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孩子读完研究生,不想再读博士,作为家长应持什么意见?

孩子读完研究生,不想再读博士,作为家长应持什么意见?

2020-10-10 00:32阅读(70)

孩子读完研究生,不想再读博士,作为家长应持什么意见?孩子聪明,学习能力强,年龄又小,研究生毕业23岁,家庭经济还好,:我的观点:聪明,学习能力强和科研能

1

我的观点:聪明,学习能力强和科研能力没有必然的联系。攻读博士之路是一条漫长的艰辛之路,选择同样要慎重。

以人文社科领域而言,硕士研究生阶段,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要求还不太苛刻,研究生只需要中规中矩完成一篇3万多字的论文即可。学生毕业要拿到学位证书,绝大多数学校也不需要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基于此,硕士学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拿到的。

以我的观察,身边绝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是冲着科研这条路来考研究生,而是为了给学历镀金,提高求职平台,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比例不超过1%。

博士学位不同于硕士学位,含金量要比后者高很多。因此,过程也比后者难度高了几个级别。

比如:博士毕业论文需要的篇幅,10万字以上,这个篇幅不好轻易糊弄过去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性要求也比较苛刻:或者建构一个新的理论-现象模型,或者需要观点或方法的创新。而要完成这些,大量的资料文献阅读必不可少。除此之外,要拿到博士学位,中期发表论文也是绝大多数学校规定的硬性条件:人文社科领域博士大多要求2篇CSSCI或SSCI,理工科领域则要求SCI……这些决定了博士学位的攻读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孤独、艰苦,需要不断跟自己较劲,克服巨大压力,磨砺自己意志的过程。

谈完了博士学位攻读过程特点,再来谈一下博士就业。

一般来说,拿到博士学位后,就业的范围基本锁定在科研院校:大学、研究所、企事业研发部门等。当然,也有的博士会选择初高中,去年人大附中招聘,最后录取的教师拥有博士学历的不少。

仅以科研院校为例,我自己的观点,博士就业的境遇是在不断恶化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现在很多高校尤其是名校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打破终身制,采用聘任制。对于新聘员工,签订考核期,“非升即走”。这意味着,博士就业并非苦尽甘来,而只是从一个“压力场”转入了另一个“压力场”。去年武汉大学的“3+3”聘期制,第一个三年工作考核期后,教师淘汰率达到97%,只有4人通过评审进入正式教师编制就是一例典型。

第二,博士正常入职后向上晋升的途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表现在从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职称系列上,晋升高级职称的条件和难度都在不断向上叠加。不仅如此,很多高校现在对副高以上职称有名额限制。仅以我们学院为例,一年一个学院一般只有2个高级职称名额:一个副教授名额,一个教授名额。而我们学院现在有讲师20多人,这意味着有些讲师可能得熬到40-50岁才能评到副教授。

第三,聘期考核挑战。现在很多高校实施4年一考核,能升能降。4年终规定了科研和教学任务,完不成降岗,比如从教授降到副教授岗等。4年一度的岗位考核同样让人放松不得。

……

综上所述,说明了什么呢?那就是:博士-科研-大学的这条路越来越艰辛,远非一条可以投机取巧的人生路径,除非你有足够的科研悟性,强大的意志力,浓厚的科研兴趣,坐冷板凳的耐心,游走学术江湖的情商。

有些职业,只是表面上光鲜亮丽,其实暗地里的苦不比任何职业少。

回到这个问题,孩子读完研究生,已经成人,对自己的前途其实能有独立的判断力,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家长所需要做的只是放手,尊重自己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多做尝试,哪怕这意味着要多走一段弯路。有可能孩子未来会在尝试了别的人生路径后仍然回归博士-科研这条路,但那个时候的选择就是孩子主动性很强的选择了,这种主动性意味着更大的成就可能性。

以上,供参考。

2

高校专业那些事※为您分享,分享,解惑

为什么要读博士?读博士为了什么?愿不愿意读博士?家长追求的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支撑这个回答的重要背景,我作为一个老硕士(99年上大学,硕士毕业已经14年了),刚好从个人的经历分享一下上来分析这个问题,然后我的这些年的一些体验,和后悔的事情也给大家说说。

家长需求是什么

很多家长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是博士,读个博士有什么用?总觉得孩子读个博士,自己会很有面子,至于孩子是学的什么专业,这个专业的前途是干什么,基本上一无所知,因为很多家长也都学历不高(非歧视),不是博士毕业,总觉得孩子考上清华北大了,自己有面子,孩子读硕士了,自己有面子了,孩子读博士了,自己有面子,至于其他的一无所知。

然后家长说孩子硕士毕业23岁,这里我的说几句,你儿子莫非是少年班(目前只有中科大,西交大有少年班),否则不可能这么年轻就硕士毕业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我建议把博士读完,而且家里条件不错,我觉得很有必要读个博士,而且读博士最好就读顶级名校,个人认为基础学科(物理,化学,生物等),除了清华北大华东五校,其他学校没必要读,工程类(电子,计算机,土木建筑)学科,不少985,211都可以读。

读博士为了什么?

