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薛仁贵,算是初唐第二代里不错的将领了,虽然和李靖、李绩比还有一定差距,但足以比肩当年的秦琼、尉迟恭。

部分争议内容。

1、薛仁贵是名礼、字仁贵,还是就叫薛仁贵?

2、薛仁贵的籍贯是哪里?

3、薛仁贵征九姓铁勒时,到底坑杀了多少敌人?

4、杀俘这种事情,在唐朝是不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河东汾阴人。”

这是来自薛仁贵墓碑上的铭文,是与薛仁贵同时代人写的,内容与新旧唐书记载不同。史书上没有提到薛仁贵有个叫薛礼的名,籍贯也写成了绛州龙门。

答案1:薛仁贵儿子叫薛楚玉,他的墓碑上也把他老爹叫薛仁贵,所以较大可能薛礼这个名是去世后才加上的,写进了墓碑。但很少有人用这个名字,所以史书没有记载。而后世人开始研究薛仁贵,就把墓碑当成主要证据,才多了薛礼这个名;

答案2:籍贯仍然无法确定,河东汾阴(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与绛州龙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两个地方紧挨着,说是山西运城没问题;

答案3:坑杀敌人的事情,只有《唐会要》里提了一个数字:

龙朔二年三月 铁勒道行军大总管郑仁泰 薛仁贵 杀降九十余万 更就碛北讨其余众 遇大雪 兵士粮尽 冻饿死者十八九《唐会要》

但九十多万这个数字不太令人相信,铁勒一共才多少人啊。按其他史书记载,当时铁勒九姓凑了十余万兵马对抗唐军:

铁勒九姓闻唐兵将至,合众十馀万以拒之,选骁健者数十人挑战。薛仁贵发三矢,杀三人,馀皆下马请降。仁贵悉坑之,度碛北,击其馀众,获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之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资治通鉴》

估计还是坑杀了十万左右,毕竟这些可以算是战士,都是敌人。

答案4:杀降到底是不是个严重的问题,回来之后看其他人的态度就知道了。弹劾奏章中只说杀降的后果是使其他敌人吓跑了,而弹劾的主要内容是主帅郑仁泰战斗失败,造成士兵损失极大,1.4万人只剩下800人,并丢失大量装备。加上对薛仁贵不守军纪的弹劾。也就是说,杀降确实不对,但在唐朝并不算天大的事情。同时,对于薛仁贵掳掠了大量财物并没有指责,只是说没能弥补损失。

仁泰将轻骑万四千,倍道赴之,遂逾大碛,至仙萼河,不见虏,粮尽而还。值大雪,士卒饥冻,弃捐甲兵,杀马食之,马尽,人自相食,比入塞,馀兵才八百人。军还,司宪大夫杨德裔劾奏:“仁泰等诛杀已降,使虏逃散,不抚士卒,不计资粮,遂使骸骨蔽野,弃甲资寇。自圣朝开创以来,未有如今日之丧败者。仁贵于所监临,贪淫自恣,虽矜所得,不补所丧。并请付法司推科。”诏以功赎罪,皆释之。《资治通鉴》

薛仁贵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猛将,可以与秦琼、尉迟恭比肩。

薛仁贵只能说是一位能够冲锋陷阵的猛将,与秦琼、尉迟恭的作用相似。属于在双方战阵胶着时调动的装甲突击力量,打开一个缺口,打击敌人士气、分割敌人,再取得胜利。

看薛仁贵的主要战绩也是如此,初战安市城,薛仁贵白袍长戟、腰带双弓,大呼冲阵,敌军披靡;在扶余城“贼众来拒,逆击大破之,杀获万余人”;在新城、今山,“高丽乘胜而进,仁贵横击之,贼大败,斩首五万余级,遂拔其南苏、木底、苍岩等三城。”

都是这种“逆击”、“横击”之类的词汇,把薛仁贵三个字换成某装甲突击部队也非常合适。

因此,薛仁贵可以算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擅长运动战的将军,突击能力、战机把握能力都很突出,还有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坚决的战斗决心。

(薛仁贵和渊盖苏文估计从来没见过面,大战更是没有)

