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等到关羽被困麦城时,任何救援都是徒劳无功的,即使刘封与孟达倾巢出动去救援身在麦城的关羽,也一样是全军覆没,因为救援的时机不对。

战争是讲究时机的,来得早永远不如来得巧,同样的道理,想要救关羽,只有唯一一个时机,但却被关羽浪费了,而一旦这个时机浪费了,就再也没有时机能救援关羽了。

首先,你得明白襄樊之战后期,关羽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说关羽浪费了救援的唯一一次机会呢?

在吕蒙白衣渡江的消息传到襄樊前线时,关羽正在与魏将徐晃对峙,同时关羽仍然牢牢地围着襄阳城和樊城,随着后方的荆州不断地传来被袭击的消息,关羽的荆州军开始军心动摇,就连关羽本人也力不从心。

结果在襄樊前线,关羽被徐晃击败,于是关羽开始退兵,关羽参与襄樊之战的荆州军至少也有5万人,退兵之后,关羽开始沿樊城--襄阳--当阳---麦城一线撤退,也就是从今天的襄樊地区往荆州地区撤退。

虽然不断的有消息传来,说是荆州三郡被东吴军队占领,可这个时候的关羽一心想的就是夺回荆州,他手上毕竟还有5万荆州军,不是个小数目,而关羽在撤退之初的时机,则是关羽逃命的最好时机,因为这个时候手下兵力有5万人,又没有被包围或者击溃,而是成建制的撤退

况且关羽还有水军,如果沿着汉水向西撤退,水陆并进,也有希望到达上庸三郡,也就能保住一命和手下数万士兵的生命,可是关羽原本就自负,又在襄樊之战中威震华夏,心中想的还是夺回荆州,压根就没有想到会走到绝路。

于是关羽浪费了一生中唯一一次生的机会,放弃向西逃走,而是选择一路南下,关羽真正走向绝路,就是在从襄樊到麦城撤退的路上。

与此同时,东吴的吕蒙早已手不血刃的占领了荆州三郡,吕蒙招降了傅士仁和糜芳,公安城和江陵城不战而降,谁也没有想到刘备的大舅子居然不战而降,拱手让出公安城和江陵城这两座荆州最重要的城池给东吴。

吕蒙占领公安和江陵城后,大力安抚人心,效法刘邦约法三章,优待城中百姓,对于侵犯百姓利益的东吴军队,吕蒙严格惩罚,甚至还斩杀了一个自已的亲戚,只因为他拿了百姓一家顶斗笠,于是城中粟然,秩序井然。

在关羽向荆州南下撤退的路上,关羽又犯了一个大错误,为了打探荆州的消息,不断地派出使者快马加鞭赶往荆州打探消息,这些到荆州打探消息的使者,受到了占领南郡的吕蒙热情招待,让这些使者在江陵城内自由行动,并将所见所闻带回到关羽南下撤退的军队中。

关羽手下的士兵在听到江陵城中安然无恙时,心中激动,由于这些士兵的家属都在城中,如果随关羽一起南下夺取荆州城,就肯定要与东吴军为敌,到时候攻打江陵城,东吴军队会不会把自已的家属来威胁,还不如现在就逃回江陵城投靠东吴,还能落得个家人平安。

于是在关羽一路南下到麦城的过程中,他手下的五万士兵也是一路逃亡,等关羽逃到麦子城时,手下只有数百人了,五万人逃得只剩下数百人,这仗还怎么打?而且关羽到达麦子城的这段时间,东吴军队一直没有闲着。

吕蒙占领公安和江陵后,陆逊随后就攻占了夷陵和宜都,并一直打到了与蜀汉交界的巫山、秭归附近,再往西就是蜀汉的白帝城了,东吴将领潘璋与朱然领军包围并切断了关羽从麦城可能出逃的后路。

换句话说,身在麦城的关羽连同手下的数百人已经成了孤军,在东吴军队的重重包围之下,不仅退回益州的路被陆逊切断了,而且退往上庸的路也被潘璋和朱然切断了,关羽已经成了瓮中之鳖。

题目问:关羽身在麦城时,刘封、孟达去救援,会是什么情况?

