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谢炒米视角的邀请!由《邸晓居MBA侃历史》来回答一下这问题;师爷出身的邬思道这个老鬼,如果没有进退自如之道敢给作为皇子的四阿哥胤禛划道吗?

在热河狩猎的时候,康熙帝喜欢上了四阿哥胤禛的孩子弘历以后,邬思道就判断四阿哥胤禛继承皇位有一半的把握。

当太子胤礽搞宫廷政变,第二次被废的时候,由于旨意让四阿哥胤禛接管内务府的时候,邬思道判断已经有了七成把握。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当康熙帝急招四阿哥胤禛进宫护驾的那一刻,邬思道判断大变在即,招招见血。

邬思道一共设计了好几步棋,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让四阿哥胤禛盗取皇帝的王命旗牌赶紧放了“十三阿哥胤祥”,这是最要紧的一步。

邬思道对四阿哥胤禛说道;如果放不出来老十三阿哥胤祥,就是给你一个皇位你也坐不稳,看看,多阴险!

这时候的邬思道然然就是半个主子一样!典型的宫廷大戏的阴谋家。
(图片来自网络)

当四阿哥胤禛正式接管了大内、由十三阿哥胤祥接管了西山锐建营、丰田大营后,四平八稳的回到了雍亲王府,干嘛回来了,不住在大内?

回来清理家务来了,为什么?因为家里有一大部分人是参与了四阿哥胤禛的九王夺嫡计划,必须要灭口,不然历史如何评价!

这些教训邬思道当然明白:谋王位者亡, 邬思道焉能不懂吗? 邬思道早就打好了自己的那个破包,打了腹稿,做好了逃命的准备。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四阿哥胤禛拿到了传位诏书,回到了雍亲王府邸,邬思道主动的迎了上去,争取主动呀!一个千打下去说:皇帝回来了,看看这邬思道,马上就改口了!

因为邬思道感到自己已经对最高统治者产生了威胁,必须正确对待了!

此时的四阿哥胤禛也改口了,邬先生:你的差事朕还没想好,邬思道马上接话列举了自己有三不可用之处,说的特别诚恳。

又说道:皇帝垂拱而治,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用的是阳谋;而我,则是密室策划,,以阴谋为体,所以不可当朝为官。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邬思道又接着说,大隐于朝,小隐于野,雍正帝问道,你准备这么隐呀?邬思道说,臣准备中隐,隐于市吧!

如果哪一天皇上惦念臣了,可随时召唤,这就表明了他是不会乱说话的,讲到动情之处,眼泪汪汪的。

我准备到山西李卫处找个差事,想李卫也不会亏待我。这又表明了我去你的嫡系那里,你一定放心了吧!

雍正帝沉思了一下说;好吧,听到雍正答应了,邬思道是恨不得拿起他那个破拐杖一蹦三尺高,恨不得一步千里。

邬思道磕了一个头,悄悄的离开了雍亲王府,真正是捡了一条小命。
(以上图片来自影视资料)请关注《邸晓居MBA侃历史》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评论、留言必回复!

最佳贡献者
2

邬思道一介书生而已,雍正除他不费吹灰之力,那为什么没杀呢?个人分析如下:

一是邬思道与雍正朝昔相处十五年了,他太了解雍正帝了,他们之间的感情还是有的,雍正当时已经动了灭口邬思道的想法,邬思道就动之以情,表示自己绝不会掺和官场之事,而且服从雍正帝安排,只会活动在雍正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如果雍正需要,必要时要也可以帮雍正。雍正也不是绝情腹黑的人,念及旧情,就放了邬思道。

二是因为老十三,这是最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老十三知道邬思道是雍正的大恩人,雍正对老十三非常依靠,半分钟也缺不了的,老十三知道如果雍正对大恩人邬思道下手,那对他这个打手也一定不会手软,老十三也担心雍正卸磨杀驴,邬思道正好是老十三观察雍正动向的风向标。一旦有异,他必然会想办法自保,如果老十三反了水,那场面可有得雍正受了。

雍正也不傻,杀了邬思道,要背上忘恩负义,卸磨杀驴的恶名,而且有可能增加老十三的不信任和反水。雍正只需要能够控制着邬思道的生死,这就足够了,何必趟这浑水。

3

这个问题非常简单,瞧把你们这些“达人”们累的,为什么累呢?因为你们脑子里净想怎么写的无影的事了,怎么白话的精彩点!为什么没死,说真正的历史吧,他俩之间根本就没这些事,说剧情吧二月河没叫他死!????????

