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听到“一语点醒梦中人”、“茅塞顿开”之类的话,刘备遇到诸葛亮就有如此功效。如果刘备没有遇到诸葛亮,最终还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吗?答案是否定的。
刘备做事是个极没有谋略规划的人。有人觉得刘备很仁义,很温和,很会哭,那是受《三国演义》影响所致。真实的刘备,性情也是很暴躁的。镇压黄巾后,刘玄德得了个平原县令,屈就就屈就吧,不想还受上级督邮的刁难盘剥。万人敌关羽、张飞还没莽撞,刘玄德倒忍不了了,就怒不可遏地捆督邮于庭前,用鞭抽打。随后来了个“挂印封金”,与关张一走了之。《三国演义》为塑造刘玄德仁义忠厚品格,就将鞭督邮一事冠在了张三爷头上。由此可见,刘备也是个极不能忍的人。刘备处处困窘不堪,很难有足智多谋者相投。刘玄德没势没地没兵,只有一个空头的刘皇叔可依,还是曹操所赐。在当时只知附势利的人看来,眼见得一盘死棋,毫无潜力发展可言,又有谁会主动去投怀送抱,自寻死路呢?不是刘备三顾茅庐再三相请,诸葛亮与其志趣理想相投,刘皇叔要招到杰出人才,那是相当困难的。早前虽有一徐庶相投,但也很不看好刘备,正当弃新野,败当阳,万分危难之际,眼见大势已去的徐庶,以老母被曹操所擒为由,又匆匆逃离投奔了曹操。刘备不懂得创建自己的地盘,只会在一个地方呆不下去了,就屈就去另一个地方寄人投靠。刘玄德因为自己白手起家,空有一腔恢复汉室的懵懂热血,却没有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立足,就只能四处投靠别人。相继投靠了公孙瓒、孔融、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在徐州虽有了自己可以掌权的机会,因不懂得左右逢源,不懂得尔虞我诈,不懂得修政治军,屁股还没坐热,就被吕布赶下。后来刘备背曹操,投袁绍,都不得志,只好又以同宗皇叔身份,投靠刘表,寄据新野弹丸之地以安身,至于以后如何打算,刘备从没通盘考虑,只能听天由命,走到哪儿说到哪儿。这时曹操已削平北方群雄,一统北方,正欲扫平南方,一统天下。刘备如果遇不到诸葛亮,一旦荆州失陷,最有可能的是去投江东孙权,其他势力像苍梧太守吴巨、益州刘璋、汉中张鲁,都不是立业之主,很难收留刘备。也保不准曹操下江南,荆州失陷,刘玄德很可能会像吕布那样为曹操擒斩。因为衣带诏谋反之事已泄,刘备完全站在了曹操对立面,成了曹操的死敌,曹操不可能再收纳刘大耳。刘备从镇压黄巾起家,闯荡半生,却不懂得总结经验教训。只知道曹操以暴我以仁,曹操以奸我以信,来昭示世人。在那个一夜风云散、城头大旗变的年月,保命尚且艰难,有谁还会去顾及谁忠谁奸了,只要能得以安身就是天大之恩了。缺谋少断的刘玄德,也只能像无头的苍蝇那样,东投西躲,直到把自己性命玩完为止,至于三分天下有其一,那真是想都别想的事情。
时来天地也助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正是运走西南,风云际会,刘备遇到了诸葛亮。草芦一对,让刘备醍醐灌顶,如梦方醒,茅塞顿开,原来事业竟是这样可创,天下竟是这样可得。感慨之余的刘玄德,把得到诸葛亮,喻为如鱼得水。正是在诸葛亮的运筹谋划下,在失新野败当阳的危急形势下,得以江夏托身,结孙刘联盟,赤壁大败曹军,于是三分天下定,鼎足之事成。取益州,夺汉中,战夷陵,都是诸葛亮在背后足食足兵供应。刘备白帝托孤,诸葛亮忠心扶幼主,治国理政,南征北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蜀汉,也就没有三国。诸葛亮是刘备生命中的贵人,诸葛亮成就了刘备,刘备也成就了诸葛亮的美名。试想想,如果刘备三顾茅庐,请不出诸葛亮,历史上从此再无三国演义的添彩;诸葛亮如果一直躬耕陇亩,隐姓埋名,其才华难以彰耀后世,其忠节也难以千古传名,默默无闻中,岂不让历史的天空,缺少一颗最为耀眼的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