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康熙亲政以后,一直在寻找机会反击入侵黑龙江流域的沙俄侵略军。

俄国的入侵

沙俄军队第一次入侵黑龙江流域是在明崇祯十六年(1643 )。这一年,沙俄政府派出的以文书官波雅尔科夫为首的武装队伍,从黑龙江中游的支流精奇里江流域,一直窜到黑龙江口、乌第河流域,修筑砦堡,扣压人质,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几年后,沙俄政府又两次派兵强占尼布楚城,以此为基地向黑龙江中、下游骚扰。继而,沙俄侵略者又强占了黑龙江北岸的雅克萨,并以此为据点,四出剽劫人口,抢掠村庄财物,使居住在那里的索伦、赫哲、飞牙喀、奇勒尔等居民惶惶不得安宁。

从康熙十七年(1678)到二十一年(1682)间,沙俄又扩大侵略范围,先后在精奇里江(今俄境结雅河)、西林穆丹河(精奇里江支流)、额尔古纳河、牛满江(今俄境布列亚河)以及恒滚河(今俄境阿穆混河)等河口岸边修建据点,屯兵驻扎。

康熙二十一年(1682)十一月八日和九日,盘踞在雅克萨的侵略者丘尔卡等,公然把中国猎人额提儿克等20多人锁进屋里,放火烧死。沙俄军队的暴行极大地激怒了中国人民,也使玄烨下了反击侵略者的决心。

雅克萨之战

为了有力地反击侵略者,玄烨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于康熙十年(1671)、二十一年(1682)两次巡幸东北。随后,又派郎谈等以打猎为名,对驻雅克萨的俄军进行侦察。接着,开始调集军队,在黑龙江(今瑷珲)建城驻兵,又大开屯田,准备积贮,并开辟由辽河、松花江到黑龙江的水陆联合运输线,开设从吉林到瑷珲、从墨尔根(今嫩江)到雅克萨的驿站。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月,由彭春率领的3000名清军到达雅克萨附近。这些士兵包括驻瑷珲的乌拉、宁古塔兵1500名,索伦、达斡尔兵500名,新调之京营八旗五六百名,以及玄烨亲自组织的善用藤牌大刀的汉族官兵420名。本着先礼后兵原则,彭春派被俘俄人进城送信,阐明兴师之由,劝告俄军撤回雅库。盘踞在雅克萨的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恃城防坚固,不肯撤走。清军决定发起强攻。五月二十四日晚,清军在城南建立档牌土垄,布置弓弩,佯作攻击之势,而暗中将红衣大炮架设在东西两翼。次日黎明,攻城战开始。清军的大炮开始轰击。炮弹,轻的每发10斤,重的每发十六七斤,威力很大。在清军的炮火下,敌人的塔楼、城堡、教堂、钟楼、店铺和粮库顿时成为一片火海。俄军被击毙一百多人。城内有两个神父,一个叫叶尔莫根,一个叫伊凡诺夫。最初,他们曾鼓动俄军反击,没想到清军的炮火会如此厉害,现在,他们反过来劝说托尔布津投降了。这样,在雅克萨盘踞了40多年的俄国侵略者,终于打着白旗向清军投降。

彭春按照玄烨的指示,善待一切俘虏,不误杀一人,并在保证不再重犯的条件下,释放全部战俘。俄军举行投降仪式之后,清军即将700余名俄国俘虏送至额尔古纳河口,遣返回国。另有一些不愿意归国者,彭春也遵照玄烨旨意,安插到盛京。

雅克萨之战,几乎全部是按照玄烨的意图进行的,实现了玄烨预期的目标,因而,统率者彭春受到了玄烨嘉奖。

然而,托尔布津不甘心失败。他回到尼布楚后不久,就派人回到雅克萨侦察。当确信清军已经撤走,庄稼无恙时,他又带领671人(后增至826人)、5门铜炮、3门铁炮以及大批枪支弹药,返回雅克萨。在被清军摧毁的城堡下面又重筑了一座设有全套防御工事的城堡。

