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教实际是摩尼教传入中原后的名称,由波斯萨珊王朝时期摩尼所创。在公元六世纪左右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再从新疆传入回纥。唐代宗大历三年时,回纥向大唐请求建摩尼寺于江淮等地。唐武宗掀起灭佛行动时,摩尼教遭受打击,从而演变为秘密宗教组织,以教义崇尚光明为由而改名为明教。那么朱元璋与明教,大明王朝与明教有没有关系呢?

(明教剧照)

明教的发展

开篇说过,摩尼教遭受唐武宗灭佛的影响后改为秘密的地下组织,它通过吸收本土宗教道教思想,利用民间的信仰与崇拜,改称明教。它的主导思想就是让人们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即黑暗即将过去,光明马上就会降临。

看到这里就会联想到造反了吧?这种思想就是极易鼓动纯朴的人民群众,跟着操盘的造反头子,对抗“黑暗”的统治。所以明教供奉的祖师爷就是东汉末年的黄巾军领袖张角,那个曾经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造反头子,就是这位祖师爷,将形同累卵的东汉政权送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武侠小说里明教聚众谋划反元)

摩尼教本来就属于外来户,再受到统治者打压之后,自然而然的会产生抵抗的情绪。祆教和景教在摩尼之后也同样被打压,结果就是隐藏于地下秘密传教,与统治阶层做斗争。所以有一种说法就是“明景合流”,二者形成了共同的需求,拧成一股绳,成为造反头子发动起义的宣传工具。比如五代后梁的毋乙起义、北宋末年的方腊起义、王念经起义,都是以明教为旗帜拉起了队伍。

(方腊起义)

到了元朝,虽然统治者对人种作了等级划分,但他们对于各种宗教却采取了容忍的态度,这很有可能是因为西征的路上,采取宽松的宗教政策赢得了不少民众的归附。元朝统治者借鉴了西征的经验,为了稳固统治根基而选择求同存异。但对于宗教的破坏活动,元朝政府也是明令禁止的,在《元史.刑法志》中就记载了元朝廷禁止“白衣善友”活动。意思就是禁止那些于民间秘密结社,假托佛道,伪造经文的民间宗教。

(武侠小说里明教斗殴失利后诵读教义)

说白了就是武侠小说里常说的“魔教”、“邪教”,他们的特点是反抗性强、组织能力强,这会对元廷的统治造成威胁,对社会的安定也会造成威胁。但事实上,明教在元朝处于合法地位,并没有受到打压,在元朝真正的从地下走进了光明。所以《倚天屠龙记》里,明教常被六大门派骂为“魔教”,人家能不动气吗?朝廷都承认合法地位了,干架是肯定的了。

朱元璋与明教是否有关

既然元朝承认明教的合法地位,那么元末的造反就不太可能以明教的“光明理论”为旗帜,因为元朝廷已经给予了教众光明。那么红巾军的操盘手韩山童是以那种形式鼓动群众的呢?

(白莲教剧照)

其实韩山童并不是明教教众,而是一个白莲教教徒,白莲教才是一个秘密结社的民间宗教,与元朝禁止的行为非常吻合。其教徒常于公社中聚集传教,官家查住了就手捧佛经,示人以佛门俗家弟子,所以在宋朝就被朝廷定性为半僧半俗的秘密团体,由唐至元,一直是朝廷打压禁止的对象。只是在元仁宗即位(1311)后的十年里授予过合法地位,至英宗即位后又立刻禁止了其一切活动。这才是能够煽动纯朴群众的根本因素,由于白莲教教徒受到打压,所以当元末社会矛盾激化时,最容易被利用的就是白莲教教徒,容易以他们为基础进行裂变。

韩山童其实也属于纯朴的农民,但他身边有一位不那么纯朴的富家子弟,这个人叫刘福通。这个刘福通一边当着元朝的官,一边做着家族生意,但元朝廷修河道的时候将刘福通家的大宅子给冲毁了。气不打一出来的刘福通就想到了信奉白莲教的朋友韩山童,拿着家底儿给韩山童一通包装,摇身一变成了宋徽宗后裔。并利用韩山童多年传教的经验,一同喊出了“弥勒降生”、“明王出世”的宣传口号。

