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写过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
1115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建国,很快爆发出惊人的力量。1125年,女真大军俘虏辽国末代皇帝天祚帝,辽国作为北方王朝的时代正式结束。
消灭辽国后,金国再接再厉,大举南下。1127年,汴梁城破,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一干后妃大臣共计3000多人被俘虏北上,北宋灭亡。
北宋灭亡后,幸存的北宋旧臣在应天府拥立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继位,重建宋朝,史称南宋。
南宋建立后,金国大军继续南下,想要彻底消灭南宋残余力量。大军一度渡过长江,占据建康,吓得高宗赵构一路南逃,甚至在海面上漂流了几个月之久,可谓非常之狼狈。但是在渡过长江大肆劫掠一番后,很快就撤回北方,后续几次南下也是如此,始终无法彻底征服南宋,或者消灭南宋完成全国的统一。
金国的骑兵力量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存在,曾经强大的游牧民族政权辽国和号称世界上最富裕国家的北宋在金国的铁蹄下很快灰飞烟灭。
然而,强大的金国为何始终不能消灭南宋统一天下?“静Yes”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1、金国未盛先衰
金国的迅速崛起和迅速的腐化堕落的速度在古代少数民族政权中是首屈一指的。
金国从1115年建国开始扩张,一直到1141年南宋和金国签订《绍兴和议》基本停止对南宋的打击,金国的扩张势头保持了不到三十年。《绍兴和议》签订后,南宋对金国称臣,金国取得南宋宗主国的地位,南宋以每年25万岁银,25万匹绢的代价,获得了暂时的和平。
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中都大兴府,也就是北京。这标志着金国正式放弃传统的女真生活方式,开始向先进的汉文明转变,也标志着金国腐化堕落的开始。
由于金国相对于辽国而言位置更加靠南,因此在地缘上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先进的汉文化。接触的汉文化越多,对自己传统的落后的生活方式就越是鄙视,随即激发了更强烈的向汉文明学习的愿望。
这种循环是致命的,特别是对渔猎起家的女真来说。建国之初,领导人魅力爆棚,纪律严明,大家都愿意跟着领导打天下。而且那会儿大家都是穷光蛋,碰到个别心眼儿好的领导,打下的战利品还能平分。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样条件下的女真部队战斗力是惊人的。而此时的辽国早已经走上了下坡路,而北宋也早已腐化不堪。在面对新生的金军,其结局只能是被彻底扫荡。
但是汉化后不一样了,努力打仗成了傻实在,军人成了炮灰卖苦力的,大家都以能吟诗作对为时尚。这样的条件下,谁还愿意去前线卖命?而猛安谋克制随着金国南下中原后,女真人成了高高在上的主子,久而久之,这些人和八旗子弟一样,除了吃喝玩乐屁都不会。每逢打仗,无不是哭哭啼啼,没有一点游牧民族的剽悍。
既然女真人废物了,所以金国就将汉人作为自己的奴隶去奴役,残暴的统治让汉人不堪其辱,纷纷逃到南方的南宋,他们为南宋抵抗金国入侵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被称为归正人。
这样看来,金国根本就不是一个彻底的王朝粉碎者,因为辽国皇帝被俘后,耶律大石西征到中亚建立了西辽。北宋徽钦二帝被俘虏后,赵构在南方建立了南宋。
这样的条件下,想要彻底消灭南宋,简直是痴人说梦。
2、南宋因祸得福
北宋为什么会被轻易灭亡?因为汴梁城地处平原,四周无险可守,一旦游牧民族骑兵自北方来,越过黄河,眼前就是一马平川。在广袤的华北平原,最坚固的防线是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的保护,中原王朝极其被动。
金国在面对蒙古崛起时,及时对蒙古进行了沉重打击,但是在1211年野狐岭战役中金军惨败,45万大军全军覆没。此战后金国彻底失去了对长城沿线的控制,被迫放弃中都向南迁移。这也意味着金国彻底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的天险。为了自保,金国不得不依托潼关、黄河一线进行节节抵抗,对于燕云十六州而言这是退而求其次。
退而求其次就意味着坚固性不如燕云十六州。果然,在失去了黄河以北后,金国在蒙古的打击下很快走向灭亡。
北宋早期也面临着这样的窘境,而没有燕云十六州的保护,北宋如同一只没有坚壳的乌龟,社稷很快陷于女真铁蹄之手。而南宋则连潼关黄河防线也失去了,这看似让情况更加被动,但是却让南宋因祸得福。
《绍兴和议》后,宋金之间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对峙。淮河的南边不远,就是长江天堑,这里水网密布,便于行船,不便于游牧民族骑兵发挥作用。而中部的京湖和西部的四川防线则是以秦岭为对峙线,山川之险历来是最坚固的防线。
虽然失去了华北北方大部分的土地,但是却让南宋的重兵驻扎于各险要关隘,重新构成坚固的防御线。此时的南宋就相当于一个割掉肿瘤的病人,虽然少块肉,却让自己得以痊愈。此时的北方,经历了北宋灭亡以来的战火屠戮,早已经是山河凋零。这一切导致了经济重心不可逆转的南移,北方的经济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事实上,在南宋和金国对峙后,南宋依托国境线组成了三个坚固的防线体系。在这样的防御体系下,南宋前后抵抗了蒙古半个多世纪时间,改变了世界的进程。
想消灭金国一统天下?金国还差得远,一定还有杂念!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