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楼梦里有很多细节,如果较真起来,很值得推敲,比如很多红友关心的,秦可卿死的时候,托梦王熙凤,交代了很多后事,如果王熙凤照办的话,贾府也许不至于落得“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的结局。

可是很多人纳闷的是,王熙凤听了秦可卿的一番提醒和交代之后,为何后来完全像个没事人一样,并没有把秦可卿的交代付诸实践?原因其实也不难得出。

第一个就是梦境当不得真,醒来即忘。很多人睡觉时都会做梦,但我们醒来之后并不会真的把梦里遇到的事情当真,而只是一笑而过,甚至于醒来之后就把梦给忘记了大半,从未想过梦境会成为现实。

王熙凤应该也是如此,虽然秦可卿的一番交代,让我们深以为是,但如果站在王熙凤的立场,她最多也就是把它当个梦而已,并不会真的把一个梦放在心上。不仅如此,后文王熙凤还做过一个夺锦之梦,她也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当作一个笑话给说了出来。由此可知,王熙凤是不信梦境的。

其实我们知道,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的这些梦境,最终都会照进现实的,只是当局者迷,他们不会看到那么长远,更不会把一个梦当真,因为今天是这个梦,也许明天就是另外一个梦,如果都当真的话,生活可能根本无法正常运转。

像王熙凤这样霸王似的人物,更不可能把一个梦当成一件事去认真对待,更何况,此时的贾府完全没有到秦可卿说的那种程度,王熙凤自然不信。

第二个是王熙凤身处高位,得意忘形。秦可卿托梦之时,虽然贾府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但是旧日的架子并没有倒,而且此时的王熙凤是荣国府的管家,正是风光无限,得意忘形之时,她不可能也不会在人生最风光的时候,想到为将来败落去做打算,更不会把秦可卿梦中之言当真。

连阴司报应都不信的王熙凤,怎么可能会把一个梦境当真呢?对她来说,眼前的一切才是真实的,才是最有利可图的,那些长远之计,她不仅不会去想,也不会去做,她得到自己想要的就好,不可能为了家族去做可能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此时的王熙凤,正处在人生的巅峰,她要做的不仅仅是当好荣府管家,还要利用这样的机会为自己捞钱,比如拿众人的月例银子去房贷,为了三千两银子以权谋私,为一己私利中饱私囊被富贵繁华蒙蔽双眼的王熙凤,怎么可能去为贾府子孙家族未来着想?

第三个是贾府之后的回光返照。退一步来说,即便王熙凤醒来之后认真想过梦里秦可卿的一番建言,但这之后不久,贾府就迎来一个天大的喜事——元春封妃。

我们都知道,这是贾府最后的回光返照,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大事,但包括王熙凤在内的贾府之人,一定都会觉得,贾府会一直这样赫赫扬扬下去,所以她就更不可能把秦可卿梦中的警醒当成一回事。

尤其在贾府真正败落之前,王熙凤一直都处在富贵的顶峰,享尽荣华,也为自己谋了不少利益,她这样抓尖要强的人物,自然是能够掌权一天,就绝对不会放手,更不可能醒悟。实际上,贾府之中,真正醒悟的人不多,探春算一个,可惜她对家族的败落无能为力。

说到底,秦可卿托梦对王熙凤来说,只是一场梦,醒来之后,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该怎么风光还是怎么风光,不可能把梦境与现实联系起来,也许等到王熙凤人生的最后时刻,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早就被秦可卿言中了,只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

最佳贡献者
2

《红楼梦》里最神秘的人,是秦可卿。

《红楼梦》里最清醒的人,也非秦可卿莫属。

秦可卿曾给王熙凤托梦,认为贾府总会有穷途末路的时候,现在不缺供给,将来败落下来就会成问题。而且,她不仅指出了问题,还给出了建议。

之所以托梦给王熙凤,不单因为秦可卿平日与王熙凤关系好,关键是,王熙凤目前作为贾府的内当家,她有权处理这些事情,也有一定拯救这个家族的能力,所以,秦可卿临终托梦王熙凤说:“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

于是,头脑清醒的秦可卿,将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拯救贾府的重任,托付给了“脂粉队里的英雄”王熙凤。

