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宁古塔是清朝时期,发配罪犯改造的地方。

宁古塔不是“塔”,“宁古塔”翻译成满文就是“六个”的意思。

相传后金女真族先祖兄弟6人曾居住此地,然后兄弟6人开疆扩土,逐渐扩张越来越大地盘。因6个兄弟所在地,故名“六个”后译名为“宁古塔。”

宁古塔是后来定鼎北京,清朝的发源地。换言之,是清朝老根据地。

宁古塔有新旧2城,相距大约50里地。旧城位于牡丹江左岸支流海浪河南岸,今为黑龙江省海林县旧街镇。

新城1913年改为县。今为黑龙江省宁安县所在地。

宁古塔在古代属边远贫穷、苦寒之地。

旧时,这里环境恶劣,风雪如刀,气候异常,居住环境十分艰苦,很适合罪犯改造。

清朝皇帝为什么把罪犯流放到宁古塔呢?

一、让这些犯错误的官员或百姓,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在广阔的土地上锻炼锻炼,镀镀金,受受难。接受关外风雪的洗涤和历练。

二、据《清史稿》史书记载,发配到宁古塔的罪犯,除了平民百姓和旗人外,还有朝廷大臣。目的就是让这些犯了罪的重臣,接受老根据地人民的监督改造。必定发祥地民风淳朴,如果有风吹草动,会及时处理。

比如,顺治十二年(1655年)吏科副给事官彭长庚,一等子爵许尔安因上疏称颂睿亲王多尔衮如何英明,如何伟大之类的话,并要求为多尔衮平反昭雪,恢复爵号。皇上将此事交给大臣们密议。密议结果,判处二人死刑。但皇上念其二人曾有功于朝廷,便下昭免死,流放到宁古塔。

康熙年间,轰动朝野的戴名世《南山集》案、方孝标《滇黔纪闻》案,先后涉及三四百人,包括康熙的宠信江苏巡抚张佰行、名人志士方苞等许多无辜人员受到株连。康熙看过奏折后,认为涉案人太多,打击面太广,加之再过一个多月就是他的六十大寿了,他也想讨个吉利。于是只判决戴名世一人死罪,家人赦免。

对方孝标,因其已过世,只是将其子及家人一并发往宁古塔改造。

(我是春秋君,欢迎点赞和留言评论,加关注――关注头条号精彩内容)

最佳贡献者
2

宁古塔,清时宁古塔将军驻地,分新旧两城,新城即现在的宁安市区,旧城在去此不远的海林市。

根据手机相片显示日期,2015年12月22日,我曾去宁安市的渤海国上京遗址一游。

宁安市属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当时从牡丹江过去火车票价大概是5元左右。

我先去那边找了一个神交多年的故友,我们从没见过面,不知怎地在网上认识,她曾说自己是黑龙江人,那时我便开玩笑的说起宁古塔。

直到我上牡丹江去给一个沈阳老板干活,有一晚在朋友圈发了一首南拳妈妈的《牡丹江》,又配了两句文字,大概是说早在歌里听过此地,如今终于有缘来到之类的酸不拉叽的话,不想为她所看到。那时我们已经有两年多不曾聊过,却蒙她看得起,给我回:“啥时候来我的地盘了,也不让我尽一下地主之谊?”

于是我方才知道她是牡丹江人。又跟着聊了一会儿,确定了她竟然真的是宁古塔人氏。

宁安,古称“宁古塔”。

遗憾的是时隔多年,她仍然对宁古塔这个词语本身毫无兴趣。

我只好又给她这个正宗的宁古塔后裔普及了一遍宁古塔所由者何:

你常看清宫剧吗?

不啊。

……可惜,你要看的话,会听到里面皇上震怒时经常有一句话“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

就是我们宁安?

是的!我送了她一个大大的惊叹号,甩手就截了一张屏过去。

宁安,原名“宁古塔”。清初流人方拱乾撰《绝域纪略》载:“相传当年曾有六人坐于阜,满呼六为宁公、坐为特,故曰宁公特,一讹为宁公台,再讹为宁古塔矣。”新编《宁安县志》称:“‘宁古’为满语,汉译为‘六’或‘六个’,‘塔’是满语‘特’的讹音,汉译为‘居址’,合译‘六居址’,是指当时宁古塔地面上的六个大部落而言。”

可是她仍旧兴致不高,只说,“一定要来找我喝酒!”

