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好像是这样说的,要么对中原战场沒有兴趣,要么相隔太远使不上劲,有的内部不稳,不出兵,选择了作壁上观,只有刘皇叔想参与,在官渡之前刘备两次占领徐州,并联合袁绍抗曹,由于袁绍决策慢半拍,在官渡对峙阶段,曹操面对压力选择亲自东征刘备,刘备战败逃亡,关羽被擒,想和能参与官渡之战的势力基本都被曹操灭了火!

官渡之战的形势是,袁绍是进攻方,曹操是防守方,面对袁绍的进攻,曹操也是一在退后,终于退到了官渡,而这个战场可以说是曹操选择好的,官渡之时,有人建议袁绍不要大举进攻,用小部队去骚扰曹操,袁绍10万军对战曹操不到3万兵马,兵马粮草袁绍都占优势,官渡之战前,面对袁绍,自己是缺兵少粮,贾诩告诉曹操,四胜四败之言,曹操接受了,也有了战胜袁绍的信心!

因为在官渡开战对于曹操有利,官渡靠近许都,在军需粮草补给线上比袁绍要短,曹操调度得当,往往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对袁绍各个击破,战争从一边倒转入相持阶段!

相持阶段曹操胆略更胜一筹,再大局上曹操也有过绝望,相持阶段自己粮草不足的缺点暴露了出来,他曾想过撤兵而特意派人去往许都询问荀彧,荀彧讲明厉害,不能撤兵,曹操知人善任太再次听取了荀彧的意见!

在战局中,双方互有胜负,孙策曾想偷袭许都却被刺客所伤,计划流产,许攸此时看不惯袁绍的行径就投降了曹操,曹操从许攸处得知袁绍粮草所在,果断下令偷袭乌巢,结果大胜,张郃等人还投降了曹操,袁绍阵营军心涣散,丧失战斗力,公元200年冬,袁绍败逃!







最佳贡献者
2

谢邀。

天下英雄起四方,干戈纷扰战未休。东汉末年,自董卓被杀之后,关下分崩离析,群雄逐鹿。北方以袁绍为代表的最大军事集团,占据青幽并冀四州郡,号称四世三公,出身显宦,兵强马壮。而曹操势力范围只在许昌周围,明显弱于袁绍。但曹操不愧为当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多谋善断,乱世枭雄,其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北方两个军事集团必然要进行逐鹿中原,一争高下。而当时其他诸侯皆割据一方,无力也无心染指北方,自顾不暇。孙坚自据江东,刘表占据荆州,袁木盘据淮南,其余不足称道。

历史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但历史更是由英雄人物改写的。尤其是三国时期英雄辈出,豪杰并起,曹操起于乱世,以杰出的军事才能与袁绍战于官渡,一战成名,奠定了雄霸北方的基业,也为历史留下了以少胜多的军事战例。

3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军阀混战,各路诸侯在经过多年激战以后,到官渡之战爆发前,公孙瓒、袁术、吕布等人已经先后兵败身亡。剩下的诸侯中,张鲁、刘璋等人远离袁绍、曹操控制的地盘,当中还有其他人地盘阻隔,因此采取了看戏模式。实际能干预官渡之战的,有刘备、张绣、孙策、刘表和关中马超、韩遂等人。

张绣

张绣占据宛城,临近许昌,对曹操威胁很大。他曾经杀死曹操长子曹昂,因此袁绍原本对说服他很有把握。可是张绣在贾诩的劝说下,却投降了曹操。

刘备

刘备参加董承等人的反曹联盟,反出许昌以后,无疑已经成为曹操的死敌。而他占据徐州,手下又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原本应该成为袁绍的一大助力。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曹操对刘备非常忌惮,不惜在和袁绍对峙的情况下,冒险亲自率军东征徐州,而袁绍则未对刘备做出有力支援。最后刘备兵败,只能逃往河北依附袁绍。

孙策

孙策是几个诸侯中最有意借官渡之战扩张势力的人,他计划趁袁绍和曹操对峙之机偷袭许昌,控制汉献帝。然而正当孙策抽调军马打算出兵时,却遭遇刺客暗杀,伤重不治而死,由他的弟弟孙权继位。

