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问题不尽准确,明十三陵中应该是11座无字碑!
咱们都知道武则天的墓前有块“无字碑”,可今天小君想说的是坐落在北京的明十三陵里也有无字碑,而且不止一个,有11个之多!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这11座无字碑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明十三陵的无字碑都在哪里?”
明十三陵,埋葬着明朝的十三位皇帝,他们分别是:
长陵(明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
因为朱元璋死在南京,故陵也在南京;继位的朱允炆是被叔叔给造反造下去的,生死未卜,下落不明,并没有立陵;而景泰皇帝朱祁钰在哥哥英宗朱祁镇复位后被剥夺了帝位,故也没有能葬在皇陵中;所以造成:
明朝有16位皇帝,而葬在北京皇陵只有13位的结果。
在这十三陵中,朱棣的长陵是老大哥,首陵,而在它的陵园内树了一座碑——神功圣德碑,顾名思义,就是歌颂朱棣的丰功伟绩(如下图)
碑上刻满了赞歌,共3000多字,内容大致就是朱棣如何如何NB,宇宙无敌,天下第一的意思。
而自朱棣之后所有皇帝的陵园内也树立了神功圣德碑,可全都没有写字!为“无字碑”。(如下图)
“‘无字碑’是谁立的?”
神功圣德碑,是歌颂皇帝功绩的,在皇陵里树立合情合理,可十三陵里的这些神功圣德碑有6座都不是皇帝死后“立马”弄的,而是过了好几百年由其他皇帝给立的:
这六座都是由明代的第十一位皇帝嘉靖给弄的,在这之前他们的陵都没有碑。
原因就在于仁宗朱高炽的献陵!当年他死后特意吩咐自己的儿子宣宗说:“为父我当皇帝还不到一年就要死了,也没做啥造福百姓的事,我死后的陵寝你怎么简单怎么来,一定要朴素!别铺张浪费!”
而宣宗也谨记父亲的遗言,修建献陵时极尽节俭,故也没有立神功圣德碑。而这之后的皇帝也遵循不立碑的传统,没搞这块碑!
一直到了嘉靖皇帝,当时他哥哥明武宗死了没孩子,他就被扶上皇位,以弟弟的身份当上了皇帝,他好折腾,刚登基就搞出个“大礼仪”事件,非要给已经死掉的父亲(当时是王的身份)追封成皇帝,结果一众大臣反对,最后这些反对的大臣被处以廷仗,打屁股,伤的伤,死的死,闹的挺大。
而嘉靖事后也有点后悔,因此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缓和皇族矛盾,表示对先祖的尊重,同时也在夏言和严嵩的撺掇之下,嘉靖决定给他之前的皇帝都立块神功圣德碑。
“‘无字碑’为什么无字?皇帝智商令人捉急”
立碑容易,可要写碑文就难了,因为朱元璋规定过,老朱家的圣德碑碑文必须由儿子来给写,即朱棣的得有儿子朱高炽写,这么传下去,不准让文臣掺和!
而要写好这碑文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你得对皇帝的生平有所了解,而嘉靖都是第11代皇帝了,他之前的6位,虽然有历史典籍,《实录》一类的书可供参考生平事迹,可你要他仔细查阅资料再构思再写,实在是太难了,况且他当时正迷恋修仙练道呢,哪有时间给你想这些,所以就造成碑是立起来了,但文字却由于很多原因迟迟未能书写。
同时还由于朱高炽给老爹朱棣写的碑文太赞,水平太高,而嘉靖要写一篇超过他的实在太难,虽然有文臣帮助,但估计总写他也不满意,所以索性就撂下,拖延了。
而嘉靖之后的皇帝也遵循了这个传统,只立碑不写文,崇祯的思陵碑文是由满清皇帝给书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