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影视综艺
在佛教中,心与性是什么关系? 即心即佛,明心见性,自性,本心
2020-10-08 14:48影视综艺
简介字面的上思就是:发现自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在中,明心见性越了凡夫的认识层面。也就是说,不应以常规思维去理解。禅宗有这样一个公案:六祖惠能向五祖求法后就离开了。五祖弟子中有个慧明,是将军出身 在佛教中,心与性是什么关系? 即心即佛,...
字面的上思就是:发现自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
在中,明心见性越了凡夫的认识层面。也就是说,不应以常规思维去理解。禅宗有这样一个公案:六祖惠能向五祖求法后就离开了。五祖弟子中有个慧明,是将军出身,觉得六祖尚是白衣,怎么有资格将祖师衣钵拿走呢?他很不服气,就去追赶。
追上后,六祖将衣钵放在石头上。但衣钵是祖师传下的,不是谁想拿就能拿得动的。慧明拿不走衣钵,顿感自己鲁莽,就请惠能大师出来:“我是为求法而来,不是为衣钵而来。”六祖说:“既是为求法而来,那我就给你说法!不思善,不思恶,哪一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慧明闻言即刻开悟。
禅宗所说的“本来面目”,就是明心见性所见的“性”,即一念未生前的生命状态。通常,我们都处在思维状态中,一念接着一念。当思维尚未形成,念头尚未产生时,心是什么状态?禅宗所要追寻的,就是心的源头。
扩展资料
佛家提出来的明心见性,以这个为宗旨。学佛的为什么要剃光了头出家?不是去玩的,是去追究生命的问题,人的本性的问题。什么是明心呢,我们人怎么有感觉知觉,怎么有情绪,有思想,它们是怎么来的?
这个生命有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现在西方文化从生理、医学上认为知觉感觉是脑的问题,可是这个研究方向,快走到尽头了,这个问题很大。将来西方人,研究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恐怕又走到我们的老路,就是佛家提出的明心见性。
生命的本性如何去知道呢?这靠知识,在哲学里头。我们晓得文化里有唯心哲学和唯物哲学。在唯心、唯物之外,还有一个学问很大,在中国佛学叫唯识。人为什么有知觉,情绪思想,他们是怎么来的?生命有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
心怎么去明,性怎么去见?中国禅宗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释迦拈花,迦叶微笑”。这是唐朝的时候禅宗刚开始兴盛发展,譬如说庙子上和尚敲木鱼、吃斋、念经,这些都是形式,不谈,我们谈它的内容中心,所以禅宗的文化在中国叫“教外别传”四个字。
在佛教的宗教形式、学理之外,另外走一条路,直接指向明心见性,叫“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换句话,禅宗是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接轨,产生的新的东方文明,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么一个伟大的目标
-下面是更多关于明心见性的问答
佛教里的心见性”的意思是真心出来而彻底见到己的本来面目。一般用于修行人之后的境界。
佛教认为,众生的真心因被贪嗔痴等烦恼障碍,而无法显现,现在当家作主的是妄心,如果能通过一定的方法修行,就能让本有的真心显露,发挥无穷的妙用,从而离苦得乐。
这个就叫“明心”。“性”是指自性,也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佛性。“见性”的意思和“明心”差不多,真心明明了了,自然就是见到自己的本性,不过是换了个名称而重复宣说。
扩展资料:
佛教的观点:
1、否定宿命论:
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
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纤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也会失却堕落,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
2、缘起论:
《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又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的。
佛教认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因者是主要的条件,缘者是辅助的条件,主要的条件和辅助的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因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备主因和辅因。当因缘具备的时候,事物就存在;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
缘起论是般若思想的基础。般若重视“缘起”。《佛说造塔功德经》里有一个偈语:“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今天,我们不论站在什么立场上来看,这四句话都是对的,世界并不是神创造的,确实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缘、条件聚合而成的,这是佛教的根本道理,也是般若最核心的思想。“缘起”是我们理解般若思想的一个重点。
3、反对自杀:
佛教认为人身难得。众生在无量劫的轮回中,获得人身的机会如“盲龟值木”,极为难得。对修学佛法来说,人身无八无暇、有十圆满,是学习佛法最好的善缘条件。无论我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追求世间的幸福生活,还是修学佛法,追求出世间的解脱利益,都要依靠这极为难得的宝贵人身。
