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共工的这段记载出自《列子·汤问》,“然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淮南子》也有同类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不管是列子还是淮南子,其记载多半有传说的成份,但本着传说乃古老历史的一种另类载体,或许我们更应该相信,它有可能来自某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也正是共工的这个举动,导致九州大地洪水为孽,这次的洪水与《史记》中五帝本纪“肇十有二州,决川”似乎不是同一件事,后者直接导致了大禹之父鲧治水无效而与另一个共工等四人被流放至四夷。

共工与颛顼(黄帝的儿子,继任者)争为帝,那么共工所处的年代应当稍晚于黄帝。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此祝融为离朱也叫离娄,江水即泗水,位于山东济宁附近,如此猜测,共工可能是东夷部落的领袖。尽管黄帝与炎帝融合并打败蚩尤占有整个中原及东方,这时候的东夷并未全部在黄帝的直接管辖,可能是以联盟或保持朝贡关系

黄帝去世后,东夷共工部落可能借机与黄帝的继任者争权,从而爆发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

这次的战争必然是共工惨败,但共工在这次战争中或之后可能采取了一个非常了得的措施直接触发了题干中的事件。

借鉴于河姆渡遗址的水坝工程,或许是共工把某个聚落的水坝破坏导致洪水淹没并破坏了某个巨大的聚落,从而被这些聚落的后人代代相传至今

因此,圭海君认为,共工撞不周山可能是历史上真实的一段历史在缺乏文字载体的条件下以口传形式流传至周代,而被收集、记录成神话。

而洪水的这个传说只因与诺亚方舟的西方传说类似,而被一再关注,其实洪水在各个大陆都是很常见的现象,即使小范围发生,对于当时的聚落来说那都是相当大的规模,必将那是自然不可挑战的时代。

最佳贡献者
2

近日有网友提问:看古代神话故事,讲到上古时期的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那么,“共工怒触不周山”是神话还是历史?共工和诺亚方舟有关系吗?是不是共工此举造成上古大洪水,西方于是出现了诺亚方舟?

共工的故事存在于许多史料上,大体是讲:共工与颛顼争天下失败,发怒撞向不周山,把撑天的柱子弄折,系住大地四角的绳子搞断。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砍鳌的四肢顶住天边。天的西北方残缺,所以日月西移;地的东南残缺,所以江河东流。

1、共工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对于共工的出身,有的史料这样说: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

这里是说:炎帝的妻子、赤水氏的女儿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居住在江水,生下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的头是平顶方形,他恢复了祝融的土地,重新住在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

也就是说,共工的先祖是炎帝,父亲是祝融。但这并不是唯一的说法,其他史书中称共工曾与颛顼结盟,共同对抗祝融……

《史记》对共工的记载是,尧年老后询问谁可继位,有人建议他的儿子丹朱,被尧以“愚顽、凶恶”而否定。有人建议共工“广聚民众,有业绩,可以用”,尧认为“共工言过其实,心术不正,貌似恭敬,却欺骗上天,不能用。”

总之,对于共工的出身各种各样。现代人多数认为,共工是上古时期部落的一个首领,临水而居,熟悉江河湖海的变化,擅长治理水系,这也是他被后世公认为水神的缘故。

2、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早就被质疑

关于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早在东汉时就被质疑过,质疑者是写《论衡》的王充,他说:共工能把不周山撞倒,如此神力应该天下没有敌手,怎么会败给颛顼?颛顼跟他争天子,就是拿出全天下军队,用尽四海之人也打不过他的。

王充说,天是气还是实体?是气跟云烟没两样,怎会有柱子?砍下鳌腿顶天,兽骨会腐朽,怎么能永久顶住?鳌腿都这么厉害,它的身体会大到天地容不下,拿什么砍杀它……王充最后的结论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纯是一派胡言。

而且因为史书中的描述多有矛盾,后世推测上古的事情全是传说,甚至质疑夏朝之前的历史真实存在过。但是,还有很多人并不认同共工的故事完全是神话,因为透过流传千年的故事,往往可以看到背后的真相。

