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国演义的说法

诸葛亮为什么明明知道,关羽重情重义,会放了曹操,还是派关羽去守华容道呢?原因有如下几个:

原因一,曹操此时还不能死

曹操此时还不能死,如果曹操一死,那么北方将会大乱,而刘备阵营在赤壁之后,势力还是极弱的,如果曹操真死了,那么东吴就会趁击机败蜀军,进而拿下荆州,与曹魏势力抗衡,关羽失荆州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吕蒙也是趁着徐晃打败了关羽,趁机袭取了荆州。

在刘备在京口的时候面见孙权的时候,周瑜就劝孙权把刘备软禁起来,孙权没答应,因为他答应,只凭东吴的势力,无法跟曹魏抗衡,所以孙权最后把孙尚嫁给刘备,以巩固与刘备的关系。

甚至在周瑜死之后,鲁肃提出将南郡送给刘备的时候,孙权也是答应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有曹操在,孙权就不会对刘备怎么样,而会采取合作的态度。

原因二,让关羽还了这个人情

这个也很好理解,在刘备逃走的时候,关羽与曹操土山约三事,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还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还有赤兔马送给关羽,最后还派人让关羽过关(虽然有点迟),但是曹操对关羽的恩情还是显而意见的,所以关羽得还了这个人情,了自己的心结。

原因三,让关羽心服口服

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来的,而且年纪还很轻,所以骄傲的关羽和张飞是诸葛亮很是不服气的,虽然博望坡和新野两场战役,让他们对诸葛亮服气了些,但骨子里还是不服气的,所以用军令状的方式让关羽死里逃生,最后不得不服!

原因四,帮助刘备树立仁德讲义气的光辉形象

刘关张,三人在桃园结义的时候,就说好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关羽受了军法,理应处斩,但是刘备能够用兄弟之义向诸葛亮求情,那么众武将自然会对刘备死心踏地的。

正史的说法

正史上面的说法,曹操确实是走了华容道,天下大雨,道路很是泥泞,曹军很是狼狈,但是刘备的部队晚去了,所以没有追上。具体的记载下如:

【山阳公载记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最佳贡献者
2

刘备对关羽和张飞的评价是: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也就是说关羽善领兵,但自傲,与谋士们不容。张飞喜欢亲近士大夫文人,但是看不起小人。这就是两人的优缺点。后来,关羽死于自傲,而张飞被小人所害。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派关羽去把守华容道,并且神机妙算的指出曹操必过此处,让关羽去斩了曹操。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派关羽去呢?

在关羽之前,诸葛亮分别安排了赵云和张飞前去堵截曹操,目的是消耗曹操身边的有生力量,为关羽最后一击做铺垫。这就说明,诸葛亮心里清楚,等曹操走到华容道必败。那诸葛亮为什么将这样的重任交给关羽而不交给别人呢?

上面说了,关羽骄于士大夫,诸葛亮当年年仅28岁,是刘备屈尊三次请出山的。在关羽眼中,乳臭未干的诸葛亮有点过誉了,所以他和张飞都很生气,认为刘备太过于相信诸葛亮。于是为了震服关羽,诸葛亮安排了这一出戏,让关羽去斩曹操。

曹操当年有恩于关羽,重金封侯诱降关羽,而关羽封金还候,最后离开曹操又回到刘备身边。因此,关羽欠曹操一条人命。诸葛亮让关羽给曹操最后一击,就是为了给关羽出难题,如同关羽平时对自己一样,看看关羽如何反应。

那么在诸葛亮心中,此刻的曹操能死吗?肯定是不能的。荆州离许昌太近,一旦曹操死亡,那么周瑜会领军顺势攻取南阳,从而威胁许昌。一旦许昌攻陷,那么至少黄河以南就不再属于魏氏天下了。

当时刘备作为联军的一部分,兵力单薄,仅仅有一万多人。而荆州处于曹军、东吴、刘琦的三方势力共同占领中,刘备此时是最弱的。因此刘备想要浑水摸鱼,必须让曹操活着。只有曹操活着,孙权才不会坐大,刘备这个帮手才能体现出价值。

