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没有人觉得城市比乡村更美好,他们不但不会卖掉家里的田产,而且会用做官时挣到的银子大量购买,钱太少就贪污。大贪官和珅贪污的田产面积相当一个杭州市。
我国历史上很长一个阶段以农耕经济为主,土地是命脉,而且封建统治者重农轻商,从而形成浓重的“安土重迁”的思想。
加之大多封建帝王以儒治国,儒家尤为重视宗族,古人几乎都是聚族而居,回家也就意味着回归到自己的宗族之中,晚年最光荣、最骄傲、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荣归故里。即使在其他地方去世,一定要将自己尸骨运回老家,葬在祖坟,落叶归根。
因此,古人考取功名后,不但不会放弃家中的祖屋、田产,而且在做官期间,将多余的俸禄都用来在家乡置办田地房产,等年纪大了,他们不会留恋城市的生活,都回隐居田园。这些在做官期间购买的田产,就成为他们退休后生活的来源。
当年和珅为官时,购置了房产3000间,田产8000顷,田产换算成公制多达53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杭州市。
这种思想在民国期间依然存在,在战火连天的时期,军阀和官僚趁乱大量侵吞土地。北洋军阀张敬尧和倪嗣冲各拥有七八万亩以上的土地;张作霖在东北占有土地150万亩田地。民国时期的军阀冯国璋是河北省河间人,在自己当代理大总统后,在家乡大量抢购田产,《新青年》揭露说:“(由于冯国璋疯狂购买),河间府的田地再也买不到了。”除河北的田产外,冯国璋在苏北还占有田地七十五万亩。
因此中国古代把有钱的官僚称作土皇帝、土豪、土财主、土地主、土军阀……
古代官员做官不放弃土地,除了给自己养老外,也是后世子孙抢资源,这是家族均分继承制度的恶果,@聋王异史 在【“奸生子”也可分割家产,传统的均分继承制是否消磨进取精神? - 今日头条】https://www.toutiao.com/i6855517964276335117/一文中有详细讲述了这一制度。
辛弃疾准备辞官时,儿子不让他退休,觉得没给他准备足够的田产。辛弃疾大怒,觉得儿子太没出息,写了一首《最高楼 吾衰矣》,“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痛斥啃老的儿子贪得无厌。
那么这么多田地谁来打点,一般是父母、兄弟,以及族人帮助料理。
官做的越大,置办的田产越多,几十万亩田地能种过来吗?这不用人担心,因为官僚是不会自己去种地的,他们会购买奴隶,或把地租给佃户耕种。
“唐代贵族阶级,多养奴隶。庄园中之田地,当然使之耕种,然以地面辽阔,田多至千顷,自家奴隶,不敷应用,不能不利用佃户,耕种田地,收其租税,以供挥霍。此种佃户,称为客户,或庄客......”——黄现璠《唐代社会概略》
皇帝还会替大臣着想。到了耕种季节,皇帝会给官员放“田假”,让他们回家监督种田。怕人手不够,皇帝还会安排人替他们耕种。
《明史》记载:正统四年(1439年)"奉圣旨,准存全户五百户,共凑人二千丁,见丁百亩",免其"一应杂泛差役",称钦拨佃户。
赐给大臣佃户,还免去这些佃户差役,为了让大臣安心工作,皇帝心都操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