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将清朝皇帝依文化水平进行排名,垫底的必定是溥仪无疑了。溥仪的文化水平之拙劣充分打脸了中国那句古话“名师出高徒”!

溥仪用数年从数名师充分论证了:名师不一定出高徒。

作为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有名有姓的就有四位,他们分别是:陈宝琛、袁励准、陆润痒和洋人老师庄士敦。

这些帝师不用详细介绍就知道,都是当时响当当的大人物、大学问家。

除了这些名义上正儿八经拜过师的老师外,溥仪的老师还有很多,比如:溥仪父亲载沣等。

这些人不用说,个个也都是顶尖人才。

这几位帝师都是享誉中外的大儒,放在任何文化领域,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专家。让他们来教溥仪,可谓是大材小用!

不正经地说一句:当年的帝师陈宝箴教溥仪是什么概念?

大概类似于几个清北读本科、剑桥读硕士、斯坦福读博士,然后又给某总统当了几十年的文学顾问,最后跑到幼儿园去教小孩子认字去了。

有这么多名师加持,溥仪哪怕是从每个人那里学到一点皮毛,都足以受用终生。

如此强大的帝师团队教育下,溥仪偏偏就没成为“高徒”。

中国有句古话,叫“学好不容易,学坏一秃噜。”一个孩子在没有外部约束的情况下,想学好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这种在他们眼中枯燥乏味的文化知识。

帝师固然想把自己毕生所学传授给这位帝子,可帝子不学,他们也没办法不是?

溥仪的智商虽然没问题,但却终究没有读书的基因。而一个人在一件事情上的成就,往往与他对事情的热衷程度,也就是感兴趣多少有着极大的关系。

溥仪有多不喜欢读书呢,当年张勋复辟时劝溥仪,左右上下、口水全部说干了,溥仪依旧不动声色。最后张勋无意间的一句:

“皇上啊,咱们只要复辟成功,把权力夺回来,那以后你就该处理国家大事,就不用读书了!”

张勋这不经意的话一出口,溥仪立马眼睛就亮了道:当真?

张勋愣了一下,立马说:当然是真的,你想想你当皇帝了大家都得听你的,谁敢再逼你读书?

溥仪听完后,当即拍板决定复辟。

当时的情况下,复辟得冒多大的风险溥仪肯定是知道的,会不会掉脑袋不一定,但失去袁世凯他们与清政府签署的满清皇室优待条件是一定的。领导人接见溥仪

但即便有如此大的风险,溥仪也愿意干,而原因竟然仅仅是因为:这么干就不用读书了。

溥仪不喜欢读书能到如此“不要命”的地步,其学问若还能长进,那就真真奇了怪了。

关于溥仪不喜欢读书这件事情,溥仪自己还正面回应过,他说:

“我念书极不用功…在屋里念书,念到枯燥无味的时候,只想跑出来看看屋外的那棵松柏树,以及地上的蚂蚁。”

读书的时候想的却是屋外的松柏树和蚂蚁,如此心不在焉,就是帝师钻进溥仪肚子里,溥仪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啊!

于是乎,即便有天下最厉害帝师团队教育,溥仪也终究被打造成了“庸才”。

国学,是溥仪学习的重要科目,自然它也是检验溥仪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项目。

中国俗话说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溥仪“溜”学问洋洋得意的一次作品,是他写给皇后婉容的“情诗”。

下面这首小诗便是溥仪在几位帝师教授多年后所呈现的水平,请看:

“夜坐阶生冷,思君方断肠;宁同千万死,岂忍两分张。孰意君至此,悲愁断若忘;洗盏相畅饮,欢罢愿连床。”

对格律诗略通的人,一读就知道:此诗用词不考究,且毫无意境;就连在情感呈现上,也颇有些无病呻吟。

这个水平,大部分语文稍好一点的初中生在毕业时,都是能写出来的吧。

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溥仪被满汉双语国学大师伊克坦教了他5年满语后,竟只学会了一句“平身”。

说到这,溥仪文化水平相当于什么水平这一问题就呼之欲出了:如他自己在户口本上所写的那般,仅仅相当于初中文化水准。

说起来不得不佩服当时给溥仪办户口的那些工作人员了,真真一掐一个准。

当年,溥仪从抚顺战犯看守所出来之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后。溥仪回到北京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办理自己的户口本。

