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谋士邬先生只是一个基于各种野史文献杜撰的人物。作为清朝时极其具有影响力的江浙幕僚智囊集团的代表出现在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再被国家一级话剧演员李定保老师演活,深入人心。



邬思道,又名斯道,字王露,清代浙江绍兴人。家境贫寒,腿有残疾,康熙年间,屡试不中,只有以游幕为生,寓居河南开封。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邬先生是年羹尧在杭州将军手下时为主子四爷找去教王子读书的,后来在潜邸帮四爷夺嫡成功,然后申请半隐,到了李卫处,再后来帮助年羹尧平叛,再从田文静手上彻底隐退。

还有一种说法,根据李岳瑞的《春冰室野乘·田文镜之幕客》记载,邬先生最早是被河南巡抚田文镜慕名聘请用作幕府,很多与雍正沟通的折子都是由邬先生起草,出谋划策,后来雍正知道了,在田文镜去世后,就把他请入宫去作为高级幕僚使用了。

而二月河的小说《雍正皇帝》里,邬先生是无锡人,晚年,是在雍正监视下,在京城购置了宅院,独自居住,也算是善终。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邬先生简直算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的第一神人。他帮助雍正与八爷周旋,多次化险为夷,帮助雍正调教出讨康熙喜爱的皇子弘历,帮助雍正在九子夺嫡的关键时刻占领先机,帮助雍正顺利放出十三爷,保护其安全继位,过后又申请退隐,退隐后,又帮雍正除去西北大患。可以说,这个角色就是一个置身事外,高于一切人物,仿佛不食人间烟火。这不免有些过于神话这个人物,就像老版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一样,但作为一个复杂的权斗剧中的关键角色,邬先生其实跳出人物阵列,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分析视角,让我们正真搞清楚各派系力量角逐的复杂关系和正反立场以及最后的因果报应。正因为此,很多人对这个角色尤其喜爱和崇拜。



有人觉得邬先生没有理由那么神机妙算,其实,他并非神机妙算,这个人物最大的功劳是帮助雍正夺嫡成功,然而成功的关键,并不是八爷的那些拉帮结派和雕虫小技,其实是在于对康熙心理的深度洞察。正如我前面提到的,编剧安排邬先生存在,是想借他的表演,告诉观众,康熙为什么会选择雍正继位。



晚年的康熙是宠爱太子的,由于他对为了生子早逝的赫舍里的爱和歉疚,他还是希望把大位传给这个子因母贵的嫡长子的,无奈自己命太长,太子熬不起了,再加上目标大反复被挂。所以,在废立这个问题上,康熙非常犹豫,举棋不定,这个时候,他最讨厌的就是皇子夺嫡。邬先生一而再再而三的劝雍正,就是让他隐而不发,伺机而动,同时在他心里没底的时候给他打气。

康熙晚年,清国国库亏空,吏治腐败,他亟需一个敢于担当,能力卓著的人,为他收拾烂摊子,只有年龄较大,跟随自己多年,富有经验,办事牢靠的雍正堪当大任。邬先生也一直在出谋划策,让雍正既要立功,又要左右逢源,不卑不亢。

而邬先生的隐退更是堪称经典,告诉了我们最是无情帝王家,隐而无为才是最好结局的道理。

当我们对《雍正王朝》津津乐道的时候,不得不再向已经去世的老艺术家李定保老师致敬,他的这个邬先生是不可超越的经典。

最佳贡献者
2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邬先生,大名邬思道,虽是大难不死的刑余之人,但料事如神,行为乖张,不论康熙出什么牌,他都能猜中。可以说,胤禛能够在九子夺嫡战中胜出,成为雍正皇帝,除了自己有杰出的能耐外,邬思道的出谋划策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雍王府,西席邬思道表面上是众王子的老师,同时为胤禛争夺帝位出了不少妙计。即便康熙在万寿宴上,收到被掉包的大将军王胤祯的死鸡礼物,也不追责,反而将刚刚赏赐亲王双禄的雍亲王,以及上书房大臣张廷玉、马齐撤职,让踌躇满志的胤禛近乎绝望。邬思道一听,马上祝贺胤禛,该准备继位前的大事安排。

