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绍兴自古广出师爷,天下皆知。

师爷的正式称呼是“幕友”,或者叫“幕宾”、“幕客”,其实就是我们熟悉的“幕僚”。

清朝政治的一大特色,就是官员花钱请师爷当助手,有的甚至全靠师爷处理公务,没有师爷就玩不转,他们或为幕主出谋划策、参与机要,或为幕主起草文稿、代拟奏疏,或为幕主处理案卷、裁行批复。

清朝各大小政府衙门,都少不了师爷,有人做过估计,假设每个衙门请四个师爷,那么全国的师爷总数差不多有两万人,因为全国有1358个县、124个州、245个府,18个行省的布政司、按察司、巡抚、总督衙门,朝廷六部、大理寺、理藩院、詹事府、都察院等中央机关衙门,也都聘请师爷。

这个庞大的群体,不亚于正式官僚团队。

01

雍正时期的传奇师爷邬思道,就是绍兴师爷的典型代表,据说是绍兴师爷的祖师爷,很多典故就在他身上了。

至于他和雍正的关系,雍正王朝自然有加工成分。

我们就选一些其他的来说吧。

讲邬思道,得从另外一个人讲起。

《清代名人轶事》里有一段话:“雍正一朝,汉臣中最蒙恩眷者,莫如田端肃文镜,李敏达卫二公。”

大意是说,雍正最恩宠的汉人大臣有两个,一个是田文镜,一个是李卫。

田文镜,康熙、雍正时大臣,原隶籍汉军正蓝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汉军正黄旗,是雍正时期最著名的督抚之一。

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原因是文凭太低,仅仅是个监生出身,未经科举考试入仕,所以在康熙时期一直是个“小爬虫”,而不是什么大臣,康熙二十二年才当了个小县丞,多年来一直原地踏步,过了将近30年,才当了个侍读学士。

他“深受宠待”,是雍正即位以后,而那时,他已是满头白发的老人了。

雍正元年,田文镜得到一个机会,被派去华山致祭,得知山西巡抚瞒报灾情,立即进行了揭发。

雍正最恨贪官污吏了,田文镜一出马就整了一下他的心头恨,自然得到雍正信任,雍正干脆命他当山西布政使。

到了山西,田文镜快刀斩乱麻,很快高质量地处理了多年积压的案牍,“吏治为之一新”,更获雍正信任,对他给予极高评价:“忠诚体国,公正廉明”。

短时间内,田文镜就成为雍正最欣赏的督抚大臣之一,其他两个是李卫和鄂尔泰。

雍正还称田文镜为“巡抚中之第一人”,曾感慨地说:“若各省督抚皆能如田文镜、鄂尔泰,则天下允称大治矣。”

雍正对田文镜的喜爱和宠待,甚至到了偏心的程度,哪怕他因为官刻薄先后遭人参劾,雍正对他的“感情”也丝毫未变,反而称其“实心任事”,是“模范疆吏”,田文镜的仕途,丝毫未受影响,甚至还从这种参劾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雍正六年,田文镜被任命为河南山东总督,而这个职位,是专门为他而设的,“不为定例”。

田文镜尽心尽力做事,不但不被理解,反而遭到参劾,心中自然很委屈,雍正是这样安慰他的:“此事朕已洞悉原委,你一些不必系念。只要自己信得,乃可对天地神明,小人之流言何妨也?不必气量窄小了。”

雍正对田文镜,甚至还有一种护犊子心态,比如任命沈廷正任河南道后,雍正担心他和性格刚直的田文镜处不好,特意对他耳提面命:“你若不实心协助你上司,稍有他处,请托瞻顾,坏朕地方吏治,夺弄田文镜,你一负恩,朕加罪必倍之!慎之!”

明明白白告诉沈廷正:你若敢动田文镜一根毛,看老子怎么收拾你!

雍正剧照

有人总结说,田文镜之所以获雍正如此信任,是因为他完全符合雍正的用人标准:

一,尽心竭力;

二,勇于任事;

三,不避嫌怨;

四,厉行新政;

五,清廉节俭。

当然他也有很多问题,比如为政过于严苛,为完成任务一味迎合上意,对下属和百姓残酷、刻薄,等等等等。

但这些问题,相比他的优点,在雍正眼里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02

实际上,田文镜的光芒再耀眼,也不过是个月亮,他的背后有一个太阳,这个人就是他的师爷邬思道。

邬思道,浙江绍兴人,虽然自幼喜欢读书,但却不善于应付科举考试,怎么考也考不中,家里又穷,既然长大了,就得自谋生路。

邬思道腿有残疾,走路得拄拐棍,干啥营生好呢?