玄烨是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二月十三日,即在事过数月后才得到俄军重新侵占雅克萨的确切消息的。他立即降谕:任命萨布素为统率,带领乌拉、宁古塔官兵及福建藤牌兵共2400人,火速赶往雅克萨,在俄军没有完成积粮之前,将俄侵略军赶回去。

五月底,萨布素率所部2000多人来到雅克萨,驻兵城外,晓谕托尔布津离开该城。托尔布津不仅不撤,反而首先开炮遥击清军,并连续四次出城,攻击清军。战斗连续进行了四昼夜。六月初,清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向城区发起猛攻,激战数日,击毙俄军100余名,其中包括托尔布津。托尔布津死后,拜顿接替托尔布津指挥侵略军抵抗。由于新修的城堡比较坚固,一时难以攻克,萨布素便改变了作战方针:由速决改为长期围困。清军在城周围筑垒挖壕,以防备敌军突围。

围困一直持续到年底。由于粮食和饮水都极度缺乏,城中沙俄士兵多半都患上了马腺疫、败血症,死亡严重。到这年年底时,沙俄占据雅克萨的士兵由原来的800多人降为几十人。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及后世评价

在雅克萨战役进行期间,玄烨多次向沙皇发出和平倡议,都被沙皇拒绝。但当沙皇得知俄军在雅克萨严重失利的消息后,大吃一惊,马上表示愿意按受停战谈判。

康熙二十五年(1686)九月,俄国使团先遣信使到达北京,呈递了沙皇致玄烨书。书中表示接受清政府建议,举行边界谈判,要求清政府停止攻打雅克萨,待戈洛文使团到达,即开始谈判。次日,玄烨允其所请,下令解除对雅克萨的包围。但当清军在雅克萨撤军以后,沙俄又耍尽花招,迟迟不与清政府谈判。直到康熙二十八年(1689)七月二十七日,双方才在尼布楚达成协议,举行仪式,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明确地划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在条约签订条约后的150多年里,东北边疆安定,这片清朝的“龙兴之地”也得到了巩固。

《尼布楚条约》是中国政府首次与西方国家签订的具有现代国际法水准的正式条约。签订此条约的结果使得大清与俄罗斯分据了广大土地,并阻止了俄罗斯的东扩。《尼布楚条约》是中国第一次与欧洲国家按照国际法原则谈判达成的条约,也是最早明确使用“中国”一词来指代大清的国际法文件,国体意义上的“中国”首次正式出现于外交条约文件上。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侯杨方指出,当时在尼布楚地区游牧的是蒙古布里亚特部落,他们在当时并不属于清朝,清朝也从未对当地实行过有效统治,否定了“清朝割让了领土给俄罗斯”的说法。他亦指出,条约签订时,喀尔喀蒙古也不属于清朝。

俄罗斯(包括苏联时期)则称此条约为不平等条约。俄方认为俄国以失去大片领土的代价与清代中国达成了和解,由于签署了《尼布楚条约》,导致从来不属于中国的阿穆尔河上游左岸和额尔古纳河右岸大片俄罗斯的土地被划归中国。俄罗斯远东考察家涅维尔斯科伊认为,被迫签署《尼布楚条约》,对俄国人而言是“悲惨的结局”。俄罗斯声称1858年,在《瑷珲条约》中收复了在《尼布楚条约》中被中国人强占的失地。

最佳贡献者
2

中俄尼布楚条约,是平等条约,当满清入关。为消灭李自成和南明残余势力时候 ,沙皇伊凡四世以派军队对西伯利亚和远东殖民征服过程。早在当崇祯当政时,俄罗斯人到达鄂霍次克海,开始征服了西伯利亚全境,这个地区成为俄罗斯人的殖民地,到康熙当政的时候。沙俄侵略军,越过外兴安岭,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烧毁村庄杀掠人口,抢夺粮食和貂皮。和中国人发生军事冲突。

1652年(顺治九年),中国满清入关屠杀汉人时,俄国人入侵到黑龙江江边,驻防宁古塔(海林县)。章京海色率所部击退沙俄士匪。中俄爆发战斗,俄罗斯派正规军在尼布楚与石勒语河合流处,建立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

