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起临死前抱住楚悼王的尸体,是我见过最成功的复仇,七十多家仇家全部被诛。



吴起的出身极好,家里面穷的就只剩下钱了,然而吴起并不满足,富家翁并不是他的目标,做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才是。

为了实现抱负,吴起辞别母亲走上行程,第一次外出多年,吴起没有获得任何成就,反而消耗了不少钱财,被乡里人嘲笑。

一怒之下的吴起就把这些人都给杀了,随后再次离开家乡,这次他拜了当时的大儒曾参之子曾申为师。



当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在外的吴起没有选择返回家乡,老师曾申认为吴起没有孝心,将他赶出师门,此后吴起弃文从武。

吴起从武后先是来到了鲁国,为了消除鲁穆公的疑虑,吴起亲手杀掉了自己齐国的妻子,吴起也成功为将,大破齐军。

后来由于鲁国内部原因,吴起再次逃亡,这次逃亡的地方是魏国,在魏国吴起也是大展手脚,创建了魏武卒。



吴起建立的魏武卒制让魏国盛极一时,当时吴起带领魏武卒直接占有了秦国的河西地区,一时间吴起名声大噪。

在魏国遭受冷落的吴起选择再次离开,这次吴起选择的地方是楚国,这也是他的最后一站。

可以说吴起在楚国才算是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在楚悼王的支持下,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改革家。



吴起的变法内容主要有:

向百姓公布法律,让百姓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凡是已经传过三代的贵族将取消俸禄,对边远地区的贵族减少供给;

淘汰楚国官场上毫无作用的官员,将节省下来的俸禄用作强兵;

大力制止官员内部的贪污现象,并且排除谗害忠良的风气,让楚国上下都一心为国家效力;

……



在吴起一系列的改革下,楚国的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可以跟当时的霸主魏国一争高下。

不过天不遂人愿,吴起的改革确实很成功,但这切切实实的损害了贵族的利益,但在楚悼王的支持下才相安无事。

在楚悼王去世后,楚国的贵族也终于恢复了本来的样貌,开始趁机攻打吴起。



这次吴起没有顺利逃脱,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吴起跑到了楚悼王的停尸处,紧接着抱住楚悼王的尸体。

见到吴起走投无路,楚国贵族立刻下令乱箭射杀吴起,吴起被乱箭射死,一同被射中的还有楚悼王的尸体。

为什么吴起临死前抱住楚悼王的尸体是我见过最成功的报复呢,因为在当时欺辱国君的尸体算是重罪,参与围剿吴起的七十多家贵族无一避免,全部被灭族,这算不算吴起的最后一步棋?



当然,吴起临死前抱住楚悼王的尸体有没有其他想法呢?

吴起还不想死?

在当时侮辱国君的尸体算是重罪,吴起知道这个法律,贵族们也知道这个法律,所以吴起想赌,赌这些人不敢这样做。

可惜的是吴起赌输了,这些贵族由于吴起的打压已经红眼了,看到如此一个机会自然是不择手段。

如果当时吴起真的逃过一劫,我想他肯定会有办法为自己置办后路,只可惜他低估了这些贵族对他的恨。



表达知遇之恩?

我觉得吴起在楚国才算是最快乐的时光,因为他实现了自己的抱负,而这一切都是楚悼王的支持。

在明知自己必死的情况下,吴起想见见这个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也是有可能的。

你觉得吴起在临死前抱住楚悼王尸体,是想报复多一些,还是怕死或者是感谢知遇之恩多一些?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文章不错,给文青点个关注鼓励吧~

(网络配图,侵权删除)

最佳贡献者
2

“就算是死,也要拉人来垫背”,敢豪言壮语的人不少,但有能力付诸实施的没几个,绝大部分人其实都是在吹牛皮。

但对吴起而言,这都是小意思:人家通过一个小小的举动,就把杀害自己的人全部拉来垫背,而且还祸及这些人的祖宗三代、全家老小。一人被杀,拉来70多个贵族家族陪葬,这样的神作,古往今来也是独一份。

说到古代威名显赫、著书立言的兵家,我们首先会想到孙武、孙膑。但笔者认为,在历史上,有个人比这二位的综合实力更强大,那就是吴起。

在人才济济的战国时期,如果比较人生的曲折与精彩程度,没人比得上吴起:

他是卫国人,在鲁国一鸣惊人,在魏国扬名立万,在楚国达到新巅峰;

作为兵家代表人物,吴起最早学的却是儒家。起先,他拜在儒学大家曾参之子曾申门下,却因不奔母丧,被视为“不孝”而逐出师门;其后又跟随河西大儒卜子夏学习,与魏文侯、李悝师出同门;

他兵、法、儒三修,用兵出神入化,担纲主力攻下秦国河西之地,创立横行战国前半期的魏武卒,曾用5万新兵大破秦国50万大军;

他性格复杂,为了学习可以不奔母丧,为了成为鲁国将领杀害自己的妻子,李悝评论他:“贪而好色”;但却因“廉平,尽能得士心”,也就是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获得将士们的拥戴,而被一代雄主魏文侯委以重任;

吴起不仅仅是一位将领、军事家,还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不仅可以“将三军,使士卒乐死”,还可以“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更可以“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

当然了,他还可以著书立言,写下了《吴子兵法》,提出了许多创新的理念,比如强调政治、军事并重,以政治为先;主张"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注重审敌虚实;要求将领文武全才、刚柔兼备;提倡以教戒治军、注重赏赐有功....

