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阅读中国古代文献时,中国古人的一些亲属称谓、礼仪称谓,往往给今天的读者带来许多的困惑。其中,某些亲属称谓、礼仪称谓往往混杂兼用,给后人的理解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从而出现了一些不准确的说法或做法。如我们非常熟悉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大多数人很自然的称其为汉高祖。即便知识渊博、学识明鉴的专家学者,亦有不察之时。如张舜徽先生等认为,刘邦死后庙号高祖。(张舜徽主编:《三国志辞典》,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579页)


由于古代典籍中多有“始祖”、“太祖”等含义既相近又有别的称谓,致使后代宗庙中出现以“始祖”之称代替“太祖”之称的现象。更有甚者,有的朝代竟于同一庙制中既设“始祖”之室,又设“太祖”之室,造成混乱。由于对“太祖”、“高祖”庙号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太祖”、“始祖”含义的异同等问题缺乏深入、系统的了解,因而对有关历史问题的诠释,难免出现差错。

“始祖”,顾名思义,即是指某一宗(家)族的第一位祖先。如先秦时期的商族的第一位男性始祖契,周族的第一位男性始祖弃,皆无父,为母感神灵(契系母亲简狄吞食玄鸟卵孕育,弃系母亲姜嫄踩大脚印孕育)而孕育。虽然,我们今天依据民族学的有关理论,可以对此古人颇难理解的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这一现象是商、周两族分别在契、弃时,处于母系社会时期的一典型特征,即知母而不知父,契、弃之所以被后世的商、周族人分别尊为第一位男性祖先,也是商、周两族分别在契、弃时,处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阶段,且这一社会转型宣告完成之时的生动体现。

“始祖”这一称谓,大致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在由西周初周公据以往丧服礼俗加以修改、制定,再经过春秋时孔子的编订而成书的《仪礼·丧服》中,已出现“始祖”这一称谓。

李衡眉先生认为,“始祖”的广泛使用,与东汉末著名儒家学者郑玄有密切的关系。郑玄注释《周礼》、《礼记》时,也采用“始祖”这一称谓。由于郑玄经书诠释风靡一时,后人多沿用其说,不察其误,致使后代宗庙中出现以“始祖”之称代替“太祖”之称的现象。更有甚者,有的朝代竟于同一庙制中既设“始祖”之室,又设“太祖”之室,造成混乱,直至五代后晋张昭远始纠其谬。这一说法不准确。张昭远并非发觉上古时仅有“太祖”,无“始祖”称谓的第一人。早在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五月,太常博士张齐贤就明确提出,太祖就是始祖。太祖之外,更无始祖。

秦汉以后,中国历代皇帝未有以“始祖”为庙号者。这说明,在古代中国,“始祖”仅仅是对久远最早的祖先的一种尊称。

太(大)祖,在周代礼制中,是作为宗庙的“始祖”来使用的。《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系三昭三穆祖先庙与大祖庙合而为七。郑玄也注说,大祖,就是周人的始祖后稷。不过,郑玄注释《礼记·丧服小记》 时,没有继续使用“大(太)祖”这一称谓,而是使用“始祖”这一概念。所以,“始祖”的含义与《礼记·王制》郑玄注中的“大(太)祖”意义相同,并无新意。都是指某一宗(家)族的第一位祖先。天子“七庙”中的“太祖”庙万世不毁。

太祖用作帝王的庙号,始于汉高帝刘邦。刘邦卒后,群臣沿袭古礼,追尊其庙号曰太祖。

此后,魏曹操、吴孙权、晋司马昭、北魏拓跋珪、隋杨忠、唐李虎、宋赵匡胤、辽阿保机、西夏李继迁、金阿骨打、元铁木真、明朱元璋、清努尔哈赤等历代帝王宗庙,皆被追加太祖庙号。用作庙号的太祖,其“始祖”的含义日渐淡弱。