4

《雍正王朝》中,有五段关于邬思道离开的剧情 ,而这其中只有一次雍正是真正动了杀机 。

第一段是邬思道建议雍正不要接手“张五哥刑部冤案”,但是雍正却假意像康熙请命接受这项任务,邬思道不明真相,气愤中准备离开王府。

第二段是雍正感觉自己继位无望,所以准备了金银珠宝给邬思道让他离开,以让其安享晚年,而邬思道却借此重新分析了夺嫡的形式,让雍正恍然大悟。

第三段是雍正继位当夜,赶回家中,与邬思道有一番对话,而后邬思道说出了“三可用”“三不可用”以及“三隐”,最终以“中隐”的方式成功隐退。

第四段是邬思道乘车离开,十三爷胤祥赶上马上,送别邬思道,并且将如月送给了他。

第五段是雍正前往河南视察,赶在雍正达到前,邬思道带着如月,星夜离开了田文镜的府邸,至此,邬思道再无出场。

这其中,雍正真正动了杀心的就是第二段,雍正自认为夺嫡无望,选择让邬思道离开。雍正这样做只是试探一下邬邬思道的口风,看看邬思道是否留有了后手,如果这个时候除掉了邬思道,即便自己没有继位,可以凭借自己多年“孤臣”的处事之道以及“不争是争”的行为风格,只要没有人把底漏出去,依然可以自保,相对应的,做了皇帝的自己,反而是可以将自己之前的行为和行动合法化,可以不用考虑其他人的看法。

这一次,邬思道又通过自己对于夺嫡形势的分析,帮助雍正确立了收拢十三爷旧部、拉拢隆科多、择机放出十三爷的策略,成功帮助雍正登基。

而雍正不杀邬思道,除了与邬思道十多年的君臣情感外,还有一些原因让雍正不得不留下邬思道。


首先,杀掉邬思道必然引起十三阿哥的不满。

虽然邬思道一直是在雍正的府上,但是与十三也的交情非常之深,并且深得十三爷的钦佩,这一点从十三爷送别邬思道,以及送给邬思道如月就能看的出来。

十三爷胤祥素来是以侠王著称,当初因为追比户部欠款,魏东亭自尽之事就与雍正有过冲突,说明十三爷本身就是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如果邬思道的死确系跟雍正有关,十三爷定然会对雍正非常的失望,而继位之初的雍正最为依仗的以及唯一能依仗的兄弟只有十三阿哥,就冲这一点,雍正不会在这个时候动邬思道。


其次,知道邬思道的人并不在少数,特别是在最后的夺嫡之夜,邬思道已经由幕后走到了前台。

府里的福晋、年秋月以及佣人们,包括在外的年羹尧、李卫都知道邬思道的存在,更知道邬思道所发挥的作用,别忘了邬思道还是弘时、弘历和弘昼的老师,牵扯的面太大,如果贸然处理难免人多嘴杂,流传于市井而留下骂名。

同时,邬思道不同于高福,邬思道没有过错,也没有不利于雍正,如果邬思道被处死必然让年羹尧、李卫,甚至是康熙去世当晚到府上传旨办事的张五哥,这样会让一众人陷入紧张情绪,自己也会众叛亲离,陷入不利局面。


再次,邬思道并没有像年羹尧、隆科多一样,居功自傲,而是选择了急流勇退。

邬思道用自己的隐退解决了雍正心中的一个心结,这一点多少会让雍正感到感动和感激,毕竟邬思道也是对雍正夺嫡立下大功的人,而且选择了中隐,也是到李卫府上,行动、言论、交际可以说完完全全在雍正自己的掌握之下,所以也就没有再进一步,同意了邬思道的建议,让他离开去中隐了。


其实,雍正留下邬思道也是为了不时之需,比如后来前往年羹尧大营为年羹尧出谋划策,这也看出了邬思道确实的过人之处与不世之材,就这样杀掉他,确实可惜了,所以雍正留下了邬思道。