在军事方面有如此造诣的吴起,却拥有成为一名顶级政治家、改革家的雄心。他一度有机会接近魏相一职,却败给了更能处理魏国复杂政治局面的田文;也正由于他的出色才能与雄心,才招致了公叔痤的忌惮,被对方设计陷害,被迫逃离自己奋斗了数十年的魏国。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吴起逃到楚国后,反而获得了自己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职位,也有机会得以把自己改革理想与计划付诸实践。

自春秋时期起,楚国就是横亘在南方的巨无霸,曾饮马黄河、逐鹿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战国初期,楚国的硬件仍旧笑傲群雄,就像张仪后来描绘的那样:“楚,天下之强国也,地方六千馀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即使变法后的秦国,也没有这样的纸面实力。

不过,硬件是成为强国的基础,但只是有硬件并不意味着就是强国。三家分晋前后,魏国在魏文侯魏斯的领导下强势崛起,携带者韩、赵俩兄弟横行无忌;而此时的楚国,则仍在传统贵族政治的泥潭中挣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国力萎靡,成了三晋欺负的对象,如《史记》中记载的那样,“悼王二年,三晋来伐楚,至乘丘而还......十一年,三晋伐楚,败我大梁、榆关。楚厚赂秦,与之平。”

也就是说,自从楚悼王继位后,不断遭到魏、赵、韩联手进攻,也不断的丧失土地、倍受屈辱。为了躲过危机,楚悼王甚至不得不收买秦国,在求得对方的帮助下才暂时摆脱了三晋的魔爪。

而楚悼王并非庸君,他做梦也想使楚国强大,只是苦于没有门路。因此,到了公元前387年,当得知吴起前来投靠时,早就听说其威名的楚悼王如同久旱逢甘霖,立即对其委以重任,甚至毫不犹豫的提供了吴起心心念的职位:“楚悼王素闻其贤,至则任之为相”。

接下来,吴起就大刀阔斧的开展了一系列变法,将自己多年来的治国思路付诸实践。作为李悝的同僚,以及魏国变法经验的亲历者,吴起的变法措施,不仅汲取了魏国经验的精髓,还契合了当时楚国政坛上下的弊端,极具针对性:

“明法审令”,制定法律、广而告之,使官民等所有人都知晓,这也是所有法家变革的最基本措施;

“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裁减无关紧要的冗官,关系逐渐疏远的贵族,则取消爵位、特殊待遇;

“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淘汰官员、废除贵族省下来的钱,都用在了强化、训练军队等方面,一切目的为了强军。

“破游说之言从横者”,杜绝靠嘴皮子谋取荣华富贵的投机行为,所有富贵的取得,都要靠实实在在的功劳换取。

由上文可见,从吴起的变法措施中,能看到很多后来商鞅变法的影子。实际上,李悝、吴起、商鞅,这三位在魏国官场中成长起来的法家代表人物,其治国思路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有所传承的,所不同的,只是根据所在国家实际情况做出了具体细化与改变。

而在变法结果上,这三位出奇的给力:短期内就可以富国强兵。吴起变法实行数年后,楚国立即改头换面:“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诸侯皆患楚之强”,曾经被三晋肆意欺负的楚国,如今三面出击,打的各国毫无脾气。

只可惜,对楚国有利的,对某些利益团体而言却是另一回事:“而楚之贵戚大臣多怨吴起者。”毕竟从吴起变法措施来看,他对原有贵族利益的削弱不是一星半点,而是活生生的夺人财路,那结果也很明显:如同杀人父母。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作为外来户,吴起的最大靠山没了,而那些被他剥夺了原有利益的贵族们迫不及待的对吴起群起而攻之。面对蜂拥而来、意图将自己生吞活剥的暴徒们,吴起作为孤家寡人,根本没有还手之力,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应对办法。身为一名顶级兵法家、军事家,他稍加冷静思索,立即跑向楚悼王的停尸房。

吴起这是打的什么算盘?

