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岳飞的手下有哪些大将背叛了他?这些手下为什么要背叛岳飞?

岳飞的手下有哪些大将背叛了他?这些手下为什么要背叛岳飞?

2020-10-09 21:31阅读(65)

岳飞的手下有哪些大将背叛了他?这些手下为什么要背叛岳飞?岳飞的死,和手下部将的背叛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岳飞也是当时百姓心中的大英雄,那这些手下为什么要背

1

背叛岳飞的部将共有四人,即中军统制王贵、岳家军统制傅选、前军副统制王俊和踏白军统制董先。这四人都是岳飞手下猛将,均在关键时刻因各种原因背叛了主帅。

众所周知,岳飞手下猛将如云,除了上述四位外,还有张宪、岳云、杨再兴、徐庆、姚震、牛皋、吉青等。其中张宪和王贵别誉为岳飞的左膀右臂,随岳飞时间最长。

我们先简要的介绍一下背叛岳飞的这四位大将。

王贵,相州汤阴人(今河南汤阴),是岳飞的结拜大哥。此人一生谨慎细致,是岳家军中的大管家,军中地位仅次于张宪。跟随岳飞大战宜兴、讨伐曹成,收复襄阳、邓州等地,克复郑州、洛阳,大败金兀术。

王贵官至承宣使,在岳飞账下任中军统制。岳家军归隶枢密院后,王贵改任鄂州御前诸军都统制。岳飞遇害后,王贵引病辞职,十一年后因病去世。

傅选,原为江西大使司统制官,绍兴三年调往岳飞部,任岳家军统制。先后与徐庆平定筠州叛兵,与岳飞屡败杨么水军,与王贵、董先在唐州大败金兀术。绍兴十一年,改任鄂州御前背嵬军同统制。

王俊,原为东平府雄威将,在靖康年间属范琼部下,范琼被捕杀后,在平定平定杨么叛乱后,归岳飞统领。此人一直没有获得什么军功,但却官至张宪副手。因此有人怀疑王俊是张俊安排的卧底,最终才善终。

董先,河南洛阳人,是大将牛皋的好友,自伪齐归来投奔岳飞。董先军功没得说,但却好财利酒色,岳飞对此比较厌恶。先后攻京西,克邓州,与王贵战唐州、克金兵,岳飞去世14年后,侍卫步军统制董先卒。

这四人背叛岳飞的过程: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第二次达成议和,此时的岳飞已经赋闲在家多时。金兀术向秦桧修书,言明非要杀死岳飞才能实现两国真正的议和。一年前,岳家军在颍昌大败金军,金兀术因女婿被杀而要报仇。

金兀术的密信让秦桧寝食难安,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只能遵照执行。秦桧开始借机瓦解张俊、韩世忠和岳飞的兵权,使三人赋闲在家。当初秦桧在陷害韩世忠之时,岳飞曾通风报信,秦桧得知后对此痛恨不已。

在秦桧的授意下,张俊开始编造谣言陷害岳飞,秦桧趁机指使其党羽右谏议大夫万俟卨(mò qí xiè)弹劾岳飞,要朝廷罢去岳飞枢密副使的职务。秦桧的其他党羽,如御史中丞何铸、罗汝楫等人纷纷参与弹劾。

宋高宗因母亲回归之事也对岳飞不满,积极配合秦桧进行诬陷。岳飞蒙受不白之冤,决定上章请辞,高宗随即解除了岳飞的枢密副使职务,仅保留少保的官阶。罢官只是秦桧陷害岳飞的第一步,之后王贵登场。

王贵曾在颍昌大战中有怯战的神色,岳飞本要将其斩杀,因众将恳求方才赦免。王贵还因部下纵火,而被打过一百军棍。秦桧本想利用二人的嫌隙进行挑拨,谁知王贵根本不吃那一套,张俊又以王贵家眷为要挟。

无奈之下,王贵为保全家人只能被迫屈从。再说王俊,身为前军副统制,不仅没有什么军功,还擅长坑害无辜。遭到上司张宪的多次打压,因此心有怨气。在秦桧党羽林大肆造谣之际,王俊被秦桧相中。

王俊还串通收买了姚政、傅选和董先三个统制。同年九月,王俊向王贵投呈诬告状,诬陷张宪图谋威逼朝廷将军权交还岳飞。随后王贵违心地将状纸转交秦桧党羽,之后张俊拿着诬告状将前来镇江的张宪逮捕。

在一系列的连环诬告之下,宋高宗下令将岳飞送至大理寺审讯。一个月后,岳飞被逮捕入狱。在这设计缜密的诬陷案中,王贵、傅选、王俊和董先都背叛了岳飞,王俊直接参与了诬告状的草拟,他的罪行最大。

其他三人虽然罪行稍轻,但对岳飞的死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让人不能宽恕的是他们的背叛行为,为后世人所不齿。他们背叛岳飞的原因也很多,有的为了保全自身利益,有的为升官发财,还有报仇的。

综上,背叛岳飞的四个部将分别是王贵、傅选、王俊和董先。陷害岳飞的罪魁祸首是秦桧、王氏(秦桧老婆)、张俊、王俊、万俟卨,他们的跪像也在岳飞墓前受人唾弃。

2

背叛岳飞的将领其实是秦桧等人为了谋害岳飞的棋子,对于岳飞“定罪”的意义并没有相传的那么大,若将岳飞抗金前后事件连贯来看,只能说君令臣死、臣不得不死。如今的岳飞墓前跪着五个铜像,其中的秦桧夫妇为罪首、张俊为主要操盘手、万俟卨为审案执行者、王俊便是背叛岳飞提供假口供之人,但此处还漏掉了另一个主要背叛者王贵,以及附和的董先与傅选。

君令臣死的理由

“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题翠岩寺》

近些年流行一种说法是岳飞的政治敏感度与其军事天赋极不匹配,常将“迎二圣”挂在嘴边的岳飞引发赵构不满,最终导致莫须有之罪。其实这种说法我认为太过浅薄,因为最早提出迎二圣口号的就是赵构那句“同徯两宫之复”,赵构这个口号出于建炎元年(1127)应天府的登基大典之上,这是一句富有拉拢民心目的的政治宣言,这个口号并非岳飞附和,而是南宋上至百官、下至百姓都激荡于心的复国信念,岳飞只不过借着这个浪潮作诗一首,以此表达内心驱除鞑虏的志向,唯一不同的是岳飞用行动证明了这个口号是有可能达成的,这才可能会引起赵构的不安。但就整个抗金过程来看,这种不安并非迎二圣的口号带来的,而是岳飞的个人行为让赵构觉得难以驾驭。

岳飞的第一次出格行为是“靖康之变”后,时为军中小将的岳飞,面对赵构南迁的计划上千言书,虽不知这个上书是怎么被赵构看到的,但给予的回复是“小臣越职,非所宜言”,也就是说岳飞不知天高地厚,卑微小臣也敢轻言国家大计,这也正应了如今所说的言轻莫劝人,岳飞因此事被革除军职、军籍,并被赶出军营。