因此,必须派人放了曹操,还不能明着放,只能暗地里去放。像赵云、张飞等人肯定是说不通,这些人恨不得见面二话不说就斩了曹操,而关羽最有可能。因此诸葛亮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让关羽去守最后一道关,华容道。关羽曾经受到曹操厚待,而曹操此人又脸皮甚厚,因此一定会去求关羽放了自己。关羽重义气,一定会放了关羽。即使不放,诸葛亮也做了准备,只给关羽配备少量兵力,让关羽没有必胜的可能。

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 住去路。

诸葛亮只给关羽配备了五百人,这其实就说明诸葛亮留有后手。即使关羽万一想捉曹操,这五百人也力量太弱,而曹操逃跑的肯能性很大。

后来,果然如同诸葛亮所料,曹操从关羽手中逃脱,关羽叹服诸葛亮神机妙算,心服口服。而曹操捡了一条性命,继续威胁孙权。刘备浑水摸鱼,最终抢占了荆州地盘!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根据《三国演义》这本书的思路,诸葛亮不想让曹操死,因为曹操一死,孙权立马坐大,这对于想浑水摸鱼的刘备方来说是不利的。因此,诸葛亮巧用关羽守华容道,放走了曹操,关羽也因此获得了义气的美名,一举两得!

本回答独发于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3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无疑是最为精彩的一个篇章,在孙刘的联合下,曾不可一世的曹操被打得落花流水,最后不得不败走华容道,如果不是关羽放水的话,曹操肯定是死路一条。可以想象的是,每一个读者阅读在这里的时候,都会扼腕叹息,为关羽放走曹操而可惜,如果诸葛亮令派张飞、赵云在此把守,那么曹操一定插翅难逃,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被诸葛亮所浪费,实在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认为是诸葛亮昏了头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并非是诸葛亮昏了头,智商不够,反而是他深谋远虑的结果。作为战略家,诸葛亮自然不会被所谓的情感左右,作出低级的调兵遣将的错误,他之所以这样做,更多的是为刘备集团考虑。 当时的天下,比较有势力、有实力的主要有孙权、曹操、刘备以及西凉马腾等人,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清晰,各方势力已经达到了均衡的局面,此时一旦曹操被杀,孙权或马腾都是获利做大的一方,到时为了争抢地盘,又要掀起腥风血雨,这是诸葛亮所不愿看到的,他在隆中的时候就已经为三分天下定下了基调,曹操一死,不可测的变局就会增大。 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诸葛亮才故意委派关羽前往,他深知义薄云天的关羽一定会作出义释曹操的行动,这样反而会了结关羽欠下曹操的人情,同时又可以让关羽对他心存感激,如此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4

赤壁之战,曹军大败,手下死伤无数,无奈之下,只能败走华容道了。


当时,诸葛亮算到曹操会走华容道,却派关羽守华容道。最后放走了曹操。为何呢?

一:曹操不能死

赤壁之战,曹操已经统一的北方。一但曹操死了,北方肯定会大乱。北方一乱,东吴也就没有了顾及。很有可能趁着北方动乱之际,灭了刘备。

因此,为了给刘备赢得发展,曹操不能死。只有曹操不死,东吴才会继续和刘备联盟。刘备才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势力。


二:让关羽还人情

诸葛亮知道曹操有恩于关羽,而现在,曹,刘是敌对的。万一以后在大战中,关羽故意对曹操放水,很可能导致大败。

所以,诸葛亮故意给关羽一个机会还了人情,人情一还,日后谁也不欠谁的。

当然,这些都是三国里面的记载,在正史中,诸葛亮可不是故意放走曹操的。


正史中,曹操败走华容道,但是却是没有遇到关羽。当时,曹操在华容道,一路狼狈,最后还是走出了华容道。而诸葛亮也没有料到曹操会走这里,因此等刘备的人追来,曹操早就已经走远了。