传印会长指出,佛教既反对杀生,也反对自杀,更倡导护生。对自杀行为,佛陀有明确的呵责和禁止:“汝等愚痴,所作非法!岂不闻我所说慈忍护念众生,而今云何不忆此法?”并制定戒律:“若自杀身,得偷罗遮罪。”因此,所谓“自焚不违背教规教义”的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4、反对末日邪说:
末日传言没有任何佛教经典依据,佛教是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的宗教,佛教徒不应该轻易相信和传播世界末日的说法。佛教宣称每天都是好日子。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明心见性的意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见性 意思:
今天跟大家讲明心见成果。我们天天都在讲明心见性、成就佛果,明心见性就是说,你明白了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真谛,那么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我们到底明白了什么?首先告诉大家,物质是有生灭的,我们今天住的房子,现在造好了,它总有一天会坏掉;我们今天拥有的汽车、别墅等所有的一切物质,全部都会灭掉,用佛法来讲,叫归于空,所以,我们做人最后是梦幻一场。我们凡人在名利中打滚、出不来,天天为名为利很痛苦地活着,只有修佛法的人,因为他明白了这个道理,他才能不生不灭。所以,要心中无事无心,心中没有什么事情是对的、错的,那么就会产生出无心无非。
要明心见性,就是要看破生死。当你知道人死了之后,人是不会死的,因为他的灵魂是不灭的,你才能了悟修行的重要性。很多人修了半天,不知道修行的重要性。修行最重要的是你要懂得了悟,就是我知道了,生死都是没有的,他要看破生死。第二,要知道因果导致轮回。因果是什么呢?就是种因得果。导致轮回是什么呢?就是什么事情都会轮回,今天有了,明天没有,后天又有,轮轮回回。就像一个家庭一样,今天好了,明天吵了,所以业障紧随我们的身体,不会离开的。
很多人说:“我没有业障啊。”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业障紧随你的身体不会离开,如果你是个不修行的人,它就会越积累越多。为什么很多人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好?因为他没有修行,业障就会越积越多。所以要用正思维把人间所有的事物反过来看,反过来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业障会越积越多,但是我越没有修好,这就是反过来看问题;我越修越好,我的业障会越来越少,这就是正思维。如果你的思维不正,就是说,我不修,反正业障会越来越多。就像很多人还房贷一样,利息越来越多,我一辈子还不完,越积越多,这就是负面的思维。所以,要忏悔自己的业障,念经可以去除很多的业障,但是不能再造新业,福慧才能增长。
师父告诉大家,有业障的人智慧会越来越少,这一点你们一定要记住啊。当一个人业障很重的时候,他的智慧越来越少。当一个人天天吵架、难过、伤心的时候,实际上他的智慧已经没有了,什么事情都想不出来了。所以,怎么样能够让自己的业障少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守好自己的身口意,不要让嘴巴、行为、思维的那种恶业增长,就是说你今天知道自己还有业障,你不能让它长得太快,你不能让它一直这么长下去,否则的话,菩萨是不能加持到你的,护法神也加持不了你,因为业障太多,障碍了你的慧命,所以要控制住它。
师父上次说,见闻觉知对学佛修行最后的果是没有用的。见闻觉知就是大家在社会上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和知道的,其实这些知道的都是人间的东西,你知道和不知道对你来讲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师父问你们,你们离开人间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不知道,就像一个人说,我离开的时候,我很多国家都没去过,但是你还是要死,这就叫道理,你去过多少国家对你的生死不起任何的作用。
学佛人要实修,才能有真智慧,不要让自己的心动得太厉害。实修就是实实在在地修,一切修为一定会相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今天修什么,你就会有什么来;你是一个很纯洁的孩子,你就会有很纯洁的好事来;你今天布施,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你就会得到别人对你的布施,这就叫相应。你今天很纯洁,心像菩萨一样,那么菩萨就能够很快地感应到你的慈悲,菩萨会用更大的慈悲能力来帮助你,所以就相应了。一旦相应之后,就会退散一切灾难,这个人的灾难就会散掉,散掉是什么意思呢?本来命根当中注定有的灾难,逃都逃不掉的,但是到了后来,因为你的努力让这个灾难散去了,没有了,散掉是这个概念,并不是说这个灾难没有了,实际上灾难是灭不掉的,因为有这个劫,就一定会有这个难。
所以做人学佛要学会控制好情绪,要懂得尊师、重法、真愿、实心,就是要尊重自己的师父,要尊重自己学的佛法,要有真正的愿力,还要有实实在在的心,所以有一句话叫“实心是道场”,实心就是实实在在的心。这个世界天天在变化,幻化就是无常,我们要用智慧让幻化的人间变得“无中生有、有中化无、转化意念、借假修真”,这十六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出生到这个世界当中,我们虽然有本性,但是我们在人间迷失了方向,我们要在这个人间的五欲六尘当中把真的佛性修出来,这就是“无中生有”,这个词不一定是贬义词;第二句“有中化无”,“有”是有什么呢?就是人间的那些贪瞋痴慢疑,我们要慢慢地把它化掉,化成没有,生出菩提心,化去瞋恨心。
