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某种意义上说,认定尚可喜、孔有德、耿精忠三人为汉奸,是恰当的。但毛文龙不是,他的一些作为虽然有争议,更多的是投机性质,所以他更像是一个投机分子。

天启二年六月,毛文龙升任平辽总兵官,赐尚方宝剑,在皮岛设立军镇。皮岛紧邻朝鲜,距离后金地界大约一百里,距离山东半岛非常远。毛文龙号称拥有马步兵十万,实际数量不到三万。

在皮岛,毛文龙多次率军主动出击,袭扰后金,但胜少败多。有史料显示,毛文龙暗中与皇太极书信往来,暗通款曲。

但不能因此认定毛文龙是汉奸,在当时的情况下,毛文龙不可能真心归降后金。当时后金贫穷落后,明朝的各个方面要比后金强大得多。毛文龙在明朝贵为总兵官,后金拿不出什么有诱惑力的筹码给他。他与皇太极周旋,逢场作戏的成分很大。

毛文龙孤悬海外,像一个独立王国,朝廷无法核实他的兵力、战绩、粮饷军械等,全凭他自己的奏报。毛文龙利用皮岛位于朝鲜、后金和大明之间的特殊地位,广招商贩,贩运人参、棉布等货物。

所以我认为,毛文龙的骨子里有商人的天赋,他更像是一个善于投机的商人。

孔有德等人就不一样了。

孔有德和耿仲明原本是辽东人,努尔哈赤占领辽东之后,他们逃到皮岛。毛文龙给他们改姓毛,养为孙子。

毛文龙被处死之后,孔、耿二人在皮岛越来越不得志,于是离开那里,渡海到了登州,投奔了巡抚孙元化。

祖大寿在大凌河被围困,孙元化派孔有德率领八百骑兵赴援,因为缺饷而中途发生兵变。孔有德被逼反叛,杀回登州,与耿仲明里应外合,最终占领了登州。

崇祯六年二月,孔有德、耿仲明带着几百艘船,渡海投降皇太极。皇太极任命孔有德为都元师、耿仲明为总兵官。

半年以后,广鹿岛副将尚可喜率军降清。至此,孔有德、耿仲明的军队被称为“天祐兵”,尚可喜的军队称为“天助兵”,独立于八旗军。

三个人带来了大量兵士和后金非常缺少的船只、水手和工匠,另外还有红衣大炮,所以意义非同一般。

到了崇祯九年四月,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改元崇德。封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

在后来的明清易代的过程中,三人极为卖力,充当了清军的急先锋。

最佳贡献者
2

毛文龙(1576——1629)是明末将领,他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先后任平辽总兵官、左都督等职。

毛文龙在与后金的长期斗争中颇有战功 ,曾经开辟了辽东军事重镇——东江镇,但《明史》上说他为人骄恣,奏事、报功多有浮夸,且垄断中朝贸易、索饷过多。后被蓟辽督师袁崇焕矫诏诛杀。

史载,皮岛是辽东南部海上的一个岛屿,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北可联清(后金),东可控朝鲜半岛,西南则可以拱卫山东半岛的蓬莱 、登州。长期以来,朝鲜都是明朝的藩属国与忠实盟友。明廷一直利用朝鲜牵制后金,明军毛文龙部长期驻扎在朝鲜境内,得到了朝鲜的物资援助,这支明军还经常对后金军发动突袭、骚扰,使后金军无法全力伐明。

天聪元年(1627年)1月,皇太极乘朝鲜突发内乱之机,派贝勒阿敏率3万八旗兵出征朝鲜。后金军队突然杀进义州,并全歼了守城的朝鲜军队。阿敏分兵夜袭铁山,击败了驻扎在那里的明朝军队,迫使其退守皮岛。

退往皮岛的明军主将就是毛文龙。为鼓励他安心戍边,尽最大努力从东侧牵制后金,明廷攫升毛文龙为总兵官,并逐渐加封为左都督,并授予将军印,赐尚方宝剑, 在皮岛上设立军镇,该岛别名东江,所以又称东江镇。

毛文龙据守皮岛,抗满清有功,但他后来认“九千岁”魏忠贤作义父,成了阉党首领的干儿子,他还大肆征召商贾,贩卖人参、布匹等禁物牟利,贪污横行不法,据说他曾写密信给皇太极:“尔取山海关,我取山东”。因此有人怀疑,毛文龙和皇太极有私下交易,甚至有某种程度的叛降企图。