工作人员在填到溥仪的文化程度的时候,犯了难,因为溥仪从来就没有进过学校,更勿论上大学。后来,他们只好通过简单的交流,对其文化水平进行了评判。

交流之后,工作人员基本上就判定了这位“话痨”皇帝的文化水平,然后大笔一挥写下“初中”几字。

工作人员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判断出溥仪的文化,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明显他们的文化层次比溥仪高,高处看低处,从来简单明了。

想想真真可怜那些帝师,本是博士生导师的水准,最后却花多年教出了一个初中生。溥仪的案例与那些“青出于蓝”者,真真是两个极端。

可叹,世间的人,命好运好,若自身不努力,也是白搭。

有一句话相当引人深思:“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溥仪前半生虽并未学有所成,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年后的溥仪在历经各种磨难,经历了从伪满洲皇帝到阶下囚到劳改人员到公民的多重身份转换后,开始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溥仪在抚顺战犯看守所坚持学习,因为他的深入学习加上领导人对他的特殊关怀。出狱后,已算有所积累的溥仪成了新中国的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央文史馆馆员。

晚年,溥仪还潜心写下了那本《我的前半生》,这本书最终成为了清末的珍贵史料,溥仪也凭借此书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写下自传的帝王。

最佳贡献者
2

如果你认为溥仪是个文化程度不高的皇帝的话,那么就真的有些嫩了,溥仪虽然在户口本上填写的是初中,但实质水平完全可以达到博士。

溥仪出生于光绪三十二年,即1906年,三岁时就在慈禧的谕旨之下被带入宫中,成为皇帝,年号宣统。在溥仪著作《我的前半生》中曾有所提,他幼年、少年之时,学习很刻苦,并且苦不堪言,几乎一天所有的时间大部分用在学习上,真正能玩的时间并不多。在自己成为皇帝的十年之中,他学习了汉文、满文、以及英文,当时给他上课,成为帝师的人都是晚清名流,其中便包括陈宝琛、徐世昌、梁鼎芬、朱益藩等,要知道这些人的学问在当时的中国,可谓一流。

溥仪不但学习四书五经等国学精髓,还学习天文地理,算数、绘画以及作诗等等,因此,溥仪的汉文水平绝对拿得出手。另外满文方面,教授他满文的是晚清进士伊克坦,溥仪在满文方面,也属上乘,十来岁时便可轻松阅读《满洲孝经》、《圣谕广训》这些满文书籍。(下图为溥仪的亲笔英文手迹)

至于英文方面,溥仪虽不敢说上乘,但在读写方面丝毫没有问题,远比哪位喜欢到处秀英文的张小帅(猜猜是谁)要发音标准的多。教授溥仪英文的是英国人庄士敦,他漂洋过海来到紫禁城,成为皇帝的外籍老师,与溥仪在一起的时光中,庄士敦不但教授其英语,还教授其法律、西方历史、世界地理、几何以及西方的思想宪政等等,确切的说,庄士敦打开了溥仪的眼界,使其毅然而然剪掉了脑后那条无用的发辫。溥仪的梦想是留洋海外,但是他最终没有达成心愿。

溥仪的英文到底有多好呢,他最初的启蒙教材是《伊索寓言》,很快就能进行简单阅读,后来竟然可以自行翻译中华经典著作,不但字迹俊秀,而且使用英文交际非常流畅。溥仪在天津做寓公时,出入宴会,当场大秀英文跟西方人侃侃而谈,很具风范。

有这些资源和熏陶,试问溥仪的文化水平能低吗?溥仪曾承认自己不是个十分刻苦求进之人,但是他也对一些学问有爱好,因此潜移默化之下,也曾扎实学过一段时间。因此,以溥仪的学识和造诣,毫不逊色现在那些空有其名无有其实的博士教授之流。

但很可惜,溥仪却决定不了自己的身世和命运,可以被人随便赶出自己的家,可以被人当做傀儡,可以作为阶下囚。末代皇帝不过是个可悲又无奈的笑话罢了!