只能是徒劳无功,没有任何意义,弄不好还把自已搭进去,搞得全军覆没。

首先,刘封、孟达得知道关羽在哪里吧?关羽只有在没有到达麦城前,有机会通知刘封和孟达自已的具体位置,到达麦城后,关羽基本上处于四面包围,无路可走的境况,如何通知刘封、孟达来救呢?

三国演义中说廖化冲出麦城往上庸去向刘封、孟达求援了,但三国演义可不是历史,东吴军队已经重重包围麦城,不可能再有人去到上庸求援了。

其次,就算刘封、孟达真的来麦城救援关羽,他们必须冲破东吴军队的包围圈,那就是一场 大战,如何就能肯定刘封、孟达能击败当时气势正旺的东吴军队呢?况且东吴军队早就设置好了包围圈,如果刘封、孟达不幸被伏击了,那么全军覆没都有可能,更别说救援关羽了

东吴为了全取荆州三郡,已经投入数万军队,吕蒙、陆逊、潘璋、朱然等名将全部上了战场,志在必得,早已做好万全之策,上庸算是离荆州最近的蜀汉领地了,怎么会不防范呢?

最后,就算刘封、孟达得到关羽的求援信息,又能冲到麦城,仍然还是救不了关羽。麦城在今天的当阳市两河乡境内,离江陵城只有70公里,算是荆州的核心区域了,江陵城中的东吴军队只要4个小时就能冲到麦城,这里已是东吴对付关羽的核心地区了。

刘封、孟达能有多少人?不足一万人,而且还是远道而来,一路冲杀才能打到麦城,等刘封、孟达杀到麦城,早已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已经没什么战斗力,东吴以逸待劳,又有兵力优势,又离大本营近,刘封、孟达哪里是对手呢?况且为了救援关羽这几百人,折了一万人,值得吗?

所以刘封和孟达即使来救关羽,也救不了,搞不好还会把自已赔进去,倒不如不救,就像刘备在襄樊之战和东吴偷袭荆州之战中的表现一样。

最佳贡献者
2

如果刘封,孟达等到关羽被困麦城时才出发,那肯定来不及了。另外,刘封和孟达如果决定要援助关羽,也不可能一起来,必须留下一人镇守上庸。否则,申耽新降,申仪本来就有反心,两个人都离开,估计上庸立马不保,那结局也是一样。要命的地方就在刘封和孟达二人关系恶劣,这也造成了二人待在上庸,不去援救关羽的原因。



刘封是长官,却常常欺负孟达,连军中鼓手都被夺走。所以,刘封一旦离开,再回来时,孟达控制了上庸,可能就不鸟刘封了,他大不了投降了曹魏,事实上孟达日后果真投了曹魏。如果刘封命令孟达率部支援关羽,那么更危险了。为什么?因为孟达立了功,关羽感谢的是孟达,孟达估计就不回上庸“受苦”了。这还不打紧,估计刘封也知道孟达清楚他的“软肋”,就是“义子身份”。后来,和刘封闹翻的孟达,劝降刘封时用了:“疏不间亲,新不加旧。”又有“自立阿斗为太子以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所以,如果孟达和关羽在一起了,即使不告状,恐怕也会以“嗣子之争”来攻击刘封。因此,刘封不可能派孟达去援救。




但是,刘封后来回成都,一样被处决了。其实,站在刘封的角度,是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第一,关羽当时劝刘备不要收刘封这事,本身就是子虚乌有,所以关羽和刘封并无过节。第二,以关羽“假节钺”的权力,是可以调动刘封的。第三,站在蜀汉大局的考虑,刘封应该在水淹七军时或者徐晃攻偃城时,过来支援。因为,这两个时期,关羽都是缺少兵马,导致无功。第四,站在刘封私人的角度,有“嗣子之争”的尴尬身份,如果结好关羽,起码还有生机。不救关羽又有夺位嫌疑,逼反孟达,丢失上庸,刘备,诸葛亮,张飞等,谁会放过他?第五,救了关羽,上庸也未必丢失,即使丢失,刘封不在,不需要担责。只要关羽不死,孟达也未必会反,东吴方面也有外交缓冲的余地。