“二帝蒙尘,贼据河朔,臣子当开道以迎乘舆。今不速战,而更观望,岂真欲附贼耶!”——岳飞

到了赵构称帝的下半年,岳飞又只身投入张所军中,并因勇谋被张所提拔,分拨于名将王彦麾下,而此时的赵构有意向金乞和,于是有意打压主战派。先是将李纲罢相,后将张所发配岭南,裁撤河北西路招抚司。此时的岳飞正随王彦攻打卫州,成为归无定所的孤军,王彦作为这支孤军的统领,面对聚围前来的金军,决定坚守石门山。而岳飞年刚二十五,正直年轻气盛,先将自己的领导王彦痛骂一顿,再私自带领部众出战迎敌,虽成功夺下新乡县,却暴露实力,引来金军主力,至七千余宋军折损过半,岳飞突围之后率残众转战太行山区,进行游击作战,与王彦分道扬镳。这一次出格的行为是岳飞难以驾驭的开始,之后多亏宗泽为其洗白污点,并多加教导,才收敛心性。但岳飞是个倔脾气,后来王彦也归为宗泽帐下,且级别比岳飞高,王彦再令岳飞驻守荣河亦遭到拒绝,宗泽只得从中调和,将岳飞留在身边。

宗泽去世之后,杜充继任东京留守,成为开封军区的前沿总司令,而随着金人南下,赵构继续南迁,杜充打着勤王的口号放弃开封率军南下,这也直接导致后来的开封陷落。赵构向金请和无果之后,金兀术继续向南用兵,杜充不听岳飞建议,至宋军屡次战败,最终建康城也陷落,杜充降金。岳飞则独立于边境发展,且获得了军民之间的良好口碑,不仅收编了溃散于建康城外的宋军,还连战连捷痛击金军,最终收复了建康城。时地方人民传唱“父母生我易,公之保我难”,大江南北将岳飞传唱为再生父母,岳飞也是在此之后得到了赵构的第一次召见,可能赵构也好奇这位百姓口中的再生父母、军中领袖到底是何方神圣,好奇的背后有没有一点畏惧就不得而知了。
(赵构与岳飞剧照)

“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忧,臣之志愿毕矣。”——《乞出师札子》

赵构接见岳飞之后拨调兵马充实其军,牛皋和董先就是此时被岳飞所得,此后,岳飞便带领岳家军所向披靡的收复了襄阳等六郡,又于绍兴五年(1136)平定了洞庭湖附近的农民军势力,继而于次年两次北伐伪齐政权,在此之间继续壮大了岳家军实力,可谓是名利双收。又是在岳飞获得如此收获之后,赵构再次接见岳飞,这次接见是在赵构的寝宫之内,并受到赵构“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的高度认可。如果将赵构此话当作正面理解,那就是在褒奖岳飞的战功,若从反面理解,或许带有试探和敲打之意。

因为此次召见赵构口头答应岳飞拨调刘世光部五万军给岳飞,岳飞慷慨激昂谢恩之后便上了一道《乞出师札子》,强调北伐决心,此时再不说迎接二圣,只说迎韦太后回朝,将太上皇的遗体带回,并将钦宗写为“天眷”,表示赵构为正统,钦宗为高宗的亲眷而已。此札子一出,赵构便收回拨调五万军的口谕,史料中说这是秦桧和张俊做梗,但我觉得虽然岳飞言语委婉,但还是表露了对迎回徽钦二帝的念想,说明赵构此举应该有试探之意。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岳飞因为此事撒手不干了,留下一封辞职信,未等批复就回到老家,赵构连忙请人前往邀请,才将岳飞寻回军营,这可以说是岳飞难以驾驭的另一件事。

没等岳飞迎回二圣,宋庭就得知金人要将宋钦宗的太子赵谌送归南宋,这显然是金人扰乱宋朝内部的小伎俩。按理说此时的外臣理应都闭口不谈,但不知岳飞是否想表忠心,针对此时插嘴建议赵构立其养子(赵构唯一一个亲儿子已亡)赵瑗为皇储。这个忠心表的有点太失臣节,按照岳飞自己的话说是“臣子一体,也不当顾虑形迹”,但赵宋开国以来,太祖杯酒释兵权奠定了文人议政的格调,怎么能容忍一个武将指手画脚皇帝家事,岳飞的这个不顾形象的愚忠行为确实成为赵构反感他的一个因素,甚至可能引起赵构对其野心的猜忌。

“朕有天下,而养不及亲,徽宗无及矣。今立信誓,明言归我太后,朕不耻和。”——赵构

与皇帝家事如出一辙的便是战与和的议论,赵构作为南宋皇帝,需要通盘考虑,立足未稳之时不可能拿全部家当赌中原兴复,相比之下的金朝在强大经济实力下,三年一大征,打的南宋疲于应付。而在绍兴七年(1137),金主动向宋议和,同意归还黄河以南故地,并放回赵构生母韦皇后以及宋徽宗梓宫,岳飞则向赵构谏言“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虽然岳飞是一片忠心,但赵构所言皆属肺腑,自己的父母都不在乎,还谈何国家。岳飞言论之间矛头直指主张议和的秦桧,秦桧误国则是赵构用人不明,哪个皇帝喜欢臣下这么暗讽自己呢?在议和达成之后,南宋朝廷大赦天下,岳飞拒绝附和,并对朝廷嘉奖的开封府仪同三司之官拒授再三,最终由赵构特下“温诏”才勉强接受。

当绍兴十年(1140)金人再次毁约南下,岳飞在这一次对金作战中完胜金兀术,战争打到最后,金兀术欲放弃开封城时,得到一汉人的指点“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以愚观之,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这便有了金人联络秦桧谋害岳飞一事,朝廷内部在秦桧等人的运作下,将胜利在望的岳飞召回临安,接踵而至的则是金兀术重新夺回被宋军收复的河南大部分地区。回朝的岳飞心知前功尽弃,于是请求辞职回乡,赵构不准,又令其参与了次年的对金淮西战役,这也是岳飞最后一次抗金战役。

岳飞案的主谋及背叛者

  • 幕后大佬赵构

上文以大量篇幅讲到了高宗杀岳飞的理由,综合起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皇帝猜忌武将,这一点是由北宋立国以来的军事系统瓦解所造成。自宋太祖开始,北宋全国的正规军分别划归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兵司三衙掌管,但军队调用权力又归枢密院掌控,这种形式有效的消除了武人专权的隐患。而靖康之乱后,宋政府的正规军编制基本被打散,抗金武装大都在战争中建立,常由各镇招抚司自行募兵,这种私募武装虽为国效力,却是实打实的私人武装,三司与枢密院都无法调配,他们皆以主将作为最高领导,如“岳家军”、“韩家军”、“刘家军”都形成将领拥兵自重的隐患。岳飞的岳家军在战争中逐渐壮大,并在河南、淮西等地赢得当地民心,他们虽然是赵构自保河山的精锐,但岳飞动则擅自出兵、一言不合辞职离营,这样难以驾驭的将领,手中重兵在握,怎能不成赵构的心头之患。加之岳飞治军有方、口碑极佳,敢谏逆耳忠言,若在唐太宗这样的皇帝面前,他几乎是完美的不可挑剔,宋高宗草创之际怎能不惧?