是啊,我们一直关系很好,她佩服我的历史不错,之前曾在网上叫我师父来着。

后来老板的活儿一天比一天少,等钱也很辛苦,无所事事了半个月之久,行将崩溃之下,我搜了几个地方:威虎山影视城、宁古塔旧址、上京渤海龙泉府遗址。打算一一走遍。

又因为预算太过有限,便首先排除了需要门票车费又贵的威虎山影视城,一心奔宁安而去。

承她招待,请我好吃好喝,又请我看了一部《寻龙诀》,全了从前之义。当然其时君有妇妾有夫(我已婚,她有男友),也光风霁月,绝无不可告人之事。

她名字中有个“xia”,我先前以为是“霞”,没想到是个大气之极的“侠”字,确实大有豪侠风范,诚如胡夫人之与胡一刀,虽在跌打医生阎基看来,是“貂蝉嫁给了张飞,观音娘娘嫁给了判官”,但后来证明,他二人实是天作之合,一样的豪迈,一样的深情,胡夫人是嫁给了真正的爱情。

希望我这妹子今日已找到了她的真命天子,找到了能配得上她的胡一刀,但一定要比胡一刀夫妇更幸福。

后来我毕竟没寻到那块“宁古塔将军驻地”的石碑所在,查资料说驻地分新旧两城,新城在如今的宁安,旧城实则远在海林市长汀镇旧古城村,相距威虎山影视城不远。

第二天我去了上京遗址,冷到抽搐,忽想那时发配关外的士子文人,天气比现今更其寒冷,而且御寒手段也没现在丰富,身单衣薄,来到这荒原里,却是与“披甲人为奴”,那是怎样痛不欲生且朝不保夕的生涯啊!

在遗址的广大区域内,因是隆冬,也无游人,我是一分钱没花进去游览了半天,拍了很多照片如下:


3

宁古塔并不是一个塔,而是一个地名,是清朝设在关外的罪犯流放场所,旧城在今天的海林市长汀镇,康熙五年(1666年)迁往新城(今牡丹江市的宁安市)。

相传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曾祖父福满的六个儿子曾居住此地,满语中的“六”音为“宁古”、“个”为“塔”,满语“六个”音为“宁古塔”,故称这个地方为宁古塔贝勒,简称宁古塔。


宁古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大清控制黑龙江流域的重要战略基地,在当地有大量驻军,由于当地地广人稀,为加强宁古塔的建设,清政府往往将犯事的罪犯及家属流放到宁古塔,到当地服苦役,一旦被发配到此基本上就等于判了死刑,简直是人间地狱。


宁古塔气候恶劣,人烟荒芜,除了宁古塔附近有人,其他地方连个人影子都没有,到处都是森林、沼泽和野兽,就是让你跑都跑不了。


宁古塔是全国官员和文人墨客心底最不吉祥的魔咒,任何人都有可能一夜之间与这里产生终身性的渊源,许多流放的官员一听到宁古塔这三个字,经常会当场昏厥过去,有的宁可自杀也不去;流放人员到了这里,其财产、功名、荣誉、学识乃至整个身家性命都会坠入无底的深渊,几乎不大可能走得出来,金銮殿离这里很远又很近,因此宁古塔成了许多人的噩梦。


从顺治年间开始,宁古塔成了清廷流放人员的接收地,顺治到乾隆年间有上万人发配到此,他们当中有抗清名将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著名诗人吴兆骞等等,他们的到来传播了中原文化,使南北两方人民的文化交流得以沟通,流民的到来改变了当地以渔猎为主的原始生活模式,让他们学会了耕种,使农业耕作得到了发展。


宁古塔是个苦寒之地,冬季常常是零下三四十度的极端寒冷天气,又缺衣少食,一般人根本上熬不过冬天,被流放的多是关内人,他们是养尊处优的达官贵人、士子儒生甚至是皇亲国戚,平时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哪受得了这般的饥寒交迫,多死于水土不服或酷寒,能存活下来的非常少。


通往宁古塔的路就是一条黄泉路。


宁古塔是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阶级利益,对犯罪人或反抗者进行惩罚镇压的一种手段,它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在法律不完善、不健全的情况下改造罪犯的一种形式,它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退出历史舞台。

4

松花江支流海浪河,海浪河中游南岸有座古城就是宁古塔,宁古是满语六的意思,塔是满语个的意思。是清政府设在盛京(沈阳)以北,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地理范围在黑龙江牡丹江市一带,大概是图们江以北,乌苏里江东西两岸的广大区域,东达日本海,古时包括今归俄罗斯滨海边疆广大区域,及俄罗斯远东太平洋港口海参崴和纳霍德卡。

