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赞成此观点,蔡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1.蔡公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实行教授治校;对出生于封建家庭的他,具有如此博大宽广的胸怀和包容精神难能可贵,他让任何一位中国的平民,包含女性在内都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2.改革北大,赢得了“北大之父”的美誉。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发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长”。

1)抱定宗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由于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当时学生做官心热,以势力的目光对待教员,根本不问学识深浅,官阶大的教员,特别受尊重,因为将来毕业后“有人提携”,出自某某高官门下,把老师当靠山,所以,他要求北大学生“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2)砥砺德行:当时的社会泥沙俱下,道德沦丧,败德毁行之事比比皆是, 作为北大的学子,要有所担当,肩负责任,不能因循随俗,随波逐流,要以身作则,去影响和感染身边的人,这样的学子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3)敬爱师友:老师应受到尊重,学生应对老师以诚相待,礼敬有加;同学之间应互相邦扶,互相交流,相互亲爱。师友同处一校,应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对于道德有缺陷的同学,要劝勉和提携。


3.慧眼识珠,利用个人引响力为北大储备了一大批知名学者和学授。如鲁迅、吴玉章等。

4.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与人生观,坚持不懈地匡扶学习者走上利国利民的正确的道路,发对文化知识成为官场利用的工具,倡导人文发展,高度重视人格的培养;为北大引进了新的理念,使得下一代得到更好的学习教育。

分享许寿裳赞蔡公之诗:“ 欧洲游历快衡盱,贯彻东西觅坦途。 公德独标仁义恕,清儒最爱戴黄俞。 深研哲理通天地,旁叩民风溯觋巫。 学海昔时感沉寂,归来朝气为嘘枯”。确不为过!

最佳贡献者
2

蔡元培当北大校长时期,恰逢军阀混战,多数学校经费不足,相比之下北大毕竟名气大,领经费的时候还有点优先权,经费比之其他院校相对充足,自然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硬件设备都要超出其他学校一大截,相比之下北大达到了巅峰时期。

按照规定,民国时大学的教育经费由中央政府承担,中小学教育经费由地方财政承担。但是对于军阀来说最重要的是实力,有钱都是优先扩军备战,教育自然就排到了后面。教育经费往往只有预算而无决算,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即使下拨,也往往用军用票等代替,而不是银元,又打折几分。以1919年为例,教育经费支出不足当年政府总支出的1%,而军费则高达42%,这还没算军阀们自筹和截留的军费。

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广大的教职员工的薪金自然就难以保证,比如鲁迅,大家都知道他在北京教育部工作时工资很高,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只是名义上的收入,实际因为教育经费不足,所以他到手工资经常只有一半甚至更少。工资拖欠如此之多,所以他在北京买房子花的1000元里,有800元是借的。以至于鲁迅感叹:

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前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鲁迅尚且如此,其他人就更糟糕了,1921年3月14日,包括北大在内的北京八所院校因为长期拖欠教职员工工资索薪失败而罢教。1922年3月八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去总统府请愿索薪,结果遭到总统府卫兵的殴打,数十教师学生受伤,这类索薪运动还有多次,鲁迅就也参加了1926年1月16日的索薪运动,到1926年6月,鲁迅的欠薪已经高达9240元,也难怪他辞职时毫不眷恋这份现在很多人吹捧的高薪工作。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辞职以后的鲁迅可以专心写作,收入暴涨,生活质量大为改善。

有中央经费的大学这样,地方上的学校一样困难。以湖南为例,因为财政紧张,湖南省政府在1918年8、9、10三个月连续停发薪金,湖南各学校难以维持,所以省立第一师范等五校校长联名请辞。同年,陕西各级学校致电省长,因为教育经费拖欠,难以支撑,无法继续教育。

教育经费短缺之外,学校还需要面对战事的威胁,张敬尧入湘时就征用校舍作为兵营,驻兵学校,湖南多所学校陷入停顿。相比之下,北大好歹是在北京,没有兵匪骚扰,经费相对又比较优先,自然有身在巅峰之感。

3

十个字足以: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4

自清末民初开始,受西风东渐的影响,中国开始了现代教育的艰难历程,至今已经百年有余。在这一百多年间里,中国教育界最有名的校长,非蔡元培先生莫属。蔡元培1916年春进入北大任校长,先后两度执掌北大,前后不过十年余,而且,他既不是创建北大的校长,也不是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然而,他却被北大人称为“永远的校长”,也是北大在社会上、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校长。


这是为什么呢?这不仅因为蔡元培任校长期间,对大学教育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做出了很多足以让人惊讶的创举,使北大一跃成为了中国现代大学的一面旗帜,而且因为蔡元培在北大的这些创举,为中国教育提供了成功的案例,鲜活的范本,尤其是他宽容而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施行,给北大造就了很多先进人才,给中国造就了很多先进人才,为推动现代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十分深远。

总结起来,蔡元培先生的影响,既有个人的,也有集体的,既有人格的,也有教育的,从理念上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至上”