3、共工的故事到底是真是假?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史书上这段记载说的是:大荒时代有漫天大水。鲧偷拿天帝的息壤堵塞洪水,没等到天帝下令。天帝派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郊野。禹从鲧的遗体肚腹中生出。天帝令禹施行土工制住洪水,从而划定九州。

这就是人们现在熟知的大禹治水的故事。虽然包括《史记》在内的各种史书,对这段故事的记载也不乏神秘、神话的色彩,但多数人都认可大禹治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在同时期的西方,也流传着大洪水的故事,比如诺亚方舟。

难道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吗?显然不是!如今人们更倾向于认为,人类在上古时期确实遭受过洪水泛滥、暴雨狂风、淹没家园的天灾,以当时人类的能力,无力抗拒也无法解释,只能归结为天塌了、天漏了、地斜了,并把星月转移、江河奔流的自然现象附会其中。

在山东的民间有种流传已久的食品叫煎饼,过去人们喜欢用鏊子露天摊煎饼,名为“熏天”;摊好的煎饼用红线挂在房檐上,名为“补天漏”,也许正是这种上古故事的另一种表现。

随着地球板块漂移说的出现,还有人把上古的大洪水出现跟它联系起来,认为地球板块漂移使大陆发生根本性变化,引发了大洪水等一系列天灾,人类惊恐、慌乱、无助,最终只能用一个个神话来安慰自己。所以,对于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合情合理的解释如下:

共工因熟知水系,大洪水时期被命令治水,但治水失败,因为人们流离失所,他被颛顼责怪,羞愤中共工撞山而死,并背负了导致洪灾水患的责任。

不过也有人认为,大洪水的始作俑者也许就是共工,在与颛顼争夺天下失败后,他就四处决堤放水,导致了一场洪灾……

3

好吧,今天老麦就跟大家掰扯掰扯这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

关于史前文明的探索,自古以来人类就从未停止过,在几千年的追寻中,三叶虫化石上的人类脚印、几十亿年前的大型链式核反应堆、巨石阵、金字塔、沉陷海底的亚特兰蒂斯……种种的迹象表明,人类历经过数次甚或是无数次的史前文明,而我们当前的文明相较于这些史前文明,甚至连初期发展阶段都算不上。

今天咱们就先聊一聊这亚特兰蒂斯,以及由此而来的一个大胆推断:月球可能是史前文明留下的人造卫星。 咱们先说一说这亚特兰蒂斯吧,早在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在他的一本著作《柯里西亚斯》中,描述了一个拥有高度文明的神奇国度——亚特兰蒂斯。文中描述,在大西洋的深处,有一片神奇的大陆,那里拥有着神祇神祇般的建筑,它被无数的黄金与白银包裹着,阳光下发出闪耀的光芒,那里拥有非常完善的港口、船只,还有能够载人飞行的飞行器。 大家注意,这里对建筑的描述:黄金与白银包裹,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相信大家对城市建筑应该都比较熟悉,倘若你城市里恰好有一个叫做“诚基中心”的项目,那么看到这句话,你是不是一下子就想起什么来了。对了,现代建筑物,也就是说早在两万年前的亚特兰蒂斯就有了高度现代化的建筑物。还有“载人飞行器”——这个词汇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一下子会联想起飞机等,但是否可以再进一步——飞碟。是的,那时候的亚特兰蒂斯已经拥有了飞碟。拥有如此高度发达的文明,几乎可以称霸海上,朝拜者众多。 如此高度发达的文明,放到一万多年前,无疑只有一种可能——外星文明。

我们接着看,亚特兰蒂斯的结局,据说在一万多年前,由于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带来了亚特兰蒂斯人的堕落,最终引来众神愤怒,天降大难,地震、海啸、飓风,将亚特兰蒂斯彻底毁灭于大西洋深处。一代文明,葬身海底。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具有如此高度发达的文明在一夜之间葬身海底,让我们将目光聚集到同样一万多年前的,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

在中国的上古传说中,同样有一段引发了天塌地陷,地球几乎毁灭的战争,他的主角是——共工,而引发那场巨大灾难的触发点就是——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因为这一撞,导致天塌地陷,引来巨大的灾难。 不周山具体是哪里?

