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来说,是襄垣王朱成鍨,享寿九十一岁。

明朝皇帝的寿命并不算高,以实岁计,16位皇帝中只有明太祖朱元璋一个攻破七十大关,享寿70岁;超过六十的也有明成祖朱棣(64岁)和明世宗朱厚熜(60岁);超过五十的只有明神宗朱翊钧(57岁);超过四十的有明仁宗朱高炽(47岁)、明宪宗朱见深(40岁);超过三十的有明宣宗朱瞻基(38岁)、明英宗朱祁镇(37岁)、明孝宗朱佑樘(35岁)、明武宗朱厚照(30岁)、明穆宗朱载垕(35岁)、明光宗朱常洛(38岁)、明思宗朱由检(33岁);三十以下的有明惠帝朱允炆(25岁)、明代宗朱祁钰(29岁)、明熹宗朱由校(22岁)。

三国时期的刘备说过“人五十不称夭”,这是建立在东汉诸多皇帝连十岁都挺不过的基础上,放到一千多年后的明朝,明朝皇帝却只有四人不称夭,的确不能说长寿。

把眼光往下放,皇子身份的藩王中,长寿者也不多,主要以四位超过七十岁者为最,分别是代简王朱桂、宁献王朱权、岷庄王朱楩和襄宪王朱瞻墡。

朱桂和朱权都是朱元璋的儿子,又同为九大塞王,因此在明惠帝和明成祖主导到了两次削藩都受到了重点照顾,成为大明养猪场的第一代猪苗,尽管两人曾经都是威震边疆的名将。

这两位王爷也想得开,当猪就当猪吧,没有权力我就用寿命熬过你,最终朱桂活了72岁,朱权活了70岁。

朱楩也是朱元璋的儿子,单独列出来只因他的就藩历程太过曲折。一开始朱元璋将他封在岷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岷县,因为年幼没有就藩。等他长大后,朱元璋为了安抚刚占领的云南,直接将他的封地从大西北迁到大西南。

问题是云南可不是无“主”之地,朱元璋的养子沐英的家族事实上就充当了云南的镇守藩王,朱楩一来,对沐氏家族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所以朱元璋死后不久,西平侯沐晟(沐英之子)就给明惠帝打小报告,正中皇帝下怀,朱楩被当作典型废为庶人,改居漳州。

明成祖夺取帝位后,为了安抚诸王,恢复了朱楩的亲王身份,但明成祖也是要削藩的啊,于是沐晟又一封小报告打上去,朱楩再次罢免,之后虽短暂恢复,但很快又被罢免,连护卫也一同被削。

明仁宗继位后,将这位叔叔移居武冈,在州府里面寄居了很多年,才被允许建立自己的王府。

尽管遭受如此多的打击,朱楩还是努力向老父亲看齐,活到了71岁。

朱瞻墡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五子,明宣宗朱瞻基同母弟。由于机缘巧合,他被称为“离皇位最近的王爷”,但事实上,所谓的“近”都只是假象,一旦他敢表现出异心,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但通过这些“考验”,皇帝们对这位弟弟(叔叔、叔祖)都表现了足够的尊崇,使得朱瞻墡可以一直活到72岁,几乎是哥哥朱瞻基的两倍。

最后要说的就是有明一代最能活的藩王——朱成鍨。

朱成鍨是朱桂的曾孙,为第三代、第四位襄垣王,在位八十四年,享年91岁。

史书关于他的记载,除了身份、袭封、去世以外,剩下的就只有“子聪瀺封长子,卒。瀺子俊渠封长孙,卒。

曾长孙充煌好不容易熬到朱成鍨去世,总算是有机会当王爷了,可朝廷上的大臣不知哪根筋错了,认为朱成鍨的老爹只是庶子,是因为嫡兄犯法废爵才得以继承,弟冒兄爵,不当继承,于是朱充煌只能当辅国中尉。

最佳贡献者
2

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在天下初定之后,决定效仿历代王朝,分封诸子建藩就国,以护佑大明皇室。他总结了宋元两朝兴衰治乱的情况后,得出自己的经验,提出“宋元败亡、在于主弱臣强,宗室无力;我朝当引以为鉴,广建宗藩,以卫社稷”。以此作为自己大封亲藩的理由和依据。