刑罚,向来是统治者的暴力工具。早在春秋时期,楚国就设立了专职掌管刑狱的官员;楚国还形成了系统的法律条文:国典。形形色色的法令中,对楚王利益、权威的保护无所不在,甚至连已故楚王的尸体也被视为至高无上、不可亵渎的对象,“加兵于王尸者罪”,敢以兵器伤害楚王尸体的,杀无赦,而且还要诛连三族。

作为法家大师,吴起对上述制度了然于胸。他跑到灵堂后,整个人趴在楚悼王的尸体上;随后赶来的贵族们在激愤之下,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他们手中的刀、剑、箭全部向吴起身上招呼过来,当然也免不了伤害到楚悼王的尸体。

就这样,一代奇才吴起惨死于乱剑箭之下,但这些凶手们却也落入了他设下的圈套。太子即位后,把那些追杀吴起过程中伤害过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由此被牵连灭族的勋贵共有七十多家。

死人也能杀人,这样的案例史上并非罕见,但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稍加思索后,就能陷自己的仇人们于万劫不复之地的,除了吴起,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军事奇才,实至名归。

3

吴起,历史上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头衔众多,是战国时期卫国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也是诸子百家中兵家的代表人物。 吴起一生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后被追封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吴起的成就很高,但结局很惨。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吴起实施变法。自古变法就是割贵族身上的肉,自然而然就会得罪贵族,吴起也是这样,开始有楚悼王的支持,后来楚悼王病逝后,这些贵族开始报复他,他们趁悼念之机,向吴起发动了突然袭击。吴起自知必死,但是在临死前,他做了一个让后人摸不着头脑的举动:就是跑到楚悼王的尸体旁,怒斥这些“叛党”。可是结果并没什么变化,吴起被射杀。

那么吴起在临时前做的那个举动,到底有什么用意呢?它对后来的楚国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因为楚国的一条法律。

据《吕氏春秋贵卒》记载:“且荆国之法,丽兵於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有人对楚王的尸体施以刀兵相向的,属重罪,当夷三族。吴起被射死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很多箭矢射到了楚悼王的尸体上,这就是吴起的目的~死也要拉一些垫背的。

后来吴起的这一目地真的实现了。楚悼王的儿子楚肃王继位之后,摸清了那些当时参与射杀吴起与楚悼王的人。然后下令将这些人全部逮捕,夷其三族,处死的家族达70多家。

4

吴起被杀时,为何死死抱住楚悼王尸体?知遇之恩还是滔天谋略?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谋略过人的人,其中,战国时期的吴起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

公元前381年,这一年楚国出了大事,楚悼王死了。楚悼王支持吴起变法,此时楚悼王去世,无疑是把毫无根基的吴起,丢在了众多饿狼的面前。那些变法中的反对派,纷纷追杀吴起,吴起情急之下跑到了楚悼王的灵堂。眼见反对派要至吴起于死地,吴起死死趴在楚悼王的身上,并且大呼:“群臣叛乱,谋害我王。”



吴起没想到,死掉的楚悼王早已不能在保护他。吴起再次中箭时,干脆把自己身上的箭拔下来插在楚悼王身上。最后,吴起被射死,楚悼王也被扎成了刺猬。

我们不仅想问一句,吴起在被杀时,为何死死抱住楚悼王尸体,是知遇之恩还是滔天谋略?

如果仔细分析这一行为,你会发现,吴起此人真不简单。

要说这个,先要讲讲吴起在来到楚国之前的行为。

吴起出身于卫国的一个富有家庭,年轻时为了四处求官,竟然弄得倾家荡产,却一事无成。街坊邻里笑话他,他干脆拿出宝剑杀了一个敢于侮辱他的人。

吴起带着“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决心,到孔子门徒曾参之子曾申门下当学生,算起来也是孟子的叔伯同学了。可是,吴起母亲去世时,他竟然没有回乡探亲。曾申认为他不孝,直接给他开除了学籍。

吴起当然不敢回乡,街坊邻里都是仇人,回去就是九死一生。再说,回去再被笑话,是不是还要杀人?


学儒家没希望了,吴起就开始在齐国学兵家。当时的鲁国遭遇齐国攻击,打算任用吴起,却担心吴起有个齐国老婆有二心。为了避免鲁公起疑,吴起干脆杀了自己老婆,和齐国划清界限。于是,吴起成了鲁国的将军,一场胜仗,让他名声大噪!

进入战国时期,四战之地的魏国逐渐成了强盛的国家,主要是因为魏文侯。魏文侯起用李悝变法,任用田文为相,成为当时全国优秀人才的向往之地。吴起也成为了魏国将军,攻克了秦国的河西地区,成为了西河郡郡守。

随后,吴起带病魏国军队答应了针对秦国的阴晋之战、针对齐国的灵丘之战,帮助魏国建立了霸业。

不过,田文担任魏国宰相时吴起就颇有意见,田文死后,新任宰相竟然不是吴起,而是魏王本家亲戚公叔痤。公叔痤挑拨离间,魏惠王对吴起失去信任,吴起只好逃往楚国。



在楚国,吴起重复了当年李悝、子夏、田文和自己在魏国的富国强兵之举。尤其是,原有的楚国贵族遭到了很大打击,越来越仇恨吴起。

吴起在楚国的变革,推动了楚国国力的提升。《史记吴起列传》记载“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

不过,楚国的强大对吴起来说并非好事。吴起在前线大获全胜,楚悼王太高兴了,直接笑死了。吴起之后回国奔丧。作为楚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令尹,吴起逃不过贵族团体的反攻倒算。于是就有了“群臣乱王”的那一幕。