秦可卿最早预言了贾府的衰落。在梦中,她对王熙凤说,我们家已经风光百年,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倘若乐极生悲,岂不妄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但当王熙凤问她如何“永保无虞”时,秦可卿一阵冷笑,说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再富贵的人家,也会泰终必否,衰落是必然的。

因此,秦可卿托梦王熙凤,不是告诉她保全富贵的良方,而是给富贵离去时族中人的温饱支招。

为此,秦可卿提出两条措施:

一是在祖坟附近多置田产,以租代祀,作为祭祀产业;

二是将家里的私塾,也安置于祖坟附近的田庄,以田庄收入补助私塾开支。

为何单单要求王熙凤置田庄、办私塾呢?

因为那时的人家如果获罪,家产必须籍没归官,但祭祀产业是无须籍没的。所以,置办祭祀产业,不仅现在可以为持续祭祀作基础,到时万一家族出了大事,可以成为最后的保障,确保族人衣食无忧。

由此,可见秦可卿着眼长远。

这里,秦可卿为贾府作了最坏的预测,也作了最长远的打算。

然而,王熙凤到最后也没按照她的建议付诸实施。

为什么?

因为王熙凤自私自利。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想到的只有自己的小九九,哪里会去考虑贾府的好与歹。

她经常“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做事过程中中饱私囊。她在送秦可卿寄灵铁槛寺的过程中,通过一封信就差不多空手套白狼赚了银子三千两。这反映了她贪钱好财的品性。

而在管理荣国府的过程中,她利用时间差,通过套取荣国府上下的例银放债,赚取了大量的钱财。同时,通过将荣国府里的大大小小的工程承包给下人,从中又收取了大量的好处,连经营带受贿,王熙凤掏去了荣国府大量的钱财。

可见,王熙凤不但没有考虑贾府的长远,贾府摇摇欲坠之际,她还在挖墙脚,贾府不亡才怪。

3

贾府所有的人都不是好东西活该由此灾难

4

王熙凤虽然是荣国府的大管家,看似风光无限,其实他的地位是很尴尬的。 她本是荣国府大房贾赦的儿媳妇,贾琏的妻子。 荣国府的管家不是大房,而是二房的贾政夫妻。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和王熙凤住在二房这边,帮着贾政和王夫人管理荣国府。 刚开始管家的时候,王熙凤是想大干一番事业的,但是她在管家过程中,她权利有限,受到种种掣肘,不能施展才华。 她不是不想按照秦可卿的建议做,只是荣国府的财政困难,没有办法买地。另外族产,祭祀用地,家塾的事情,需要族长统一管理,贾珍只知道胡作非为,根本没有忧患意识。所以不能把责任归到王熙凤头上。 王熙凤在管家过程中,与王夫人有小的摩擦,与邢夫人也有龌蹉,所以在贾母八十大寿时,邢夫人和王夫人,都给王熙凤没脸,王熙凤只能偷偷哭泣。还是鸳鸯告诉了贾母事情的来龙去脉,贾母体谅王熙凤的难处。。 王夫人力主宝钗当儿媳妇,试图宝钗婚后接管荣国府。王熙凤当然知道自己的处境,她迟早要回到大房,迟早要让出自己的位置。当王夫人让宝钗管家的时候,王熙凤就心灰意冷了。因此以后她不再像以前一样丁是丁卯是卯,而是得过且过了。更甭提按照秦可卿的嘱咐行事了。 作者:润杨阆苑 关注《红楼梦》话题,欢迎关注!欢迎批评指正!

5

秦可卿死前,给王熙凤托梦告知她贾家退步抽身的传家根本,这是唯一能挽救贾家的办法,即便贾家抄家,都可为后人留一条后路。可是一直到八十回前,王熙凤都没有任何实施。以王熙凤的见识,我认为所谓秦可卿托梦,不过是王熙凤日有所想,夜有所梦。她早有此心,却不能实施,原因起码有三个。

【一】贾家没钱

秦可卿死的时候,贾家虽然衰落,但并没有衰落那么多。贾家的银库之中存银还是很多的。贾琏王熙凤作为管家,自然知道的清清楚楚。所以七十二回,贾琏说: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很多人认为这是贾琏贪了林如海的遗产,我却认为这是贾琏最初接管荣国府时银库的存款。

