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历史上同周边各民族都有过爭斗。虽然也有过挫折失败。但強盛时期也超大半。最终汉民族嬴了。成为广土众民,人口逾十三亿人的世界第一大民族。1
根据题主的问题描述,我觉得应该如此回答。
因为中国乃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我们汉人占据90%以上(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为91.51%),由此,可以说互联网上绝大部分网民也是汉人。对于这一事关我们尊严的问题,我希望可以和平看待。
其一:现代不是古代,古代对其他民族可以称作“异族”。现代人可不行,宋之后,只有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等战争才被称作“异族作战”。
其二:我开始正式回答这一问题。
清朝人过端午的传统游戏——射柳
(1)古代冷兵器居主的情况下,北方游牧民族的单兵战斗力比农耕民族强是正常的
无论是宋朝还是明朝,虽然已经进入冷热兵器混用时代,但冷兵器仍然占据主体。北方游牧在“战马”问题上比农耕文明就占据很大优势。无论是汉或唐,都是在战马“够用”的情况下,以优势兵力打败了游牧民族。
例如游牧民族善用战术就是“长途袭扰”,你必须得追着、围着,找到敌方主力才能歼灭敌对势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军队人数、军队耐力等都是一个考验。也就是,你必须要有很强的侦查能力下,军队平时操练、军人素养要好。
(2)宋朝、明朝的失败很大程度上不是亡玉少数民政权是自身问题:统治者为了确保皇位,利用儒家思想统治了“人的上下尊卑、忠君思想”,一味苟安和平,最终,在和平日久下传统“忠君思想”崩塌
宋朝开国的太祖、太宗在总体上对军事建设非常重视,因为,政权仍然受到极大威胁。那一时期还谈不上“重文轻武”。宋朝真正的“重文轻武”是从宋真宗开始、宋仁宗固化。从“重文轻武”到“重文辱武”。宋朝害死了狄青、宋政权害死了岳飞。宋朝、宋政权为了的皇帝们为了皇帝的江山,自愿放弃“收复北方”大片领土。
在这种情况下,宋朝依靠“人数优势”,对火器方面、守城术地研究属于“自保”。久而久之,其军队指挥者贪腐问题、文官指挥军队的投降思想更加让军队素质成为问题。那么,在强大游牧民族武装下就失败了。
明朝也是如此,在此就不赘述了。
(3)无论是辽金夏,还是元朝、清朝,在统治部分地区、整个国家的时候,在传统汉地都实行了传统的儒家治理方式,其本身也进行了或成功或失败的“儒家化”。由此,在统治初期,虽然因为从游牧文明到农业文明管理中有所冲突,但随着统治时间越来越长已经适应儒家化管理,也使得古代汉人在以“文化”而不以“血缘”定天下的思想下承认了元清等朝代
过去我们常说“汉化”,其实我对这个名词,日益觉得应该是儒家化。在上述政权、朝代中,公认“儒家化”比较彻底的是金国和清朝,不成功的是元朝,但元朝(请注意是1271年建立的元朝)在政治制度上、科举制度上也进行一定的“儒家化”但并不彻底。
其实,并非是在宋朝后汉人接连被异族入侵中原,是早在隋唐之前,中原就已经被异族入侵。如果要从更为久远的时期算起,在东周时期,异族同样已经进入中原。
中国大地上一直生活着多个民族。华夏民族本就是上游、中游的炎黄部族与东夷部族融合而成。华夏民族能生活在黄河流域,有着天然的优势,生活上远比游牧民族有保障。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生活艰辛,对于华夏民族自然有着天然的不满,南下侵袭掳掠,也就成了生存必需。东周时期,周边有戎狄,战国时期匈奴崛起,有带甲数十万,秦始皇让蒙恬领军北伐,勉强将匈奴赶出长城,然匈奴国力未衰,故此为祸两汉。
三国魏晋时期,因中原战乱,无暇镇压周边民族,游牧民族得以进入黄金时代,趁着八王之乱攻入中原,在中原建立多个王朝。
其实,就连隋朝、唐朝这两个大一统王朝,其皇族都具有很浓的少数民族色彩。只是,多数人不愿去提及罢了。
至于宋朝之后,异族连续入驻中原,一个重要原因是长城失守。从五代后晋时期开始,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卖给了契丹,从此中原王朝失去了抵御游牧民族的屏障。
与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大不同的时,宋朝之后的少数民族政权,都有着非常自觉的汉化思想,他们甚至以华夏族自居,在文化、思想上向汉族靠拢,建立的辽国、金国、乃至后来的元朝、清朝,都有着非常浓重的华夏儒道色彩。
这使得这些少数民族在大肆屠戮,建立王朝后,很快收拢人心,被官员百姓拥戴。对于多数百姓来说,皇帝由谁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有饭吃。
在回答之前我先驳斥一下提问者的言论,谁告诉你宋朝武力值拉稀的?宋军能够和辽、金以及元三个都可以称之为当时世界上武力值最高的胡人打成平手,就说明他们的武功并不弱。所谓弱宋,不过是后人自己的意淫而已。