太祖建藩前,考虑到汉晋王朝宗室裂土建国、自立于外、诸藩王在封国内权势滔天、专制一方,最终导致威胁朝廷中枢、乃至野心膨胀后举兵作乱的教训,所以制定了一套有别于汉唐宋元诸代的宗藩制度,并亲自编写了《皇明祖训》一书,作为宗藩亲王们的行为准则,明发诏令,让自己的后世子孙都要以其中的祖训作为自己平日里的言行规范,不得有违。

明朝宗藩制度,主要是“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世袭罔替、禁绝四民之业”。即各藩王就封而不授实际疆土,有国而不领民政大权,地位尊崇,百官敬服,但不得无故结交地方官员。藩王爵位世袭,其余支派子孙按代降袭,所有宗室人等,终生不得从事士农工商之业。

有明一代,自洪武三年(1370年)太祖第一次建藩、将自己的十个儿子册立为亲王开始,至崇祯十五年(1642年)思宗册立第四子朱慈炤为永王结束,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十七朝,大明合计册立亲王八十五位(指首封亲王、不包括承袭王爵者),其中实封六十四位、追封二十一位。另有靖江王一位(太祖长兄后裔)。润怀王朱文圭(懿文太子次子)、陈闵王朱聿觨(隆武帝之弟)的亲王爵位追封在南明弘光、隆武时,不计入追封亲王位数。

在实封的六十四位亲王中,燕王朱棣、郕王朱祁钰、沂王朱见濬(见深)、兴王(世子)朱厚熜、裕王朱载坖、信王朱由检六人继位为帝,成为帝系,自亲藩中移除。

余下的五十八位亲王,因为早夭、无子、不屈自尽、因事犯法被废、举兵造反被废、袭封后裔造反或犯法被废等原因,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大明朝廷覆灭于李自成起义军、崇祯帝自缢殉国时,已经先后有二十七位亲藩除封、另有两位亲王未就藩(思宗第三子定王、第四子永王)。实际在位亲王二十九位,另靖江王一位。

此外,各亲藩位下,经过或长或短的繁衍生息、瓜绵椒衍,又先后分封郡王九百二十四位,其中也有无子除封或者犯法被废、以及承袭亲藩升为亲王的。至明末,尚存郡王约六百位,广义上,这六百位郡王也能被称为大明藩王。这些郡王连同三十位亲王(含靖江王),就是大明亲藩的绝大多数成员。

大明历代首封皇子亲王中,最高寿前三位是:

一、太祖第十三子代简王朱桂,生于洪武七年(1374年),薨于正统十一年(1446年),年七十三。

二、仁宗第五子襄宪王朱瞻墡,生于永乐四年(1406年),薨于成化十四年(1478年),年七十三。(比叔祖代简王朱桂在世时间少六个月)。

三、英宗第七子吉简王朱见浚,生于景泰七年(1456年),薨于嘉靖六年(1527年),年七十二。

而袭封诸亲王中,最高寿前三位是:

一、太祖第二十一子渖简王朱模之孙、渖藩第三代亲王——渖庄王朱幼?,生于宣德七年(1432年),薨于正德十一年(1516年),年八十五。

二、太祖第十四子肃庄王朱楧曾孙、肃藩第四代亲王——肃恭王朱贡錝,生于景泰七年(1456年),薨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年八十一。

三、宪宗第六子益端王朱祐槟次子、益藩第三代亲王——益恭王朱厚炫,生于弘治十三年(1500年),薨于万历五年(1577年),年七十八。

另有太祖第十子鲁荒王朱檀之子、鲁藩第二代亲王——鲁靖王朱肇煇,生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薨于成化二年(1466年),年七十七(按月份算,只比益恭王朱厚炫少在世不到半年而已。)

各府郡王,因为数量繁多、查询不易,所以不再区分首封和承袭者,一并列出,其中最高寿者分别为:

一、太祖第十三子代简王朱桂曾孙、代藩第四代襄垣王朱成鍨,生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薨于隆庆二年(1568),年九十二。这是有明一代,所有藩王中最长寿者。

二、太祖第五子周定王朱橚第四子周简王朱有爝玄孙、周藩第四代鄢陵王(鄢陵恭昭王)朱睦枸,生于成化四年(1468),薨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年九十。