5

赤壁之战的胜利,标志着孙刘联盟结合的成功,使曹操大败而归。那么为什么诸葛亮本能一举擒杀曹操,却派关羽把守华容道,从而放了曹操?是诸葛亮的失误造成的还是诸葛亮其本意就是要放掉曹操呢?今天笔者来简单分析一下。

赤壁之战结束之后,曹操被打的一败涂地,能在很大情况下削弱曹操的军事实力甚至拿下曹操也不能问题的。问题出在那里呢?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之中,有惊天纬仪之才早与料定曹操兵败之后会从走华容道。所以,派了一名大将——关羽,前去埋伏曹操的退亡之路,并让关羽立下“军令状”,势必取曹操项上人头。

果不其然曹操确实走华容道逃亡。按照当时关羽埋伏的兵力,对待曹操带领的残兵,拿下曹操是不成问题的。关羽开始也是势必取曹操首级,但奈何曹操讲起了昔日之情分。关羽当时落难之时,曹操对待关羽是物其所有,甚至胯下“赤兔马”皆是曹操所赠。

今日,曹操落难关羽却要取曹操性命。在《三国演义》之中,大家都知道,关羽是“忠、义”的代表。什么为“义”?古人说的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关羽听后是目送曹操离去。

那么,现在咱们来分析诸葛亮知不知道关羽会放掉曹操呢!笔者认为:会。

其一:曹操和关羽的情分诸葛亮是知道。当时,若不是曹操倾慕关羽之才,关羽有十条命也不会安然的护送嫂子离去。想必这点关羽也是知道的,自然内心之中对曹操有亏欠。

其二:关羽作为忠义之人,自然会报答曹操。但是关羽和曹操的政治立场不同,也使得恩情一直无法还上。今日,曹操落难势必会还上。

通过分析既然诸葛亮知道,关羽会放走曹操,那么为啥还派关羽前去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其一: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说。三国之中魏国的势力最大,如果杀掉了曹操。孙刘联盟将瞬间成为敌对的一方。当时刘备的根基未稳,吴国势必是借此来攻占蜀国,这是蜀国无法抵挡的。

其二:放掉曹操,曹操会有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无力对孙刘联盟发动战争,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为啥要一直坚持联盟吴国,赢得发展的时间。

其三:就算杀掉了曹操,那么可能会出现其他方的诸侯势力,来接管魏国的政治和军事权力。将来会天下的势力又会如何这是诸葛亮无法把控的。其四:知道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关羽的内心其实是一直不服诸葛亮的,可以借此机会来灭灭关羽的威风,让其姿态放低一些。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是诸葛亮有意放走曹操的。那么,如果诸葛亮派张飞、赵云......其他人,杀掉曹操。三国又会呈现出什么的局面呢?

6

华容道是《三国演义》中的剧情,所以这个问题只能从演义的角度去分析,正史党请勿当真。

赤壁之战是演义中最重要的故事,没有之一。从刘备携民渡江开始,罗贯中为描写赤壁之战花费了整整十个章节,占到全书篇幅的近1/10。其实在历史中,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角色只是促成了孙刘联盟,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罗贯中则把诸葛亮贯穿于赤壁之战的整个过程,而且完全掌控剧情的发展,甚至可以决定曹操的生死,而华容道就是决定曹操生死的关键。但诸葛亮却派关羽守华容道,最终让曹操逃跑,他为何要这样做?

首先,此时捉住曹操对刘备不利,无法实现三分天下的计划。

诸葛亮的三分天下是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缺一不可。如果此时捉住曹操,那么北方必定大乱,而当时孙权的实力仅次于曹操,刘备甚至还不如马超刘璋,无力和孙权相争。

孙权可以趁势在东线夺取徐州,西线拿下荆州,那么此时蜷缩于夏口的刘备将无路可走,极有可能被孙权吞并。所以此时捉住曹操对刘备是极为不利的,三分天下无法实现。

其次,关羽是最佳人选。

诸葛亮早已算到曹操的逃跑路线,将经过乌林小路、葫芦口和华容道三处险要。他计划利用乌林小路和葫芦口来消耗曹操仅存的力量,让曹操到达华容道时人困马乏,彻底丧失抵抗能力。