“高祖”原是某人对其父亲之祖,即曾祖父之父的称谓。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祖”逐渐被赋予“远祖”含义。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之二四《髙祖》中已经指出了这一问题。

无独有偶,清初学者阎若璩在《潜邱札记》卷五《补正日知录》中也指出:先秦时人有时笼统地通称曾祖父以上的祖先为“高祖”。顾炎武、阎若璩的研究表明,古籍中记载的“高祖”,不单纯是某人对父亲祖父的称谓,还有可能是对远世祖先的一种笼统的称谓。

秦汉以后,“高祖”在用作亲属称谓的同时,逐渐被用作皇帝宗庙庙号。以往多习惯称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宗庙庙号为“高祖”。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高”乃刘邦去世后,惠帝及众臣僚为其追加的尊号、谥号。邦宗庙庙号应为太祖。惠帝以后的汉朝人称呼刘邦,严谨的合乎礼仪的称谓是“太祖高皇帝”。

司马迁混淆刘邦“高皇帝”谥号及太祖庙号,称其为“高祖”。相比较而言,班固则较为审慎,没有使用“高祖”这一混杂谥号和庙号的称谓来称呼刘邦。所以,阎若璩在《尚书古文疏证》卷四第五十九中对司马迁随意混淆刘邦宗庙庙号、谥号的做法提出了批评。


“高祖”作为皇帝宗庙庙号,始于三国魏明帝。魏明帝追加其父魏文帝曹丕的宗庙庙号为“高祖”。此后,晋司马懿、南朝宋刘裕、梁萧衍、陈陈霸先、北魏拓跋(元)宏、北齐高欢、北周宇文邕、隋杨坚、唐李渊、后晋石敬瑭、等历代帝王宗庙,皆被追加“高祖”庙号。

“太祖”、“高祖”庙号有无地位尊卑之别?从最初并采“太祖”、“高祖”作为皇帝宗庙庙号的三国曹魏来看,在魏明帝和众臣僚的观念中,“太祖”的地位,似尊于“高祖”。魏明帝君臣虽比较严格的遵循儒家典籍有关记载,以曹操为皇家宗庙“始祖”,曹操之前三世祖先宗庙,亲尽迭次迁毁。但值得注意的是,曹操之所以被追认为皇家宗庙太祖,无疑是因为无论就宗法行辈,还是生平功绩而言,都高于其子曹丕。其后,北魏、北周分别追加道武帝拓跋珪、文帝宇文泰太祖庙号,孝文帝拓跋(元)宏、武帝宇文邕“高祖”庙号,虽似皆表明“太祖”尊于“高祖”。但也有例外,如南朝刘宋追加开国皇帝刘裕“高祖”庙号,而追加其子文帝刘义隆太祖庙号,且后来的南朝梁、陈、北朝的北齐及后来的隋、唐、五代后晋,皆唯有“高祖”庙号,而未有太祖庙号,似表明某些朝代统治者的观念中,“高祖”尊于太祖。

最佳贡献者
2

“太祖”和“高祖”都是庙号,首先开国皇帝都应该称呼“太祖”,但是也有称呼“高祖”的,那是因为家庭背景不同,所以称呼也不一样。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按理说称“太祖”的皇帝,是白手起家的皇帝,而称“高祖”的皇帝是祖上比较显赫,为了降低自己的身份,他称帝以后,尊先祖为“太祖”而自己死后只能称“高祖”了。

我们就拿刘邦朱元璋两个皇帝来说,他们都是白手起家的皇帝,按理说都该称“太祖”。然而,刘邦却称作“汉高祖”,朱元璋却称作“明太祖”。其实, 刘邦称“汉高祖”是错误的,正确的称呼叫“汉太祖”。刘邦死后庙号应为“太祖”,因为功劳太大,谥号为“高皇帝”。唐朝之前的朝代,一般称呼皇帝的谥号,而不是庙号。如果,按照谥号的称呼,刘邦应该叫“汉高帝”这个和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的称呼一样。刘邦被称为“汉高祖”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提法,《史记》影响力很大,后来习惯了就称刘邦为“汉高祖”。明朝的朱元璋庙号为“太祖”其实才是正确的,其实刘邦和朱元璋一样,白手起家,祖上没有显赫的人物,所以称“太祖”。