看来除了给人当师爷,没有更好的选择。

后来,他在河南开封给人当师爷当出了名,田文镜当时是河南巡抚,知道后就去请他。

这人果然不简单,田文镜后来办的那些棘手案件,都是他指点的结果。

得到田文镜信任后,邬思道决定投桃报李,问他“愿为吐气督抚,抑或庸碌督抚”,田文镜说,这是什么话,谁不想更有作为?我又不是混日子的人,邬思道说那好,我可以让你做到这一点,但是有个条件,接下来我将为你做的这件事,你不得干涉,田文镜说,这个可以有,但我可以知道是什么事吗?

邬思道要替他做的事,是替他准备了一道上给雍正的奏章,他说这道奏章非同寻常,一旦送到皇上手里,你的前途将不可限量,但是奏章的内容,你一个字也不能看,因为你看了,肯定要阻拦,事情就搞不成,你若信任我,我就干,不然就当我什么也没说。

仅从邬思道的表情来看,此事一定非同小可,说不定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但他相信他尊敬的邬先生不会害他,再说他年纪这么大了,再不搏一搏就没机会了,于是“慨然答应”。

邬思道做的这件事,的确非同小可,因为他上这道奏章,居然是弹劾隆科多!

隆科多可了不得,既是炙手可热的权臣,又是雍正的娘舅,官居大学士,是拥戴雍正即位的最大功臣,可以说,没有隆科多,就没有雍正的今天。

然而,雍正上台,给了隆科多许多特殊的恩宠后,就想除之而后快了,因为他的秘密,这个舅舅知道得太多了!

可是雍正的心思,谁又能看透呢?就算看透了,谁又敢做呢?满朝文武,巴结这个皇上的舅舅还来不及呢。

邬思道却把雍正的心,看了个一清二楚。

这就是异于常人的胆识。

仅仅看准了皇上的心思还不够,还要敢于出手,这又是邬思道不同于常人的地方。

当雍正看到这道弹劾隆科多“目无皇上”的奏章,心里比三伏天吃了冰棍还舒坦,立即交六部核议,六部这才明白皇上想干啥——他若不想办这个舅舅,是不会有如此迅速的举动的,甚至还会想办法压下来。

这叫无声的命令,六部读懂这命令后,自然是按命令行事,办了隆科多的罪。

田文镜剧照

03

做了这件其他人谁也不敢做的事,雍正对田文镜更另眼相看了,对他是“宠遇日隆”。

可是后来,田文镜和邬思道这对“黄金搭档”,却因一点小事产生矛盾,田文镜不知道谦让,自尊心极强的邬思道“愤而辞去”。

背后的太阳没了,田文镜这个月亮,顿时暗淡无光,无论是做事情,还是给雍正的奏章,没有一样合雍正的意,多次遭到雍正谴责:

“自此文镜奏事,辄不当上意,数被谴责”。

据李岳瑞的《春冰室野乘·田文镜之幕客》,邬思道离开后,事事不顺的田文镜只好请邬思道回来,邬思道说回来可以,但我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每天必须在我案上放一个五十两重的银元宝,我要看到那个银元宝,才有灵感给你写东西,田文镜只得答应。

但这个桥段只能当小说看,事实上,邬思道离开后就一去不复返,而且从此以后杳无音信,谁也不知其下落,直到田文镜死后,才有人在北京看见过他,据说他给雍正当师爷去了。

失去了邬思道辅佐的田文镜做事越来越笨,在官场也开始走下坡路,雍正也对他越来越不满,竟然在雍正九年说他“近来年老多病,精神不及,为属员欺诳…”——看来老田真是老糊涂了,连属下都能欺骗他!

一年后,雍正的语气更加严厉:“近闻豫东两省,吏治甚有不协……更宜惩贪奖善,纠谬绳愆……否则不亦有忝厥职,大负朕恩耶?”

田文镜再笨,也明白了雍正的意思,算了我还是主动一点,免得到时候死得很难看,于是上疏请求退休,雍正立马批准,没多久他就去世了。

补充一个典故,邬思道为田文镜府幕,声名日重,后来连雍正都知道了。

有次田文镜上一道请安的折子,雍正批道:“朕安,邬先生安否?”