贾家经过三辈子鼎盛,有这些存款不为过。可是随着元春晋升贤德妃,修建大观园,又迎接省亲,银子流水一般花出去。基本掏空了荣国府银库。王熙凤别说祖坟前买地盖学堂,连日常生活都渐渐靠典当度日了。秦可卿的办法虽然好,架不住根本没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王熙凤根本无力实现。

【二】王熙凤无子

没有儿子是王熙凤最大的悲哀。那时代女人没儿子,简直是悲剧。别看李纨是寡妇,可她活得有自信。而王熙凤虽然表现强势,却色厉内荏,主要原因就是没儿子。王熙凤无子,处处提防贾琏纳妾养小老婆。就是怕有一天威胁自己的地位。所以敛财成了王熙凤的最热衷,实在是无子让她没有安全感。

王熙凤无子,自然没有为贾家绸缪计划的动力。辛苦一场为他人做嫁衣裳,也不是王熙凤的为人。平儿都劝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得饶人处且饶人。有时间,不如多保养身体。没有改革的精神,自然只有得过且过。贾家未来明显不属于王熙凤,她只需要捞够自己的,

(平儿说)何苦来操这心!得放手时须放手,什么大不了的事,乐得不施恩昵。依我说,纵在这屋里操上一百分的心,终究咱们是那边屋里去的。没的结些小人仇恨,使人含怨。

王熙凤如此心理,怎么会为了贾家励精图治。何况她既没有钱,也没有权。

【三】王熙凤说了不算

无权是王熙凤最大的问题。她在荣国府是帮忙,贾珠不死,李纨当家她就只在贾赦房中即可。李纨寡妇不能当家,王熙凤临时借调,只等贾宝玉成亲,宝二奶奶替代了琏二奶奶,王熙凤下课回到贾赦长房就够了。这事平儿的话也做了证明。

王熙凤在荣国府并没有实权,小事自己决定,大事都要请示。再有女人当家管理的是家庭日常琐事,并不能干涉老爷们的家族发展。秦可卿的办法其实是贾家男人分管,男人无见识,才和王熙凤说。可王熙凤并不能做主,没钱没权。她能管的只有贾琏,贾琏也做不得主。王夫人,贾政不决定,不为贾家考虑退路,王熙凤一个媳妇所能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作者通过秦可卿托梦将王熙凤的见识表达出来,就是告诉世人,梦中所想就是个实现不了的梦。

贾家抄家当然是多种因素造成。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不思退路,是所有败家之家最终命运。诚不我欺!

【文/君笺雅侃红楼】欢迎关注!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工笔红楼梦》清.孙温

6

王熙凤虽有才干,但终归不是荣国府的正经当家人,所以她即便是有心得到了秦可卿的嘱咐,也希望大干一场,可利益和领导对工作内容的要求重点不同,所以王熙凤也不愿意为自己的工作增加那些没有必要的麻烦,所以才没有去实施秦可卿的临终嘱咐。

7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的,为什么秦可卿的临终托梦所说的建议如此高明远见,为何聪明的王熙凤没有采取呢?



要细细的分析原因。

一、贾府表面繁华,实则只是一个空壳子

今年已经开始吃明年的了,这是《红楼梦》中明说的,还记得有一次贾母说鸳鸯为何让尤氏吃下人的米饭那一情节,曹雪芹就已经告诉作者了,贾家已经是一个空壳子,坐吃山空了。



不过,这也是正常的,袭爵“一等将军”被好色成性的贾赦袭了,不肖子孙多得是,祖先的基业迟早要败坏了。

二、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王熙凤虽然聪明,管家的权力在她手上,但是实权还是要看老太太、太太的。

犹记得高鹗、无名氏《红楼梦》续书中,王熙凤在老太太死后,做的事情被邢夫人揭穿,不得太太信任,权力瞬间没有了,下人也不听她的话。



这一续写,不禁悲凉戚戚,往日多么伶俐的人,最后也是糟蹋如此,所以说,王熙凤再想干一件事,也要取得太太的认同,不是她想做就能做的。

还有一些原因,一时还没有想好,望谅解。

8

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贾家的贵族大厦也不是一天坍塌的。秦可卿托梦乃书中第十三回,“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将家塾亦设于此,便败落下来,也有个退步"。秦可卿的意思是在祖茔附近买地、建房,办学。综观红楼梦全书,书中再未有王熙凤是否要做秦可卿托梦的两件事。是凤姐忘记了吗?非也!而且所托之事其本做不来。