孙权继位以后,一来没有孙策的雄心壮志,二来此时也忙于完成权力交接,无力参与北方战事。因此孙权将偷袭许昌的计划偃旗息鼓,专心整治内部,在袁曹战事中当了吃瓜群众。

刘表

在官渡之战前,袁绍曾经派人联络刘表,希望他能协助自己一起攻打曹操。刘表虽然同意了袁绍的建议,但是实际却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

刘表此举其实也有些无奈,他虽然单身平定荆州,不过主要是靠自己名士的名号和蔡氏、蒯氏等荆州士族的支持。但是这些荆州士族只关心自己在荆州的利益,无意北上争霸。在这种情况下,刘表也不是做事果决之人,采取这种态度也就不奇怪了。

关中诸侯

关中诸侯当时包括韩遂、马超、杨秋等人,他们之间之间关系复杂,有合作也有争夺。在袁绍和曹操战争期间,袁曹双方都派人拉拢关中诸侯,不过曹操派去的钟繇威望高,又有汉献帝大义的名分,所以最后取得了关中诸侯的支持。

我们可以看到,在争夺盟友的过程中,袁绍可以说是一败涂地。这主要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大义上占据了优势,同时袁绍对于刘备等潜在盟友没有及时做出支援,最终在官渡之战时,在外援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4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官渡之战,曹操袁绍两家大打出手。别人都在忙什么呢?为什么不出来凑热闹呢?

我们看看当时除了曹操袁绍,还有哪些割据势力。

西北有马腾韩遂,以及其他小势力。十多股人马,貌和神离。自己内部争斗不休,特别是最大的两股势力马腾韩遂两人不和。他们自己内部的事情还搞不定,哪有心情掺和官渡之战。

汉中张鲁,势力弱小,自保尚且不足,更不敢招惹曹操。

益州刘璋暗弱,整天被张鲁欺负,与官渡相隔千山万水,更不可能去干涉。

荆州刘表、南阳张绣。距离许都最近,实力又超强,足以与曹操抗衡。他们如果趁机在曹操背后捅一刀子,曹操必败无疑!没有任何胜利的可能性。

但是意外发生了,公元199年,原本与曹操仇深似海的张绣,突然投降了曹操。这一下,让本来就犹疑不定的刘表,更加胆怯。正像郭嘉所说的那样,刘表只不过是“自守之贼”“座谈客耳”,没有争雄天下的野心和勇气。

江东孙策,相传这位小霸王对中原虎视眈眈,打算偷袭许都,给曹操来个黑虎掏心。曹操对此忧心忡忡。郭嘉分析到,孙策轻而无备,必定被人刺杀,不用担心。没过多久,孙策果然被刺杀。

其实就算孙策不被刺杀,他也没有精力偷袭许都。他刚刚征服江东,统治还不稳固,境内还有山越时时造反。在这种情况下,孙策没有理由冒险北伐。



最后只剩下徐州刘备了。刘备是一心一意要跟曹操干到底。因为他参与了“衣带诏”密谋,事发之后,和参与密谋的董承等人都已经曹操诛杀了。只有刘备有先见之明,逃到了徐州。但是与曹操已经不可能和解,只能死扛到底。

刘备到徐州以后,兵力有数万人,可能是三万到五万。他联合袁绍,准备夹击曹操。这是正确的战略选择,可惜袁绍反应迟钝,直到刘备被打败,他还没有开始进攻曹操。

刘备之所以会被曹操打败,从根本上来说是实力不济。战术上也有问题,犯了分兵的大忌。

刘备自己在小沛驻扎,让关羽驻守下邳。这是极其错误的。自己的兵力原本就不够,还把主力分驻两地。导致力量分散,被曹操各个击破。

刘备被打败以后,官渡之战的主角袁绍和曹操,正式开打。

5

董卓死后,经过几年的发展,袁绍和曹操成为实力最强大的两个势力,他们之间必然会有决战。当官渡之战发生时,别的割据势力在干嘛,为什么不混水摸鱼?我认为可以逐一分析当时的各路势力。