俄国到了黑龙江边,中俄之间发生多次外交和军事冲突。

康熙大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才有时间处理和俄军不断入侵问题, 派将军朋春率领三干人从瑷珲起兵,攻入雅克萨城,毁城撤军之后。清军走了而俄军又卷土重来。

清军再派二干四百人攻雅克萨,并围城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俄首领托尔布津被击毙,俄军亡伤惨重。雅克萨城指日可下。这就迫使沙皇政府以“乞撤雅克萨之围“并浱戈洛文为代表前来谈判。

清朝仃火,不再攻城,谈判达成中俄尼布楚条约,使沙皇占领整黑龙江流域的阴谋破产。虽然中国有些让步,必定为了和平。康熙还要用心重意去镇压噶尔丹的叛乱,不能到处树敌。俄国己经建了尼布楚和雅克萨两个入侵基地,中国军队几千人对俄国450人攻打半年得胜回师之后,沙俄匪徒卷土重来。到谈判前,强攻雅克萨城无效1年多,围俄军826人最后只剩下66人。清政府与俄罗斯达成《尼布楚条约》保证了在中俄在订《瑷珲条约》前的和平。是值得为和平订立有效条约的。中国保住康熙喻示谈判底线,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的一江一河皆为中国之地,不会拱手送给俄国人的目的。戈洛文提出黑龙江为界,河北归俄,俄河南属于中国。索额图驳斥他说黑龙江两岸皆为中国领士 ,俄国人强占中国土地应该归还,尼布楚和雅克萨等中俄疆界应在贝加尔湖。戈洛文听罢,指责中方缺乏成意,以牛满河划界,让中国偿还攻击雅克萨损失,换回俄国人将俄俘,交手俄方,中方听完不能接受。但是由于中国人缺乏国际谈判经验,又有请了两个内奸翻泽,首席谈判人索额图过早亮出底线,使俄占了很大便义。也使中国做出很多无原则退让步但是公平谈判的产物,把贝加尔湖东,原属中国的尼布楚富庶地区,拱手送给了俄国人,造成了重大国土损失。该条约还明确将北诺斯山与南之间北到北冰洋,东到白令海峡包括勘察加半岛和整个鸟第河流域在的广袤疆士定为待议地区,其面积不小于三百万平方干米。

由于其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也完全失去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必定中国人第一次走上国际舞台,改变了中国人过去国与国朝贡外交关系,走向平等互惠缔结友好条约的新时代。达成条约也很不容易,使中国对边界条约有新认识是历史进步。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为东北地区安宁有个好的开头,约束两国土匪者越境纵猎,百姓被杀劫夺,滋生事端。并明定中俄边界以待永久和好。条约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雅克萨地方属于中国毁城,俄人迂回俄境。两国人不得越境,十数以上依罪处死刑。此约订前咎往不究。允汗其边境贸易和好,已定自来边境一切争执永予废除,各自严守。俄国想占黑龙江流域的阴谋破产,以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界没有划定是争议区外兴安岭在乌第河之间地区的归属,因为外兴安岭在乌第河处分成南北两脉,南脉在河南到海 北脉沿北海上行在白令海入海。1858年璦珲条约和1860的北京条约,取代此条约,确立今天中俄疆界。这两个条约才就是世界最不公平公正条约。使中国损失180多平方干米。相当于整个江南让俄国人拿去,也是先人为了平和的代价。







