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是个误会,我们常说三国是魏蜀吴,四川简称蜀是因为是三国时期有个蜀国,其实这是错觉,四川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古蜀国的存在,那个时候有巴国,蜀国,所以四川这个地方一直被称为蜀地。魏国和吴国一直被称为曹魏和孙吴,那是因为在春秋时期有吴国,在战国时期有魏国,为了区别古代的这些国家,所以这样称呼。姓氏本来就可以加在国号前面来,比如赵宋、朱明、李唐,这都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而刘备建立的可不是蜀,刘备建立的是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而由于其所建立的政权以蜀地为根据地,所以多被称为“蜀”。以其地称其国,后人逐渐习惯了这个称呼,而又为了承认刘备建立的汉室政权,故称其为蜀汉。其实也曾经被称为“刘蜀”、“季汉”。所以蜀国是曾经被人称为刘蜀的,只是不需要与古蜀国进行区分,所以只用蜀或者蜀汉来称呼刘备建立的这个朝代,其实都是后人为了方便区分而叫的。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刘备也是汉昭烈帝,而不是蜀昭烈帝。所以,主要是基于习惯,称呼蜀不会产生歧义,还有就是刘备建立的是汉,而不是蜀,为了能够更好认识已经交蜀汉了,还要叫刘蜀,那简直是太不仗义了。所以即使有这个称呼,也很少有人叫。
因为当时三国的官方名称分别是魏、汉、吴。
魏国是曹家篡汉自立,因为曹操被封为魏王,所以老曹家自立为皇帝后,朝代顺理成章就叫魏国。东吴也是老孙家自己建立的政权,所以另起了个国号叫吴。
而刘备则不同,他建立政权名义上是继承汉朝法统。刘备即位时,蜀汉官方文章是这么说的:
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杀主后,滔天泯夏,罔顾天显。操子丕,载其凶逆,窃居神器。群臣将士以为社稷堕废,备宜脩之,嗣武二祖,龚行天罚。备惟否德,惧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蛮夷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式望,在备一人。备畏天明命,又惧汉阼将湮于地,谨择元日,与百寮登坛,受皇帝玺绶。脩燔瘗,告类于天神,惟神飨祚于汉家,永绥四海!
曹操父子篡夺汉家社稷,我刘备恐怕祖宗功业即将消亡,汉朝帝位后继无人,因此忝居皇帝之位,继承汉统。所以刘家政权的国号是“汉”。
但魏、汉、吴三个国号在之前都有人用过了。为了把它们和春秋时的“吴”、战国时的“魏”和之前的“汉”区分开来,后人就在国号前面加一个字。
这个加字区分法,有时候是用前后。比方说东汉也被称为后汉,比方说五代的梁唐晋汉周,因为都是重名,所以分别被称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有时候是用方位。比方说东汉西汉,南宋北宋。
有时候是用姓氏。比如五胡十六国时期,石勒创立的政权“赵”,就可以被称作石赵。
这种区分法的命名,很大程度上是遵循约定俗成的习惯。比如南北朝时期,南方四个政权宋齐梁陈,可以叫做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其中南朝齐有时候也简称为南齐,而梁和陈就很少见到这种称呼。至于宋,那就更别想了——南宋这个名号,已经被老赵家占了。
而且一个政权可以有不止一种称呼法,还是那句话,这里没有什么硬性规则,更多地由习惯决定。就好比南朝宋同时也可以称为刘宋,石赵也可以称作后赵。
把视线拉回三国,在这里,人们用的是“姓氏区分法”,所以魏变成了曹魏,吴变成了孙吴。但汉就不能叫刘汉了——因为两汉的皇帝也姓刘,叫刘汉没有任何区分度。于是就用“蜀汉”代替。
至于蜀这个字的由来,因为四川是蜀地,在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人就在用“蜀”这一称呼。比如曹真曾经说过:“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
后来陈寿在写《三国志》时,把三国的历史各自独立成一本书,分别是《魏书》《蜀书》《吴书》。后代人于是就用蜀来指代刘备政权了。蜀汉自己有时候自称为“季汉”。季者,末端也,这还是表示他们是汉朝的延续。
其实除了姓氏区分法,有时候我们在三国也用方位区分法,比如“西蜀”和“东吴”。但“北魏”是不能用的,因为被人占了……南北朝时期,北方拓跋珪建立的政权就叫北魏。(严格来说是“魏”,后人称之为“北魏”。)
这是一个历史划分的问题,“刘蜀”是不可能存在的。
在历史上,以某姓+国号的形式,主要功能是用来区别于同国号的其他朝代。比如宋朝,除了我们熟知的赵宋王朝,还有一个南北朝时期的刘宋王朝(第一代南朝),所以需要在朝代前面加一个姓用以区分。
如曹魏、孙吴也是出于这种原因。历史上以“魏”为国号的朝代很多。除了三国的曹魏,还有后来的北魏、东魏、西魏,都叫“魏”,所以加一个曹魏用以区分。吴国也同样,除了三国东吴之外,南北朝时期南唐的前身国号也叫“吴”,史称为“南吴”,春秋时期的也有吴国(就是被勾践灭掉的那个),后来朱元璋称帝之前也称过“吴王”。
在吴、魏都是正式的国号的背景下,以皇室姓氏+国号,这样的叫法是没有问题的。但对蜀汉政权则不同。
在三国时期,并没有过“蜀国”这样的国号,现代人拍电视剧,蜀汉的军队打着“蜀”字大旗出来简直就像八路军打着“支那”的大旗出来一样,是完全无视历史的行为!