月亮再漂亮,也不要忘了太阳才是核心。

最佳贡献者
2

谢谢邀请,由《邸晓居MBA侃历史》来侃一下:

据记载,邬思道确有其人,浙江绍兴人,在时任河南巡抚田文静的衙门做幕僚,因为代田文静书写奏折而名噪一时,也由此被雍正帝识其笔法而知其名。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有二月河《雍正王朝》作品故事叙述,事情还得从康熙四十六年春说起,就是这年的春天的一档子事改变了邬思道的命运。

假扮黄商的皇四阿哥胤禛,来到扬州体察民风,他门下的清客戴铎与邬思道是同科举人,在姹紫嫣红的扬州虹桥巧遇,看到满面春风的戴铎,邬思道判断他发达了。

由于是同年同科的举人,自然喜不自胜,二人找了芳草新绿的避静处聊了起来。
(图片来自网络)

如此景致,如此的人物,一个春风得意,一位落魄失意的瘸子,两人两景衬托出邬思道的不得志,可是没想到这位同科举人的戴铎将自己引荐给了假扮黄商的皇四阿哥胤禛!

由于当年邬思道的大闹考场,天下人那个不知晓,四阿哥胤禛自然领略邬思道的大名。

通过引荐,当然戴铎没有说出四阿哥胤禛的真实身份,邬思道自然也就不知道了,四阿哥与邬思道兴致勃勃的谈论着那年因为邬思道痛贬官场黑暗,并纠集四百多学子大闹贡院及贬庛时政的那篇缴文!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二人说了不禁哈哈大笑,四阿哥胤禛爱才,不禁邀请邬思道一起于酒楼把酒叙谈。

邬思道什么眼神,从举止言谈中看出四阿哥胤禛不是等闲之辈,就应了同往,哪成想在酒楼偶遇贵为扬州政府的车铭。

一身傲气的邬思道虽然瘸了,嘴却不让人,因为与车铭也是同科举人,当场与车铭来了一场撕逼大战,讲了车铭的笑话。

车铭虽然与邬思道是同年,哪瞧得上这个落魄且又瘸了的邬思道,不禁反唇相讥,哪想到邬思道一句话把一个四品知府整傻了!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邬思道端起酒杯说:就今天这杯酒,我饮是酒,而你饮就是祸水!

车铭大怒想到,你一个落魄举人,且被革去功名,又残疾在身,怒说,我倒要看看这究竟是“祸水”还是“酒”呢?

想想看二月河的作品,让人看了直出冷汗!他一个瘸子怎么可以斗得过一位在职官员,何况邬思道还有罪在身。

四阿哥胤禛就在旁边看看邬思道是如何料理此事的。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二月河的话锋一转写到:邬思道一看车铭急眼了,我念在我们同年一场,可赠诗一首,邬思道喊店小二要了笔墨,只见写道:

苦苦苦苦苦皇天,圣母薨逝未经年。江山草木犹带泪,扬州太守酒歌酣。写完,签上了自己的大名,无锡书生邬思道赠车铭大老爷。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太后死了不足一年,你车铭作为朝廷命官在这里把酒言欢,一个大不敬就会要了车铭的命。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这一幕看呆了所有的人,四阿哥胤禛更是拍案叫绝,此时的四阿哥胤禛决定要把这个邬思道一定笼入自己的府中。

(以上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请关注《邸晓居MBA侃历史》侃,既以故事的形式回答问题!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评论、留言必回复!

3

历史上的邬思道就不说了。雍正没有当面见过邬思道,只是在田文镜的一道请安的折子中批道:

“朕安,邬先生安否?”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雍正和邬思道应该相互不认识。



《雍正王朝》中的邬思道,在没认识雍正之前就已经是震动朝野,名气很大的一个人。

邬思道的履历,电视剧中一笔带过,描述的不多。小说中说的很详细,直接搬运:

康熙三十六年臣为孝廉,应天府试,率五百举人抬财神大闹贡院,此事震动朝野,天下皆知。虽说是激于义愤,到底是触了国法,先帝曾连下诏旨捕拿,臣又僭逃在外。但臣的两条腿,却在逃亡路上被几个剪径的水匪打折了。