宁古塔旧城被视为努尔哈赤的龙兴之地,从1586年努尔哈赤起兵,到1616年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都是努尔哈赤征战女真各部的军事根据地。收复了乌苏里江及黑龙江流域大片土地。甄嬛的曾祖额亦都就长期驻守此处,获得很多战功,荣获巴图鲁的称号。

宁古塔也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发迹故地,努尔哈赤的曾祖福满当时就生活在这里,福满共有六个儿子,各自独立门户,分居在赫图阿拉附近,当时人称之为“宁古塔贝勒"。宁古塔即满语六个,贝勒即满语酋长(王)的意思。福满的四子觉昌安是努尔哈赤的祖父,塔克世又是觉昌安的四子,即努尔哈赤的父亲。

宁古塔物产丰富,有人参、松子、榛子、蘑菇、狍子等,少年凄苦的努尔哈赤常领着弟弟舒尔哈齐就靠采集、狩猎当地这些物品,与汉人进行贸易,维持生活所需。

当时有民言:“宁古塔真没比,狗咬狍子瓢舀鱼,烧材出门没半里,野鸡飞到饭锅里"。

顺治十四年(1657年),沙俄入侵,宁古塔将军都统沙尔虎统帅1500名清兵,打败沙俄,打死五百多人,沙俄余众溃逃。

1666年,宁古塔旧址迁往新城宁安,今黑龙江省宁安县。而今天的宁古塔只是属于一个村,即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

1860年,中俄签定不平等的《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将此地大部分割予沙俄,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四十万平方公里土地。

宁古塔是满清的发源地,后来又是罪犯的流放地。这里旧时,环境恶劣、气候异常、冰天雪地,到清朝时,这里还是属于边远落后地区,把罪犯流放这里,一是惩罚,遭受磨难;二是扬善,垦荒启蒙。先后流放这里的有: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兵部尚书张缙彦、大学士吴兆蹇、还有”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的怪才金圣叹家属、金圣叹老师文字狱受害者吕留良家属。及吴三桂的部属到了尚阳堡(台尼堪)。

流放到这里的汉人们,摒弃满人原始耕作方法,带来先进耕种技术,粮食产量显著提高。并带来许多蔬菜种植技术及皮毛加工技艺,使这一地区的经济有所发展。

吕留良的孙子吕懿兼擅长医术,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也破除了当地土著崇信萨满教奉行的土办法,改变了当地风俗习惯,既有清醒认识也属重大改革。

杨越、吴兆骞开设"读书草堂",在此地传道授学,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增加了当地的文化底蕴,做出了贡献。

当然,做为罪犯,流放到此苦寒之地,承受的是更多的屈辱和奴役、苦难与悲惨。

5

宁古塔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首民歌。辽阔无边的敕勒平川,在阴山脚下无尽地蔓延。苍天像一顶巨大的圆顶帐幕,覆盖着美丽富饶的大草原。尉蓝的天空无边无际,苍茫的原野辽阔深远。微风吹来草儿低拂,一群群肥壮的驴 驼立刻在眼前浮现。唱出的一首粗犷豪放的歌,洋溢着对祖国壮丽山川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他就是内蒙古大草原梦 之歌

6

清朝宁古塔将军辖地,大致上就是后来吉林将军所管辖的广大东北地区,大致范围就是图们江以北,乌苏里江两岸,西到松花江一带,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区域,全都属于宁古塔的管辖范围,非常广阔。

顺治帝福临时代的宁古塔地域辽阔,后来因为区划改变而逐渐缩小。

清朝的宁古塔,是东北的边防重镇,除了管理东北之外,最著名的就是作为流放之地存在。根据清朝典籍记载。宁古塔地处辽东之北,去京城千里,终年封冻大雪纷飞,苦寒之甚天下所无。清朝传闻,世上若真有黄泉路,倘若到了宁古塔,那十个黄泉也都不怕了。宁古塔的环境之恶劣可想而知,在清朝有很多人宁愿死,都不愿意被流放到宁古塔生不如死。
清朝晚期,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沙俄趁火打劫侵占了大量的领土,当年的宁古塔大部分的管辖区域,如今大多都已经不复存在。

7

宁古塔将军府遗址在海长公路(海林市到长汀镇)大约中间路段的路边的古城村,目前遗址处有一黑龙江省政府设立的文物石碑一座,还有一棵古榆树,其余已无所见。渤海国遗址在宁安市东京城,遗址公园好像是收门票的,但是不贵,当然遗址内已没有了当年的建筑,只是一片残留地基的空地。遗址公园附近有一座古庙兴隆寺,内有石佛和石灯幢,都是可以向你讲述渤海国的历史。

8

黑龙江省宁安市。

知道这段往事还是在部队的酒桌上,那时我们师正值建师十周年,前任老首长喝高兴了说:黑龙江两个充军劳改的地方我都干过,一是这里,说到这他用手指指脚下,“这里有黑龙江最大的劳改监狱”,接着又说“还有宁安,在座的有谁知道宁安在清朝叫什么?”,见没人回答,都用崇拜的眼神围着他,满意地一字一字吐出:“宁、古、塔!”

