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做母亲的不心疼自己儿子的?而惠妃在胤禔魇镇太子胤礽东窗事发后,不但没有去替胤禔分辨求情,反而请求康熙赐死胤禔。这就让人在感情上难以接受了。
但是我们可以看下此事解决的结果是,胤禔被削爵囚禁,并未被赐死。“结果”与“途径”正好相反,这里面有大智慧。
而且胤禔此后彻底远离朝局,被圈禁的26年期间,生了29个孩子,成为了康熙儿子里“开支扇叶”最多的一个。真是所谓福兮祸兮。
在这里我们就要聊一聊惠妃纳喇氏了。
惠妃“出身其实非常高”,但是到了她这一代就彻底“落魄”了,成了内务府的包衣了。但是她的祖父叶赫那拉·金台吉是叶赫部统领,曾联合九部联军征讨建州女真,后在征战中败亡。也就是说当年如果金台吉赢了,就没有爱新觉罗家族的崛起了。
惠妃纳喇氏有个堂兄叫纳兰明珠,所以胤禔最终卷入“夺嫡之争”不是没有原因的。没有明珠在朝局内的强大,胤禔是不敢对储位有任何奢望的。因为胤禔原本是个大帅哥,弓马骑射样样精通。在康熙三征准噶尔的时候,两次做了先锋。
因此惠妃纳喇氏其实最得宠的原因还不单单在于胤禔这个皇长子,而有明珠的因素。
因为除鳌拜后,明珠和容若父子登上政治舞台,纳兰(这次翻译习惯其实,在满语中就是纳喇氏)家族开始兴盛,时为庶妃的纳喇氏才开始得到康熙的恩宠。康熙9年,生了皇子承庆(2岁夭折了,没序齿,实际上是康熙的第3个儿子,反正前面的都死了);但是上天并没有抛弃纳喇氏,康熙11年,又生了皇长子胤褆,后来还领养了皇八子胤禩(胤禩的亲生母亲位份太低)。最终康熙20年,12月晋封为惠妃,为当时册封的“惠宜德荣”四妃之首。所以惠妃纳喇氏绝对不是《康熙王朝》里那种没什么大脑的妃子,应该是容妃的一部分原型,正史中,没有容妃,但是的确又一个荣妃马佳氏(胤祉的生母)。
康熙20年,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薨;佟佳氏被册封为皇贵妃,代行皇后主持后宫;惠妃同荣妃以太后旨协助处理六宫诸事。
所以在竞争那么激烈的后宫之中,明珠的在朝局里的重要性作后盾。而明珠在康熙27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就彻底失宠了。但是惠妃仍能笑傲江湖。除了的确长得漂亮外,最最重要的是随时随地地掌握康熙的心思。
也就是说惠妃纳喇氏和明珠其实是一样的,也是个万花筒。
能证明惠妃纳喇氏聪明的,在史料里一抓一大把。比如康熙死后,雍正让她们搬家,她第一个带头搬去养子胤禩府上居住,虽然胤禔还活的好好的,但是搬到胤禩府上,跟自己儿子不亲,跟养子亲,这本质上也就是在拍雍正马屁(雍正就是生母不亲,养母亲);但是胤禩后来获罪被抄家后,她说她无处可去,竟然又神奇地搬回宫里去住,胤禛这个急脾气竟然没有为难过她。而相比之下同为四妃之一的宜妃郭络罗氏就没那么好下场了。康熙47年9月,胤禔利令智昏是有道理的。
因为这一年6月明珠病死了;而身在大漠,远离另一个智囊惠妃纳喇氏。胤禔能看到的只有利益,没有危险。
所以事发后,惠妃纳喇氏知道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否则谁也救不了胤禔。首先,争储夺嫡是已经彻底失败了,但是好歹要保住命啊。
只有把最坏的结果摆到康熙面前,才能避免最坏的结果出现,果然惠妃纳喇氏这把赌赢了。康熙虽然对胤禔非常愤怒,甚至可以说恨透了他,但是毕竟虎毒不食子,圈禁起来吧,再也不要见到他了。但对于胤禔而言,命算是保住了。
其次,更关键的是亲生母亲要求杀自己儿子,这在康熙眼里,又是一种“不仁”。
转而会让康熙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责任不在胤禔,而在于惠妃纳喇氏的教育失策。但是“子不教父之过”,胤礽犯了这样的错,而胤祉更是犯了那样的错,这个责任究竟算谁的?当然是康熙你自己的啊。康熙自己应该对此事进行反思。康熙一反思,大家就安全了。
再次,以这种形式“划清”了和胤禔之间的关系。
这也保证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不受胤禔的负面影响。只要自己仍然能在宫中立足,就有救胤禔的机会。但是很可惜,一直到康熙驾崩,她也没争取到这机会。
所以审时度势哪家强?惠妃纳喇氏最强。只是很可惜,无论在《康熙王朝》还是《雍正王朝》都没有凸显这个角色。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