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就这题目,老梁撸直了手指头数了数拢共十一个字,还加一问号。瞅这题目的时候,俺就感觉这问题像把刀子,“啪”扎老梁心口上了,那难受劲就别提了。

为嘛难受呢?这事咱搁后边聊,现在先说题主的问题,为啥不修呢?

题主的问题

俺就回答您俩字——钱呢?

说到这里,估计有人要扯.犊子了:“咱还缺钱,大华夏儿女每人捐一块够不够?不行,咱整十块的!再不济整一百总可以了吧!”

俺听了这话,气的鼻涕泡也冒出来了。你快拉倒吧,咱家地头上的圆明园,您以为法国佬的巴黎圣母院。这就是一独栋的建筑,马克龙这.小年轻随随便便丢个1.5亿欧元就搞定了?

话说他这1.5亿欧元还是分期付款,这一整就整十年才能完活。这中间要没个溢价,就当俺啥也没说。

就那影视城横店整了个圆明新园出来,这都花了三百亿,咱把话说穿了,这就是钢筋水泥怼出来一个有点子失真的模型而已,您千万别把这物件当成圆明园的原景再创。

再说圆明园修的时候,啥木料,啥石料那都是上好的物件,现在您把这基础的材料捯饬齐了,那叫难上加难。

您要直接拿钢筋水泥怼出来,那还有圆明园的味吗?如果整不出这味道,您还捯饬它干嘛?您要是非要说能,俺也不说了,咱先把那阿房宫整出来行不?

咱先划拉一半也成,再不济三分之一的阿房宫,让大家伙瞅瞅始皇帝的气魄。

算了,这话越提越生气。

圆明园

这么着吧,俺先给大家伙算算修圆明园这得多少钱?这真不是啥小钱,就横店那三百亿丢进去充其量就怼起个小浪花而已。

这圆明园和颐和园相邻。而圆明园他包括三原子一曰圆明园,二曰长春远,三曰王春圆,有时候大家伙也加他圆明三园。

面积是五千二百多亩的地,您撸直了手指头一个一个去数,光那景他就有一百五十多个。

老梁在这里插一句,就这每一个景他的建筑就不止一栋,那巴黎圣母院真的没法比,毕竟他就是一栋建筑。

所以大家伙把他叫做万园之园,他一点都不过分。

扯到这里,老梁有点子忍不住,咱先说说这建园子的过程。

这圆明园打康熙年间开始修炼,康熙转手就把这园子丢给了还没登基的雍正,让他无聊的时候走走打发时间用的。

这时间点上到了雍正做了皇帝之后,也就是1722年,他这就把这园子开始扩建,啥正大光明殿,啥勤政殿,啥内阁,啥六部,啥军机处那值班房全怼了上去,这就打算在这里常驻。

这到了乾隆这二世主的手里,圆明园的修建那叫达到了鼎盛,毕竟乾隆就是个喜欢玩闹的主。

修建起来的长春园和万春圆这就合并到了圆明园中,还划拉了一个大臣做统一管理。

这时间点上,光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就达到了六百多座,那些个没有挂匾额的建筑那就更多了。

所以老梁再说一句,圆明园是万园之园这说法一点都不夸张,一点都不亏。

乾隆吃够了,喝够了,也玩够了,这块就丢到了嘉庆的手上。嘉庆他也不含糊,年年再修,年年在拓建。

嘉庆走了,那补丁皇帝道光,丢了万寿,香山和玉泉山的陈设,也不去热河耍了,也不去木兰玩狩猎了,节约下来的毛毛钱全怼到了圆明园上,也就是说这时间点上圆明园的扩建他是一点都没有停下来。

那瘸子皇帝,就那遇到外国佬跑的贼溜快咸丰帝,也再修。

这就是六代帝王,一百五十年的时间,占了满清一多半的时间在修这园子。

但到咸丰这里,把这一切都断送了,英法联军把这地烧了个稀里哗啦,就那些个被抢劫的文物,粗粗的估算下来就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件。