9

宁古塔为古地名,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带,范围大概在图们江以北,乌苏里江两岸地区,地靠日本海,旧时为吉林管辖,宁古塔有新旧两城,相距不远。清太祖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在此驻扎军队,康熙五年迁建新城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城内。顺治十年设昂邦章京(官职总管)镇守,长期为清统治东北的重镇。并在此接收来自库页岛居民的贡貂,在十七世纪中叶,俄国侵扰黑龙江流域,清朝多次从此地派兵进行征讨。

宁古塔辖区在顺治年间十分广大,哈尔滨以南,以东皆受其管理,作为国防重镇的宁古塔,是向朝庭提供八旗兵员和向戍边部队运并战略物质重要根据地,是东北各族向朝庭进贡的接收点,在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他就和满清最初建都的盛京齐名。

清朝初期,宁古塔为吉林的一部分,为吉林将军所管辖,主要作为牧场和接收流放囚犯的地方,如抗清名将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就被流放到此。清顺治14年,因受丁酉科举案牵连,有江左三凤凰称号之一,清初江苏才子吴兆骞就被发配到宁古塔,历时23年,在康熙二十年,经朝庭重臣级力营救,花重金救赎,才得脱身。如明兵部尚书,后降清,历任山东,浙江布政使的河南人张缙彦,因文字狱而被投入到宁古塔,事后张缙彦在他的《杂记》一书中提到,“流徙来者,多吴,越,闽,广,齐,楚,梁,燕,秦,赵之人”。

从顺治年间开始,宁古塔就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囚犯,当时清朝朝庭的大案要案以他为据点,接收来自各地的要犯,宁古塔三个再平常不过的字,成为当时文人和全国官员们心底最不吉祥的符咒,任何人只要与这里产生联接,财产,功名,荣誉,学识,乃至身家性命都会堕入漆黑的深渊,几乎没有可能从这里走出去。在宁古塔,当时就有许多的政府大员和文人学者,因种种原因而被投进宁古塔,他们当中就有抗清名将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文人金圣叹家属,清初著名诗人吴兆骞,思想家吕留良家属等。他们的到来,传播了中原文化,使南北两地人民的文化交流得以沟通,流民的涌入使当地居民改变了以渔猎为主的原始生活方式,教会当地居民种植农作物,使当地的农业得到了发展。这群人给当地既带来了新鲜血液,也带来了文明。

宁古塔不是塔,那干吗要取名为塔呢?相传,清皇族的远祖有兄弟六人,曾居住在此,宁古满语为六,个为塔,古称宁古塔,为六个的意思。宁古塔承载了三百年历史,目睹了流放这里的流人的世事沧桑,浅酌低唱和痛苦呻吟,见证了长空飞雁和硕米肥鱼,也透过了一种无法比拟的沉重和已是一片历史的汪洋。

10

宁古塔,听着像个塔。以前看电视以为是寺庙的地方,发配犯人去悔过呢。直到后来才知道,发配宁古塔是与披甲人为奴的,是我想多了。



宁古塔大概在今天牡丹江市海林地级市,那边有个遗址。据说是满清发家之所,努尔哈赤祖上六个兄弟住的地方。满语里六的读音就是宁古,因此得名了。

宁古塔在清朝的时候可是边防重地。一来这里是满清祖地,二来这里还承受着防御沙俄的重要军事任务,因此这里设有宁古塔将军一职。



宁古塔将军是三边之首,掌握着满清时候东三省大权呢。

按理说这个地方也不错,为什么就成恐怖代名词了呢?

主要还是因为以前满清动不动就发配犯人来这里。这里是苦寒之地,想想牡丹江市,除了夏天都是低温。天寒地冻的,呆久了还好,那些被发配过来的哪个不是犯了罪被连累到的官贵族裔。平时别人伺候着,现在来伺候别人了,而且男的还随时得打仗。



因此在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下,宁古塔的威名远扬。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