其次,淮西事变成为转折,越是担心什么就越是发生了什么,绍兴七年(1137年)八月,刘光世所部统制官郦琼、王世忠、靳赛等发动叛乱,杀死顶替刘世光的监军吕祉,带领全军四万余人,百姓十余万叛投伪齐。这便是赵构擅自撤换私募武装将领带来的恶果,这个恶果也直接导致了南宋北伐策略的停止,南宋由反攻中原转为长江沿线的防御态势,提出这个换人策略的宰相张俊因此卸任,继而由主和派头领秦桧出任宰相。这说明南宋国策方针此刻已经发生了转变,风向标指向了议和,这也为主战的岳飞埋下祸根。此后岳飞频繁上书请战,抵制议和进程,这不仅让赵构厌烦,更是与秦桧政见不合,这里就有了一些见风使舵之人附和秦桧,岳飞政治敏感度的缺陷也多指此事。相比之下,韩世忠、刘光世、王俊欣然接受赵构的加官进爵,以表服从,岳飞则一再推授开封府仪同三司的提拔,就像个哄不好的孩子。
(秦桧与岳飞剧照)

最后,岳飞挑战了赵构的底线,岳飞忠义流芳百世,甚至为了抗金大业,没能为死去的母亲守孝。自古忠孝难两全,可赵构就是一个出了名的孝子,金人提出议和的条件中涵盖了诛杀岳飞一条,给出的回馈则涵盖了送还赵构生母韦太后一条。金人点名要杀岳飞,常理说来岳飞应闭口不言,赵构也会念及其功劳,在谈判中给予争取,大不了解除一切职位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夫,但岳飞心存复兴之志,仍然坚持抗金思想,这是明摆着不让人家母子团聚,赵构便也不会再为其性命考虑,一并接受了金人的议和条件。但也有学者提出金人提出了“释母必杀岳飞”的交换条件,此一条若成立,那么岳飞就成为赵构救母的献礼。

  • 赵构的帮凶秦桧

由于一些影视剧和文学作品的渲染,将秦桧描写成主导岳飞一案的罪魁祸首,将所有的谋划全部算在秦桧头上。其实在秦桧去世以后,赵构为许多人平反,也有诸多大臣上书为岳飞鸣冤,可赵构偏偏就是不肯为岳飞恢复名誉,由此可见祸首还得是赵构本人。秦桧作为主和宰相,赵构身边最信任的大臣,成为此案的台前真凶并不奇怪。且岳飞一案在史料里被称为诏狱,也就是皇帝钦命的案件,罪犯的罪名必须由皇帝亲自下诏才能定罪,这件事可操作的余地在于司法程序之中,但宋代大理寺审案在审讯、详断、判刑、评议、定判、复核等程序中皆有严格规定,秦桧也许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要完全操控案件走向,非赵构本人不可。

而就当时的大环境而言,秦桧正忙于主导议和大业,且面临不杀岳飞,难成议和之困局,这便为秦桧提供了诛杀贤良的内在驱动;恰逢高宗动了杀心,因而岳飞一案理当是高宗与秦桧唱的双簧戏,一个台前,一个幕后,台前这位自然就遗臭万年。

  • 审时度势的“伯乐”张俊

张俊按道理来说算是岳飞的伯乐,位列南宋四大中兴名将之首,在岳飞还没有打出名声之前,就已经与韩世忠并称赵构的左右手。所以在岳飞飞速成长之后,张俊的内心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嫉妒岳飞的势头,但这个嫉妒之心不至于转化成谋害他的理由,因为张俊还是一个颇有格局的人物。绍兴十一年宋金议和后,赵构分别将张俊、韩世忠、岳飞调离军队,安排到临安枢密院任职,张俊很清楚的看到了赵构的心思,于是向赵构提出收回宣抚司兵权,这个建议非常迎合赵构的思想,很快便落地实施。次年,张俊再请求交出枢密使一职,得到赵构恩准之后,获封清河郡王,做了个逍遥快活的“地主老财”。

由此也能看出,张俊是个非常善于把握机会的人。在任职枢密使时,与岳飞一道巡查楚州韩世忠旧部,鼓动岳飞一起分解楚州军,这便是迎合赵构收回兵权的思想,可惜岳飞并没有答应此要求,因此回朝的张俊“建功”不成,打起了排挤岳飞的念头,便有了与秦桧合作的一系列事件。张俊作为一个机会主义者,此时陷害岳飞与当时提拔岳飞一样,都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能够实现,所以这样的人不便用善恶来评价,这是政治斗争的一部分。

  • 审案程序中“策反”的岳飞亲信

在审理岳飞案件时,万俟卨首先诬陷岳飞与其子岳云给张宪写信,令张宪谎报军情以动摇朝廷,以此设法让岳飞回到军中,但因张宪并没有配合,故而此案没有成立。最终定下的罪名是淮西战场迟滞不前,这个罪名使岳飞被罢黜枢密副使一职,充“万寿观使”的闲差,岳飞则自请回庐山老家赋闲。但这个罪名并未将岳飞置于死地,于是便有了进一步“策反”岳飞旧部提供谋反证词的举动。
(王贵剧照)

“桧、俊不能屈,乃求得贵家私事以劫之,贵惧而从。”——《金佗稡编》

人都是有弱点的,在秦桧等人的“策反”中也是抓住了岳飞旧部的弱点,当然,针对岳家军里的这些硬汉,屈打成招是不可能的,如“张宪、岳云露头赤体,各人杻械,浑身尽皆血染,痛苦呻吟”这般惨状依旧不吐半字。所以张俊等人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针对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办法,如王贵曾在郾城大捷后的肉搏战中怯战欲逃,战场上被岳飞痛骂,战后又要将其斩首以定军心,好在岳云等人求情才作罢;王贵手下士兵曾盗取老百姓家里的芦筏,岳飞知晓后又将王贵仗责一百。秦桧便拿此两件事诱导王贵就范,可王贵并不在意这些事,但王贵家人曾犯法未责,秦桧便以此事相挟,王贵这才顺从了秦桧之谋。