老梁在这里插一句,就算是您把那圆明园修了,这一百五十万件的文物不回来,那圆明园的味还是缺。

算了,咱接着说,这事到了慈禧的手上,她不息挪用北洋舰队二百六十万两的银子去修那颐和园,直接把甲午海战输给了跳起来连船栏高都没有的小鬼子。

这结果一出来,把赌上了所谓国运的小鬼子乐的脑门上都是嘴,这就开启了小鬼子以战养战的模式,只要家里没钱就打你满清。

算了,不说了,再说下去就又是一个话题了。

修圆明园得花多少钱

咱接着说,您要是拿过去的钱和现在的钱做比较,这不好比较,因为有通货膨胀的因素在里边。

所以咱干脆拿这些个钱和当时的财政收入做个比较,得出的数据来推算,其实这结果和精确的也差不了多少,毕竟咱都是老百姓不是啥专家,瞅个意思就可以了。

慈禧那二百六十万两的军费这要是搁当年,占了满清3%还多一点的财政收入。而乾隆就光一个万春园花了四百八十万两,这钱占了乾隆那红薯盛世财政收入的10%

好,咱就拿乾隆那10%的数据说事,咱在2014年的时候财政收入是十四万亿还多,2015年十五万亿多,2016年快到十七万亿,到了2017年十七万亿还多。

那么用那个数据呢?当然是十七万亿了,毕竟老梁感觉咱这年代应该也算是盛世,所以盛世得对上盛世的数据不是。

老梁用计算机算了一下,这就是1.7万亿。这1.7万亿,您还只能修一个园子——万春园。而三园子中的圆明园比这万春园大多了,这得多少钱,您自己个想去吧。

这还有,您要是建成了,每天的修缮和维护这得多少钱?傻了吧。

话说回来,现在这圆明园那可是法国佬和英国佬的犯罪现场,人家罪犯还没伏法,您这就着急忙慌的就破坏犯罪现场,啥意思啊?

就算是修,英国佬和法国佬得他掏钱,凭啥咱自己上杆子掏钱。如果他们没钱,那马克龙不是全世界的搞募捐吗?让这主为咱圆明园也搞搞募捐啥的,那俺就不说啥了。

所以,有人要问修不修这圆明园?老梁告诉你,咱得修!但修的钱应该是犯罪分子来掏钱,他们必须承认当年的事,那就是犯罪。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最佳贡献者
2

学过历史之后,发现,圆明园不但是清廷的痛;而且是很多后来的中国人的余痛。

有那么多人痛恨清廷,有那么多人痛恨清廷的统治者。清朝时期,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最严重的受害者,应该就是清廷,因为,江山社稷都是他们的。基于对清廷及其统治者的痛恨,按说,那些排满的人士、那些反封建的人士,他们直面西方列强对清廷的破坏时,应该高兴才是。但事实是,他们并没有高兴。不但他们高兴不起来,就连他们之后,进入新体制、进入新时代对清廷仇视的大多数人,在面对那一段被侵略的历史时,都还时时有隐痛郁积在胸中,久久无法释怀。

为什么会这么复杂,这么矛盾呢?

其实,这一切,正好说明了以下道理:

从小历史来看,无论大家对清朝怀了怎样的态度,对清朝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怀了怎样的情感,都无法否认清朝就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无法割裂清朝在中国历史中的衔接作用。

从大历史来看,无论是怎样的统治,在历史的长河中,它都只是或长或短的一节,贬斥,减少不了它存在的年限;粉饰,也增加不了它生命的厚度。

从情感的角度来说,在历史的长河中,政权都是在不断更迭的。我们爱自己的国家,爱的不是任何特定的统治。我们爱自己的国家,爱的是这块土地上绵延不绝的文化,爱的是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