3

1657年,沙俄派正规军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1685年,清康熙皇帝派将军彭春等从瑷珲起兵5000余人,分水陆两路围攻雅克萨。在清军强大的攻势面前,沙俄侵略军被迫投降答应撤退。但是,当清军一离开,又偷偷开进雅克萨城重建据点。1686年,清军再次围攻雅克萨城。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侵略军头子托尔布津被击毙,俄军伤亡惨重,雅克萨城指日可下。在清军即将大获全胜收复雅克萨城之际,沙皇政府派出戈洛文为大使前来中国举行边界谈判。随后大清王朝为了表示谈判诚意,主动宣布停止攻城。后经中俄双方反复谈判,其实是在中方已经作出了很大让步的情况下,于1689年9月7日正式签字达成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按照清王朝历代皇帝钦定的说法,《尼布楚条约》是清王朝同外国正式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而且还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平等条约”,为清王朝赢得了长达170年的边境安宁。然而,其实《中俄尼布楚条约》本身就是在不平等的情况下签订的,因为在此之前中俄双方发生过多次激战,并以中方大获全胜而告终。按照中国人民的传统作风,清军应该是一鼓作气地同沙俄军队打下去,“宜将剩勇追穷寇”,直到把沙俄侵略军赶回老家去才算完,干嘛非要去签订这个充满种种历史疑点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呢?了解《尼布楚条约》的历史文本就会发現,该条约不仅让清王朝主动放弃了从额尔古纳河到贝加尔湖的中华领土,而且帮沙俄政府确立了对西伯利亚的合法占领。西伯利亚及其以南以东本来都是蒙元时期的中国领土,满人跟蒙古人结盟定鼎中原,所以那些地区在清朝时期虽然未经治理,但依然属于中国。《尼布楚条约》之前的中国曾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为广阔的国家,之后这一地位就无偿地赠送给俄国了。当时的大清王朝刚刚在中华大地上站稳脚跟,一味地专注于内部事务,加之大清王朝目光短浅,总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外面的世界所知有限,对沙俄以及整个西方更是缺乏了解,所以,当西北的葛尔丹挑起内乱之时,沙俄的小股土匪纵横东北时就让康熙忧心如焚,他担心沙俄会举国来犯,从而让他解决西北战乱前功尽弃,更会使大清王朝在内忧外患中土崩瓦解。《尼布楚条约》真的换回了大清王朝北部地区170年的和平安宁吗?显然没有。《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中段边界没有商定,沙俄利用这个机会,不断蚕食中国领土。就在康熙死后的第五年,雍正皇帝就与沙俄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从而彻底放弃了贝加尔湖以南的广大领土。《恰克图条约》之后,中俄虽然很长时间再无大的战事,但并非就表示当时的沙俄想跟中国友好相处,而是它实力有限且被西方诸强牵制。在《尼布楚条约》之前,沙俄仅有小股土匪入侵中国,其余的大部分军队都留在西边跟西方列强对耗。同中国相比,欧洲诸国才是俄罗斯的强敌,它的主要兵力注定只能放在西方而不能源源不断地输向东方,此后的170年沙俄未能大举进犯我边境,其原因正在于此。至于康熙当时的所为这么做到底值与不值,大家各自评断吧,但是作为我们这些后人来说,觉得非常不应该,

4

谢邀。

从题主的问题看,大约有“哎呀明明我们都打赢了,为什么条约让给他们这么多利益,可惜啊要是再坚持一下我们就可以多占XX万平方公里土地”这样一种味道。

然而实际上题目的描绘并不是那么准确。


首先,雅克萨之战清军确实获胜了,也可以说是“全胜”,但“大获全胜”则不太妥当。俄军的顽勇也给清军留下很深印象。第二次雅克萨之战800俄军对3000清军,俄军最后只剩60多人双方才和谈。这固然是清军依靠火炮歼敌甚多,却也可见俄军的凶猛。

其次,尼布楚条约并非不平等条约,而是平等条约,双方大致划定东部边界。这里面满清做出了一些让步,但并不等于有让步就是不平等条约。

第三,康熙为何不趁胜追击?趁胜追击是完全不现实的。中俄交战的外兴安岭,冰天雪地,清军调动兵力非常困难。为了凑齐3000人的军队,康熙也是头疼了好大一阵子。打仗不是玩游戏,除了要兵,还要装备,要后勤补给。趁胜追击,继续往西,吃的哪里来,补给谁来运?相反,俄军在雅克萨之战前很长一段时间实际上采取类似游击战的方式在和清军扯皮。他们的单兵作战和小队作战能力是超过清军的。所以,康熙如果要硬着头皮趁胜追击,估计会上演“追出几百里没看到敌人,一撤退敌人就又来了”的闹剧。而进一步的压迫,则可能因为交通线太长而遭到敌军反击败北。

第四,康熙签署这个条约,还和当时国内局势有关。当时西部准噶尔汗噶尔丹在沙俄支持下于西北叛乱,蒙古震荡,这才是清政府的心腹之患。康熙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西北,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做出适当让步也是迫不得已。

