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新唐书》、《旧唐书》的记载来看,唐太宗一共十四个儿子。

其中,长孙皇后生育了太子李承乾、李泰和李治。杨妃生下了吴王李恪和蜀王李愔,阴妃生下了齐王李祐,王氏生下蒋王李恽,燕妃生下越王李贞和江王李嚣,韦妃生下纪王李慎,杨妃生下赵王李福,另一位杨氏生下曹王李明。

另外还有两个不知道母亲姓氏的儿子,一个是楚王李宽,另一个是代王李简。

这其中,李治就是后来的唐高宗,这里就不细说。另外,李宽、李嚣、李简、李福等人死得很早。

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字高明,是唐太宗的嫡长子,八岁时被立为皇太子。

唐太宗对这个小小的皇太子异常宠爱,寄予厚望。但李承乾成年之后毛病越来越多,声色冶游,无所不好。

唐太宗为了调教好皇太子,伤透了脑筋,但收效不大。李承乾身边有一个小伶人,容貌异常俊美,李承乾异常宠爱,大大超出了正常的尺度。唐太宗知道后,大怒,把伶人杀死。

李承乾极度伤心,怀疑自己的弟弟、魏王李泰做了手脚,就派封师进、张师政、纥干承基三个刺客去谋杀李泰,没有成功。此后,李承乾又和汉王李元昌、兵部尚书侯君集等人秘密商议,准备发动政变。

政变的图谋暴露,最终,皇太子李承乾被废为庶人,发往黔州安置。汉王李元昌被赐死,兵部尚书侯君集、驸马都尉杜荷等人被处死。

贞观十九年,庶人李承乾死在黔州。

魏王李泰:

李泰,字惠褒。李泰很有文才,曾经主持编写一部《括地志》。唐太宗对李泰另眼看待,各方面的待遇甚至超过了皇太子。

魏王李泰的名望高,人缘好,又很受父皇的赏识,让他生出非分之想,也给皇太子李承乾很大的压力,担心自己被李泰取代。二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各自在大臣当中寻求朋党。

太子李承乾出事之后,李泰也被处理。唐太宗要给后代留一个规矩:如果皇太子行为不端,其它的皇子想要取而代之,那么两人要一起被废为庶人。

所以,李泰被夺去左武侯大将军等职务,降封为顺阳王,关进了将作监,以后又迁居到均州的郧乡县。

到了唐高宗永徽三年,李泰死在郧乡,时年三十五岁,死因不详。

吴王李恪:

李恪在兄弟当中排行第三,兼任安州都督。李恪的生母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给李世民生下李恪和李愔两个儿子。

李恪擅长骑射之术,文武双全,各方面很像自己的父亲,在大臣与百姓中间名望很高。

李承乾被废,排行第二的李宽又早死,唐太宗曾经考虑过排行第三的吴王李恪,遭到长孙无忌的坚决反对,唐太宗只好放弃李恪。

唐高宗李治即位之后,在处理房遗爱谋反案的时候,长孙无忌趁机把李恪归入案中,判他死罪,以绝后患。所以李恪死得非常冤屈。

李恪的同胞弟弟李愔就很不成器,被封为蜀王,出任岐州刺史。李愔喜欢打猎,经常骚扰百姓,让唐太宗很生气,几次将他贬官。李恪出事之后,李愔也被废为庶人,徙封涪陵王,不久死去。

齐王李祐:

李祐,字赞,是唐太宗的五儿子,母亲阴妃。早年被封为宜阳王,进为齐王,兼任齐州都督,贞观十一年前往藩国就任。

李祐听从舅舅阴弘智的劝说,秘密招募一些剑客与武士,要组建自己的私人武装。唐太宗派权万纪出任齐王府的长史,对齐王严格约束,又把齐王的几个亲信抓起来。

李祐杀死权万纪等人,开始公开招兵买马,修造兵甲,加固城防。唐太宗得到消息,亲笔写信给李祐说:“你从前是我的儿子,现在是国家的仇人!”

然后派兵征讨齐王。齐王李祐和几个亲信被生擒,押送长安。唐太宗把李祐贬为庶人,赐死在内侍省。

蒋王李恽:

蒋王李恽担任箕州刺史,在安州、梁州等地做过都督。李恽生活奢侈,收集大量的文玩器物,每换一个地方,运送他的玩物需要大量的车辆和民工。

上元年间,有人举报李恽谋反。唐高宗派人前去核实,李恽吓得自杀了。

越王李贞:

豫州刺史、越王李贞是唐太宗的儿子当中很出色的一个,善骑射,精通文史,有管理才干。

唐高宗死后,武则天纂位,许多皇室宗亲密谋起兵。垂拱四年,李贞的儿子李冲率先起兵,几天之后就被部下杀死。

越王李贞响应儿子李冲,首先攻下上蔡,招募到七千人马。武则天派出十万大军前往豫州。李贞闭门守城,最后服药自尽,他们父子的首级被送到都城示众。

纪王李慎:

李慎勤勉好学,擅长观星占卜,做过贝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时,李慎并没有参与,但武则天没有放过他,用囚车送他去巴州,死于途中。

曹王李明:

李明的母亲是巢王李元吉的妃子,被李世民夺来。李明做过都督、刺史等。后来受皇太子李贤牵连,降为零陵王,在黔州被地方官逼死。

最佳贡献者
2

1.李承乾:李世民长子,自幼聪明伶俐,深受父皇喜爱。可惜长大后不成器,纵情男色女色,逐渐失宠。为了保住太子之位,他孤注一掷,于贞观十七年发动叛乱。事情败露后,按律当死,太宗不忍,将其废黜,迁离长安,二十六岁去世,玄宗时灵柩归葬昭陵。

2.楚王李宽:过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亡,没有后代。

3.吴王李恪:母妃是隋炀帝女儿。李恪曾多次违法乱纪,遭到太宗责备,劣迹有赌博、骑马踩踏农民庄稼等。他的特长是打猎,性格和父皇有些相似。唐高宗继位后,将李恪冤杀。

4.魏王李泰:李世民非常喜欢这个儿子,李泰也心知肚明,想争夺太子之位,可惜最后没能如愿。贞观后期,太宗将其贬出长安,改封濮王。李治即位后,大幅提高其待遇。永徽三年死于郧乡县。

5.齐王李佑:母亲阴妃,贞观十七年发动叛乱,失败赐死。

6.蜀王李愔:纨绔子弟一个,多次犯法,遭父皇责罚。永徽四年,因为吴王李恪“谋反”,李愔受到牵连,废为庶人,不久改封涪陵王。乾封二年,死于流放地。

7.蒋王李恽:高宗后期,录事参军张君彻诬告李恽谋反,高宗派使者调查,李恽惶遽自杀。真相大白后,李治斩张君彻,追赠李恽司空、荆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8.越王李贞:母亲燕德妃。唐高宗驾崩后,与韩王、鲁王、霍王反对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

9.唐高宗李治:李世民接班人。在位三十四年,开创永徽之治,灭亡西突厥、高句丽,将大唐版图继续扩大。683年病逝,享年五十六岁。

10.纪王李慎:母亲韦贵妃。李慎幼年出藩,很有才华,在地方政绩卓著,百姓为之立碑。垂拱四年,越王李贞起兵反武,李慎受牵连下狱,死于流放途中。

11.江殇王李嚣:早亡。

12.代王李简:早亡。

13.赵王李福: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的男性后代被屠戮殆尽,为了不使其绝后,赵王李福被李世民过继给隐太子。他的一生没什么特别的,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皇子罢了。咸亨元年去世,享年三十六岁左右。

14.曹王李明:母亲巢刺王妃,也就是李元吉的妻子。由于父母的原因,李明同学非常尴尬,因为他母亲的名分一直是巢王妃,可父亲却不是巢王李元吉。李治即位后,把李明过继给了四叔,这样李元吉就有后代了,李明母亲的身份也说得通了。永淳年间,因为和废太子李贤合谋,降封零陵王,贬至黔州,被都督谢佑逼死。

时拾史事/高成原创问答,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搬运

3

唐太宗李世民共有14个儿子,即使在古代帝王中也算儿子比较多的。虽然有一个中国历史上最杰出帝王之一的父亲,他们的整体命运却实在算不上好,有涉及太子之争丧命的,有被武则天所杀的,大多没有幸福美满的人生。

下面挨个介绍下李世民的14个儿子。

废太子恆山王李承乾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长孙皇后所生。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登基不久,就被封为皇太子。贞观中后期,李世民的另一个儿子李泰受宠,李承乾唯恐被废加上玄武门事变的先例,李承乾竟然策划政变干掉自己老爹。

玄武门事变的重要策划人侯君集参与了李承乾的政变策划,事情泄露后,侯君集等人被处死,李承乾被废去太子之位,贬为庶人,流放黔州。贞观十九年,李承乾在流放地去世,死于李世民之前。


(李承乾)

楚王李宽

李宽是李世民的第二子,母亲地位很低甚至无记载只说后宫所生。李宽早早夭折,可能就活了五六岁,在玄武门事变之前就病死了。

吴王李恪

吴王李恪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所生,这位隋朝公主和李世民是表兄妹,可能在李渊起兵造反占据长安后作为战利品被纳入李世民后宫。

李恪是李世民第三子,在庶子中比较受李世民宠爱,李世民认为这个儿子英武类似自己。李承乾被废后,重新立太子的时候曾经短暂考虑过李恪,但因母亲身份尴尬和长孙无忌等人反对作罢。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的第四年,永徽四年(654年),长孙无忌在处理房遗爱谋反案中,把李恪诬陷牵扯进去,将李恪处死。

李恪可以算是涉及到太子之争的牺牲品。

(李恪)

濮王李泰

李泰是李世民的第四子,长孙皇后所生的嫡子。

李泰比较受李世民宠爱,贞观中后期很有势力,对太子李承乾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有玄武门事变的先例,李世民不是太子的儿子有希望时肯定不会放弃。

李承乾被废后,李世民认为李泰是造成李承乾谋反的罪人,也觉得李泰性格不够宽厚成为皇太子后李承乾、李治等竞争对手会死无葬身之地,就没有立李泰为太子。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的第三年,李泰去世。

齐王李祐

李祐是李世民的第五子,母亲是阴妃。

阴妃是隋朝长安守将阴世师的女儿。阴世师和李家有深仇大恨,李渊造反后,阴世师等人捕杀了没来得及逃走的李渊庶子李智云,并发掘了李家祖坟。李渊攻破长安后,阴世师被抄家灭族,阴世师的女儿自然被贬为奴婢。后来阴世师女儿作为奴婢被李世民宠幸, 被纳入后宫。