这里,来说一说清朝时期,关于圆明园的事情。

本文出自清人陈康祺的笔记《郎潜纪闻初笔》中的《沈侍御谏罢重修圆明园》一节。

圆明园的旧址,原本是明朝皇亲国戚徐伟(生平不详)的别墅。

到了清圣祖康熙朝,这里的名字还是畅春园。

清世宗雍正没有继位登基之前,康熙帝下令,在畅春园中开辟土地、建筑室屋,作为雍正读书的处所。一切办妥之后,康熙帝亲自赐名,命此园为“圆明”。

这就是圆明园的简要由来。

从雍正帝之后,就不再有畅春园这一称呼了。

圆明园距离平则门二十华里。

平则门,也就是后来的阜成门。

阜成门位于京师西城区中部,元代时,这里是大都城平则门的所在地;到了明、清两代,这里是京师内城的九门之一。由于这里是明、清两代自门头沟运煤进城的重要通道,所以,这个门还有“煤门”的称呼。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阜成门及内城的城墙不断被拆除,最终因建设施工,阜成门等老城就荡然无存了。

清朝的皇帝,避暑或者外出巡幸,每一年之中,都会圆明园之中停驻,所有时间累加起来有好几个月。这在清朝是很常见的事。

清文宗咸丰庚申(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农历庚申),西方的英、法两国,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从天津大沽口进攻,逼至北京。咸丰帝仓皇出逃,京师的亭台苑囿,被联军荼毒破坏,大好的皇家园林,在兵火之中,化作了灰烬。

咸丰帝仓皇出逃的第二年,他在热河驾崩。

清朝二百一十八年的基业,京师不能驻守;万人之上的皇帝,出逃到热河之后,死在了外面。不知道,这是一种悲哀,还是一个讽刺?

想一想,咸丰帝要是知道几代祖先的基业、几代经营的皇家园林已经被西方军队破坏、焚烧,他的心,应该会深深地伤痛吧!

清穆宗同治即位时年仅六岁,国家大政基本上都是由两宫(孝贞慈安皇太后、孝钦慈禧皇太后)操持。这一时期,也曾有满洲的御史上疏,建议修复被西方军队破坏的圆明园。但是,两宫并没有采纳这位御史的奏折,而且,在接到这位御史的上疏之后,清廷还下旨,严厉地对这一建议进行了斥责。

到了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同治帝时年十七岁。本年农历九月十五,同治帝大婚。

大婚,意味着成人。

成人,意味着就可以亲政。

这一年,广东有一个人,名叫李光照。这个人,很有头脑,他对荣华富贵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瞅中机会之后,李光照向内务府呈请,说是自己可以无偿提供花草树木,作为个人捐献,用作重修淀园(圆明园)之用。

话说,同治帝很是孝顺,对重修圆明园的想法非常感动。

也有人说,同治帝心中,其实有他自己的小算盘,重修圆明园,就是要摆脱两宫的束缚,想把两宫皇太后移走。

同治帝同意重修圆明园的对外说辞是:

他自己常常想着,两宫皇太后听政理国,非常辛苦。但是,京师虽大,现在却没有什么可以让两位皇太后悠游、娱乐、休闲、歇息的地方。所以,他就答应了李光照向内务府提出的呈请,许可重修圆明园。

这样的说辞,看起来当然很孝顺。

没有毛病!

李光照的实际情况怎么样呢?其实,他就是一个穷人家里的子弟。虽然家贫,但是,李光照很懂得钻营,所以,他有主政者宠信的身边人作为护身符。然后,李光照借着自己所依傍的后台人物,游历了川、楚、江、浙等主要的木材产区。游历之中,李光照拉大旗做幌子,说自己是受了某某部门的差遣、说自己与某某人关系亲密,还说自己要为重修圆明园筹集花草树木。然后,他到处勒索,骗财骗物,中饱私囊,大大地赚了好多银子。

李光照的行为,最后还是被朝廷察觉。他的奸谋诡计被识破之后,最终被按照律令进行了惩处。这样一来,也使得民间少了一些借虎皮进行为非作歹骚扰。

当时,提议重修复兴圆明园的事情之后,朝廷内外,都有些错愕。

虽然惊愕,但是,敢于直言进谏,触犯天听的人,还是寥寥无几。

都察院开始也没有声音。

很快,都察院的御史沈桐甫(淮)率先上书力争,以为重修圆明园一事不可行。

同治帝对沈桐甫的上书力争异常愤怒,并立刻安排召见他。

召见中,同治帝对沈桐甫讲了大孝养志的内涵。

关于大孝养志,顺便简单看看古人是怎么说的:

汉代桓宽《盐铁论·孝养》:

“故上孝养志,其次养色,其次养体。”

宋代苏轼《赐正议大夫同知枢密院安焘乞外郡不许批答》之一:

“夫荣亲莫大於功名,养志不专於甘旨。”

清代陈梦雷《抒哀赋》:

“体养志以娱亲兮,驾言返於故闾。”

同治帝讲完大孝养志的一席话之后,沈桐甫一时还难以应对。

写文章、写奏折是一回事,应变、应答是另外一回事。

沈桐甫平常就不善言辞,等同治帝讲完大道理之后,他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缓了缓神,面对皇帝盛怒之下的场面,沈桐甫十分胆怯、小心谨慎地回答到:

“重修圆明园一事,在孝道上来说,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这个时候重修,时机不对;重修过程中,可能还会靡费甚多;如果真是这样,肯定会对皇上的圣德有所挂累。”

沈桐甫退朝之后,就来拜访过笔记作者陈康祺。

陈康祺就沈桐甫上书力争重修圆明园一事,说了自己的看法:

“皇上是圣明的!年丈最好再补写一份奏折。奏折的语气尽量平缓一些,把重修圆明园的利害讲清楚。这样,或许可以改变皇上的心意。”

“您可以这样着笔:天子是要用整个天下来供养的,但凡可以博得皇太后欢心的事,都是大孝。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需要去顾惜钱财呢?但是,圆明园被毁坏,并不是因为天灾,而是兵祸。现今的天下,时事非常艰难,国家的仇敌还没有离开皇上的土地,这个时候,这种状况,即便是国库充盈,也不应该突然就动议重修圆明园之事。更何况,国家财力并不宽裕。”

“重修圆明园,皇上的起心动念,原本就是为了两宫皇太后能够颐养天年。但是,臣下担心的是,圆明园重新修成之后,两宫皇太后入住其中,睹物思人,想起先帝出狩热河,京师被外国军队荼毒,皇家园林付之一炬,先帝驾崩在外,反倒会心中伤痛,愀然不乐!”

“既然皇上有重修圆明园的念头,皇上有孝亲的情怀,那么,皇上更应该自强不息,时时刻刻以继承先祖、先皇的遗志、以治理好国政为信念。这样,才可以仰慰文宗皇帝(咸丰)的在天之灵、才可以宽慰两宫皇太后的厚望之心。这样的话,对于孝道的发扬广大,才是最有意义的。”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来写奏折,皇上一定会有所感悟!”

沈桐甫对于笔记作者陈康祺的建议,他认为非常有道理,也非常得体;他还打算,第二天就起草修订上书的折子,第三天就正式上书。

随后,就有侍御游百川袖存奏折,在朝会的时候,当廷谏诤。

朝堂之上游百川直言争辩,一口气讲了数百字,声音响亮、语气轩昂,其气势似乎都可以把大殿上的瓦片震落。

当时,同治帝并没有马上就收回成命。

对于游百川的憨厚刚直,敢于直接冒犯龙颜,同治帝也没有当廷谴责。

结果,重修圆明园一事,最终还是作罢。

笔记作者陈康祺感叹道:

这般明君贤臣的事情,真可谓是大清的盛景啊!

(全文结束)

3

八百年没回答问题,从N多问题邀请中择一个容易回答的先聊聊吧。


为什么不重新修建圆明园?这个问题其实争论很久了,但是却一直没怎么修,只是略有规整和小修补。

为什么不修呢?我的答案是没法修!