读博士为了什么?这其实是一句废话,读博士最终是为了就业,很多职业岗位最低要求就是博士,比如高校老师,博士是最低要求。但是很多岗位不需要博士,甚至很多岗位还不要博士,喜欢本科硕士生,比如普通底层的岗位,人家看一个博士来了,觉得自己庙小养不起大菩萨。很多公务员岗位明确是要本科生,硕士生,但是要博士的极少,而且规定,只能要符合岗位的学历。

如果想去高校当老师,甚至想去著名高中当老师的同学,完全可以一口气读到头。

为什么不愿意读博士

这个人各有志,不能强求每个人都去读博士,至少当年我们实验室几个人,没有一个人愿意读博士,都想赶紧毕业去找工作,当时的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按照学校规定都可以直接硕博连读,结果让报名的时候,导师专门跑过来让我们积极报名,结果最后一个人也没报名。

最后我们忽悠我们教研室一个比较老实的参加过工作的考研过来的老姐姐读了博士,我们说既然工作后读研究生,不如一口气读完,后来她读完博士在某高校当老师,混的比我们几个强多了。

其实现在想起来,觉得当年应该混个博士,后来的路应该更好走一点,我现在建议如果有毅力的朋友,最后一口气读完博士,专业不好的朋友,读博也是一个很好的转专业机会。

博士为啥很多人不愿意读?第一博士毕业需要很高的学生造诣,和硕士可以说完全是两回事,要独立完成很多事情,独立完成所有试验,独立发论文,独立面对孤独,一个人的压力非常的大,而且岁数一般都不大,经常是三点一线,天天紧张兮兮。每天都在琢磨论文,看论文,写论文,做实验。发现了一个新点子感觉发,恐怕别人抢先发了论文。

现在国内博士基本上都是4年5年才能正常毕业,有的博士都五六年了还没发一篇像样的论文,而有的灌水高手,一年能灌好几篇sci,不得不说搞学术是需要天分的,有的人就是不擅长发论文。我写一篇论文都比想自杀。。

写论文的过程非常痛苦,改论文更痛苦,有时候一篇论文改七八遍,让你生不如死。我告诉你,博士写论文更难。

很多岗位,喜欢硕士,不喜欢博士

现在很多企业,其实不喜欢博士,除了高校科研院所外,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喜欢硕士,不喜欢博士和本科,本科学的太浅,博士的领域又太过狭窄塑造性差,都喜欢用硕士。

比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生,和清华五道口金融毕业生,基本是硕士最受欢迎,而进入博士不受欢迎。博士基本都去教书了。去投行金融机构的反而不多。上图是北京大学的就业去向,可以看得出来,各行各业中,博士去向最多的是教育,比例达37%,金融行业。比例最高的是硕士占27%,而博士去向比例最高的是科学技术研究和高校。也就是说北大毕业的硕士四分之一都去敢金融了,四分之一去国企了。

去高校和科研机构拿不了高工资,现在如果是电子信息类博士去企业也可以拿高工资。比如华为招聘的几个博士,全是北京大学,清华,中科院,华中科大学的计算机,大数据,物联网等,年薪百万。

我的建议。

鼓励继续读博士,当然个人真不愿意的话,哪就算了。因为博士学历也就去高校和科研机构比较吃香,普通行业的工作要求也没必要博士。

这都是我的经验之谈。

老铁们,看到这里,点个关注,点个赞。

3

感谢邀请!

本人从本科,硕士,博士一路走来,完整的体验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模式和套路。对读博的问题,有经验性的看法!

