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丘吉尔,戴高乐被人民抛弃的,基本都属于毫无政治史常识的人。
先说戴高乐,戴高乐是败于第四共和国制宪会议中的党派倾轧排挤,但是最终在军队和人民支持下击败了第四共和国的政客们实现了反杀。二战结束后法国在1945年10月举行了全民公决,决定中止第三共和国宪法,终结第三共和国,随后选举立宪议会重订宪法,由于戴高乐的巨大威望,立宪议会不得不选举他为临时政府首脑,但是戴高乐在民众中的巨大威望并不代表着立宪议会的政客们会买他的帐,戴高乐建立超党派直选总统制共和国的理念为那些由第三共和国议会延续下来,精通议会内斗和阁潮玩法的党派政客所不容,而其坚决反共的立场则为法共所坚决反对,而此时戴高乐军人出身,无党无派,在制宪议会甚至临时政府中都孑然一身,处处受到掣肘排挤,不但政治理念无处伸张,甚至连一般提案都不能通过,忍无可忍的戴高乐被迫在1946年1月辞去临时政府首脑。
在法国制宪议会成立后,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戴高乐就陷入了党派倾轧的漩涡,短短两个月后就被排挤被迫辞去临时政府总统职务
赶走了戴高乐的第三共和国政客们自然又捡起了原来的那套玩法,推出了在第三共和国宪法基础上换汤不换药的第四共和国宪法,1946年5月第一版一院制宪法被法国全民公决否决,6月制宪议会解散重选,10月又推出了新瓶装旧酒的两院制版本,此时已经是法国一年内第五次全民投票(终结第三共和国宪法一次,选举制宪议会两次,5月新宪法公决一次),人民已经厌倦了无休无止的投票,于是这次投票率很低的公决以微弱多数通过了这一版宪法。
撵走了戴高乐的第四共和国政客们根本无力应对法国内外交困的局面,图为奠边府战役胜利后的越军
议会党派政客们能在战时把国家玩死一次,自然能在和平时期把自己玩死第二次,撵走戴高乐,通过议会制宪法之后不久,他们又把之前联手撵走戴高乐的盟友法共赶跑了,政客们继续关起门来玩议会内斗和阁潮的第三共和国老戏码,12年换了22任内阁!而戴高乐则吸取了制宪议会斗争失败的教训,组建法兰西人民同盟,维持自己在军队和人民中巨大威望的同时,扩大自己的政治势力,最终1958年,陷于内外交困境地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不得不邀请戴高乐发动政变(被现政权邀请政变戴高乐也是独一份了)终结了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58年9月,戴高乐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在法国本土以接近80%的支持率获得通过,成立了总统拥有巨大权力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直选产生,直接任命总理和阁僚,有权一年最多两次解散议会,可不通过议会将重要法案交全民公决),戴高乐本人被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一任总统,1962年戴高乐关于总统直选的动议又得到了全民公决通过,最终卧薪尝胆的戴高乐在军队和人民支持下赢得了法国战后政治改革的最终胜利。
戴高乐最终在人民和军队支持下实现了反杀
戴高乐在1946年下野完全是党派倾轧的结果,他在法国军队和人民中始终享有巨大威望,最后也是法国军队和人民支持下翻盘反杀的,到底是什么脑残会认为他在战后是被法国人民所抛弃?
再说丘吉尔,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议会制政体,首相并非人民直选,而是在议会下院选举之后,由国王出面邀请议会多数党党魁组阁,如果不存在多数党,则由两个或以上能够凑出议会简单多数议席的党宣布联合组阁,并推出首领,再由国王邀请。下院议员的产生,是按照下院议席数将全英分为若干个人口相当的选区进行分区选举,每个选区选出一名议员(1948年前还存在极少数一区两席),在选区获得相对多数即最多选票的候选人当选议员。
再说丘吉尔本人,多次跳槽的丘吉尔在保守党内本身就是一个相当被边缘化的存在,尽管因为其家世和影响力曾经在一战及前后多次入阁,但是因为其反绥靖领袖的立场在二战前已经被保守党高层完全排挤出去,最后只是因为法国战役失败,张伯伦被迫辞职,丘吉尔才受命组阁,丘吉尔的战时首相本身就是一个特殊产物而非正常的议会多数党党魁组阁,而其战时内阁也是一个跨党内阁,内阁副首相就是工党党魁艾德礼,1945年战争即将结束,战时内阁使命完成,自然需要解散重新进行正常选举。
丘吉尔本人在议员选举中大胜,但是想在他名声上躺赢的保守党却遭到了惨败
再回到1945年大选,尽管丘吉尔本人已经开始关注民生和福利问题,但是保守党其他议员候选人似乎只想在丘吉尔的名声上躺赢,于是1945年就出现了保守党主打偶像牌,而工党主打经济和民生牌的局面,但是显然英国人民对偶像买账,但是对打偶像牌的其他人不买账,丘吉尔本人在自己的选区大获全胜,但是保守党整体则遭到惨败,自然失去了组阁权——被抛弃的并非是胖丘,而是打算在选举中在胖丘名声上躺赢的保守党!实际上,因为胖丘在民众中的巨大威望,在工党成功把自己作死以后,重新上台的保守党还是不得不把年事已高还中过风的胖丘抬出来当首相作为神主牌。
丘吉尔所谓人民忘恩负义说,是在波茨坦会议被斯大林揶揄之后(波茨坦会议期间正好是英国首相轮替,会开到一半英国方面要换人,所以会议期间就此事胖丘被约大叔挤兑),引用普鲁塔克那段“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进行反击,这段输人不输嘴的外交交锋到某些人嘴里就成了英国人民抛弃丘吉尔云云,并且以此论证这个那个blabla,实在是非常可笑。
忘恩负义说只是波茨坦会议上丘吉尔针对斯大林的揶揄进行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