(佛教里的孔雀明王)

这个宣传口号一直让人联想到明教和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但这个是有很大争议的,著名学者王见川曾在《从摩尼教到明教》一书中做出过论证,讲到 “明王出世”的口号并未出自明教经典,而是来自金刚禅等所研习的《大小明王出世经》。 更多学者指出“明王出世”实际上是佛教密宗中的“孔雀明王出世”,这才符合前一句口号“弥勒降生”,再结合白莲教半僧半俗的特性,说明红巾军起义跟明教没有关系。

其实就当时白莲教与明教所处的地位看,明教没有造反的需求,毕竟作为宗教,朝廷承认合法地位就已经不需要苟且偷生了。且在乱世之中拥有固定的传教场所,自给自足,独立于税收徭役之外,没有造反的理由。白莲教也并不需要拉上一个合法宗教共事儿,二者之间能够融合到一起是在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废除了明教的合法地位,将重见光明的明教再次打入地下,称其为“左道邪术”。这才是白莲教与明教走到一起的原因,由此也能看出朱元璋应该也不是明教徒。

(小明王)

而当韩山童去世后,刘福通扶持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小明王”。这个是按照“明王出世”的宣传标语树立起的“天下共主”,实际上也是刘福通为了建立割据政权而拥戴的傀儡皇帝,所以当大宋政权建立后,天下起义军就有了归属感和凝聚力,也有了共主。淮西一带起义军领袖郭子兴,也是白莲教徒,所以要奉大宋政权为正统,朱元璋又是出自郭子兴部,以小明王为正统也在情理之中。

当朱元璋独自发展打下南京后,被小明王任命为行中书省平章,朱元璋于应天中书庭内设御座,每逢节日必俯首遥拜。而后来刘福通决策失误,四路伐元失败,随着内部分裂斗争,大宋政权很快丢失汴梁城,刘福通战死,韩林儿桃往安丰。

公元1364年,张士诚进攻安丰时,朱元璋也是不听刘伯温劝阻,亲率大军解救,以致陈友谅袭其后方,围困洪都整整85天,后经鄱阳湖死战,才化解了这次危机。事过之后,朱元璋才觉后怕道“我不当有安丰之行,使友谅趁虚直捣应天,大事去矣!”这件事说明了两个问题,首先,在朱元璋看来,在未推翻元朝前,必须保证小明王的正统地位,这是为天下义军树立的精神标杆;其次,真当威胁自身利益时,该不顾小明王就不要再顾了,关键时候那就是个拖油瓶。至于后来小明王沉船身亡是不是朱元璋的安排就不得而知了。

讲述这个事情,主要是为了说明朱元璋虽然不是明教教徒,但“明王出世”这个宣传,以及小明王的正统地位,他是认可的,至少是暂时性的认可。因为他是要收拢义军人心,进行全国统一战争的。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将大吴改为大明,这就出现了人们的第二个瞎想,即朱元璋是取明教的明字为国号。

国号与明教是否有关

“惟明太祖以至正二十七年称吴元年,次年即帝位,始定国号曰大明,纪元洪武。吴非国号,亦非年号。至大明则非初起之地名,亦非所封之爵邑,亦非如后唐后汉之追溯其所始。”——《明教与大明帝国》

吴晗先生为了证明明教与大明有关系,称“吴”并非朱元璋政权的起始国号,“明”既不是朱元璋起兵的地名,也不是延续以前汉族政权的国号,更不是古代食邑的封号。这个字就是出自于明教经典《大小明王出世经》,这又回到了明王出世的争论。

(徐达北伐)

其实上文已经分析了,朱元璋并非明教教徒,元末农民起义也与明教没什么关系。所以关于大明的国号,吴晗先生的说法并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早在韩山童标榜自己是宋徽宗的八世孙时,就已经提出“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这是借着大宋名号,煽动汉人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其中的“日月”二字合并在一起就是明。若从继承性上讲,朱元璋在割据时期一直奉小明王为正统,在力图北伐时就更需要利用这种正统思想树立标杆,毕竟北方还有大批的汉族人口。取日月重开的意思,以明王的字眼为国号,是符合时局需求的。