“自出身以来,无非以告讦得者,军中号曰王雕儿,雕儿者,击搏无义称也。”——《三朝北盟会编》

王俊这个人曾为东平府一小卒,因为检举揭发而当了都头,这就导致他得到的提拔经验就是揭发别人,史书中则说他“自是以告奸为利、不问是否”。而在军中,尝尝也获得战功,但皆未获得升迁,并因此对岳飞有看法,而每次又都是因为告发别人而获得提拔,因此更坚定了他这个人生信条,军中则称他为“王雕儿”,所谓的雕就是毫无情谊的抨击他人。更巧的是在军中,王俊为张宪的副手,张宪秉承了岳飞赏罚分明的治军理念,估计王俊也不是个守规矩的人,故而常受张宪惩罚,因此心中颇有怨言,正愁没人揭发张宪的秦桧抓住了此事,便成功将王俊“策反”。

在宋代史料中说董先与傅选也一并附和秦桧,提供了假证词,但并未详细记载。而在诸多野史杂论中以董先好色、傅选贪财而被收买,这个可能性有,但并不会太大。纠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秦桧等主和势力已经崛起,岳飞失势已成定局,这些手下旧将本来都是“半路出家”投靠的岳飞,并不像张宪这样至始至终跟随,故而树倒猢狲散的现象是可以理解的。

综上,导致岳飞冤案的核心在于他与宋高宗两人,君臣关系从暧昧走向破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以来局势的变化,以及由康王变成高宗后的适应与调节。岳飞至始至终的精忠报国未能打动赵构的抗金绝心,草创之际求稳的心态不可能支持岳飞的北伐事业,且由于岳飞势力庞大后过多的插嘴国家大政,成为赵构心头之患,金人的议和条件便成为压死岳飞的最后一根稻草。至于岳飞手下的“叛徒”,都是一些微小到尘埃里的棋子,政治家如何摆弄已经身不由己,假如没有王贵,还有李贵、张贵提供伪证,故而无需过多在意叛徒这个问题,在证词呈上之前,岳飞的结局已经注定,只不过需要给天下一个交代,但这个交代也成了“莫须有”,叛徒之名有些冤枉。

参考资料:《三朝北盟会编》、《金佗稡编》、《宋史》

3

公元1141年,宋金淮西之战结束后,赵构就把韩世忠、张俊、岳飞召集到中央政府开庆功会。因为一切进行的毫无预兆,所以三位大帅并没有想到这是削夺兵权的开始。

等到三大帅到达中央政府后,赵构马上告诉他们,庆功会之后,你们就不用再回自己军区上班。总而言之,我现在提拔你们当枢密使,以后你们就在中央政府办公。

接下来,张俊最先识时务,当即就主动将军队交出来接受中央政府改编。与此同时,赵构又让张俊、岳飞二人一块到淮东改编韩世忠的军队。因为,韩世忠现在不在军队里面,而进行改编韩家军的人,又是张俊、岳飞这样的军界牛人,所以韩家军自然只能接受被改编。

这个时候,吴玠又恰好病逝,于是赵构直接派了一个高级文职官员过去,就很快将吴家军改编完毕。这样一来,岳飞的处境就有些尴尬,因为现在就只剩下他的岳家军没有得到全面改编。 在这种背景下,言官开始出面。



于是,各种不利于岳飞的攻击,开始出现在赵构的案前;更主要的是,还有副本出现在岳飞的案前。当然,赵构这样做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希望岳飞能够认清楚状况,主动辞职。而且,以大宋帝国的惯例去看,皇帝这样处置某个人,只要他比较识相,通常是可以全身而退的。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此时的赵构,对岳飞还并没有多大的恶意,而且岳飞也按惯例提出辞职请求,赵构很快给予准许。如果事情到此,岳飞自然也会像韩世忠等人那样,过着体面的退休生活。

但问题是,岳飞随后的行为就有点认不清形了。因为岳飞在光荣退休后,竟然没有在帝国都城呆着,反而跑到了庐山隐居。对于这个行为,岳飞即便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也仍然改变不了事情的严重性。因为,庐山距离临安太远,而距离岳飞从前的军区太近。



如果说,此时有人告诉赵构,就说岳家军正在进行阴谋活动,试图让岳飞回到岳家军,你说,赵构会是什么反应呢?在这种背景下,岳家军中的一位高级将领王俊就跑出来揭发,说是岳家军的三号人物张宪,打算用武力迫使中央政府让岳飞重新回到岳家军。

这位王俊当时官至岳家军前军副统制,也是张宪的副手,他出来揭发张宪,很难说他究竟是受人(秦桧)指示而故意栽赃,还是张宪本身真有这样的打算,而王俊为撇开关系,只好站出来揭发。但不管怎么说,王俊作为岳家军的高级军官,他的这种行为,本身就代表他并不愿跟着岳飞走到底。

在这种背景下,这封检举信,很快就放在岳家军的二号人物王贵面前。王贵是岳家军中的排名,一直在张宪的前面。只是王贵在关键时候出卖了岳飞,所以人们容易漠视王贵在岳家军中的地位。但毫无疑问,王贵一直都是岳家军中毫无争议的二号人物。



当时,王贵看着眼前这封检举信,自然面临一个抉择,那就是他如何处理这件事?因为,这种事一个处理不好,王贵自己也可能会被连累进去。因为,现在有人揭发说,岳家军阴谋让岳飞重新回到岳家军。岳家军的二号人物王贵竟然把这件事给压下去,王贵这是想干什么?如果这件事只要传出去,王贵也是标准的死罪。

于是,王贵就把这封揭发信,直接交给了枢密使张俊,并且把张宪抓了起来。现在的问题是,岳家军二号人物王贵,接到这个检举信后,为什么会直接上交,并且拘捕张宪呢?

按当时官方的说法,自然是王贵忠于皇帝,所以看到岳家军有人阴谋叛乱,自然是选择了大义灭亲。而按后世的说法,却显然是王贵被秦桧胁迫和收买。至于真实原因究竟是怎样,千百年后,我们已经很难再理清楚。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王贵的行为,是促使岳飞被拘捕的直接原因。并且,王贵的这个行为非常可怕,因为王贵是岳家军的二号人物,他这样做,本身就表面岳家军并不会坚决支持岳飞。这样一来,赵构处死岳飞,自然也不会再有所顾忌,于是莫须有的罪名堂而皇之被弄了出来。

4

现在很多人说岳飞之死是因为岳飞过于刚直以致不知变通、政治敏感度低、情商低,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和同僚关系不好,因为他老是囔囔着“迎还二圣”所以赵构一心想要除掉他云云!还有人说他养私家军犯了皇帝大忌,当然得死!以致还有人说他的大将都背叛他,可见岳飞有该死的地方!

现代人就喜欢用现在的制度约束去想象古时状况,总以为现在的军队有纪律约束,和民事民政系统界限分明,古代就应该也是这样,如果不是,那么这些大将就是军阀这些军队就是私家军,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军队是军阀部队还是中央统御,要看制度架构和执行情况,要看钱粮甲仗、重要职位人事任免权在谁手里,并不是看军纪如何以及军头之间会不会乱斗,如果拿最后两条看的话,那么从上古时期直到民国,中国的军队基本都是军阀都是私家军!