可惜,薛仁贵不是一位帅才,只能为将不能为帅。

大非川之战是薛仁贵的唯一一次失败,也是薛仁贵第一次作为主帅出战。

副手是初唐开国武将郭孝恪的儿子郭待封,二人级别差不多,分别是正三品和从三品的大将军和将军。但郭待封是二代,薛仁贵只是平民出身,虽然前六代祖先是北魏的名将、河东王薛安都,但已经过去太久了,郭待封认为这个主帅的位置应该是他的。

于是,薛仁贵错误的把后勤重任交给了郭待封,而郭待封果然不听命令,把整个后勤部队2万余人送到吐蕃20万人包围圈里,全军覆灭。

薛仁贵只得用5万失去粮草辎重的唐军与40万吐蕃大军决战,力战失败后求和。

仗打败了,无论是谁的直接原因,薛仁贵这个主帅都要承担责任。李靖、李绩应该也遇到过同样的情况,他们就能解决。

因此,薛仁贵只是一个将才;与他相比,李绩才是帅才;而李靖,则是天才。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最佳贡献者
2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繁盛和辉煌的朝代之一,有着无数令人骄傲的成就。举例来说,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使得"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

唐玄宗更是在此基础上缔造了“开元盛世”。经历过这一盛世的诗圣杜甫回忆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此外,唐朝在对外交流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和包容。

唐太宗李世民被北方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而诗人王维也描写当时“万邦来朝”的景象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其实,在繁荣的经济、稳定的治安、自信的外交背后,是唐朝强大的国力支撑着。唐朝名将辈出,唐初更是人才济济,而薛仁贵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那么,薛仁贵的一生如何呢?

隋朝大业十年(614),薛仁贵出生于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省河津市以东的不远处,还留存有这一地名,并修建有"薛仁贵寒窑"景区。

说起来,薛仁贵算得上是名门之后,他所属的"河东薛氏"家族自西汉初年便因薛鉴被高祖刘邦封为千户侯而逐渐壮大。汉元帝时,薛氏的薛广德更是被封为"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

此后,薛氏一直到明代,都还不断有人才涌现。不过,薛氏最为鼎盛的时期,还得是隋唐两朝。从薛仁贵这一支往上追溯,南北朝时的名将薛安都是其直系先祖。薛安都之孙薛荣受封北魏澄城县公,其子薛衍在北周官至正五品的御伯中大夫。薛衍之子,也就是薛仁贵之父薛轨在隋朝担任襄城郡赞治,但他在薛仁贵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从小丧父的薛仁贵家道中落,只能艰难度日。

薛仁贵在寒窑中长大,一直以耕作为业,等到他想将先祖的坟墓迁走时,他的妻子柳氏阻拦道:"今天子自征辽东,求猛将,此难得之时,君盍图功名以自显?富贵还乡,葬未晚。"于是,年近三十岁的薛仁贵听从夫人劝告,毅然前往大将张士贵处从军。

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大军一路向前推进。据《旧唐书》记载,唐军来到安地时,郎将刘君邛不慎被敌军围困,危急关头,"仁贵往救之,跃马径前,手斩贼将,悬其头于马鞍,贼皆慑伏。"薛仁贵勇猛的表现让他一战成名。

此后,唐军继续前进,来到位于今辽宁海城东南一带的安市城。太宗居高临下,命令全军从四面围剿。指令到达军中后,"仁贵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

穿白衣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薛仁贵,成功凭借表现和奇装得到了唐太宗的关注。此战结束后,唐太宗特地召见了他,并"赐马两匹、绢四十匹,擢授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仍令北门长上,并赐生口十人。"此战役,唐军因天气寒冷、粮草不足等原因无奈撤军,但唐太宗并没有太过失落,他找来薛仁贵抚慰道:"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回到朝中,太宗将薛仁贵升为右领军郎将,并将意义重大的玄武门交给他守卫。

唐太宗去世后,高宗继位,薛仁贵仍然守卫玄武门。永徽五年(654),长安突然天降暴雨,山洪也因此爆发,大水冲向玄武门,眼看就要淹入宫内。薛仁贵不顾自身安危"登门桄叫呼,以惊宫内",这才提醒高宗往高处暂避。事后,宫中有三千多人被淹死,而高宗得以幸免,于是他嘉奖薛仁贵,赐他御马一匹。