此外,思宗第四子永王朱慈炤,生于崇祯五年(1632年),幼年时遭遇国破家亡,一生历经风霜、漂泊于四方。明亡后,十三岁的朱慈炤化名王士元,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却奇迹般地躲过了诸多危难艰险,总算平安的活到了康熙年间,还娶妻生子,并纳一妾,先后生了六子三女,还有了一个孙子,大致算是子孙满堂了。但是就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隐姓埋名了五十多年的朱慈炤还是被清朝官府寻迹而至,最终被捕。康熙帝得知朱慈炤被抓后,下诏:“其虽无谋反事,但朱家父子不可有。”这样,前明皇子、永王朱慈炤和他成为平民后所生的子孙都被清朝处死。这一年,朱慈炤七十七岁,从血缘上来说,他也是明朝首封皇子亲王中,最为长寿者,但是这已经没有意义了。

3

襄宪王朱瞻墡,明仁宗朱高炽第五子,同时又是明宣宗朱瞻基的胞弟,二人均为张皇后所生的嫡子。

朱瞻墡的传奇之处在于,他堪称"明朝离皇位最近的王爷",曾先后3次被传为皇位继承人,虽然最终失之交臂,但难得的是,他竟能在流言蜚语中得以保全自己,历经7朝而不衰,最终以73岁高寿善终。

明成祖朱棣驾崩之后,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仁宗登基之际,在立嫡长子朱瞻基为太子的同时 ,将其他8个儿子封为藩王。皇四子朱瞻垠已故,所以被封王的是8个儿子其中,朱瞻墡先就藩长沙府(宣德四年),后徙河北襄阳(正统元年),人称襄王,因死后谥号为"宪",史称明襄宪王。 (出自《明史·卷一百十九·列传第七》: 襄宪王瞻墡,仁宗第五子。永乐二十二年封。庄警有令誉。宣德四年就籓长沙。正统元年徙襄阳。)

对于朱瞻墡来说,皇位曾经触手可及。先来说说他3次与皇位擦肩而过的经历。

4

印象中明朝的皇室寿命都不太长,过60的都少,不过也不是绝对,朱元璋第13子代王朱桂这一支,就有几个寿命悠久的,而且朱桂也是朱元璋20多个儿子里活的最久的,享年73岁。

大同九龙壁,为朱元璋13子代王朱桂府前琉璃照壁。

代王朱桂,封地大同,除长子朱逊煓袭封代王外,其他儿子均封郡王,封地在山西境内,有泽州、绛州、潞州、蒲州等。永乐22年,也就是公元1424年,5子朱逊燂封襄垣郡王,封地蒲州,今天山西永济市。

明朝诸王后代取名字,均按照“逊仕成聪俊”顺序起,还要按“火土金水木”顺序带一偏旁的字,所以诸王后代一看名字就知道世系辈分。

朱逊燂的长子朱仕垝本来袭封襄垣郡王,因为犯了十恶,这支全被贬为庶人,由次子朱仕坯袭封襄垣郡王,这老头非常扛活,享年91岁。而朱仕坯嫡长子朱成鍨更扛活,他是成化21年袭封襄垣郡王,在位年数从1485-1568年,在位八十四年,享年92岁,这可能是明宗室活得最久的。

图为蒲州古城遗址。

朱成鍨将襄垣郡王传给了儿子朱聪瀺,再传给孙子朱俊渠,到曾孙朱充煌时,隆庆帝说他们家当年是弟弟朱仕坯陷害哥哥朱仕垝,抢了他的爵位,不准袭封,于是襄垣国除,但别城蒲州一直都是北方重镇,直到上个世纪因建黄河三门峡水库,蒲州古城划为库区,居民全迁,现蒲州古城只剩残垣断壁。

5

谢邀。这个问题有些难,明朝的宗室人数实在太多了。哪怕范围缩小到藩王,依然还有众多的亲王和郡王。

从目前网上查到的资料来看,亲王之中最长寿的应该出现在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一子沈王朱模那一脉。具体来说,是沈藩第三代沈王朱幼?。

朱幼?去世于正德十一年,我查了一下《明武宗实录》,原文是这样的。

(正德十一年秋七月乙未)沈王幼(?)薨。王,康王第二子,母妃韩氏。宣德壬午生,正统丁卯封世子,天顺己卯袭封。至是薨,年五十有五。讣闻,辍朝三日。遣官祭葬如制,谥曰庄。(《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三十九》)

但是貌似明世宗为他堂兄编的实录实在太不用心,这短短一段话,就出现了许多错误。

首先宣德年间没有壬午年,比较接近的是宣德七年(壬子年公元1432年)和宣德元年(丙午年公元1426年)。正德十一年是公元1516年,如果按照朱幼?出生于宣德元年,那他享寿91岁。如果按其出生于宣德七年,那就是享寿85岁,反正绝对不会是实录中记载的55岁。另外朱幼?天顺己卯袭封,也就是天顺三年袭封沈王。这一点是没错的,我们可以在《明英宗实录》中进行验证。