蜀汉政权的正式国号叫做“汉”,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汉朝的正统继承人。“蜀”是吴国和魏国对蜀汉的蔑称。就像过去日本人叫中国人“支那人”一样。
那么为什么不叫“刘汉”政权呢?
因为中国历史上叫“汉”的王朝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有一点令人的一点,他们的皇帝都姓刘!
中国历史上,有西汉、东汉、季汉(也就是蜀汉)、南汉、北汉、赵汉、后汉……等等好几个汉。这其中西汉东汉和季汉是真正的刘邦一派的血脉,其他的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但是因为刘邦历史地位很高(第一个长久大一统王朝的皇帝),所以有很多追随者,以“汉室后裔”的身份证明自己的合法性,比如灭亡西晋的刘渊,明明是个匈奴人,偏要往刘邦这靠,也成立了一个“汉”国,不知道刘邦泉下有知作何感想。
对于蜀汉政权,其实“蜀汉”这个词都多少有些贬义,所以现在一般称“季汉”,也算是为刘备的一生心血争夺一些正统地位吧。
首先,题主提到的,蜀国却从不被叫做刘数这句话是一个伪命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刘备所创建的是汉朝,而不是蜀国而且他也不是创建者,而是一个延续者。
也就是说刘备是以刘氏子孙而延续大汉的国祚。并非另立门户,成立蜀。因此谈不上刘蜀之说。当然,在历史学界也有这么一种习惯,将刘备建立的蜀汉成为季汉,取伯仲季叔中的季代表第三的意思。这个评价是很高的,这将刘备偏居一隅的蜀汉,看做是西汉东汉的延续。
那么,回答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其他两个国家分别被称为曹魏,孙吴?就是因为在五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多次以魏或者吴为国号的国家。因此,为了区别各个魏国和吴国之间的关系。在国号的前面加上创立者的姓氏,予以区分。其实三国时期的三国真正的名字就是魏国、吴国和汉国。这点从刘备死后的庙号谥号就可以看得出来,庙号汉烈祖,谥号汉昭烈皇帝。
因为称其为蜀国已经是个伪命题了。因此谈不上刘蜀这样的说法。
蜀汉,曹魏,孙吴。
一者,蜀汉虽然是偏安四川的政权,但是冠名蜀汉,意在强调蜀汉是汉朝的延续,因而具有正统性。汉朝天子姓刘,自然无需再刻意强调什么刘蜀了。而曹魏乃篡汉自立的政权,孙吴也是如此。
二者,历史上的魏太多了,西周时代的魏国,春秋战国时代的魏国,项羽分封的魏,三国两晋南北朝中的各种魏(翟魏,冉魏,北魏,东魏,西魏),隋朝末年还有一个魏。这么多的魏,就只能在国号前面加上姓氏或者方位来加一区分了。吴国也是如此,春秋时代的吴国,西汉分封的吴国,五代十国的吴,元朝末年的吴,等等。蜀汉则不然,除了刘备的蜀汉,虽然也有割据四川的蜀政权,但是没有其他的蜀汉了。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为什么不叫刘蜀?
因为人家刘备建立的国号不是蜀,怎么能叫刘蜀?
大耳叔叔的国号是汉,人家是汉朝的延续,是正统旗号。
那为什么不叫刘汉呢?
刘汉是黑社会——不好意思跑题了。
怎么能叫刘汉呢。
汉朝打刘邦那就姓刘啊。
叫刘汉的话,是刘邦的汉朝还是刘秀的汉朝还是刘备的汉朝呢?