显庆三年(658),高宗发兵攻打高句丽,薛仁贵任副将前往。他"破高丽于贵端城,斩首三千级。" 龙朔元年(661),薛仁贵又任副将攻打天山,当地九个部族联合派出数十位勇士前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当时,军中纷纷传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总章元年(668),薛仁贵延续一贯作风,在攻打高句丽时身先士卒,"大破之,杀获万余人,遂拔扶余城。扶馀川中四十馀城皆望风请服。"后来,薛仁贵因兵败大非川而被贬为庶民,又在被重新启用后取得"云州大捷"。

永淳二年(683),一代名将薛仁贵去世,享年七十岁,朝廷追封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并赐车马送其灵柩回乡。

3

首先,薛仁贵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并不是虚构的历史人物。他是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道教传其为白虎星君下凡。

薛仁贵中的仁贵是他的字,他本名叫薛礼,字仁贵,山西绛州龙门人,是南北朝时期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属于河东薛氏家族,但是到他的一辈已经没落,因为父亲薛轨早丧,导致自幼家贫。

薛仁贵习文练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过人,但是无奈生于乱世之中,年轻时他以种田为生。不甘心穷苦一辈子的薛仁贵也曾经突发奇想,干出想用为先人迁坟的方式来改变自身命运的荒唐事。好在他的妻子柳氏,阻止了他,并劝他去从军,这也就开始了薛仁贵传奇的将才人生。

贞观后期,唐太宗想亲征高丽,薛仁贵就到将军张士贵处应募,被收为部属。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于洛阳出发出征高句丽。三月,在辽东安地战场上,唐朝将领刘君邛被敌军团团围困,无法脱身,无人能救,在此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丽一将领人头,并将头悬挂于马上,高句丽军观之胆寒,于是撤军,刘君邛被救。从此,薛仁贵名闻三军。


时间久了这个声音就传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耳朵里,于是他的官职就得到了升迁,从一个小小的士兵而成为了一个先锋。薛仁贵勇猛异常,当时只要敌将知道打仗的先锋是薛仁贵就非常的害怕,甚至都不敢再上去跟他迎战,因此他得到一个称号那就是“军中杀手”。

薛仁贵一生最传奇的一战便是“三箭定天山”,后世民间曾流传名句“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当时唐军与铁勒交战于天山,铁勒派几十员大将前来挑战,薛仁贵应声出战,独挑几十人,连发三箭,敌人3员将领缀马而亡,敌大军见之,立即混乱,薛仁贵指挥大军趁势掩杀,遂不时,敌人大军投降,这场战争奠定了薛仁贵的传奇地位。


薛仁贵不仅骁勇善战,而且忠君爱国,据历史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死后,他儿子李治继承了皇位,有一年秋天下的雨非常的大,眼看着雨水都快要把皇宫给淹没,当时的皇帝非常的害怕,他怕自己就这样被淹死。但是这时候薛仁贵却突然出现,背着他从大雨中逃了出去。帮助李治死里逃生。事后,唐高宗李治感恩道:“幸亏是你啊,才避免被淹没,我才知道有忠臣啊。”于是赐给薛仁贵一匹御马。

永淳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即公元683年3月24日),薛仁贵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岁。唐高宗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并令官府为其造灵舆,护丧还归故里,薛仁贵的功勋也惠及子孙。

4

薛仁贵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的功绩可比肩任何朝代的名将。堪称大唐一代军神。下面介绍一下薛仁贵平生战绩。

时间退回到公元658年,当时44岁的大唐弓神薛仁贵,终于等来了被载入史册的一刻。这一年他正式统帅大唐军队,开始了他的传奇。658年6月,薛仁贵带兵突袭高句丽,他一骑当先,斩敌四百人、俘虏百余人。取得首战大劫。

公元659年11月。薛仁贵率军在横山(今华表山),与高句丽名将温沙门展开决战。薛仁贵身披白袍,头戴亮银盔、手持方天画戟,大败敌军。

公元661年。薛仁贵率军挺进天山,与拥兵十余万的九姓铁勒对峙。薛仁贵临阵连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三箭定天山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公元666年。高句丽的传奇统帅渊盖苏文病死。长子泉男生成为最高统帅,但泉男生和其他两个兄弟不和,内部争斗打起来了。泉男生兵败不敌,求助大唐。同年9月薛仁贵再次统兵出征高句丽。