最后,这也和两国定位有关。虽然从地理角度来说,雅克萨地区距离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比清朝首都北京要远得多,俄军属于客场作战。但从两国本身的性质来说,满清延续了中华帝国的作风,最边境这些穷山恶水的地方并不那么看重。而沙俄正处在积极扩张的上升期,远东对他们是志在必得。这也造成了双方谈判的底线不同,于是在我们看来,康熙放弃了一些土地,似乎显得有点可惜。

5

很多人在讨论签订《尼布楚条约》的时候都详细的论述了康熙朝内外的具体状况以及对战双方的实力比较等等,在此不做过多的阐述。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条约是在双方协商下签订的平等条约,然而为什么造成了不平等的感觉,这与签订条约的过程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实际上是一个双方博弈的过程,很多利益的取舍都在这其中有变数,最终影响到了条约的最终内容。

当时前往北边商议条约的大清使团中有两个耶稣会的传教士,是作为顾问以及翻译的角色同行的。当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两名传教士作为沟通人员前去,然而并非是完全的站在清朝一方。

徐日升(传教士之一)透露了清朝谈判的底线,说中国皇帝对收回雅克萨这一点是不能让步的,因为中国人已经用武力收回过雅克萨,而且完全有能力再次收回。这两个中国使团的“顾问”随后又向俄国谈判代表建议“自己应当判断,在尼布楚和雅克萨之间,何处可以满意地划作两帝国的边界”。

1689年9月7日,中俄间的第一份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终于放上了谈判桌,等待双方使臣签字画押了。就在谈判的最后日子里,两位传教士仍在不遗余力地充当“内鬼”的角色为俄国效劳。《尼布楚条约》实际上有好几个语言的文本,分别是满文本、俄文本和拉丁文本。其中拉丁文本是中俄两国代表共同签署的权威文本。由于中方使团里只有传教士们掌握拉丁文,他们便趁机在拉丁文本里塞进了一些有利于俄方的“私货”。

比如说,传教士们对边界上待议地区的写法就着实给中国留下了后患。在谈判中,中俄双方将外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的一片土地留作日后再议。在满文本中,明明白白地写上了“惟乌第河以南、所定之兴安岭(指石大兴安岭,即外兴安岭)以北中间所有地方河溪暂行存放”,方位范围都十分清楚。而在传教士们的笔下,这段文字的拉丁文版本变成了 “惟界于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诸川流及土地如何分划,今尚未决”。

6

连绵起伏的外兴安岭以迄于黑龙江的入海口和隔海的库页岛这一广大的土地,古时候本来是中国的领土。远从唐朝时候开始,中央皇朝就在黑龙江下游一带设置行政机构。辽金时期,对这一带的控制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元朝在这里设置开元路,又在位于黑龙江口的奴儿干设征东元帅府。明朝初年,在西起鄂嫩河,东到库页岛一带设置了卫一百八十四处,所二十处,并在奴儿干设立了都指挥使司。曾经耸立在这里的两块永宁寺碑,就是这一带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证据。

俄罗斯在十六世纪初年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十六世纪八十年代派遣侵略军越过乌拉尔山,向亚洲扩张,将西伯利亚并入俄国版图,建立了托波尔斯克、雅库次克等侵略据点,开始了侵略中国的罪恶活动。

沙俄最早得到黑龙江的传闻是1636年,1643年,沙俄雅库次克统领彼得·戈洛文派文书官瓦西里·波雅科夫率领一百三十二名哥萨克越过外兴安岭,侵入黑龙江流域。当地居民严正告知他们说:这里“从属于满族王公,而满族王公则属于中国皇帝”,这里是中国的领土和居民。但侵略者无视中国人民的警告,窜入精奇里江上游的达呼尔人村庄抢掠粮食皮毛。当他们窜到黑龙江和松花江口、乌苏里江口掠夺时,遭到当地达呼尔人、鄂温克人、鄂伦春人、赫哲人、费雅喀人等的阻击,才狼狈逃回雅库次克。