但曹操是不能捉的,所以华容道的人事安排就很重要。既不能失了自己神机妙算的面子,还得让曹操合情合理的跑掉,遍观刘备账下只有关羽最为合适。

一来,关羽忠义无双,又和曹操有旧,必然念在许都挂印封金之情网开一面。如果换做别人,曹操无路可逃。诸葛亮这样做也算做个顺水人情。

二来,诸葛亮虽然新官上任三把火烧的很旺,但关羽内心里对他一直不买账,所以诸葛亮想利用华容道来让关羽心服口服。

于是诸葛亮安排赵云埋伏乌林小路,葫芦口则让张飞埋伏,唯独不给关羽安排任务。关羽急了,便向他请命。诸葛亮说怕将军念在旧情放过曹操,如果硬要去,必须立下军令状。关羽应允,带着500校刀手出发。

结果不出所料,关羽放过了曹操一行,回来复命。诸葛亮执意要按军令状行事,将关羽斩首,但刘备苦苦相劝,诸葛亮“只好”作罢。诸葛亮巧妙利用华容道给关羽上了一课。

不过正史中确有曹操经华容道逃跑的记载,但和演义有所出入。正史中是刘备带兵去追击,只是没有追上罢了。

7

演义中诸葛亮是个神棍,他早就算准了关羽放曹操。我觉得用意可能这么几个。

首先,曹操不能死。曹操死中原乱,孙权北上蚕食鲸吞,那么三分天下就难了。

其次,曹操命不该死。你不让关羽去,可能还没机会彻底堵住曹操。虽然当时曹操落魄,张郃张辽徐晃许褚可是都在。

最后,让关羽还个人情,好在日后北伐无所顾忌。看关羽打襄樊时多狠,就知道诸葛亮这招就多成功。

8

我是五色土聊历史,我来回答:



这一场景是,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精心策划和安排的,在正史中是没有这一幕的。 现在我们就三国演义的这一段,分析一下,为什么诸葛亮派关羽把守华容道。

当时孔明沿着曹操撤退的线路,设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赵云,第二道是张飞,第三道是关羽,曹操逃跑他的精力衰竭曲线应该是,一鼓作气时战赵云,再而衰时制张飞,三而竭时拜关羽。

其结果就是因为关羽念旧,讲义气认为曹操待他不薄, 宴没少请,银没少送,关二爷下不了手,他必然会放了曹操,还了曹操的人情。



这一切表面上显示的是诸葛亮安排工作有误,实际上是袖里乾坤,其中的曲直还真不少呢?

其一,成全关羽,让关羽彻底还清曹操的人情,跟曹操完全划清界限。

其二,孔明通过这件事来打压关羽的傲气,让关羽不要太膨胀,同时也让关羽知道孔明的厉害。

其三,放了曹操是关羽个人的意愿,而不是蜀汉的意愿,这样跟东吴也好交代。

其四,在当时的情况下,魏蜀吴三方西蜀是最弱的,如果杀了曹操,曹魏会疯狂报复,而且剑锋直指西蜀,以西蜀的实力根本无法抵抗,这时吴蜀联盟还会不会成立就可难说了,东吴可能是坐山观虎斗,再伺机到西楚来顺一点胜利成果。

其五,如果曹操被杀,曹魏集团出现了内乱,分成若干股势力,此时东吴便成了老大, 西蜀和东吴的联盟就会破裂,西蜀就会被东吴灭掉。

其六,如果杀掉曹操,曹操己平定的北方再次暴乱,以当时西蜀的实力,想要在这乱世中存活,好像是不太可能。

其七,要想实现三分天下的目标,就不能杀掉曹操,而且尽量把战火引向曹魏和东吴之间,给西蜀留下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西蜀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强大自己。



诸葛亮这么做是一箭数雕,作者这么写,是为了烘托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同时也赞颂了关羽的义薄云天!!!