据笔者考证,毛文龙虽有种种不法行为,其为人也桀骜不驯,但他对大明是一贯忠诚的,他至少好几次拒绝了皇太极高官厚禄的诱降。

毛文龙占据了江东,在形势上足以让后金忌惮,但他这人缺少谋略,而且每年靡费的军饷难以计数,主要精力又放在做生意上, 军事进展却极其有限,还动辄拷虐部下、滥杀战俘,终于遭到了大臣潘士闻的弹劾。

刚到宁远上任不久的袁崇焕在形势稍许安定的情况下,为了消除隐患,便于崇祯二年(1623年)7月伏兵捉住了毛文龙,并宣布了他的12条罪状,然后请出尚方宝剑,将他斩杀。后来,袁崇焕向崇祯帝奏报诛杀左都督毛文龙的原因和经过,崇祯惊讶异常,认为他擅杀大将,别有用心。但因袁崇焕是辽东防务的中流砥柱,朝廷的柱石臣,所以就隐忍未发,没有责备他......

毛文龙被袁处死后,其麾下亲信将领孔有德、耿精忠在皮岛愈发不得志,于是黯然离岛,渡海来到了山东登州,投奔了巡抚孙元化。

崇祯六年2月,孔有德、耿仲明里应外合发动叛乱,一举夺占了登州,后率数百艘海船,渡海到辽东投降了皇太极。皇太极大喜,封孔有德为都元帅,耿仲明为总兵官。半年后,广鹿岛副将尚可喜率部投降了满清。三人还带来了大批士兵、水手、工匠,以及后金十分稀缺的大海船, 还携来许多后金没有的火炮、火枪等热兵器,使后金军的整体战力有了一个质的飞升。

崇祯九年4月,皇太极改后金为清,改元崇德。他封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并将孔、耿二人的军队称作“天祐兵 ”,尚可喜的部队称作“天助兵”,两军独立于八旗之外。后来,吴三桂勾引清军入关,孔、耿、尚三王随清军东征西伐,甚为卖力。从传统认知上来看,可以将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三人视作汉奸,并无被妖魔化之嫌。但毛文龙和这三人不是一类货色,他虽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其作为也饱受争议,但他总体还算忠实于大明,因此算不得汉奸,他贪财好利,很像个商人,做事又很喜欢投机取巧,所以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投机分子。

【写作答题不易 剽窃必究】【插图源于网络】



3

这三人全部都和满清有血海深仇,哪个没被满清害死过家人。最后还被逼着投靠了满清,可见明朝管理水平的低劣,崇祯的脑残,制度的不合理。

吴三桂还是袁崇焕麾下,吴三桂最后不一样投靠了满清。

这三人投降满清,直接原因是他们在毛文龙被杀后,受尽各级文官的残酷迫害,许多人为了活命,从海上划着舢板就跑到了山东,但是在山东又被山东文官集团当成猪狗一样迫害,大量沦为奴隶(奴仆实际上就是奴隶)。虽然被整编了可是受尽欺凌。

明朝调拨他们北上打后金,但是一路上完全没粮草,山东各级官吏和耍猴一样玩弄他们,路过的士兵偷了只鸡,就被文官集团逼得杀死了士兵。

最后没办法,没粮食就要饿死了,这群人才被逼迫造反。

明朝到最后都没搞清楚一点,就是战争年代勇猛彪悍之徒理所应当获得相应的待遇,而不是说科举之人就天生高人一等。

这些人从辽东跑到皮岛,然后又跑到山东,一路上尸山骨海,死伤无数,剩下的全部是勇猛强悍之徒,明朝那套文官士大夫高贵的套路,他们根本不放在眼里,强悍之人理所应当获得尊严与财富,这才是他们在辽东领悟的道理。

