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纪信,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却改变了楚汉战争的结果。公元前204年,楚汉双方在荥阳相持对峙。项羽切断汉军粮道,将荥阳城团团包围。而刘邦在荥阳城内弹尽粮绝,在束手无策之际,身材和长相与刘邦相似的纪信挺身而出,建议刘邦用诈降之计逃出荥阳。纪信换上汉王服饰,冒充刘邦坐上龙车,从荥阳东门出城向项羽投降,刘邦则乘机从西门逃出。项羽发现中计后,敬佩纪信的忠心,封官许愿诱降纪信,可纪信宁死不降,最后被项羽焚烧致死。

这一情节,在《史记·项羽本纪》里是这样记载的:

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

可以说,如果没有纪信舍身救刘邦,刘邦等人就死在了荥阳,楚汉战争的结局就完全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完全改变了。而事实上,纪信救刘邦还不止这一次,早在刘邦赴鸿门宴时,纪信就是护送刘邦从骊山抄小道回霸上的勇士之一。《史记·项羽本纪》是这样记载的: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因此,刘邦称帝后,一直对纪信的救命之恩念念不忘。刘邦追谥纪信为“忠右公”,封他为都城隍,给纪信家乡赐名为安汉(今西充县),在长安建庙塑像,永受香火。此外,刘邦还下令全国各郡各县建城隍庙,供奉纪信尊像,纪信也因此成为城隍神。

刘邦还命萧何寻找纪信后人,要给他们封赏,可惜正史里没有关于纪信后人的记载。三国时期的张晏在注解《史记》时,曾声称纪通是纪信之子。但司马迁在《史记·功臣表》明确写了纪通之父名叫纪成,在平定三秦时立有战功,但在攻取好畴时战死了。而纪信则是被项羽烧死的,所以纪通是纪成之子,而不是纪信之子。

到了隋唐时期,民间已经形成祭祀城隍神的固定风俗,城隍神也由此成为了保城护民、惩恶扬善、监察万民、祛除灾厄的化身,在忠义仁爱的基础上,赋予了城隍神更广泛的文化内涵,由此出现了很多由当地名人名士作为城隍神的现象,比如上海的城隍庙供奉的就是上海本地人秦裕伯,浙江义乌供奉的城隍神为项显佑,杭州的城隍神为周新,苏州的城隍神为春申君黄歇,北京的城隍神为杨继盛和文天祥,福州的城隍神为陈文龙和周苛。

在全国各地,城隍庙很多,不是所有城隍庙都供奉着纪信。但纪信作为古代第一位城隍神,在民间有着广泛且独特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川、陕、陇、豫地区,几乎每一座大一点的城市都有供奉纪信的城隍庙或纪公祠。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感佩纪信的忠勇仁爱,对纪信屡有追封,宋朝追封纪信为"忠佑安汉公",元代追封"辅德显忠康济王",明代追封"忠烈侯"。文人墨客、达官贤士祭悼纪信的文章、诗词、碑刻更是不计其数。

总结:虽然纪信的时代已相距二千多年,但他忠义仁爱的精神却从未离开。后世的关羽、岳飞、文天祥、秋瑾、夏明翰等中华儿女,也一直将他的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成为滋养、激励人们报效家国、忠诚使命、攻坚克难、拼搏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汉业艰难百战秋,焚身原不为封侯,敢于诳楚乘黄幄,遂使捐躯重泰丘。隆准单骑从此脱,重瞳双眼笑谁酬?天今荒草空祠宇,一片忠魂万古留。纪信和纪信精神,都将永垂不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佳贡献者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