



林徽因是个大才女,大美人,集美貌、才学、智慧、艺术细胞于一身,这么优秀的女子,一定有着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

这样的女子,任何人看到她,都会爱上她的。

林徽因,一生有许多的爱慕者和追求者,其中就有大诗人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还有建筑学家梁思成,我们知道,林徽因最后嫁给了梁思成。

其实,林徽因第一个爱的人不是梁思成,而是徐志摩,徐志摩优雅、帅气、知性、浪漫,而且他会写诗。女人,对于会作诗的男人根本就没有抵抗力,况且还是如此帅气的男神。林徽因也是一样。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首《再别康桥》不知道扰乱了多少少女的清梦,招惹了多少痴男怨女的情丝蜜意。

徐志摩也爱慕林徽因,他曾经说过,遇到林徽因之前,他写的不是诗,遇到林徽因以后,他才有了诗的灵感。后来为了林徽因,他果断与发妻张幼仪离了婚。

可是最后,林徽因没有选择徐志摩,而是选择了梁思成,原因为何呢?大概还是介意徐志摩休了自己的结发妻子吧!



相比之下,梁思成虽然没那么帅气,但是更踏实,更沉稳,诗人的浪漫只适合谈乱爱,不适合结婚,梁思成是个值得托付终生的男人。

他俩是真正的门当户对,郎才女貌。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曾经是司法总长,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曾经是财政总长。

可是,在林徽因21岁的时候,她的父亲林长民因为参加反奉斗争被杀害,林徽因一下子孤苦无依了。

梁启超一直与林长民要好,于是就把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送到了美国读书,甚至把他俩的专业都挑选好了,学的是当时的最时髦的专业建筑学。



梁启超一生阅人无数,林徽因是什么样的姑娘,他一看便知,他知道林徽因绝对是个好儿媳,配得上他的儿子梁思成。之所以送他们在同一所学校读书,就是给他们创造相爱的机会。

梁启超用心良苦啊!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同一年,徐志摩娶了陆小曼。



婚后的林徽因,与婆婆关系如何呢?

孩子总是自己家的好,孩子即使有再多的缺点,做母亲的却只会看到优点;别人家的孩子,即使有再多的优点,做母亲的却只会看到缺点。

自古婆媳之间,就是一对天敌。你好我好只是暂时的,时间长了,什么矛盾就都出来了。

梁启超有两个老婆,原配是李蕙仙,也是个大户人家,也是个才女,她是梁思成的亲妈,不过在1924年就去世了。



梁启超的二老婆,名叫王桂荃,原来是李慧仙陪嫁来的丫头,后来转了正,成了二夫人了。

王桂荃虽然读书不多,但却通情达理,是非分明,而且非常温柔,她虽然是梁思成的继母,但她疼爱梁思成,甚至强过自己的孩子,所以梁思成非常尊敬和关心她。

梁思成与林徽因结婚之后,就单独过起了二人的小日子,王桂荃作为继母,更不会对林徽因横挑鼻子竖挑眼,他们一家子关系好着呢。

至于,题中所说,梁思成母亲不待见林徽因,那是实属瞎猜的吧!

7

尽管林徽因已经离开半个世纪,人们对她的种种逸事依然津津乐道,不愧为“话题女王”,从侧面也说明她作为女性的独特魅力。

但是,这种魅力,不是谁都能以欣赏的眼光来看的,尤其是婆婆。

林徽因的婆婆李蕙仙,梁启超的夫人,也是识字明理的大家闺秀,却甘心遵守传统妇道,一辈子在家中为梁任公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维系着大家庭的和谐与尊荣。她之所以对林徽因不十分待见,仔细梳理,应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林徽因的个性。林受父亲宠爱,携学英伦,为饱学女性,又受西学影响,是个个性开放的现代女子,言谈举止间的做派,不是婆婆那一代比较保守的人所能接纳的。据说梁思成住院期间,林徽因陪侍,说笑擦汗,婆婆看了都觉得未婚如此有伤风化,可见传统与现代社会转型期两代人之间的思想差异。这也是婆媳之间常见问题,换在公媳之间,就不成其为问题。梁任公就是特别欣赏林徽因的聪明智慧、举止风采,才千方百计要与好友林长民结为儿女亲家的。

二、林徽因的出身。林小姐虽然睿智美貌,却不是正房嫡出,而是侍妾所生,这在讲究门第出身的旧时代, 是个十分不利的因素,就像《红楼梦》里的探春,那么优秀,终究是姨娘所生,没法和元春这样正室所生的姑娘比肩的,找婆家时,对方也有计较,要彼此“门当户对”,不然不免轻看。

三、林徽因的绯闻。林徽因和徐志摩那些事, 在社会上传得纷纷扬扬,尽管并无实质性问题,可是梁家这样的门第,岂能容得下一点瑕疵?好声誉的姑娘排着队等着嫁入,为什么要委屈接纳名声不好的女子?这大概是李蕙仙与梁再冰母女想不通、而梁思成父子自有会心的一个小结结儿。男性与女性亲友看人的不同,也反映在这一家。男人,看到的是女性魅力,而婆婆和姑姐妹,恰恰反感这种魅力。

林徽因的魅力,以美貌为基质,而表现在大方,智慧,进取,敬业,爱国,且在多方面有卓越的成就。她是优秀的工科生, 建筑学家,又是杰出的女诗人,女作家,《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其代表作,至今被人吟诵不息。



8

婆媳关系是堵墙,又高又长难以愉越!民国女神为此常困扰,困扰的吃不甜睡不香!她也在努力寻找自己与儿媳的关系,深知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一见面就面红耳赤脖子粗,气就不打一处出,老帐新帐一起算,说起话来带枪炮,做出事来用刺刀!你来她往伤伤伤!唉!一个屋檐下,两人不低头,。低头不见抬头见,拆开墙头没意见,各退一步天高地宽!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兴!