其实岳飞基本上是当时所有大将中的“三好学生”,不但朝廷的诏令都不折不扣的立即执行,而且也不骚扰地方,也不和屯驻地的地方官乱掐架,也不和其他大将打架,也不虚报战功,也不替自己的亲信和亲属乱要官职封赏,率军征战时朝廷给予的便宜行事的权力,军事行动结束后也主动缴还,甚至还上报朝廷说我的属官名额多了,请考虑裁减一下!

说到“迎还二圣”的口号,当金人有了扶立“丙元午子”也就是钦宗之子、动摇赵构统治合法性的图谋后,岳飞不但从此在公开场合和奏章中,绝口不提“迎还二圣”,而且对钦宗的称呼也改成了“天眷”。可见他对政治敏感度并非传言的那么不堪。

历史上的岳飞是文武双全,战功卓越,军事才华突出,为人刚正,私德近乎完美,有着中国传统中所理想的君子人格,但绝非刚直耿介不知变通的迂腐之人,只不过他的军事才华和年龄优势已经严重威胁着金国的生存,以致当时金国实际掌权人兀术点名要清除他,也因为他的君主赵构是个古今中外都少见的奇葩,放着大好的局面不要只求偏安江南还要得到金国册封,而秦桧在其中的作用和动机,金人还在议和的秘密条款中要求赵构不许撤销秦桧的相位,也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秦桧为了陷害岳飞,买通了岳飞手下的将领,让他们栽赃陷害岳飞,他们分别是王贵、王俊、傅选、姚政、庞荣。

王贵是岳飞的汤阴小同乡,与张宪都是“岳家军”的副帅,是岳家军的主要战将之一,王贵在岳飞冤案的作用,就是在王俊诬告后,违心的没有阻挠和压下王俊的告首状,而是递交上去,从而帮助秦桧、张俊陷害张宪,继而牵连岳云,迫害岳飞。张俊为了陷害岳飞,先让张宪副手王俊写了诬告信,但王俊级别不够,张俊便想到岳飞的左右手王贵,张俊先是跟王贵提到他之前被岳飞处罚的两次经历,想以此引起王贵对岳飞的怨恨,但王贵的态度很明确,他丝毫不怨恨那两次处罚。然后张俊甩出了王贵的隐私,以此相胁,有说是张俊以美色引诱王贵,王贵上钩后被张俊抓了把柄,也有说王贵家人犯了重罪,王贵包庇他们,若是被揭发,必定连累王贵丢官甚至获罪,是以王贵被迫接受了王俊的诬告状,递交给了镇江枢密行府,是王贵的再一次不勇敢,导致了岳飞被害!

王俊是岳家军中的副统制,是张宪的副手,是一个最惯于反复变诈、喜欢出卖同僚的人,外号“王雕儿”,先是靠告讦补了本营的副都头,在后来的表现可以看出能力很一般,在讨杨么无功后,宋廷将他派到岳飞营下,当了前军副统制,象他这种能力一般的还能当上副统制,很有可能就是秦桧等人有意识的安插在岳飞身边,就是王俊第一个跳出来诬告张宪谋反,张俊将张宪逮捕后对他严刑逼供,要他诬陷岳飞父子,张宪坚决不从,张俊无奈,最后只好编造口供,呈给秦桧,秦桧最后也只能以“莫须有”将岳飞害死,张宪和岳云一起被害!王俊的目的很明显,就是通过诬告来升迁!

傅选原是江西制置大使司统制官,绍兴三年所部拨归岳飞,任岳家军统制,随岳飞平定杨幺与北伐,亦有善战名声。

姚政是岳飞同乡,在建炎三年,驻守宜兴的刘经试图吞并岳飞人马,刘经的部下王万将此事悄悄告诉岳飞,岳飞即令姚政驰归宜兴,将刘经斩首,可见姚政曾经也是深得岳飞信任的部下。

庞荣,原为扈成军中统制官,扈成死于与戚方的火并后,庞荣辗转代领人马投奔岳飞,后来亦成为京湖宣抚司重要统制官。

在张俊对一些岳家军将领威逼利诱的时候,傅选、姚政、庞荣因附会王俊告首状各有迁转,正是这些人在忠诚与背叛上选择了后者,靠着出卖从前的战友和主帅来升官发财!

那段历史真的很考验三观,越好的人死的越惨,越坏的人越得意!现在还有人不遗余力的抹黑岳飞!是不是很可悲?

5

在功名利禄和性命威胁面前,很少人能抵抗得住。那些背叛岳飞的人,无非是为了这些。

简单还原一下岳飞被陷害的过程。

在赵构的授意之下,秦桧开始乞和活动。张俊是见风使舵的角色,很快就跟秦桧沆瀣一气。

当时反对南宋向金国求和最激烈的人,一个是岳飞、一个是韩世忠。本来秦桧张俊已经计划好了拿韩世忠开刀。张俊与岳飞商议把韩世忠的背嵬军分了,韩世忠手下的人说:这样恐怕会引发事端啊。结果秦桧如获至宝,打算以煽动军心的罪名诬告韩世忠。岳飞得知了这个消息,马上派人快马报告了韩世忠。当初韩世忠、张俊、岳飞等大将都有直接面圣的权利,韩世忠立刻赶到赵构面前说明情况,结果韩世忠没事了。

张俊本来就嫉妒岳飞,现在一看岳飞不上路,还坏他的好事,非常不满。就把岳飞通知韩世忠的情况报告了秦桧,秦桧大怒,转而开始计划拿岳飞开刀。

果然,张俊作为操盘手又开始行动了。他收买了岳飞军前军副统制王俊,让他诬告岳飞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这样就会把主帅岳飞也牵连进来。张俊还编造了岳飞在淮西战役中违抗圣旨逗留不进的谎言,赵构和秦桧一看:岳飞有大问题啊。结果先把岳飞的枢密副使罢职。

王俊是第一个被收买诬告的人。他职位是岳家军前军副统制。他跳出来诬告前军统制张宪,说他受岳飞、岳云指使谋反,并与张宪当面对证。

王贵是岳飞离任后总管岳家军的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他接了王俊的诬告信后马上转交上级。

接着,岳家军统制官姚政、庞荣、傅选等纷纷在王俊的诬告信上签字。

他们在秦桧张俊授意下炮制了岳飞的四条罪状:

  • 岳飞坐拥重兵,多次收到御笔和中使督兵,却逗留不进;

  • 与张宪、董先背后指责批评赵构;

  • 与张宪、董先等计划谋算张俊、韩世忠的兵马;

  • 写信给张宪,让他做好准备,打算据守襄阳谋反。

有人说董先也是背叛者,这是不对的,史书上没有相关记载。

1142年1月27日,赵构下令结束审讯,岳飞赐死,张宪、岳云公开斩首。赵构为其主要目的--乞和苟安--扫清了障碍。

在诬陷岳飞谋反的前后,秦桧张俊也做足了相关人事安排。

他们先把岳飞调离岳家军,给他枢密副使的虚职。董先调任鄂州御前诸军统制、侍卫亲军步军统制;王贵在做完帮凶后大概是良心亏欠,称病辞职;牛皋则被秦桧派人毒死;徐庆被调离;李道调鄂州御前诸军统制。军中幕僚孙革、黄纵、于鹏等人全被发配编管。胡闳休不愿配合,装疯度日。王俊因为配合积极,被秦桧升任观察使之职。

岳家军最后竟然被交给张俊的女婿田师中去掌管。

这些人为什么要陷害岳飞?