我们又拿隋朝和唐朝的开国皇帝来举例,隋朝的开国皇帝为隋文帝杨坚,其家庭背景非常显赫,祖先为东汉太尉杨震的13世孙,父亲叫杨忠,是西魏十二府兵大将军之一。所以,父亲的地位太高,为了降低自己的身份,他自己的庙号只能是“高祖”而父亲为“太祖”。其实,唐朝的李渊和杨坚的家庭背景一样,都非常显赫。所以,李渊只称“高祖”,在位的时候已经将“太祖”的庙号,让给了自己的父亲李虎。

大家看到这里,应该很明白了。庙号为“高祖”的皇帝,通常其在位时已经追封了他的某一个祖先为“太祖”,当他驾崩后,后人不能再追封为太祖,而改用高祖为庙号。

庙号为太祖的皇帝,通常是没有靠祖上的基业,最近的几代祖上也没有太显赫的人物,得天下后,通常被称为太祖。而相反,称高祖的是为了降低自己的省份,对先祖的尊敬。因为家庭显赫,多多少少靠了祖先的荣耀,所以这些称高祖的皇帝,很早就把庙号让给了尊敬的先人。

3

所有的答案里面都提到了庙号和谥号的不同,都说了刘邦的庙号是太祖,谥号为高皇帝,但是也无一例外地认为是司马迁误导读者。

其实我想说的是,司马迁这么说完全没问题,因为他说“高祖”,并不是把“高皇帝”的“高”和“太祖”的“祖”各拉出一个字,组合出来了一个新词叫做“高祖”,他的意思本来就是“谥高的那个祖”,这样简化为“高祖”,并不一定是他用错了词。


汉代人的讲法是,祖有功,宗有德,所以两汉只有两祖,一个是开国太祖刘邦,一个是中兴世祖刘秀。太祖开创基业,世祖拨乱反正,只有创业之主才够祖的资格。其他诸帝哪怕雄才伟略如汉武帝,也只能称宗。

至于说有些朝代存在太祖、高祖均有的情况,比如唐代,太祖是始封之君李虎,建立王朝的李渊是高祖,这是因为李虎作为李渊的祖父,在北周被追封为唐国公,成为后来唐国号的始封之君。在宗庙之中,太祖地位最尊,是给始封之君的,而不一定是建立王朝的那个人。举例来说,周的太祖是后稷,武王才成为天子,但是武王并不能因此成为太祖。唐的情况类似,李虎已然作为太祖,李渊建立王朝,也应该享有一个祖号,所以称高祖。元太祖铁木真大概也是这个意思,不过建立王朝的忽必烈是用了世祖。

至于刘邦、赵匡胤、朱元璋这些人,他们都是庶人而为天子,不存在前代的始封之君的问题,所以他们自己愿意当太祖也就当了。

4

太祖和高祖都属于庙号,庙号起源于商朝,但周朝只有谥号而没有庙号,庙号的正式使用是在汉朝,且汉朝也是庙号最严谨的朝代。

庙号原本只有太祖,没有高祖。

天子七庙:一祖二宗四亲庙。

一祖是始祖,使受封。

二宗是太祖和太宗,太祖是始受命,即第一个接受天命的人。

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

这便是汉太祖高皇帝的由来,刘邦实际上是第一个正式有庙号的皇帝――太祖。

庙号最初是没有高祖的,但庙号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多数人搞不清楚庙号和谥号,包括司马迁,《史记》便把谥号和庙号混用,称刘邦为汉高祖,所以“高祖”相当于是司马迁创造的。