其实魏蜀吴这样的提法是历史学家们提出来的。
历史学家在读历史书的时候最烦的就是国号重名,不得不加以区分。
像刘秀建立的汉朝为了区分刘邦建立的汉朝,就称为东汉,刘邦建立的就叫西汉。
这是根据他们的国都一个在长安一个在洛阳。
曹魏也是这样啊。
历史上叫魏的国家大名鼎鼎的至少有三个,战国七雄之一有魏国,曹操这儿建立的魏国,后来拓跋氏又在北朝建立了魏国。
为了区分战国七雄那个叫魏国,曹操这个叫曹魏,拓跋家族建立的那个叫北魏。
吴国也是如此。
刘备建立的这个叫刘汉起不到区分作用,所以就用地名称呼吧,反正一提魏蜀吴,就知道这个蜀是刘备建立的地方政权。
历史没那么神奇。
其实就跟你们班上如果有好几个刘伟,好几个张杰,你总要区分一下,对别人提起的时候就说胖刘伟瘦刘伟,高张杰,矮张杰一样。
锦翼系问答签约作者
咱们看演义听评书,习惯称呼三国是魏蜀吴,实际人家叫魏汉吴——曹魏、蜀汉、孙吴(东吴)。
但这个汉的国号,除了蜀汉内部,曹魏和孙吴肯定是不爱叫,大家当时都在争正统,汉帝明明是将皇帝之位禅让给了我们曹魏,你算哪门子门外“汉”帝?汉帝的传国玉玺在我们孙吴,把你刘大耳朵那地盘叫“蜀”或“西蜀”就挺合适,坚决不让你吃我们两家豆腐。
然而刘备仍然踏踏实实的叫他的汉昭烈帝(谥号),你们爱叫我蜀国就叫呗。
但历史真有以“蜀”为国号的几个小国,像春秋战国时的古蜀国、五代十国时王建的前蜀、孟知祥的后蜀,但都没有太多国祚、面积、名气,还不如不以蜀为国号的“蜀汉”。
历史就认名气。我一去搜索“于谦”,大明王朝的于少保就是被爱抽烟喝酒烫头的挤到末尾,这没办法,但几百年过去,恐怕刻印在历史里的还是前者。
所以,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蜀”肯定不会被叫做刘蜀。
那么,为什么不叫“刘汉”呢?
当然也不可能,因为西汉玄汉东汉都是老刘家建立的,所以刘备建立他的“汉朝”基业的时候,要规规矩矩的把自己的“汉”称为“季汉”,倒不是争老三老四,“季”是兄弟里排行最小的意思。
老刘家不仅建了以上四个汉,匈奴人刘渊也建过汉,南汉、后汉、北汉都是老刘家在后世建立的,李雄建立的叫“成汉”,陈友谅建立的叫“陈汉”,也叫北汉,以上十个“汉”要是不加以前缀区分,真够后人狂“汗”的。十个汉倒有八个是老刘家建立的,你说刘备的蜀汉,哪儿呢叫“刘汉”呢!
通过以上十个汉政权的前缀,我们很容易知道,这种国号重叠的朝代或国家,一共有三种前缀词可用。
一类是时间轴,前、后。
一类是方位轴,东、西、南、北,这种尤其适合分裂小朝廷。
前两类被用的差不多了,没办法,只好启动第三类,用姓氏在前面加以区分。
比如曹魏的国号“魏”,也是国号高光词,跟现在起名叫“子轩”这意思差不多,战国七雄就有魏国,三国的曹魏开启了之后三四百年间的高频率,冉闵建立的冉魏、翟辽建立的翟魏、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北魏分出的东魏和西魏,以及瓦岗寨李密建立的瓦岗魏。只比汉少了两个。
你在大街上站定一喊:“魏,你好吗?”八个如花般的妹子向你回首弄姿。国号重名的问题,真正考验的是后人的记忆,刘邦他们才不会考虑这些呢!