平心而论,吴起在遭遇贵族反攻倒算的时候,多半已经意识到自己活不成了。所以,吴起恐怕心里想的所有事,就是如何让楚国借这次动乱,彻底走向深化改革的正轨。

于是,吴起临死前死死抱住楚悼王尸体,大喊“群臣乱王”,其实是要置保守派于死地。因为,射杀吴起的人,不免会射伤楚悼王尸体,这些人都必须死。


最终,新楚王车裂了吴起的尸体,也杀死了所有参与围攻吴起的人。

这一剧情,后来被《大秦帝国》所采纳,商鞅本来是起兵作乱被杀后五马分尸,结果在小说和电视剧中,成了自愿被车裂。而秦惠王也以此为由彻底清理了秦国的保守派。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秦国的商鞅死了,但是商鞅之法成了秦国不可动摇的根本大法。可是,楚国的吴起死了,楚国却再也没人敢继续变革了。



商鞅和吴起,都是被公叔痤排挤的卫国人,一个帮助秦国,一个帮助楚国,结局如此相似。只可惜,楚国旧贵族根基太深,吴起变法最终几乎全部被废止。而楚国,也一步步走向了灭亡。

5

吴起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改革家之一,他比商鞅变法还要早三十多年。所有法家几乎都难逃政治清算,吴起也一样,他的坚强后盾楚悼王刚死,就在楚悼王的灵前,吴起遭到了反对派的刺杀。

危急关头,吴起急中生智,趴在楚悼王尸体上,但是还没有逃过劫难。不过这一招,却给自己留下了复仇之机,参与杀害他的七十多个家族被灭族。

吴起的坎坷人生路

吴起跟商鞅一样,出生在卫国。吴起是富家大户,但没有贵族身份,不得出仕,所以他一直想方设法,游走于权贵,希望获得出仕的机会:

“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

结果,花光了千金家资,依然是白丁一枚,看起来古代也不乏游走于官场的骗子。破了产的吴起成了笑料,吴起一怒之下杀了三十多人,逃出卫国,并对母亲发誓,混不出人样不回来了。

吴起跑到鲁国,拜在孔门后辈曾申的门下学儒。后来母亲去世了,吴起居然因为之前的誓言,没有回乡给母亲料理后事。因为这件事,吴起被曾申认为有违儒家孝道,被逐出师门,从此改学兵法。

弃儒学法的吴起,却由此走上了光明大道,由于学术成就,他逐渐获得了鲁国执政季孙氏的赏识。吴起二十八岁那年,齐国入侵鲁国,吴起为了获得建功立业的机会,杀掉齐国妻子,获得拜将机会,并打败齐国,获得人生的第一次成功。

吴起杀妻求将,因此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随着声名大振,吴起也遭到鲁国权贵们的诋毁,随着后台季孙氏的遇害,吴起被迫逃离鲁国,投奔魏国。

魏国是吴起变法的第一块试验田,在这里他获得了魏文侯的鼎力支持,数次领兵打败秦国,占领秦国的河西之地,并创建了赫赫有名的“魏武卒”制度。随着魏文侯的离世,吴起遭受公叔痤的陷害,被迫逃离魏国,投奔楚国。

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吴起将人生的事业推向顶点。他用了七年的时间,推行变法图强,迅速将日趋衰弱的楚国,打造成春秋战国之交,最强大的诸侯国。

吴起变法到底变了啥

在鲁国,初次领兵就能建功立业,到魏国又创下以一敌十的战例,留下兵法革新的成果,到了楚国,又能妙手回春,让没落的楚国,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都焕发新的生命力。可见吴起变法,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灵丹妙药,那么吴起变法到底变了啥?

1.吴起的军事改革

①建立职业兵种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普遍采用“兵农结合”的模式,类似于府兵制,士兵以服兵役的方式,为国家尽义务,战时为兵,闲时务农。

吴起主张建立职业兵种,他在魏国建立的“魏武卒”就是一支职业兵。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士兵筛选严格,训练有素,经验丰富,战斗力极强。

②专业化的军事训练

由于职业兵种的建立,吴起具备了对士兵系统军事训练的条件。史料记载,吴起对士兵的训练和成果检验,制定了非常细的条例。

比如他规定:士兵身穿3层护甲、头带铁盔、腰配剑、肩长矛、操十石弓,携箭五十支,背三天干粮,半天能行军百里,为合格。

又比如,他将士兵按身高、特长、兵器种类等,分别编队,形成不同的兵种,相互协同作战。

③建立对应的职业法规

在职业化之前,士兵的管理相对松散,职业化之后,吴起随之建立起一套与之对应的赏罚制度。比如对军令执行的严苛,曾有士兵过于兴奋,两军对垒不等主帅发出指令,一个人冲到敌阵前砍了几颗人头跑回来,吴起毫不客气地以军令将该士兵斩首示众。

又比如,吴起将对士兵立功的奖赏,扩大到家属层面,建立职业军人的荣誉感。

④强化兵法推广运用

吴起有一本专著叫《吴子兵法》,里面系统阐述了他的兵法思想和作战指导。它不光是吴起战时智慧的体现,还是全军军事指导的灵魂。从平时作战训练时,吴起就强调士兵的传帮带作用,将他的个人军事思想,通过对士兵的教育,运用在日常细节中,并广泛传播。