李世民这个儿子非常不省心,在封地经常和下属官员发生矛盾,最终闹出了诛杀下属首席官员长史权万纪之事。贞观十七年,李祐杀了长史权万纪之后,在封地起兵叛乱。叛乱很快被平定,李祐被俘虏押往长安。李世民将李祐赐死,贬为庶人。

蜀王李愔

李愔是李世民第六子,和李恪一样是隋朝公主杨妃所生。

李恪被处死时,李愔也被牵连,流放巴州,贬为庶人,后来改封为涪陵王。在哥哥李恪死后,虽然待遇不好,还继续活了14年,算结局不错了。乾封二年(667年),死于流放地巴州。

蒋王李恽

李恽是李世民第七子,王氏所生。李恽母亲地位低微,连封号都无记载。

李恽此人很贪财,唐高宗李治很不喜欢这个哥哥。

674年,李恽出任箕州刺史时,录事参军张君彻诬告李恽谋反,高宗派人调查,李恽恐惧自杀。李治之后杀了诬告李恽的录事参军张君彻。

李恽被诬告后选择自杀,说明对李治和武则天能公平对待自己很没有信心。

越王李贞

越王李贞是李世民第八个儿子,燕妃所生。

越王李贞善骑射,涉文史,有吏干,是宗室中难得的人才。武则天废除唐中宗李显皇位时,李贞联合一批李家宗室起兵讨伐武则天,很快兵败被杀。

越王李贞是死于武则天之手的李世民儿子之一。

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李治是李世民第九个儿子,武则天的老公,就不详细介绍了。

纪王李慎

纪王李慎是李世民第十个儿子,为韦妃所生。

韦妃也是个传奇人物,是二婚被李世民纳入后宫,第一任丈夫是隋朝大臣李子雄之子。李子雄参与了杨玄感之乱,被抄家灭族,韦妃可能在家族帮助下逃脱了轮为奴婢的命运,后来进入李世民后宫。长孙皇后死后,韦妃封号贵妃,是后宫之首。

李慎和李贞一样,都是宗室中比较有贤名的人物。越王李贞起兵时,李慎不肯参与。李贞失败后,李慎也被牵连下狱。之后被免除死刑,以61岁高龄以囚车流放岭表。这种处置和直接杀了区别其实不大,果然李慎在流放途中就病死了,五个儿子也被杀掉。

纪王李慎实际也可以算死于武则天之手。

江王李嚣

李嚣是李世民第十一个儿子,燕妃所生,和越王李贞同母。

李嚣幼年夭折,无事迹。

代王李简

李简是李世民第十二个儿子,母亲地位低微无记载。幼年就夭折,无事迹。

赵王李福

李福是另一位杨妃所生,李世民的第十三个儿子。李福后来被过继给早就被杀的李建成,成年后先后做过几任都督。咸亨元年(670年)去世。

曹王李明

曹王李明是李世民第十四个儿子,母亲是李元吉的老婆齐王妃杨氏。

唐高宗李治时代,李明被过继给李元吉。

永崇元年(680年),李明因为和废太子李贤通谋,被降封零陵郡王,流放黔州。永淳元年(682年),在武则天授意下被都督谢佑逼迫自杀。

曹王李明同样也死于武则天之手。

4

古人都讲求多子多福,儿子多是件好事。可是在帝王家,儿子多就不见得是什么好事了。稍微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当年就是靠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逼着父亲李渊退位才当上皇帝的。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报应吧,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基本上也都是不得好死,替他们的父皇还报应了。

唐太宗有十四个儿子,其中有十二个儿子都属于惨死,只有两个儿子算是善终。



善终者——两人

九皇子——唐高宗李治(55岁,病死)

李治不用多说了,大唐皇帝的继承人,同时也是历史上最怕老婆的皇帝之一。别的皇帝怕老婆,比如隋文帝、明孝宗等,起码皇权都还能抓在自己手上。李治倒好,被武则天拾掇的服服帖帖。武则天不仅管他的私事,比如不允许他去见别的女人,就连天下的大事也要替他管一管。最后李治病死了,当时的人还怀疑是不是被武则天给害死的。皇帝当到这个份上,也是没谁了。

十三皇子——赵王李福(36岁,病死)

李福是个幸运的人,躲过了当时所有的政治斗争。太子李承乾被废掉时,李福只有六岁;唐高宗李治继位时,李福只有十三岁。自己本身年纪小,再加之他的生母在唐太宗的妃嫔中并不突出。因而太宗一朝的废立之争,跟他没什么关系。

永徽三年,李福此时十五岁。当年爆发了一场导致多名宗室被杀的谋反案,李福因为年纪太小,没有参加谋反的能力,躲过了一劫。这场谋反案中,唐太宗的第三子吴王李恪被杀,后面再细说。

武则天得势后,她害的是她自己的儿子。因为她的儿子才有资格继承皇帝,李福由于是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的弟弟,在武则天时代已经不具有皇位继承权了,没必要迫害,因而又逃过了一劫。