既然有高祖这个庙号了,汉朝之后的朝代便开始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庙号已经被用乱了。

曹操是魏太祖,曹丕是魏高祖。

刘裕是宋高祖,刘义隆是宋太祖。

所以,太祖和高祖区别不大,经常混用。

至宋朝赵匡胤后,庙号重新规范化,取消了高祖,开国之主就是太祖。

5

祖宗十八代的来源。

对于姓氏家族成员的称呼,我们中国人是根据古书《尔雅·释亲》中的定义来称呼的,这个是我们中国礼仪文化的特色。

我们先来看看这古书中是如何去定义。以自己开始算,往上次序是: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

往下次序是: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耳孙。

由此,古人编排好了十八代的各种称呼。



开国皇帝中,太祖与高祖的区别。

一般的意义上,太祖与高祖都能称为开国皇帝,可是严格来说,两者有着的区别,太祖是庙号,而高祖是谥号与庙号并列。

太祖是庙号,只有功劳非常大的皇帝才能享有,例如刘邦的庙号就是太祖,一般来说,太祖就是开国皇帝。 《史记》、《汉书》都记述了给刘邦确定庙号和谥号的过程:“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显然,刘邦的庙号是汉太祖,谥号是高皇帝。

而高祖最早也是称呼刘邦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就称呼刘邦为汉高祖,而汉高祖则是汉高皇帝太祖的简称。所以这个高祖是谥号与庙号。 但是在当时高祖和太祖混用,人们也不大区分二者,所以可以说从汉代开始,两者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如唐代,李渊虽然是开国皇帝,但是为了追封李渊的爷爷李虎为太祖,就只能称呼李渊为高祖了。 从宋辽开始,赵匡胤、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朱元璋、努尔哈赤都是始受封与始受命,全部为太祖,不再使用高祖,才结束了这种称呼。

太祖是指事物的原始,而高祖并没有这个意思。 如《文子·道原》:“夫无形者,物之太祖。”(意思是那没有形状的东西就是太祖。)

而鼻祖,是我们中国人认为人在胎中成人形时,是鼻子最先形成,所以叫鼻祖。

6

所谓太祖,是指一个皇朝家族宗庙体系中居中的那一位祖宗,属庙号体系,《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可以说,太祖是庙号中的最高级别了,一般都是给开国皇帝或者王朝奠基者的,为什么有的开国皇帝叫高祖,这源于一个错误。

最开始,是没有高祖这个庙号的,高祖是对曾祖父之父的称谓,后来也可以用来尊称曾祖父等,《尚书·周书·康王之诰》记载:“无坏我高祖寡命”,这里的高祖指的是周文王,周文王是周康王的曾祖父,却被尊称为高祖。

这或许可以解释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刘邦为高祖的原因,因为刘邦正是汉武帝的曾祖父,司马迁以皇帝角度尊称刘邦为高祖,也有几分道理。

不过也不排除司马迁只是将刘邦的谥号高皇帝和庙号太祖混合,班固在《汉书》中作高帝纪。

《史记》称刘邦为高祖是不正确的,刘邦的庙号为太祖,但等到三国时期,高祖这个称号真的被搬进了宗庙,成为一个庙号,而且其地位仅次于太祖。

首创高祖庙号的是曹魏,曹操作为曹魏奠基人,被曹丕尊为太祖,但曹丕作为开国皇帝,却被曹睿尊为高祖,显然曹睿是将高祖作为开国皇帝的庙号了,这一想法也被后世采用。

不过三国时期一结束,高祖和太祖的地位就来了个反转,司马炎尊司马懿为高祖,尊司马昭为太祖,虽说这两人都是西晋的奠基者,但司马懿的地位明显要比司马昭高,高祖后来居上。