可惜,刘封全都浪费了,可见就是不识大局,不懂政治,甚至情商低的武夫,最后被杀还来了一句:“早知道听孟达的”。可见,玩政治,刘封根本非孟达对手,有可能劝降的那封敏感的信,早就故意透露给成都了,所以刘封必死无疑。所以,如果刘封真心援助关羽,那么江陵丢失,关羽的荆州兵离散,只剩几十人,还有刘封带来的士兵。吕蒙等人要围困关羽就不容易了,关羽也不可能军败就身死。只要关羽手上还有军队,江陵鹿死谁手还很难说。退一步讲,关羽直接和刘封退回上庸,争取了成都应变的时间,那么大事还可以转圜和谈判。没有了荆州,但也没有夷陵之战,蜀汉还有实力,只要保有上庸,可以作为《隆中对》的修改版。那局面对蜀汉来说,还是很有可为空间的。

3

公元219年,东吴背信弃义,吕蒙奇袭荆州我。关羽遭到徐晃和吕蒙军队前后夹击,腹背受敌,无奈败走麦城。他退守麦城时,曾派廖化向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援,然而求救无果,刘封、孟达拒绝了关羽的求援,导致关羽兵败被杀。刘封、孟达也因此,遭到刘备的清算,落得个一死一叛的下场。如果刘封和孟达听从关羽之令,出兵救援,会有哪些情况呢?

个人认为有以下四种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刘封、孟达出兵,救下关羽,退守上庸,等待益州刘备援军。

刘封、孟达接到关羽的求援信后,如果他们两位出兵及时,赶在关羽在麦城弹尽粮绝时,与其回合。这时,双方兵合一处,关羽兵力得到增强,是有很大的机会,突破东吴吕蒙的封锁,退守上庸的。

上庸距离麦城并不十分遥远,而曹军正沉浸在击败关羽,樊城得救的喜悦中,不一定能及时抓住战机,夺取上庸。如果申耽、申仪也没有趁机反叛,上庸就可以保住。此时,刘封、孟达保护着关羽的残兵败将,可以顺利退守上庸。这是最好、最理想的结局,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大概在2成。

其二,刘封、孟达出兵,救下关羽,上庸丢失,撤回益州。

刘封、孟达想要驰援关羽,带的军队少了,无济于事。因此,他们两位不得不冒着上庸三郡丢失的危险,带走上庸的精锐之师。这时,上庸三郡空虚,善于抓住战机的徐晃,可能挥师上庸。大家别质疑徐晃的军事能力,他能够排进五子良将,还能在于禁救援樊城失利,七军尽丧的情况下,配合东吴作战,顺利击退士气高昂的关羽大军。从中可知,徐晃军事能力很强。

因此,如果徐晃想扩大战机,敏锐抓住刘封、孟达出兵驰援关羽的有利战机,向上庸三郡进发,是有很大的可能,占领上庸的。而上庸三郡留守的申耽、申仪兄弟两人,本来就是迫于形势才归降刘备集团的。

面对徐晃的大军,申耽、申仪有很大概率,重新回到曹军的怀抱,归顺曹操。历史上,他们两位确实在不利的情况下,重新归顺了曹操,得到了证实。这兄弟两人是当地豪强,地头蛇,墙头草,随风倒,是靠不住的。如果刘封、孟达出兵及时,也是倾尽全力救援的,不负众望,成功和关羽回合。由于他们两位齐胜不顾家,可能由于徐晃重兵压境,上庸三郡空虚,而申耽、申仪兄弟两人眼见无法对抗徐晃大军,可能开成门归降。

此时,虽然刘封、孟达成功救下关羽,可是家丢了,他们只能通过长途跋涉,沿着关羽的路线,从麦城,途径临沮,突围进入益州。我们知道,关羽从麦城突围,一直到了距离益州边境只有20公里的临沮,才被大将东吴潘璋部将马忠所擒。如果有刘封、孟达生力军的加入,关羽就不会栽在小人物马忠的手上。他们很有可能顺利通过临沮,到达益州,脱离危险。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大概在2成。

其三,刘封、孟达出兵,没有救下关羽,匆忙退守上庸。

刘封、孟达一直纠结是否出兵,他们可能没有及时出兵。还有一点,出兵征战,是需要动员、筹备军用物资、粮草器械的。这些都需要时间,军队征战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因此,刘封、孟达思考用不用救关羽浪费几天,再思考能不能救下关羽浪费几天,在他们决定救关羽后,准备粮草,再浪费几天。总之,种种原因影响之下,刘封、孟达可能已经失去了最佳出兵时间。