公元670年,赵王李福病死。十三年后,唐高宗也病死。此后武则天为了自己能当皇帝,开始了她的残酷统治。李唐宗室反对武则天的斗争,是从高宗病死之后才开始的。此时李福已经死去十三年了。所以,李福是幸运的,他完美的躲过了所有的能劫难。这主要是因为生得晚,死得早,重要的劫一个都没赶上。


被杀者——三人

三皇子——吴王李恪(34岁,被勒死)

太子李承乾被废之后,唐太宗本来想立老三李恪为太子,但由于长孙无忌从中作梗,坚持要立老九李治,太宗最后只好作罢。不久后,唐太宗怀疑李治仁弱,便对长孙无忌说:你劝我立李治为太子,李治懦弱,恐怕不能守的住国家,怎么办?吴王李恪英武果敢很像我,我想立他为太子,怎么样?长孙无忌坚持抗争,认为不可以。太宗说:你是因为吴王不是你的外甥,所以才反对的吧!长孙无忌说:太子李治仁慈厚道,是可以守成的君主;太子的位置这么重要,怎么能随便改变呢?希望陛下深思熟虑。

在被长孙无忌一通忽悠后,太宗最后还是立了李治。但是从此以后,李恪跟长孙无忌算是记仇了。唐高宗继位没两年,因高阳公主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理,从而引发了初唐时期最大的一桩政治冤案。房遗爱为了活命,在长孙无忌的授意下诬告李恪谋反,致其遇害。根据李恪的墓志记载,他是在长安宫禁之内被缢杀的。他的四个儿子全部被流放岭南。

五皇子——齐王李祐(生年不详,死时应该不到三十岁,被赐死)

这个儿子是典型的不学无术之人,在封地内为非作歹,太宗派人调查他。钦差让他回京城向朝廷说明情况,结果他就造反了。当得知朝廷派出了平叛大军后还不当回事,照样花天酒地的混日子,最后被活捉,押送到了京城。太宗以谋反罪将其贬为庶人,赐死于长安的太极宫内省。

十皇子——纪王李慎(61岁,流放中遇害

纪王李慎是太宗儿子中活的最长的一位,他的早年和十三皇子李福一样,躲过了几乎所有的政治事件。但是,李慎太能活了!唐高宗病死后,武则天大权独揽,引起了李氏宗室的强烈不满。垂拱三年,越王李贞伪造皇帝玺书,起兵欲推翻武则天。他将起兵的事情通报给了李慎,但李慎认为时机还不成熟,没有答应参与起兵。

结果等李贞失败后,李慎还是因此事而被牵连下狱。起先是被判死刑,但在临被处死前又被赦免,改为发配岭南。在流放途中去世,他的五个儿子也同时遇害。只有最小的一个儿子被赦免,后来在唐中宗复位后,继承了李慎的爵位。



自杀者——三人

七皇子——蒋王李恽(生年不详,据推测死时应该在五十岁左右,自杀身亡。)

李恽这个人一生没有什么亮点,既无大志也无野心,就是喜欢搞点手工活,热衷于制造器用服玩。有人因此事上奏弹劾他,唐太宗认为这不算什么罪过,没有深究。唐高宗继位后对他也还不错,虽然没有重用,但也没有刻意的打压。结果,李恽最后还是扑街了。当时有人诬告他谋反,高宗派使者去调查。这个事本来是说的清楚的,结果李恽被吓得惶遽不堪,居然自杀了。唐高宗知道实情后,斩了诬告的人,并追赠了李恽。

八皇子——越王李贞(61岁,服毒自尽)

武则天废掉唐中宗后,李贞认为武则天有取代李唐江山的意图,便联合韩王、鲁王、霍王等宗室一起反对武则天。本来约好的一起出兵勤王,结果起兵当他大伙都怂了,只有李贞一个人傻不愣登的起兵了。武则天迅速调集大军平叛,李贞兵败,服毒自尽。其他原本跟李贞约定一起起兵的藩王虽然没有起兵,但依然被武则天下令处死。包括前面提到的十皇子李慎。

十四皇子——曹王李明(生年不详,死时大概不到五十岁)

曹王李明是唐太宗的小儿子,一直深得唐太宗和唐高宗的关照。唐高宗暮年,李明因与李贤有合谋,遭到了武则天的猜忌。黔州都督谢祐希在武则天的授意下,逼迫李明自杀了。(李贤是唐高宗的儿子,原本的皇太子,但是被他生母武则天给废了。)唐高宗在得知李明去世后,非常难过,但也没有追究武则天的所作所为。



早年夭折者——三人

夭折的三人分别是:二皇子楚王李宽、十一皇子江王李嚣、十二皇子代王李简,三人都是早年夭折,没有后代。

幽闭致死者:一人

四皇子——魏王李泰(32岁,死于幽闭所)

李泰是长孙皇后的儿子,是唐太宗最喜欢的儿子,没有之一!太宗不仅特别宠溺他,多次对他的逾制行为选择包容。而且岁对李泰的儿子也格外的宠爱,各种照顾。唐太宗的骑这种宠爱给了李泰一种错觉,他认为父皇肯定想把皇位传给自己。因此,在太子李承乾被废,老九李治被立为太子后,李泰跑去跟唐太宗说:父皇你先把皇位传给我,等我去世后,我把我儿子杀了!我保证皇位一定会给九弟李治。这种丧心病狂的话怎么能欺骗世人呢?于是李泰被唐太宗支出了长安。唐高宗继位后,李泰病死在了幽闭之处。