由此可见,当年的邬思道也算是个人物,甚至连康熙皇帝都知道他的事迹。只不过因为得罪了朝廷官员,不得不逃跑。而他的一条腿,也在逃跑途中被水匪打断。

雍正很早就听说了邬思道的大名,一直想聘为幕僚,只是没机会遇到。



雍正和邬思道的相遇和相识,电视剧和小说不一样。

小说中雍正和邬思道是偶遇。邬思道在听说大赦天下后,来到扬州,恰巧碰到了雍正潜邸的幕僚戴铎。他跟戴铎很早就认识,经戴铎的引荐,认识了雍正。

小说的内容大致如下:

哟!这不是静仁先生么?”背后突然有人说道,“这些年您在哪儿?又怎么独个儿在这里呢?”邬思道才想起来是同乡戴家湾的孝廉戴铎。因笑道:“项铃,原来是你!
不怕静仁兄你笑,如今我在北京给人家当听差呢!来,我给邬兄引见一下!”
果见桥下石栏旁站着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公子,那青年倚栏而立,一条乌亮的发辫直垂腰间,似笑不笑地看着他们过来。
刚要说话,载铎已一个千儿打了下去,禀道:“四爷,这就是您常念叨的邬思道邬先生,可巧儿今儿就叫奴才碰上了!
这是我们殷四爷,北京城没人不知道,十八家皇商位列第四!”

而电视剧中则改为邬思道被关押在牢中,雍正乘着赴江南募捐赈灾之机,委托年羹尧寻找邬思道。年羹尧找到后,让他的妹妹年秋月负责照顾,雍正和年羹尧隔着窗户瞄了一眼邬思道后就走了。雍正嘱托年羹尧将邬思道先送回北京。

在北京的雍王府,雍正携福晋和弘时弘历,正式拜邬思道为师,教授弘历和弘时功课。

到了晚上,邬思道与雍正闲聊。邬思道不解雍正为何如此器重自己。雍正起身,朗读了一段邬思道当年大闹考场的一篇檄文:

二君设心何其谬也?独不念天听若雷、神目如电?呜呼!吾辈进退不苟,死主唯命,务请尚方之剑斩彼元凶,头悬国门,以做天下墨吏!
士立紫垣噤口不言。一旦有义士者挺身而起,或刺之阙下,或杀之辇中,四方闻之,独不笑士大夫之无人耶。


雍正的真诚,将邬思道感动地老泪纵横,浑身一颤,当晚就为雍正参谋了追缴户部欠款一案,力劝雍正接这个差事,为康熙分忧,做一个孤臣。

雍正的夺嫡之路,从这一夜开始。



提到雍正和邬思道,就不得不提一下年羹尧。电视剧中的年羹尧,真可谓是个心机男。



雍正南下筹粮赈灾,年羹尧自己的差事不管不顾,跑到雍正的必经之路等了他两天,遇到雍正后,雍正问他在杭州将军手下是否顺心,年羹尧表示自己还是更想到北京发展。

找到邬思道后,又让自己的妹妹服侍邬思道。连雍正都觉得很奇怪,为何要让自己的妹妹去照顾一个不认识的穷书生。

年羹尧的回答也让雍正很满意。利用邬思道拍雍正的马屁,年羹尧调回京城的计划,成功了。

年羹尧的毁灭之路,也从邬思道这里开始。

4

谢谢邸晓居MBA侃历史的邀请。历史上的邬思道其实并不是雍正的谋士,而是田文镜的幕僚。不过由于《雍正王朝》的缘故,邬思道才被人广为所知。至于邬思道是怎么和雍正相遇,以及被发掘,邸晓居MBA侃历史的回答基本上已经说得很清楚。所以我个人觉得还是介绍一些和历史上的邬思道相关的事情。

邬思道是浙江绍兴人,古代绍兴这个地方出师爷,有“无绍不成衙”之说。其实历史上的邬思道其实也是和小说中的邬思道一样,都是一个好谋士。据说雍正非常宠幸田文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背后有邬思道给他出谋划策。最有名的就是邬思道猜中雍正心思,让田文镜参雍正的舅舅隆科多。据传言雍正曾经在田文镜的奏折上批下了这样一句话“朕安,邬先生安否?”,当然这些事情都不正史记载,真伪不得而知。

到现在,其实邬思道的资料也是很少的。许同莘写《公牍学史》,提到了邬先生,但是不知其名。萧一山写清史,其实也没弄清楚这位邬先生的名字。后来,还是现代学者冯尔康写《雍正传》,从田文镜的奏折中在找到邬思道,并且据他分析,邬思道可能是雍正派到田文镜身边的密探。历史上真正的邬思道是怎样的,其实现在还未知晓。