公元667年9月14日。一代名将李绩兵取高句丽军事重镇新城。之后,趁势攻下周围十六座城池。此时新城空虚,敌将泉男建率兵偷袭。生死存亡之际,又是薛仁贵神兵天降。斩杀敌军数百,解新城之围。

公元668年。灭高句丽四大战役之一的金山战役打响了。薛仁贵率三千骑兵对战二十万敌军。客场作战,兵力悬殊。但唐军斩敌首级五万余,俘虏一万余人,彻底歼灭高句丽主力。

同年11月。薛仁贵仅带两千玄甲骑兵(大唐特种部队)发兵扶余城。对战十一万敌军。金山大败后,高句丽集结最后重兵,殊死一搏。仅用七个时臣,玄甲骑兵斩敌两万余。消灭高句丽最后一支劲旅。

自此,薛仁贵的大名威震辽海。扫平整个辽东,兵锋直抵平壤。与李绩大军会师平壤城下。半年后平壤投降。薛仁贵奉命接手平壤,成为最高长官。

冲仔只是初级历史爱好者,对薛仁贵的功绩有需要补充和纠正的朋友,欢迎评论区交流,冲仔期盼您的点赞和右上角的关注

5

薛仁贵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名礼,字仁贵。生于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年),山西绛州龙门人。而且是唐初一代名将。战功赫赫,一生功绩散播神州大地千古流传,侍奉两代君王尽职尽责忠勇无比。更是留下了“将军三箭定天山”的传奇故事。

很多人知道薛仁贵,无外乎通过薛仁贵传奇这部电视剧或者相关小说,更有说唐书《薛刚反唐》流传于民间,成为了了解薛仁贵的另一个侧面教材。

那么历史上的薛仁贵到底战斗力和功绩有多大?

薛仁贵本为将门之后,不幸到他这一代家道中落且父亲早亡,薛仁贵自幼练习武功,学习兵法。虽日子艰苦却胃口极大,长得魁梧高大。唐太宗晚年,实值壮年得薛仁贵听从妻子的劝说,应召投军做了张士贵将军手下一名普通士卒。

薛仁贵参军之后的第一场战争便是唐太宗亲征高句丽之战,此战中薛仁贵大放异彩,不仅作战勇敢,而且于千军万马中自由穿行如履平地。战后,一生阅人无数的唐太宗皇帝李世民语重心长的对薛仁贵说:“跟我年轻时东征西战的将军们已经老了,朕一直想要提拔一批年轻英勇的将领,而你是最出色的。此次东征高句丽,不仅收获了辽东,更重要的是朕发现了你。”随后封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镇守在唐代有特殊意义的玄武门。可见唐太宗对其之信任。

可惜天不假年,唐太宗和薛仁贵这对君臣,年龄上的悬殊,注定无法一起开创一番大事业。毕竟薛仁贵比唐太宗更比开国元老差了一代人。

薛仁贵的丰功伟绩主要在唐高宗李治时期,大破九姓铁勒。征服高句丽,云州大捷。更是留下了许多典故,如三箭定天山,良策息干戈,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脱帽退万敌等广为传唱的传奇故事。

薛仁贵可谓是被民间演绎最多的唐代名将之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薛仁贵是幸运的,时值唐朝新老将领交替的过程中,唐朝虽说名将辈出,但论忠勇和武艺,以及临阵时的表现,怕是没几个人能够像薛仁贵这样有万夫不当之勇。当然此时大唐开国元勋依然活着,尤其是李勣苏定方等依旧可以上阵杀敌,所以薛仁贵又是不幸的,他几乎没有机会作为主帅带兵打仗。


当然,值得一提是,薛仁贵及其信奉易学,而且对周易十分精通。注有《周易新注本义》一书,全面系统的解读周易的玄妙。这也许是他一生功绩战功赫赫的另一原因吧!