一、刘表。他只想守住自己的地盘,没有逐鹿中原的意愿。

二、刘璋。他与刘表类似,闭门自守。

三、孙权。孙策本来有意介入官渡之战,但在这个时间点上被刺身亡,孙权继任时年仅十九岁,内部需要稳定,无暇北上。

四、汉中张鲁、西北马超、韩遂等部族被曹操关中的力量所阻,交州士氏太远,没有与曹操接界。

五、辽东公孙度。他想建立辽东的独立王国,不想介入中原事务。

其他匈奴、鲜卑等处于衰落期,构不成危胁。

6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他诸侯在互相牵制。

当时全国比较大的诸侯,除了曹操和袁绍以外,主要是辽东公孙家、张绣、刘备、刘表、孙策、马腾韩遂、张鲁、刘璋共8大军阀。

公孙度

首先是辽东公孙家,当时还是公孙度掌权。他们距离中原很远,一直自立为王,雄霸一方,不和中原军阀公然为敌。况且,当时公孙度北方是乌桓和鲜卑骑兵,东面又是高句丽,都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不可能出兵帮助袁绍,更不可能帮助曹操。

直到30多年后,司马懿亲自率领干掉了公孙家最后的掌门人公孙渊,这才收复辽东。

张绣

张绣的实力过于弱小,仅仅占据河南一角,以今天的宛城为核心,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张绣又没有什么才能,主要靠继承哥哥张济的地位,还有谋士贾诩的辅佐,这才能够坚持。期间张绣投降过曹操,因曹操霸占张济的小妾,张绣愤然反叛,杀了曹操的大将典韦和儿子曹昂。

随后张绣又被曹操在穰城(今河南邓州)击败,只能联络刘表对抗曹操。可惜刘表不思进取,不敢得罪曹操,张绣就很危险,难逃灭亡的命运了。

正好此时,官渡之战爆发。谋士贾诩认为此战袁绍一定会失败,而曹操又无暇顾及别的军阀的攻击,一定会破格进行拉拢,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于是,张绣趁机投靠曹操,果然得到礼遇。曹操不但不计较儿子被杀的前嫌,还让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并封张绣为扬武将军。

最终张绣也是善终的,算是投机成功。

刘备

当时刘备没什么实力。

在官渡之战之前,刘备趁着击破袁术的机会,再次回到徐州称霸,被曹操出兵打垮,几乎是光着身子逃走的,关羽都被俘虏。

不得已,刘备投靠袁绍,但也不被信任,被派到汝南监视黄巾贼刘辟、黄邵,后者名义上归顺袁绍。

刘备大败逃亡不久,自己没什么实力,收罗残兵不过二三千人。

黄巾贼有几千人但不是刘备嫡系,指挥不动。

况且黄巾贼的战斗力差,就是一群民兵,不能和精锐的曹军对抗。

就算刘备有心帮助袁绍攻击曹操,黄巾贼也愿意协助,这点人马也不够曹军打的。


刘表

其实对曹操威胁最大的就是刘表。

刘表当时占据荆州,有数万兵力,又和曹操的地盘接壤。

如果刘表协助袁绍作战,那么曹操麻烦就大了。

但刘表却没有出兵,原因也比较复杂。

一是刘表一直在和有杀父之仇的孙策死掐,官渡之战期间,孙策大举进攻江夏黄祖,随后几年又连续进攻4次终于杀了黄祖。刘表有眼前的强敌,如果进行两线作战可能连自己的地盘也守不住。

二是刘表其实只是荆州的大管家,实际权力掌握在蔡家张家这些地方豪强手中。这些家族不愿意随意出动军力离开地盘冒险,把军队会被刘表借机控制。

三是刘表这人判断力差,分析不出袁绍和曹操谁占优势。正常来说,应该同弱的一方合作对付强敌,这样强敌垮了以后自己就没有危险。相反,如果帮助强敌对付弱者,弱者垮了以后自己也就难保,就像当年南宋帮助蒙古消灭金国一样。但刘表看不出到底曹操还是袁绍会赢,一直犹犹豫豫,按兵不动,错失良机。