明朝既然把他们当做猪狗,肆意侮辱,那就别怪他们反过来翻脸了。

袁崇焕很不待见这群毛文龙旧部,早年让山东文官集团断掉了这群人的粮饷,而后这群人逃难到山东,又被折腾的够呛,实在是忍无可忍,同仇敌忾了,以至于出现了登州之乱。

这群人最后投降了满清,最起码满清那里勇士是会被尊重的,你能打仗,就有尊严。

明朝末年的政治制度实际上非常落后,低效,连满清都不如。几千万两,连几万人都消灭不了。

4

唐栖志《杂记》:《周太元传》,所以明毛帅之冤,而叹明社之当覆也。今读太元《疏》及毛帅《谕帖》,犹凛凛有生气。数百年后,有传抄本,不可不纪。

《疏》曰:

原任东江平辽总兵标下加衔游击、臣周文煌谨奏:

为逆督(袁崇焕)典刑已正、故帅(毛文龙)冤死堪怜。谨将印信亲笔谕帖抄白进圣御览,以表孤忠,以祈钦恤事。臣闻忠伎不两立,故纯臣有杀身以成仁。功罪每互彰,圣主悬赏罚以厉世。自口口发难,远逾一纪,荡平之绩未收,烽火之传不绝。其原皆起于赏罚之不明,忠佞之未辩也。臣武人,不敢泛言朝政。第委身海外,事故帅毛文龙有年。每见其忠肝义胆,誓死吞胡,舍身报主。一片精忠,不减宋之武穆。

无奈天未悔祸,逆督袁祟焕结党通酋,勾虏入犯,以图款局(和议的局面)。其碍手碍眼,止有文龙一人。秦桧不杀武穆,则和议必不成;崇焕不杀文龙,则款局必不就。而臣帅之杀机,伏於此矣。

上年六月初五日,崇焕令奸党徐敷奏李大纲等暗设机关邀与议事。朱亥之椎一击,晋鄙之首遂悬。曾几何时,而逆口狂逞,隳我名城,杀我大将,直至九庙震惊,千里流血,损国家多少金钱,国家多少赤子。人皆谓边墙之失守,烽火之不明,而不知坏我万里长城,自杀毛帅始也。

大哉王言!斩帅以践口约,真圣天子明见万里矣。功罪之患在不明,赏罚之患在不果。不知而不明,犹有望于异日。今皇上知崇焕之罪,已赐处分四罪,而天下咸服,海内诵圣断矣。乃文龙一片忠魂,犹是窀穸未恤。九边将士,穷岛孤军,延颈相望,在此一举。痛思文龙不死于法,不死于敌,而死于阻挠和议逆党忘功。

且无论其斩级至三干七百余颗,生擒可可孤山等四百余名及抚数十万,朝廷赤子不为口用功绩显著,即如龙在,十年不窥关;龙死,三月直薄城下。则文龙之身系天下安危,可以想见。

而至今犹令其尸棺暴露于孤岛,风雨游侵;妻子流离于绝塞,饥寒可掬。何以慰孤魂于地下,劝将士于岩关也哉。臣故帅一腔热血,从来不以言人。因臣朴诚,倾心相信,特手书谕帖一纸,令臣偏由当路哀求接济。手泽具存,但其字画粗大,不敢擅进,谨抄白进呈御览,文龙报主之真心与其忧戚拮据之情,皆在其内。皇上一赐披览,当必侧然垂怜矣。为此谨冒万死,哀鸣圣王之前,伏乞皇上大奋乾断,特赐文龙骸骨以归葬,录其后人,世世不绝。

奸党徐敷奏李大纲等,设谋倾陷,实为祸魁,并乞敕下法司逮问正法,则骏骨市而千里争来,九鼎铸而妖魑屏迹。以此鼓舞海内,必有起为皇上东平彝、西平虏、勒燕然而指沙漠者矣。臣无任激切、哀恳待命之至。崇祯三年十月初九日具奏。

奉圣旨,逆督擅杀岛帅罪案已定,毛文龙历年糜饷,牵制无功,岂得乘机借端,饰称忠义!周文煌渎奏不伦,好生罔肆。本当究处,念系愚弁姑饶他。毛文龙身尸准与亲人领埋。该部知道。

周文煌是崇祯四年(1631年)当得知东江旧友孔有德投清后,对明王朝无比忠诚的周文煌自揣与孔有旧,竟前往山东孔营晓以大义,劝说他释甲归国。已被满鞑子许以高官厚禄的孔有德当然不会听从,结局自是将年仅四十岁的周文煌杀害。据此,周文煌的生卒年为(1591—1631)。