贬为庶民遭放逐者——两人。

皇长子——太子李承乾(26岁,抑郁而死)

废太子李承乾也是长孙皇后的儿子,原本是太宗儿子中最后前途的,生下来就注定是大唐江山的继位人。可是后来老四李泰跟他争宠,李承乾一怒之下要暗杀李泰。暗杀失败后,李承乾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与人合谋,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学李世民当年杀兄逼父的做法。

结事情败露,造反被镇压。唐太宗念在父子之情,没有杀他,只是把他充军流放了。而参与李承乾兵变的赵节、杜荷、侯君集等人则被处死。

六皇子——蜀王李愔(生年不详,死时应该四十岁左右,流放而死。)

李愔是老三吴王李恪的亲弟弟。一直就有点性格变态,经常无故殴打官员,以及干各种违法乱纪的事情,因而被唐太宗和唐高宗多次贬官作为惩罚。吴王李恪因与长孙无忌有仇,在永徽四年被害死。李愔是李恪的亲弟弟,也遭到了连坐,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不久之后,唐高宗念其旧情,改封李愔为涪陵王,但仍然将其流放。结果李愔就死在流放地。



最后做个总结。唐太宗的十四个儿子,若是按照死亡方式,可以分为六类。

善终:唐高宗李治、赵王李福;

被杀:吴王李恪、齐王李祐、纪王李慎;

自杀:蒋王李恽、越王李贞、曹王李明;

夭折:楚王李宽、江王李嚣、代王李简;

囚禁:魏王李泰;

流放:太子李承乾、蜀王李愔。

5

唐太宗李世民,总计有14个儿子,他们的生平与结局大多都不咋的。

一、太子李承乾(619―645)

李承乾是李世民长子,长孙皇后所生,李世民刚登基就立了他为太子,当时的他只有八岁。史书上的说法,李承乾小时候还是蛮可爱又聪明的,长大后就慢慢长残了,腿落下了残疾,连品行都不怎么端正。

贞观十六年(642年),做太子做腻歪了的李承乾,勾结了一帮人打起了皇帝宝座的主意,最终还是没有玩过他老子,废为庶人,被发配到了黔州充军。贞观十九年(645年)李承乾死在黔州,李世民为其废朝,并为其举行了葬礼。

二、楚王李宽

李世民二子,李宽的个人事迹不详,生卒年份不详,生母不详,曾经过继给李世民的五弟李智云,因为死得比较早,史书对他的记载也较为简略。

三、吴王李恪(619-653)

李恪,是李世民三子,为隋炀帝女儿杨妃所生,刚出生没多久,李恪就被封了长沙郡王,到贞观十一年(637年),已经是吴王。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世民曾征询过长孙无忌,自己想立李恪为太子。李恪因此为长孙无忌嫉恨。永徽四年(653年)房遗爱谋反案中,长孙无忌故意将李恪牵扯进去,致使李恪在长安宫禁内被缢杀。直到神龙元年(705年),李恪才得以平反昭雪。

四、魏王李泰(620-652)

魏王李泰,李世民四子,长孙皇后所生,李世民对他极为宠爱,即使成年后,也不让他去封地。李泰本人确实才华不错,书画上的造诣也不低,在他的身边也笼络了不少的人,李世民的过度溺爱也助长了他的不小的野心。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承乾谋反案后,李泰涉嫌阴谋夺嫡,为了这两个儿子以后的相安无事,李世民在将李承乾废黜的同时,也将李泰改封其为顺阳王,徙居到均州郧乡。永徽三年(652年)李泰因病在郧乡去世。

五、齐王李佑(?—643年)

齐王李佑,李世民第五子,阴妃所生,贞观十年(636年),李佑改封齐王,因病在长安住了几年后,直到贞观十五年(641年)才去往齐州封地。

贞观十七年(643年),不知天高地厚的李佑,因与权臣权万纪的纠纷,在听取身边重臣建议后,竟然发动兵马造起了反,没过多久后,叛乱平定,李佑以“谋反罪”被贬为庶人,赐死于长安太极宫内省。

六、蜀王李愔(?—667年)

李愔,李世民六子,隋炀帝女儿杨妃所生,他的具体出生年月不详,做过梁王、蜀王,他完全是不作不死的典型性代表。

李愔喜欢游猎而不知道收敛,官员们多劝上几句,他就要施展拳脚功夫,李世民在位时,他就是这个德行,因此还被削去过封邑,李治继位后,他还是这副德行,猎照打,官员也照打,被人一告一个准,最终被贬为黄州刺史。永徽四年(653年),借着“房遗爱谋反案”由头,他受同母兄李恪连坐,废为庶人,流放巴州,于乾封二年(667年)去世。

七、蒋王李恽(?―674年)

蒋王李恽,李世民第七子,妃王氏所生,李恽如同李世民的其他儿子一般,先是做了郯王,后又封了蒋王。

李恽其人比较喜欢器玩用物,一次搬家就用上了四百辆车,为此还被人告了一状。李恽为人还胆小怕事,上元元年(674年),有人告他谋反,李世民派人前去调查,他就此认怂,在惶恐中自杀了。