当然从保护历史遗迹、宣传爱国主义教育、不忘国耻等等政治文化角度来说已经有很多解释了。在这里就不多费唇舌了。


就光从修的起修不起的问题上来说吧。

先上两个现代仿建的圆明新园

一个是横店号称花了300亿重建的圆明新园



另一个是珠海在1997年耗资6亿元仿建的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十八景


看了这俩的照片,我感受到了浓浓的××风。


看到有回答的朋友说,以现在的财力,重建个圆明园是花个小钱,我就稍微反驳一下吧。


稍微查一下百度百科的朋友就会知道,圆明园整个园林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大小150余景,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等于8.5个紫禁城。

圆明园的修建历经清代最鼎盛的康雍乾三朝才全部修建完成。由于历时较长,所以修建圆明园的总费用并未有确切的统计。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其他细节中看出修建圆明园所需财力、资源的宏大。

当年慈禧挪用北洋海军军费260万两在清漪园基础之上修建颐和园还被指责影响到甲午战争进程,劳民伤财,祸国殃民。而如果百度的数据是对的,那么乾隆朝修建清漪园的费用是480余万两。这两个数字是啥意思呢?以重修颐和园的1894年为例,当年国家财政收入是8103万3540两白银。挪用军费260万两,如果都计入1894年的话,占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3.21%。清漪园是乾隆29年(1764年)建成的,以其相邻的乾隆三十一年财政收入来看,当年财政收入4858万两,修建清漪园占一年财政收入的9.9%左右。当然从这两个费用也可以看出的事实是颐和园只不过是清漪园的缩水版。史实也确实如此,道光朝后,国家经费紧张,就已经开始裁撤清漪园在内的三山五园陈设,修建颐和园时已经无力重现清漪园的建制了。

但是即使如此,我们如果简单的比例来计算。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1-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567亿元。如果按修建颐和园来算,3.21%就是5539.4亿元!按照修建清漪园的9.9%来算,就需要17084亿元!但这都只是清漪园和颐和园,还不是规模远超它们的圆明园!

圆明园呢?在圆明园被劫掠毁坏后,清政府曾试图逐步重新修建圆明园,在光绪22年(1896年)修缮圆明园四十景之外的双鹤斋、紫碧山房、课农轩就花费了4.15万两白银,差不多相当于当时一年财政收入的万分之五,还是折合2017年财政收入的话就基本相当于88.4亿元。

这样对比所谓一比一比例重修的300亿元和花费6亿元一比一比例的十八景来说。是不是一笔巨款呢?

所以我一直认为,什么是皇家气度?皇家气度是咱们普通的民营企业就能比肩的么?如果这么容易就能比肩,人家还当什么皇上啊。


另外再陈词滥调一下再:用世界第二甚至更低的身段去想康雍乾是有问题的。


以前的一个回答也提到过,根据保罗·贝罗克在《1750-1980国际工业化水平》一书中的估算,清代在鸦片战争前10年也就是1830年仍占世界GDP29%的份额。要知道,2017年我们全国GDP才占到全球份额的15%左右。更不要提恢复到康雍乾三朝的状况了。因此在那样鼎盛的情况下,历经三朝才修建完毕的圆明园,要花多少钱才能原样重建呢?


而且我们上文叨叨叨说了半天的,才仅仅是建造费用,还没有算任何的陈设……


所以,我们是不可能重建一个圆明园的。

就说到这里吧,吃饭去了~

4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艺术价值极高。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群。园内还收藏了极为丰富的举国珍宝、稀世文物,堪称是东方文化艺术宝库。
然而却被八国联军的一把火毁于一旦。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宝11天,并纵火焚毁三天三夜。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如此雄伟的中华民族文化园林想要重建,谈何容易。
一,首先修建的耗资金巨大,国民无法承担。据历史学家不完全统计,修建圆明园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总共耗时30年,每年大约52万白银 共=30*52=1560万白银。按照购买力折算,每升最优质的大米价格在10余文(1两银子等于1000文),也就是一两银子就相当于现在的321元,相当于现在的50万亿。中国现在一年GDP才多少,82.71万亿元(2017年)。还有里面多少是房地产贡献的。

二,历史上圆明园占地面积高达5200余亩,方圆20里。这么大的一块地方,而目前中国地产兴邦的思想严重,按照北京目前的房价水平来说,北京政府估计很难答应耗费这么大的一片土地修建这样的园林,也许房地产方面的经济收益价值更高。

三,这么大的一个园林修好了,总不能空荡荡吧。好比你家装修好了,总不能没有家具吧。那么偌大的问题来了,去哪里找回这么多文物填补展示呢?北京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还是当年八国联军的博物馆?骚年别太单纯了,既然人家想从你家抢走东西,就别想着他那么高尚,良心发现自动还回来!5000亩园林中国得多少博物馆的文物来填补,广州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能答应吗?