崇祯元年五月毛文龙所上疏中曰“臣势处孤危,动遭掣肘,功未见其尺寸,怨己深于寻丈,而皇上知之否?中外臣工于兵家奇正之法,彝地山川之形,或未深知,故人持一论,终非煞着。惟臣居辽日久,探讨独到,无奈地隔天廖,笔难代舌,而皇上知之否?属国残破之余,缓急无望,一应接济,合于夏秋二季,及时顿给以便转运,其间裒益调剂,厥其权益,而皇上知之否?”数个皇上知否连用颇无臣礼,崇祯长编中在其后加了一个批注是“语多桀骜”。加上登莱索饷,崇祯不能容忍。

一句“毛文龙历年糜饷,牵制无功,岂得乘机借端,饰称忠义”,让东江军士寒心!

5

这问题本身就是袁黑和毛黑的漩涡泥潭,原本不踏入也罢,但窝老就是不知死活、爱咋咋的。

首先,题目中提到耿精忠是错误的,猜测此处耿精忠是耿仲明之误,耿仲明是耿精忠的爷爷,耿精忠生于1644年,毛文龙(1576年2月10日—1629年7月24日)在世之时,耿精忠连精子都不是。

《清史稿》这样说:

有德、仲明,毛文龙部曲;可喜,东江偏将;志祥又文龙部曲之馀也。文龙不死,诸人者非明边将之良欤?

虽然《清史稿》被认为有所谓反对汉族、蔑视先烈、歌颂清朝(当时激烈反对该书的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语)的不客观、不公正之处,但在很多地方,毕竟隔开了一定的历史时期,也遵循一定的传统史家撰写规则,因而也不乏公允平和的表达。

当然这个见仁见智,也不见得笃定毛文龙不死,各位部下的立身出处就一定不会变化,但是,因为手下的人以后成了穷凶极恶的大汉奸,所以说明主将就是和他们一样的同一类货色,这未免没有基本的逻辑了。

尚可喜在毛文龙麾下时的身份是养孙,名字叫毛永喜,孔有德在毛文龙麾下的时候身份也是养孙,名字叫毛永诗,耿仲明同样如此,名字叫毛有杰,因为这些日后投靠后金的汉奸是毛文龙的义子义孙,所以毛文龙间接被人诟病,从后人激越的情绪上可以理解,甚至所谓的收养义子义孙本身当年就是毛文龙培植私人势力的罪名之一。

但是,第一、当时东江主要从后金逃亡过来的难民组成,其中成分复杂,品类多元,毛文龙通过收义子义孙的方式营造人身依附关系和安全感,总体上无可厚非,今日我们不需要按照儒家士大夫的伦理来评判。

(皮岛又名椵岛、平岛,位置冲要,17世纪时中国明朝军队在此屯兵15年,作为牵制后金的基地)

第二、毛文龙的义子义孙很多在与后金的作战中阵亡,只是尚、孔、耿等人后来比较知名,硬要强调他们和毛文龙的关系,如果和毛文龙的其他部将相对照,也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问题。

第三、最根本的一点是,从毛文龙死亡这个时点开始,所谓部下或义子义孙和毛文龙之间的法律关系实际已经终结,尚、孔、耿等人纷纷改回原来姓名并成为其他明朝将帅的部属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之后的顺逆正反、成败旺衰可以说和毛文龙并没有什么关系。

6

一般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坏蛋儿狗熊。所以老子是好是坏,就得看儿子。

毛文龙之子毛承祚,在毛文龙死后一直住在杭州,清军南下后孔有德等找到他让他出来共享富贵,他坚决不肯,丢下一句“恐有违先将军之志”就披发入山做了野人,不知所终。

袁崇焕的儿子袁文弼,在袁死后就出关投了满清,入了正白旗当了正经旗人。

尚可喜、孔有德、耿精忠这三人虽是毛文龙义子,也是成年后才认的,而且将领认有能力的手下做义子也是当时的传统,根本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尚可喜、孔有德、耿精忠这三个人是被后金军队杀了全家满门之后背着血海深仇投的军,而且跟着毛文龙和后金打了十多年的仗,说他们一出生就是坏蛋那肯定不可能,只可能是被逼的投敌当汉奸。能把三个和后金有血海深仇的人都逼到后金那边去,罪魁祸首是谁,那得问明朝皇帝和官员,可问不到早死了几年的毛文龙头上。毛文龙手下将官多了,投敌的没几个,殉国的倒有一大半。