蔡元培先生接任吴汝伦为北大校长后,给自己提出了三个原则,用来约束自己:一是不做官,二是不纳妾,三是不打麻将,时人称为“三不主义”。他之所以提出“三不主义”,是因为当时正值清末民初,人们还把读书当成变相的科举,哪一级学校毕业,等同于哪一级的科举功名,读书大都为当官,而他所谓“不做官”,就是针对这种风气,他认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校长不是官,学生才会自觉不受这种风气感染,明白北大毕业也不是科举时代的进士,这样,无论老师、学生,才会专心学术,钻研学术,成就学术。这就是“学术至上”。有一段时间,中国批判过“学术至上”,并衍生至对“为学术而学术”的批判,其实,“为学术而学术”,就是针对“为做官而学术”而言的,很多人当时将学校教育当成科举的变相,蔡元培先生有感于此,才强调“学术至上”,意思是一不为做官,二不为发财,为的是追求真理,追求人类的真正进步,这也就是“为学术而学术”。

至于“不纳妾”、“不打麻将”,也是为远离侈风,严格自律,树立为人师表的楷模所致,蔡元培也因此而成为了北大口碑最好的校长之一。

2、“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是前清进士,是习孔孟之道出身的学者,但他幸而不是“老学穷”,一生穷于学习,善于学习,多次在人生最关键的选择当口,以远大的眼光、宽厚的胸襟、文明的传播、中国的福祉为归依,作为选择的依据,他因此成为了既有宽容,又有眼光的教育家。

“思想自由”其实就是学术自由。蔡元培是民国的校长,是反帝反清的校长,是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校长,但他聘请的教授讲师中,主张却大相径庭,千奇百怪,主张更是各异。譬如辜鸿铭,清朝都灭亡了好几年了,他还拖着辫子,穿着清朝的衣冠,在课堂上、社会上大谈帝制的好处,蔡元培来之前他就在,蔡元培来后,更加优容之;不仅如此,蔡元培当校长后,还聘请了刘师培来当中国文学教授,开课《中国中古文学史》。刘师培是谁?他可是帮助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积极分子,所谓的“筹安会六君子”,学术界名人有两个,除严复外,另一个就是刘师培,袁世凯登台后,他们都成了反动派,但蔡元培却请他来培养学生。所以,这既是“思想自由”,也是“兼容并包”。



同时,“兼容并包”要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在革旧布新的特殊时期,所谓“兼容并包”,便是既“兼容”了旧的东西,也“并包”了新的东西,既为辜鸿铭、刘师培之类持不同见解者保留了施展的空间,也为陈独秀、李大钊等开辟了前进的通道,这种“兼容并包”带来的是无限可能,奇花异草的并存,带来了竞相开放的学术春天。

顺便提一下,鲁迅与蔡元培先生是老乡,蔡十分看好鲁迅,在教育部任职时,便聘鲁迅到教育部任职,到北大任校长,又请鲁迅到北大当讲师。

更让人敬佩的是,蔡元培还开男女同校之先例,公开向全国招收女生,使北大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向全社会公开招录女生的公办大学。

3、“教授治校”

如果说“学术至上”、“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还有点形而上,那么“教授治校”便是形而下,最具体、最接地气的改革措施。“教授治校”其实很简单,作为校长,推行“教授治校”的办法,就是民主推选教务长。



当时,校长之下有两长,一为总务长,管行政;一为教务长,管教学。北大是思想的诞生地,学术的殿堂,教务长的作用可知。因此,蔡元培到校后规定,教务长由全校教授自由选举产生,每两年改选一次。别看这种简单的改革,在行头臃肿、思想固化、步履蹒跚的中国,这是石破天惊的创举,而且,带来的效果便是后来我们见到的模样,百花齐放,名人辈出。




5

蔡元培先生的时代是北洋政府时代,如果政府干预北大的成就就没有这么高。只是北洋政府没有想到正是他的宽容为自己培养了掘墓人: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辛亥革命把国体拉入了近代,北大及其以后主导的一系列文化运动把国人的思想拉入近代,这就是先生的历史地位

6

巅峰什么意思,搞搞清楚先,就比如某人年方20,不说自己体力最好,却说自己最为智慧

7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是北大最巅峰的时代,别的不说,但从当时蔡元培聘请的教授看,陈独秀(新青年)创刊者,李大钊,后为共产党的创始人,文学大咖鲁迅,国学与英文方面的代表性人物辜鸿铭,还有如,胡适,等等,毛泽东当时才在北大图书馆当一个图书管理员。当时在蔡校长博大的胸怀下,拢络了一批有科学知识与文化思想的学者大家。当时北大追求,独立,科学,民主,自由。北京大学在这一遍清新自由,百花齐放的环境中,出了一批批卓越的人才,让北大名扬天下!

8

学风开放,中西合璧,时代尊重!

9

现在还有北大,却不会再有蔡元培

10

如果一棵大树长得枝繁叶茂,与土壤,水分,光照有很大关系,当然,农夫的恰当管理是关键因素。而在土壤,水分,光照不变的情况下,越长应该越旺盛,但大树却越长越不旺了,是不是农夫的管理工作做的有点不到位呢?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