这个做法,像极了解放军的军队教育系统。

总之,吴起所建立的军队,很有现代特色,他的军队战斗力强绝非偶然,他不光靠个人的智慧发挥,而是依靠制度性建设,打造了强大的军队系统。因而,吴起不光是军事家,还是军事改革家。

2.吴起的政治变革

吴起认为,军事变革不能独立于政治,所以他更强调政治改革。吴起的政治变革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削、明、开、军。削,就是削除贵族阶级的特权;明,就是明法审令;开,就是开边实虚;军,就是强兵。

①削

吴起政治变革的最主要内容,就是剥夺贵族阶级的特权。剥夺的方式有三种:损、收、平。损就是罢黜庸碌无能者;收就是没收世袭的封赏;平就是限制在职高官的收入。

诸侯国没落的首要标志,就是特权阶级的腐败无能,吴起变革的第一刀,选择剥离肌体的腐坏部分,可谓切中时弊。

②明

第二步强调官员系统的有效性,也就是通过法令的申明,杜绝营私舞弊,强化官僚系统的工作有效性,从而保证系统围绕国家利益运转。

③开

开边实虚,一方面将从贵族手中夺回来的土地,分配给平民,另一方面又将被剥夺特权的贵族,发往经济薄弱的边地,让他们开垦荒地,充实国家经济收入。

吴起变法的成果检验

吴起变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魏国期间兵法改革,第二阶段,在楚国的政治和军事改革。

在魏国的兵法变革,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创立魏武卒,时间大约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在楚国的改革时间很短,起于公元前387年,用了不到七年时间就见到了巨大成效。

1.吴起变法给魏国带来的变化

吴起创立的“魏武卒”,纵横战国百余年,是当时最精锐的部队,魏国也仗着魏武卒的战斗力,很长一段时间,纵横各国。

吴起创立魏武卒不久,就亲自率领这支军队,取得过一系列辉煌战绩:“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

其中最经典的就是“阴晋之战”,吴起率五万步卒,车百乘,骑三千,打败了秦国五十万大军,创下了以一敌十的传奇。

2.吴起变法给楚国带来的变化

由于楚悼王坚定不移的支持,吴起变法在楚国表现出惊人的成效,短短六七年,楚国发生了质的变化。

首先,楚国南方的百越部落,拿他们做试验田,将楚国的疆界,向南推进到苍梧郡一带。接着他们又向西进攻秦国。

公元前383年,围绕卫国的争夺战,形成了魏齐联盟,合攻赵国的局面。赵国被动之下,向楚国求援。吴起看到了这次战争的机会,他力排众议,主张联赵抗魏,获得了楚悼王的支持。

吴起也玩了个“围魏救赵”,他没有将楚军投入双方交战的主战场,而是全军渡过黄河,直插魏军背后,截断魏军与首都安邑的联系。果然,魏军被迫回军,赵军乘机追击,楚赵两国对魏军前后夹击。

魏军惨败回国,赵军占领了棘蒲,楚军占领了陈、蔡及卫国部分地区,一扫七年前巨野之战以来,被三晋打得节节败退的惨境。

吴起之死

这次战争过后,随着楚赵结盟,三晋联盟的格局瓦解了。楚悼王好开心,好激动,好兴奋,于是心跳加快,于是血脉膨胀,于是驾崩了!

楚悼王一死,吴起的好日子到头了,就在楚悼王的灵堂上,旧贵族对吴起发动了刺杀行动: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吴起惊慌失措之下,居然聪明的智慧没有丧失,他趴在楚悼王尸体上,企图躲过刺杀。但是宗室贵族根本不理会,依然乱箭齐下,把吴起并同楚悼王尸体,一起射成了刺猬!

1.吴起损害了贵族阶级的利益

宗室贵族之所以毅然决然地刺杀吴起,而且那么迫不及待,冒着大不韪的风险行动,这个仇恨得有多深!

有多深,那就要看看在吴起变法前后,宗室们的生活状况就一目了然。楚国以屈氏、景氏和昭死为主的宗室贵族,跟其他诸侯国贵族一样,凭借“世卿世禄制”,天生富贵命,卿大夫之位,由父及子代代相传。除了封邑,还有职场上的外快,活得逍遥自在。

结果,吴起一变法,什么都没了,惨一点的全族跟罪犯一样,被流放边地,甚至不得不扛锄头种地。侥幸暂时保下来的贵族们都心惊胆寒,按吴起的法律,不久他们也会跟流放罪犯一样。

所以,吴起本质上革了所有贵族们的命!跟商鞅变法一样,结局也完全一样。

2.急中生智没救得了命但复了仇

吴起为何趴到楚悼王尸体上?两个原因:

一是借助楚悼王的尸体,阻止贵族们放箭。但是吴起身边应该有卫士,贵族们也近不了身,只能放箭射杀。有楚悼王尸体在,他们必然会顾忌,一旦射到楚悼王尸体上,等同于谋杀国君,那就是灭族死罪。

所以,吴起认为,楚悼王尸体,就是他的护身符。

第二个理由就是,万一贵族们胆敢继续射箭,自己即便保不住,凶手们也一定给自己陪葬。不是射箭的一个人,而是整个家族!