《雍正王朝》邬思道剧照

由于邬思道的知退为进,提醒了胤禛临阵不乱,顺利地康熙帝安排的张廷玉唱了一段双簧,成功继位。

邬思道虽是一个家教,但胤禛对他做腹心之交,什么安排了年羹尧的妹妹秋月伺候了邬思道十年。邬思道喜欢秋月,秋月也爱上了邬先生。但邬思道知道她迟早是胤禛拴住年羹尧的缰绳,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他猜中了,年羹尧成为封疆大吏时,胤禛纳了秋月做侧福晋。

胤禛收了邬思道心仪的女人,邬思道写了雍正帝的名位。邬先生说要半隐,但不再见旧主。允祥送邬先生,邬思道道了真言,流了真情。兔死狗烹,皇上也不例外。他知道给皇上继位前做过私密事情的人,都会很快被处决。离京后的邬先生,通过李卫搭线,拿着田文镜的高薪,干着引导田文镜老老实实为雍正办事的举动

对于他的评价,他给出的答案是:“我是一个阴谋家。”他既为胤禛夺位玩阴谋,也为躲开胤禛追责耍阴谋。

《清史稿》《清史列传》没有他的记载,但清末民初史学家李岳瑞在《春冰室野乘》中,专写一篇“田文镜之幕客”邬思道。历史上的邬思道,似乎为雍正帝所知,但是否见过雍正帝,尚未证明。

3

邬思道,浙江绍兴人。河南巡抚田文镜的幕僚。有一说认为他是雍正安插在田文镜身边的眼线。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在这里不作讨论,我们只论电视剧中的邬先生。剧中的邬先生可谓谋略过人。雍正能登上皇位,邬先生功不可没。最精彩的一幕当属胤祯奉旨追讨国库欠款。要弄明白这个问题,还须从头说起。众所周知康熙继位之初,江山并不稳固。为此康熙一方面连年征战,一方面对内大力实行怀柔政策。康熙也博得了一个宽厚仁慈之名。同时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康熙晚年虽然天下大定,但是国库亏空严重,吏治极度腐败。康熙有心改变这一现状,但年事已高。己是时不我待(也无怪乎他真得还想

再活五百年哈!)。他只能寄希望于后世之君。改变这一现状在当时只有两种方法。其一大力推行改革政策严惩

贪污腐败。不过这事很难。你动了处于统治地位的官僚阶级的蛋糕。他们一定拼命阻挠。其二维护官僚阶级的利益,对劳苦大众横征暴敛。这种方法在初期一定会很容易。各级官吏一定会卖力的执行。不过它带来的后果按现在的话说叫做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会爆发农民起义的。说不定大清会三世而亡。对于这事雄才大略的康熙帝一定考虑的十分清楚。正是基于这种想法。催讨国库欠款可以说是康熙为挑选继位之君而出的一道测试题。胤祯最初对于接不接这差事犹豫不定。邬先生何等聪明,早就洞悉了康熙的心机。在邬先生的劝说下胤祯接下了这差事。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吧向康熙交上了答卷。虽说康熙以为胤祯处事操切,有所不当。但总体来说这份答卷仍可给八十分。反观胤禩,我以为也可以给八十分,不过是负八十分。他自以为聪明,认为这差事吃力不讨好。催讨欠款这得罪人的事我可不能干。殊不知他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康熙所要后世之君干的事是整顿吏治,改革弊政。而胤禩所做所为,不是摆明了要和那些贪官污吏沆瀣一气吗?所以说在这一刻他已完全彻底的输了。胤祯在登上皇位之后,他和邬先生的关系怎么处理也是个问题。剧中雍正请邬先生出来做官。而邬先生婉拒,选择了半隐。这我看有两点原因。其一邬先生深明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他不愿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其二邬先生还是心向前朝的,不愿在清朝为官。

至于雍正从人臣到人君的心态那当然是做人臣时想的是如何登上皇位。而为人君后想的一定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皇位喽。不过这说起来又是长篇大论。好了!此文己经过长,这个问题我们不再讨论。

以上是我的观点,如你赞同的话,请给一点鼓励。以使我有动力为大家奉上更好的文章。

4

小时候觉得《雍正王朝》没有《康熙王朝》、《汉武大帝》刺激,现在才知道这两部很优秀的历史电视剧跟《雍正王朝》一比,就像陈道明、陈宝国在过家家。很多人推崇《大明王朝》、《走向共和》《人民的名义》这些电视剧有内涵,但有人对比过,它们在《雍正王朝》面前还是有点故作深沉。《雍正王朝》格局之深远,细节之细腻,剧情之跌宕起伏,在电视剧种可谓前无古人,目前还没有来者。