孙策

官渡之战爆发的时候,孙策的地盘还不稳定。

当时袁术刚刚死,他的部将投靠各路诸侯。其中庐江太守刘勋投靠刘表,和孙策对抗。

孙策为了夺取这些地盘,花费很大力量才打败刘勋,又好不容易打败了刘表派来的援军。

此时官渡已经杀得热火朝天,但江东仍然没有统一,到199年底豫章太守华歆才投降。

孙策见江东局势稳定了,开始考虑攻击曹操。

但200年初,性格暴躁的孙策过于轻敌,在打猎时被吴郡太守许贡的小儿子刺杀。

孙策的弟弟孙权被迫上台掌权,当时才19岁。

孙策死的时候,将江东刚刚平定,内部问题非常多。

孙权200年上台,立即问题百出:庐江太守李术更是公开反叛,宗室内部庐陵太守孙辅通敌曹操、孙暠企图夺权,丹阳太守孙翊和宗室重臣孙河遭到杀害,豫章、会稽等地数万山越也伺机作乱。

等到孙权好不容易消灭内部问题,坐稳了东吴江山,官渡之战已经结束了。

刘璋

刘璋本来就是无能之人,完全是靠着老子刘焉才成为四川诸侯。

他不可能出兵从四川境内远征出去,能够守住地盘就不错了。

况且200年前后,四川实权官僚赵韪反叛,四川豪强家族很多支持他。

刘璋险些被赵韪推翻,好不容易才消灭这股反叛力量,当然不可能去参加官渡之战。

同时,因汉中的张鲁反叛,刘璋在几年前杀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双方接下大仇,一直在互相攻打。

张鲁这厮是个神棍,搞政教合一的政权,军队战斗力强于蜀军,刘璋应付不了。

内部问题还没有解决,当然无力出兵。

张鲁

张鲁虽然能够把刘璋按在地上蹭,但毕竟占据的汉中是弹丸之地,只是因为这里聚集了几十万流民可以提供军队而已。

张鲁明白自己实力不强,大大不如刘璋,自保尚且困难,当然无力向外出兵。

张鲁是没有实力加入官渡之战的。

马腾、韩遂

马腾韩遂都是西凉地区的反叛势力,纠集羌人力量割据一方。

两人的力量也不算强,曾经被大草包李傕郭汜出兵击溃,死亡一万多人。

本来都是不同的叛军,只是因共同利益才临时合作,他们内讧不断。

马腾韩遂曾经翻脸火拼多次,韩遂甚至杀掉了马腾的妻儿。

后来曹操派钟繇去劝和,两人才停止内讧,面子上和解。

到了官渡之战的时候,马腾韩遂还是在割据一方。

可惜当年陕西、甘肃、青海的割据力量很多,有大量羌族、氐族等少数民族武装,少说有十多股军阀实力,只是马腾韩遂最强而已。

其他军阀联合起来,马腾韩遂根本对付不了的。

后期马腾派兵入关,也只有马超1万多兵力而已,军力也是有限的。

内部问题重重,外部强敌邻里,马腾韩遂暗中敌对,最终他们没有参加官渡之战。

直到官渡之战结束,马腾韩遂仍然是站在曹操一方。

7

官渡之战是曹操统一北方的最后一次决战。

北方的军阀势力主要有张绣、刘表、袁术、吕布、袁绍。

具体一点,从建安三年(189)是一个重要的一年,夏四月,曹操征张绣,张绣失败后只能逃奔穰县,依附刘表。夏五月,曹操步骑联动大败张绣、刘表。

九月征讨呂布,曹操採用荀攸、郭嘉之计,掘泗水、沂水淹城,曹操活捉吕布、陈宫,全部处死,东面之忧解除。

建安四年(199)春,曹军与归附袁绍的眭固交战于射犬城,部下投诚于曹,以魏种处理黄河以北事务,自己回到许都,准备与袁绍的最后一搏!