八、越王李贞(627-688)

李贞,唐太宗第八子,生母为燕德妃,贞观十年(636年)李贞被改封为越王。

李贞这个人还是比较崇尚武力的,他本人也是精通骑射,而且他还有着一定的行政能力,时人把他与纪王李慎并称,然而他也刚愎自用的一面,还喜欢纵容部属。垂拱四年(688年)李贞不满武则天掌权而起兵,但没有蹦跶多久就兵败,他本人服毒自杀了帐。

九、唐高宗李治(628—683)

李治,李世民第九子,长孙皇后所生,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为了太子位置争来争去,头破血流,没想到,还是这为貌似懦弱的弟弟李治,在长孙无忌的扶持下,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相继被废后,李治就被册立为了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成了唐高宗。李治在位时还是干出了点成绩,只是本人体质太差,致使武则天掌权,让唐王朝又一次经历波折。弘道元年(683年)李治驾崩,时年五十五岁。

十、纪王李慎(628-689)

李慎,李世民第十子,生母韦贵妃,贞观十年(636年),李慎被改封为纪王,当时只有八岁。

李慎在地方上还是有些作为的,被百姓所拥戴,与越王李贞并称为“纪、越”。李贞起兵前,也曾经联络过李慎,李慎认为时机不到,也就没有答应,然而李慎还是因此受到牵连入狱。永昌元年(689年),李慎被流放岭表,途中死在了蒲州。

十一、江殇王李嚣(?-632年)

李嚣(?-632年),李世民第十一子,生母燕德妃,出生年月不详,贞观五年(631年)被封为江王,第二年即去世,谥号殇。

十二、代王李简(?—631年)

李简,李世民第十二子,生母不详,出生年月不详,贞观五年(631年)被封为代王,同年去世。

十三、赵王李福(634—670)

李福,李世民第十三子,生母杨妃(不是那个隋炀帝女儿杨妃),贞观十三年(639年)进封赵王,咸亨元年(670年)去世,具体生平事迹不多,史书也较少记载。

十四、曹王李明(?—682年)

李明(?—682年),李世民第十四子,生母杨氏是原先的李世民的弟弟齐王李元吉(玄武门之变的反派之一)的妃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进封为曹王,唐高宗李治时期,被任命为梁州都督等职,他后来还被过继给了李元吉为后。

李明在任上的作为不大,史书上说他,经常不遵循法度,不听长史的劝告,手下的亲信人员也多有不法。永崇元年(680年),李明因为是与先前的太子李贤有“勾搭”,被降封零陵郡王,流放至黔州。武则天并不因此而放过了他,永淳元年(682年),在武则天的有意安排下,李明在都督谢佑逼迫下自杀。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6

大儿李承乾是太子,因喜男宠被李世民怒斥,企图谋反失败被废,流放边疆,客死异乡,吴王李恪因被长孙无忌诬陷谋反,囚死狱中,越王李贞因不满武氏掌权,发动政变失败被杀,李治唐高宗,体弱多病,患有高血压,病死

7

最苦不过帝王家!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四位皇帝是大家所熟知的伟大皇帝,他们可以说都是改变历史进程的伟大皇帝。始皇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有他才有皇帝;汉武大帝肯定是中国最强悍的皇帝,一心灭掉匈奴;唐太宗也是中国皇帝中制度推行最完美的皇帝;宋太祖改变中国历史上的混乱改变整个时代的价值取向佛祖之痛:

我小时听《岳飞转》

我老年却发现我家邻居是扶余,双城,农安一代的《金兀术》

宋皇的琴棋书画浮于眼

金皇金戈铁马俘二世

我久久不能入睡!

佛祖让我们:路不拾遗!夜不闭戶

想象着:金兀术的虎狼之兵把宋朝所有皇宫臣眷全部俘获,光脚在汴京走到农安!那一路泱泱中华,大汉子民是怎样屈辱的一路!

8年抗战:曰本兵一条麻绳!三个人押着五百人走向刑场!一路人们全部心存绕幸,麻木不仁!最后……

我呼唤着中国人!中国魂。

8

唐太宗李世民有14个儿子,大部分结局都很惨。其中有3个夭折;有8个牵扯进谋反案中,或被贬为庶人或被流放,然后被杀、自杀;还有1个谋太子不成被打压郁郁而终;只有2个算得上是善终(病死):唐高宗李治(56岁去世)和赵王李福(37岁去世)。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和史书的刻意修饰让后世忽略了其父李渊的谋略和格局,其实李渊很多地方比儿子都强,这里不说别的,就说生育能力,李渊在53岁之后还有31个孩子出生,而李世民不到40岁就不再有孩子出生了,所以李世民只有14个儿子,女儿倒是不少,有21个,不过,帝王家虽然很看重子嗣,然而子嗣多了却也不是好事,毕竟皇位只有一个。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弑兄,后又逼父退位自己做了皇帝,若干年后,他的儿子们又会如何呢?