四,民族情感方面。好比一个人好比伤口好了,你还把伤疤给抹掉,多年以后他还记得当年的痛苦吗?把圆明园修好了,多年以后,我们的民族后代还能记得当年列强给我们国家留下的伤害吗?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都沉没在抗日神剧的欢喜中,几个真正理解帝国主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伤害呢?

总之二妹觉得,现在重建圆明园起码各种条件不合适。

于情上,会让民族沉没于繁荣太平盛世的感觉之中,忘记了帝国主义曾经对我们的伤害,忘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不要以为几首航母了,就天下太平,地球就朝着我们转了,美帝正在虎视眈眈着盯着我们。

于理上,耗费如此巨大的物力,修建这么一个园子,百姓进去还要收钱,国民答应吗?说句不好听的话,劳民伤财。所以,那些建议修园子的专家叫兽,你们站着说话不腰疼。


喜欢听二妹唠叨的朋友,点击右上角关注一下哦。小妹会多多给你带来快乐的!

5

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体现着中国数千年的优秀园林艺术,集宫廷建筑的华美、江南水乡的婉约和欧式风格的精致于一身,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件瑰宝,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誉之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只可惜清朝末期朝廷腐朽无能,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劫掠一空,并付之一炬,只剩下遗址。现代人为其惋惜的同时,也有许多人会问,为什么不重新修建圆明园呢?

《孟子》中有言:“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那一句我们熟知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是笔者要说的不重建圆明园的原因之一,且是最重要的。如今的世界总体处在一个和平年代,而我们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过不懈的努力,已经跻身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军事、科技都有了质一般的飞跃。不过正所谓是只有铭记历史,才能面向未来,十九世纪的那段被侵略的历史,带着无数中华子女的血与泪,用沉痛的教训告诉后世子孙一个事实: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变得强大,别人才会尊重你。而圆明园满目疮痍的遗址便是在用沉默却不容忽视的方式,提醒着我们那段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每每看见或是想起,都能够回忆起那段历史,激励着我们更加奋发向上,正如那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虽然所处太平年代,但我们要铭记历史,培养忧患意识,国家才能长盛不衰,这便是不重新修建圆明园的主要原因了。

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其园林本身就是一件艺术瑰宝,更不用提原先里面的那些奇珍异宝了,而这些奇珍异宝在那时被劫掠一空,大多流落在国外。其中我们熟知的十二生肖兽首如今也仅有八尊回归了中国,其余四尊仍是下落不明,所以说圆明园里面的奇珍异宝具有不可复制性,就算是重建了圆明园,里面的奇珍异宝也不可能一五一十的还原,也就是说即便重建圆明园也不再是原来那个圆明园了,既然如此还不如留下遗迹当做历史教训,教育后来人。

再有一点就是,想要重建圆明园的话,其规模之大和园林特色等等因素决定了重建的成本会极其高昂,是一笔十分庞大的的财政支出。若是重新修建圆明园难免要大兴土木,国家要投入大笔钱财不说,最重要的是即便重建了圆明园,也很难恢复原貌,并且原来的遗迹便会彻底消失了,而且新建的圆明园劳民伤财且实用价值不大,远不及遗迹来的有意义,这也是不重新修建圆明园的原因之一了。

圆明园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件瑰宝,集古今中外园林艺术之大成,它的毁灭是全人类的损失,而它的遗址却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向上,正所谓是“少年强则中国强”新的一代人在开拓创新的同时,更要铭记历史,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在未来变得更加强大。