“本家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家巷,在通德乡。”——《明太祖实录》

如果放眼古代神话,黄帝的曾孙火神祝融的故墟是在南京,与朱元璋本家一致,朱元璋自比祝融的后代。祝融本来就叫“朱明”,即赤热光明之意,“明”作为国号乃追根溯源。

刘伯温也从五行上做过解释,“明”字里面的日月是朝廷的正祀。朱元璋起于南方,元朝位于北方,从方位上讲,南方为火,属阳;北方为水,属阴。以火制水,以阳消阴,以明克暗,符合阴阳五行的运行。其理论依据就是《易经.乾卦》、《诗经.大雅》,这两个儒家经典中都有“大明”的字眼。前者以“大明”代表着光明周而复始,成就天地四方;后者以“大明”歌颂周文王千秋伟业。后来的后金将国号改为大清,也是以五行之法,取清克明之意,表明了入主中原的野心。

所以,非要将大明的国号与明教扯上关系并无意义。朱元璋称帝后下诏严禁白莲教、明教,并写进了《大明律》,这很好的佐证了朱元璋并非明教教徒,明朝的建立与明教也没有什么关系,更不会依靠明教立国。

最佳贡献者
2

不是,这样显得太肤浅,也很无知。众所周知,朱元璋打天下靠的是自己,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才取得了天下宝座。否则,靠其他人,那坐天下的便不是他了,更没有后来的明祚三百年了。

朱元璋一生,可谓传奇。早年间,是一个放牛娃,吃不饱穿不暖,每天靠艰难度日。长大后,为了讨生活,便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去外地碰运气了。说来,也是天命之人,命不该绝。兵荒马乱的,居然没有丧生在路上,合该他搅弄天下风云啊!一日,朱元璋幸得佛祖保佑,来到了皇觉寺,并成为了一个小沙弥。据说,朱元璋很有佛性,不管多么难的问题,也都是一点就通。因此,很受当时方丈的青睐,被视为下一任主持的不二人选。为此,方丈还专门挑了一个良辰吉日,准备为朱元璋剃发,好让他彻底皈依我佛。

奈何,朱元璋剃度当日,却是发生了一点意外,遂不得不终止了这一活动。据说,那一天方丈落刀之时,晴天突然一霹雳,金光四射寺庙内外,顿时惊呆了方丈,也掉落了剃度刀。如此,方丈不知是心有余悸,还是福至心灵,就不在为朱元璋剃度了,改为了带发修行。事后,方丈愈发看重朱元璋了,几乎以平辈论交。或许,有缘即是无缘吧!要不然佛门就多一大明王菩萨了。

当然,这毕竟是传言,当不得真。但也由此,可以看出这位皇帝的传奇了。至于朱元璋到底有没有剃度,恐怕只有天知道了,后人无从得知。

另外,几间小庙却是挡不住朱元璋的步伐。适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朱元璋以一介匹夫,投身军旅,走上了另一个人生之路。期间,厮杀元军无数,获得了郭子兴重用,得以快速崭露头角。其后,认郭子兴为义父,娶了他的义女,势力渐渐发展起来。还有朱元璋为了不让义父起疑心,遂独自去发展了,也造就了他后来争霸天下的班底。如此,过了仅仅十几年的光景,朱元璋便扫荡了胡虏,恢复了中原。

总之,朱元璋打天下靠的是自己,而非别人。具体来说,就是雄才大略,还有所谓的“天命加身”,因而才坐实了皇帝宝座。

3

这是看《倚天屠龙记》看的吧,其实朱元璋确实靠过明教。

何为明教

由古波斯萨珊王朝的摩尼创立,又叫做“摩尼教”或者“牟尼教”,并同时经由西域传入漠北,接着进入中原,并在公元845年唐武宗灭佛的时候和道教结合,于江南地区的平民百姓中秘密流行,逐产生一个新的教派,那就是“明教”。