但是,侵略者并不甘心失败。1650年,哈巴罗夫再次率军入侵,杀人放火,无所不为,并强占达呼尔头人阿尔巴西的住地雅克萨,改名阿尔巴津。当哈巴罗夫继续率军向黑龙江下游入侵时,当地各族人民一面坚决抵抗,一面请求清朝出兵,清朝宁古塔章京色海率领清军围攻哈巴罗夫,吓得他丧魂落魄。

1654年,沙皇令奥·斯捷潘诺夫接替哈巴罗夫,率军窜扰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清朝派兵部尚书、正白旗蒙古都统明安达里去讨伐侵略者,在松花江口打败斯捷潘诺夫。后来,宁古塔昂邦章京沙尔呼达击毙斯捷潘诺夫,痛惩侵略军。清朝收复雅克萨城,击败了沙皇俄国在黑龙江流域的侵略势力。

1655年,沙俄又重据雅克萨,并侵入呼伦贝尔,占领蒙古茂明安部牧地,建筑尼布楚城,称为涅尔琴斯克,作为进一步侵略的基地。清朝派人调查了雅克萨的城防形势和水陆交通情况后,一面下令筑城屯田、设立驿站、修造船只, 积极作反侵略 的战斗准备, 一面给沙皇去信申明对黑龙江流域的领土主权,希望和平解决。 沙皇拒绝和平解决后,清朝于1685年任命公彭春为统帅,佟宝和班达尔善为参赞,率军进攻雅克萨城,守敌头目额里克舍等乞降,清军让残余敌军撤到尼布楚,然后平毁了雅克萨城,回到爱珲驻防。俄国侵略者等到援军东来后,又重返雅克萨筑城防守。清朝再次命萨布素、郎谈率军进攻雅克萨,将侵略军围困在孤城之中。在这关键时刻,沙皇派使臣到北京,要求解雅克萨之围,进行边界谈判。 派遣外交使节是和军事侵略密切配合的,沙俄早就派米洛万诺夫、尼果赖等出使中国,一面寻求通商途径,一面收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情报,并无谈判诚意。只是在清朝加强防御力量,反击侵略者,他们鲸吞蚕食的阴谋受阻时,他们才响应中国政府的建议,答应进行边界谈判,派遣了戈洛文和尼布楚统领弗拉索夫为代表。清朝派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都统、公佟国纲、尚书马喇尼为代表,带着收复失地的使命去参加谈判。因为噶尔丹侵犯喀尔喀蒙古,道路被阻,中俄两国又商定以尼布楚为会议地点。

1689年七月八日,双方代表在尼布楚开会。戈洛文提出以黑龙江为界的无理要求,索额图据理驳斥,指出鄂嫩、尼布楚和雅克萨都是中国领土,戈洛文在事实面前理屈词穷。在清朝希望早定国界,作出让出尼布楚的重大让步下,双方达成协议,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的要点是:

一、中俄双方以格尔必齐河、大兴安岭、额尔古纳河为界,俄国人在中国境内建筑的房舍移往俄国境内。

二、拆毁雅克萨城,雅克萨居住的俄国人及其财物撤回俄国。

三、严厉制止双方猎户人等越界捕猎偷盗。

四、在中国境内的俄国人,在俄国境内的中国人,仍留原处,不必遣还。

五、中俄两国人民有合法手续者,可以互相贸易。

六、条约签订之后,双方有逃亡者,必须引渡送回,不许收留。

《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它是经过双方平等协商,并且是在中国政府作出让步后达成的。但是1840年以后,沙俄又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加于清政府,侵吞了我国东北以及西北的大片土地。

7

《尼布楚条约》实际上是瓜分无主之地的条约。黑龙江流域和贝加尔湖周边地区不同在于,俄国很早就在贝加尔地区建立城堡,派驻官员和军队,并对当地的图瓦人、布里亚特人征税。从上述行政活动可以看出,俄国在雅克萨一战前就已经对上述地区实行了实际控制。