7

毛死后他的三个义子卖国求荣,送红衣大炮屠杀百万汉人,而岳飞死后部下宁死不降这就是汉奸和英雄的差别。

毛文龙可是后金的功臣,大金夺取大明江山的功劳少不了他所全家肯定被黄台吉厚待。不服可以來看看毛文龙暗投后金的证据。

毛文龙越强对大明威胁越大,因为他们只是墙头草哪有权贵投哪。后来的尚,耿,孔投清就是最好证明,袁因为斩毛才投清只是借口,为荣华富贵叛国才是本质。

第一,毛与皇的书信中有记载与皇有染,这在与后金的七封信里有记录证据确凿。第二,毛与部下的亲人都被皇屠杀却不报仇怕断后路。第三,三顺王投清前必与皇长期密交以取得赏识和信任。第四,毛在皮岛时对百姓抢烧掠夺暴露了其贪婪的本质。这是毛与三顺王暗投清的证据。尚可喜,耿仲明,孔有明与吴三桂称大清四顺王,可见毛文龙之流与军阀恶霸出名比吴三桂更汉奸。毛文龙该杀。

毛文龙和他的部下已暗投皇太极,在一次宁远战役中袁叫毛援助毛手下非但没有支援还密通皇太极。袁太怒私斩了毛,毛的手下便与皇太极设计害袁。袁死后毛的手下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投清。从三海关打到岭南一路屠城,屠死汉人上百万为清立下汉马功劳,成了大清三顺王。从三个汉奸对汉人烧杀抢夺,无恶不作就看出毛的人品。

当然除了暗投后金削弱大明了功劳外还有一个更的的功劳就是为后金培养了三个义子。他们分别是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这大清三顺王从三海关一路打到镇南关,对汉人烧杀略夺无恶不作为大清平定江山立下汉马功劳。

第一功是尚可喜,对广东大屠城,屠杀上百万汉人,被清立为平南王。在(广州屠城志)里有记载。

第二功是耿仲明和耿精忠,对苏州和福建屠城,被清立为靖南王。在(苏州屠城和蒲城屠城志)里有记载。

第三功是孔有德,对广西进行屠城,被清立为定南王。在(广西的屠城日志)里有记载。

毛之流的亲人都被金杀光了都不报仇会为一个死人而投清吗?会为一个死人屠杀百万汉人么?为荣华富贵投敌才是汉奸本质。毛不死就多了一个顺王。

最后毛对他义子如些重要袁斩毛时他们为何无动于衷?后來知道了是袁私斩为何不找袁报仇而是找祟祯报仇?况且崇祯己帮他们杀了仇人,你说他们为报复袁斩毛投清这不是自相矛盾么?况且这又不是袁的江山按理说崇祯斩袁为毛报仇三顺王应该感恩才对为何还投清呢?

最后,毛对他义子如些重要袁斩毛时他们为何无动于衷?后來知道了是袁私斩为何不找袁报仇而是找祟祯报仇?况且崇祯己帮他们杀了仇人,你说他们为报复袁斩毛投清这不是自相矛盾么?况且这又不是袁的江山按理说崇祯斩袁为毛报仇三顺王应该感恩才对为何还投清呢?

8

被逼反的,先祖尚可喜父兄都在对后金作战中牺牲,旅顺陷落后,先祖几位夫人领着家属几十口人投海自杀,就这样明廷奸官还要杀尚可喜,若非下人报信已然被害,是明负尚可喜而非尚可喜负明。明朝所为不亡简直设天理!