先来说说三个夭折的:楚王李宽、江王李嚣、代王李简。

李宽是李世民的第二子,也是庶长子,生于619年,母亲没有记载,李宽出生的第二年,被过继给了李渊第五子李智云,当初李智云在李渊起兵之时被隋军所抓,被阴世师杀的时候才14岁,但李宽的命也不长,过了几年就夭折了。

李嚣是李世民的第十一子,为燕德妃所生,和越王李贞一母同胞。632年夭折;李简为李世民的第十二子,母亲没有记载,631年夭折。

这三个都是很小就夭折了,还没有体会到帝王家的无情,历来,对这种无情体会最深的一般就是皇帝的嫡子,李世民有三个嫡子:嫡长子李承乾(第一子)、嫡次子李泰(第四子)、嫡三子李治(第九子)。三子为长孙皇后所生,无一例外的都得到了李世民的喜爱,但再喜爱,太子也只能有一位。

626年,李世民继位后,年仅8岁的李承乾被立为太子,李承乾聪慧,仁孝,学习能力很强。李承乾20岁之前可以说是一个合格的储君,然后20岁之后,他开始叛逆起来,而且他向来身体素质不好,又有了足疾,行事难免有些不合规矩,为此,李世民专门挑了十几个素有声望的老臣去东宫辅佐太子、纠正太子的错误。

只是这些大臣难免矫枉过正,更激起了太子的逆反心理,行事更加荒唐,还包养男宠,为此李世民很失望,但一直没有废太子的想法,只是李承乾先坐不住了,他很忌惮一母同胞的弟弟李泰。李泰聪敏绝伦,在文学、字画、书法上的造诣颇深,是李世民最喜爱的儿子,没有之一。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往往会僭越规制,按照惯例,成年后的李泰应该前往封地居住而不能留在京城,但李世民却只给李泰封地而不让他去上任,李泰得以一直住在京城,李世民甚至还想让李泰住进武德殿,后被劝止,李泰在641年完成《括地志》的编纂,一时间赏赐和规制比肩太子,甚至有些已经超过,这不仅给了李泰一种错觉:他可以谋划得到皇位,而且也招致了太子李承乾的忌惮,他害怕李世民会废嫡立贤,于是想对李泰采取不利的行动,失败后又想效仿李世民发动兵变逼宫,当然再次失败了。

谋反是大罪,按律当斩,然而李世民却不愿意杀了儿子,最后将李承乾贬为庶人,流放黔州,不久,李承乾郁郁而终,消息传来,李世民深感悲痛。

李承乾谋反失败后,李泰趁机对李世民撒娇说:“如果自己做了皇帝,百年后一定杀了儿子把皇位留给弟弟李治。”但最终李世民还是没有立李泰为太子,在李世民看来,倘若李泰为太子,李承乾和李治都不能保全,为了保全长孙皇后给他留下的三个儿子,他不得不选择立纯孝心善的李治为太子。

为此,李世民狠心将李泰从魏王降为东莱郡王,只是四年后依旧舍不得李泰,让他做了濮王。李世民去世后,李治继位,对李泰确实很优待,只是李泰最终还是郁郁不得志,于652年去世,时年33岁。

李治继位后政治还算清明,但到了660年,才33岁的李治就被家族遗传病折磨,常常影响政务,于是他最信任的武则天开始代他处理政务,后来出现二圣临朝的局面,武则天有了称帝的野心,李治拖拖拉拉病了二十多年,于683年去世,算是得了善终。

另一个得了善终的是李世民的第十三子赵王李福,李福生于634年,母亲是杨贵妃,李福受封赵王后就被过继给了李建成,一生没有什么大起大落,670年去世,时年37岁。

剩下7个都和谋反案有牵连:吴王李恪、楚王李佑、蜀王李愔、郯王李恽、越王李贞、纪王李慎、曹王李明。

最先谋反的是李世民第五子楚王李佑,李佑是阴妃所生,而阴妃是阴世师之女,上文说过,李渊之子李智云被隋朝阴世师所杀,后来李渊又把阴世师杀了,所以李世民和阴妃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李佑被封王后大部分时间只留在京城,和外祖家有联系,在舅舅的劝说下蓄养死士,去封地后又不思进取,多次被李世民斥责,父子失和,终于在643年,李佑举兵谋反,不过月余就被压下,李佑被贬为庶人,赐死。不久之后就是李承乾谋反被发现。

吴王李恪则是被长孙无忌陷害,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子,母亲为隋炀帝杨广之女杨妃,李恪少年时期可能比较聪慧,但成年后却很一般,在地方上执政多有疏漏,李承乾被废后,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但李治确实比较柔弱,有时候所作所为难免不被李世民认可,于是李世民对着长孙无忌说:

“公劝我立雉权,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

长孙无忌自然不会愿意,而李世民也没有说别的,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很多人以此认为李世民中意李恪为太子,其实不过是个玩笑话。从史书上根本看不出李恪有什么才能,但到了653年,房遗爱谋反案发生,长孙无忌却诬陷李恪参与其中,李恪被杀,其子遭流放。李恪的同母弟弟、李世民第六子李愔遭连坐,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659年,长孙无忌获罪,李恪和李愔算是得到平反,但李愔却并没有被放回,而是继续待在巴州,667年去世。

同样被冤枉的还有李世民第七子郯王李恽,674年,50岁左右的李恽被张君彻诬告谋反,李治派人去调查,李恽听说后很害怕,谋反这样的事说不清道不明,一旦沾上很难活命,于是李恽选择自杀。