买地、建房,办塾是要花钱的,而且肯定不是一笔小钱,钱从那里来?从王熙凤的认识、能力和贾家两府一族的现状,是不可照秦可卿的安排做的。

一是王熙凤没有那样的格局。是否有格局,受意识、成长环境和知识文化的影响,凤姐显然没有受这方面教育,她的认识还只有她自己的小家、个人而已。她不识字,没有大局意识的文化修养,七十四回讲道“凤姐因当家理事,每每看开帖并帐目,也颇识得几个字"。是因管家才识得几个字的。贪财的个性也影响她的格局。十六回,平儿悄悄的说道“奶奶的那利钱银子,迟不送来,早不送来",他想到的只能是通过挪用月份钱,长点利钱这种蝇头小利。

二是即使王熙凤想要按秦可卿所托做,也没有这个决策权。在祖茔附近买地、建房,办塾。并不是荣府一府之事,而是宁、荣二府共同之事,就是荣府,真正的当家人也是贾政、王夫人,而不是凤姐。宁府的当家人是贾珍,而贾氏一族的族长也是贾珍。贾珍及贾氏族人大多是只知吃喝玩乐、不学武术之辈,怎么可能认识到大厦将倾之事,也不可能听王熙凤的话。正如第五回,"宁、荣二公嘱警幻仙子语,吾家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竞无可继业者”。

三是贾氏家族已无力买地、建房,办塾。随着两府在秦可卿死后和元春省亲事上的大操大办,极尽奢侈,已经没有多少钱拿来买地、建房和办塾了。第五十三回,乌进孝回道“今年年成实在不好,从三月下雨起,接接连连直到八月,竟没一连晴过五日,…,…,打伤了上千上万的,所以才这样"。”爷的这地方还算好的,那府的八处庄地,比爷的这边多着几倍,今年也只这些东西,不过多二三干两银子,也是有饥荒打呢"。可以看出,因天灾,地租损失很多,要闹饥荒了。同时,荣府这两年出了不少需花银子的大事,同样是五十三回,贾珍道"比不得那府,这几年添了许多花钱的事,一定不可免是要花的,却又不添些银子产业,这一二年倒赔了许多。”可以讲,这几年荣府是出的多,进的少。七十二回,贾琏向鸳鸯道"这两日因老太太千秋,所有的几千两银子都使了,几处房租地税通在九月才得,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出一箱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不到万不得己,不可能将想银子的主意打到贾母这位老祖宗头上。在七十四回,为两百两银子,王熙凤把金项圈押出去。我们还可以从尤氏到贾母处吃饭细节中看出,生活确属不如以往了。第七十五回,鸳鸯道“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都不能的"。

从以上不难看出,这时的贾府正应了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所说"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曰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常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9

  王熙凤为何没有将秦可卿的遗言建议付诸实践?

  因为贾琏送林黛玉回姑苏,平儿和凤姐很早就睡下了。三鼓时分,俩人都睡得迷迷登登的,王熙凤只觉得两只眼睛迷蒙,正想睡下,忽然得见秦可卿从外面走进来,说自己有一桩心愿未了,得让凤姐给完成。

  秦可卿有什么非得托梦来说的话呢?她说现今祖茔四时有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要想保家族长盛不衰,最好的办法是趁着富贵,多买祖茔附近的田庄房舍地亩,把家塾也设在此处。把族里老少聚在一起,定好按房轮流来掌管钱粮祭祀。

  能进能退,实在是讨巧的好主意。

  可是贾府直到最后,也并没有采用她的建议,准确地来讲,是凤姐到死,都没按她说的来办。要不是高鹗舍不得,贾府可不就败了嘛。到底是什么让精明的凤姐置这个好建议于不顾呢?