此时袁绍兵多将广,呑并了公孙瓒,占据了冀、青、幽、并四州。有十多万兵马,准备南下许都。

曹操根本没有被袁绍声势吓到,反而认为袁绍:"志向大而才智弱小,外表厉害而内心怯弱,嫉妒好胜而缺少威信,兵虽多却任务分派不明白,将领骄傲而政令不统一"?。

冬十月,张绣投降。十二月,曹军进驻官渡。

袁术病故。刘备叛逃。

建安五年(200)曹操在郭嘉等人支持下,全力扫荡劲敌刘备,曹操挂帅,活捉刘的部将夏侯博,刘备投奔袁绍,其妻被曹捉到,曹攻下邳,关羽降曹。关羽和张辽在黄河岸边的白马迎战袁绍大军,关羽于千军万马中力斩颜良,引刀成一快,颜良人头被掷于帐下,其酒尙温。

冬十月,曹操听荀攸计,断敌粮草,袁绍谋臣许攸嫌饷银太少,故投奔曹操,并献上投名状:"攻击主管粮食的淳于琼"。琼败,张郃、高览投诚。

建安七年(202),曹操再度进军官渡,夏五月,袁绍病发,呕血死亡。

北方大局统一。


8

谢邀,我是以史为鉴。

其实官渡之战,微观上说就是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这个地方打了一仗。

但是官渡之战从宏观上看其实是整个天下群雄逐鹿中原的一部分。整个战争局势分为战争筹备期、战前、战中、战后几个阶段。

下面请各位读者跟以史为鉴回顾一下这场规模宏大的著名著名战役中都有哪些诸侯牵扯其中。

一、战争筹备期

在官渡之战前,天下群雄都在扩展自己的地盘。其中袁绍和曹操最为成功。

袁绍击败公孙瓒,基本上统一了冀州和幽州,还和匈奴人称兄道弟。不论是地盘、人口、军队、粮草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军阀。

而曹操这个时候也是击败了袁术、吕布,迎立汉献帝到许,积极准备攻打南部地区的张绣、刘表联盟。对北方的袁绍也是积极备战。

刘备这个时候刚刚从陶谦手里接过徐州还没坐稳就被吕布占了。然后被逼投靠曹操,青梅煮酒后刘备故意请示曹操带兵讨伐袁术,终于脱离虎口,但是随后被曹操击败,只能投靠了袁绍。

孙策也是刚刚脱离袁术,准备占据江东这片根据地。


二、战前

袁绍占据北方后,只有南部的曹操不听命令,还拿着汉献帝给自己使坏,于是袁绍势力和曹操势力的对抗迫在眉睫。

曹操在刘备跑掉后,准备亲征刘备。有人劝曹操:曹操你亲子领兵出击,要是这个时候袁绍打来咋办?

曹操说:刘备是枭雄,现在不打以后就难了,袁绍没有战略眼光,肯定不会出兵

果然,田丰听见曹操领兵出击后赶紧劝袁绍乘此良机,一举抄了曹操大本营。

袁绍说:我最爱的小儿子两天病的要死,我都快担心死了,哪有心情出兵啊。

果然,曹操击败刘备,俘虏了关羽,袁绍始终没有出兵。

曹操在决战袁绍之前,另外一个后顾之忧就是刘表和张绣。张绣本来投降了曹操,但是因为曹操好人妻,导致张绣复叛,曹操死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才跑了出来。

但是张绣后来在官渡之战前的关键时刻,在贾诩的帮助下雪中送炭,拒绝了袁绍而选择曹操。这让曹操大喜过望,不但平白得了一份军力,更重要的是免除了后顾之忧。

至于刘表,他只会好好镇守荆州,根本不会出兵捣乱。

曹唯一担心可能会捣乱的恐怕就是江东小霸王孙策了,但是郭嘉说:孙策这人年轻好胜,自以为武力值很高,再加上最近为了平定江东杀了好几个大族首领,他必定被刺客所伤。

果然,孙策虽然想乘虚偷袭许都,但是在他带着几个人打猎的时候,被刺客所伤,没几天就死了。

而西北长安等地还是西凉兵混战状态,汉中和益州山高路远,进不去也出不去,加上张鲁、刘璋等人昏庸更不用担心了。

三、官渡之战

可以说,官渡之战前,袁绍更多的是乱搞内部势力,包括把自己两个儿子都任命为主官,让麾下谋士分别辅佐。开启了内部争权夺利的不稳定状态。

而曹操则是先后剪除周边威胁势力和内部叛变,牢牢拧成一股绳。我们看看官渡之战前后发生的大事件:



建安四年,张绣投降。同年六月袁术病死。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曹操除掉董承叛乱。

二月,曹操东征刘备,擒拿关羽。刘备投奔袁绍,袁绍于是派颜良文丑去攻击白马。

四月,曹操派兵救援白马,关羽斩颜良文丑,逃归刘备。同月,孙策被刺客刺杀。

袁绍和曹操这一战从四月白马双方正式交战算起,一直到八月还只是对峙,而没有大规模交战。这四个月人吃马嚼消耗掉了无数粮草。

刘备这个时候借口去汝南联络刘辟去后方骚扰曹操,乘机从袁绍阵营跑掉。刘辟也被曹仁击败,刘备于是投奔刘表去了。

到了冬天十月份的时候,袁绍麾下谋士许攸的家人因为贪污腐败被留守的审配关押。许攸一气之下叛逃曹操,这才引发了后续的火烧乌巢。

可以说官渡一战仅仅战场上就打了快一年,别说其他准备工作了。

官渡大败袁绍后,袁绍势力只是受损,并没有消亡。整个建安六年曹操都在河北清理战局,建安七年夏天袁绍才病死。后来曹操打败袁绍两个儿子,打败袁绍盟军匈奴、乌桓又花了好几年时间,这就是后话了。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靠谱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9

其实官渡之战,绝不是曹、袁两家决战,其他人看热闹。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与袁绍都纵横捭阖,积极拉拢各方势力,以孤立对手。因此,这场决定三国历史走向的大决战,不仅仅是军事决战,也是外交上的较量。下面细述之。

第一,袁绍拉拢张绣,张绣却投奔曹操

在官渡之战前,袁绍积极拉拢张绣对抗曹操。

张绣曾经投降曹操,后来因曹操霸占其婶娘,张绣怒而反,杀曹操之子曹昂。由于张绣与曹操有杀子之仇,袁绍认为拉拢张绣是没有问题的。倘若能与张绣联手,东西夹击曹操,那么胜券在握矣。

然而,令袁绍没有想到的是,张绣竟然投奔曹操去了。张绣的谋士贾诩认为,投靠袁绍不如投靠曹操。一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居于有利地位;二来袁绍强大,曹操弱小,投靠曹操,自然会更受重视;三来曹操有霸王之志,他要收买人心,肯定不计前仇。

果然不出贾诩所料,张绣投奔曹操后,曹操非但没有秋后算账,还授予他“扬武将军”头衔,并与张绣结为儿女亲家。张绣投降,让袁绍先失一局,曹操则先得一分。

第二,刘表采取观望的态度

刘表是非常重要的一名军阀,他的态度对曹、袁决战至关重要。

袁绍与刘表关系一直不错,早几年两人便组成同盟,共同对付袁术—公孙瓒联盟。官渡之战前夕,袁绍遣使到襄阳见刘表,希望得到荆州的相助。刘表表面上答应,可实际上无意卷入袁、曹之间的争斗,他并没有出兵以威胁曹操的侧背,仍然只是当自己的草头王。

刘表的不作为引起了荆州一些官员的不满。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等人进言说:“如今曹操、袁绍两雄对峙,天下重心便在将军您身上了。如果想要有所作为,就在曹、袁斗得两败俱伤时乘虚而入;如若不然,就要选择一方归附。切不可拥有十万甲兵,却坐山观虎斗,对求援的一方不理会,对贤明的一方不理睬,到时两头都要把怨气发泄到您身上,想要中立恐怕也难了。”