有这两个例子,后来高祖和太祖的庙号议定就有些飘忽。

一般来说,太祖是白手起家的开国之君或者王朝奠基人,高祖是继承势力或者自己认为继承建国的皇帝以及将王朝改头换面的皇帝。

像汉太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都算白手起家。而唐高祖李渊、隋高祖帝杨坚都是继承,唐太祖是李渊祖父李虎,隋太祖则是杨坚之父杨忠。像北魏高祖元(拓跋)宏、北周高祖宇文邕,这是将王朝改头换面的。

这只是一般情况,还有不少特殊的,如南朝宋高祖刘裕认为自己的汉室后裔(刘邦弟弟刘交后裔),虽然是白手起家,也被尊称为高祖,但其子宋文帝却被尊称为太祖,南朝宋跟西晋是唯二的太祖比高祖地位低的朝代。

还有那些太祖高祖变换的,北齐高欢,也是白手起家,庙号开始是太祖,后来改成高祖。

7

要了解这个太祖和高祖的区别,先要了解“祖”和“宗”有何不同。

《孔子家语》记载:“祖有功而宗有德”.

这就是“祖”和“宗”的区别,意思就是有功称祖,有德称宗。而这里的功,指的是开国之功,德指的是,守成之德。这也就说明了为何开国皇帝多是称祖,而守成的皇帝只是称宗。

庙号起始于商代,但周朝并没有实行,真正开始使用庙号是在汉朝才开始的。也就是说,刘邦才是第一个拥有庙号的人。

《史记》:“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

很明显,汉太祖就是刘邦的庙号,而谥号就是高皇帝。

混乱的庙号

但很多人却把刘邦称为“汉高祖”,包括司马迁,这是为何?,个人认为其主要原因还是刘邦是第一个拥有庙号之人,先前的商朝可能也有过,但时间太久远,后来之人就主动忽略掉了。加上当时的庙号制度也不完善,没人在乎太祖是个什么玩意,所以他们直接用谥号的“高”来指代刘邦的宗庙,于是就成了“高祖庙”,这样一来两个称号化繁为简,合成一个,简单方便。

在宗庙的制度中,“太祖”是具有特殊含义的,所谓天子七庙,主流意思是“一祖二宗四亲庙”。“一祖”,是谓始祖,即第一个受封者,在商为契,在周为后稷;“二宗”,指的是太祖和太宗,太祖是第一受命者,即第一个接受天命之人,在周即为周文王。因此在汉朝而言,刘邦是第一个受封者也是第一个受命者,所以按宗庙制度,他称为太祖是合情合理的。

谥号与庙号弄混了

但“高祖”又是个什么意思?这样的称号在宗庙制度中是没有的,只因为汉朝初年的庙号制度不完善,这些人瞎弄,把刘邦的谥号与庙号搞混了,才弄出“高祖”这么个称号。但既然都已经搞出来了,就凑合着用吧。

就因为刘邦这么一出,导致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如果有两个功绩、地位相当的皇帝,就会出现你叫太祖,我叫高祖,而这两个称号基本没什么差别。

比如:

  • 魏:(曹操,太祖);(曹丕,高祖)

  • 晋朝:(司马懿,高祖);(司马昭,太祖)

  • 十六国:(后招石勒,高祖);(石虎,太祖)

  • 南北朝:(刘裕,高祖);(刘义隆,太祖)

  • 隋朝:(杨忠,太祖);(杨坚,高祖)

  • 唐朝:(李虎,太祖);(李渊,高祖)

这样混乱的庙号制度,也正说明了当时的太祖和高祖没有什么却别,有的时候高祖等级高,有的时候太祖又比高祖高。

消失的“高祖”

从宋辽之后,赵匡胤、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朱元璋、努尔哈赤全都成了始受封和始受命者,全都设为太祖,从此再也没有“高祖”这个称号出来了。

这时候肯定有朋友要问了,“为何顺治是宗,而康熙却成了祖”