5

雍正如何发掘的邬思道还要从一副对联说起:左丘明有眼无珠,不辨黑黄却认家兄,赵子龙浑身是胆,但见孔方即是乃父。



康熙晚年,吏治腐败,贪污腐败成风,科举舞弊案频发,康熙五十年江南科场案,考官赵晋,左必藩收受考生贿赂,徇私舞弊,其他考生气愤不过,数百人抬着财神到学府抗议,上述对联就是讽刺赵晋和左必藩只认钱,胆大包天,把国家的抡才大典当成挣钱的工具。

著名作家二月写了“落霞三部曲,其中的《雍正皇帝》最为精彩,也是最成功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里二月河”移花接木,把这段真实的历史写进自己的小说《雍正皇帝》里,写成虚构人物邬思道的事迹。

历史上真实的邬思道,不是什么名动京城的大人物,他科举不中,是田文镜的一个幕僚,也就是类似现在的秘书,智囊,顾问。没有确切历史记载邬思道见过雍正,也不是什么帝师。



按照小说和电视剧的说法,邬思道带领考生到学府抗议,邬思道揭帖传遍天下,朝野震惊。

朝廷待其不薄矣,二君设心何其谬也?独不念天听若雷,神目如电?呜呼!吾辈进退不苟,死生唯命,务请尚方之剑斩彼元凶,头悬国门,以儆天下墨吏!士立紫垣,噤口不言。一旦有义士者挺身而起,或刺之阙下,或杀之辇中,四方闻之,独不笑士大夫之无人耶?……”



雍正慧眼识英才,通过这篇文章,判断邬思道乃是难得的人才。所以说通过这场科举案,通过这篇文章,发掘了邬思道。

在小说和电视剧中,邬思道深谙帝王心术,对康熙皇帝的心思揣摩得非常透,每次都能拨开云雾见日月,在关键时刻指点雍正,雍正在九龙夺嫡中取得成功,登上帝位,邬思道居功至伟。

6

我杨角风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在《雍正王朝》中,老四胤禛之所以最后能登上皇位,可以说跟邬思道的辅佐有很大的关系。作为《雍正王朝》中顶级的谋士邬思道,他不会不知道老四胤禛的性格和脾气,甚至也能算出来事成之后,他可能会卸磨杀驴。那么,既然这样,他为什么仍然心甘情愿的辅佐老四胤禛呢?

他又是因为何事被老四胤禛发掘的呢?

一、

邬思道出山:

邬思道的出场非常的传奇,是年羹尧发现并救出来的,认为是人才,并举荐给了老四胤禛!

老四胤禛马上让他速速把邬思道送到京城家中,而年羹尧更是让自己的亲妹妹伏侍邬思道。

而老四胤禛跟邬思道还没有正式见过面,从南方赈灾刚刚回到家,就拉着自己的孩子要拜邬思道为师,弄得邬思道都感到受宠若惊。

这里不免让人有些疑问,在老四胤禛并没有见识到邬思道的真本事之前,为什么就迫不及待的要拜师呢?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年羹尧已经帮忙回答了。

这也是当时老四胤禛问他的话:

“你怎么想到让自己的妹子去服侍邬先生啊?”

他之所以派亲妹妹年秋月去伺候邬思道,就是因为,老四胤禛让他找的这个邬思道本就是为了给世子们当老师的。用年羹尧自己的话讲:

“既然是给少主子请的老师,既然也就是奴才们的半个主子……”

可见邬思道还没有跟老四胤禛见面就已经成了年羹尧口中的半个主子了!

而在江南,老四胤禛已经隔着窗户见到邬思道了,只不过邬思道并没有见到老四胤禛。用胤禛自己的话讲,就是在这里就不跟邬思道见面了,等到了京城再说。

二、

邬思道身世之谜(一):

整部电视剧都没有提到邬思道的身世到底是什么,也没有发现他除了老四胤禛一伙,再有其他的亲人和朋友。但是要知道,一个人能牛气到这种地步,自然不可能会平白蹦出来的,他的身世自然也值得推敲,而这个身世就隐藏在他跟老四胤禛的对话之中。

其实老四胤禛最终能当上皇帝,也在于他善于用人,不管是年羹尧、田文镜、李卫,还是邬思道,甚至老十三胤祥。都各具特点,按照我们熟悉的刘邦的经历讲,打仗布兵比不上韩信,治国安邦比不上萧何,出谋划策比不上张良,但是为什么最终是刘邦当上皇帝呢?