在刘封、孟达出兵时,关羽可能已经弹尽粮绝,兵败被擒。此时,如果运气还不错,上庸三郡还未丢失,他们可以退守上庸,等待益州刘备的支援。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大概在1成。

其四,刘封、孟达出兵,没有救下关羽,上庸也丢失,无奈退回益州。

如果刘封、孟达延误战机,在与关羽汇合前,关羽已经被东吴擒获。这两人准备回到上庸,却得到上庸丢失的报告,他们就不可能回上庸了。他们既没有救下关羽,又丢了上庸,可以说是“丢了夫人又折兵”。这也是刘封、孟达两人最担心,最怕发生的情况,也是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大概在5成。《三国志·刘封传》中记载如下: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总结:如果刘封、孟达出兵,救援被困麦城的关羽,最有希望的也就是以上四种可能性。分别为救下关羽,退守上庸(2成概率)、救下关羽,上庸丢失,撤回益州(2成概率)、没有救下关羽,匆忙退守上庸(1成概率)、没有救下关羽,上庸丢失(5成概率)。

从以上分析可知,刘封、孟达没有出兵救援麦城的关羽,是有一定道理的,有一半的可能性为“丢了夫人又折兵”,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4

关羽被困时,刘封于情于理都应该且必须去救援,讲真,如果是我遇到这么个立功的机会,做梦都会笑醒,也不知道刘封这个傻子脑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于情,关羽和刘备是兄弟,《演义》中是正儿八经的义结金兰,《三国志》中虽然没有结拜,但也说刘关张三人“情同兄弟”,而且关二爷可是最先就跟着刘备混的,这份情谊真不是普通君臣情,而刘封呢,是刘备的养子,关羽是他二叔,你说该不该救。

于理,关羽假节钺,代表皇帝亲临,刘封不救关羽,就相当于见皇帝落难而不救,说他有谋逆之心都不为过,再者,战场上见死不救是大忌讳,比打败仗还严重。

为何不救?

事实上,关羽自围樊城开始,就向刘封、孟达发了出兵的命令,但这两个二货不听,这已经不是自身眼光看不清战局的问题了,而是违抗军令: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三国志·蜀书》

刘封为什么不救关羽,没有记载,这时候小说的魅力就体现出来了,刘封是刘备的养子,但关羽的地位太高,挤压了他升迁的空间,所以他想借这个机会除掉关羽,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在没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情况下,谁都可以大胆假设,这一说法也不失为一个合理的理由。

上庸的战略意义

好,我们已经知道了刘封不救援关羽,属于违抗军令,那退一万步说,有没有可能是关羽下的军令不合理,刘封根本没有营救的机会呢?

襄樊之战发生的时候,刘封在上庸,我们通过地图先看一下上庸处于怎样的地理位置:

看吧,上庸西边就是汉中,东边就是荆州,放在平常,上庸这地方又穷又没人,实在没有什么战略意义,但在此时,刘封坐镇的上庸,就是连接荆州(关羽)和汉中的通道,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可别以为刘封是小说中那个小透明,事实上这个人很有能力的,在战后处理刘封的时候,先主还念着父子情犹豫不决,这时候丞相补了一刀:

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三国志·蜀书》

诸葛亮都认为他刚猛,难以控制,可见其人能力,除此之外,因父子之情,刘备对刘封是有极大信任的,所以才会派刘封驻扎上庸,用意很明显,就是当预备军,进可驰援荆州,退可援汉中。

可惜,刘封辜负了刘备。

刘封能不能救援关羽?

地理上,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是肯定能救的,那么时间上呢?毕竟古代交通不便,刘封会不会赶不及援救?

答案是否定的。

关羽北伐时间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七月,这时候关二爷包围襄樊,已经向刘封发出了军令;到八月,汉水猛涨,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直到当年末,孙十万背刺,吕蒙白衣渡江,关羽才开始败走。

小半年时间,上庸到襄阳的距离并不远,就算在战争之初关羽占优,刘封认为没必要驰援,那么,到中后期,曹操各路援军都进入战场了,这时候刘封进场也并不算晚。

所以时间上,刘封是有足够时间驰援关羽的,然而他没有。

假设救援了,结局如何?