对于家长,我个人觉得还是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很多家长并不一定很了解孩子在求学过程中的处境,孩子自己最了解。家长大多数都是道听途说,出发点是为孩子好,但并不一定能给出最合适与最准确的建议。

需要首先申明的是,我是一个理工科研究生,我下面的观点也仅适用于理工科的学生参考。文管经法,我不懂,没有发言权。

首先,博士研究生的能力比硕士强的不是一点两点,譬如,我们课题组,硕士研究生都是博士或者博后带着做实验,教他们。因为,要求不一样,所以硕士一般只是刚明白科研是怎么回事就毕业了。而博士,可以说是科研中的老鸟了,很多理工科博士,只要领域对口,基本就是一个领域的专家,而且,上手就能做事。

因为要求更好,博士毕业也更难。现在985/212大学的博士论文,全部都要经过教育部统一组织专家盲审,如果盲审不通过,即使博导防水让你毕业,研究生院那一关也过不鸟,我们组每年都有一半以上的人延期。每隔几年,总有那么一两个人无法申请毕业答辩,自然也就不能毕业,年线到了,就被学校直接清除学籍了。理工科博士毕业,一般都要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至少两篇以上论文。这些论文都要经过同行评议,全世界同行都能看到你的成果,这是博士毕业的核心难点。

因此,孩子不愿意读博也很正常,因为确实非常辛苦,而且读博路漫漫。不是一般的艰辛。越是要发优秀的论文,实验难度就越大,而且,甚至还有很多无人区,难以找到参考,只有自己摸索。如果做了一年实验,都没摸索出结果,自然要延期。如果三四年都没有结果,那自然是不能毕业的。譬如,我们课题组的博士和博后,每天早上8点到办公室,做一天实验,到晚上十一点才能回到宿舍休息,一周总有那么三四天是要做实验的,这是实验进展比较好的同学。如果实验进展不好,投入的时间更多,因为有的实验做了,也不一定能出好结果,如果没有好结果,那么这段时间的努力基本就白费了,仅仅收获一点经验。做实验只是一方面,你还要写论文(全英文),参加学术会议做报告。各方面的能力都要锻炼。

总之,读博确实非常难,非常辛苦,选择要慎重。没有那个心理承受能力和毅力,还是不要做了。

再说就业。

博士毕业,一般主要的就业单位就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不过,近年来,去企业的博士越来越多了。这就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

去高校和科研院所,基本以后就是要搞学术了。其实,你完全不用担心能不能去的问题,答案是肯定能,只是去的高校的好坏问题。

你去双一流高校,要求自然要高一点,而且,可能还面临着前期非升即走的考核,这条路中,好学校作为一个大平台,比较容易获取学术资源,在评上副教授和博导之前,可能你还需要亲自做实验搞研究,一旦过了这个阶段,你就是一个管理者,带着一群人搞学术,你自己不用亲自上,交给你的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干就行,你只要带领好他们就行。一旦混成这样,钱和地位都不是问题了。

如果你去一个很普通的学校,基本没什么学术可以搞,主要就是上课,学术生涯发展可能会比较困难,但是,收入应该也能过得去,虽然不多,但是轻松啊。在大学上课,比高中容易多了。而且,还有寒暑假。

如果去企业,一般都会是大公司,因为也只有大公司才能搞得起研究。小公司,根本唱撑不起研究,对于公司而言,搞科研是非常烧钱的,而且,还不一定有回报,小公司承受不起这个风险,但是大公司能。博士去企业,工资待遇都还挺不错的,今年华为招聘的人工智能博士最高年薪200万。虽然这种是少数,但是一个比较正常的薪资也有30万年薪,我们课题组去企业的博士,年薪最低都是27万,不过是央企。目前,我没有遇见过博士毕业之后有去中小型私企。我们课题组的师哥师姐,博士毕业大多数都去高校和研究所了。

总之,这个世界有一点是公平的,你要想过得更好,你就得付出更多。

4

要不要读博最重要的还是孩子自己的意愿,作为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建议,但最好还是不要替孩子做决定。

作为理工科老师,我见过很多非常优秀孩子言辞拒绝导师读博的要求,这些孩子基本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类是不喜欢所学专业,找的工作也和专业关系不大;第二类是追求安逸,硕士毕业随便找个工作混日子。

几年后再看,第一类孩子通常都发展的很好。最优秀的例子是一个女孩,人很聪明也漂亮,死活不愿读博,找的工作是化妆品销售,跟我们的专业完全不搭边,这个姑娘性格很活,工作5年已经是某一线化妆品华南区主管,天天飞来飞去,俨然已是大众眼中的成功人士。