《山海经》中有描述: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但是,具体哪里才是不周山,一直也没有过定论。或者最终的结果是,地球上根本就没有不周山,因为真正的不周山,是月球。而那时月球距离地球的位置和现在不尽相同,那时候应该距离地球距离应该非常近,于是人们看到的月球,只能看到所展现的一面,很难看到月球的全貌,因此: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也就是说,当时共工怒触不周山,是撞击的月球,那么如何撞击?单凭共工一己之力当然很难达到,真实的情况很有可能是那场战役动用了海陆空各种战力,而共工所驾驶的巨大飞船母舰被损坏,最终撞击到了月球上(而现代科技也证实了月球背面有着明显的撞击、凹陷)。


月球被撞击后,偏离了原先的轨道,先是潮汐反常,巨大的海水倒灌,紧接着地壳剧烈变化,引来海上陆地分崩离析,女娲不得已对月球进行修补,这也是传说中的女娲补天,其实女娲补的不是天,而是月球。而此时月球距离地球的距离已经不足以让地球重新回到之前的状态,于是女娲将月球距离地球的距离拉升了,也就是现在的距离(由此可见,月球根本就是一颗人造卫星,当时为什么造出月球,想必最起始的原因,是利用高科技使月球对地球的作用,恰好使地球处于便于生存的气候条件等)。

而撞击月球的共工,能拥有如此高度发达的科技文明,在当时,应该只有一种可能,共工原本就是亚特兰蒂斯之王。

说明:本文老麦原创,首发今日头条,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4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神话还是历史?

当然是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是我国古代四大神话之一,其余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共工又名共工氏,人面蛇身朱发,是《山海经》中所载之水神,他掌控洪水。

传说远古时期女娲烧炼五种颜色的石头弥补了天地的空缺,砍断鳖鱼的四只脚来撑起天地的四角。

谁知,共工素来与颛顼不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共工惨败……恼羞成怒的共工竟然愤怒地撞向了不周山!

结果,这一撞,折断了顶天的四只鳖脚柱子,扯断了拉着地的绳子!导致后果很严重——天往西北方向倾斜,接下来,日月星辰都往西北方运动,地往东南方下陷,江河湖泊的水都向东南方流淌汇集……


看完这则远古神话故事,我的脑海中浮现一出出生动的画面——星际宇航时空旅行者女娲打算在地球这个飞行器上永远居留,她已倦了,不想再奔波于银河系的茫茫光年中……她修补着太空飞行器,同来的其他两名星际宇航员却因看法意愿不同而大打出手……导致——飞行器摇摆得厉害,里面设施损坏——日月星辰这些灯具倾斜,造成飞行器的永久性失衡……






5

共工怒触不周山,确实有其历史渊源。这个历史,就是炎帝与黄帝之间关于中原霸权的争夺战。

我们都知道,在遥远的古代,炎帝曾为部落联盟之主,后来,黄帝兴起。炎黄大战,结果炎帝战败,黄帝成了新的部落联盟之主。

在许多上古故事中,大都以此作为故事的终结。仿佛在黄帝的统治下,天下万民从此和睦相处,过上了幸福生活。

其实,真实的历史中,黄帝与炎帝之间的战争只是刚刚拉开序幕。

炎帝战败后,炎帝的部族并未就此屈服。

《山海经》中用了许多篇幅来写蚩尤与黄帝之间的大战。那么,蚩尤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为何他能领导许多部落与黄帝争锋?

炎帝战败之后放弃权力,周游天下。也有人说是被黄帝抓捕,远远流放。炎帝部落由炎帝之子赤帝继承。

不过,炎帝部落中,并非所有人都甘心臣服,蚩尤就是其中不肯臣服的代表!

《路史》云:“蚩尤者,炎帝之苗裔也!”蚩尤其实就是炎帝的后代。据当代神话大师袁珂考证,蚩尤乃炎帝之孙,为炎帝部落重要继承人。
《逸周书·尝麦篇》云:蚩尤驱逐赤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杀蚩尤于中冀。

蚩尤不满伯父赤帝屈辱投敌的主张,愤然反抗。古史号称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都是铜头铁额,力大无穷,其实是说蚩尤串联起许多部族,共同反抗赤帝。其中就有赫赫有名的上古追日一族夸父族。

炎帝部落一分为二,一部分由赤帝领导,归顺黄帝,从此融合,形成华夏部族。蚩尤则率领一部开始反抗黄帝,双方先是在阪泉大战,后来在逐鹿大战。

最终,在黄帝与赤帝联手之下 ,蚩尤战败被杀。

在 上古神话中,蚩尤与炎帝都是牛头人身,以牛为部族图腾,是他们共同的标志。

那么,共工与此又有什么关系呢?