9

谢谢邀请。

梁思成的母亲李蕙仙出自传统官宦人家,讲究旧时的循规蹈矩,而林徽因有着新教育的背景,有时,她的行事、言谈打破传统俗套,表现得十分开朗,颇有西式知识女性之风。年龄与文化的双重代沟,导致李蕙仙对于林徽因这位”准儿媳”存有不满。

据称,李蕙仙的具体不满,在梁思成1923年因车祸住院时一度爆发,起因是,林徽因探望、照料梁思成时,言行很大方,与李蕙仙期待中的羞羞答答、言行内敛的传统女孩子形象似乎相去甚远。

不过,李蕙仙1924年就去世了,此时,梁、林还只是相互好感,并未结婚,甚至还没有完全确立恋爱关系,他俩的深爱是在美国求学期间才最终定型的。李蕙仙去世时,林徽因还不是李蕙仙的儿媳,只是儿子的准恋人。李去世好几年之后,梁、林才结婚(1928年)。因此,并不存在”梁思成母亲始终不待见儿媳”。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李蕙仙,梁启超一直非常看重林徽因,努力促成其儿子梁思成与林徽因走到一起。他并不是包办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婚姻,而是积极建议并鼓励他俩在文化上(尤其是建筑学方面)共同学习、相互交流,使他俩在共同的文化之旅中比翼齐飞,感情因此自然而然地瓜熟蒂落。梁思成这位特殊的”月下老”带给梁林之恋的促进作用,远远抵消了李蕙仙生前带给梁、林的阻碍作用。


10

李蕙仙不是恶婆婆

说来林徽因大抵应该相当于那个时代的流量明星,乱七八糟的人设太多,弄得失去了原来的样子,连身边的人都跟着失真。吐槽机需要提醒的是她首先是建筑学家,其次才是诗人和作家,也就是说她首先是个理工女,然后才是文学女青年。

而几十年来围绕着她的诸多花边八卦已经模糊了上面的事实,尤其是和某徐姓渣男扯到一起后,关于她的一切都他喵往琼瑶偶像剧方向使劲。但连她两个婆婆都牵扯进来就有点过分了,事实上她的一个婆婆比很多人想象中牛。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礼部尚书李端棻以内阁大学士衔典试广东,一个17岁的青年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象,他把这个叫梁启超的孩子提拔成举人,又把自己的堂妹嫁给了他。吐槽机完全相信李端棻对梁启超的偏爱,因为堂妹的父亲李朝仪一手抚养他长大,视如己出,对他来说李蕙仙就是亲妹妹。


李蕙仙出身官宦之家,自幼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有才女之称。但读书多并不等于矫情,下嫁梁启超后她来到广东乡间,上敬公婆,下教子女,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还能当起梁启超的闺中知己。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女子就是华夏古典派大家闺秀就错了,人家新学玩儿的一样溜,光绪二十二年她就成立了中国第一所女学并担任提调(校长),同时也是中国第一版女性报纸的创始人和编辑,这样的人会因为林徽因的洋做派心怀不满?人家年过半百还在家吃面包学英语,比时髦那年月李蕙仙是先锋人物。


另外关于李蕙仙嫌弃林徽因不是嫡出也属谣言,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确实不是林长民的元配夫人,但元配叶氏无后早夭,何雪媛从名分上说应该是继室夫人,与正房没啥差别,从哪能算出林徽因不是嫡出来?况且李蕙仙是一夫一妻制的坚定支持者,当初就是用一夫一妻套路思春的梁启超,之后还能在意这玩意?

事实上如果李蕙仙明确反对的话,1924年6月梁思成根本不可能和林徽因一起赴美留学,因为当时李蕙仙卧病在床时日无多,她有一万个理由不放儿子出国。当然,作为儿子梁思成但凡长点心也不会那时候出国,就在那年9月13日,李蕙仙病逝。


王桂荃很疼爱林徽因

林徽因的另一个婆婆没有名分,因为梁启超那老家伙支持一夫一妻制不能纳妾,但是又有点文人浪漫,深知男人秉性的李蕙仙把贴身丫鬟给了他,这个叫来喜的姑娘为梁启超生了6个孩子,但准渣男老梁不准孩子管来喜叫妈妈......

根据梁启超很多后人的回忆,这个出身低微的女子对所有人都很好,包括儿媳林徽因,林徽因也很尊重那个温和的老太太,可以算情同母女。林徽因生完孩子后,特意拉着梁思成和小婆婆一起照相,照片上一家人笑容灿烂,看不出有啥心病。

其实很多人觉得林徽因存在婆媳关系问题大约是来自她说过的话,大意是自己身体不好是因为梁家人的折腾,这玩意属于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范畴,从资料上看林徽因跟梁家人关系还好,除了因为子女教育问题和大姑子梁思顺有过矛盾外,大体都维持着平和。



总结起来吧,吐槽机不觉得林徽因有婆媳关系困扰,网上好多段子大多没个出处,把李老太太往封建恶婆婆上面靠,我觉得对李蕙仙老人挺不公平的,她或许不太喜欢林徽因,但没有在儿子的婚姻上捣乱,扯淡完毕。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