此后这个教不断的壮大,方腊依靠它组织群众进行起义。到了元末,白莲教家庭韩山童和许多人一起,在安徽发动了起义,效仿方腊的明教,成员全部系有红巾,宣扬“明王降世”。大半个中国的明教教众纷纷响应,这就是毁灭元朝的“红巾军起义”。

朱元璋和明教的关系

朱元璋一开始起义时就是加入的红巾军,而红巾军当时的老大韩山童就是凭借明教和白莲教教众起的家,所以军队中有着大量的明教徒。韩山童死后,朱元璋将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奉为小明王。朱元璋也是靠着韩林儿的威望才能扩招。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也是首领之一,也就是说他不加入明教还娶不到马皇后。

为何国号为大明

刘伯温提议的。因元朝在北,属阴,为水,新朝在南,属阳,为火,所以叫大明。而“朱明”又是吉利词,所以国号为大明。

当然,和明教也是有关系的。

结语:朱元璋上位后就开始着手消灭明教和白莲教,他知道这一教派的危害,甚至将其写进大明律,所以明教慢慢地消失了。

4

你好,很高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现如今很多影视剧作都曾经演绎过朱元璋与明教,可是真正的历史中,朱元璋真的是靠明教打下的天下吗?

历史中的明教

明教正式名称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ānī)所创立,受基督教与伊朗祆教马兹达教义所影响,是一种带有诺斯底主义色彩的二元论宗教。主要教义为"二宗三际论",崇尚光明。

摩尼教约于六至七世纪

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复由新疆传入漠北之回纥,而盛行于该地。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应回纥之请,于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佛时,摩尼教亦遭严重打击,转而成为秘密宗教,并吸收道教及民间信仰,从而改称明教。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故敢于造反,屡有反政府之举。自北宋末年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皆曾发生明教造反之事。其后明教又与弥勒教、白莲社相结合,而演变成明代末年之白莲教。明教一词至清代虽已不复见于文献,但“明王”出世之说,犹流传于民间。

这便是史料中对于明教的记载,它实实在在是一个民间组织,跟明朝的建立应该是没什么关系的。

明朝的建立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大明王朝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后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攻占大都(即北京),元顺帝北逃,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之后朱元璋又相继消灭四川的明升和云南的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辽东的纳哈出。又八次派兵深入漠北,大破北元的军队。

明朝和明教的关系

吴晗曾经说过:“惟明太祖以至正二十七年(公元一三六七)称吴元年,次年即帝位,始定国号曰大明,纪元洪武。吴非国号,亦非年号。至大明则非初起之地名,亦非所封之爵邑,亦非如后唐后汉之追溯其所始。”(《明教与大明帝国》)

这一段描述,“明”这一国号,体现的是这位农民皇帝朱元璋的一些特质,因为此名称明显来源于民间,不管是“明教”,《大小明王出世经》或是其他,都不能证明朱元璋是靠明教打下的天下。朱元璋称帝后,采纳李善长的建议,下诏严禁白莲社、明教,并把取缔“左道邪术”写进《明律》十一《礼律》,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其后,白莲教以各种支派的形式变换名目继续得到发展,如永乐年间有唐赛儿起义,清朝中后期的白莲教起义等;明教却逐渐衰落了。

所以说朱元璋是靠明教打下的江山没有任何历史依据。

5

在元末的乱世中,社会上就广泛的流传着“明王出世,普渡众生”的说法,北方的白莲教也说可以普渡众生。随着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再加上蝗虫和瘟疫等天灾,于是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纷纷走上反元的道路。

古代的农民大都比较迷信,所以起义的首领往往采取组织教众的形式,准备阶段往往都是广泛的吸收教众来积聚力量。反元斗争也不例外,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揭竿而起,并推举韩山童为明王,徐寿辉起义于蕲州,郭子兴成为白莲教的首领,攻下濠州。

郭子兴剧照

朱元璋参加义军比较晚,他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走上反元道路的。朱元璋爹娘饿死后,他为了生存,出家到黄觉寺,长期干着一些又苦又累又没有技术含量的活,无非是扫地、打杂、做饭、洗衣服,甚至连经也念不上。后来因为天灾严重,寺庙得不到施舍,连和尚也做不得了,被撵出寺庙到处化缘,这一年朱元璋17岁,这一流浪又是三年。