而黑龙江流域,不仅清初并没有实际控制过这里,任何一个中原王朝也没把手伸这么远过。而沙俄仅仅是在这一地区建立了大量的军事据点,并没有像贝加尔地区那样有常驻的官员和军队,也没有对当地的土著进行征税等活动。所以,虽然俄国较大清先进入黑龙江流域,但是并不能视为俄国实际控制该地区。

当然,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促成了《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从表面上看是中俄对黑龙江流域这片无主之地的瓜分,但是实际上是中国占了最大的便宜,整个黑龙江流域通过条约成为了中国的主权领土。另外《尼布楚条约》规定的是中俄东段边界,并不涉及中段,至于中段划界,那是《恰克图条约》时候的事了。而《恰克图条约》是按照实际控制划分的,并不存在谁吃亏的问题。

8

尽管史学界称《尼布楚条约》为一个平等的国际条约,但以今人的视角来看,这一边界条约的签订,仍然是令人痛心疾首的。

随着满洲铁骑的入关和清王朝定鼎北京,八旗主力也调入关内,忙于四处征战。在此过程中,广袤的女真故地也日渐空虚。而北方的沙俄则迅猛地向东扩张,势力很快深入到了远东地区。

近代以前,各朝各代的边界概念都不是特别清晰,往往都是有疆无界。而对待边疆领土,也多是根据自身实力来采用灵活的手段来进行抉择。说得直白点,武力强盛时,能守则守,真守不住时,多半会一退了之。

这种边疆意识,在晚清时体现地尤为明显。如当时的海防与陆防之争便是如此,幸而左宗棠的坚守,才未轻易放弃西北。这种矛盾,从本质上反映的是,盛世的广袤国土,是需要强大的国力作为基础的。

再将视线转向康熙朝。当时,尽管清朝的国势处于上升期,但政局并不稳固。而且,康熙当时用兵的重点在西北,噶尔丹对清帝国的威胁,要远远大于东北的沙俄。

更为重要的是,《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本身就有稳住沙俄,使其不出兵干涉西北战局,以断绝噶尔丹后援意图。

沙俄不是傻子,康熙也知道谁轻谁重。在清朝蒸蒸日上的时候,噶尔丹部也是如日中天,而北方的沙俄也正在崛起。清军进军西北,根本并不占据优势,而如果沙俄再出兵干涉,那么西北局势可以说就会乱成一锅粥了。

也正因如此,康熙无暇顾及东北,尽管成功地取得了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但清政府自己很清楚,如果再行开战,胜负难料不说,或许西北战事也会遭受影响。所以,索额图、佟国纲等人,受命前去与沙俄谈判。

谈判的意图很简单,就是根据双方势力划定边界。这条界,不能让清朝太过吃亏,同时还得利于防守。于是,索额图干脆大手一挥,来了一个划江为界。这么一划,虽然利于两国分界,但也使得清政府失去了大片国土。

以当时的视角来看,东北安定了,索额图便是大功一件。就这样,《尼布楚条约》换来了东北半个多世纪的安宁,同时为康熙集中精力解决西北边患赢得了时间。

或许,康熙原本是想先稳住沙俄,待解决西北边患后,再挥师东北,与沙俄再决高下。然而,西北战局旷日持久,历史留给康熙及其继任者的时间,并没有那么理想。

9

喜欢军事历史的朋友拜托点击红色字关注

雅克萨之战只是清军歼灭了一支哥萨克远征队,哥萨克人对于远东的征服,是当时的沙皇给予了特许的,允许他们统治自己征服的土地,所以哥萨克人充当了沙皇的探险家和开拓者。这是当时大清所不知道的,也就是说大清以为哥萨克只是一个作乱的番邦。

哥萨克人在到达黑龙江的时候,遇到了臣服于大清的部落,也就是说在这之前其实一直没有遇到抵抗。哥萨克在征服这些部落的时候,就得罪了清朝,当时的大清认为这只是一次番邦作乱。派出了一支三千人的部队,歼灭了哥萨克远征军,也就是所谓的雅克萨之战,其实就是一场规模不大的战斗。

这次战斗后双方进行了谈判,对于大清来说,这和不适合耕种,物产稀少,而且还远离核心区的地方,只要可以让番邦不作乱就行了。根本不是以两国的领土主权观念来谈判的,所以清朝才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在今天看来这是一次失败的外交,但我们也只是事后诸葛亮。

中国古代的王朝,对外只要小国称臣,没有领土主权观念,这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最大的区别。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崇尚的是形式上的一种番邦关系,不像西方一样是进行殖民统治。所以对于康熙签订《尼布楚条约》,我们自然也不能以现代人的标准去评判!