6

当然有薛仁贵啦!这么有影响力的人物,这么家喻户晓的人物,一般不会是空穴来风。无论《旧唐书》还是《新唐书》,都对薛仁贵的生平有明确记载,其他史书同样如此,只是经历上可能没有小说中那么传奇。薛仁贵是初唐时期的名将,自幼家境贫寒,曾想通过改葬先人为自己转运,妻子柳氏就劝他说:为什么不参军出人头地呢?碰巧,唐太宗御驾亲征高句丽,薛仁贵应征入伍,在张士贵手下为兵。因为作战勇敢,得到李世民赏识,他对薛仁贵说:我的将军们都老了,这次辽东之战,很高兴能得到你。

贞观年间,薛仁贵只是崭露头角,真正让他大显神威的还是唐高宗时期。征辽归来后,薛仁贵长期镇守玄武门,曾救过皇帝的性命。多年后,李治对薛仁贵说:往年九成宫发大水,如果不是爱卿,朕已经成水里的鱼鳖了。有这层关系,又有能力,薛将军怎么可能不被重用。后来征讨高句丽、铁勒九姓,薛仁贵都立下过大功。但他也打过败仗,比如大非川之战全军覆没。仗没打好,肯定得被朝廷处分,例如被解除职务,流放象州等。生涯最后一战是云州之战,光报出名讳就把敌人吓得不轻。七十岁病逝,朝廷追封,并派人把灵柩运回家乡安葬。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更多历史内容可以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7

薛仁贵是真有其人的,是唐朝名将元帅。

但是薛仁贵多少有点传奇色彩的存在,据说一顿饭吃斗米,饭量大的惊人,但是力气也大得惊人,从小跟李靖学的一身武艺和兵法。

目前在山西还有薛仁贵的后人,立有薛仁贵祠堂。而且薛仁贵后人还不少!

8

有这个人,但没有做过皇帝薛礼,字仁贵。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大业九年(614)生,是南北朝时期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属于河东薛氏家族,但是到他的一辈已经没落。父亲薛轨早丧,虽自幼家贫,但是习文练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过人.但是生于乱世之中,未有什么发展,长大务农,娶妻柳氏,生得一副大饭量。到30岁的时候,记载中描写他穷困不得志,希望迁移祖坟,以希望带来好运,他的妻子说:“有本事的人,要善于抓住时机。现在当今皇帝御驾亲征辽东,正是需要猛将的时候,你有这一身的本事,何不从军立个功名?等你富贵还乡,再改葬父母也不迟!”仁贵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告别妻子,去新绛州城里找张士贵将军,应征入伍,开始了他驰骋沙场40年的传奇经历。

