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讲到孔明和魏延的恩怨,及魏延被杀的原因。同时也提到了司马懿,在空城计之前,孔明和司马懿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也是孔明为报答刘备托孤的选择,火烧司马懿时,也涉及到了魏延。(秉烛读春秋漫谈三国)第四期,为你详细解答。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孔明六出祁山都无功而返,主要原因是,军粮不能及时运到前线。常言道:兵马未动,草料先行。说明粮食对军队的重要性。
在孔明第六次兵出祁山时,他调来了事先发明的木牛流马这个新武器,还别说挺给力,运来的粮食放到了,孔明事先观察好的上方谷了。
为什么选择上方谷呢?首先地形特殊。上方谷地处两山之间,地势低洼,入口处狭窄,每次只能一人一马通过,谷内一块平地,能容纳1000多人,就像个葫芦,是储备粮食的天然粮仓。
司马懿决定分拨一班人马劫蜀营,这样孔明别的营势必来救,司马懿乘机带两个儿子及少量人马,突袭上方谷,火烧军粮。
司马懿一举一动,孔明尽收眼底,他对众将士说,司马懿来劫咱的大营,咱就劫他的大营。同时,对魏延说,你到上方谷口迎接司马懿,和司马懿交手只许败,不许胜,魏延得令而去。
果然司马懿和两个儿子如期而到,魏延按照孔明交待的法子,没几个回合,拨马逃向了谷里。
司马懿追到谷里大吃一惊,谓二子曰:
〖“倘有兵截断谷口,如之奈何?”
言未已,只听得喊声大震,山上一齐丢下火把来,烧断谷口。魏兵奔逃无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齐突出,草房内干柴都着,刮刮杂杂,火势冲天。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乃下马抱二子大哭曰:
“我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
正哭之间,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地雷不震,火器无功。司马懿大喜曰:
“不就此时杀出,更待何时!”
即引兵奋力杀出。(引自三国演义)〗
孔明在山上见魏延诱司马懿入谷,一霎时火光大起,心中甚喜,以为司马懿此番必死。不期天降大雨,火不能着,哨马报说司马懿父子俱逃去了。孔明叹曰: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难道真的是天意?
除了司马懿当不该死,其实还有一个人,也该不当死,这个人就是魏延。
书中交待,孔明命魏延在谷口迎接司马懿,魏延逃进了谷里,如果地雷爆炸,魏延肯定死于非命。为什么孔明要魏延和司马懿一起去死呢?上期做出了回答。
其实,司马懿侥幸逃脱,不是什么天命论,而是其中有奥秘。
上方谷入口窄,腹地阔,两边高,中部低,这种地形不利于空气流通,一旦谷内起火,气温开始升高,贴近地面的空气迅速受热膨胀上升,上层及周围冷空气则收缩下沉,形成强烈对流的山谷风,因此出现了狂风大作的现象。
同时,当谷底大量热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空气中的水汽又因气温降低而凝结成云雾,再加上柴草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烟尘随空气上升到天空后,又为水汽凝结提供了理想的凝结点,从而加速了水汽的凝聚。这些云雾中的小水滴互相碰撞合并,体积就会逐渐变大,最终导致大雨倾盆的局面,浇灭了上方谷的大火,司马懿才得以脱险。这个道理和原子弹爆炸形成风暴道理一样。
(文/秉烛读春秋,欢迎点评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