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行。这句话常被人们形容某些人的雄心壮志。但是在涉及国家最高权力的问题上,历史上有多少人望而却步,因为这一步走好就是金子塔尖,走不好就是万丈深渊。所以历史已经过去了上千年,今天有人提出:诸葛亮在刘备死后,篡权夺位,胜算能有几何的问题。我首先不谈逆历史而动就是反动。但是也必须指明,这些人也是存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忠君报国之典范,他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报效先帝的知遇之恩,愿肝脑涂地,呕心沥血。明知不为而为之,六出祁山,死于五丈原。
《三国演义》刘备托孤的情景。当时,刘备卧病床榻对亮说:你才能出众定能让国家安定。以后,若我的子孙可以辅佐,你便辅佐,若他们不争气,你就自己来吧,也就是大可“取而代之”,一番话说的很是恳切,让诸葛亮非常感动痛哭流涕,当时就表示了自己的心意,说:我必定竭心尽力辅佐幼主,成就汉室大业。刘备听后,又开始和阿斗讲,要他一定要对诸葛亮心怀敬重。
交代完一切后事的刘备很快就驾崩了,而诸葛亮也正式开始了他的辅佐大业。
白帝城托孤事件是否是真的像三国中记载的那样是一段佳话我们不得而知,所有的疑问,我们都没有确切的答案,只能通过所记载的一切来推测出诸葛亮会篡位的可能性非常小。
首先,在诸葛亮所处的时代,人们都很注重名节,像诸葛亮先生这样的名士就更不用说了。倘若诸葛亮在刘备死后篡权就算诸葛亮打着刘备临终遗言,说刘备把江山让给我,让我替先帝完成匡扶汉室的大业,刘禅天生愚笨不能胜任国君之位。这样一条堂而皇之的天经地义的理由。天下人也会群起而攻之,诸葛亮打拼多年的英明就会毁于一旦。除此以外,诸葛亮对刘备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他的品性来说,篡权?简直就是开玩笑。
其次,天下人都知道诸葛亮原本是南阳隐居的乱世之中,他虽然谋略出众,却没有施展的地方。有人在曹操面前提到诸葛亮而曹j操不解一顾,诸葛亮已经做好了在此终老的打算,但是他遇到了刘备,这个虽有报负,但却无人辅佐的刘皇叔。三顾茅庐,大谈天下局势变换,茅庐中的他与他最终走到一起,从此,传奇现世,人们永远记住一个名子——诸葛亮
刘备对于诸葛亮就像是久旱逢甘霖,知遇之恩无以报答,唯有倾尽奇才,为他谋划天下。
其次,从策略上来说,刘备的以退为进用的非常巧妙。他给诸葛亮打了一手套感情牌,他先是对亮说可以辅助就辅佐,后代不争气的话,就可以自己掌权,这是试探诸葛亮,让其当即表明自己的忠心,对此刘备非常满意。
但是,口头的承诺毕竟还是有很大的风险,刘备也很怕自己的江山落到别人手中,于是他又任命了另一位大臣李严和诸葛亮一起辅佐刘禅。当时的蜀国的政治、军事势力大致分为荆州帮和益州帮,李严就是益州帮的代表,在永安,李严是地头蛇,尚书令加中都护统内外军事,随刘备所在的尚书令,掌管机要。
中都护统内外军事,为刘备带来的中军的最高统帅,统领永安一带的军事力量。诸葛亮想要篡权李严是诸葛亮绕不过的坎。
此时的蜀国实际上形成了二元权力政治局面,成都的皇帝刘禅和丞相诸葛亮,永安的军方巨头李严。
聪明智慧的诸葛亮那能不明白蜀国的形势,他想上位蜀国必定有一场腥风血雨,荆州帮和益州帮火并,最后鹿死谁手还不一定,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不会不知道这个局面。到头来蜀国必定会被东吴和魏国瓜分。
最终结论:诸葛亮是绝不可能篡位夺权,他只有一条路遵循先帝的遗嘱:“辅佐刘禅,匡扶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