9

薛仁贵是我国唐代名将,新旧唐书均有传。他的子侄及孙辈也有几个两唐书有传。但薛丁山薛刚乃是虚构的人物。 薛仁贵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随唐太宗李世民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诸方面在军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勋。 薛礼(614-683年3月24日),汉族,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城东十里之遥的修村),字仁贵,大业十年(614)生,是南北朝时期名将薛安都的后代,为薛安都的六世孙,属于河东薛氏家族,但是到他的一辈已经没落。父亲薛轨早丧,虽自幼家贫,但是习文练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过人.但是生于乱世之中,未有什么发展,长大务农,娶妻柳氏,生得一副大饭量。到30岁的时候,记载中描写他穷困不得志,希望 迁移祖坟 ,以希望 带来好运 ,他的妻子说:“有本事的人,要善于抓住时机。现在当今皇帝御驾亲征辽东,正是需要猛将的时候,你有这一身的本事,何不从军立个功名?等你富贵还乡,再改葬父母也不迟!”仁贵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告别妻子,去新绛州城里找张士贵将军,应征入伍,开始了他驰骋沙场40年的 传奇经历 。 后代:薛家将系列中《薛丁山征西》和《薛刚反唐》的故事, 薛仁贵其子薛丁山和其孙薛刚纯属虚构。 历史上薛仁贵的后代最有名的是儿子薛讷,字丁山,长期领军,战功卓著,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兼安东都护。薛仁贵的第三代,也确实出现过反唐的人物,即其孙薛篙,曾在安史之乱时投向反政府一方,占据相州一带,后归顺仆固怀恩的勤王军。薛氏一族到嵩之子薛平、薛从之后,就湮没无闻了。 在小说和戏曲中,王宝钏是薛仁贵之妻,曾在寒窑中苦等薛仁贵18年,等待他衣锦还乡;樊梨花是梨山老母之徒,嫁薛丁山,曾登坛拜帅,是一位穆桂英似的巾帼英雄,极富神化色彩。不过这两位是纯属虚构了。[1] 历史上的薛仁贵之妻姓柳,见于史传和地方史志,但未记名字。柳姓也是河东著名大族,以薛仁贵的出身,与河东柳姓是门当户对的士族联姻。当薛仁贵想在家改葬祖先时,是柳氏劝夫速速投军,“君盍图功名以自显富贵还乡,葬未晚。”在这位颇有见识的妻子劝告下,薛仁贵应征参军赢得了赫赫战功。征讨高句丽 显庆三年( 658年),唐高宗命程名振征讨高句丽,以薛仁贵为其副将。薛仁贵于贵端城(位于今辽宁浑河一带)击败高句丽军,斩首三千余级。第二年,薛仁贵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与高句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当时,薛仁贵手持弓箭,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所射者无不应弦倒地。接着,又与高丽军战于石城,遇善射敌将,杀唐军十余人,无人敢当。薛仁贵见状大怒,单骑突入,直取敌将。那个敌将慑于薛仁贵勇武,来不及放箭,即被薛仁贵生擒。不久,薛仁贵与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将土,战后他因功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败回纥 龙朔元年( 661年),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首领婆闰死,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唐高宗诏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击九姓回纥。临行,唐高宗特在内殿赐宴,席间唐高宗对薛仁贵说;“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薛仁贵应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听弓弦响过,箭已穿五甲而过。唐高宗大吃一惊,当即命人取坚甲赏赐薛仁贵。 郑仁泰、薛仁贵率军赴天山后,回纥九姓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九姓回纥大败,所降全部坑杀。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败众,擒其首领兄弟三人。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回纥九姓衰败,不再为边患。 降伏高句丽 乾封元年(666年),高句丽莫离支泉盖苏文死,其子于泉男生继位,但为其弟泉男健驱逐,特遣使者向唐求救。唐高宗派庞同善、高品前去慰纳,为泉男健所拒,于是,唐高宗命薛仁贵率军援送庞同善、高品。行至新城,庞同善为高句丽军袭击,薛仁贵得知后,率军及时赶到,击斩敌首数百级,解救了庞同善。庞同善、高品进至金山,又为高句丽军袭击,薛仁贵闻讯后,率军将高句丽军截为两断奋击,斩首5000余级,并乘胜攻占高句丽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男生相遇。对此,唐高宗特下诏慰勉薛仁贵。接着,薛仁贵又率两千人,进攻高句丽重镇扶余城,这时,部将都以兵少,劝他不要轻进。薛仁贵说:兵“在善用,不在众”,于是率军出征,这次战役,他身先士卒,共杀敌万余人,攻拔扶余城,一时声威大振,扶余川40余城,纷纷望风降附。这时,唐又派李绩为大总管由他道乘机进攻高句丽。薛仁贵也沿海继进,与李绩合兵于平壤城,高句丽降伏。之后,唐高宗命薛仁贵与刘仁轨率兵二万留守平壤,并授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安东都护。薛仁贵受命后,移治平壤新城。他任安东都护期间,抚爱孤幼,存养老人,惩治盗贼,擢拔贤良,褒扬节义之士,高句丽士民安居乐业。 征讨吐蕃败军东归 薛仁贵任安东都护时,吐蕃渐趋强盛,击灭了慕容鲜卑建立的吐谷浑,又侵略唐西域地区。为此,唐高宗调任薛仁贵为逻婆道行军大总官,并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将,率军十余万人,征讨吐蕃。 薛仁贵奉命西行,军至大非川(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一说今青海湖西布哈河),将趋乌海(今青海光海县西南苦海),薛仁贵对阿史那道真和郭待封说:“乌海地险而瘴,吾人死地,可谓危道,然速则有功,迟则败。今大非岭宽平,可置二栅,悉内辎重,留万人守之,吾倍道掩贼不整,灭之矣。”郭待封自愿留守,薛仁贵又嘱咐他千万不可轻举妄动。 薛仁贵安排好后,率部前往乌海,及至河口,遇吐蕃守军数万人,薛仁贵率军一阵冲杀,斩获殆尽。薛仁贵收其牛羊万余头,鼓行而西,直逼乌海城,然后派千余骑兵回大非川接运辎重,但这时郭待封已被吐蕃击败。薛仁贵因无辎重接济,退军大非川。至此,吐蕃调集40万大军前来进攻,唐军抵敌不住,大败。但吐蕃并不穷逼,以唐军不深入为条件与唐议和,薛仁贵不得已应允,然后率败军东归。战后,他因败绩被免为庶人。 不久,高句丽地区相率叛唐。唐高宗起用薛仁贵为鸡林道总管,以经略辽东。任内,薛仁贵因事违法,贬象州,后遇赦免而还。 大破突厥 薛仁贵晚年,吐蕃势力向北发展,阻断瓜(治今甘肃安西东南)、沙(治今 甘肃敦煌 ),同时,突厥也不断侵扰唐北境。这时,唐高宗念及薛仁贵功劳而召见他,之后,任用他为瓜州长史,右领击突厥。突厥闻薛仁贵复起为将,都非常害怕,不敢当其锋,一时奔散。薛仁贵乘势进击,大破突厥,斩首万余级,俘获两万人,及牛马羊三万余头。 薛仁贵于永淳二年( 683年)去世,终年70岁。死后,朝廷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官府还特造灵舆。护丧还归故里。[3