再回头来看,说实话,这个问题有点狭隘了。汉人一步步衰弱是不假,但是其根本原因是那股子兼容并蓄的胸怀没有了,所以才逐渐开始走下坡路。
其实早在元灭宋以前七百年的隋灭陈的过程之中,代表着所谓“华夏正统”就已经死亡了。龟缩在江南一隅的东晋以及南朝,越来越腐朽,越来越暗弱,最后只能被北方胡汉交融迸发出新的活力的隋朝给灭掉。
这几乎是历史的必然——一旦汉人政权龟缩在南方的半壁江山,就一定会被北方给兼并掉。宋如此,南明亦如此。在这里要特别提一句,清灭的是南明,而不是明。北京城是被李自成攻陷的,崇祯是在大顺的威胁下自杀的。也就是说,清朝灭的还是南方那半拉江山而已。
其实这几乎是历史的必然——没有谁能永固江山,不管是个人,还是家族,乃至民族。汉人坐久了江山,日趋腐化以后,肯定会被蒸蒸日上的胡人给盯上并且征服,这是自然之理。
只不过从明朝开始,由于朱元璋本人的小农出身,对中国实行了严格的小农经济制度,将思想死死地束缚住了。没有了开放的胸襟,国家自然就容故步自封。而当清朝入关以后,为彰显自己的正统,又全方面继承了明制,中国便在世界突飞猛进的进步之中,不进反退了。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利万物而不争。春秋战国以来,中原各部征战频繁,每个月都要打几场,期间兴起衰落的诸侯国无数。战争可以宣示武力警告各方,也造就了先秦的尚武精神,但战争毕竟要死人的,常年征战,劳民伤财,没有一个和平环境,如何发展呢
战争劳民伤财,没人愿意战争,但有时不得不战,为此各国先驱很是苦恼。在战争中,产生了诸子百家,无论是法家、墨家、道家、还是儒家等,追求的都是和平。就算是兵家,也讲究的是战为止戈。他们尝试了兵家、尝试了法家、也尝试了道家,最终,在汉武帝时,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观的儒家被确立为治国方向,并以此建立了礼乐社会
儒家治国卓有有成效,社会相对安稳,街头巷尾少了先秦时一怒拔刀的游侠们,大家都知书达理安分守己,享受和平带来的平安快乐。最后像滚雪球一样,礼乐精神逐渐成为主流价值观,除非活不下去,老百姓乐于忍受……
得到必有失去,享受安稳,那就少了尚武血性,所谓忘战必危。如此被外族入侵也就不是什么意外的事了。题主所说的宋朝之后异族入住中原,那不正确,其实从晋朝时就开始了,东晋的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乃至后来的隋唐,都有游牧血统……
不过无论哪个游牧,除了个别的嗜杀好斗民族,他们也有安稳需求,所以征伐中原文明后,他们自然而然会被儒化!
我打不过你,但我可以同化你……
这的确是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宋朝以前,中原文明一直处在上升期,处在不断发展进步的阶段,并一直对北方游牧民族保持着绝对优势,直到宋朝发展至顶点,此后中原文明的发展开始进入瓶颈期。二是北方游牧民族自五胡乱华第一次侵入中原之后,开始逐步吸收中原文化,此后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差距开始逐步缩小,中原文明优势最终消失殆尽。
宋朝之后,中原文明陷入瓶颈期
从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统治以来,一直到宋朝之前,中原文明始终处在进步和发展阶段,是中央集权不断集中,地方势力逐步衰弱的一个过程,直到宋朝时期发展至顶峰。从秦朝第一次建立中央集权制开始,中原文明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不断在和平发展和动乱淘汰之中前进。
△从秦始皇开始,中原王朝进入发展快车道
秦末动乱是分封制的一次反复,汉朝建立之后最终淘汰了分封制,重新将中央集权制予以巩固。此后历经两汉发展,中原文明在中央集权制这条道路上开始摸索着前进。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乱,可以认为是对两汉统治方式的一次淘汰,此后贵族门阀统治开始没落。进入隋唐之后,随着科举制的诞生,门阀贵族统治彻底消失,精英统治时期开始到来,中原文明开始进入空前繁荣时期。
△大唐盛世
五代十国时期的动乱,可以认为是对唐朝以来的藩镇统治进行的一次淘汰。进入宋朝之后,随着“强干弱枝”政策的出台,地方势力进一步被削弱,中央集权开始发展至顶点。
从秦朝开始,历经两汉、隋唐、两宋,可以说是对中央集权制统治不断完善、创新、发展的一个过程。到了两宋时期,中原文明可以说已经发展到了顶点,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等都发展到了一个顶点,这从两宋的繁荣景象就可以看出来,而我国第一次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正是在宋朝时期。
△中原文明在宋朝达到顶点