9

这里首先说一下尚可喜。尚可喜自幼长于辽东。在后金的入侵时,母亲死于战乱。后跟随父亲尚学礼加入明军,初投于王化贞手下,王化贞败后辗转投入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获得毛文龙赏识,被收为养孙,此时的尚可喜改名为毛永喜。不久其父就被后金军击杀,背负父母被杀之大仇,此时的毛永喜与后金军作战英勇无畏、屡立战功。



因功毛永喜被派遣至广鹿岛守岛。毛文龙被杀后皮岛发生兵变,尚可喜还带兵上岛协助当时的皮岛总兵黄龙稳定局势。在孔有德登莱之乱失败后投靠后金的海陆上与黄龙配合差一点将孔有德打的全军覆没。此时的尚可喜成为辽东沿海实力最强的守岛人。投降后金的孔有德急于立功,在侦知旅顺空虚后便带领后金军攻破旅顺,留在旅顺的尚可喜妻妾及家眷侍婢数百口也全部投水而死。

当初因尚可喜登皮岛协助黄龙平定兵变而得罪过的沈世奎此时成为了皮岛总兵,为报仇他企图设计杀掉尚可喜,幸得部下及时探知,尚可喜才逃过一劫。随后在孔有德的招徕下,尚可喜投降后金,皇太极大喜封尚可喜所部为‘天助军’。皇太极将已分给部下为奴并还活着的尚可喜亲族二十七人发还。至此明辽东海岛防御体系彻底崩溃。

首先说尚可喜是因为无论怎么看尚可喜都不可能投降后金。他全家上至父母下至妻妾子女亲人数百口全都直接或间接死于后金军之手,有此血海深仇,最后竟然还是投降了后金,由此可见冲冠一怒并不是为了红颜而是因为形势。

再说孔有德。时人记载毛文龙手下的孔有德“骁勇善斗,临阵先登,为诸将冠”,累升至参将。毛文龙收他为养孙,赐名永诗。在毛文龙死后,皮岛发生兵变,深感前途无望的孔有德与耿仲明投至登莱巡抚孙元化手下。此时的孔有德颇想有一番作为,不成想竟被裹胁参与登莱之乱。是的,确实是裹胁,是被迫的。因为吴桥兵变发生之前,孔有德是想求助于登莱巡抚孙元化解决此事并不想叛乱。发动叛乱的实际是官位高于孔有德的李九成发动的,他因为将孙元化交予的市马钱花光而害怕被追究所以鼓动兵变。当时人称呼登莱之乱就是李九成之乱。只是后来李九成战死,孔有德投靠后金被封为王,正史中才将孔有德列为首。

应该说孔有德一直都不想投敌当汉奸,要是有此心在皮岛时直接就去不是更方便。



最后说耿仲明。耿仲明深得毛文龙重用,被倚为心腹,收为养孙,赐名有杰,累至参将,并掌管军中财务。耿仲明身材高大,面色黝黑,手掌却洁白如玉,他不仅骁勇善战,在毛文龙军中还以狡猾多智闻名。耿仲明与孔有德关系亲密,据说与孔有德为结拜兄弟。在此后的登莱之乱中当了孔有德内应,失败后与之一起投敌。

我们看能跟着毛文龙收的这些义子、义孙并非什么样的都收而是根据战场表现选择择优录取,还有笼络人心,凝聚将士的考虑。所以这些毛文龙手下的兵将大多是好勇斗狠、无赖亡命之徒,并且不愿投降当汉奸。这样的一大批人只有毛文龙这样的人镇着、忽悠着才能是刺向敌人的利刃,一旦失去毛文龙这个领头人,他们的好勇斗狠就会导致兵乱以及自相残杀。



能逃至皮岛跟着毛文龙的不是跟后金有血海深仇就是不愿投敌当汉奸或者两者都有,他们在毛文龙的带领下共同组成大明面对后金的右勾拳——辽东海岛防御体系。虽然他们最后投敌当汉奸手上沾了大量同胞的鲜血罪不容诛,但也应看到他们一开始的浴血奋战,抵抗后金的功绩,随后或是迫于形势;或是对前途深感无望而没能坚守住底线毅然当了汉奸。了解到此也是对他们又悲、又叹、又恨、又同情。

10

唯一正面肯定袁崇焕的正规史书《明史.袁崇焕列传》里面已经说得很清楚:"崇焕虽诛文龙,虑其部下为变,增饷银至十八万。然岛弁失主帅,心渐携,益不可用,其后致有叛去者。"看到没?就连为袁崇焕翻案的明史也指出毛文龙部下叛变的原因正是袁崇焕谋杀了毛文龙!可笑一帮无知无耻的史盲袁粉却还以毛的部下叛变作为毛也会叛变的理由!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