10

历史上当然有薛仁贵,薛仁贵是薛礼,仁贵是他的字,他是山西河津人,唐朝名将。无论是小说戏曲还是历史演义中他“三箭定天山”的故事都被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薛仁贵在民间也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在唐朝军事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叱咤风云的重量级战将。薛仁贵本是名将之后,但是家道衰落,生于乱世的他,自小习武,也称得上壮志在胸。薛仁贵可以说是大器晚成,因为到30岁的时候他才告别妻子,应征入伍,直到去世。作为山西老乡,为家乡有这样一位将军而自豪。

40年的军事生涯中,薛仁贵从小兵到将军,开始了,他名扬千古的军事道路。刚刚入伍的薛仁贵便参加了讨伐高句丽的战争,当时薛仁贵在张士贵手下当兵。战场上,薛仁贵的军队被团团围困,这时候薛仁贵挺身而出,可以说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将一位高句丽将军的人头挂在马上。高句丽兵马被薛仁贵的英勇表现所慑服,最后撤退薛仁贵一战成名。

安市之战是薛仁贵封将之战,面对高句丽25万援军,薛仁贵一袭白袍,手握战戟,腰悬弓箭冲锋陷阵,带领唐军乘胜反扑,所向披靡,打败高句丽。战后,李世民亲自召见了这位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薛仁贵,封薛仁贵为右领军狼将,赏赐战马两匹,绢40匹,奴仆10人。李世民高兴的说“我不欢喜辽东得胜,却十分欢喜得到了将军”。

期薛仁贵先后征讨了高句丽,回纥,突厥一生战功无数。公元668年高丽灭亡后,薛仁贵战功卓著,被升为右卫大将军,安东都护,守在平壤。他一生战功无数,即使在后来抵御吐蕃,由于当时军队副官不听指挥,导致唐军失败,薛仁贵被罢官,但是朝廷仍然记着他的功绩,后来又被重用,重新驻守辽东。薛仁贵可以称得上是唐朝历史上最著名的将军之一。

最后我们来讲一讲薛大元帅三箭定天山的故事。当时唐高宗命令薛仁贵进军天山,攻打九姓突厥。薛仁贵在出发前,唐高宗就让他是射盔甲,并且说道,古代人善射箭的人一下能射穿七层,你先看看能不能射穿五层。结果薛仁贵满弓射箭,让唐高宗大吃一惊,因为薛仁贵一下连内甲也射穿了。两军对阵九姓突厥派出了几十个勇士来挑战薛仁贵。薛仁贵连发三箭,射死三个勇士,强悍的震慑力,让其余几名勇士立马下马投降。薛仁贵安抚了九姓突厥,以后抓了三位九姓突厥的首领,得胜还朝。还朝路上,唐军高唱“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如此荡气回肠,即使至今读来两句,依然让人热血沸腾,仿佛回到了当初的疆场,与薛仁贵将军一同感受那来自盛唐的豪迈

文/红雨说历史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