6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要分是满清时期不重建,还是今天不重建。

满清时期不重建,原因很简单,没钱。

大家不要以为修建一座宫殿花不了几个钱。

在古代,缺乏大型施工机械,完全依靠人力修建。同时,古代也没有今天相对廉价的建筑材料,比如水泥之类,宫殿需要最优质的木材、石料,都必须千里迢迢从远处运来,光是运费就惊人了。

所以,修建哪怕返修宫殿都是要耗费巨资的。

圆明园被一把火烧了以后,当时满清财政已经陷入困境。除了背负巨额赔款以外,还要拿出巨额军费对付洋人以及国内的太平军、捻军、西北回乱、新疆阿古伯、云南杜文秀等叛乱力量。

这些都是巨额的开销。仅仅左宗棠剿灭新疆的阿古伯,就花费了几千万两白银巨款。左宗棠出面向洋商借款1375万两,另向华商借款846万两,这就有2000多万两了。

此时国家经费捉襟见肘,慈禧后来修复最喜欢的颐和园,也是偷偷挪用了北洋海军衙门的800万两白银的军费,这才搞定。

而就是因为慈禧的挪用,导致北洋水师多年没有购买一艘新式军舰,连更换一批速射炮的60万两白银也拿不出,最终在黄海海战惨败。

颐和园仅仅是修缮,其实花钱还是有限的。

而圆明园早就一把火烧光了,等于从0开始重建,这得花多少钱?慈禧无论如何也拿不出来。

至于后来的人不修,原因如下:

一是没有这个必要,毕竟北京的古代宫殿也很多了,保留紫禁城和颐和园就足够了。

二是圆明园是百年国耻的最好表现,保留这些残骸有利于警示后人。

三是重建圆明园也是一笔巨资,这笔钱谁来出?

7

圆明园分别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和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两度被外国侵略者焚烧和抢劫。现在的圆明园已经是个废墟,成了文化遗产。(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019年5月10日,国家启动圆明园出土文物修复工程——修复1860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圆明园被焚烧的时间:1860年。圆明园修复科学家,将对遗址出土的10万多片瓷器碎片、石刻等文物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会向公众展示。


其实,到底修不修复圆明园,一直是“修复派”和“不修派”之间的较量。这个话题炒得最热的时候有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是在2007年圆明园建园300周年;第二个就是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突遇大火。

(巴黎圣母院火灾)

2007年,在圆明园建园300周年之际,国家开了一个纪念圆明园的学术会议。在会议上,修复圆明园的议题被顺势提出,并且迅速得到了社会响应。


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塔楼起火,很多人由此联想到1860年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修复圆明园又一次展现在人们心中。


随后法国宣布修复巴黎圣母院,向全世界征集修复捐款。修复圆明园的想法,又一次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圆明园大水法复原图)


“修复派”是怎么想的?


圆明园占地5200亩,方圆20里,如今只它是个遗址。如果重新修建圆明园,古城、阁楼、园林、大水法、以及圆明园40景等等,都可以重现天日!


这样圆明园将会以第三产业“旅游业”的形式重新对外开放,效果可想而知。


比如,大同市就修复了古城墙,横店影视城修建了“圆明园”。


(圆明园现状)


“不修复派”:它的存在,作用仅此一个:就是永远警示中国人“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圆明园的毁灭,见证了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发展,就应该让中华后人们铭记这段历史,圆明园遗址的教育意义远远大于它修复后带来的效应。


圆明园遗址对于我们研究社会变迁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它的存在,只有一个:就是永远警示中国人“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综上所述,小编我觉得不用修复圆明园,它的屈辱史,它的警示教育意义永远大于修复圆明园所带来的欣赏效应。

你们觉得修还是不修?欢迎评论。

我是【搞史人】,欢迎关注。

8

我是文史工作坊,我来回答。笔者认为不重新修圆明园基于以下因素。

历史的记忆不可以抹去。就像中国为什么不更改国歌一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和我们当代人的情景相符吗?那为什么不更改呢?这就是原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强盗行径世界人民有目共睹,残破的圆明园放在那里就是一种警示,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段历史。