三年后回到寺庙,朱元璋收到了儿时玩伴汤和的来信,邀请他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本来还在犹豫,参加义军有几成胜算,却被师兄告知,有人知道了这件事,要向官府告他私通义军。无奈之下,朱元璋只有投奔郭子兴一条路可走了,这一年他25岁。

朱元璋剧照

到了郭子兴义军后,因为作战英勇,机智灵活,又有些在黄觉寺打工之余学到的文化知识,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另外,朱元璋打仗也是身先士卒,缴获了战利品,全部上交郭子兴,郭子兴赏赐的东西,又分给大家,大家都愿意跟随着他,于是,朱元璋在部队的好名声传播开来,郭子兴以之为心腹,并把养女马氏嫁给了他。

濠州城中的内讧,使朱元璋看到濠州城里的各位将领各怀鬼胎,难成大事,决心靠自己开拓新的局面。于是,经过郭子兴的允许,他只挑选了心腹徐达、汤和等24人离开濠州,自我发展。

在外出发展的过程中,朱元璋的势力逐渐壮大,在南下滁州途中,听取了李善长的建议,要向汉高祖刘邦学习,不乱杀人,知人善任。为了加强自己的势力,培养作战英勇,又听从指挥的将领,朱元璋先后收取十几位义子。

郭子兴病逝后,小明王韩林儿任命郭子兴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虽然朱元璋的地位不如这两位,但朱元璋有勇有谋,且手下人才较多,逐渐成了军队的实际主帅。

此后,朱元璋在浙江西部驻扎了6年,借助明教总舵,而且奉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迅速扩张自己的实力。

在行军途中,朱元璋召集众将,申明军纪,对危害老百姓的将领和士兵,绝不姑息,赢得了民心。

后来,趁着张士诚攻打江南元军的机会,朱元璋亲自率领水陆大军,不到十天就攻下集庆,改为应天府。另外,朱元璋在争取民心的同时,还在不断地网罗人才,为了争取知识分子,还专门在应天修建了礼贤馆。

韩林儿剧照

后来,朱元璋采取正确的策略,先后在江南之战中打败陈友谅,两淮之战中打败张士诚。江南统一后,又派徐达、常遇春等北伐,大败元朝,建立明朝,在应天称帝,并派人杀害小明王。

综上可知,朱元璋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与自己能得到民心、善于运用军事将领、重用知识分子和采取正确的战争策略等多个方面是分不开的。明教只是最初义军成长过程中采取的一种手段而已,如果单纯说朱元璋是靠明教取得的天下,就有失偏颇了。

6

我是喜欢历史的前可见古人。

朱元璋打天下确实和宗教有关系,但是和明教没有一点关系,所谓的明教是小说杜撰的。

和朱元璋有关系的是当时的白莲教。

元朝末年,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灾频繁,民不聊生。韩山童通过白莲教宣传、组织群众,准备起义。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并推韩山童为明王。

那么朱元璋是怎么和白莲教沾上关系的呢?

红巾军起义的第二年正月十一日,定远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数万百姓起而响应。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会的首领。起义军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

此时正在流浪的和尚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于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

朱元璋投靠红巾军后,因作战勇敢,机智灵活,粗通文墨,迅速得到郭子兴的赏识。加上朱元璋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不贪功,不要战利品,被郭子兴视为心腹,并把养女嫁给了朱元璋。

在郭子兴的支持下,朱元璋有了自己的实力,打下了死后逐鹿天下的坚实基础。

可以说没有白莲教“红巾军”,没有郭子兴,就没有后边的朱明天下。

(个人观点,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7

应该说是 ,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他捡了明教的便宜。

明教是外来的文化,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大规模的流行是在唐朝安史之乱后,由回鹘在中国进行传播。因为回当时鹘经常出兵帮助唐朝,所以唐朝也只能随其为之。但后来回鹘衰落,与唐朝闹翻,并在战争中落败。唐朝开始禁止明教的传播。