陷害岳飞的主犯当然是赵构。赵构其实是一个最大的极端自私自利者。它在从北向南逃跑过程中,只有当他的地位和生命受到威胁时,才鼓励众将抵抗作战,对众将也是嘉许鼓励。而一旦他安定下来了,就不顾亲爹妈、不顾兄长、不要祖宗、不要沦陷的国土和臣民,只要保证他自己的地位就行。他只管自己的苟安,反对他苟安的就是敌人,不管曾经立过什么功劳,不管是不是自毁长城。

除此以外,赵构是鸟尽弓藏啊。眼看江山稳了,就夺回了各位大将的兵权,极言反攻金国的岳飞终于被杀,以儆效尤。

张俊竭力陷害岳飞,除了怯金避战外,他还有诸多私怨私心。绍兴七年,岳飞被任命为湖北京西宣抚使,这么年轻,一下与老资格的韩世忠、张俊并驾齐驱,“飞以列将拔起,世忠、俊皆不平”。韩世忠是正直的人,后来岳飞破杨么,“世忠始服岳飞之才,而俊益忌之,于是飞与俊隙始深矣”。金人攻打淮西,这本是张俊的防区,而他畏缩不前,岳飞奋勇进军,解了庐州之围,张俊却恼羞成怒。淮西之役,张俊以缺粮为由怂恿岳飞停军不进,岳飞不听,等到战事结束,张反而诬告岳飞以乏粮为词逗留不进。

关于秦桧就不多说了,遗臭万年。

再说说岳飞下狱后的主审官。当主审官何铸见到岳飞后背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时,他被感动了,在秦桧赵构面前竭力为岳飞辩解,力证其无罪。秦桧不能让局面失控,就经过赵构同意,改派万俟卨为主审官。这万俟卨是个一贯拍马逢迎的人。在他是小官的时候,看岳飞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就去拍岳飞马屁。他建议岳飞:足兵足财树威树人。这不是让岳飞积蓄力量拥兵自重割据称雄嘛,结果岳飞把万俟卨骂了一顿,岳飞从此见面也不尊敬他。此后万俟卨就把岳飞记恨上了。秦桧是知道他们这个过节的,所以派万俟卨去当主审官。

岳飞落到他这种小人手里,哪能有好。各种酷刑毒打,无所不用其极。岳飞、岳云、张宪三人始终没在供状上签字画押。最后万俟卨按照赵构和秦桧的意图编造了一切,终于把岳飞他们逼上了死路。

王俊出面告发张宪,牵连岳飞,王贵协助,傅选等 人“附会”。他们这些人有的是为了避祸保身,有的是为了邀功求赏。这都是有案可查、证据确凿的事情。

其他很多中立不偏或缄默不语的将士,说到底也是明哲保身。爱财贪钱,也是人之本性,古今中外真正能够视钱财如粪土者能有几人?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昧着良心不义不仁的钱财,君子坚拒不拿。在宋代,不仅文官十分爱财,武将也非常爱财。刘光世、张俊、杨存中等人贪图钱财是路人皆知的,而像岳飞那样清廉奉公之将实在少见。

赵构秦桧最后做到什么程度?凡是上书说岳飞有罪该杀的官员,都升官了。

当时有哪些正直之士站出来为岳飞说话的?

当时还是有正直的朝廷和民间人士站出来为岳飞鸣不平的。

岳飞曾经救过的韩世忠,在得知岳飞即将下狱时,韩世忠为岳飞鸣不平,他当面质问秦桧,岳飞谋反有什么证据。秦桧回答了那恬不知耻遗臭万年的三个字“莫须有”。韩世忠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后来韩世忠眼看无力救援,心灰意冷,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

岳飞下狱后,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大理卿薛仁辅一起上书,说岳飞无罪。赵宋王室也有正直之人,宗正卿循王赵士?(niǎo)愿意以全家百口担保岳飞无罪。民间人士布衣刘允升也上书,诉说岳飞的冤情。

但是,结果令人愤懑,所有替岳飞说话的人,都被万俟卨弹劾。那三位官员被罢官,布衣刘允升惨死狱中,赵士?被贬往建州(今福建建瓯),后来就死在那里了。

结语:岳飞蒙冤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

岳飞蒙冤是一面人性之镜,众人的良知和欲望都被照了出来。谁是谁非,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完)

以上是凌烟阁论史的回答,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交流。谢谢!

6

这么情节我在二十五史中看过,是岳飞自小拜了把子的好兄弟王贵被叛了他,岳飞,牛皋,王贵,张什么忘了。长城倒于自毁,大坝溃于蚁穴。想当年十二道金牌阻止了岳王爷强势北阀,这也是一罪,加上岳元帅缺心眼志力于迎回二帝,挑乱了赵构的私心,宁可二圣受辱惨死,也不能费尽心机再迎回一个拌脚石,加上立太子之事,和他功高震主,犯了众怒,示想一下不老老实实作一个顺毛驴,非要逆势而为,不知天高地厚,行同于犯上作乱,大逆不道,必仅伴君如伴虎,为了少耗费财力物力人力,秦桧早以于金国定下了蜜约,岳飞成了当朝中金鸡独立的一个弱势群体,真是自己找死,怨不得人,在被撤了节度使大权和元帅之职后,他心灰意冷,回家乡闲居了几个月,秦桧也苦于抓不住真凭实据,才想到了小人王贵,王贵身为统制官也管辖着上万人马,几年前因一次战斗失利,被岳元帅执行军法,打了八十沙威杖,因此怀恨于心,似机报复,也降了级,在秦桧,张俊,万汝才等之流导演下,人证物证具在,将岳云,张宪三人一同绑于风波亭,惨忍的于以杀害,真是天日昭昭,千古奇冤。小人王贵不得好死(?▽?)?