第二类孩子通常找的都是研发类工作,看起来稳定福利好,但几年以后大部分都会感到吃力。这几年的现状是博士越来越多,必然会挤掉一部分硕士的饭碗。很多研发团队都是90年左右的博士领导一个70、80的团队,这个感觉很微妙。因此有不少工作几年的硕士回头再考博士。

关于要不要读博,我觉得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给孩子建议。

1、所学的专业是什么,孩子对专业兴趣大不大。

2、未来的职业规划。如果想去高校和科研院所必须读博,想在专业领域有所发展也最好读博。

3、孩子的学校怎么样。如果孩子的学校属于211及以上重点大学可以考虑读博。

4、孩子的成绩怎么样。

最后,读博并不意味着发展一定会比硕士好,对于一些非常有想法的孩子来说读博反而是对他们的限制。另外,读博的过程很辛苦,不仅是身体上更是精神上的折磨,读不下去的也大有人在。

如果孩子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清晰明确的规划家长其实可以不必有太多干涉,反之则可以适度建议。

5

请尊重孩子的选择!

我来举几个真实的事例。

一位邻居的孩子,是个女孩子;但是整个人脾气个性大大咧咧的,就像男孩子一样。

小姑娘从小学开始到整个高中阶段,一直是不把学习放在心上的那种状态;但是由于人很聪明领悟能力极强,所以只要用功点成绩就是嗖嗖地往上窜的那种。

到高三下学期的时候,她终于开始觉得需要用功了;然后埋头苦读,最后考上了二本的学校。到了大学后,她似乎是像开了挂一样;从大一就开始拿奖学金,年年都不落空,英语四级、六级也都是很轻松地就过了。

转眼间大学四年就过了,父母觉得女孩子一个人在外地会很辛苦,就劝她回来工作吧;她觉得有些不甘心,但架不住父母的苦口婆心,回来后考上了编制在一个事业单位工作。

但是虽然工作单位很好,她却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在一年后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辞职了。然后自己考语言、投资料、找中介,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去经办,到海外继续进行研究生的学习。

另一位女孩子,在名牌大学毕业后,到某规划院工作。按理说,专业对口、工作单位又好,她应该很开心;可是她等到工作了,才发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当知道她想要辞职的想法时,她的父亲激烈反对;好在母亲还是支持她,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于是,她向单位辞职,同时郑重向父母借了些钱作为启动资金;然后租了一个小小的店面,开始了她心中的梦想——开了一家甜品店。

后面的过程自然很辛苦,在刚开始的阶段,不要说加班、简直连每天的睡眠时间都不能保证几个小时;但因为有心中的信念支撑,所以她觉得所有的苦都是值得的。

几年下来,她的甜品店早就换了地方,店铺面积是刚开始时的四倍;而且第二家甜品店也已经开张,生意同样兴隆。至于当初借父母的钱,自然早就还清了。

我举这两个例子,是想说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人生应该由自己来作主。

就像题主的孩子,作为一名研究生,心智已经成熟、也有了一定的阅历,肯定会有自己对人生的规划;而且我相信,这样的规划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的后果。

作为家长,我们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认同他们的选择。如果成功了,对孩子今后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帮助;万一这样的选择并不理想,但年轻人胜在年轻,可以有试错的机会,大不了跌倒了再爬起来。

但是,因为父母于孩子来说,是他们最为亲密的人;所以父母的支持,对孩子来说才是一份最好的礼物,也才能让孩子在面对任何选择时都会感到安心和有底气。

我是“诺善说育儿”,可以和你聊亲子教育,陪孩子一路成长。

6

我女儿也是读完硕士之后,一点也不想读博了,因为她觉得,如果读下去,她将会一直在实验室待下去,她不知道实验室以外的世界是啥样的?虽有所不甘,但依然尊重她的想法。在经历了一系列的面试、工作、辞职之后。她终于明白自己真的就是适合呆在实验室里,而且读博离她的梦想更近一些。于是她又联系导师,在毕业两年之后,获取了国家公费留学生的资格,在英国继续她的博士生活。她现在很享受她的学习生涯,沉浸在克隆细胞的实验中,怡然自得……

读博是一段很艰难的学习,只有让孩子想得明明白白的,她读博的目的,她今后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等等,她才有勇气和力量坚持下去。

7

读书是孩子自己的事,要遵从他内心的想法,尽管我们身为父母都希望孩子在学业这条路上走的越远越好,但是别忘了,孩子已经成人,他们对学业的内心感受,还有对社会的了解,都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毛头小子了。所以,我建议家长尊重孩子的选择,才是最为明智的父母。