3

溥仪的文化水平可不是户口本填的初中学历,放在现在怎么着也是博士生导师的水平了。

我们纵观清朝的皇帝们,每个人文化水平都很高。对于末代皇帝溥仪来讲,最起码系统的学习了传统的国学,旧学功底是很深的,他学过十三经、古诗、古文以及《大学衍义》、《朱子家训》、《庭训格言》、《圣谕广训》、《御批通鉴辑览》等,这些书目放在现在都很难懂。

溥仪的老师们陆润庠、徐坊、陈宝琛、朱益藩放在现在哪个都算国学的一把好手。而且溥仪不光学国学,他还有一个很有名气的洋人老师庄士敦,教授他英语、数学、地理等西方学科。
我们在溥仪审判时期,法官也是有和他英文沟通的。所以溥仪是受过中国和西方的教育的,对于文物鉴赏方面溥仪也算行家。我们都知道溥仪作为末代皇帝对于文物方面不说专业角度,他见到的宝贝是老百姓和专家都是很难见到的。所以说鉴赏经验是非常丰富的,眼界就很宽。

这就是末代皇帝溥仪的文化水平我的一些见解,望采纳,谢谢!

4

溥仪文化水平怎么样?偷文物出身的人,在鉴宝方面,绝对是一等一的泰斗,如今的马伯庸马未都啥的,估计肯定比不上!

从教育经理看,你肯定无法判断此人学历如何。因为溥仪从小就是选出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名的名师进行一对一辅导,这样教育背景下,学问水平要是差了,只能说是脑瘫患儿了。

溥仪的第一位老师是陈宝琛,此人从1908年溥仪上台就开始教溥仪。溥仪当时2岁,相当于幼儿园。溥仪1924年被赶出宫,陈宝琛还是跟着他,直到后来溥仪吃了秤砣铁了心要当汉奸,才最终抛弃陈宝琛。所以,陈宝琛兼任了溥仪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乃至研究生的教师,科目上相当于文学、历史和政治等文科性的。陈宝琛虽然是天下文人的榜样,可是教历史政治却不重视爱国素养培养,最终教出来一个大汉奸,实在是太失败。

溥仪的第二位老师是袁励准,此人曾担任了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的校长,是有名的书法家。袁励准算是溥仪的书法和文学老师,字画赏析上面,应该也多有传授。

溥仪的第三位老师是陆润庠,此人是清朝第101位状元,学问水平相当高。科目上看,基本上和陈宝琛和袁励准差不多。

溥仪的第四位老师是英国人庄士敦。此人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和牛津大学,后来还曾在任教。庄士敦从1919年到1924年当了溥仪总共5年多时间的老师,这时期相当于溥仪的初中高中时代,庄士敦教授的科目主要包含英语、西方科学和西方艺术,但其实大部分主要在启蒙阶段。

众多的师傅中,陆润庠、徐坊、陈宝琛、朱益藩和梁鼎芬先后教汉文,伊克坦教满文。在读书的六、七年里,溥仪学的主要是十三经、古诗、古文以及《大学衍义》、《朱子家训》、《庭训格言》、《圣谕广训》、《御批通鉴辑览》之类,没有学过算术,也没有学过地理、历史。

庄士敦在故宫给溥仪当老师期间,发现故宫的文物原来越少。于是开始着手调查,庄士敦发现,随着清朝皇帝权威的下降,太监宫女们明目张胆把文物搬到宫外去卖,甚至雇车来拉。庄士敦把这件事告诉了溥仪,溥仪决定彻查一次。

结果,当天晚上,故宫中专门存放文物古董的建福宫就失火了。此次大火共烧毁房屋三四百间和大量珍贵收藏,延寿阁里收藏的全部古物,以及广生楼的全部藏文大藏经,吉云楼、凝辉楼的数千件大小金佛与金质法器等都没能幸免于难。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太监们害怕偷文物的事情败露,烧掉建福宫的剩下的文物和文物名册,死无对证,就不会再被追查了。

溥仪一怒之下,驱逐了大部分的太监。这些太监在外面买了四合院和小妾,正想出去享福,现在正好合适了。

无独有偶,1934年国民党的飞机场也失火了。失火的原因很简单,有人贪污了大量飞机购买和维修费用,总额超过500万,为了掩盖罪行,一把火烧了飞机场,几十架飞机化为灰烬。事后,CC系和复兴社十三太保狗咬狗,都是不干不净,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接着说故宫文物失窃问题。

