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韩国拍摄了一部电影《鸣梁海战》,很是火了一把。历史上的鸣梁海战发生于1597年10月26日,有人称其为“鸣梁大捷”,后人研究过后认为是鸣梁伏击战,这一战是朝鲜人自己打的,没有明朝军队的参与。鸣梁海战在历史上非常有争议。(李舜臣剧照)
李舜臣和鸣梁海战。
一、李舜臣和闲山岛大捷。1592年8月13日,李舜臣率领朝鲜水军在闲山岛与日本海军决战。李舜臣首先派六艘板屋船引诱日本海军追击,引诱到闲山岛附近,8月14日,朝鲜水军围歼日本海军。此战,共消灭日本海军大船36艘、中船24艘、小船13艘、击破数63艘,(这些数据都是李舜臣提报的报捷奏章提及的)朝鲜水军大胜,日本军队非常畏惧李舜臣。(朝鲜水军龟船复原图)
二、李舜臣和鸣梁海战。
1.陷害李舜臣。1597年1月,为了第二次开战,丰臣秀吉(日本关白,类似丞相)为小西行长(侵朝部队先锋主将)出计策,首先拔掉李舜臣这个眼中钉肉中刺。小西行长利用朝鲜政府内的党派之争,派人到汉城(首尔)散布谣言,陷害李舜臣。朝鲜国王果然中计,李舜臣被免去职务,以士兵的身份在军中服役。
二、偷袭消灭朝鲜水军主力。1597年7月7日,日本海军统帅九鬼嘉隆偷袭朝鲜水军(漆川岛之战),因为双方在谈判中,朝鲜水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朝鲜水军主力几乎全部被消灭,日本海军取得完全的制海权。
危急时刻,朝鲜紧急起用李舜臣为海军统帅。这时朝鲜海军只剩下12-13艘龟船和100艘民船,民船是李舜臣加急改装的临时战船,数量少的可怜。与当时日本海军相比较,简直不值一提,但是李舜臣决定利用鸣梁海峡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水文特征,与日本海军决一死战。
三、鸣梁海峡的特殊环境。鸣梁海峡非常的窄,最宽处只有294米,现在已经修建了大桥使得珍岛和陆地连接,狭窄处可以布置铁索拦截船只。鸣梁海峡每隔3个小时,海峡内的海流会发生逆转,流速有10节,相对于当时的军舰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阻碍。日本军舰是尖底船,朝鲜的龟船是平底船,朝鲜的军舰在这里行驶更平稳,利于作战。(现在的鸣梁海峡修建了大桥图)
四、鸣梁海战。1597年10月26日,李舜臣又采取了诱敌之计,派遣一艘龟船引诱日本海军进入预先设定的作战区域——鸣梁海峡。由于日本海军将朝鲜水军主力偷袭消灭了,急于消灭剩余的朝鲜水军,因此共有130艘战舰和200艘支援船只参与作战,而李舜臣一方只有12-13艘龟船作战,100多艘改装船只只是摇旗呐喊助威,辅助进攻。(鸣梁海战作战图)
日军的先锋军舰进入鸣梁海峡后,与埋伏好的李舜臣军队对战,很快海峡内的水流发生逆转,日本海军的30艘军舰互相碰撞,朝鲜水军的炮火击中日本海军的概率很高,而混乱中的日本海军却无法击中朝鲜水军。铁索也拦阻了日本战船的前进。(被斩杀的来岛通总剧照)
此战,日本共损坏战船30艘,将领来岛通总被杀,几十的伤亡,整个日本海军舰队撤退。在李舜臣《乱中日记》中自己就说:
“贼船有三十只撞破”
《鸣梁海战》这部电影中说:击沉31艘日船,击伤92艘日船,杀死日军7300人,阵斩对方主将的巨大胜利。当时作战的整个日本舰队也只有7200人,看来是夸大其词了。
作战战略到底日本和朝鲜谁赢了?
通过历史记载来看,李舜臣的鸣梁海战充其量是伏击作战,挫败了日本海军气势汹汹到底势头。但是李舜臣的海军军力是在是太弱了,此战过后,李舜臣率军迅速撤退。
后日本海军大举来袭,占领了朝鲜的在此地的海军基地,并彻底摧毁了,掩护陆军的进攻。从整体作战战略来讲,日本海军达到了预期的作战目标,应该是日本战略上胜了。
从长远来看,李舜臣保存了朝鲜水军,此后发展了朝鲜水军。1598年11月,日本军队无心恋战,纷纷撤退。明朝水师主将陈麟、副将邓子龙、朝鲜水师主将李舜臣率军截击日本海军,在露梁海战中击溃日本海军,500多艘日本军舰几乎被全歼,日本的主将们都脱困逃跑了。明朝水师副将邓子龙和朝鲜水师主将李舜臣却阵亡了。(露梁海战油画)
比较奇葩的是日本和朝鲜对露梁海战都是避而不谈,或者篡改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