(天顺三年七月戊子,遣修武伯沈煜为正使,给事中王俨为副使。)持节册封沈世子幼?为沈王,及进封妃赵氏为沈王妃。(《明英宗实录卷三百五》)

对于沈庄王朱幼?确切的出生年月,《三晋石刻大全》一书中收录了沈庄王圹志,但很遗憾没能在网上查到原文。但无论朱幼?是85岁还是91岁,都已经是明代亲王中最长寿之人了。

至于郡王,由于人数实在太多,限于精力,就不一一查证了。

6

我是南岭说史,以下是我的回答:



明朝的皇帝,寿命长的没有几位,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超过了60岁,嘉靖帝朱厚熜勉强60岁,明仁宗朱高炽47岁,明神宗朱翊钧差一点60,58岁。

其他的皇帝,多是三十到四十岁不等,早早的去世,最惨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只有23岁。

另外,在各个版本之中,有说法建文帝朱允炆超过了九十岁,如果是真的,应该是古代帝王之中,最长寿的了,虽然他只做了四年皇帝。

在明朝做藩王,没有皇帝那么“辛苦”,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可以“为所欲为”,因此高寿的藩王其实挺多的,寿命最长的甚至超过90岁。

以下是笔者在一篇文章中的大致统计:

肃恭王朱贡錝,在位五十年,享年八十岁,为历代肃王之最;

沈庄王朱幼?,在位五十八年,享年八十六岁,历代沈王之最;

益恭王厚炫,在位二十年,享年八十二岁,历代益王之最。

晋庄王朱钟铉七十五,在王位六十一年,享年七十五岁,为历代晋王之最,死后曾孙继位;

鲁靖王朱肇煇,在王位六十四年,年七十九,为历代鲁王之最;

鲁庄王朱阳铸,在位四十八年,年七十七,其长子当漎、长孙健杙均已先卒,由其曾孙朱观袭封;

代简王朱桂, 在位五十五年,享年七十三岁;



宁献王朱权,在位五十年,享年七十一岁;

宁靖王朱奠培,在位四十三年,年七十四;

岷庄王朱楩,朱元璋最长寿的儿子之一,在位六十年,年七十三;

唐敬王朱宇温,在位三十五年,年七十六,其后裔朱聿键登基后,上尊谥曰惠皇帝;

襄宪王朱瞻善,在位五十四年,年七十三;

德庄王朱见潾,在王位六十一年,年七十;

衡庄王朱厚燆,在位三十二年,年七十一;

鄢陵恭昭王朱睦枸,在位十六年,年九十;

襄坦安惠王朱仕坯,在位年数不详,年九十一;

代府襄垣王朱成鍨,在位八十四年,年九十二。


亲王寿过八十者,肃恭王贡钅宗八十,渖庄王幼学八十六,益恭王厚炫八十二。

若过七十者,则晋庄王钟铉七十五,鲁靖王七十九,庄王阳铸七十六,代简王桂七十三,宁献王权七十一,靖王奠培七十四,岷庄王便七十三,唐敬王宇温七十六,襄宪王瞻善七十三,康王七十六,德庄王七十,衡庄王厚乔七十一。--《皇明盛事述》

除以上之外,超过七十八十的藩王,郡王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而言之,明朝的藩王最长寿的有过九十岁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有所帮助。喜欢就点个关注吧,谢谢。

7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活的最长的皇帝,活了71岁,而且,他的子嗣很旺,共有26个儿子,这些儿子后来又繁衍成百万之多之多的明朝宗室子弟,而明朝的藩王之中最长寿的当属代府襄垣王朱成鍨,活了整整92岁,他是代王朱桂的后代。