这就是老四胤禛的为人处世之道,比如给予田文镜足够的信任,他就尽心尽力去办好差事,甚至得罪阿哥们都在所不辞。比如李卫,也是因为老四胤禛的知遇之恩,让他时刻不忘报恩,甚至都当上封疆大吏了,还跑到监狱耍小流氓脾气暴揍骂雍正帝的老生。甚至年羹尧,临死之前还伤心的把雍正帝给他的佛祖还给他,然后嚎啕大哭。

所以在笼络人心方面,老四胤禛还是有一套的,比如对待邬思道身上,他就连做几件事,让邬思道死心塌地的归顺于他。

老四胤禛在江南并没有见邬思道,并不是不重视他,而是因为他城府深,深到一般人根本就意识不到。

也正是带着这种明显的笼络人的目的,所以老四胤禛才能未雨绸缪,最终一举捕获邬思道的心。

那么他都做了哪些事情,最终让邬思道心甘情愿的辅佐他呢?

三、

邬思道身世之谜(二):

在江南的时候,通过年秋月给邬思道洗脚的对话,我们大体了解了一下邬思道的情况:

“郎中说了,您的腿啊是因为在大牢里呆的时间太久了,受了湿气才弄成这样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第一个信息,那就是邬思道蹲了很久的大牢了,不像是几个月的情况,估计至少也得好几年。

也就是一个蹲了很久大牢的人突然被救出来,而且还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妹子服侍,又给请郎中,又给烫脚治病的。这让邬思道非常的感动,也感觉这一切都在雾里。

甚至在回到京城以后,年秋月还给他做了一对护膝。作为一名有些清高的文人,他嘴上却说自己还没有这么没用,心里也是非常感动的。

所以,老四胤禛做的第一件事,那就是好好的伺候好了邬思道,让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在老四胤禛回府的当天,邬思道其实还在故作清高,磨磨蹭蹭的挺直腰板,其实他也是给自己抬价。

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老四胤禛跟他第一次见面就给他行了一个鞠躬大礼。这让他的清高一下子飘到了九霄云外,赶紧不顾腿疼,也是跪下还礼。

因为邬思道是汉人,前面年羹尧也给老四胤禛讲过了,他规矩多,这也是为什么老四胤禛在江南不跟他见面的原因。因为他要准备必要的见面礼仪,那就是按照汉人的规矩,带全府上下都拜邬先生为世子的老师。

所以,这第二招,就让邬思道招架不住了,毕竟邬思道是一个戴罪的残疾人,老四胤禛全家老小都给他跪拜,这种待遇,相信全天下也找不到第二家了,这也由不得邬思道拒绝,

四、

邬思道身世之谜(三):

等到了晚上,老四胤禛终于祭出了大招,因为此时的邬思道仍然想不明白,我一个戴罪之人,为什么会突然受如此礼遇?

然后老四胤禛就背了一首诗,而这首诗正是邬思道十年前写的:

“朝廷待彼不为薄矣,二君设心何其谬哉!独不念天听若雷,神目如电……”

这篇文章其实是邬思道十年前写的《士子揭世文》,这篇文章是写于康熙三十八年,那一年年羹尧也参加了顺天府乡试。

而这次乡试出了舞弊案,这篇文章就是揭秘舞弊的,并且在坊间流传开来。当时康熙帝是震怒的,把主考等人打入大牢,可是等出榜以后,这篇文章揭秘的作弊者却都位列高名,这让康熙帝怀疑自己判断有误,可能是冤案,于是《士子揭世文》就变成了毁谤的文章了。

按照这个记载,再加上邬思道承认这篇文章是自己写的,而且正好是十年,那么可以判断,邬思道当年要不就是主考,要不就是知道内情的人,不然他写不出这篇文章。

如果是主考,那么邬思道的名声应该早就打响,这跟电视剧中的人设不匹配。所以,邬思道应该是知道内情的人,甚至可能是跟年羹尧一起参加的乡试,不然的话为什么是年羹尧举荐的他呢?