7

关于岳飞之死,通常的说法是秦桧这个卖国贼害死的。

但是这种说法有点牵强,秦桧只是在赵构老板手下的一个打工仔,既没有像曹操那样手下已经有一帮文臣武将,到了架空赵构的地步;也没有像魏忠贤那样党羽满朝,拥有庞大的特务组织。

而且秦桧如果能杀手握重兵的岳飞,那一定是个杀人如麻的家伙,可是秦桧当了将近20年宰相,并没有再杀大臣。

再说秦桧当时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秦桧杀了岳飞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要知道秦桧跟岳飞的矛盾仅仅是主战主和之争,二人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而且主和如果不是宋高宗赵构的既定方针,秦桧就是杀了岳飞也无济于事;如果主和是赵高的基本国策,秦桧就是不杀岳飞,照样能达到目的。

所以说秦桧没有杀岳飞的权限和能力,也没有杀岳飞的动机。

而岳飞被杀,除了主战跟高宗的战略思想冲突,还有拒不执行皇帝命令,几次插手接班人问题,妄议皇帝等过失。

当然,秦桧作为赵构鹰犬,在赵构杀岳飞的行动中,是个执行者,他起码是帮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杀岳飞的凶手是赵构,除了赵构还有一帮凶手,那就是岳飞的部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岳飞之死早在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就种下祸根了,那一年朝廷跟金国议和协议签订后,皇帝让岳飞到开封府当官,三个调令下来,岳飞竟然无动于衷,还说风凉话。

\"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夷狄。\"——《宋史.岳飞传》

最后还是皇上用温和的语气再下调令,才勉强上任。

特下\"温诏\",飞才不得已受之。——《宋史.岳飞传》

估计赵构心里说,我是领导你是领导,咱俩谁是孙子谁是爷?

岳飞因为赵构没将刘光世所部五万人马交给自己而赌气离职回庐山为母亲守墓,赵构派人劝了六日,岳飞才答应归营,这件事是岳飞与赵构君臣暗生嫌隙的开始。

后来岳飞北伐,赵构十二道金牌才将岳飞召回,而且接到命令五天之后才开始撤军,他的借口是安置百姓撤退。可是军令如山,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如果大家都找这样那样的借口,那皇帝的圣旨岂不是成了一纸空文?

岳飞太爱国,太爱百姓,对金兵太痛恨,以至于冒犯了领导,惹了杀身之祸。

而当秦桧罗织罪名的时候,岳飞的手下将领王贵,王俊,明哲保身,落井下石,助纣为虐,成为压垮岳飞的最后两根稻草。

王贵是岳飞铁杆兄弟,跟岳飞是老乡,都是河南汤阴人。王贵是岳家军中二号人物,如果说岳飞是军区司令员,王贵就是副司令员。

岳飞当时被解除兵权后,王贵接管了部队,成为岳家军的新统帅。

王贵既然地位如此重要,说话的分量也很重要,如果说一个小排长说岳飞谋反,大家肯定会说有被收买、有诬陷岳飞的可能;但是王贵这样的二把手如果站出来说话,岳飞就是百口莫辩,大家也一定深信不疑。

但是,就是这个王贵,出来指证岳飞谋反,还言之凿凿地说岳飞确实给他和张宪写过一封信,密谋造反。

在王贵看来,他跟岳飞是战友关系,兄弟关系,但二人都是为赵家打工的,跟赵构是君臣关系。到底是忠于兄弟,还是忠君,王贵只能选择后者;而且忠于岳飞只能是身败名裂,失去富贵荣华,硬撑下去也未必能救了岳飞。

再说作为一个大活人,肯定是要有缺点有短处的,秦桧和岳飞专案小组其他成员也一定抓住了王贵违法乱纪的把柄,逼迫他就范。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说他是人性扭曲也好,说他是卖友求荣也罢,反正要王贵不顾家人安危去保护岳元帅,实在有点勉为其难。

如果说王贵揭发岳飞是被逼无奈、身不由己,明哲保身,王俊陷害岳飞就是主动办坏事,丧尽天良了。

王俊这家伙是有勇无谋,在战场上寸功未建,所以一直没有得到提拔。再说王俊原来是禁军头领王燮的部下,王燮在绍兴三年奉命去湖南镇压杨幺的起义军,屡战屡败被削去兵权,王俊也被分配到岳飞的队伍中。王俊因此觉得自己不是岳飞的嫡系,受到不公正待遇,心生怨言。而且王俊的顶头上司张宪也不怎么待见这个下属,王俊对他也恨得牙根痒痒。

因此在岳飞被夺去兵权,秦桧等人罗织罪名的时候,王俊这个小人就找到作恶机会,不择手段,要将岳飞和张宪搞死。于是王俊一手起草了所谓的\"谋反\"揭发信,王贵签名之后递交给了专案组。

王贵虽然指认了岳飞保住了身家性命,但是检举信是在岳飞被抓之后,还是要受到处罚,所以秦桧就给王贵定了个\"知情不报\"的罪名,这在别的朝代是要杀头和诛灭九族的。

好在宋朝比较仁慈,并没有深究。绍兴十二年三月,岳飞死后两个月后,王贵被委任为福建路马、步军副都总管,1153年去世,被宋廷追赠为宁国军节度使。

王俊原本官职是前军副统制,也就是前军统制张宪手下一员。诬陷岳飞、张宪之后,秦桧等人提拔王俊担任正任观察使,得到的好处比王贵还大。

王贵出卖岳飞有情可原,王俊诬陷岳飞罪不可恕,不管怎么说,他们都该被钉到历史耻辱柱上。


8

岳飞手下10大将背叛的有3人,分别是:王贵、董先和王俊

1、王贵

王贵是岳飞结拜大哥,谨慎,细致,是岳飞管家式人物,在军中地位仅次于副将张宪

王贵还是岳家军的主要战将,从岳飞起兵就随岳飞转战各地,战功卓著

秦桧等人罗织岳飞罪名时,王贵因受张俊胁迫,参与诬陷岳飞

岳飞遇害后,王贵自知处境艰难,引疾辞职。绍兴二十三年八月病死

2、董先

董先原在九宫山为盗,后来与张宪一同归顺宋军。

加入岳家军后,董先作战勇猛,不失“急先锋”本色,被任命为先锋军统制,屡立战功。

但是此人好财利酒色,为岳飞所不喜后来出卖岳飞,成为张俊查处岳飞的重要证人。

岳飞死后董先继续领军,病死于鄂州,官至节度使。

3、王俊

王俊也算是岳飞手下大将,因为他做到了张宪副手的职位。

王俊原本不属于岳飞手下,靖康年间他隶属范琼,范琼被张德远捕杀后,王俊归受李纲领导围杀杨么,后来岳飞平杨么,王俊才归顺岳飞

王俊刁滑无能,生性险薄,俗名王雕儿,但可能有后台,所以岳飞不得不用。

最后岳飞被罢兵权,就是王俊首先告发岳飞,才酿成惨案。

王俊最后竟得以善终,严重怀疑他是张俊安排在岳飞军中的卧底

9

吹尽狂沙始到金

谢谢邀请

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八》有言道: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经过历史越千年的大浪淘沙,有宋一代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战神岳飞岳鹏举,依然金光闪闪,依然光彩照人,依然被中华儿女所敬仰。

我们也知道,杀害岳飞的五大奸臣,有四个跪在西湖畔栖霞岭岳王庙前的,除了罪魁祸首秦桧夫妇以外,还有助纣为虐的万俟卨,以及张俊。

而在江西岳母墓前下跪至今的,更是添加了在西湖岳王庙前缺席的另一位诬告者~~~王俊——跑不了你。

正义只会迟到,但是永远不会缺席。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追问,当年岳王爷手??下的高级将领,是否也有帮凶黑手呢?