《山海经》中记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

原来,共工也是炎帝一脉!

共工活跃时期,是五帝之中颛顼执政。颛顼是黄帝后裔,共工是炎帝后裔。

与蚩尤不同的是,共工应该是当初归顺黄帝的那一方后人。黄帝执政时代,应该对炎帝部族还比较尊重。随着时间过去,尤其是颛顼继位后,天下一统大位已定,于是开始清算炎帝残存实力。

这一脉势力也不甘心灭亡,在共工的领导下奋起反抗,但还是战败。

不过,炎帝部落的反抗还没有结束哦。一直到大禹时代,还有相柳(九头蛇)兴风作浪,那其实还是共工的旧部,即炎帝部族势力。

总之,炎帝与黄帝两大部落之间,绝非是其乐融融,而是经历了一个长达数千年的反复融合,反复战斗。炎帝部落为了求存,一直在不断抗争。甚至后来夏商周朝代更替,如果上溯历史,其源头也是炎帝与黄帝!

6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我国古代的著名的四大神话传说之一,讲的是共工和颛顼不和,两人因为矛盾展开了一场大战,结果共工被打败,一头撞死在不周山,然后不周山被撞塌,不周山是我国神话中的名山,据说是撑着天的山,在神话中,这座山连接着人间和天界,结果不周山被撞塌,天上破了个洞,于是洪水不断倾泄下来,大地洪水泛滥,也就有了之后的女娲补天的故事。

我先说明一下,我相信在上古时期曾经爆发过一次全球性的大洪水,原因根据《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很可能是因为爆发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大地震,甚至是连锁性的全球多地同时大地震,直接导致了地形地貌大变,地震引发了连锁性的海啸,导致了全球性大洪水。

所以我认为,《共工怒触不周山》很可能其实是根据史实改编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我们中国人在遇到一些事情时,常常会去思考,探寻事情产生的真正原因,让一些很难解释的事情,有一个看起来合理的缘由,在远古科技尚不发达的年代,很多无法解释的事情,很容易就会安插到一些怪力乱神的情节。

大洪水爆发的时期大概就是在远古部落战争的时期,刚好共工和颛顼正在打仗,结果共工打输了,然后地震开始,大洪水也接着爆发,女娲在这时也做了一些远古类似萨满的仪式,不久洪水停了,但是古人他们不懂科学,很容易就会把这些事件归结于神力的作用,这样在某方面看上起就很合理了。所以我认为共工和颛顼打仗是真的,洪水也是真的,女娲补天是神话,这个故事把史实改编加工成了神话故事。谨代表个人的一些猜想。

7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不周山大战的一个背景。

关于这次大战的对象在《稠玉集》、《淮南子》以及《史记》中都有不同的一个记载。《稠玉集》的记载是和共工大战的对象是神农;《淮南子原道》篇中说与共工大战的对象是高辛帝;《淮南子天文》篇中则说共工这次大战的对象是颛顼帝;而《史记》则认为与共工大战的对象是女娲时代的祝融。

因为颛顼和共工大战的这个说法是记载最全面,也最详尽,本身记录也是最早,所以说袁珂先生采用了这样一个看法,然后我们也算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同样采用这种说法。

其实说起来共工和颛顼的大战算是炎黄大战最后的序幕。



炎黄当年大战之后,其实炎黄关于帝位之争一直都没有停歇。炎黄大战之后是蚩尤与黄帝争霸天下,蚩尤与黄帝的战争过后再一次登上舞台的战神刑天,刑天与黄帝的帝位之争,最终以黄帝把刑天杀死在常羊山作为结局。