而正是他的这篇文章得罪了利益集团,才会被以诽谤罪打入大牢,并且进了黑名单,不能出仕为官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后来雍正帝继承皇位后,赶回来要杀他而不能让他做官的原因。

而老四胤禛能背下他的文章,可以说提前做足了功课,给了邬思道足够的尊重,而且从文友的角度告诉他,他的文章是好文章,跟他产生了共鸣。再有,则等于告诉他,你的委屈我明白,你的抱负我也清楚,我是懂你的人,珍惜你的人,只要跟着我干,我能帮你实现抱负。

这就是打蛇打到了七寸上,邬思道的七寸就在于此,所以几句诗读完,废话不多,俩人就举杯庆祝了,再然后就是邬思道提出了户部欠款一事到底该怎么处理了。

正应了一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啊!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7

原创观点!

二月河的《康熙大帝》和唐浩明的《雍正皇帝》都讲了帝师邬思道是如何被雍正发掘和重用的。

是的,邬思道因带领众考生闹考场和写了一篇檄文名声大臊。但同时罢了功名,被当朝通辑!

后来得到康熙特赦,才了事!

雍正当时是四皇子,一次体察民情时陪同雍正一起的家奴戴铎碰到了邬思道。邬思道是戴铎同乡,以前很要好?加之邬思道善机谋,处策略,戴铎就向当时正要人的四皇子雍正推荐了他。

在这之前,雍正也久闻了邹思道大名,出于惜才就按纳了他!

后来邬思道真有本事,为雍正谋划很多大事,果然了得!

8

文/酒翁(更多精彩请点击关注)


谢邀~


无论是看过二月河小说的,还是看过《雍正王朝》电视剧的,想必对邬思道都非常的熟悉,神一般的人物,神一般的存在,雍正登上皇位必不可少的智囊。题主设定了“帝师”两个字,那基本上就锁定了题目背景是二月河的小说和《雍正王朝》电视剧,但这两处又存在着不同,今儿,酒翁就来分别聊聊这两处的邬思道是怎么被雍正发掘的。

历史上的邬思道

上文说到因为题主设定了“帝师”,所以,直接锁定是电视剧和小说,其原因是因为邬思道在历史上却有其人,但他是雍正的宠臣田文镜身边的幕僚,和小说/电视剧不同,雍正虽然知道邬思道,但是雍正与邬思道从未见过面,所以,邬思道谈不上帝师。



二月河的小说

小说里雍正与邬思道的相见是在江南的扬州,由于之前两人没见过面,所以,是雍正身边的幕僚戴铎在大街上看到了邬思道,因为戴铎与邬思道很早就认识。两人在街上遇见并寒暄后,戴铎将邬思道引见给了身边的四爷,此时有一个细节,戴铎在引见时,是这么说的:四爷,这就是您常念叨的邬思道邬先生,可巧儿今儿就叫奴才碰上了。奇怪了,既然雍正与邬思道并没有见过,那雍正为啥经常念叨邬思道呢?


其原因是因为邬思道在康熙三十六年应天考试时,曾率五百举人抬着财神大闹贡院,此事可谓震动朝野,天下皆知,当时,康熙曾下旨要捉拿邬思道,但邬思道逃掉了,但只可惜,在逃亡过程中,被水匪给打折了一条腿。所以,雍正知道邬思道就是因为邬思道当年闹贡院的事情。

在戴铎引见结束后,几人就找了个地儿坐下来喝酒聊天,可谁曾想在这遇到了扬州知府车铭,车铭正在包厢里大摆筵席。邬思道与车铭是同一届的举人,两人认识,可时过境迁,当下的两人身份地位相差悬殊,一个是扬州知府,一个则是落魄逃亡的犯人,此情碰面,难免一顿嘴舌相战。过程不一一细说,咱们只道最后车铭不仅败下阵来,且还邀请邬思道入席,其原因就是因为邬思道现场作诗一首:苦苦苦苦苦皇天,圣母薨逝未经年,江山草木犹带泪,扬州太守酒歌酣。这首诗的威力可大啊,说的是车铭这位朝廷命官,在太后死了不到一年,就把酒言欢,这是对太后的不敬,这不敬之罪,在当时可是非常之大的。


坐在邬思道身旁的雍正(当时还是胤禛)将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对邬思道的喜爱之情更是加重不少,而身旁的戴铎也非常了解四爷的心,并向胤禛打包票,次日将邬思道引见到胤禛身边。但很可惜,次日当胤禛和戴铎一行人去到客栈找邬思道时,邬思道已经结账走人了。由此,雍正和邬思道的第一次相见,到此也就结束了。