我是五色土聊历史,欢迎大家关注!!!

9

放走曹操的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关羽,而是罗贯中。

这看似是一个历史问题,其实也是文学问题,“华容道”必须要放走曹操,来成就诸葛亮的智和关羽的义,《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中对此有明确交代;同时,“华容道”放走的又不仅仅是曹操,还有罗贯中的理想、执念和无奈,需要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深入分析。

必须放走曹操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题材小说,在主线情节上必须符合其所依托的历史架构。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资治通鉴》

历史原本是枯燥的,毫无波澜。但是作者却可以通过艺术加工,加入精彩的过程和自己的意愿。

《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玄德曰:“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玄德曰:“先生神算,世所罕及!”

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直接得出诸葛亮让关羽守华容道的原因:一来曹操气数未尽,不可逆天而为;二来送关羽一个顺水人情,成就其美名。

再往深处剖析,还有一点:诸葛亮明知关羽会放了曹操,还激他立军令状,立了军令状又不杀他,分明是想让关羽承自己的情。众所周知,三顾茅庐之时,关羽张飞都不满诸葛亮轻慢的态度,并且认为他太年轻,不可委以重任。张飞性情粗犷,后来放开了芥蒂,但是关羽为人高傲,没办法轻易驯服。此次立军令状,也立了威严,自此关羽欠了诸葛亮一个天大的人情。

综合起来,诸葛亮让关羽守华容道的原因有三一来曹操气数未尽;二来成全关羽仁义之名;三来挫平关羽的锐气。


罗贯中为什么放走曹操?

那么作者为何在华容道这一节给诸葛亮和关羽平添如此多的戏码,费尽心思安排诸葛亮和关羽放走曹操呢?正是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智和关羽的义,来反衬自己的无奈。对此,我们需要的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加以分析:

为自己明志

罗贯中生活在元朝末年,是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与汉末局势颇为相似,而罗贯中也恰好身处混乱之中,也曾踌躇满志,得遇名主,想要一展平生所学,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1356年,“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到农民起义军张士诚幕府作宾。这一年罗贯中26岁,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也正是卧龙孔明出山时的年龄。

张士诚是灭元的盖世功臣,其治下军力强劲、百姓富足、文教兴盛,一度给罗贯中等一众文士带来极大的希望。奈何后期张士诚不听劝阻,贸然称王,成为众矢之的,后被朱元璋所灭。

无论在情感上还是理念上,朱元璋明显都不是罗贯中的菜,于是抱着毕生的遗憾,罗贯中恨然归去,隐居江南期间,完成了这部光彩千古的著作。

之所以选择蜀汉作为书中正统,是因为刘备仁义与张士诚相仿,曹操狠戾与朱元璋相似。更重要的是,蜀汉的兴起与衰落,正是罗贯中自己的遗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立誓克服中原的诸葛亮,正是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忠义无双,挂印封金的关羽的忠义形象,正是要表达自己对张士诚的执念,对朱元璋的不认可。

罗贯中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法,讲原本颠沛流离的刘备势力,一步步树立成读者心中的正统,也是自己心中的正义之师。

为卧龙加戏

在《三国演义》中角色塑造最成功的人物莫过于诸葛亮和关羽,当然诸葛亮作为千古智胜,本身就具备很高的历史地位,唐宋时期便已位列“武庙十哲”,仅次于姜尚和张良,地位可见一斑。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觉得这些还不够,于是就借助“赤壁之战”,将原本作壁上观的诸葛亮推向前台,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都不在话下,将其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形象深深刻入人们的脑海。

华容道一节,更是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展现得淋漓尽致。第四十九回交代,诸葛亮在战前分别布置了赵云、张飞和糜竺等三路伏兵,并且将预料的战果与三人一并交代。随后事情的发展与诸葛亮的预料如出一辙,包括最后关羽会放走曹操。

如果只是要让关羽放走曹操,为什么要这么多铺垫?完全可以让关羽守前三道,其他人守华容道。其实就是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智谋,为他塑造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给读者更加强烈的代入感。