5

雍正能够顺利成为帝王,邬思道在其中所取到的作用是无人能及的,在雍正跟前15载,任劳任怨,具有十分灵敏的政治嗅觉,他不居功自傲,懂得进退,这是备受雍正重用的原因,也是其能够全身而退主因。

除此之外,雍正帝也并非是一个嗜血冷酷无情之人,邬思道和他虽然是从属关系,但时间也让得他们之间有着超越一般君臣的朋友关系,雍正手下留情也是出于此种情感。

再者,邬思道在雍正成为帝王之后,就直流勇退,明确告诉了雍正他要“中隐”于市,也就是去往李卫去处,而李卫是雍正的铁杆心腹,如此邬思道的身影还在雍正的视线之内,雍正可以掌控邬思道行踪。

还有,表现出雍正自我的容人之量,老十三被释放而出,掌控西山锐健营和丰田大营,是其最终能够坐稳皇位的重要因素,一个邬思道帮助雍正筹谋划策,一个十三阿哥帮助雍正控制军权,稳定朝局,在一定程度上都发挥出了同样重要的作用,而如果雍正除去邬思道,未免会令得老十三感动心寒,“狡兔死,走狗烹”,这要是在此时冷了十三阿哥的心,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最后,邬思道隐退之后,经常在李卫出要钱财,后来由到田文境处所要,这是告诉雍正,他没有别的想法,只想安享晚年,为子孙谋富贵,这可以从王翦率领60万大军而在中途不断差人向嬴政所要钱粮和房产是如出一辙。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邬思道懂政治,懂雍正,懂得进退,所以在其精心布局下,从容而退。

说历史,话风云,明自身,茶余饭后舒心自我,欢迎关注头条号:历史风云天下

6

在正史里,邬思道只是田文镜的幕僚,并不是雍正夺嫡的谋士。

所以,题主说的应该是二月河《雍正王朝》的剧情。

雍正本来是要杀邬思道等人,因为这些人知道的秘密太多了。杀了他们,好让自己放心。这也是兔死狗烹吧。

但是,邬思道很聪明。知道雍正当了皇帝以后,肯定会有各种顾虑。于是,先杀了不得不死的高福。然后把自己放在众多兵马监管之下,告诉雍正,自己跑不了,也不想跑。

雍正先问邬思道的想法。邬思道首先提出自己不适合做官,并列举几条不适合当官的理由。同时,邬思道趁机再陈述多年的君臣主仆之情,这是希望雍正念及旧情放过自己。

雍正又问邬思道是要大隐还是小隐。此时,关键时刻来了,邬思道无论选那个都是死路!所以邬思道选择第三种"半隐"。邬思道选择了离开雍正,但又不离开雍正的控制。于是,他去了雍正重臣田文镜手下作幕僚。这样,自己还能帮雍正做事,又不抛头露面,还能时刻处于雍正控制之下!

邬思道如此思虑周全,雍正自然没有理由杀他这个瘸子谋士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7

邬思道:有名的师爷。也是雍正皇帝在九龙夺嫡中获胜的一大助力。

邬思道做过的最为轰动的一件事,就是替田文镜上折子,狠狠参了当朝最红的大员隆科多一本,让雍正注意到了邬思道这个人。雍正对邬思道礼敬有加,在给田文镜的信中经常会提到一句:邬先生安否。足以见邬思道的重要性。


九龙夺嫡

九龙夺嫡,是对康熙下面几个皇子争夺储君位的一个比喻。后来皇四子胤禛获胜,夺得皇位。邬思道在文化演绎中,是以谋士的身份在其中,帮助雍正出谋划策,战胜了皇八字胤稷

生存之道

邬思道和范蠡差不多,熟知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

雍正做四爷时,他和雍正是一种类似于朋友的幕僚身份;雍正即位后,他们就是君臣关系。因为他不愿意适应这种新的君臣关系,所以一开始他就选择了逃避,以后也再不愿意见到雍正。   