事件竟然就是最坏的结局!可见贵族们对吴起有多狠。其实不难理解,变法越成功,就意味着贵族们利益受损越严重。吴起变法短短六七年,就翻天覆地,是建立在贵族阶级哀嚎声中的!

3.如果不被射杀,吴起未来会有好结果吗

事后,楚悼王将参与谋杀吴起的贵族,七十多家全部处死!也就是说,至少有七十多个家族之人,向吴起射了箭。

楚肃王诛杀七十多家贵族真的是为吴起复仇吗?未必!按照《吕氏春秋》记载,吴起的尸体也被处以车裂之刑。当然,《吕氏春秋》不是历史,未必真实。不过,它表达的含义未必没道理:在楚肃王眼中,吴起和贵族们,都是可利用的政治工具。

怎么讲?吴起变法的成果,楚肃王不会不知道,所以他不大可能走回头路,借机诛灭旧贵族,正好用以巩固王权。但是,贵族也不可能一网打尽,为了安抚剩余的贵族,拿车裂吴起,作为讨好他们的礼物,就是不错的选择。

所以,假如贵族们不那么心急,暂时放过吴起,接下来的政治斗争中,吴起也必然无路可走,必然会被楚肃王牺牲掉!

这就是古代法家的必然归宿!

6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吴起变法虽然以吴起被杀失败告终,让楚国失去了一次可以改变国运进而统一全华夏的机会,但对随后秦国的商鞅变法影响颇深,一举成就了秦国。

话说公元前386年-前381年,楚悼王在位,战国乱世恰逢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关键时期。楚国做为当时的一大强国,当时的奴隶制旧贵族严重掣肘了当时的国力进一步强大,楚悼王思变,为了削弱旧贵族权力,加强君主中央集权制,启用卫国人吴起担任楚国令尹一职主持变法。吴起在楚国实行法治、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整顿吏治、提高国家军队战斗力、加强首都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改进,使楚国当时的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的提升。

但天不假时,吴起唯一的靠山楚悼王在公元首381年病逝,由于吴起的变革严重损害了奴隶旧贵族的利益,在楚悼王的葬礼上,旧贵族将吴起射杀。而吴起明知活不了,凛然就义,被射杀时趴在楚悼王尸体上。当然,旧贵族在射杀吴起时很多箭矢也射在了楚悼王尸身上。

由于楚国历史上有过多次楚王被贵族子弟害死的事件,楚悼王的父亲楚声王也如此。当时有一条法律,用来警告那些图谋不轨的贵族,让他们知道谋害楚王的代价。随后的楚肃王不动声色,慢慢摸清了哪些人参与了射杀吴起之事,在某一天突然下令将这些人一网打尽、夷其三族,被处死的家族达70多家,使这些阻碍吴起变法的人落得了应有的下场,算是为吴起平反了。楚国的发展也得到了一段时间的恢复。

乌呼吴起,壮志未酬!许多历史事件是偶然也是必然。今时今日还有多少人想起吴起!

7

吴起与孙武并称孙吴,和诸葛亮并为武成王(武圣人)姜子牙的武庙十哲。在我国,诸葛亮是神一样的人物,诸葛亮最敬佩的人就是管仲和乐毅。论能力管仲和乐毅加起来,都不足是吴起的对手,一个吴起至少相当于三个诸葛亮,在陕西省延安市还有吴起县呢!就连吴起之死,也几乎将敌人一网打尽、全部诛杀,只有一人溜走。不过,福垊认为,吴起被杀时趴楚悼王尸体的可能性并不大。

吴起和楚悼王

我们先来分析分析,吴起被杀时为什么趴在楚悼王尸体上?

答案很简单,吴起就是那种,不让我活,谁也别想活人,他这个计策真的很毒,让多少楚国贵族满门抄斩,可惜吴起是看不到了。

公元前381年,楚王熊类薨逝,是为楚悼王。楚悼王是一代雄主,任命吴起为令尹,令尹就是楚国丞相的叫法。吴起作为客卿,受到熊类如此器重,他像商鞅一样,变起法来,毫不客气,就是一个字——硬!他以强硬而又有效的改革方案,使楚国迅速变得强大起来了。吴起还出将入相,带领楚军南下,越五岭、平百越,打到今天的广西。对于中原,韩、赵、魏都不是楚国的对手,就连西部的强秦,也都败于吴起之手。

可以说,没有吴起就没有楚国强悍雄武。吴起是楚国的大功臣,但他也是外来人,他的光芒压住了楚国贵族不说,在改革的过程中,楚国的贵族牺牲了很多的利益,他们对吴起是咬牙切齿,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可他是楚王的大红人,谁又敢跟自己的脑袋过不去呢!他们就忍,越忍越恨!他们就熬,越熬越恼!熊类一死,这些贵族们认为他们的春天到了,吴起的死期到了。他们以哭丧的名义,接近吴起,然后趁机行刺吴起。