由于明教信仰光明与火,让大家相信黑暗即将过去,光明一定会到来,所以他的教义有很多造反的因素。历来为统治者所厌恶。

而民间以其名头起义者众多,《水浒传》中最著名的方腊起义就是借明教之名的。

有了这样的优秀传统,在元末那个黑暗的时代,明教就责无旁贷的担任起了起义的精神向导。

元朝的统治充满了民族压迫,经济压迫与阶层压迫,所以人民的生活非常的痛苦,在这种痛苦的生活中,宗教自然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对象。所以到了元末的时候,明教已经有了丰厚的群众基础。

由韩山童开头,全国各地的起义者风起云涌。各立山头,但都是以明教为中心。并且人们公认为韩山童为明王出世。在韩山童牺牲之后由韩林儿继承了精神领袖的位置。

但明教对起义的领袖作用始终是精神的,而不是实际上的。所以在在各部分起义军的混战和元朝的战争中。刘福通和韩宁儿这一支起义军慢慢的落了下风,最后被投降元朝的张士诚围攻。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援,朱元璋其实当时也受到了陈友谅的威胁,但是他懾于韩宁儿对起义军的精神领导,还是去救了韩林儿?

在这场战争中,刘福通战死。从此以后,韩明儿就成了朱元璋的傀儡。

后来朱元璋灭了陈友谅,又开始攻打张士诚。在攻打到张士诚最后一座城市——平江的时候,因为知道了自己稳操胜劵,就让部下廖永忠去接韩灵儿到南京,结果就在南京附近,一个叫瓜州的地方害死了韩林儿,让他永远的沉在了江中。

因为打败张士诚之后。朱元璋在起义军中再无对手,所以韩林儿没有了继续存在的必要。

一年后,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

8

不是 。因为历史上政权的更迭,改朝换代无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导致于政权的更替。比较有名的就是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迫使唐高宗李渊退位。又比如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二是外族的入侵导致政权的更替。比如说西周被犬戎所消灭。三是其他民族建立的政权夺取天下。比如说元朝和清朝。四是农民起义,建立政权最后蜕变为封建统治。朱元璋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究其正常情况来下来说一般政权的灭亡无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统治时间久了,统治阶级腐败。骄奢淫逸激起人民的反抗。繁重的徭役赋税,农民要讲大量的收获物上交国家民不堪其扰。不断的发动对外战争,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残酷的法律。天灾人祸。至于说朱元璋是不是靠明教打下的天下,明教只是当时在元朝末年出现的一种宗教组织,给农民起义提供了一定的舆论和组织形式而已。如果说靠宗教就能推翻一个政权的话,那么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可以了。

9

朱元璋靠明教,那是小说家的演义而已,个人以为不可当真。

先是刘福通拥立的韩林儿之龙凤政权牵制了元军,之后朱元璋才一步步统一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元朝中央、明玉珍、元梁王等。

10

朱元璋是靠明教打天下吗?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了解元末的天下局势。

元末农民起义

元朝末年,因为元王朝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横征暴敛,蒙古贵族的土地兼并异常激烈,使得大量百姓流离失所,没有生计,社会动荡混乱。当时的黄河发生泛滥,元廷征集15万百姓修治黄河。监督修河的官吏贪污作弊,克扣民工“食钱”,致使民工挨饿受冻,群情激愤。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及其教友刘福通等便决定抓住这一时机,发动起义,义军头裹红巾,称红巾军。红斤军起事就像一把大火点燃了元末那个已经烧得快爆的火药桶。

红巾军首领韩山童以白莲教主的身份宣称:只要明王出世、弥勒下生,人民就可以翻身,这个口号有力吸引了广大农民参与反抗斗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农民起义军都以奉明王为正宗,打着明王旗号召大家响应。朱元璋也是这个时候参加了红巾军起义。红巾军是当时农民起义军中势力最大的,朱元璋要在红巾军中立足就必须按照红巾军的一套原则和做法去做才能不断拉拢势力壮大自己。明教最初是他的一个舞台,是一个跳板,当这个舞台不再适应形势发展,那就失去了作用。准确说朱元璋是靠明教起家,但不是靠明教打天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