那《雍正王朝》有什么不足之处吗?有,最大的不足就是邬思道这个bug。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邬思道这个人物既很大地提高了趣味性,又很大地降低了合理性。

诸葛亮在中国是智慧的象征,无论在民间传说中,还是在真实历史上,都被顶礼膜拜,李世民李靖这样的真正名将就很推崇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但无论历史上,还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都不是智慧无匹的,有很多人都能跟他比肩,尤其是后期过的是一个憋屈。演义中,诸葛亮再神,也阻止不了刘备东征,也没算到马谡会舍水上山,也无法激司马懿出战,最后烧浮桥时还被算计了。

这才符合现实,因为现实生活中,你聪明人家也聪明,尤其是能爬到高层的,都是人精中的人精。你见过哪个高官很聪明,但他的朋友,他的对手都是一群傻子的?都是一群老狐狸好吧。人的思维能力与掌握的信息是有限的,而事情发展是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的。所以现实生活中,哪有算的百分之百准的。国家级的决策,搜集了海量信息,一群智商极高,经验丰富的智囊出谋划策,还要拿出几套备用的方案呢,因为谁也不敢说一定会怎么样。

但邬思道就靠自己一个人,又没有手机又没有互联网,靠在房间里瞎猜,就算的从无失手,百发百中的,可能吗?就邬思道一个聪明人,别人的智商都照他差好几节,可能吗?并且八爷十四爷作为皇子,就是不知道请几个谋士,非得扛着自己那不大好使的脑袋跟邬思道抗衡。

前半截邬思道神机妙算爽够了,后半截让他老失手,那就破坏神机妙算的形象了。一如既往地神机妙算,那就为雍正王朝的苦情戏减分不少。

摊丁入亩,邬思道一个主意解决了;

乡绅一体纳粮,邬思道一个主意解决了;

整顿旗务,邬思道一个主意解决了;

八王议政,还没商议就让邬思道破解了;

那你很看什么劲去?雍正被成了雍傲天了吗?

所以邬思道必须得消失,还搞出了个噱头——知道的秘密太多,怕雍正狡兔死走狗烹。乖乖,这才哪到哪,雍正只是继位了,以后还要西北平叛,还要摊丁入亩,还要官绅一体纳粮,还要整顿旗务,稍有不慎就被八爷掀下去了。至于知道的秘密多,这些秘密能比弑父逼母,夜夜数女,杀弟篡位更耸人听闻吗,得罪了人不照样给你编出一堆。多大点事,为了这雍正就要杀邬思道自废臂膀,那智商绝对活不到成年。

总的来说,邬思道不是个真实合理的人物,他只是雍正的另一面。毕竟要突出四爷胸怀天下,兢兢业业才被康熙看中继位的,每天一肚子阴谋诡计会损害形象的。所以这个满肚子计策的四爷从本体分离出来,化为邬思道。

5

邬思道作为一个不世出的谋士,像开启了上帝视角似的,一手设计了《雍正王朝》的帝国大厦,使康乾盛世得以延续。邬思道也凭借自己的政治智慧,在《雍正王朝》中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就简单摘取几处。

一: 大将军王事件(忍与发)

为了能够顺利的被推选为大将军王,进而被确定为继承人选,八爷党,四爷党可以说是卯足了劲,即使是八爷党内部,八爷和十四爷也在明争暗斗。四爷为了给自己增加政治筹码,想推举十三爷为大将军王,但遭到了邬思道的反对。一番解说后,四爷转而推举年羹尧为粮草押运官,实际上却是控制着战场上的主动权。

这就是邬思道的忍与发,忍的是不争当大将军王,发的是派心腹控制粮草,控制局势!

二: 死鹰事件(猜与忌)

死鹰事件后,大家公认康熙的继定人选为十四爷,包括四爷,也准备放弃夺嫡之争了。但邬思道却猜透了康熙的帝王心术,并且知道康熙内心深处的忌讳。康熙因为害怕祸起萧墙和外部兵变,不得不采取苦肉计保全四爷党。所以邬思道让四爷稳住局势,静观其变。正是邬思道的这种分析,让四爷得到了康熙的最终钦定继承人选。

三: 康熙驾崩事件(谋与断)

康熙传四爷入朝,邬思道断定八爷党会使坏,于是,派心腹救出十三爷到丰台大营调兵遣将,对朝廷内外形成合围之势,迫使八爷党接受既定事实。又派年羹尧请回十四爷,却暗中监视,使十四爷的兵权逐渐旁落。 最终帮助四爷一鼓作气,继承大统!

