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叔导读:有血性的官二代和官三代,三国时期特别多。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在各自的战略思想上都其独到之处。曹操拥有百万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天时,孙权父子占据江东已历三世,地势险要而占据地利,而刘备则罗致英雄,思慕贤才而拥有人和。
所以,虽然蜀汉于三国之中最先灭亡,但在灭亡之时却仍有众多的官二代、官三代为其舍身赴死。
刘谌(?~263),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孙,蜀汉后主刘禅第五子,当邓艾的大军兵临成都时,其父刘禅决定开城投降,刘谌在苦劝无效之后,自杀于昭烈庙。
景耀六年(263年)冬,邓艾偷渡而兵临成都,刘禅准备向邓艾投降,刘谌愤怒地说道"国家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自然会有亡国之灾,这时候应该是父子、君臣一起作最后的努力,为蜀汉的江山而死,这样也可以去见先帝了!"然而刘禅不听其言,仍然向邓艾投降。于是刘谌悲愤的来到祭祀刘备的昭烈庙中仰天痛哭,在将妻子、儿女子全部杀死之后,刘谌愤而拔剑自刎。
诸葛瞻(227年7月-263年11月),字思远,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在与邓艾的决战时阵亡。
诸葛瞻作为蜀汉的官二代,他十七岁便娶了蜀汉的公主为妻,被授为骑都尉,在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之后,诸葛瞻承袭其爵。邓艾奇袭阴平之后,诸葛瞻退守锦竹,邓艾遣使送信诱降诸葛瞻:"你如果愿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为琅邪王。"诸葛瞻大怒,斩杀邓艾使者,继而率军出战。战前诸葛瞻悲愤地说道:"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最终他与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
诸葛尚(244年2月-263年11月),诸葛亮之孙、诸葛瞻长子,诸葛尚博览兵书且精通武艺,在与其父战死于绵竹时,年仅十九岁。
邓艾攻入蜀中由江油南下时,身为蜀军先锋的诸葛尚两番冲锋陷阵,独自杀退邓忠、师纂二将而重创魏军,后不幸与其父中了邓艾的埋伏,于是诸葛尚再次策马冲入魏军阵中血战,在寡不敌众后悲愤的叹道"我父子受到国家重恩,不能早日斩杀黄皓,让国家受辱人民遭殃,才导致今天的失败,还活着干什么!"随后拔剑自刎而亡,实现了诸葛丞相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遵(?-263年),蜀汉名将张飞之孙、张苞之子,官至蜀尚书,后与邓艾军力战而死。
张遵的爷爷张飞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的义弟,父亲张苞更是诸葛丞相的爱将,而他则身为皇室的外戚,官至蜀汉尚书。在魏将邓艾攻入蜀国之后,张遵在行都护卫将军诸葛瞻的麾下镇守绵竹关,当诸葛瞻父子双双阵亡之后,张遵继续与邓艾军血战,最终战死沙场。张遵作为蜀汉的官三代,他的武艺比不上爷爷张飞,名气也比不上父亲张苞,但却能死战不退,总算没有辱没“燕人张翼德”的威名。
赵广(?-263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之次子,赵统之弟, 官拜牙门将,曹魏的五路大军伐蜀时,赵广随大将军姜维与魏兵战于疆川口,后为掩护姜维退守剑阁,赵广于沓中战死。
在《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记载:"(赵云)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阵战死。"而《蜀汉本末》中也有:"大将军姜维与魏兵战于疆川口,败绩还守剑阁,牙门将赵广战死。"的记载。当姜维在沓中被邓艾击败溃退的时候,为了掩护姜维撤退、保卫父辈们打下的蜀汉基业,赵广虽没有其父赵云的“七出七入”,打遍曹营无敌手那般勇武,却也如同赵子龙的一身是胆。
黄崇(?-263年)三国时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西)人,蜀汉名臣黄权之子,官拜蜀汉尚书郎,最终战死于邓艾的乱军之中。
公元263年,黄崇跟随诸葛瞻抗击邓艾,当大军到达涪县后,诸葛瞻犹豫不前,黄崇数次劝诸葛瞻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否则将被敌军所取。而诸葛瞻则担心成都的安危犹豫不决,黄崇因此痛哭流涕,邓艾也正是因此得以长驱直入。诸葛瞻在退守绵竹之后,黄崇激励部下将士,使部下将士都抱有必死的决心,但因为寡不敌众,黄崇最终战死于邓艾军中。
傅佥(?--263年),蜀汉名将傅彤之子,蜀汉后期大将,官至关中都督,是大将军姜维的爱将,魏国攻伐蜀汉时,傅佥兵败战死于阳安关。
傅彤父子是蜀汉的中坚人物,傅彤为蜀汉将军,领刘备的中军护卫,随刘备伐吴。刘备在被陆逊火烧连营之后,傅彤为保护刘备而领军断后,吴军曾令傅彤投降,傅彤则骂道“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最终因精疲力竭吐血而亡。而傅佥继承了其父的忠勇,他追随姜维九伐中原,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傅佥斩杀过魏国大将李鹏,活捉过太守王真。傅佥其父一样忠勇,后人有诗叹曰:“一日抒忠愤,千秋仰义名。宁为傅佥死,不作蒋舒生。”
"考蜀之亡也,关氏后彝一门,歼于庞贼之手。外更得八人焉,北地王谌、武侯子瞻、孙尚、张飞孙遵、赵云子广、傅彤子佥、李恢侄球,皆所谓不愧其先者也。"
这些蜀国的官二代、官三代真的令人肃然起敬,然而他们却碰上了一位“乐不思蜀”的后主刘禅,这也难怪连司马昭都会感叹道:“人的无情,竟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让诸葛亮在世,也不能辅佐他长久安全无事,何况是姜维呢?”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创出品,全网15亿次阅读的优质原创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