修圆明园成本很高。国家现在大力进行经济现代化建设,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政府支出需要花费的地方太多了,重修圆明园兴师动众不说,而且重修的过程难免也会伤及历史遗迹。再说投入再多的钱也不可能恢复到原始之样貌,大量珍贵的国宝流亡海外,不如保存成历史课本上的那段美好比较好。

“假”圆明园的存在。实际上,不重修圆明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横店影视城已经有圆明园,当然这是一个冒牌货。笔者大学毕业时曾经去横店影视城那边玩了几天,里面新圆明园、新长春园、新绮春园、新畅春园,还配有最新的高科技技术游玩措施,真的特别赞。这样一个美好的赝品的存在,我想重修圆明园可能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喜欢请关注作者,谢谢!

9

照说这是个老话题了,但近年来鲜有人提起,似乎“不该重建”已成为多数“专家”的共识。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该不该重新检视下那些反对意见,看看它们到底站不站得住脚?

我们来一一分析下反对的主要理由:

  一曰“劳民伤财”。

  这个提法在十几年前也许还情有可原的。现在还提这样的理由,只会让人笑掉大牙。这点小钱,民间资本都能干(但我反对由民间资本来干,这个后面再说),更别提国家资本了。至于说经济效益,不用多么精明也看得清吧。我赞成重建,绝不是从经济效益上考虑的。但偏偏就有些“有识之士”拿经济效益说事。那就不能不算算账,到底怎么个“劳民伤财”法。

二曰“假古董”,不符合文物保护。

  我原来听到这个也觉得挺有道理的,现在想想不过是被这些个伪专家们洗了脑。什么叫“假古董”?无中生有的才叫假古董。圆明园有当时留下的详细绘图,在原来的地址,用和当时一样的材料和工艺,将这顶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皇冠原汁原味地展现在世人面前。那欧洲绝大多数古迹都是假古董!

  是真是假,你只须问一问,你现在看到的,和当年乾隆看到的一样吗?我相信按照我们现在所掌握的信息和技术,完全可以做到非常贴近于原貌。世界上很多古迹(比如说所谓的世界七大奇迹)之所以不能重建,是因为人们根本就不知道它原来是什么样子的。但圆明园和它们不一样!

三曰“保留残迹可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数这个理由最荒唐!重建了大家就不知道它曾经被英法联军烧毁过?其实,只有亲眼见到圆明园的壮观和美丽,才能更切身地体会到我们百年前所遭受的屈辱,更深刻地领悟到我们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复兴之路的坎坷艰辛。难道不是吗?

  还有什么鼓吹“残缺美”的,我都懒得再驳了。

  总而言之,当初占据主流的反对重建圆明园的意见。今天重新审视起来,没有一条真正站得住脚。重建圆明园的积极意义那就太多了。说起来太长,我不是专研究这个的,容有空再细说吧。但是我只想强调一点,我认为这件事一定要由国家牵头来做,而不能搞成个旅游开发项目。否则不能保证原汁原味,贻害子孙万代,不可不慎。

小伙伴们你们觉得圆明园可以重建吗?评论区里讨论起来吧

请关注我一下,谢谢



10

其一,在上世纪伊始,横遭八国联军洗劫的圆明园曾被称为"万园之园";可谓雕梁画栋,曲径通幽;楼台鳞次栉比,亭榭巧夺天工,奇珍星罗棋布,异宝不可胜数;曾几何时,清末的慈禧王朝极尽骄奢浮华之能事,为自身私欲享乐计,将此园构造成为当时享誉世界的著名建筑群之一;从另一角度看,它也是我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高度结晶,艺术价值颇高,若想复原谈何容易?其二,而今即使我们的综合国力已空前强大,但与其恢复投入繁杂,耗资巨大的这座经典游园,倒不如把大量资金应用于我们的国防科技建设上;因为全球依然风云变幻,我们仍需居安思危;例如:多造几艘核动力航母,为强我海军,壮我国魂,早日实现"深蓝之梦"奠定最牢固的基础,这样更有积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针对性;其三,事实上,圆明园遗址已然成为一种精神层面的象征和时代的警示符号,它承载着饱经忧患中华民族那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历程,是一份无声的血泪控诉,"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