吴起县的吴起雕像

吴起是谁,看到自己的靠山倒了,自己很可能就是商鞅第二。既然无法求生,那就拉几百个垫背的吧!吴起军旅出身,身体健硕敏捷,本来这些贵族们准备把吴起砍成肉酱。可他们看到吴起跑得比兔子还快,就弃刀取箭,要让吴起变成刺猬。吴起一路狂奔,贵族穷追不舍,吴起一边喊逆臣乱王,一边破门而入趴到楚悼王的尸体之上。那些贵族气急败坏,气喘吁吁地赶上后,百箭齐发,这时变成刺猬的不只是吴起,还有楚国的大行国王楚悼王熊类。贵族们一看闯下大祸,立即作鸟兽散,只有一个旭城君溜掉了,其他人都被新楚王熊臧,一窝端了。

熊臧就是楚肃王,他处理这事儿太严肃了,竟然令尹趴在大行国王身上,贵族们竟然还敢对着大行国王放箭!根据楚国的法律规定,冒犯亡故君主尸体的,一律灭族。他下令将前令尹吴起的尸体弄了个五马分尸,吴起到底是成了商鞅第二。而那些对吴起放箭而射到大行国王的贵族们,他们的下场是灭门,一个都不能少!《吕氏春秋·贵卒》对吴起这个“死了也要害”的谋略非常赞赏,称之为吴起之智。

吴起趴在楚王尸体上只是个传说。


屈原

福垊仔细查看这个故事,就发现有很多漏洞!楚国的贵族难道都是傻子吗?都知道他们和吴起有仇,还公开在朝堂上刺杀吴起吗?刺杀吴起失败,追赶吴起,吴起都趴到楚王尸体上了,他们还敢放箭,他们是法盲吗?如果说怒令智昏,难道他们就不考虑家人吗?还有吴起怎么能够轻易而举就趴到楚王的尸体上呢?他再是令尹,守卫楚王尸体的护卫难道都是吃素的吗?他们会不过问,让一群人撵着一个人,往楚王停尸房里跑?他们就不怕因为这个失职而被灭三族吗?说到灭三族,同样是侮辱尸体,为什么贵族们都是灭三族,而吴起只是个车裂呢!莫非吴起这个客卿,在楚国就是裸官吗?很显然是不可能的!围杀吴起的楚国贵族像屈、景、昭等,他们仍有后裔啊。最典型就是我们说熟悉的屈原先生。其实不仅有屈原,就是屈原的祖先——所谓围杀的吴起的屈宜臼(一作屈宜咎),也没有处死。在公元前334年,屈宜臼还批评韩昭侯造高门是“时绌举赢”——都吃不上饭了还浪费。

韩昭侯作高门,屈宜臼曰:“君必不出此门。何也?……今年旱,君不以此时恤民之急而顾益奢,此所谓时诎举赢者也。故曰不时。” 《资治通鉴·周纪二》

由此可知,吴起“死了我一个,大家都别活”的大招,应该是杜撰的。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看书最需要的就是思考。

8

公元前380年,楚悼王死了,楚国举行大丧,楚悼王的灵柩停放在大殿上,参加丧礼的都是些王公贵族和朝廷官员,一个个身穿缟素,突然丧礼乱了起来,只见七十多个王公贵族,手拿弓箭追杀一个官员,参加丧礼带着弓箭,显然杀人是有预谋的。这个官员无路可走,跑到了楚悼王灵柩前趴在了尸体上,大声喊道:“我让你们看看我是怎么用兵的,”这些人把弓箭射向这个官员,同时部分箭矢也射进了楚悼王尸体。

这个被射死的官员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吴起,他在楚国实行改革,触动了这些王公贵族的利益,这些人对吴起恨之入骨,楚悼王死后,这些人迫不及待的就要除掉吴起,他们认为只要七十余人一齐动手,所谓法不责众,新上任的楚王对他们也没有办法。那么吴起为什么要趴在楚悼王尸体上呢?

这说明吴起作为一个军队统帅,在危急时刻还是非常的冷静,他还是一个改革家,精通法律,知道伤害了楚王尸体,就是大逆不道,会招来灭门之祸,如果他趴在楚悼王尸体上,就会出现两种情况,1:那些贵族面对楚王尸体不敢射箭,那自己暂时就没有危险。2:那些人如果还敢用弓箭射向自己,那一定也会射中楚悼王尸体,那么这些人射死了自己他们就要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楚肃王继位后,伤害楚悼王尸体的这七十多家被满门抄斩,吴起的这招借刀杀人的计策发挥了作用,如果把这当成一次战斗,以吴起一个人牺牲的换来敌方七十多家全家被斩,这战损比是惊人的,而这群杀害吴起的人,智商实在太低,只知道杀吴起,怎么就没有冷静的考虑一下后果呢。

