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人原来居住过的博格多山山麓,和龟兹(今新疆库车)邻近。龟兹城邦是以锻铁驰名的,《水经注》说:“龟兹北二百里有山,夜则火光,昼日但烟。人取此山石炭(煤),冶此山铁,恒充三十六国用。”(《河水注》引《西域记》)可见这一地区是塔里木盆地的冶铁中心。
突厥人由于和龟兹人接触频繁,不仅学会了锻冶技术,而且涌现出不少出色的铁工来。他们在迁居阿尔泰山西南麓以后,受到柔然汗国的役属,便经常用锻铁生产武器为柔然汗庭服务。
从公元5世纪90年代起,由于高车部族不能忍受柔然汗国的残暴统治而西迁,柔然汗国的势力大大削弱下来,突厥人也在这时逐渐摆脱柔然汗庭的束缚。他们开始以牲畜和手工业产品同西域各城邦进行贸易,并派遣使者到西魏塞上市缯絮,表示通好之意。
西魏相宇文泰也在大统十一年(公元545年)派遣使者前往突厥。突厥人热烈欢迎中原使者的到来,“皆相庆曰:‘今大国使至,我国将兴也。’”(《周书·突厥传》)到了第二年,突厥汗阿史那土门又派遣使者来中原赠送方物,自此,突厥和中原地区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了。这种联系的加强,对突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起重要作用的。就在西魏大统十二年,突厥主阿史那土门率领部众,打败并合并了贝加尔湖以南、天山以北的高车部落五万落(一落约十口左右),力量更是壮大,开始对柔然汗庭宣布独立。西魏在大统十七年,以长乐公主嫁给突厥主阿史那土门。
明年,土门出兵击败柔然,柔然主阿那澴自杀。土门遂自称伊利可汗,号其妻为可贺敦。伊利可汗死,子科罗立,号乙息记可汗。科罗死,弟俟斤立,号木杆可汗。到木杆可汗(公元553--572年)在位时,突厥汗国势力更加发展,在俟斤继承汗位的第二年,就彻底消灭了柔然汗国的残余势力,从此突厥人代替了柔然人做了蒙古草原的主人。
二、崛起为蒙古草原霸主的突厥
其后突厥汗又“东走契丹,北并契骨(也译作坚昆,今译吉尔吉斯),威服塞外诸国”(《周书·突厥传》)。这时突厥汗国的版图,东起大兴安岭,西至撒马尔罕和布拉哈的铁门,南自沙漠以北,北包贝加尔湖,东西万里,南北六千里。大汗的牙帐,设于鄂尔浑河畔的于都斤山(杭爱山的支脉)。到了公元563年,突厥又与波斯萨桑王朝合谋,击灭了累世与柔然汗为姻亲的中亚哒哒汗国,更拓地至罽宾(今克什米尔),突厥至此已成为东北亚强大的国家。
突厥人远征西域,击灭哒哒汗国的军事首脑是木杆可汗的叔父室点密。室点密“统领十大首领,有兵十万众,往平西域诸胡国,自为可汗,号十姓部落,世统其众”(《旧唐书·西突厥传》)。这就是西突厥分藩的开始。但这时西突厥最高领袖,还只是突厥大汗下的西面可汗,并没有摆脱东突厥大汗而完全独立,因此他在“本藩为莫贺咄叶护”,而不用可汗的称号。
室点密控制西域各地以后,因“丝路”有时不能直达东罗马,室点密先后派遣使者往见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二世,查士丁尼二世也先后派遣使臣到室点密处报聘,并订立通商条款,由此中国的丝绢通过中亚“丝路”,盛销东罗马各地。这对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了促进作用,而突厥汗和突厥贵族也在垄断国际贸易方面,获得巨大利润。
突厥人和以前的匈奴人、柔然人一样,过着游牧生活。他们“被发左衽,食肉饮酪,身衣裘褐”(《隋书·突厥传》),“穹庐毡帐,随水草迁徙,以畜牧射猎为务”。“虽移徙无常,而各有地分。”(《周书·突厥传》)突厥人以狼为图腾,因此他们有自己祖先是狼种的神话传说。“牙门建狼头素。”(《隋书·突厥传》)“旗素之上,施金狼头。侍卫之士,谓之附离。”(《周书·突厥传》)“附离”在突厥语中就是狼的意思。
突厥人善于骑射,勇敢善战,“重兵死,耻病终”(《隋书·突厥传》)。起初还没有文字,刻木为契,“其征发兵马及科税杂畜,辄刻木为数,并一金链箭蜡封印之,以为信契”(《周书·突厥传》)。后来创造出了突厥文,“其书字类胡。而不知年历,唯以草青为记”(《周书·突厥传》)。在突厥社会中,奴隶制生产方式已经占主导地位,但氏族制残余还是非常严重。可汗、贵族和大小牧主是突厥社会中的统治阶级,他们占有大量牲畜和奴隶,使用奴隶从事畜牧和其他各种劳动。