然而随着宋朝的灭亡,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一切繁荣归为泡影。历经百余年的摧残,到了明朝时期才再度开始复兴,在再度发展至农业文明的巅峰之后,随即明朝再度进入动乱,直到满清入主中原。可以说,从宋朝之后,中原文明就已经进入了一个发展的停滞期,再也没能向前迈出那一步。
五胡乱华之后,游牧民族开始进入发展期
五胡乱华之前,北方游牧民族虽然也对中原文明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即便是一度非常强大的匈奴、鲜卑、突厥,由于他们仍然采用较为落后的统治和生产方式,加上民族问题严重,因而始终无法对中原文明造成毁灭性威胁。
△唐宋之前的游牧民族极为落后
由于双方在统治、社会、经济、民生等方面的差异,虽然北方游牧民族依靠着强悍的战斗力,始终是中原文明最大的威胁,但却始终无法形成致命威胁。然而从东汉时期开始,便不断有游牧民族南迁,加上三国战乱带来的人口大量减少,促使朝廷对少数民族内迁持支持态度,最终酿成了“五胡乱华”的悲剧。
五胡乱华中,虽然有的民族采取了较为残暴的统治,但北魏、北周等政权却积极进行汉化,他们从中原学习了大量先进知识,甚至吸收了部分汉族人口,这些都促使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
△契丹建国比大宋还要早
到了五代十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改之前松散的组织结构,建立了契丹这个庞大的国家,这不同于之前强悍的游牧民族,除了生活生产方式有所差异之外,契丹与中原王朝别无二致,他们有完整的统治体系,同时一改之前的部落式管理模式,同样加强了集权统治,这使得他们最终成为了中原王朝最可怕的敌人。
从契丹王朝开始,辽国、金国、蒙古、元朝、后金等等,这些政权已经完全脱离了游牧民族那种松散的结构,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原王朝已经无法对北方游牧民族保持绝对优势,而高度集权的他们却已经拥有了彻底摧毁中原王朝的能力。
综上所述,中原王朝从宋朝开始进入了发展的停滞期,而北方游牧民族也大约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最终使得双方差距越来越小。一旦中原王朝衰弱,那么面对熊悍的游牧民族,被灭亡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个问题其实我一直在思考,从宋开始因为高祖是从武将拥立上位,他一直将武将作为威胁,所以有杯酒释兵权和重文防武的国策。这导致了汉人尚武精神的衰败。一子错满盘皆落索,由此蒙古人轻易入主中原,经历屠杀后再一步衰落,虽然明朝有所回复但已经没有了汉唐时征战四方的豪气,转为天子守国门的刚烈固守。之后清兵入关屠城加上文字狱,禁武令。在清朝三百多年的奴化下,清未汉人已经从身体至精神上完全麻木以至曰本入侵时形容汉人:神情呆木,如同殂虫。这已经不能算是正常人了,就好像木偶一样,没有灵魂没有一丝血性。我时常想汉人为什么有这种异于全世界的现象,除了历史原因好像还有更深的原因。直至我看到了一句话“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几乎是在一瞬间我明白了一切。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都不能单方面追求真善美而是要在好和坏之间达到平衡。你善不表示别人善,汉人善不表示化外民族善。无论何时都要保留一定的兽性血姓才可以保护自己。汉人不能做傻白甜被人害了还宽恕外人。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因为统治者为了一家一姓的政权稳定,而施愚民、弱民、病民之政。牺牲了整个民族的战斗为?
我认为是宋朝崇文抑武所导致,中国尚武精神被阉割,不再有文武兼备而是“唯有读书高”。看看明朝初年六个公爵有五个是军人,这就是尚武精神体现。等到明朝后期文人典兵,早就失去战斗精神。宋朝更是如此,军人地位低下的国家,只能挨打。
中国历史上宋后两次在全国范围內建立统一政权的,一为元,二为清!文治与武功好比一个天平的两个砝码,偏了一个就会倾覆!宋朝所以被唤为“弱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于"重文抑武″!注意是″抑"而不是"弱″。宋朝正规军并不少,但是由于政治路线偏颇,而″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这固然避免了武将坐大,但也弱化了军队战斗力。再加上宋朝骑兵少,对付敌方骑兵部队心有余力不足。各种原因使宋朝除开国之时军力相对强盛一时之外,后期基本"攻无心,守无力"。造成的结果是,北宋亡于金,南宋亡于蒙!而明朝军力不弱,灭亡原因是天灾加上內乱给了外敌可乘之机!两者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