太监们被赶走了,可是庄士敦发现,故宫的文物还在不停减少。经过细致周密的调查,庄士敦最终破获了这个小型的故宫文物偷盗团伙,成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皇帝溥仪,一个是溥仪的弟弟溥杰。

溥仪负责在故宫中挑选比较值钱的文物,并且给定出参考价格。溥杰则是负责搬运然后销赃。

庄士敦捉贼拿赃,直接把正在偷盗溥仪溥杰兄弟抓个正着。溥仪监守自盗贼喊捉贼的行为被揭穿,只好尴尬地向庄士敦解释:“庄老师,我卖文物是为了凑钱去英国留学!”

庄士敦是个实诚人,看他这样喜欢英国文化,就原谅他了。

不过,溥仪在故宫偷文物的时间并没有很长,1924年溥仪就被赶出来皇宫,再也不能当小偷了。

溥仪虽然不能再偷文物,却因为在常年偷文物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好的鉴宝能力,就像摸金校尉很熟悉风水秘术一样。在天津租界,溥仪还能时不时给人鉴宝,别人送来宝贝巴结他,他也能一眼看出价值几何。

目前,我国国内很多大学如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都开设了“文物和博物馆学”,如果溥仪还健在,英国有资格在这个些专业里当个教授啥的。再加上自己故宫盗宝的传奇经历,绝对会声名大噪,成为当世学术泰斗。

只可惜,在特殊的年代,溥仪一生所学的盗宝才能无处施展,只能在长春的深宫中做一个毫无权势的汉奸、傀儡和卖国贼。

5

在平常老百姓的心目中,亡国之君可能是这样子的:

学识粗鄙,文化水平浅陋。甚至还可能是:荒淫无道,昏聩无德。

溥仪也是这样子的吗?非也,非也。 他曾经写过自传《我的前半生》,在大部分的传记文体里面,大部分人都在歌功颂德,溥仪却反其道行之,无情地揭露自己的人性之恶,写满了自己的人生污点。

他成为中国历史上400多个封建帝王当中唯一一个给自己留下传记的皇帝。

写自传:

你相信一个初中毕业生能写得出优秀的传记吗?不能吧。

高中水平呢?理清派系征伐可能有点困难吧。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如果熟知中外历史和地理。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老外正面交锋呢?那怎么说也得是一个博士了。

当然,文学水平的高低和溥仪个人的远见并不成正比。 在清末时期,能请得起老外来做家教的人并不多。

溥仪很幸运请到了庄士敦,这个老外反对英国干涉中国内政,因此他简直是很多中国人的“同道中人”

两位老师:

老庄精通汉语,和溥仪也用英文教习。在东京审判的时候,作为证人的溥仪一开口就是流利的英语,一时间,让老外非常震惊,简直惊艳全场

现在的一般本科生都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我的前半生》中,溥仪详细的算了大清朝宫廷里每日的开支,写得非常详尽,他的这种数学知识也是庄士敦教的。

除此之外,老庄还教他西方的历史、地理等学科,每天教课时间为二到三小时。

在庄老师的影响之下,溥仪学会了骑自行车并剪去了自己的辫子,但他的远见却远不及恩师,他此时只局限于自己狭隘的皇位独尊里面。

除了老外,其中他的老师陈宝琛21岁就中了进士。陈宝琛之后入翰林,同张之洞、张佩纶、宝廷被誉称为“枢廷四谏官”

这位陈老师不仅学富五车,才华横溢。同时也忠君爱国,极力主张维护国家主权。

主张收回被俄国侵占的新疆伊犁九城。同时向光绪帝提出满汉兼用等建议,陈老头的远见非同凡响。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扶植溥仪充当伪满傀儡,溥仪这个时候只想要皇位,根本就不在乎日本人杀了多少中国人。

傀儡:

陈老师见溥仪如此目光短浅,他劝说:

贸然从事,只怕去时容易回时难。”

他苦口婆心的劝说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而后来历史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但当时溥仪一意孤行,并说陈老师"迂腐不堪”。