话虽这么说,可是刘表仍不为所动,他的理想也就是当一个荆州王,保住自家一亩三分地也就知足了。袁绍想拉刘表入伙,只得到一张空头支票,没有任何成效。

第三,曹操稳住关西军阀

对于袁、曹之争,关西诸将持中立态度,既不倒向袁绍,也不倒向曹操。

凉州牧韦端派从事杨阜前往关东考察,评估时局。杨阜回到凉州后,做出如下判断:“袁绍宽厚却不果断,好谋略却迟疑不决。不果断就没有威信,迟疑不决就会错失良机。表面上看,他兵力强大,但是难成大事。曹操则有雄才伟略,行事果断,毫不迟疑,法纪严明,军队精锐,用人不拘一格,部下能各尽其力,定能成就大业。”

此时关西的军阀,除了韩遂、马腾之外,其他实力都不强,原先把持长安的李傕、郭汜等已纷纷败亡。曹操虽然尚不能完全控制关西,却能以朝廷的名义不断把势力渗透到这里。他派治书侍御史卫觊宣抚关中,卫觊抵达后,发现这里完全是无政府状态。他向朝廷提出两个建议:其一,朝廷应该恢复盐专卖制度,以增加政府收入;其二,应该把司隶校尉留在关中,以削关中诸将之权。

曹操听从卫觊的意见,派谒者仆射主管盐政专卖,把司隶校尉的官署设在弘农郡,以加强管理关中事务。在曹操的一系列努力下,朝廷对关中的控制力大大增强,这样就避免曹、袁开战后,关中军阀被袁绍收买的可能性。

第四,刘备倒向袁绍,却不甘心寄人篱下

袁绍拉拢张绣、刘表未果,这时,刘备前来投奔,令他喜出望外。

刘备之所以倒向袁绍,实有内情。

在官渡之战前,刘备卷入一起宫廷政变,政变的目的是要除掉曹操。当时策划政变的车骑将军董承希望借助刘备的力量,然而,刘备的反常举动引起曹操的注意,这才有“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受到怀疑后的刘备选择出走,自立门户。曹操发动东征,刘备三战三败,无奈之下,只得落荒逃到青州,投靠青州刺史袁谭。

袁谭当即护送刘备前往邺城。袁绍闻讯大喜,亲自出邺城二百里,迎接刘备。不过,刘备投靠袁绍,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他心里也明白,袁绍也是靠不住的,自己便雨绸缪,悄悄拓展自己的力量。

在曹操与袁绍决战期间,刘备率军队在汝、颖之间纵横出没,袭击曹操的大后方,令曹操颇为头疼。曹军将领曹仁认为:“刘备指挥的是袁绍的军队,还未能磨合,现在攻打他,可一举击破。”曹操便把精锐骑兵部队交给曹仁,曹仁果然马到成功,一举击破刘备,收复叛复诸县。

刘备被曹仁打败后,开始考虑自己的出路了。袁绍非真英雄,刘备岂能看不出来,投靠他只是形势所迫,要是这样缠斗下去,自己非拼光血本不行。最好的办法,是离开袁绍,另谋出路。于是刘备找了个理由,游说袁绍,表示自己愿意前往刘表处,说服刘表共同讨伐曹操。袁绍被刘备忽悠了,便把刘备的旧部交还。于是刘备再次南下,又一次挺进汝南,脚底抹油溜了。最后刘备确实是去了刘表的荆州,在那里找到诸葛亮,于是事业有了新的开端。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官渡之战,其次并不只是曹、袁之前的决战,而是牵扯到许多军阀与地方势力,有的投奔曹操(如张绣),有的投奔袁绍(如刘备),有的选择中立(如刘表、关西军阀)等。

10

官渡之战的时候,除了曹操和袁绍,还有几个比较主要的地方割据势力。马腾、韩遂在关中,刘璋在益州,刘表在荆州,孙策在江东,公孙度在辽东向来不参与中原的斗争,可以存而不论。

