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轻的时候不喜欢念书,喜欢犬马,喜欢音乐,喜欢华美的衣服。
这不就是当代活脱脱的80后,90后,00后的共同写照么。
2.做事坚定,认准的事情不回头。
比如最著名的三顾茅庐,一次见不到,去第二次,两次见不到,再去第三次。(“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这固然反映了刘备求贤若渴,也同时反映了刘备性格的一个侧面: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做成。
再比如年轻的时候,见督邮,人家不见他,他气的去把人家绑起来打了一顿,然后跑了。(“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柳,弃官亡命。”)
换成普通人,想见一下高官,人家摆架子不理会你,一般人可能就算了,刘备呐,可不这样,要么你就见我,要么我揍你一顿,反正揍完了也是见面了。
《三国演义》里把鞭打督邮写成是张飞干的,谁想这样的事情实际上是刘备干的呢!
所以啊,幸亏三顾茅庐的时候刘备已经不年轻了,不冲动了,说不定能把诸葛亮也绑起来揍一顿:我让你不见!让你不见!让你不见!
(图片:桃园三结义木雕)
3.社会你备哥,人狠话不多。
刘备这个人呐,不太爱说话,但是喜欢结交朋友,(“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 )做起事情来也很果断,杀人的时候也绝不手软。
例如在刘表手下,劝袁绍袭击曹操:“曹公北征乌丸,先主说表袭许,表不能用。”
曹操让他袭击袁术,他却趁机杀了车胄:“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击术。灵等还,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
(图片:三国形势)
4.做事以仁义为本,真的也罢,假的也罢,他直到死都一直在贯彻自己的这个理念。
有人说刘备仁义是在演戏,但是演一时的戏不难,一辈子都这样演,临死前还这样演,那他到底是真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还是在演戏,那就很难说了。
例如在当阳长坂坡,刘备不愿舍弃百姓逃离:“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图片:刘备携民渡江)
在襄阳,诸葛亮劝他攻打刘琮,占领荆州,刘备说:“吾不忍也。”
关羽被东吴杀死,刘备起兵讨吴,谁劝也不听:“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
这件事后世很多人认为刘备不明智,不懂政治,凭个人感情用事等,然而,反过来看,刘备不就是靠仁义感情笼络人心的么,关羽张飞诸葛亮等对他誓死追随,情感因素大于功利因素,刘备这一做法是不明智,但是这也正是他为人“一以贯之”的体现。
刘备自我评价:“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
5.知人善任,善于笼络人心。
刘备本人在历史上关注度不高,但是他的部下诸葛亮关羽,是文臣武将的标杆,不管是在民间官方,不管是学者大儒,草野村夫,都很敬仰崇拜他们,不管哪个朝代一律都给以极高的评价,实在是非常难得的,而他们效忠的君主是谁?
正是刘备。
(图片:成都武侯祠中的刘备雕像)
再比如,张飞马超赵云,这些人物在后世,几乎个个名字响当当,而历史上的蜀汉呢,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几十年的割据政权罢了,由此可见刘备此人必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能让部下忠心耿耿的追随一生。
刘备临死前特意嘱咐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后来果然马谡严重失职,可见刘备识人眼光有毒辣之处。
有刺客想杀刘备:“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6.胸怀大志,雄才大略,百折不挠。
“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於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曹操:“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曹操对待刘备:“曹公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图片: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
陈寿:“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刘备投奔袁绍的时候,袁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
刘备投奔刘表的时候,刘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
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
陈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陆逊:“刘备世之枭雄。”
诸葛亮:“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已可知矣。”
刘备二十多岁起兵,一路奔波,直到61岁才称帝,可见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可以奋斗终身。
7.刘备金句: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图片:刘备访水镜)
“求田问舍”:后许汜与刘备共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髀里肉生”:“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注:以上引号文字皆引自《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