三、突厥人的政治形态与风俗
贵族和大小牧主组成贵族会议,贵族会议有权决定和战、汗位的继承以及其他重要事务。在突厥汗国初建立时,突厥族内部阶级分化还不怎样剧烈,本族自由民阶层是构成突厥军队的基本核心。但崛起于金山之阳的突厥人,本族人数不多。和突厥同一语系的高车(铁勒或敕勒)人,既是突厥人的近属,又是草原上人数最多的一个部族,突厥贵族把高车征服以后,就必然会利用高车人来补充自己的军队,“东西征讨,皆资其用,以制北荒”(《隋书·铁勒传》)。所以被突厥汗所征服的高车诸部落,也是构成突厥汗国军队的一支重要力量。
突厥的“刑法:反叛、杀人及奸人之妇、盗马绊者,皆死;奸人女者,即以其女妻之;斗伤人者,随轻重输物;盗马及杂物者,各十余倍征之”(《周书·突厥传》)。突厥汗国“家法残忍”(《隋书·突厥传》),被征服部落的人民如果起而反抗,不是被屠杀,便是被役使为奴隶。突厥族人民如果触犯统治者的特权,也要遭到“为奴为婢”(突厥文《阙特勤碑》)的惩罚。
突厥族社会的氏族残余是很严重的,在婚姻关系上,还保存着“父兄叔伯死者,子弟及侄等妻其后母、世叔母及嫂”(《周书·突厥传》)这一风俗习惯。在王权的氏族传统中,兄弟轮替继承汗位的这一习惯,也还作为合法的存在。这在东突厥和西突厥汗位的继承上,可以获得确切的证实。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强盛突厥
突厥自木杆可汗起,“其国富强”,“弯弓数十万,别处于代(代郡,此指大同市)、阴(阴山,此指大青山),南向以临周、齐,二国莫之能抗,争请盟好”(《北史·突厥传》),“以为外援”(《周书·突厥传》)。由于突厥汗和西魏相宇文泰通好较早,因此北周在宇文护当权时争取与突厥联军进攻北齐的行动,能够实现。
保定三年(公元563年),突厥木杆可汗集结了精骑十万,会合北周大将杨忠(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所率的骑兵一万,进攻北齐的重镇晋阳。保定五年,木杆可汗又把女儿嫁给北周武帝做皇后。木杆可汗死,弟他钵可汗继位。北周既与突厥和亲,每年送给突厥增絮、锦彩十万段,突厥也经常以名马馈赠北周,每次有马万匹之多。“突厥在京师(长安)者,又待以优礼、衣锦食肉者,常以千数。
齐人惧其寇掠,亦倾府藏以给之”(《周书·突厥传》)。隋文帝后来在声讨突厥的诏文中也说:“往者周、齐抗衡,分割诸夏,突厥之虏,俱通二国。周人东虑,恐齐好之深;齐人西虞,惧周交之厚。各谓虏意轻重,国遂安危。非徒并有大敌之忧,思减一边之防。竭生民之力,供其往来,倾府库之财,弃于沙漠。”(《北史·突厥传》)
这样就使突厥可汗更加骄横,他钵可汗甚至对他的臣下说:“但使我在南两个儿孝顺,何忧无物邪。”(《周书·突厥传》)
北周灭了北齐,统一了中原,北齐的宗室范阳王高绍义(北齐文宣帝高洋子)从马邑城(今山西朔州)逃奔到突厥可汗那里去。他钵可汗为了利用中原分裂的局面,奴役汉族人民,勒索财物,自然是不喜欢中原重新统一的。于是立高绍义为齐帝,收容北齐的残余势力,并于公元578年(北周宣帝宣政元年)和高绍义联军入侵幽州(治蓟,今北京市西南)。
这年冬天,他钵可汗还出兵围攻酒泉。当地的军民奋勇抵抗,他们点燃玉门的石脂(石油原油).焚烧突厥的攻城工具(撞车之类,大都是木制的),突厥才被迫退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利用石油击败敌人。
他钵可汗病死,他钵可汗兄乙息记可汗之子摄图立,称沙钵略可汗。沙钵略可汗请与北周和亲,静帝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北周以赵王宇文招(武帝弟)女千金公主嫁与沙钵略可汗为可贺敦(可汗妻),沙钵略可汗也把高绍义送往北周,表示亲善。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