四: 半归隐事件(出与入)

邬思道深知鸟尽弓藏,所以,在雍正继承大统后,主动要求半归隐,既做到了兼济天下,又能够独善其身,得以善终。这就是邬思道入世与出世的智慧。

可以说,邬思道虽然是个谋士,却有着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腕,不愧是《雍正王朝》中传奇般的存在。

6


雍正朝,田文镜为河东总督。有幕客邬先生,绍兴人,习法家言,尝谓田曰:“公欲为名督抚耶?抑仅为寻常督抚耶?”田曰:“必为名督抚。”曰:“然则当任我为之,毋掣我肘矣。”田诘之,则曰:“为公草疏上奏,然不能令公见,疏上而名成矣。”许之,盖劾隆科多也。隆为世宗元舅,有拥立功,既而骄恣不法,世宗深苦之。邬早窥知上意,故疏上而隆果获罪,田宠遇遂日隆。已而以事与邬龃龉,大愤,辞去。 ——《清稗类钞·幕僚类》。

由正史可以看到,邬思道确有其人,但是不是四爷府的人,也根本没有见过皇上,在《雍正王朝》中,这个邬思道的来历就交代的比较模糊了,有几处提到过他的身世。先是年羹尧救出的邬思道,并举荐给老四胤禛,年羹尧也仅仅是说按照老四胤禛的安排找到的邬思道,既然模糊也就不好追究了,?雍正王朝?在人物方面进行了改编,肯定是有目的的。我个人观点如下:

一代罪,或者说是代过,剧情的主角是雍正,过去已经有很多作品把雍正夺权写得很不堪了,所以编剧必须把阴招找个替罪羊,只有军师是最好的替罪羊了,此处剧情也有点参考朱棣的军师,高僧姚广孝,大家有没有看出来?由于邬思道的帮助,雍正多次在夺嫡的过程中占得先机,对于任何事情,邬先生可以说是洞悉世事,雍正反而成了摆布,似乎是不可能吧。最后邬思道在四爷继位前对雍正也说了为何不去就职,自己擅长的是阴招,就彻底帮主角背锅了。

二是纽带,大家看看邬思道跑过多少地方,联系了多少人?十三爷、田文镜、年羹尧,几乎所有的雍正手下都被他跑过串起来了,如果不用邬思道,那么必须设定一个三德子,带着圣意联系剧中角色。否则这个剧就是书信圣旨来往,失去了细节了。

三是人物形象饱满。对于邬思道的笔墨编剧着笔过多:总结为身残智坚,有勇有谋,而且敢于担当。既有病态之美,也有飘逸之气,看清世事,急流勇退。当然,这都是虚拟的人物,很是完美。

7

雍正王朝中隐藏最深的邬思道:辉煌的人生背后隐藏阴暗的另一面!

关于邬思道这个人,历史记载上是作为田文镜的幕僚出现,各类文献资料上也仅有寥寥几笔,最辉煌的也不过是雍正帝给田文镜的信中提到了一句:

“朕安好,邬先生安否?”

相对于文献记载,《雍正王朝》这部剧对邬思道的刻画要深刻的多,其实这个角色肩负着好几种身份:

一种身份类似于旁白解说,毕竟这部剧比较难懂,很多时候邬思道给老四胤禛分析问题,就是在给观众释疑,有了他的解释,有利于我们理解剧情。

另一种身份则是一条暗线,这条线就是邬思道从阶下囚到皇帝导师的转变,尤其是该剧的前半部分,与其说是雍正帝上位过程,不如说成是邬思道实现个人抱负的过程。毕竟一个戴罪并身有残疾的人,在当时的年代,根本就走不上仕途,没有老四胤禛的赏识,根本施展不了抱负。

老四胤禛的夺嫡过程惊心动魄,但是每个关键点都浮现着邬思道的影子,可以这样说,按照剧中的逻辑,没有邬思道,就没有后来的雍正帝,也就没有最终新政的推行。

邬思道的第三种身份比较隐晦,其实他代表着雍正帝的阴暗面……

剧中的雍正帝是一个正面形象,一直实心办事,关心百姓疾苦,但实际上,剧中对于他腹黑的刻画也是淋漓尽致:

比如,为了消除康熙帝疑心,不接刑部冤案差事,一晚上就把自己折腾病了;比如年羹尧血洗了江夏镇之后,他还说出了天大的事他给兜着;比如杀害坎儿的那天晚上,他还去见了大和尚说了句阿弥陀佛;比如死鹰事件后,他感觉正常夺嫡无戏,而跟邬思道举了李世民的例子;比如为了争得大将军王职务,他还跑去射箭;比如他受了年羹尧的气后,跑到年妃那里不停的让她“卸甲”……

太多了,但是这些腹黑形象很大一部分是让邬思道给承担了:

比如年羹尧血洗江夏镇后,是邬思道提出要人看着他,才有了李卫跟翠儿的鬼混;比如坎儿的死,明明邬思道跟坎儿说要救他,实际上是害他,事后邬思道直呼“杀坎儿者,邬思道也”;比如死鹰事件后,老四胤禛自比无李世民之名,岂不知在老十三还没被圈禁之前,邬思道就准备好了武将名单;甚至最后跑去年羹尧的西北大营,也是替雍正帝害死了年羹尧……

雍正帝即位后,府邸做秘密事件的人,大部分都被处死了,对于外派出去的也是严格监督。唯独邬思道作为带着一肚子的秘密的人,做到了全身而退,实属不易!

邬思道之所以神,并不在于他的计谋多么高明,而在于他对人物心理的把握,要说剧中谁才是心理学大师,非邬思道莫属!

正因为如此,他善于揣摩康熙帝的心理,才会在追缴户部欠款和追查刑部冤案事件上避免老四胤禛走了弯路,更是布局弘历,使他在热河狩猎场上大出风头。而且在举荐新太子上面、烧毁百官行述上面、处理太子书信上面连出高招,干掉了太子胤礽。并在后面跟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禵的战斗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也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善于揣摩人的心理,才会在雍正帝即位当晚,布下五路兵马,各不认识,各不干涉,利用雍正帝多疑的心理,不敢轻举妄动,从而没有冲邬思道下手,甚至在执行秘密事务的十七阿哥到来,他还越过雍正帝发号施令,说了一句相当有哲理的话:

“天子无私事!”

既是说给十七阿哥听,也是说给雍正帝听,更是说给自己听,跟他提出的著名的“半隐”方案相对应,表明那些秘密将会永远烂在肚子里,从此之后,雍正帝只需要光明正大办事便可,再无私事可言。

而且邬思道不仅仅是帝师,还肩负着监督并考核老四胤禛的得力手下的任务,甚至雍正帝即位后,他还不忘对李卫、田文镜和年羹尧的监督和嘱咐:

坎儿死之后,邬思道利用此事严肃的敲打了李卫,等李卫表明永远不会背叛主子之后,他欣慰的说出“孺子可教也”,后来的李卫也确实谨遵邬思道教诲,一生追随雍正帝。

对于田文镜来讲,邬思道跟他交往不多,但是还是帮他查清了诺敏案,帮他把粮草送到了西北大营。甚至最后以自己的离开为代价,提醒田文镜,有些事不要操之过急,也不要过于自负!

对于年羹尧来讲,能力强,破坏力也强,虽多次纠正他的错误,但终本性难移,最后年羹尧的死,跟邬思道通过李卫传给雍正帝的话有很大原因。

包括老十三胤祥,邬思道最后一次跟他见面,也是提醒他不要接下铁帽子王称号,还说了一句千古名言:

“与平常人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

甚至弘时的死,也是拜邬思道所赐,毕竟决定弘时生死的几个关键人物,李卫、弘昼、弘历、胤祥,他们几个人背后也都浮现着邬思道的影子。

可以说,整部《雍正王朝》,之所以叫雍正王朝,就因为主角就一个,那就是雍正帝。其余的人物出场也都是为刻画他而已,邬思道作为他的军师,又类似于旁白,还代表着他的阴暗面,重要性自不必多说。

但,这个角色也比较悲催,从某种意义上讲,他还是雍正帝的情敌。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他牺牲了最爱他的女人——年秋月。如果他知道年秋月临死前仍然对他念念不忘的话,不知道当初他是否还会坚持自己的选择……

这就是《雍正王朝》中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他跟雍正帝密切相关,既是雍正帝的帝师,又是他的情敌,还是他的部下,也是雍正帝的阴暗面……

如果用一句话评价邬思道的话,那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的抱负,真的是不择手段,甚至不要友情和爱情,也注定了他下半辈子的孤独,这种孤独又跟雍正帝何其相似!