刑天与黄帝的战争结束后登上历史舞台的就是夸父,夸父与黄帝的争斗《山海经》里面出现了两个版本。第一个结局是夸父逐日而死,说夸父在追逐太阳的道路上渴死了,最后化为了300里的桃林。



第二个结局就是夸父被黄帝的部属应龙所杀,那么如果以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夸父被应黄帝的属下应龙所杀的这个结局应该是更符合史实的更贴近生活的一个版本。

炎黄争斗的最后一次战争,其实就是发生在颛顼和共工之间的不周山大战。

颛顼是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共工则是炎帝的后代,两人最后的一次大战,以共工撞倒了不周山为结局,共工撞倒了不周山后被颛顼所杀。



这次战争造成的最后结果就是,不周山的坍塌,西北的天空失去了支撑变得倾斜,原本被颛顼拴在北方天空的太阳星星和月亮沿西北向东南滑行,而东南方向因为被共工撞塌了一块儿的缘故,江河海湖的水纷纷往地势较低的东南方向流去,这也是我们现在天体运行和江河水系流动的大致规律。

在这次战役里,共工的臣子相柳也被诛杀了。但结局出人意料的是,作为造成苍生浩劫的罪魁祸首和失败者,共工在《山海经》里面受到不同于寻常失败者的一个待遇,在《山海经》的有记载大荒北和海外两处各有一个共公台。

这是人们为了纪念共工所建立的。所以射箭的人都不敢往北射,怕惊扰了埋在北边共工的神灵。反而颛顼在典籍里记载的形象反而不好,生下了许多为祸人间的鬼儿子,如什么疟疾鬼,穷鬼之类的。

这说明其实在战争结束后,得民心的依旧是共工一族,只是在后来的故事流传中共工渐渐被树立成一个与人民对立的反例。

到这里关于不周山的大战我们就介绍完了,那么对于不周山大战到底是神话还是历史呢?

我个人的意见是:这是被神化了的历史?

不同的典籍都对这一次大战有过不同的记载,那说明这一次大战肯定是存在的。那至于对象和其他这个细节我没办法考据,只是知道这次大战存在然后可能是因为统治的需要;或者是在一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流程和传承中失去了它原本的样子。这些远古的历史人物渐渐被作为一个偶像或者是榜样渐添加上了属于神的一些东西,让他便于和普通的民众进行区分。

参考资料:《山海经》、《淮南子》、《史记》、《稠玉集》、《中国神话传说》

8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科研成果,严禁抄袭剽窃,违者必究。

共工怒撞不周山是历史,准确的表述:“是古代神化了的历史”。

《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水铭。”

《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处什工与颛顼争帝。”

《列子、汤问》:“……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历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撞不周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淮南子、天文训》是转述《列子、汤问》,除个别字不同外,基本和《列子、汤问》是一致。在这些先秦记神话传说记述中,传达出几个信息。

(第一),古人的宇宙观,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由四根柱子支撑着。上古人类的祖先,创造人类的女娲,砍了鳌的腿,用来支撑天穹。

(第二),共工是古代的水神,又叫水工或水师,相当于水利部长。共工是炎帝的后裔,经冷清先生考证,共工是炎帝的第十三代孙。

(第三),颛顼帝是“象朝”的第七位“帝”,是黄帝的第十二代孙。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是错误的,帝颛顼不在五帝之列,帝颛顼是“后七帝”之首。

(第四),共工因为和帝颛顼争夺“帝位”,发生了一场战争,共工失败以后,愤怒的撞了不周山,天柱因此而被撞折了,日月星辰偏移,因此而发生了大洪水,地势是西北高,而东南低,水向东流入海。

中国的上古神话,和西方的神话不一样。中国的上古神话,是中国古人宇宙观的体现,是神化了的上古中国历史。西方神话体系,体现的是西方神学宗教概念,基本上和历史没有关系。

共工和帝颛顼,都是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上古帝王。由于,先秦典籍史料较少,司马迁又怕麻烦,就把夏以前的历史合写为《五帝本纪》。其实,中国最早的城邦制的国家,并不是夏朝,而是炎黄二帝于公元前二十八世纪,建立的“象朝”。