历史没有如果,但是我们复盘的时候可以假设。

当时的情况是,曹操已经被打得跳着脚要迁都了,如果刘封及时赶到,蜀军击败曹操援军并不是不可能,关羽也不会败给徐晃。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权要搞背刺,毁盟约,只有靠梁静茹给他勇气了。

总的来说,这一场战役,蜀汉的赢面太大了,如果刘封救援,根本不知道怎么输。

而假如说关羽真的败走了,也不至于被擒身亡,要知道关羽在当世,是唯一一个被冠以“威震华夏”的大将,是蜀汉的中流砥柱,是魏、吴两国最忌惮的对象。

这样一个人的死,对于整个局面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一城一池的得失。

可以说,刘封这次违抗军令,直接导致了“隆中对”战略蓝图成为泡影。


5

救援来不及了,路太远。

6

不会死但败局已定,以后就要看刘备集团和江东集团怎么来处理此事件了。如果谈得好可能就是江东和刘备的蜀汉集团在次联联盟,共同抵抗曹魏集团。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我国看到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联盟,只有利益的最大获得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尽可能的不被灭亡。

荆州如果失守关羽的活着和死去区别不大,要想在得荆州之地几乎不太可能,这个方式刘备遭受火烧连营就是最好的见证。关羽在三国中虽然勇猛给合能他并不比关羽强,所以关羽就算是关羽不死,要想常兵收获荊州,你认为已他的才能又有多大把握。

这可能就是命运吧!不是一个人的意志所能改变的,这也违背了诸葛亮的隆中对策略。所以也是诸葛亮七次北伐不能克服中原的致命原因。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北伐北伐最大的问题就粮草问题,如果荊州在蜀汉手里可能也没司马家什么事了,不过历史就那么狗血也无法改爱,可能是时也命也运也。

7

关羽败走麦城时,曾向据守在上庸的刘封多次求援,然其结果我们都知道,刘封与孟达拒绝了关羽的求援,最终关羽兵败被杀,刘封和孟达也落得个一死一降的惨淡收场。话说当初刘封和孟达行关羽之令,出兵救援,会有怎样的情况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上庸必失,孟达不降,关羽必死,刘封可活。

上庸必失

为什么说上庸必失呢?当初刘封拒绝出兵救关羽的原因中就说到了一点,上庸是刚占领不久,内部还不稳定,所以不敢轻易离开,必须在此安抚人心。其实这是一个很正当的理由,为什么呢?我们先简单说说当年刘封和孟达是怎样拿下上庸的。公元219年,刘备派孟达攻取上庸,上庸可不是一个小地方啊,当初孟达进军上庸时,便遭到了房陵郡太守蒯祺的顽强抵抗,拿下房陵郡后,刘备担心孟达一人难以拿下上庸城,便派刘封又领一军与孟达合兵,一同围攻上庸,最终在一番较量过后,上庸太守申耽无奈率众投降。说起这个申耽,本是上庸的富豪,在上庸非常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当初投降刘封本来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特别是其胞弟申仪对刘封向来不满,早有反叛之心。其实在刘封攻上庸前,申耽就曾秘密和汉中太守张鲁商议归附曹魏,后来张鲁降曹并得到了厚待,试问申耽作何感想?所以当时在上庸局势未稳定之前,倘若刘封孟达都去救援关羽,申耽是很有可能降曹的。而后来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关羽必死

首先我们尚不说刘封孟达是否能及时赶到救援关羽,但仅靠刘封孟达那点兵力,肯定是不足以解救关羽所面临的危机的。首先关羽面临的是吴魏两方的夹击,特别是孙吴,其目的便是要擒杀关羽,一是报蜀汉久占荆州南郡不还之仇,二则是报关羽羞辱吴主孙权之耻,所以吴国派出的是劲旅,领军之人更是吕蒙,潘璋等孙吴名将。而当时刘封孟达刚打下上庸不久,一番大战过后,兵力不多,战斗力也无法和吴国劲旅相比,跋山涉水一路急行前去求援,战斗力又下了一个档次。即使能及时赶到,也很可能被吴军一起歼灭。

孟达不降,刘封可活。

为什么说孟达不会降魏,刘封不会被刘备处死呢?我是这样看的,倘若刘封孟达出兵救关羽,很可能的结果就是刘封孟达尚未赶到,关羽就被杀了,而关羽失荆州,上庸原太守申耽也会望风投降曹魏,此时刘封和孟达只得折返回成都,这也就不会发生后来(公元220年)刘封夺取孟达演奏鼓乐队,导致孟达降魏一事的发生。而孟达随刘封一同去救关羽了,只是来晚了,刘备最多也只会责怪两人丢失上庸之过,不会将关羽之死怪罪于两人,因此当初孟达降魏的那两条原因就都不存在了,所以孟达当不会降魏。