谢邀。
三国的蜀魏吴之所以被后人称作曹魏、孙吴之类的名号,其实主要是为了和历史上其他也叫魏、吴的势力加以区分。这是后人的叫法,三国当时是不这样叫的。刘备的蜀国也是同样的道理,但后人没有叫它刘蜀,是因为刘备以匡扶汉室的皇室正统自居,历史上的学者也多是挺刘贬曹,所以习惯称三国蜀为蜀汉。
曹魏和东吴,分别冠以姓氏和方位以示与历史上相同国号的区别,重点落在后一个字,如与魏相同的还有北魏东西魏,历史也有其他吴政权。刘备建立或说继承的政权是“汉”,并不是“蜀”,蜀是地理名称并非国号,自然不能称为刘蜀,前冠以姓氏后加地理称谓让人一头雾水。
把刘备的“汉”异化为“蜀”,首先出现在陈寿的《三国志》,三国志是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史书,陈寿是晋朝臣子,自己人写的必须是以自己为正统,晋承魏而得到天下,(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以此上推,所以必须尊魏为正统,理由是曹魏是由汉禅让而来,而晋则由魏禅让,以正承正。
如此就出现一个问题,220年汉献帝禅让于曹丕,以魏代汉,本来至此汉朝灭亡。可是221年,刘邦后代刘备在四川登极称帝,宣称继承汉朝,“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备畏天之威,又惧汉邦将湮于地”。有血统有地盘有汉臣拥护,这样,又不该认为汉朝已经灭亡。三国时三家交战,刘备方国旗上的字号可是“汉”字,“蜀”和“蜀寇”是敌人称呼,正如刘备孙权方面骂曹魏为“曹贼”、“篡贼”一样。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陈寿虽然曾经是蜀汉之臣,降晋则为晋臣,以晋为正统便魏也成正统,如把刘备的蜀汉记为“汉”便会混淆,只能违背实际记为“蜀”,记载曹操曹丕采用帝王专用的本纪,而刘备则降级为王侯将相的列传。
这也是陈寿为后人多所诟病的地方,认为他扭曲事实,不能称为良史。北宋欧阳修重修五代史,王安石跟他说,五代没什么值得写的,不如重修三国史,陈寿他们搞得乱七八糟的。欧阳修深以为然,着手进行不久就逝世了。
读史鉴今,修心明性,欢迎关注南方鹏共同探讨。
蜀国从来被我们称为蜀汉。
蜀汉就是刘备所建的汉帝国。因为要区分前汉、后汉、成汉、南汉、北汉等政权。
事实上,自丢失荆州之后,刘备的汉帝国也就只限于蜀地一方,说是蜀国,蜀汉并无什么不妥。而不需要去称呼一个别口的刘蜀。至于那个古蜀国则可以忽略。
而陈寿的“三国志”只是分本的《魏书》〈蜀书〉〈吴书〉,但当时已是西晋时期,无论从保护自己的脑袋,还是尊重客观事实,陈寿都没理由将蜀汉称为正统,而只能称为先主后主,列传而非皇帝专用的本记。多说几句。
纵然刘备当时号称延续自后汉,但不论是同时代的士子,还是后世官方,从来没谁承认刘备是当时的中央政权。
记得我们读书时候是怎么说的?
两汉魏晋南北朝。
看到没有?
没有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说法。
所以,承接东汉政权的是曹丕的魏朝。
更合适的说法是,曹魏是中央政权,蜀汉及孙吴只是地方割据。
无论从统治区域、人口、军事、经济等方面都是如此。
尤其重要的是法统。
过去想当皇帝,想被后世承认为皇帝,是要看法统的。
就是说,你凭什么当皇帝。
曹魏很简单,也很正规。无论汉献帝本人是否愿意,但是当曹丕站在高台上,当着数十万人的面接过汉献帝呈递过来的玉玺,他的法统就确立了。
很简单的道理嘛。西晋时期,只有孙吴政权在苟安,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说孙吴是正统。
那末,晋就是当时的正统王朝。
那末,与曹魏同样属于禅让形式的晋,他的法统自何而来?
显然,只能来自于曹魏。
而曹魏的法统来自于哪里?
当然来自于汉献帝的让。
这就是曹魏的法统。
刘备当皇帝可没这么多理由,不过以所谓汉家血统(可是汉皇后代未知凡几),借口汉献帝被曹丕杀害,然后祭祀上天,郊告四野,就登上皇位。
当时的士子就要问,你刘备有什么资格当皇帝?
有汉献帝的传位诏书?还是统一天下的功劳?
至于孙权当皇帝的理由那就更搞笑了。
折腾七八年,还是找不到自己当皇帝的借口。但是自己不当皇帝,就永远比曹魏蜀汉低一头,不是皇帝的话,最多也不过一个王。
只能含混其词地说,天下大乱这么多年,曹操曹丕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可这样依旧没有当皇帝的理由啊。只能借春秋故事,说汉吴故宜,将来天下统一,我和刘禅平分天下。
所以,即便到了唐宋时期,官方与士人都依旧承认曹魏是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