溥仪的这位恩师,不顾风烛残年,冒死赴东北劝谏,差点被日本关东军囚禁。陈老师的远见可见一斑,怎奈溥仪"不听老人言,吃亏马上在眼前"。

让大家更刮目相看的是,我国的国学大师、才高八斗、学贯中西的王国维就曾教授溥仪国学。

曾经的书法大家、北大校长朱益藩,也曾教授过他; 如果仅从文化水平角度来考虑,溥仪至少也算得上一个博士了。

6

说起古代皇帝,历史中有一位与众不同,他就是末代帝王溥(pǔ)仪,一个当过皇上也当过平民的人,一生有许许多多传奇的色彩。

但在户口本上,溥仪的学历却只写着初中,这有点让人们摸不着头脑,那么一个皇帝学识究竟有多深呢?

溥仪童年有过多位老师,其中有一名叫做陆润庠(xiáng),这货的来头可不小,当过尚书、大学士、院长,阅历学识相当丰富,他是由隆裕太后任命为太傅,直接给溥仪传授帝王之术。

在文化氛围的熏陶之下,溥仪即使没有通古博今,至少也是略知一二,放在当今的考试中,分分钟秒杀全国状元。

不仅是中文、古文,溥仪还师从英国名士庄士顿,是第一名从牛津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他的指导下,溥仪的英语水平甚是了得,能将古诗文言文翻译成英语,面对外国的使者,溥仪也能对答如流,这在历代皇帝中基本无人能及。

溥仪因为当过皇帝,宫中的稀奇珍宝也是把玩了不少,时间久了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是真是假基本一眼就看得出来,水平到底有多高呢?

据说专业的考古学者和文物鉴定家,对他的技术也是望尘莫及。

晚年的溥仪写了一本自传,名为《我的前半生》,讲诉了自己大起大落的一生和所见所闻,此书被很多电视剧当成参考的对象,于是溥仪也成为历史上,唯一能为自己写书立传的皇帝。

当年上户口时,那位大妈无法判断溥仪的学历,只好给了个初中毕业,草草了事。从学识上来说,溥仪的文化水平当个博士还绰绰有余。

各位小伙伴,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位末代皇帝呢?

7

关于溥仪的学历这个问题其实挺有趣的,溥仪在完成改造之后,由于没有地方居住,暂时住在了自己的妹妹家,在当时大家都有户口,溥仪却没有户口,于是乎他的妹妹带着溥仪去办户口,在此期间发生了不少的趣事。首先就是一群老人认出他后,差点下跪,幸亏溥仪及时制止,否则就是一场闹剧。

在办理的时候,工作人员问他家在哪,他想了想说以前住紫荆城,令众人非常尴尬,可是户口上不能写紫禁城,于是写了他妹妹的住所。问他的学历的时候,溥仪回答没上过学,权衡利弊之下给他写了个初中,那么大家觉得溥仪真的是初中文化?这当然不可能,如果一个皇帝只有初中文化,那还如何治国平天下?

按照现在的话来说,溥仪那是私人教育,比较高级,有最好的老师教他,全天下最好的老师都在给他上课,溥仪幼年登基,让他治国肯定是不可能,他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每个老师轮番给他上课,他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绝对不能偷懒。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的溥仪还开始学习西方的东西,比如物理和英语,虽说不是精通,但也颇有成就,古代皇帝接受的教育全部是当时最顶级的,所以说用现在的想法去评论溥仪的学历,其实是有些可笑的,总不能让他来做套题吧?

别的不说,咱们就以其知识储备来说,一个硕士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他接触的东西可比现在的硕士接触的东西要多,最起码他的教育资源相比现在的硕士要好的多,大家认为溥仪应该算是什么学历呢?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8

溥仪的文化程度究竟有多高,没有比对的标准做参照,反正,其文化程度是非常高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情况是这样的——

溥仪虽然没有上过正儿八经的的学堂,但溥仪可是有众多名师一对一辅导过的。辅导他的其中一个老师叫朱益藩。

朱益藩可不是简单的人物。曾经考过翰林的第一名。先后担任过湖南的主考官、陕西的学政、京师大学堂的总监督,一生都在从事教育工作。其有非常深的书法造诣,是为数不多的书法“大家”,主要教授溥仪书法。