马腾和韩遂在关中,但名义上关中的最高军事长官是钟繇。而且,关中的局势此时仍然处在混乱之中,并不明朗,各派表面上都服从朝廷,但主要精力用在相互厮杀。钟繇是汉朝的司隶校尉,一直是服从汉朝朝廷的,至少表面上如此。官渡之战时,钟繇给曹操送了两千匹战马,支持力度算是不小的。马腾此时也是服从朝廷的,并且,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派马超率领一小支部队,跟随曹操参加了官渡之战。

刘璋此时和张鲁已经闹僵,和刘表也关系很糟糕。早在刘焉时期,刘表就向朝廷揭发刘焉在益州私造车辇之类御用物品,有不臣之心。之后,益州发生了甘宁等人的叛乱,刘表表示支持。甘宁被刘璋击败后,逃入荆州。刘璋继位后,曾派益州重要人物赵韪率军进攻刘表,只是赵韪在前线突然回师成都,进攻刘璋,才就此作罢了。官渡之战时,刘璋曾派了三百老弱残兵从征,以示对朝廷恭顺。

孙策此时已经平定江东,曹操在消灭吕布和袁术之后,也已经完全控制了江淮地区,两家是正面接触的。但孙策此时的计划并不是北伐中原,而是想着溯江而上,与刘表争夺荆州,给他父亲孙坚报仇。更重要的是,此时江东新定,人心不稳,江东地方豪强并未完全接受孙氏,中原流寓人士此时对孙氏也持观望态度,孙氏能不能站稳脚跟还很难说。所以,孙策临死前曾叮嘱张昭,如果在江东站不住脚,就要退回淮西。

而且,在此之前,在袁术称帝之后,孙策就与曹操结盟,要一起讨伐袁术,曹操也以朝廷的名义,拜孙策为破虏将军。袁术灭亡后,孙策想让曹操表荐他为大司马,曹操不同意,双方关系转而恶化,但还没有完全破裂,依然维持着表面上的同盟关系。官渡之战时,曹操以朝廷名义征召此时被孙策囚禁的王朗,以及已经头像了孙策的华歆,孙策也都送给了曹操。

长江以南地区,从表面上看,刘表是当时实力最强的一家,也是除了袁绍之外,唯一有能力直接威胁曹操的势力。而且,当时刘表还占据着襄樊,最前线的新野已经在南阳盆地之中,离宛城不远。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就一直很担心刘表会突袭许都。但荀彧等人认为,刘表没什么进取心,不会这么做,让曹操放心大胆的与袁绍进行战略决战,不要过分担心刘表会和袁绍夹攻曹操。

因为刘表当时和曹操的地盘直接接触,加之刘表左右的刘璋和孙策都与刘表为敌,所以刘表此时与袁绍是同盟关系,共同对抗曹操。同时,刘表还要随时准备应付孙策和刘璋的进攻,尤其是孙策一直试图进攻黄祖,刘表也要随时准备支援黄祖。此外,这段时期还发生了长沙的张羡叛乱,一直在和刘表打仗,还没有完全平定。所以,刘备投奔刘表后,曾建议偷袭许昌,但刘表并未采纳这个意见。

这样,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当时的局面就是,袁绍与刘表结盟,把曹操夹在中间,但曹操与刘璋和孙策结盟,保持着对刘表的包围态势,而且是三面包围,迫使刘表不敢轻举妄动,曹操才能够专心致志的与袁绍进行战略决战。而且,官渡之战时袁绍倾国而出,对曹操来说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大战,是输不起的战争。相对而言,只有袁绍除了要面对曹操之外,周边没有其它比较强大的能够威胁到他的势力,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

如果当时刘表按照刘备的建议,偷袭许昌,是否有可能成功呢?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刘备此时实际上并没有这个能力。荆州当时在南方算是比较强大的,但开发程度也有限,人口比较多、经济比较繁荣的实际上都在长江以北,尤其是南阳郡,但南阳早就被曹操占领了。刘表此时既要防御刘璋和孙策,还要在南线与张羡打仗,就算是他有心北上进攻曹操,实际上也并不可能抽调出太多兵力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