前期的成功越大快人心,后来的失败就约痛彻心扉,越能体现罗贯中自身的绝望。

为关羽塑型

桃园三结义、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义释曹操,一系列故事将关羽忠义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前面交代过,智慧与克服中原的决心,是罗贯中内心的真实写照,而忠义则是罗贯中表达出来的执着和态度,在他的心中,依旧不认可朱元璋,而是憧憬着张士诚建立的富足祥和的江南天堂。

因此,与其说诸葛亮让关羽守华容道,不如说是罗贯中让关羽去守。诸葛亮让关羽守的不过是人性,而罗贯中让关羽守,则的是理想。

10

曹操败走华容道之事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赤壁大战曹操近乎全军覆没,最后经华容道灰溜溜逃回了江陵。但是,《三国志》在记载这件事时并没有提及关羽。换言之,真实历史上并没有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一事。因此,这个问题在真实历史上我们无法找到答案,只能以小说《三国演义》而论。



那么,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什么要派关羽守华容道呢?难道诸葛亮不知道关羽与曹操的关系?不知道关羽的性格?显然不是!说白了,诸葛亮就是刻意为之,为的就是放走曹操,却又让老孙家无话可说。毕竟这是关羽的私人行为,与老刘家无关,不是吗?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放走曹操呢?原因不难理解。曹操虽然兵败,但是老曹家在北方的根基并没有动摇,实力依然强劲!如果冒然杀了曹操,等于是把战争祸水引向了自己。原本孙刘两家是老曹家共同的敌人,瞬间就变成了老刘家与曹操儿子之间的杀父之仇!这个仇曹操的儿子不可能不报,如此一来,兵锋直指老刘家。别看孙刘是联盟,可这种联盟说白了就是相互利用。如果老曹家目标直指老刘家,老孙家不可能出兵援救,很可能还会趁机分一杯羹,与老曹家联手灭了老刘家!不是吗?只有维持三家势均力敌,对老刘家才是最为有利的,有了老曹家的威胁,孙刘联盟才能继续维系下去,这就是诸葛亮刻意放走曹操的原因所在。



其次,诸葛亮此举实际上也有使坏的成分,目的是将曹操对孙刘两家的仇恨全部转向老孙家。孙刘联手在赤壁打败了曹操,可曹操走投无路时老刘家却放了他一马。诸葛亮此举等于是明着告诉曹操,打你是老孙家的主意,我们老刘家只是为了自保,并不想置你老曹于死地!如此一来,如果曹操咽下了这口气,到此结束。如果曹操反扑、报复,老孙家首当其冲。老刘家进可以趁机分一杯羹、趁机强占老孙家的地盘;退可以再次孙刘联盟,共同抗曹。总之,老刘家左右都不吃亏。



再者便是诸葛亮自己的一点小心思了,那就是立威。诸葛亮初来乍到时身无寸功,刘备麾下的将领并不买他的账。虽然后来立下了一些功劳,但是关羽这些刘备的铁杆实际上并不服他,更多地还是看在刘备的面子上凑合着听用。诸葛亮选择关羽守华容道,他知道,以关羽的性格,放走曹操几乎是必然的。如此一来,关羽便是犯了“死罪”。让刘备就此杀了关羽、自断股肱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诸葛亮却可以借此机会以“杀关羽”来立威!至于恩出于上放了关羽,那是老板刘备和他关系铁。你们和老板关系没那么铁的就要留神了,犯在我诸葛亮手里,照杀不误!而对关羽而言,诸葛亮此举也是一个下马威,你如果再不听调遣,老板总不能一而再再而三保你吧?!



《三国演义》虽然只是一部小说,但是罗贯中还是用了心的。一段华容道背后藏着太多权谋和策略,并不是诸葛亮失误、关羽妇人之仁那么简单。既有刘备、诸葛亮的战略性谋划,也有把祸水引向孙吴的战术性举措,更有诸葛亮接机立威的技术性操作,也无怪乎《三国演义》能够被称为“四大名著”之一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