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贞则是真的反了,683年,李治去世,李显继位两个月不到就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从此武则天摄政,大肆诛杀李唐王室,李贞等害怕遭到杀害,于是联合反武,到了688年,诸王相约起兵反武,但真正起兵的只有越王李贞,很快就被镇压下来,李贞畏罪自杀。而和李贞齐名的李慎则受到牵连。李慎是李世民第十子,韦贵妃所生,素有才名,为官也有贤名,李贞起兵之时,曾约李慎一起,李慎并未答应,但李贞兵败后,李慎也被下狱。本该处死,后被免除死罪,689年在流放途中去世。

曹王李明是李世民最后一个儿子,为齐王李元吉之妃杨氏所生,擅长书法,后被过继给李元吉,李明的前半生很平淡,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但他在680年和废太子李贤交好,有谋反嫌疑,被贬为郡王,流放到黔州,两年后被逼自杀。

9

唐太宗李世民共有十四个儿子,其中的第六子为李愔,生母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杨氏。

李愔最初被封为梁王,任襄州刺史,后改封蜀王,任益州都督,封邑为八百户,后调任岐州刺史。

李愔血液中,遗传了外祖父隋炀帝暴虐的基因,生性残暴,多行不法,常常无故殴打地方官员,游猎无度,屡遭太宗、高宗皇帝的责罚。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最疼爱儿子的皇帝之一,不论儿子如何顽劣,他都能容忍,长子李承乾逼宫谋反,也仅仅受到废为庶人的惩罚。

皇六子李愔胡作非为,父亲屡屡教导,却不思悔改。

李愔就藩之前,就表现出桀骜不驯的个性,所以直到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才获得亲王应该得到的食邑八百户,比同期就藩的亲王迟了整整三年,可见父亲李世民是何等厌恶他。

李愔到了封国,毫无收敛之意,动不动把当地县令狂殴一通,跑老百姓庄稼地里纵马肆意践踏秧苗,弄得当地官员叫苦不迭,百姓怨声载道。

蜀王李愔有个下属叫杨道整,曾好言相劝,让李愔收敛一些。李愔非但不听,反而把杨道整从马上拉下来,一顿拳打脚踢,打得杨道整鼻青脸肿,满地找牙。

唐太宗李世民得知消息,气得破口大骂:“就算是禽兽,你只要善加驯服调教,尚可听命于人;就算是铁石,精心打磨雕饰,也可制作成可用的器物,而你李愔,冷如铁石,简直禽兽不如!”

唐太宗下诏,削去蜀王食邑的一半封地,撤掉蜀王府一半的官员,贬蜀王李愔到虢州任刺史。

唐高宗在位的时候,李愔没有了父亲的训诫,更加肆无忌惮。

御史大夫李乾祐弹劾李愔肆意妄为,唐高宗对这个叔叔十分不满,对皇叔李元景等人发牢骚说:“蜀王游猎无度,经常骚扰百姓,地方官员无辜被责罚。别人奉承他,他就会很开心,别人不听他话,他就会发怒打人,这样的人如何能治理好一方百姓?如今又被告到司法部门,我真为他感到羞耻!”

唐高宗对劝谏蜀王的杨整道进行了奖赏,任命为匡道府折冲都尉,贬蜀王李愔为黄州刺史。

永徽四年(653年),受李恪谋反案牵连,蜀王李愔被废为庶人。

后来,唐高宗于心不忍,又改封庶人李愔为涪陵王。乾封二年(667年),李愔再度获罪被贬,当年死于发配之地巴州。

10

唐太宗的儿子里面,其实就是三个嫡儿子的故事,跟李渊一样。这都是李世民玄武门之表树立了坏榜样。就是只要能力强,手段厉害,不是嫡长子,也是有机会的。

李世民的正宫长孙皇后,给他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李承乾。这个大儿子,人也很聪明,也很尚武,平时也喜欢舞刀弄剑,顺理成章成了太子。不过他有个缺点,就是有条腿瘸了。这就导致他,心里面留下了敏感的心理,也就是总是想的太多。

老二魏王李泰,最像李世民,英俊潇洒,剖有胆识。做事噶净利润。李世民特别喜欢这个儿子,赏赐总是比别人多,露脸的机会,都快追上了太子。这是李世民没有反思他爹李渊犯的错误,又犯了个错误,他没意识到,他这个区别对待,会害了两个儿子。

太子李承乾整天担惊受怕,担心老二取代自己。老二仗着自己老爹的宠爱,野心膨胀,日夜想着玄武门之变重演。

最终,逼的李承乾,在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爱将,也是李承乾的岳父,侯君集的协助下,阴谋发动军事政变。结果还没来得及下手,被人告发失败。李承乾自杀,侯君集一家也完蛋了。

李泰以为太子之位,非自己莫属,更加的嚣张跋扈。结果因为犯错也被李世民处罚,从此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

而第三个嫡子,也就是李治,这个宅男,没事就喜欢写写毛笔字,游个泳,下下象棋,晚上玩玩女人打打手枪的病秧子,因与世无争,没有杀气,最终被李世民选中。因为李治会善待兄弟,而李泰不会。

为了避免兄弟继续杀来杀去,传位给李治最合适了。

至于能不能治国,不重要。李治最大的优点,就是耳根子软,性格柔弱,李世民已经安排好一大帮能臣将才,辅佐他即可,大唐一定会继续向前发展。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