明朝的皇帝普遍不高寿,太祖朱元璋是唯一一个活到70岁以上的皇帝,明朝的皇帝大都没有继承朱元璋的高寿基因,除了成祖朱棣和世宗朱厚熜或过60岁,还有在位时间最长的神宗朱翊钧或了58岁,其他皇帝大都只活到三、十四岁,其中寿命最短的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仅仅才活了23岁。但是在藩王之中,高寿的王爷却不少,六七十岁的较普遍,八十岁以上的也不不罕见。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明初北边的蒙古威胁还未完全解除,天下虽粗定但仍存在隐患,为了稳固江山,强化中央集权,朱元璋不顾群臣反对坚持恢复藩王分封制度,在全国各地分封了包括自己二十五个儿子(第二十六子朱楠早夭,未实封)以及侄孙朱守谦共二十六个王,其中包括燕王、代王、宁王在内的九王负有御边守土之责,地位权力在其他诸王之上,这些塞王主持地方军务,可以节制军队召命地方官。藩王权力过大给继位的建文帝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于是着手削藩,经过靖难之役燕王朱棣顺利夺权,深感藩王势大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为了强化中央集权,规定了藩王不得干涉地方政治军事事务,不得擅自离开封地,结交地方官员,由此形成“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局面。

成祖虽然没有废藩,但经过他对藩王制度的改革,明朝的藩王早已经成了无权无势,依赖于国家供养的寄生虫。这些藩王再也不必为国事分担责任,日子清闲下来的同时,更多的时间用来生儿育女,经明初二十六个藩王而繁衍下来的宗室子弟,到了明末人数竟达百万之多,这么多张嘴要依赖国家供养,这对于明朝的财政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也有人说明朝后期的衰弱有很大原因就是这些整天无所事事犹如寄生虫的宗室子弟生生把大明王朝吃垮了。

比起整日为国事操劳,生活作息不规律的皇帝,藩王们因为“食禄而不治事”,只需在封地安分守己,便可终老一生,无论身体、心理上,都要好过皇帝。也因此,在明代的藩王中,高寿的王爷并不在少数。

笔者查阅资料,发现了不少在位时间长,寿命同样很长的藩王:

肃恭王朱贡錝,在位五十年,享年八十岁,为历代肃王之最;沈庄王朱幼?,在位五十八年,享年八十六岁,为历代沈王之最;益恭王厚炫,在位二十年,享年八十二岁,为历代益王之最。这几位都是活到了八十岁以上的藩王,但这还不算明代藩王的最高寿,在所有藩王里面,还有一位寿命超过九十岁的藩王。

这就是代府襄垣王朱成鍨,朱成鍨的先祖是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分藩大同府。代王朱桂共有子11人,其中第五子朱逊燂被封为襄垣郡王,传至第四代襄垣安惠王朱仕坯,有嫡长子朱成鍨,生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袭封襄垣郡王,在位时间长达八十四年,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病逝,活了整整九十二岁。

襄垣王朱成鍨创下了两个之最,他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王爷,共达八十四年;他还是明朝寿命最长的王爷,共活了九十二岁。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袭封襄垣郡王,到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病逝,一生共经历成化、弘治、正德、嘉庆、隆庆五朝,熬死了四位皇帝,其中的世宗嘉靖皇帝还是明朝在位第二长的皇帝(45年)。在寿命普遍不高的古代,襄垣王朱成鍨居然活到了九十二岁,实在是属罕见之事,他到底有何长寿秘诀今人已不知,但从明代高寿王爷颇为常见来看,明代王爷的日子想必过的是非常悠哉清闲的。

8

这位藩王就是明朝的朱钟铉。他的命很好,自己的母亲出生不高,但还是被藩王看中,选做了妾氏。因为藩王的正妻肚子不争气,没有生下男孩,只是生了两个女孩。所以朱钟铉在朱家的地位一直很高,一直享有一个嫡子的荣耀,后来也理所应当的继承了藩王的位子。

朱钟铉特别喜欢小孩,平时闲下来的时候,都会陪着儿子写字看书,教给他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因为自己就是庶出的,所以他对自己的孩子的一视同仁,没有丝毫偏心,甚至有时候对庶出的孩子比嫡出的还要好。朱钟铉在十五岁那年,得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既是个男孩,又是正妻所生,所以堂堂正正的封了他为世子,可是谁知,造化弄人。

朱钟铉的大儿子朱表荣命并不好,这边刚封了世子之位,竟然又突然因病去世。朱钟铉很伤心,一个人在儿子的灵堂呆了一夜,第二天看到他,头发竟白了一半。在朱表荣离开后,朱钟铉把自己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了孙子朱奇源身上,希望他将来能继承藩王之位。但事实就是如此冷酷,孙子朱奇源没能撑到自己继承藩王的那天,就率先离开了。

孙子朱奇源离开后,朱钟铉彻底崩溃了,他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命太硬,才先后克死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后来这个藩王之位是由朱钟铉的曾孙来继承的,也算后继有人。朱钟铉活了七十五离世,算是历史上比较长命的藩王了。