一个人一旦被神话了,往往会忽略他自身的感受,我们不妨问一句:

邬思道的结局,真的是他所希望的吗?

8

邬先生一心只为苍生,心怀天下,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保身者,思道有焉。如图所示:

一、《雍正王朝》中邬先生的身份以及大致经历:

1,前期:康熙朝的钦犯,后被康熙抓入大狱。

2,中期:雍正帝身边的谋臣,出狱后被雍正聘为两位王子的师傅,进入了雍正的幕府。为雍正皇帝的即为出谋划策,雍正帝登基后离开京城。

3,中后期:先入李卫幕府,后因协助田文镜查办诺敏,而入田文镜幕府。

4,后期:被田文镜辞退,连夜离开河南,不知所终......

二、邬思道可以说是料事如神,抽举几个例子:

1,料定太子第一次被废。让四爷回避,十三爷出面见太子,结果就是保护了四爷,十三爷被康熙锁拿。

2,灭杀江夏镇一案,让邬思道料定年羹尧将来难驾驭。

3,料到李卫要升官:雍正给原本只寄给巡抚和总督的庭寄也给李卫送了一份!之后李卫升江苏巡抚。

4,料定西北争战,大将军王的职位是十四爷的,如图所示:

5,康熙大寿之日,八王狸猫换太子,掉包十四爷的寿礼,康熙却没有彻查此事邬思道料定皇位继承人不是十四爷和八爷。

6,料到雍正飞鸟尽良弓藏,所以先叫十三爷多派兵,把雍邸包围,表明自己不想跑,而后拜别十三阿哥之时,提醒其,府里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事的人恐怕要被杀。

三、可是邬思道也有失策,无奈和弱点:

1,脾气大,书生意气,以为雍正不听自己的建议,非要去审太子掌管的刑部冤案,如图所示:

2,邬思道出于试探雍正的目的,让高福办完事先不要告诉雍正,结果导致高福的之死,同时也是邬思道后来逃跑的重大原因,如图所示:

3,刑部张五哥冤狱案失策(雍正后悔对其言听计从),八王爷利用此案顺手清理了太子在刑部的势力,而后撇清了九阿哥与门人的关系,一石二鸟。

4,无奈红颜知己秋月终归会是雍正的女人,这其实是雍正拉拢年羹尧是一桩政治姻亲交易。

四、虽擅长阴谋诡计,但对身边朝夕相处的人讲情义:

1,提醒十三阿哥收敛锋芒,千万辞退铁帽子王的封赏,这也是康熙当年圈禁他的真实目的(康熙当初只是对雍正说了第一个理由,第二个理由其实就是保护十三爷收敛锋芒,以后消除雍正对他的顾虑)。

2,在坎儿被发现和八王府上有联系之后,邬思道下定决心挽救高福(坎儿),如图所示:

3,坎儿已死,邬思道提醒李卫不要忘本,这也正是李卫和年羹尧不同命运的原因,如图所示:

4,在试探出田文镜没有监视自己的意图之后,决定临别时提醒田文镜凡事多留个心眼,如图所示:

五、邬先生深喑自全之道:

1,雍正即位成功后,返回雍邸见邬思道,邬思道将计就计,让十三爷增兵”保护“雍邸,既然跑不了,干脆多捆自己几道绳子,向雍正表明自己没想逃跑。

2,提出自己三不能用之后请求雍正允许自己半隐,彻底消除雍正顾虑。

3,从李卫处跳槽到田文镜幕府,试探出田文镜对自己没有监视的意图后,果断开溜(雍正如果授意田文镜监视邬的话,田就不会主动让邬走了,事后也证明在雍正去河南提出见邬时,田对其与邬之间的交往一无所知)。即便雍正把邬思道抓回来,邬思道也可以说自己不是逃跑,而是田文镜辞退的自己。如图所示:

9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邬先生一角可谓家喻户晓,他在剧中几乎就扮演了四爷夺储的主要智囊,其间出谋划策,功劳自是不小。