现在的年轻人,和前十年,前二十年的那两代人相比,吃苦能力变弱了,恒心毅力也下降了,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大抵与我们当下的社会环境有关,与父母过于宠爱孩子有关系。当我们有无数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时,常常会忽略掉环境变化带给孩子的影响。

远且不说,近两年内,有些在读博士生的焦点事件,对人们的观念冲击力是非常大的,以往我们作为父母可能只会关注孩子学业本身,而忽略他们的心理健康,忽略他们的生存状态。我想家长应该深入去了解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

博士虽好,也要看修的是什么专业或科研方向。博士再好,也要看孩子是否有雄心大志呢。如果题主孩子已经厌倦了学习生活,想让自己走向社会,和同龄人或普遍人一样,去过自己的生活,身为父母就不能持反对意见。否则,你极力阻止孩子别停下,继续申造,而孩子又缺乏坚持的毅力,哪天放弃了,会责怪你们当初给他选择的路呢。

孩子大了,让他们去走自己的路吧。作为父母你们辛苦这么多年,也该歇歇了。乐见其成,应该是你们夫妻应该持的态度。顺其自然,反而会比强求更好。这就是我的建议,如果有不妥之处,请见谅。

8

我对女儿的要求就是:快乐,自信,坚强!她在美国读完数学研究生之后,很纠结是继续读博那是找工作这个问题,我让她边找工作边想,我说,妈妈允许你用一年时间来想清楚自己人生中的这个重大决定!我继续供你在那边玩一年吧!她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知道了用人单位对硕士和博士的要求和待遇区别,所以自己做出了继续读博的决定!并且开始着手准备申博。在得到几所大学的offer之后,自己一个人跑到纽约州立大学,面见了校长秘书,成功向他要来了助学金!读博一年之后就通过了美国的博士资格考试,全校就她一个人是读博一年就过了的,因为她说要把自己玩掉的那一年补回来。读博两年就完成了所有学科的学习,现在正在全力准备毕业论文,美国的博士是五年制,她希望能三年半毕业!(这是美国规定博士读完的最低年限)我是想说,这样的人生大事,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分析,支持孩子自己想明白了方向再去努力,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呀!

9

看到这个问题,本人冒昧的谈一谈自己的观点,由于我没有文化,不当之处请朋友们多多谅解!

作为研究生,所学知识没有大学阶段那么庞杂,研究方向更为系统化,如果只想混个文凭那就算了,若想向学术型方向发展,我认为还是应该继续深造,但博士研究生大多宽进严出,基本上是整日做实验,采集数据,发表论文,生活环境枯燥无味,一般耐不住寂寞的人是很难坚持的。另外自从去年出现了北大等名校博士论文剽窃案例之后,国家教育部对今后硕博论文的审核更加严厉,那些想投机取巧蒙混过关的人,估计以后也没辄了。总之,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勉强不得,也代替不了你去学习,路在自己的脚下,一步一个脚印走的才稳当,踏实!

10

根据问题的描述,您的孩子似乎满足一切读博士的条件,但这一切都只是外部条件。

而他自己愿不愿意读,愿意什么时候读,适不适合读才是关键。

本人1993年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后,在国内某大型计算机公司工作四年后,考取经济学研究生,本来打算毕业后就工作。但后来确实对经济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继续读博士,以至于后来做博士后研究,大学从教等都是顺理成章的事。

个人体会,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为了饭碗,或为了光宗耀祖,都没有必要读博士。第一大可不必,第二确实很痛苦,要想学点真东西,确实不容易。

当然,现在没兴趣,不等于以后一直没兴趣,我对经济学的兴趣就来自于工作过程中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后来博士后研究方向转向知识管理,也是来自于关注问题的转变。你的孩子现在没兴趣读博士,可能是因为没有发现为之付出多年努力的研究方向,这正说明他是认真的。

再一个,并不是具有良好知识基础的聪明人都适合读博士。说到底,博士应该是现在某个领域前沿,能够发现新的问题或方向,并能够寻求突破的人。从对问题的敏感性、研究方法、意志品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也许您的孩子发现自己确实不适合。这也正说明他是认真的。

当然,确实有很多博士生或博士真不适合读博士或不配这个名字。但这并不证明,你的孩子也要不考虑兴趣或适不适合,而去一味追求高学历。

他的个人条件和家境正可以给他足够的空间去发现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包括读不读博士,以及什么时候读。

愿他能够自由地用心选择,而且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