先前说到,有功为祖,有德为宗。开国皇帝皆是有功,因此都是祖,但如果后世子孙如果也有开创之功,自然也可称祖。如刘秀中兴汉室,有开创之功,谓之汉室祖。康熙和顺治的这个庙号倒不是他们乱来,顺治入关,一统汉人江山,这自然是开创大业之功。

至于康熙:

《清史稿.圣祖本纪》曰:“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赐,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日守成,实同开创焉。

因此,康熙被视为“圣祖”。

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祖,就是明成祖朱棣,他原庙号太宗,但到嘉靖皇帝时为了把自己的父亲放进太庙,硬是把朱棣升了一级,赞他靖难有功,实同开创,也应称祖。

至此,高祖、太祖、宗的区别都介绍完毕。如果不用意见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布衣将一一回复。

8

文|涛说乱世史|

一般来说,太祖是白手起家开国之君或奠基人,高祖是继承势力的皇帝,高取劳苦功高之意。相比来说,太祖的创业可能更艰难一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尊敬祖先(祖先崇拜)。庙号是中国和东亚地区,死去的皇帝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太祖是庙号中最高的级别,一般是称呼开国皇帝。可为什么一些开国皇帝又叫高祖呢?


渊源有二。

第一、司马迁的误称。《史记》中将刘邦的庙号称为“汉高祖”,其实应该是“汉太祖”。可是因为《史记》影响太大,“汉高祖”取代了“汉太祖”,汉高祖刘邦被人们熟知。


第二,最开始庙号中也没有高祖,曹魏为曹培新创了高祖。

曹操作为曹魏势力的奠基人,被曹丕称为太祖。可是曹操生前没有称帝,曹丕才真正称帝。后面曹睿这下晕了,太祖已经被占用了,如何是好?于是赶紧把高祖加入庙号,尊曹丕为高祖。高祖至此之后,也作为开国皇帝的庙号了,这一想法后世采用。

因此一般来说,太祖是白手起家开国之君或奠基人,高祖是继承势力或自己认为继承势力的皇帝。相比来说,太祖的创业可能更艰难一些。

像汉太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都算白手起家。而唐高祖李渊、隋高祖帝杨坚都是继承——李渊继承祖父李虎,杨坚继承祖父杨忠。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南朝宋高祖刘裕是高祖,但其子宋文帝却被尊称为太祖。西晋司马炎尊司马懿为高祖,尊司马昭为太祖。

9

谢谢邀请。

太祖、高祖都是庙号,也就是皇帝死了以后,后面的继承者给他们立庙,庙的名号。

首先,庙号起源于西汉,秦始皇就没有什么庙号,可以说,刘邦是第一个有庙号的皇帝,而他真正的庙号是“太祖”,他理应被称为汉太祖而不是汉高祖,他之所以被叫成汉高祖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而司马迁称之为高祖也不是毫无原因,主要是因为他混淆了刘邦的庙号和谥号,刘邦的谥号是“高帝”、“高皇帝”,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听到“太祖高皇帝”这一说法,这是称呼刘邦比较全也比较准的。

西汉时候为皇帝立庙比较严格,不是说是皇帝都有庙的,所以西汉只有四个皇帝有庙号: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太宗文皇帝刘恒,汉世宗武皇帝刘彻,汉中宗宣皇帝刘询。

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开国皇帝称为祖,后面的皇帝大部分是宗,祖,又以太祖和高祖为多,太祖,一般是指白手起家的那一代,开始显贵,这也是刘邦是“太祖“而非“高祖”的原因,刘邦的家庭八辈农民,从他这里开始变成皇帝的,变成贵族。明太祖朱元璋也是如此。

高祖,一般也是开国皇帝,比如唐高祖李渊,他建立了大唐,但是他的祖父李虎在北周时就是重臣,上柱国,唐国公,为他起兵夺得天下奠定了基础,所以被李渊追尊为唐太祖。

到了隋唐以后,庙号就是皇帝人手一个了,所以唐代宋代皇帝大都有一个什么宗的称呼。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