不过,以历史论,这位邬先生很可能是雍正的另一个门人戴铎的化身,后者才是真正为雍正夺储加以谋划的人。

当然,邬先生本命邬思道,他也并非凭构撰,不过在野史中,这位邬先生却并非四爷门下,而是田文镜的幕客。

田文镜与鄂尔泰、李卫共称为雍正朝的三个名臣,但民间多传说,田文镜之所以讨得雍正欢心,主要是得他幕下的一个绍兴师爷邬先生之力。

据《春冰室野乘》中说,田文镜在做河东总督的时候,将邬先生收罗到门下,经常为田文镜代写奏折,表现甚佳,田文镜对他一直非常信任。

某次,邬先生代田文镜起草了一份弹劾隆科多的密折,田听说后,吓得胆战心惊,连说坏事!

要知道,隆科多乃雍正的舅舅,雍正王朝初期的四大臣之一,可谓是功勋赫赫,位尊权重,一般人谁敢得罪?!

但让田文镜又惊又喜的是,没多久竟然传来了隆科多获罪下狱的消息,田文镜的这个弹劾词最先启动调查,反而立下头功!

由此,田文镜因祸得福,更是获到了雍正的信任和恩宠。

但是,田文镜因为这事和邬先生开始有了嫌隙,对邬先生的态度远不如前,邬先生是个明白人,随后便愤然离去。

不料,邬先生这么一走,田文镜给朝廷的折子总不达上意,经常被雍正斥责。田文镜没办法,只好由派人多方寻访,好言好语的将邬先生重金请回。

后来,邬先生的名气越来越大,连雍正都知道田文镜幕中有个邬先生,也知道折子是邬先生所写。

有次,田文镜的请安帖到,雍正在上面批道:“朕安好,邬先生可好?”

后来,田文镜死了,其他督抚得知后争相重金聘请邬先生作自己的幕僚,但邬先生却已经不知所终了。

也有人说,邬先生已经进入宫,为皇上服务去了。这大概就是电视剧《雍正王朝》移花接木、突发奇想的原因所在吧!

10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对雍正帮助很大。但是,电视剧就是电视剧,它要吸引人才有人看,要吸引人就得虚化一些故事,对人物进行拔高。邬思道就这样一个被拔高的人物。

邬思道是绍兴师爷,旅居河南开封,腿有点残疾,不过这不影响他的脑袋。邬思道好学,但屡试不中,只好当师爷混饭吃。



邬思道给田文镜当师爷,当得不错,田文镜的往来文书都由他起草,在这方面让田文镜很省心。田文镜是雍正的红人,雍正改革政策的强力推进者。因此田文镜和雍正之间的书信交流会比一般人多得多,而这些书信交流都经过邬思道之手。所以,他才能揣摩透雍正的心思,了解到雍正要收拾隆科多,才有了邬思道替田文镜弹劾隆科多。邬思道以此出名。



历史上,邬思道并没有直接帮过雍正,他对雍正也没有什么恩可言。真正对雍正有恩的人都被他杀了。隆科多拥立雍正有功,最后治了罪,要杀头,因为是雍正继位的唯一见证了,免强绕他一命,圈禁至死。年羹尧拥立雍正有功,后来被杀了。戴铎给雍正争皇位出谋划策,最后被杀了。凡是对雍正个人有恩的人,最后都免不了一死。邬思道要是对雍正有恩也跑不了,上了雍正的船,是下不去的,只有一条路,就是死路。

雍正后来的红人田文镜、李卫等都是替雍正办事的,他们对雍正个人并没有恩泽。所以,雍正才不会杀他们。

其实,邬思道对雍正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记。邬思道不替田文镜弹劾隆科多,还会有别人来弹劾。



真正对雍正帮助最大的谋士是雍正的门客戴铎。戴铎在康熙二废太子后,给雍正写了一封信,提出了一整套夺嫡方案。雍正后来基本都是按戴铎的方案做的,最后夺取了皇位。

翻开大清正史,雍正王朝显眼的是隆科多、年羹尧、李卫、田文镜等,不细找根本看不到邬思道。

人们崇尚智慧,《雍正王朝》利用了人们这一特点,使邬思道火了。人人心中都有一个邬思道,人人觉得自己就是邬思道,《雍正王朝》正好打中了人们的这个软肋。

感谢您阅读点赞留言评论关注!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