9

明朝最长寿藩王是宁王朱权,15岁守关,历经6个皇帝,71岁善终。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在朱元璋分封天下时,把各个儿子镇守四方,希望朱家的天下可以稳固,虽然藩王名义上没有兵权,但是可以养兵,这也为后世埋下了隐患。

在朱元璋儿子中,实力最强的就是朱棣,但是也有几个边关王实力也不可小视。其中一个封王就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13岁时就被封为宁王,15岁就到大宁城守关。

在朱元璋死后,建文帝就想削藩,但是由于太过急于求成,引起了诸王的不满,当时最先谋反的就是朱棣。那时朱棣的实力完全不输给自己的侄子,但是名不正言不顺,很可能兵败被杀,但是他转念一想,不谋反也不一定能活,不如就反了。

朱棣反了以后,建文帝就让宁王表态是帮哥哥还是帮侄子,朱权当时也很矛盾,但是就在他矛盾之时,建文帝下令削掉他的三卫。这一做法刺激到了宁王,于是朱棣便设计把宁王骗到了北平与他一起谋反。

朱棣还答应他事成之后,天下一人一半,其实都是骗朱权。在朱棣当上皇帝后,不仅没有给朱权一半天下,反而把他软禁在南京。他在南京过得实在压抑,就上书请求返回封地,朱棣没有同意。朱权就说想去苏州、杭州,朱棣还是没有同意,后来把朱权派到了南昌。到了南昌以后,朱权过着低调的生活且不问政治,但是既使这样,还是被人举报说他要谋反。后来朱棣派人调查,发现朱权在家天天看书写字,根本没有谋反的意思,也幸好朱权没有异象,不然命就没了。

朱棣死后,朱权以为可以再要块封地,但是他的侄子朱高炽很不高兴,认为南昌就是他的封地。朱权连忙谢罪,从此就在南昌修身养性,并且参与了编史,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宝贵遗产。

1448年,朱权去世,享年71岁,也算是善终了。他历经明朝六位皇帝,熬死了朱棣,朱棣的儿子、孙子,直到朱棣重孙时才去世,这位宁王可以算是人生赢家了。




10

明朝作为汉人掌权的最后一个朝代一直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关注。至于对于朱元璋杯酒尽良弓藏的行为后市也是褒贬不一。刘伯温最后的病死是不是朱元璋做的,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人,地位也相当显赫,最后主动示弱而得到了善终。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在朱元璋分封天下时,把各个儿子镇守四方,希望朱家的天下可以稳固,虽然藩王名义上没有兵权,但是可以养兵,这也为后世埋下了隐患。

在朱元璋儿子中,实力最强的就是朱棣,但是也有几个边关王实力也不可小视。其中一个封王就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13岁时就被封为宁王,15岁就到大宁城守关。

在朱元璋死后,建文帝就想削藩,但是由于太过急于求成,引起了诸王的不满,当时最先谋反的就是朱棣。那时朱棣的实力完全不输给自己的侄子,但是名不正言不顺,很可能兵败被杀,但是他转念一想,不谋反也不一定能活,不如就反了。

朱棣反了以后,建文帝就让宁王表态是帮哥哥还是帮侄子,朱权当时也很矛盾,但是就在他矛盾之时,建文帝下令削掉他的三卫。这一做法刺激到了宁王,于是朱棣便设计把宁王到到了北平与他一起谋反。

朱棣还答应他事成之后,天下一人一半。其实在都是骗朱权的。在朱棣当上皇帝后,不仅没有给朱权一半天下,反而把他软禁在南京。他在南京过得实在压抑,就上书请求返回封地,朱棣没有同意。朱权就说想去苏州、杭州,朱棣还是没有同意。后来把朱权派到了南昌。到了南昌以后,朱权过着低调的生活不问政治,但是就这样,还是被人举报要谋反。后来朱棣派人调查,朱权在家天天看书写字,根本没有谋反的意思,也幸好朱权没有异相,不然命就没了。

朱棣死后,朱权以为可以再要块封地,但是他的侄子朱高炽很不高兴,认为南昌就是他的封地。朱权连忙谢罪,从此就在南昌修身养性,并且参与了编史,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宝贵遗产。

1448年,朱权去世,享年71岁,也算是善终了,他历经明朝六位皇帝。熬死了朱棣,朱棣的儿子,孙子,直到重孙时才去世。这位宁王可以算是人生赢家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