辅导溥仪的另一个老师叫陈宝琛,其21岁就考中进士,曾总理礼学馆,学识非常渊博。

国学功底异常深厚、曾担任过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在成为总统之前也是溥仪的老师,教授溥仪多年。

另外,溥仪的老师还有粱鼎芬(教授诗作)、伊克坦(教授满文)、庄士敦(英国人,教授英语)等人。

在这些顶尖老师的教授下,本就天资聪颖的溥仪肯定是学习到了非常丰富的知识,其学识水平是非常深厚的,应该远远超过当代甚至现代大学生的水平。

那么,溥仪的户口本上文化程度一栏为什么写的是初中呢?

在解放初期,溥仪作为末代皇帝已深知自己“大势已去”,再也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了。所以,聪明的他只有学会低调做人才能确保自己平安度过余生。于是,他“谦虚”地将自己的学历水平“定为”初中。

9

我们也先不下结论,先说一个有关他与国学大师,清华教授王国维之间的故事。据说,王国维始终忠于逊清小朝廷,民国后还留着辫子,有一回他请退了位的小皇帝到他家观赏他半生精心收藏的古董字画。溥仪边看边指着几件说是假的,王国维心中不悦,以为溥仪乱说,待帝走后,他找来北京古董界专家咨询,果然一件不差!当后来他再进宫拜访溥仪询问此事时,小皇帝说,我也不懂什么鉴定,但就感觉与宫里的不一样!

有些东西,学是学不来的!是靠熏陶,靠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具备的。

还有一件,1946年,溥仪到东京去给国际审判法庭当证人。法官每一问,溥仪对答如流,不用看稿,滔滔不绝,逻辑严密,滴水不漏,甚至用流利的英语讲!创下了东京法庭单人做证时间最长的纪录,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唯唯诺诺的后来人们心目中的那样的形象来。

所以说他的综合文化水平绝对高出当时一般文化人!他对某个领域不一定有精深的研究与造诣,但由于从小接受良好的宫廷教育,加上天赋,周围环境的影响,他在古文,书法,绘画,历史,英文,等各方面还是相当有水平。

目前传世的保留下来的,我们能看到的溥仪的作品,有《我的前半生》,溥仪日记,大量书法,对联,绘画作品,还有古体诗。从书法绘画来看,功底极深,造诣很高,比现在一些所谓的书画家要高很多!从他所做的对联,古体诗看,古文功底很好,天赋也高,溥仪是有才的。从英文手稿看,写得极为流畅,不是初学者,能达到的,他甚至能把四书五经,翻译成英文!今天外语学院的英文教授不知能否做到?

他生不逢时,如果他在清朝承平时代做个皇帝,清朝一般皇帝的能力,水平还是有的,可惜他生在末世,最终沦为悲剧人物了。

10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新中国成立后,溥仪也有了自己的户口薄。

在这个户口本上上,登记了末代皇帝的信息:

姓名:爱新觉罗 溥仪
出生日期:1906年1月14日
户别:植物园
民族:满
现有文化程度:初中

末代皇帝,真的只有初中水平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溥仪的受教育水平在当时可谓是相当少见的。



溥仪留下的真迹

清代极其重视皇子的教育,所以也有个说法,清朝无昏君,与清代皇子的教育息息相关。溥仪更是从小就被扶上皇位,所以更是注重对他的治国理政各方面的教育。

除了满人传统的满文,还大量学习汉文,《十三经》、《开国方略》、《圣谕广训》这些,都是小皇帝要学习的。要知道,这可是请的一流的儒学大家去教授的。

溥仪的字

除了这些外,溥仪还修习英文,英语老师是一个从牛津大学毕业的英国人——约翰斯顿。

溥仪的英文手迹

这个英国老师厉害了,不仅教溥仪英语,还教他历史,地理,西方的几何数学等。

身为大清皇帝的溥仪,还有专门的人陪着学习,别的什么都不用管,就一心听各种大师讲授。在大清末期,这种教育水平,是全国一流的了。

就算放到建国之后,溥仪的教育水平也是很厉害的,溥仪还自己写了一本书《我的前半生》

由此可知,溥仪的受教育水平,最少相当于现在的名牌大学毕业生水准了。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