邬思道怎么死的   

一种说法是邬思道是老死的,邬思道是一个聪明人,知道位于高处的滋味也知道皇不好伺候,所以敢于取舍,之后就辞去工作告老还乡。回到家乡后的邬思道出了2本书,但是不是以自己的名义出书的,而是以好友田文镜的名字发行的,讲述的主要是游幕之道。书发行后,成为了行业标杆,被同行师爷们广为传阅借鉴。绍兴师爷就此成为了名流大腕,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偶像,师爷这个行业也以绍兴区域最为出名。  
  另外一种说法是到死都没有见雍正一面,隐居山林,做个私塾先生,悠然自得的过着下半辈子。

8

邬思道懂人性,是他避免被杀的原因

1.邬思道在雍正登基之后,就提出了“半隐”,去了李卫家做幕僚,实则主动接受雍正监视,因为李为是雍正非常信任的人

2.邬思道离开时,雍正送了他一个丫鬟,叫如月,也是来监视他的,邬思道没有拒绝,而且表现的很喜欢,是让雍正知道,他喜欢女人,现在是乐于享受,不会有其它想法

3.邬思道向李卫要的酬金非常多,后来李卫承担不起,八千两“卖”给了田文镜,田文镜也是雍正信任的人,邬思道天天追着田文镜要酬金,试想一下,邬思道为什么要那么多钱,雍正会想他要这么多钱做什么,无非就是存起来,留给子孙,或者置办田产,享受富贵,而邬思道就是想让雍正这么想,认为他贪财,守财,贪图享受,好色,就不会有叛逆的想法

后来,邬思道借口田文镜付不起酬金,又离开了。邬最后是得到了很多钱财,又避免了雍正的杀害,真是一位高人

9

谢朋友邀:邬思道,作为一历史虚构人物,的确把他描写的有点神乎其神了,当然,人总有特殊善长的一面,邬思道应该算作师爷类的,他善于洞察上意的政治走向。以大局的形势所向来猜测帝王思路的走向,如果真有此人的话那这人也太精明了,任何一个掌权者都不会留这种人在身边的,打天下时这样的人能呼风唤雨,坐天下用的是忠贞不二,言听计从之人,而当时搞的阴谋诡计这人是真接策划和参与者,掌握着当权者太多的拿不上台面的东西,一旦泄露天子的脸面何在,如何统帅全国上至宰相下至平民,天子的尊严何在。

那为什么邬先生又会全身而退了呢?这一点来看不得不佩服老邬的高明,他既然敢入雍府就说明了他的精明干练,四爷登基回府很多人认为是回来灭口的,是这样么?这也太小儿科了吧,一个眼色老邬就能成八半,用的着皇上亲临见血么?皇上回府住一晚上,这也是老邬的手笔,其实皇上也想回来见他,就是互探虚实,皇上回府老邬躲在自己的屋里并未问众人一块迎驾,这从皇上的第一句话里(邬先生呢)就明了,在书房里老邬先行的君臣大礼,继而推辞参政而提出半隐,也就是在皇上的视线之内,去皇上的奴才处干事挣饭吃,自李卫到田文镜,八千两银子让田文镜把他赶走,这都是他的高明之处,皇上没杀他也表明了雍正是一个比较开明有为的帝王,这一点从他在位十三年的政绩就看的出来,这也是历史上有记载的,也说明野史是不可信的。

10

阿斗解读《帝王读心术》精于人心邬思道,清初鬼才似孔明,贾诩。

首先申明:邬思道历史是存在,不过没那么出彩。二月河将他写的神话啦,像无形的手左右大局,还功臣身退。可谓经典幕僚教科书。三国贾诩和邬思道相似。同样左右大局,不显山漏水,得善终。二月河必定受贾诩启发。??