总结:吴起被杀时趴在楚悼王尸体上,不仅显示出了他的精明,也显示出吴起这个人的确是非常狠毒的一个人,危急时临危不乱,借楚悼王尸体给自己报了仇。

9

吴起到了楚国,很快受到楚悼王的重用,让他担任相国,总算实现了离乡时的誓言。逃到楚国的吴起,一连串改革政令、一连串变法行动,都被他迅速实施,吴起看明白了楚国的问题,根本上说,就是贵族的问题,必须先拿贵族开刀。

在吴起的帮助下,楚国整顿了官吏制度,撤去冗官,加强军队建设,楚国的实力迅速强大起来:它吞并南面百越的土地,灭掉了北方的陈国和蔡国,一时之间,吓得紧邻的赵、魏胆战心惊。因为变法,吴起也树立了不少敌人,尤其是那些利益受损的贵族,都对吴起恨之入骨。

楚悼王死了之后,吴起失去了靠山,这些贵族趁机发难,楚悼王的尸体还没入土,就带人来围杀吴起。吴起眼看无路可逃,就扑在楚悼王的尸体上以图避难,因为刺杀吴起的人便难免刺坏了楚悼王的身体。

可追杀者不顾先王遗体射杀了吴起,我经常在脑海中想象吴起被杀的那幕悲剧,吴起留给这些谋杀者的最后一句话,究竟会是什么呢?我猜,他会冷冷一笑,说:呵呵!来吧!

被射死的吴起,最后还被车裂肢解了。楚太子即位以后清查这件事情,把误伤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诛杀,因此牵连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孙膑深明兵法,保不住自己的腿,吴起熟读战策,保不住自己的命,就是因为道理很容易明白,轮到自身,却并不容易奉行,说到底,人的性格已经注定了他的命运。

吴起一生自负才学,急于事功,虽然明白以德服人的道理,但真到事上,根本无暇考虑,屡遭挫折,反而愈加一味强横,终于众叛亲离被人设计。

10

虽然吴起的人品很有问题,但不得不承认,他很有头脑而且霸气。他之所以会被杀,其实和当时整个时代背景有关。

他是怎么到楚国的

吴起有才能但仕途却很不顺利,这和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他本是卫国富二代,却一心想要建功立业,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在当时只有做官才有社会地位。然而他花了很多钱走了许多地方都未能如愿,很多乡邻都嘲笑他,吴起哪能受得了这种委屈,他一怒之下连杀了30多人,为了避祸,他只能来到鲁国,拜了曾子为师,还在鲁国稳定下来了。

有名师帮助吴起是幸运的,谁知没过多久他的母亲去世了,吴起却毫无反应,因为他离开卫国前曾向母亲发誓道:“如果自己不成功,就再也不回卫国。”曾子看到他这么冷酷无情便与他断绝了关系。

熟读兵法的吴起很快来到了鲁国国君身边,可当鲁国与齐国交战时,吴起因为自己是齐国女婿而受到了鲁国国君的怀疑。为了避嫌,吴起直接杀死了来自齐国的妻子,这反而让鲁国人更讨厌他了,于是他被罢免了。

有才华的人不愁饿肚子,魏文侯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本来魏文侯还很犹豫,但是李克告诉他说:

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吴起一来到魏国就向魏文侯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连夺秦国五座城池,并且还能屈尊不嫌膈应地为士兵吸取脓包。

在魏国事业顺利的吴起很快招致了公叔痤的不满,这位娶了魏国公主的人甚至感觉吴起是个威胁。为赶走吴起,他假意让吴起娶公主,同时又让自己的妻子假意对自己态度蛮横。

吴起有家暴前科,可是找老婆时要求却非常高。公叔痤夫妻俩的表演果然让他上当了,他拒绝娶魏国公主,为此得罪了魏武侯,便来到了楚国。

吴起的工作经历越丰富,他的缺点就暴露的越多。他自私冷酷,爱慕虚荣,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无论什么时代,有才无德的人都是可怕的。

在楚国,他将仍旧光芒万丈,同时,这里也将是他人生的终点。

吴起是怎么死的

春秋战国时期,国君与贵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这是实行宗法分封制的后果。

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说道: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贵族势力越来越强,各国国君都在想办法,晋国的晋献公驱逐本国贵族,秦穆公推行郡制,商鞅为秦国变法。而在商鞅之前,吴起也曾为楚国变法。

变法将损害楚国大部分贵族的利益,他裁减了那些冗散多余的官员,并废除了贵族中比较疏远的人的爵禄,节省下来的财物都用来抚恤、供养那些打仗的士兵。

楚国的贵族们都非常恨他,楚悼王一死,许多人纠集到了一起来攻打吴起。

世界上最厉害的人不是在活着时能处理一切的人,而是在死后也能让事情发展的如他所愿。吴起就属于后者。

寡不敌众的他伏在了楚悼王的身上,吴起被射杀时,楚悼王的身体也被射中了。

太子即位后,想到父亲的尸体被损坏就愤怒,便令令尹杀死了所有把箭射向吴起和楚悼王尸体的人。因射死吴起而导致被灭族的人有七十多家。

结语:吴起的报复可谓是成功又痛快,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只是想和许多人一样有个不平凡的一生,如果他的处事方式没有这么狠辣的话,他俩的结局也许会好很多。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