而刘封也一样,据《三国志》记载,当初刘备赐死刘封的原因是这样的:

“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

显然前面两条原因就不成立了,而最后一条也是最关键的一条会不会也随刘封去救了关羽而有所改变呢?我认为会的。刘备当初杀刘封,确实是因为诸葛亮之言戳到了刘备的痛处,刘封坐守上庸,无视关羽之令,确有拥兵自重之嫌,可能以后自己的儿子驾驭不了刘封。而当初刘封要是不违背关羽之令,或许刘备的这个想法不会那么重,加之又没有前面的理由,最多治刘封一个失守上庸之罪,毕竟曾经为蜀汉立下过无数功勋,加上十多年的父子之前,刘备不至于处死刘封!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8

《三国演义》是文学巨著,每个人物的兴衰变化, 基本是由作者自己安排的,当然也参考了部分历史。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不能完全像考证历史一样去考证。

9

“杯水车薪”,这还是在刘封已经和关羽和兵一处的情况下的定论。

为什么这样说呢?

“襄樊之战”是关羽举荆州之众攻打曹魏集团,被曹操和孙权联手击败。关羽败退麦城是因为曹魏集团和孙吴集团举全国之力,倾巢而出的一次有计划有步骤的大行动,其规模已经超出了关羽当初攻打襄樊的初衷,也就是说,曹操集团和孙权集团这次剿灭关羽势在必得。

所以,关羽败走麦城已经是穷途末路了,而且入川的路也被孙权堵死,后面的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关羽在逃亡至临沮的地方,被孙权集团的潘璋擒获斩杀。

当时,关羽已经处于四面被曹操和孙权包围的态势。即便是刘封和孟达率众去救援,也是刘封所说的“杯水车薪”。

事实上,刘封说的也是实情。刘封占领上庸时间不长,民心未定。刘封做为刘备的义子也没有大局意识,凭着自己是刘备的义子这个特殊身份,经常欺负曾经迎接刘备入蜀的孟达。这些都是不安定的隐患。果不其然,孟达怕刘备责备,投降了曹操。所以说,刘封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去救关羽呢?况且,关羽攻打襄樊的时候就给刘封写信,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一起拿下樊城。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时候刘封都不来,现如今,关羽败亡,刘封怎么可能来救关羽,此其一。

其二、如果刘封救援关羽,意味着上庸不保,最主要的是刘封的这点援兵确实如他所说“杯水车薪”,况且,上庸新投降的申耽、申义都不是安分人,当初投降刘备也是万不得已,如果刘封驰援关羽,刘封能不能回来都不好说了,假如有幸回来,也会被追究丢失上庸的责任。

综上所述,刘封发兵救关羽可以说是黄鹤一去不复返,和关羽一样,根本就没有生还的机会。

10

刘封怎么救关羽啊?

219年10月下旬,江东吕蒙主力偷袭南郡,陆逊负责迂回包抄宜都郡,占领秭归,封闭关羽西逃的最后一条道路。关羽劳江东四英将之二亲自出马,输得不冤。

当时的宜都太守樊友弃城而走,退入鱼腹,紧急向成都反馈,等刘备收到消息已经最少11月中旬,此时誰都救不了关羽。

诸位看清楚地图了吗?

即便这个时期的刘封立即出兵救助,也无法在襄樊曹军与吕蒙的拦截下到达。这还没说刘封本人得密切关注申家兄弟与孟达,如果刘封自己出兵两三千去,则上庸新城很可能被曹军获得,刘封就算救得关羽也是死路一条。

此外,上庸至麦城可不是表面上那么点直线距离,这里是湖北四川交界处,至今都是原始森林的,山脉连绵,河流交叉,刘封那点军队能不能准时到达,都是疑问。

最后说明,关羽假节钺不假,但那是对辖区内才有用。刘封不属荆州体系,没有救护关羽也没有协助关羽作战的法定义务(关羽是写信请刘封出兵,不是命令)。真正应该被处死的是宜都太守樊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