具体到事件我们一一分析。

第一,洞悉康熙之心,对皇四子提出“不争为争”策略。

康熙皇帝储君位空缺,于是阿哥们开始骚动不安。特别是皇八子胤祀,派人收买人心,蠢蠢欲动。皇四子苦于势单力薄既不甘心放弃,又觉争取机会不大,邬先生看出康熙心思。

我还在,你们谁都别动。我都还没死,你们就想继位的事情实在太过分了。

明康熙心思后,邬先生就向雍正提了“不争为争”策略。康熙一看,这儿子不错,所有人都争皇位,除了他继续孝顺我之外,没有任何动作,好就它了。

第二,同样争皇位时,洞悉康熙心里,实行“示弱以强”策略。

“示弱以强”何解,很简单,掌握皇位分配权的是康熙,他不需要谁教他怎么做,他也不看你背后有多强势力,如果你真强大,那证明你在要挟我,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干嘛,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争,只迎合康熙皇帝就ok了。于是雍正开始不争不闹。

第三,看透康熙心思,实行“隔代亲策略,用乾隆做筹码,勾引康熙”

我们都知道,亲情亲情,往往隔代亲,雍正他有一个筹码就是他聪明的儿子,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在邬先生指导下雍正就经常让乾隆去康熙御花园陪爷爷聊天,跟爷爷一起狩猎。爱屋及乌,康熙就会想,以后我要让这个孙子成皇帝,前提条件就是雍正要成皇帝。

第四,临危不乱,居中调度,保证雍正顺利继位。

皇四子即位关键时刻,邬先生居中调度,起关键作用,康熙传位皇四子后归天,众皇子都在宫内,以守灵为名寻衅生事。形势瞬息万变。特别皇八子早和党羽串通一气,准备武力夺位,危难时刻,邬先生从容不迫,按规划好策略,持金牌到宗人府放出十三爷胤祥,让其持金牌控制卫戍京城的丰台大营,火速勤王。

不仅如此,邬先生还安排五路人马护驾,彼此互不统属,由“老十三”居中指挥,保证万无一失,并不准任何人接近皇上。(是不是颇有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的风采?)

第五,急流勇退,归隐自保。

纵观雍正皇帝继位战争,邬先生可谓居功至伟。然而自古以来,狡兔死,走狗亨,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事情非常多。

吴先生猜透了雍正的心理,就是我知道你太多的秘密,这个人留着不安全,所以我必须激流勇退,于是毅然决然辞职官归乡。(绝对的保身之法。)

第六,三话消疑心,明己志。发生在告辞时刻。原话如下。

  • 一,不挣点银子晚年生活没保障。
  • 二,跟主子多年,情义难断,想主子时候可以来看看主子。
  • 三,主子需要奴才时,能够找着我,有危险的时候我也会出现。


在和雍正告辞的时候他说了这三句话,可谓权谋的经典教程。

第一句话,我不挣银子,生活没保障,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只在于钱财。(和一个秦国名将同样的话)

第二句话,跟随雍正多年感情深厚,所以想时常来看看,就是提醒雍正,我们这么多年的感情,以情维系关系。(这是告诉雍正,你杀我是忘恩负义)

第三句话,给自己留后路,也就是说雍正,如果你杀我,以后有什么需要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帮你。(事实的发展证明了这一切。)

第六,家国有需要,神龙现首,功成则退。

年羹尧在西北平叛期间,国库空虚,拖欠国家官银的达官显宦都被免职抄家,朝廷山穷水尽。还是找不到叛军主力,皇上忧心如焚。

危难之时,邬先生主动请缨拄拐杖去军营送粮。是夜和年羹尧二人秉烛谈兵,邬先生谈笑间一句“灯下黑”令年大将军豁然开朗。叛军就在大营附近。最危险的地方是最安全地方,年羹尧在邬先生指点下,一战功成。

这个典故就又一次神话了邬先生在雍正心中地位,他也践行临别时对雍正说的话。需要奴才时候,你可以找到我,国家有危难的时候我也会出现。

通过以上几个事例,我们就可以分析到,邬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一,他精通人心,他知道人最内心所想的是什么?他看透了康熙,也看透了雍正。

第二,他非常实识务,他知道自己的最大作用是什么,就是帮助雍正继位,一个皇帝不需要朋友只需要臣下奴才,但是邬先生不是一个奴才,所以他选择退隐。在需要的时候,以朋友的身份去帮助雍正,最后赢得雍正的尊重。

第三,他才华卓著,还忠心耿耿。

试问这样的一个人雍正又怎么会杀他?可能吗?

大功告成不贪恋富贵,急流勇退,半隐江湖,既有散仙逍遥自在,又无达官遭疑杀身之祸,还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神龙现首,点到即退。其超人才智和谋略堪比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贾诩。不愧师爷始祖。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