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宣头上有两顶帽子,一顶是老百姓的称呼,叫“卧虎”,还有一顶是光武帝刘秀亲封的,叫做“强项令”。“卧虎”显示的是董宣的手段狠辣,杀人不眨眼;“强项令”则是董宣性格的写照,脖子硬,可以断,绝不可以低垂!
董宣的“卧虎”大名,起源于他当北海国国相时,镇压当地豪族公孙丹家族的事迹。这个公孙丹家族,是两汉之间的豪门大族,在当地势力很大。这种家族在东汉很普遍,家族人丁兴旺,子弟横行官场,黑白通吃,地方官员很难管。
公孙丹在北海国任五官掾,相当于行政一把手的助理官员。有一年,公孙丹家建了一座豪宅,宅院落成后,请了风水先生占卜,这伙计对公孙丹说,宅子好是好,就是有一个劫,渡了这个劫,才是大吉大利。怎么渡劫呢?占卜师说,杀一个人埋在宅子下面,就可以抵住灾异了!
这话放在今天会让人望而却步,但是对东汉时期的一个豪族来说不算大事。公孙丹轻描淡写地将这件事交给儿子去做,他儿子也没当回事,随手抓了一个路过的人就杀了,将尸体埋在屋里。
这件事被董宣知道了,他正想法办这些无法无天的豪族呢,撞到枪口还客气什么,他下令将公孙丹父子逮捕入狱,直接砍了头!
这下董宣捅了马蜂窝,公孙家族三十多人拿着兵器包围了官府。面对挑战,董宣面不改色,他下令一不做二不休,将这些全部抓捕,统统砍头!
公孙家族也不是吃素的,董宣因为杀戮过度被判处死刑,若不是刘秀特赦,从刑场上把他救回来,就没了他跟刘秀顶牛的精彩故事。
这件事发生在董宣当洛阳令的时候。洛阳是东汉国都,权贵云集,没有董宣这样的狠角色治理他们,还真镇不住。两汉时期的皇帝,最喜欢做让酷吏对付皇亲国戚,比如张汤、宁成、尹赏等人,个个都是让人听到名字腿就发抖的货色!
果然,有人撞上了枪口——湖阳公主的仆人。湖阳公主是谁呢?刘秀的大姐。湖阳公主比刘秀大十三岁,刘秀七岁丧父,长姐如母,姐弟俩感情很深。
湖阳公主其实很不幸,年轻的时候要持家,后来弟弟们造反,她跟着亡命天涯,二妹刘元就是死于乱军。好容易刘秀登基统一天下了,丈夫又死了,湖阳公主又守寡了。她曾经看中了大夫宋弘,刘秀也有心替姐姐撮合,没想到宋弘来了句“糟糠之妻不下堂”,堵死了湖阳公主的幸福之路。
据有关资料记载,湖阳公主后来干脆皈依道家,潜心修真去了。
湖阳公主的这个奴仆不知姓名,仗着公主对他的宠信,无法无天,竟然光天化日之下杀人,杀完人就跑到公主府中躲藏。
官府很挠头,没人敢到公主府中要人,万一搜不到罪犯,那岂不吃不了兜着走?董宣跟他飙上了劲,他让人盯在公主府门外,除非你不出门,出门就抓你!
谁也不能圈在府里一辈子呐,怎么办?湖阳公主有办法——她让奴仆跟自己坐一辆车!你董宣再牛,也不敢搜我的车驾吧?
一般人不敢,董宣可不管那个!他围住湖阳公主的车驾:“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一边抽出刀,在地上划了一道警戒线,一边大声诉述公主的过失,并勒令奴仆下车!这气势,估计奴仆再不下车,董宣就要玩粗的了,会不会伤到公主都不一定。董宣的警告已经很明确了,倘若他宣布公主也是同案犯,被伤了也不意外!
奴仆不得已,只好下车,董宣二话不说,直接在公主车驾前将奴仆正法,一副挑衅的姿态!
湖阳公主忍不下这口气,立刻跑到宫中,向刘秀哭诉: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从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你不是想杀我吗?不用你杀,我自己死,可是请你好好想想,你的圣德在哪里?看你以后如何治理天下!说完,把自己撞得头破血流。
刘秀傻了,本来自己想撒撒火的,结果董宣的火气比他还要大!
刘秀蔫了:那什么,你给公主认个错就行。认错?见鬼去吧,俺老董错哪儿了?坚决不认!刘秀火了,什么人呐,朕都给你台阶了,你好歹也得给朕一个台阶嘛!
刘秀让小黄门架着董宣,按着他的头向公主低头。董宣的牛脾气上来了,这家伙没有颈椎病,把脖子挺得溜直,小黄门越按,他扬得越高!
湖阳公主差点气背过去:“兄弟啊,当年你是老百姓的时候,就干过隐藏罪犯的事,那时候官府都不敢上门搜查你,现在都当了皇帝,怎么就降服不了一个小小的县令呢?”
呃......刘秀直流汗,当年混不吝的事都被姐姐兜出来了,看来大姐真是气糊涂了。刘秀不愧为千古名君,情绪掌控得非常到位,他知道只能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了,否则就是鱼死网破,谁让大姐招惹上油盐不进的家伙了呢!
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困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他苦笑:唉,天子毕竟跟百姓不一样呐,当老百姓可以无所顾忌,当天子不行呐,自认倒霉吧!刘秀不但赦免了董宣,还赐了他一个“强项令”的名头,相当于中央领导,给某单位题词“硬骨头三连”的意思,还赏了董宣三十万钱。
从此,董宣更是无人敢惹,皇帝都拿他没招,豪强们见到他只有双腿发抖的份,久而久之,董宣府衙门口的大鼓,再也没有响过,治安好得出奇!
难得的是,董宣一辈子清正廉明,一直到七十四岁病逝于任上,家里穷得让人鼻子发酸。刘秀听到汇报说,董宣家仅剩几斛麦子和一辆破车,他连一套体面的丧服都没有,身上仅仅盖了一床被子。
刘秀感慨说:“董宣清廉如此,到死才被知道!”于是他下旨,赐董宣二千石大夫身份,以大夫之礼安葬,并恩举董宣的儿子为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