10

东北地区一直被满族视为其祖先的发祥地。十七世纪,沙俄将征服者的魔爪伸进了这块肥沃的黑土地。沙俄的不断蚕食、入侵,是康熙的心腹大患。即位不久,他便密切注视着沙俄入侵者的一举一动。但由于当时明末农民起义的残余势力仍在,加上“三藩之乱”陡然爆发,因此,他对沙俄入侵活动的反击还暂时顾不上。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三藩之乱”被平息,康熙立即着手武装抗俄的准备,同时他也没有放弃和平解决中俄边界争端的努力。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6月,清、俄第一次雅克萨之战爆发。提督彭春率3000水陆大军分两路夹击被沙俄入侵者占据的雅克萨城。

清军先用林兴珠的藤牌兵阻击从黑龙江上游来援的哥萨克兵,并一举击溃之。接着在城南发起佯攻,以牵制其兵力;清军主力在城北架起红衣大炮发起主攻。经一夜激战,雅克萨的城墙、塔楼全被炮火摧毁,并击毙百余名俄兵。城里还有一部分敌人负隅顽抗,清军在城四周堆积柴草,准备焚城。雅克萨城是一座木城,走投无路的沙俄残余被迫向清军投降,其头目托尔布津向清军提督彭春立誓,永远不再来雅克萨捣乱。遵康熙旨意,彭春准其投降,将这些被东北边民称作“罗刹”的入侵者免死放归。放走降敌后,清军将雅克萨城堡彻底捣毁,撤回了瑷珲城。

战火平息不久,托尔布津等残匪纠集尼布楚方面的援军再次卷土重来,又窜回雅克萨,并开始重新修筑城堡,加强武备。

康熙二十五年(1686)7月,第二次雅克萨之战爆发。清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2000人马,分水路向雅克萨发起猛攻。几乎与此同时,康熙向俄方提出了谈判的建议。

为逼迫俄方坐回谈判桌,清军在雅克萨城外挖掘壕沟、建立营垒围困敌人。从城中出击的沙俄兵多次被清军击溃,伤亡惨重。经两个多月的反复搏杀,沙俄入侵者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城中只剩百余名残兵,头目托尔布津也被清军击毙。清军在该城南北两面构筑炮台,准备一举轰平雅克萨城。此时,困守城内的俄军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败局已定。迫于清军的强大攻势,俄方不得不同意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双方边界争端。此时已是大雪封山的时节,天气寒冷彻骨,清军遂于12月10日主动撤围,等待两国和谈。

史载,康熙二十八(1689)年7月14日,清、俄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签订的条约,最后康熙授意谈判官员在清占据上风的情况下做出了一些让步,把原属清国的尼布楚地区和东西伯利亚地区划给了沙俄。

《条约》规定:从外兴安岭至海边以及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两国的国界,明确规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都是中国领土。中国将尼布楚让给沙俄。其他条款还涉及两国贸易、边民安置等事宜。清朝在占优势的情况下为何作出如此大的让步呢?有人认为是康熙为了腾出手去平息噶尔丹叛乱而作出的安抚沙俄之举,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

清朝在占尽优势的情形下,之所以做出如此大的让渡,和两国的国策和对领土概念的认知程度有关。沙俄帝国从建立那一天起,就积极对外扩张,以尽可能多地在东西方向寻找出海口,力图从对外攻伐和海上贸易中获得发展 ,所以不遗余力地走殖民崛起之路;清朝是一个自给自足封闭的农业帝国,它虽认为北方是其龙兴之地,但却荒凉苦寒,很难派兵防御并进行屯垦种植,因此让给贪得无厌的沙俄亦无关紧要......《尼布楚条约》签订前清朝强于沙俄;但该条约签订后,俄一举超越清只是时间问题。


【答题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插图源于网络】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