《雍正王朝》电视剧

上文我们说了历史上和小说里,咱们接着来说说电视剧里,虽说电视剧是依据二月河的小说翻拍的,但在这个环节,存在着不一样,雍正与邬思道的相见,不是在江南大街上,引见邬思道的也不是戴铎,而是雍正的另一个家奴年羹尧,当时邬思道被关押在大牢内,年羹尧通过一些办法将其救出,并安排在一套房子里居住,并安排了自己的妹妹年秋月照顾邬思道,半夜时刻,年羹尧领着四爷来看邬思道,但四爷胤禛和年羹尧并未推门而入,而是从窗户里看了一眼邬思道就离开了,走前嘱托年羹尧一定要将邬思道送回北京。

后来胤禛回京,年羹尧带着邬思道到四爷府面见胤禛,胤禛则带领着全家老小,特别是弘时与弘历,一起拜见邬思道,并要求两个儿子拜邬思道为师。邬思道对胤禛如此善待自己不得其解,于是就询问四爷,四爷则直接与邬思道谈论起邬思道当年所写的文章,以及和邬思道聊起当年大闹贡院的事情。邬思道在听到胤禛对自己如此关注后,心中非常欢喜,于是就决定留在胤禛身边,给胤禛做幕僚。


从此就有了后来邬思道的出谋划策,将胤禛一步步在夺嫡之路上,取得最后的胜利。


综上,酒翁则简略的细述了历史上,小说里,电视剧里,这三处邬思道与雍正的联系,而胤禛招募邬思道,其原因也是因为邬思道非常有才华,胤禛从他身上可以得到很多的帮助。


谢谢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们会喜欢~

9

邬思道能被乾隆注意,主要是因为田文镜这个人。田文镜是雍正朝名臣,被雍正称为模范僵吏,甚得器重。为官一生,能得皇帝青睐,可见能力非凡。但翻一下田文镜的简历就知道,此人文化水平当是不高。虽为名牌大学(国子监)出身,但却并无功名。22岁时以监生身份得任福建长乐县县丞(副县级),30岁任山西宁乡县知县,到61岁,还只是个内阁侍读学士。一般人到了这个年纪,也基本上望到码头看到岸了。可没想到领导人的变更,使田文镜的人生一下子驶上了快车道。实报山西灾情,使雍正注意到他,弹劾隆科多使雍正将其倚为重臣。

然而他之所以能让雍正注意他,有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给雍正的奏折写的好。不管是奏事也好,弹劾也好,奏折写的都令雍正啧啧称赞。而特别的令雍正眼前一亮,心中一畅的应该是弹劾隆科多的折子。恃宠而骄,擅作威褔的隆科多早已经让雍正有了想修理他一番的想法,只是没找到合适的由头。可皇帝毕竟是皇帝,心想事成的几率自然是很大的。就有人有着这么敏锐的政治嗅觉,嗅出了有着巨大政治回报的机会,并且果断出手,一把抓住了这个机会。这个人就是田文镜。雍正二年,田文镜弹劾隆科多居功自傲,目无君主。雍正批复曰:“朕御极之初,隆科多、年羹尧皆寄以心腹,毫无猜防。孰知朕视为一德,彼竟有二心,招权纳贿,擅作威福,欺罔悖负,朕岂能姑息养奸耶?”自此隆科多的人生开始走向灰暗,而田文镜的人生则扶摇直上。

雍正批复田文镜的话“朕就是这样汉子”。

试想一下,什么样的折子能有这么大的杀伤力。是一个监生出身的人能写的出来的吗?雍正在读完折子的时候会不会扯出田文镜的档案看一看,再问一问这个高中文化水平的干部是怎么写出这么个具有博士后水平的论文的。再翻一翻他以前的奏折,文风笔法均属上乘,且应是皆出自一人之手。这个人不是田文镜,该是谁呢?那么在这个时候,田文镜背后的男人邬思道老师,也就该进入雍正的视野了。邬思道在成就田文镜的同时,田文镜也成就了邬思道。至于他后来能离开田文镜,再成为帝王师,其起点应始于此。

10

邬思道是浙江绍兴人,古代绍兴这个地方出师爷,有“无绍不成衙”之说。其实历史上的邬思道其实也是和小说中的邬思道一样,都是一个好谋士。据说雍正非常宠幸田文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背后有邬思道给他出谋划策。最有名的就是邬思道猜中雍正心思,让田文镜参雍正的舅舅隆科多。据传言雍正曾经在田文镜的奏折上批下了这样一句话“朕安,邬先生安否?”,当然这些事情都不正史记载,真伪不得而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