然后“转化意念”,就是把所有的想法都要学会转化,今天你不开心了,你一定要转换情绪,今天想吵架,你一定要学会转化,一切都要学会转化。“借假修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今天假的身体只能活八十岁到九十岁,我们要借这个身体,赶快来做好的事情、做功德,让自己学到真正的佛。如果我们没有这个身体,我们就是一个灵性,灵性不能做实事,而我们拥有有肉有血的身体,它可以做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
-----恭录:通灵活佛东方台 lu军宏台长博客 真修实修真智慧
个人基本可以理解是相同的明心见性多指佛教显教部修行要达到的目标 成就的过程空性 多指佛教密宗的修行中重要的里程目标 都是成就的必经认识经历可以理解都是佛的了义法 也就是佛的真实表达法 只是修法不同 叫法不同 其目的基本 了义法对应的是不了义法举例 不了义法说 我们的世界有山 有水 有六道了义法说我们的世界是我们幻化出来的 并非实有 无时间 空间等等其中比如 心经 金刚经 圆觉经我认为都是了义法经 明————本心。清净无染 无尘 湛寂常明 灵光独照-----本性。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 明心见性之“心”不是凡心,而是没有尘埃蒙蔽的清净心。众生的心本来都是清净心,但是被物欲、不正确的知见等各种尘埃所蒙蔽,就成了凡心。将凡心认作佛性就错了。修行的目的就是清除心的尘埃,还我清净心,那颗心才是“心即我佛”之心。佛教云:无量劫以来我们被自己的妄想执着所蒙蔽,迷失了原本清净无染的自性,这个最原始的自性就是佛性,所以说人人都具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问题是这层妄想执着你去掉了吗,因此我们是凡夫需通过修行彻悟来明心见性,那时人人本具的佛性就会显露出来,一切妙用不可思议。 见性----就是使人废弃邪见,矛盾、疑惑永灭而已.明心见性是对法理的理解 对的极其深刻的明白 对信心没有问题了人类的一切执着来自于见解──分别自性见、俱生自性见。有见解就一定有执着,但没有见解却不一定没有执着人类的贪嗔痴源于颠倒梦想 进而产生执着心 就是轮回的根源 按照大乘显教的理论,夫到成佛要经历五个:资粮位、加行位、位、修道位、成佛。明心见性属于见道位,一个凡夫从发菩提心开始就进入资粮位,资粮位主要积累福报及修五停心观、别相念住、总相念住,资粮位圆满之后进入加行位,加行位分四个阶段,即暖、顶、忍、世第一法,加行位圆满就能明心见性进入见道位。 从发菩提心进入资粮位开始,到见道位,需要修行一大阿僧祇劫(极长的,长到我们无法想象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可见,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现世想要明心见性并不现实。净空法师---真实相、自心、、本性都是一个意思。所以性在哪里?性在相中人问你,你明心见性,性是什么样子?
真如、实相、自心、自性、本性都是一个意思。所在哪里?性在相中。别人问你,你明心见性,性是什么样子?我们现在也知道,随便举一物都是。我们有没有真的见到性?没有。我们学习的是常识,佛学常识,不是真实智慧。
真实智慧是什么?必须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那个时候随拈一法就是。为什么?你的心清净平等觉,一丝毫染污都没有,一丝毫分别都没有,这时候才一切皆是。如果心里头还有是非人我,那一切皆非,你闻到佛法也不是真的,也是假的。所以《金刚经》上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你统统舍掉,舍得干干净净,经上所说的这些东西就在现前,你才真见到了。那个管用,那在一切法里头得大自在。
这个话讲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我们这一生有没有指望契入境界?有,有指望,只有一条路可以通,念阿弥陀佛。八万四千法门,那些法门你都走不通,都有障碍,你没有能力突破,只有这一门,你有办法。但是要要求什么?一心专念,专注到极处,心里面除这一句阿弥陀佛之外,其它的统统都没有了。
所以「烦恼无尽誓愿断」,无尽的烦恼,不断自己没有了。因为你只有阿弥陀佛,其它的都夹杂不进去,不断,自己断了。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所造的无量无边的罪孽也没有了,只有阿弥陀佛,其它都没有了。要念到这样的专注,把烦恼念掉了,罪业念掉了,习气念掉了,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上辈往生。先决的条件没有别的,我真相信。有一丝毫怀疑就不行了,功夫被破坏了,决定不能怀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Tags:明心见性,佛教里的“明心见性”是什么意思?,在佛教中,心与性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求《赠我予白》的完整版txt百度云资源!,求《赠我予白
yǔ白作者:小八老爷:沈佑白是高傲的,而徐品羽于他的。PS:链出来回答就会被删,但是你是匿名,我加不了... -
美国总统特朗普到底多少岁了?,美国总统特郎普的年龄?
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1946年6月14日生于纽约,美国共和党籍政治家、企业家、商人,第45任美国... -
求书:男主占有欲强,对女主很霸道的小说?要有囚禁这
玩宠 (作雨革月)男主彻头彻尾的畜牲他根本不懂什么。用钱势纨绔子弟。他只会威胁,凌辱,性暴力。女主和... -
”流年笑掷 未来可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未来可期不
是未来的日子是值得期待的,辜负美好的时光。生活,辛苦与磨砺,都为深刻的体会与印记,苦心励志,心怀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