象朝一共有十三个“帝”,一个摄政,传国大约七百年。“象朝”实行上古民主选举制度,就是后世传说的“禅让制”。南方九黎首领蚩尤,侵占炎帝都城空桑,炎帝年81岁禅位于黄帝。“象朝”的帝位继承人,从炎帝和黄帝的子孙后裔中推选。

帝颛顼之时,炎帝后裔第十三代孙共工,当时是大象王朝的水利部长。他认为,按照炎黄二帝的约定,应该轮到炎帝的后裔为天下共主“帝”,也有一批拥护他的诸侯。帝颛顼坚决不禅让不退位,而支持帝颛顼的诸侯更多,因此共工和帝颛顼进行了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在《山海经》等古典中有所记述。共工失败之后,怒撞不周山,可以理解为被帝颛顼流放到不周山。不周山在西北,具体是指哪座山,至今学术界没有定论。冷清认为,不周山即祁连山。帝尧后期,天下洪水,人们就把洪水和水神共工联系起来,古人迷信就把洪水的原因推给了共工撞不周山。大象朝帝王世系如下。

(1)神农炎帝,都历山、空桑。

(2)轩辕黄帝,都彭城、有熊。

(3)黄帝长子某某,摄政30年未称帝。

(4)某帝,黄帝后裔。

(5)某帝,炎帝后裔。

(6)某帝,黄帝后裔。

(7)某帝,黄帝后裔。

(8)帝颛顼,黄帝第十二代孙,共工炎帝第十三代孙,共工与帝颛顼争帝。

(9)帝喾,帝颛顼侄子。

(10)帝某,黄帝后裔。

(11)帝尧,黄帝后裔。

(12)帝某某,黄帝后裔。

(13)帝舜,黄帝后裔。

(14)帝禹,号大禹,黄帝第二十代孙。

公元前2070年巡幸南方,驾崩于会稽。大禹之子启,继承帝位,建立夏朝,世袭制取代选举制(禅让制),封建社会正式开始。

欲知三皇五帝,大象王朝详细情况,敬请期待冷清专著《华夏源考、三皇五帝纪》出版发行。

9

话说天下,周而复始,有分有和,非人神可以左右。

我想,好多人知道神话故事,共工怒触不周山传说。可是,共工这个家伙是哪里来的呢?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在伏羲女娲时期,那时候中华的共主还是无怀氏六世,叫康貔。他的儿子叫康风,官至水利共工大臣。康风也叫共工氏。

当时,上苍雷神为了报复云哥(女娲的父亲)水淹九州,这个康风乘船逃到了北方,建立了共工国。后来,被女娲斩首在今天的河北邢台。

以后的几百年里,共工国老实很多了。

直到颛顼接手小昊称帝以后。共工国又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是的共工氏没有姓名。

据《淮南子.天文篇》记载:共工与颛顼争帝,败,而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据说,那时的共工是一个铜头铁臂力大无穷的家伙,是炎帝蚩尤的后人。伙同夸父国的妖魔鬼怪叫浮游的东西一起来攻打颛顼帝。

颛顼帝排大将军后羿前去迎战。经过几次~战役以后,共工大军节节败退。最后共工逃到了不周山,他不愿意投降颛顼,一头向不周山撞去,结果了自己的生命。并非象有的朋友所说的,是火神祝融打败了共工氏。

其实,据种种历史资料记载,共工怒触不周山,是实质事情。但是,没有神话传说说的那么夸张。

这个故事跟西方的诺亚方舟故事,一点关系都没有。

共工完蛋了,故事也完蛋了。

10

据《傩书》记载,不周山是人工建的祭台,位于幻海,就是今天的罗布泊,不周山上立有通天的神木,称之为天齐健木!不周山是风姓人皇之族祭天的场所,只有天子才有权率领天下诸候去不周山祭天,伏羲登仙后,女娲继承了天子之位,帝号女皇,又称娲皇。女娲的继位引发了位于今天江浙一带的大诸侯共工氏的不满,所以共工将不周山上的神柱(天齐健木)砍倒,阻止女娲以天子的身份率领诸候去祭天,也使得女娲的天子身份不太名正言顺!这就是共工怒触不周山在《傩书》上的记载!《傩书》只是傩教密传的典集,不是史书。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