答案是,有。

历史也不会忘记他们。

[王贵]可以称得上统帅岳飞左膀右臂的,一个是以忠义而著称于世的?张宪?,最早追随岳爷南征北战,最??岳爷倚重的肱骨大将,正因如此,在历史奇冤风波亭中,在岳飞以“莫须有”罪名被杀害的同时,张宪与岳飞长子岳云被腰斩处死。

那岳爷另一??力助手,就是王贵,也就是他,这位打小跟着岳爷的相州老乡,也是深受岳爷器重的爱??将,中军统制,在岳爷生死攸关之际,却选择了沉默不语,甚至落井下石。

却道为何?

原来绍兴十年七月,金朝都元帅完颜宗弼{金兀术},与王贵岳云带领的岳家军,在颖昌形成对峙局面。此时,作为主帅的王贵突然开始怯战,贪生怕死,欲一走了之。

这是个兵败如山倒的形势,就在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时刻,大公子岳云力挽狂澜于不倒,果断及时加以制止,稳住了阵脚。

可想而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民”的岳家军岳元帅岂能放过他,王贵遭遇了强烈的训斥和责罚,若不是众将求情,王贵差一点就被“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岳爷就地正法,小人王贵就此怨恨岳爷。

待至岳爷下了冤狱,为了获得岳爷军中大将支持,枢密使张俊,诱惑曾被岳爷处罚的王贵,在王贵起初拒绝的情况下,便更进一步以其隐私相要挟,迫使其接受军统副统制王俊的诬告状,并且快递至镇江枢密行府,冤案就此形成。

这不是落井下石,又是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在岳飞进京面圣时,王贵多次代掌岳家军,皇帝赵构因其功劳显著,曾经御赐其<金线战袍和金束带>,不知宋高宗是否有暗示启发王贵,可掣肘甚而可以与岳飞分庭抗礼呢?

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依照宋太祖开朝以来,赵大家一以贯之的怀柔手段,我们完全可以如是想。

王贵在岳飞遇害后,自知危困,引咎辞职,即便比岳元帅又多活了12年,甚至死后5年朝廷追赠其{宁国军节度使},那有怎样呢?

也虽然一度有过争议,但是,人民群众眼里不揉沙子,在人民群众心??中,他还是一个小人,一个罪人,一个背叛岳王爷的大罪人,不可饶恕。

至于背叛岳爷的董先之流,不足挂齿,不说也罢。

我们更要赞美的是,是有着金子一般精忠报国之心??,有着山岳一般意志的岳飞岳鹏举,岳爷。










10

岳飞死的很冤,跪在他墓前的这四个人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呙,他们直接或间接的害死了岳飞,但是真想让岳飞死的,真该跪在岳飞面前的是宋高宗。宋高宗是岳飞冤案的主谋,也因此就不难理解岳飞手下的大将们,在威逼利诱之下背叛,陷害岳飞了。

岳飞画像

绍兴十一年,宋金议和主战派已经没有优势,一场针对主战派的大清洗拉开了帷幕

绍兴十一年,金兀术再次率领金兵南下,但是很快他就发觉金兵的攻势比以往还弱,要灭亡南宋不太现实,但是也不能空着手回去,就决定和南宋议和,而这个时候韩世忠和岳飞是最坚定的主战派,赵构对这两人也不放心,所以就想借机打压朝中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

而对于金国来说,如果能借这次和谈弄死岳飞,韩世忠,自然是有利于金国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场政治阴谋开始谋划。一个月后南宋的三员大将张俊、韩世忠、岳飞都被同时调离了军队,秦桧在得到宋高宗授意后,最开始是想连着张俊一起搞的,结果张俊是个见风使舵的人,瞬间就投靠了秦桧。

秦桧画像

张俊一直都嫉妒韩世忠和岳飞,最开始秦桧是想先拿韩世忠开刀的,还想顺便把岳飞拉下水,但是岳飞很正直,多次暗中保护了韩世忠,秦桧等人对岳飞恨之入骨,绍兴十一年五月起,一封封弹劾岳飞的奏折不断的递到了宋高宗手上,岳飞开始担任闲职,手上的兵权也被剥夺了。

韩世忠发觉不对劲后,开始找宋高宗要田要地要房子,表示自己身体大不如前,想要退休了,然后就开始闭门谢客。而岳飞这边,对岳飞的迫害还在进行着,秦桧,张俊等人在各处收集岳飞的罪证,想要诬告岳飞,但是都未得逞,既然从外部找不到破绽,那就只能从内部来。韩世忠画像

秦桧,张俊利用岳家军内部矛盾,威逼利诱胁迫岳飞手下大将诬告岳飞

岳飞很会治军,他手下集中了一大批能打仗的将领,张宪、杨再兴、王贵、徐庆、岳云、姚震等人均是岳飞手下的部将,他对手下的部将是赏罚分明的,但是也因此让一些将领心怀怨恨,而岳飞军中的矛盾也就给了张俊,秦桧可乘之机。

张俊找到了岳飞手下都统制王贵、副统制王俊,对他们威逼利诱,胁迫他们诬告岳飞和岳飞的亲信,从内部瓦解岳家军,王贵和王俊先后被张俊收买,他们先对岳飞的心腹张宪下手,诬告张宪率领重兵占据襄阳谋划叛变,说张宪谎称金兵准备南下,意图是想让朝廷恢复岳飞的兵权,然后在随岳飞一起谋反。

张俊画像(图右)

有了这个突破口后,张俊私设公堂,对张宪严刑拷打,最后张俊自己写了一份诬陷岳飞造反的供词送上去交差,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不久之后也被送进了大牢,审判岳飞的人是何铸,他知道岳飞是冤枉的不忍诬陷岳飞,被秦桧罢官换了万俟卨审判岳飞,万俟卨想要让岳飞屈打成招,但是岳飞始终没有招出一个字。

韩世忠也出来当面质问秦桧,岳飞何罪之有,秦桧一句莫须有让韩世忠哑口无言,他知道自己救不了岳飞,也就此退出了官场,万俟卨,张俊又找岳飞的部将收集岳飞的“罪行”,董先,傅选在给张俊等人网罗岳飞“罪状”时也提供了帮助。

岳飞塑像

结语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廿九日,宋高宗下令赐死岳飞,张宪,岳云军法从事,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岳家军的部将大多都被遣散了,陷害岳飞的王贵不久就辞官了,而王俊则迎来了高升。人性禁不住考验,特别是在威胁自己利益时,又有几个人能为了保全他人让自己粉身碎骨?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