  我想,原因不外乎两个。

  第一,凤姐是个管理型人才,她没有长远计划。她治理混乱的宁国府,很有一套。管理富贵时候的荣国府,也管得不错。但是,她比较善耍计谋,宅斗,瞧她整尤二姐,那一番手段,真是让人感叹不已。她也心狠手辣,整得贾瑞求生不得。她用她的狠辣,处理家政,井井有条;但是经济手段上,也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偷空时当点东西,挪来挪去,把大家的月钱拿出去放贷,吃点利息,顺便收点别人的孝敬……对于长远来说,只是小打小闹。

  第二:其实她只是暂时的大管家,她并没有真正的大权,别说宁府,就连荣府,她也只是拿拿钥匙的那位。象大观园这样的大项目她就只负责里面的某一些部分,大头不是她。贾琏也没有得到大宗的权力,都是贾珍在料理。就算是内宅,王夫人也是常常过问的,林妹妹初进贾府,王夫人就问月钱的事,以后也常加以打探,她一生病,立马就把她大管事的权给捋了,交由探春和宝钗李纨三人,只留下个平儿,走走过场。

  没有大权,她也只能干瞪眼。买田买地,这样的大事,尤其是让族里的人都听她的,她可做不到,所以,就算是她听着了秦可卿的建议,她也办不到。

  何况,就算是她听了,依贾府这会儿内囊已空的状况,也保不了了。(宛如清扬)

10

第十三回中,秦可卿临死前托梦给王熙凤,这件事一直以来令很多人疑惑不解,秦可卿一个宁府的小辈媳妇,何以能如此思虑周全,说出那么多为家族周全筹谋的金玉箴言。且不说,她是如何能做到如此眼光高远的,单就她给王熙凤说的那些话,确实足以为家族未来筹谋。

原文: 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

一个是在祖坟周围广置良田,就算将来势败抄家,这部分财产是不会被抄走的,这等于是变相的转移一部分财产。另一个是置办自己的家塾,也就是兴办教育,就算将来家族势败,子孙还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两点要是做好了,就算贾府以后被抄家了,还有祖坟的天地庄子可以养活,家族子孙还可以继续上学,以后的家族中兴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就算不能再中兴,也能过的比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好一些。

秦可卿所说的这些良策,并且是在临死之前特意托梦告诉王熙凤的,并且也是得到了凤姐的赞同的: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可是,王熙凤后来为什么没有执行呢?想来原因有以下几个:

首先,这是凤姐梦中所得的,并非是真实中秦可卿弥留之际交代的事,所以想来凤姐也难免有些恍惚。再加上接下来又立刻协理了宁国府秦可卿的丧事,紧接着又是筹备元春省亲的事情,所以,没有及时回思顾及这些也是正常。

再有,就是王熙凤虽然是荣国府实际的执行管理者,但是也只是内宅的日常管理,并不涉及外事,更不能涉及家族大事。像祖坟置田、设立私塾等这样的家族大事,并不在王熙凤的职权范围之内,她最多也就是能通过贾琏向族长贾珍或者两个老爷提出这些建议而已。书中并没有写到凤姐是否向贾琏提及,但是就算向上面提出了这些建议,且看看能否有人去重视和执行呢!首先是整个大家族的族长贾珍,骄奢淫逸,整天寻花问柳、吃酒赌博,哪里还有为家族未来考虑的心思;再就是两个老爷贾赦和贾政,一个和贾珍一样,一味好色好玩,一个除了政事就是和一群清客诗酒唱和,更没有这份心思了。所以就算王熙凤提出这些建议,也没有人会听从和重视。

最后,就是贾府在随后的秦可卿葬礼和修建大观园、迎接元春省亲,让原本已经入不敷出的经济更加捉襟见肘。凤姐和贾琏一个内事,一个外事,都常常是拆了东墙补西墙。甚至紧张到要偷贾母的财物出来典当,所以,想来根本没有财力再去办这些买田置地、兴办私塾的事情了。

所以,总体看来,并不是王熙凤故意不听从秦可卿的话。凤姐虽然也贪财狠辣,但是她还算是胸中怀有大志的,也是一心想把家族治理好的。只是家族已到末世,她自己也是回天无力了!

(作者:流云,欢迎关注作者的头条号“云语红楼”,分享更多精彩的红楼品读文章。)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