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历史真相,世人皆知陈仪乃国军高级将领汤恩伯的恩公,却由于汤恩伯的出卖而被捕被杀,其实汤恩伯也是无奈之举,并非因为什么绝对忠诚。
1949年1月27日,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的陈仪派员持亲笔信赴上海,劝说自己的亲信“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扣蒋起义,综合各方面情况说来,这位汤司令起义的机率很小,但断不至轻易出卖亦师亦父的国军元老陈仪。
在接待完陈仪的外甥特使丁名楠后,汤恩伯将密信收于办公桌内,岂料第二日再读信件时,即已发现被人偷看过,而唯一的嫌疑人就是总司令部的秘书胡德珍。一个姓胡的女子自然无甚可怕,要命的是她就是军统“三毛一戴”中人称“毛骨森森”毛森的老婆,时任上海市警察局长,胡德珍本就是保密局安插在“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监视汤恩伯的,事已至此,汤恩伯为求自保,只能主动通过何应钦和毛人凤抢先上报人在溪口的蒋介石,否则被抓的,就绝不是陈仪一人了。
陈仪祖籍浙江绍兴,毕业于日本陆士和陆大,在北洋军阀时期这个学历是非常牛叉的,逐步成为“东南王”孙传芳的统兵大将。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投靠国民党,因为名望较大、浙江同乡和军界元老,蒋介石为了控制收编的大量部队,还是非常予以重用的。而汤恩伯在留学日本时因为囊中羞涩,得到了陈仪的鼎力支持完成学业,并且也是通过陈仪获得蒋介石的赏识,使得其在没有任何黄埔资历的情况下,逐渐成为黄埔系中央军“陈胡汤”三大军事集团之一的首领。
陈仪在1935年国民政府铨衔时授陆军二级上将,汤恩伯1946年晋升“陆军中将加上将衔”;陈仪与何应钦、张群等国民党军政大佬关系较好,汤恩伯则以第13军起家,到抗日战争中期已经掌握近40万大军,号称“中原王”,两人互相支持,俨然成为国民党内一股较大的实力派,陈仪在“福建省主席”任上曾经枪毙了军统闽北站长张超,连戴笠都无可奈何,足见势力之大。
一直到1948年之前,陈仪追随蒋介石是完全紧跟的,也深受蒋氏信任。先后出任军政部兵工署长、军政部次长、第25集团军总司令等军职,福建省主席、“台湾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浙江省主席等封疆大吏,尤其是在日本投降后主政台湾期间,过于强硬,处置失措,“二二八事变”后坚持要求中央军赴台镇压,酿成更大兵祸,至今仍有争议。功过是非自有历史评论,而笔者以为,陈仪先叛孙传芳再叛蒋介石,一方面所谓识大势,一方面似乎缺少某种气节。
从主政的经历看,做官倒是比较廉洁,性格有些刚愎自用。在闽期间,奉蒋介石命令与日本方面联络频繁(其妻日本人),抗日立场并不坚决,在抗日战争中也没有什么战绩,1941年甚至遭到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等人的联名弹阂,被解除“福建省主席”和集团军总司令职,调回重庆任行政院秘书长。属于跨越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时期的民国旧军人典型,思想和历史复杂,很难用黑白以定论。
陈仪事泄后,先被保密局软禁,当国民党军在大陆兵败如山倒之时,蒋介石下令将其押送台北。对这样一位军政两界的元老,蒋介石起初没有坚持要杀,而是要求他悔罪认错,汤恩伯也曾经数次求情,但陈仪晚节有保,坚不低头,1950年6月被枪杀。
(汤恩伯)
陈仪被杀之日,汤恩伯如丧考妣,悲痛异常;从此背上“卖师求荣”的骂名不见容于国民党军界,因此精神忧郁,身体每况愈下,1954年在日本做手术时因“医疗事故”意外死亡,追随陈仪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